首页 创业指南 致富视频 网上开店 养殖视频 范文大全 创业项目开店经验创业杂谈如何创业技术资料创业防骗项目分析微信营销农村创业投资理财
  • 城市项目
  • 创业商机
  • 农村创业项目
  • 产品介绍
  • 项目集锦
  • 新奇项目
  • 加盟项目
  • 投资风险
  • 【种植黑木耳技术】 大棚种植木耳技术

    时间:2018-12-01 08:34:27 来源:东东创业网 本文已影响 东东创业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

    一、季节安排

    黑木耳是一种中温型菌类,适于夏、秋季栽培。

    根据各地栽培实践,在华北地区,1年中可生产2批。第一批,2月下旬至3月中旬(30天)生产原种;第二批5月下旬至10月中旬(60天)出耳。在华东地区,1年以生产1批为宜。生产日程的安排是:11月份制原种,12月份至翌年1月份制菌袋,3月中旬至5月上旬出耳。

    二、场房设备

    场房最好设在交通、能源方便,水源干净,空气清新,利于排水的地方,不要设在污染严重的地方。场房设计应有原料室、配料室、灭菌室、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贮藏室等。其设计上要考虑到生产流程,质量标准上要达到无菌条件。场房规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进行安排,但必备的设备有灭菌锅、接种箱和培养室。现对各室的主要功能叙述如下。

    1、原料室

    用来贮备生产设备和物资(原种瓶、栽培袋、锯木屑、麦麸和常用药品等)。

    2、配料室

    用来栽培料的配制,原种瓶的洗涮。室内要求有水、电设备,拌料机、装料机、分装机、分装操作台等。

    3、灭菌室

    用于原种瓶和栽培袋的灭菌,室内设立常压灭菌锅或高压灭菌锅。

    4、冷却室

    用来摆放灭菌后的原种瓶或栽培袋。

    5、接种室

    面积4~6m2,高约2.2m,房顶铺设天花板,地面和墙壁要平整、光滑,以便于清洗消毒。接种室内设有工作台用来接种操作,工作台上方装置紫外线灭菌灯(波长2587埃,30W)。

    6、培养室

    用于原种瓶或栽培袋的养菌,内设档养架{木制或角铁制成,每个架子宽75~80cm,长度不限,每个架子5~6层,每层间距40cm左右,每个架子的间距70cm左右},培养室内设有取暖设备(暖气、地龙或地炕等)和通风口,以保证室内温度在25℃左右,确保空气清新。

    7、贮藏室

    用来暂时存放已长好的原种瓶或栽培袋,最好室内温度在0~10℃范围内。

    三、栽培场地选择

    为了获得黑木耳高产,必须要有满足黑木耳生产的场所,首先要选好场地,场地好坏,是直接关系到黑木耳产量高低的问题。选场背风向阳的地方,靠近水源不易受水灾的砂质地,场地要求要有浅杂草,地势比较平坦,日照较长,日夜温差小,早晚有雾罩,靠近水源,湿度比较大。

    可利用闲置的房屋、棚舍、山洞、窑洞、房屋夹道或搭塑料地棚,或在林荫地、甘蔗地挂袋出耳。要求周围环境清洁,光线要充足,通风良好,保温保湿性能好,以满足黑木耳在出耳期间对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照等环境条件的要求。不要选在石角坡上或山顶上,更不能选在浸水窝里作耳场,最好选在有少量的树林中,要有花花太阳照为好。

    1、耳房和耳棚

    适用于温度低时出耳。耳房可利用空闲房屋,墙壁开设下窗和上窗,房顶设置拔风筒,便于通风换气,地面铺一层砂石,利于保湿和消毒。室内设置多层床架,以便于多层挂袋出耳。耳棚在远离村舍、周围开旷、靠近水源处建造,用竹竿搭棚,四周用秸秆作围墙,抹上麦秸泥,围墙上下开设通风窗,棚顶覆盖塑料薄膜和秸竿,用以保温、保湿和遮荫。棚内打上儿排木桩,拉上8号铁丝,每排木桩之间留有0.5m人行道,便于人工喷水和采耳。

    2、地槽

    适用于气温较高时出耳。地槽宽1m、深1m,地槽口摆放向日葵秆(或木杆),用线绳将菌袋分设上、中、下三层悬挂在地槽内,上面用玉米秸遮荫,定期将菌袋上、下移动,调换位置,使受光均匀,耳片色泽一致。

    3、高秆作物、林地

    在成片高秆作物、树林地的秸秆、树杆上拉铁丝,分层挂袋出耳。其空气新鲜,光照充足,通风良好,接近野生黑木耳生长的自然条件,耳片厚,颜色深,品质好,不易受霉浸染。

    4、阳畦

    适用于春季气温低、空气干燥时出耳。选择向阳、背风、地势高燥平坦的地方,坐北朝南建造地下式阳畦,畦深30~40cm,宽1m、长3~5m。畦框要坚实,框壁要铲平,防止塌陷。畦底要夯实,框壁最好抹上一薄层麦秸泥。畦面用竹片搭弓形棚架,畦底至棚顶高度为60cm,棚顶拉4行铁丝挂袋,棚上覆盖塑料薄膜保湿,塑料薄膜外面盖草帘遮荫。

    四、菌种选择

    优良的菌种使用是食用菌栽培实现优质高产的前提,生产上使用菌种应该是:

    1、瓶口包扎严密,棉塞不松动,菌瓶或菌 袋无裂处。

    2、菌龄适宜,一般不超过4个月。

    3、菌丝洁白健壮,均匀一致,菌体紧贴瓶 壁,无缩菌现象,无灰白、青绿、黑、桔 黄等杂色,无抑菌带或不规则斑痕。

    4、菌种整体性好,有弹性,掰块多,无松散或发粘现象。

    5、菌块内有菌丝香味,无臭味或酸面包味。

    五、原材料准备及质量标准

    1、木屑:要求无杂质、无霉变、以阔叶硬杂树为主。如果木屑过细,可适当添加农作物秸杆(粉碎)进行调解粗细度。以颗粒状木屑80%加细锯末20%为宜。

    2、麦麸、米糠

    麦麸、米糠要求新鲜无霉变,麦麸以大片的好。目前有的磨米房稻壳粉碎到米糠里卖,致使米糠质量下降。一般好的米糠一麻袋在120—130市斤,否则就是里面掺加稻壳,购买时一定要注意。

    3、塑料袋

    为保护生态环境,现在生产黑木耳一般用木屑、棉籽壳等原料袋式栽培。生产黑木耳的塑料袋现有两种。一种是高压聚丙烯袋,其优点是透明度强,耐高温,1210C不溶化、不变形,方便检查袋内杂菌污染;其缺点是冬季装袋较脆,破损率高。一种是低压聚乙烯袋,其优点是有一定的韧性和回缩力,装袋时破损率低;缺点是透明度差,检查杂菌时不易发现;该袋不耐高温,只适合常压1000C灭菌生产。总之,不论哪种袋,要求每个袋重量都必须在4克以上为好。塑料袋太薄,装袋灭菌后就会变形。

    菌袋质量鉴别:基本方法为“一量、二称,三压、四看”。

    一量:量规格,现通用菌袋规格有三种折袋,16.5cm×33cm,17cm×33cm,17cm×35cm。前两种规格装湿料以2斤为宜,装完料后菌袋直径为11cm,袋高18~20cm;后一种规格湿料以2.3斤为宜,装完料后菌袋直径为11cm,袋高21~23cm。装料不可过多,否则不利于发菌,还会延长整个生产期。常规品种,装料2斤时每袋价格与菌袋的重量成正比。以上三种规格袋,每个袋重在4~4.2克为宜。

    三压:对低压聚乙烯袋,进行挤压检测。把袋充满气体,然后拧紧袋口挤压看其变化,如爆裂则袋为生料制作,为次品袋;如鼓涨开裂则为纯料制作,为好袋。

    四看:看厚薄的均匀程度。如厚薄均匀为好袋,否则为次品袋。

    建议使用规格为17cm×35cm,重量为4.2克的低压聚乙烯或高压聚丙烯袋。乙烯袋和丙烯袋只是使用习惯问题。低压聚乙烯袋不能用于高压灭菌生产,其优点是不易脱袋。高压聚丙烯袋为通用袋,其优点是便于检查杂菌,便于割口。

    4、双套环(无棉盖体)无棉盖体分两种,一种是用纯原料生产的,一种是用再

    生料生产的。再生料生产的价格便宜。规格有两种,上盖直径3cm和2.8cm两种。购买2.8cm规格的比较适合,2.8cm规格的污染率低。只要注意使用条件,全面的看还是使用再生料无棉盖体为宜。

    也可用单环加棉塞代替双套环使用,可以较大的节约成本,单环要用塑料打包带自己制作。棉花可用普通的棉花即可。

    5、药品

    黑木耳生产常用药品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促进生长用药品,一类是消毒类药品,一类是病虫害防治药品。

    促进生长的常用药品主要有:三十烷醇、食用菌营养素、菇耳壮等药品,生产上可按着使用说明书使用。

    消毒类药品常用的有:甲醛、来苏儿、硫磺、高锰酸钾、熏蒸消毒剂(菇保一号、菇保二号)、漂白粉、过氧乙酸、新洁尔灭、酒精、多菌灵、克霉灵、绿霉净、石灰等。

    病虫害防治药品常用的有: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石灰水、乐果、敌杀死、敌敌畏等。

    六、黑木耳高产配方

    适于袋栽的培养料配方有以下几种:

    1.硬杂木屑64.5 ~64%;玉米芯20%;麦麸12%;豆饼粉2%;石膏粉1%;生石灰0.5~1%(pH值调至8~9为准)。

    2.锯木屑(硬杂木)86.5%;麦麸10%;豆饼粉2%;生石灰0.5%;石膏粉1%。

    3.玉米芯48.5%;锯木屑38%;麦麸10%;豆饼粉2%;生石灰0.5%;石膏粉1%。

    4.豆秸72%;玉米芯或锯木屑17%;麦麸10%;生石灰0.5%;石膏粉0.5%;

    5.稻草84.5%;麦麸12%;豆饼粉2%;生石灰0.5%;石膏粉1%。

    七、拌料

    木屑过筛,筛除掉较大的木块,可有效的防治漏袋的情况发生。拌料。先将麦麸、石膏、石灰称好后放在一起,先干拌两遍,然后再放入木屑中进行搅拌两遍。然后将拌料水与木屑等原料混合翻拌2遍。要保证混拌均匀。在后两遍时要注意调整混合料的水分,保证含水率在62~63%之间,通过加生石灰调整pH值在6.0~7.0之间。含水量的鉴定方法是,手握成团,触之即散。水分过大,菌丝不易长到底,容易发生黑曲霉蔓延;水分过小,菌丝生长速度慢;菌丝细弱。由于原材料购买地不同,各地木屑含水量也不一样,所以拌料时要灵活掌握。水与料拌匀后,进行过筛,过筛后备用。

    八、装袋与灭菌

    培养料装袋最好是采用机械装袋,装袋后的料面高为17~18cm,每袋重约1.1kg。装袋要做到上部紧,下部松。料面平整,无散料,袋面光滑,无褶。然后用木棍(直径2.5~3cm)从料中间从上至下打一个孔洞。最后套上颈圈,塞上棉塞(或套上无棉封盖)。装完料的栽培袋放人专用筐内(用5#铁筋制成长×宽×高为44×33×26cm)。

    栽培袋必须放入专用筐内,以免灭菌时,栽培袋相互堆积,造成灭菌不透)。然后马上灭菌、不能放置过夜。灭菌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或常压蒸汽灭菌。

    1、高压蒸汽灭菌法

    在1.0~1.4kg/cm2的压力下来灭菌2个小时。灭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灭菌锅冷空气必须排尽。在开始加热灭菌时,先关闭排气阀,当压力升到0.5kg/cm2时,打开排气阀,排出冷空气,让压力降到零,直至大量蒸汽排出时,再关闭排气阀进行升压到1.2kg/cm2,保持2个小时。

    (2)灭菌锅内的栽培袋的摆放不要过于紧密,保证蒸汽通畅,防止形成温度“死角”达不到彻底灭菌。

    (3)灭菌结束应自然冷却。当压力降至0.5Kg/cm2左右,再打开排气阀放气,以免减压过程中,袋内外产生压力差,把塑料袋弄破。

    防止棉塞打湿。灭菌时,棉塞上应盖上耐高温塑料,以免锅盖下面的冷凝水流到棉塞上。灭菌结束时,让锅内的余温烘烤一段时间再取出来。

    2、常压蒸汽灭菌

    (1)常压灭菌锅的建造

    一般用直径1.2~1.3m的铁锅砌成。可装进700~800袋,锅需要红砖2000块和8~9袋水泥,锅沿到锅边不能超20cm,否则死角过大,最好把加水管要伸进锅的1/3处,如果冒蒸气说明缺水,整个锅不要用木头门框,墙18厚一横一竖,门要留6cm的延口;门的两侧放4个八锅子,温度计搓在门上在门高的20cm左右处。

    灭菌时要用灭菌筐,灭菌筐的尺寸长为44cm,宽33cm;高24cm,内径尺寸再加20cm,搭锅时要算好,锅高起1.5米6层筐,一层12筐,横三竖四砌,145cm方形锅为好;五层出半块砖坐毕子,锅直径1.2m,锅沿到墙的距离0.2m加水管距锅底还有1/3的高度。

    2、常压锅灭菌过程

    (1)装锅:锅内添水到8分满,把筐排放整齐。

    (2)烧锅:升火,排尽

    冷气后盖土排气孔,旺火快烧迅速升温,袋内温度达到100℃开始计时(温度计应放在距锅台15~25cm处),维持足火足气8~10小时,然后闷锅1~2小时,趁锅内温度在90℃左右,撤掉余火,慢慢打开锅门出锅。把灭菌后的栽培袋搬到冷却室内,当袋内温度降至30℃以下时要及时抢温接种。

    3、灭菌效果的检查方法:

    (1)灭菌彻底的培养基应呈现暗红色或茶褐色,有特殊的清香味。

    (2)颜色变成深褐色。

    4、常压灭菌的注意事项

    (1)加水必须加热水,保证原锅的温度;最好搭一个连体灶,谨防烧干锅。

    (2)当天拌料当天装袋及时灭菌。

    (3)灭菌时间不要延长,以免营养流失。

    (4)灭菌后的栽培袋,不允许拎颈圈,要双手捧托搬运。

    九、接种养菌

    1、接种

    菌袋进入培养室前要对培养室进行消毒灭菌,提前三天,可采用气雾熏蒸和药剂喷洒,分三次进行。初次用时用8ml/m3的甲醛,加入5g高锰酸钾熏蒸。以后每次接种前用来苏,新洁尔灭等药剂消毒,再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杀菌消毒。摆放菌袋要先摆下层,后摆上层,卧式摆放层数不得高于5层,否则容易烧袋。

    接种前对接种室进行消毒。接种时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接种量以全部封住栽培墙袋口的料面为度,每瓶原种可接40个栽培袋。接完种后把袋口盖紧,搬入培养室内进行养菌。培养室必须要求卫生,干燥,避光,培养室湿度要保持在60~70%,不得大于70%否则容易产生杂菌,原则是“宁干勿湿”。

    2、养菌

    (1)前期防低温,养菌初期5~7天要保持培养室内温度25~28℃;空气相对湿度在45~60%左右,菌袋上面菌丝长满前通小风,促进菌丝定植吃料以占据绝对优势,使杂菌无法侵入。

    (2)中、后期防高温,当菌丝长到栽培袋的1/3时,要控制室温不超过28℃,最低不低于18℃,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测量以上数第二层和最下层为准,上下温差大时,要用换气扇进行通风降温。

    (3)适时通风,保证其发育过程中的空气清新,每次可以小通风20分钟左右。

    (4)避光养菌,以防止提早出现耳基。在室内养菌40—50天后,当菌丝长到袋的4/5时;可以拿到室外准备出耳。同时创造低温条件(15~20℃);菌丝在低温和光线中很易形成耳基。

    在灭菌、接种、养菌过程中应注意,不能拎栽培袋的颈圈,应用手托袋底部挪动栽培袋,以防止杂菌污染。在养菌过程中,应及时挑出有杂菌污染的栽培袋。

    春季养菌时对发现的污染袋要放在房后的阴凉通风干燥,闭光;清洁处隔离培养,黑木耳菌可以吃杂菌;夏季养菌时对发现的污染袋要再次灭菌后接种,以免减少损失。

    十、出耳管理

    1、搭设好耳床或耳棚

    耳床的制作可根据地势和降雨量做成地上床或地下床。据龙井地栽黑木耳的实际经验以地面平床形式较好。做好耳床后,床面要慢慢的浇重水一次使床面吃足吃透水分再用1:500甲基托布津溶液喷洒消毒。同时将准备盖袋用的草帘子也用甲基托布津药液浸泡,然后拎出控干水分。耳棚在移入栽培袋前也要对地面(地面铺层煤渣和石灰最好)和草帘子等进行消毒。

    2、扎袋

    将栽培袋用塑料绳(或纤维绳)把颈圈下部扎紧后去掉棉塞和颈圈,不让通气和防止在浇水时,水分进入袋内。现在一般采用拧紧塞袋,倒立出耳方法。

    3、划口摆袋或吊袋

    (1)划“V”形

    用刀片(事先消毒)在栽培袋上划“V”形口,“V”形口角度是45~60度,角的斜线长1.8cm左右;深0.5cm左右,每个袋划8~12个口,分三排,每排4个,呈品字型排列)。

    划口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部位不要划口:

    ①没有木耳菌丝部位不划;

    ②袋料分离严重处不划;

    ③菌丝细弱处不划;

    ④原基过多处不划。

    (2)划条形孔

    用灭过菌的刀片在袋的四周均匀地割6条条形孔,以满足黑木耳对氧和水分的要求,有效地促进耳芽形成。条形孔,宽0.2cm、长5cm。实践证明,出耳孔宜窄不宜宽。开孔过宽,容易发生原基形成。在湿度适宜的情况下,过宽的出耳孔,容易发生原基分化过多,造成出耳密度大,耳片分化慢且大小不整齐,整朵采摘影响产量质量,如采大留小,容易引起污染和烂耳。开孔窄一些,不仅能保住料面湿度,而且可在条形孔中间形成1行小耳,出耳密度适宜,耳片分化快,当耳片逐步展开向外伸延时正好把条形孔的两侧塑料边压住,喷水时袋料之间不会积水,防水出耳期间的污染和烂耳发生,增加出耳次数,提高黑木耳的产量和质量。

    划口后的栽培袋就可摆袋或吊袋,一般地栽可摆袋25袋/m2。若吊挂栽培袋可用塑料绳吊袋,每串间距20cm,袋与袋间距不小于10cm一条绳上可吊10袋左右,每行间距40cm。

    4、出耳形式

    (1)吊袋栽培

    将开孔的菌袋用预先备好的“S”型铁丝钩勾在扎袋口橡皮筋上,悬挂在出耳场地。挂袋时一定要控制挂袋密度,切忌超量;要顺风向,有行列,分层次,袋与袋之间互相错开,使上、下、前、后、左、右距离不小于10~15cm,使每个菌袋都能得到充足的光照、水分和空气。此法的优点是省地(10000袋占地140m2),易管理(1人能管理5千~1万袋),烂耳少,病虫害轻,黑木耳杂质少。此法的不足之处是通风和湿度不易控制,产量低,平均每袋鲜耳重400g左右(总产量)。

    (2)大田仿野生畦栽

    这种出耳形式是模拟自然条件下栽培木耳的新方法,其可充分利用地面的潮气,能够很好地协调湿度,通气和光照的关系,增加袋栽木耳的成功率,产量高,平均每袋鲜耳重500g(总产量)。此法不用搭建耳棚,可在房前屋后空地制作耳床,地面摆袋出耳。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占地面积大,空间利用率低;费工,1人管理难以超过20000袋;湿度大时易出现烂耳现象;杂质较多,晾干前通常需要清洗去杂质;在连阴雨天时管理较繁琐。

    5、出耳管理

    接种的料袋经培养40~50天,菌丝长满培养料成为菌袋。菌丝满袋后不要急于催耳,应再继续培养10~15天,使菌丝充分吃料,积累营养物质,提高抗霉抗病能力。这时,培养室要遮光,同时适当降低温度,防止耳芽发生和菌丝老化。在菌袋出耳前,应增加培养室的光照,刺激原基后即可转入出耳管理。

    (1)出耳环境的控制

    ①保持湿度

    出耳期间,应以增湿为主,协调温、气、光诸因素。尤其在子实体分化时期需水量较多,更应注意。菌袋开孔挂袋后,喷大水1次,使菌袋淋湿,地面湿透,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以促进原基形成和分化。整个出耳阶段,空气相对湿度都要保持在80%以上。如湿度不足,则干缩部位的菌丝易老化衰退,尤其在出耳芽之后,耳芽裸露在空气中,这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如低于90%,湿度不够,耳芽易失水僵化,影响耳片分化。为保持湿度,最好在地面铺上大粒砂子,每天早、中、晚用喷雾器或喷壶直接往地面、墙壁和菌袋表面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对菌袋表面喷水时,应喷雾状水以使耳片湿润不收边为准,应尽量减少往耳片上直接喷水,以免造成烂耳。

    ②控制温度

    出耳阶段温度以22℃~24℃为宜,最低不低于15℃,最高不超过27℃。温度过低或过高都影响耳片的生长,降低产量和质量。尤其在高温、高湿和通气条件不好时,极容易引起霉菌的污染和发生烂耳。遇到高温时,管理的关键是尽快把高温降下来,可采取加强通风,早晚多喷水和用井水喷四周墙壁、空间和地面等办法进行降温。

    ③增加光照

    黑木耳在出耳阶段需要有足够的散射光和一定的直射光。增加光照强度和延长光照时间,能加强耳片的蒸腾作用,并促进其新陈代谢活动,耳片变得肥厚,色泽变黑,品质好。光照强度以400~1000lx为宜。袋栽黑木耳,在出耳期间,要经常倒换和转动菌袋的位置,使各个菌袋都能均匀地得到光照,提高木耳的质量。

    (2)出耳阶段的管理

    ①耳基形成期:是在划口处出现子实体原基,逐渐长大直到原基封住划口线,“V”形口两边即将连在一起的这段时期。这段时期一般为7~10天,要求温度在10~25℃范围内,空气相对温度在80%左右,可往草帘子上喷雾妆水(耳棚向空间喷雾状水)来调节湿度。要注意绝不能向栽培袋土浇水,以免水流入划口处造成感染;这段时期还要适时通风,早晚给予一定的散射光照,促进耳基的形成,增加木耳干重。

    ②子实体分化期:这段时期原基形成珊瑚状,并长至桃核大时,上面开始伸展出小耳片,这个阶段要求空气湿度控制在80~90%的范围内,保持木耳原基表面不干燥即可(偶尔表面发干也无妨害,这可以给子实体分化生长积聚营养)。这段时期还要创造冷冷热热的温差(利用白天和夜间的温差,10~25℃之间)。及时流通空气,利于子实体的分化。这段时间大约是5~7天。

    ③子实体生长期:;待耳片展开到lcrn左右时,便进入子实体生长期。这段时期要加大湿度(空气相对湿度在90~100%之间)和加强通风。浇水时可用喷壶直接向木耳喷水,让耳片充分展开。过几天要停止浇冰,让空气湿度下降,耳片干燥,使菌丝向袋内培养料深处生长,吸收和积累更多的养分。然后再恢复浇水,加大湿度,使耳片展开。这个阶段的水分管理十分重要,要做到“干湿交替”。

    干,可以干到3~4天,干的比较透,干的目的是让胶质状的子实体停止生长,让耗费了一定营养、紧张过一段的菌丝休养生息、复壮一些,再继续供应子实体生长所需的营养(这也是胶质状耳类和肉质状菇类的不同所在)。为了更好地长,但它的表现形式是“停”,干要和子实体生长的“停”相统一;湿,要把水浇足、细水勤浇,浇3~4天,其目的就是长子实体,只有这样的湿才能长并长好子实体,最好利用阴雨天,3天就可成耳。。这样可以“干长菌丝,湿长木耳”增强菌丝向耳片供应营养的后劲。这里强调一点,干燥和浇水时间不是绝对的,应“看耳管理”,要粮据天气等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加强通风可以在夜间全部打开草帘子,让木耳充分呼吸新鲜空气。如果白天气温高25℃时要采取遮荫的办法降温,避免高温高湿条件下出现流耳或受到霉菌污染。有些耳农栽的木耳产量低、长杂菌的原因多是“干没干透,湿没湿透”,致使菌丝复壮困难,子实体也没得到休息,处于“疲劳”状态,处于假长状态,活力下降,抗杂能力弱。

    子实体生长期为10~20天。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有足够的散射光或一定的直射光。可以在早晨适当晚一些遮盖草帘或傍晚时早一些打开草帘来满足木耳对光线的要求,促进耳片肥厚,色泽黑亮,提高品质。

    ④成熟期

    当耳片展开,边缘由硬变软,耳根收缩,出现白色粉状物(孢子),说明耳片已成熟。在耳片即将成熟阶段,严防过湿,并加大通风,防止霉菌或细菌侵染造成流耳。

    ⑤转茬耳的管理

    管理得好,可采三批耳。分别占总产量的70%、20%和10%左右。二茬耳的管理技术要点是:一是采收后的耳床要清理干净,进行一次全面消毒。清理耳根和表层老化菌丝,促使新菌丝再生;二是将菌袋晾晒1~2天,使菌袋和耳穴干燥,防止感染杂菌;三是盖好草帘,停水5~7天,使菌丝休养生息,恢复生长。待耳芽长出后,再按一茬耳的方法进行管理。

    十一、采收加工

    1.停水采耳

    待本耳耳片充分展开,边缘起褶变薄,耳根收缩,孢子即将弹射前采收木耳。采耳前1—2天应停水,让阳光直接照射栽培袋和木耳;待木耳朵片收缩发干时,连根采下。采收后的栽培袋再让阳光照射3—5小时,使其干燥,以防长杂菌,便可进入第二茬耳管理。

    2、晾晒加工

    采收后的木耳要及时晒干。晒干前要用剪刀剪去木耳根部的培养基。地栽黑木耳要用清水洗去杂质,一等品撕成直径2cm以上朵片,二等品撕成直径1cm以上朵片,放在纱窗上晾干。晒干后黑木耳(含水量在14%以下)及时装进塑料袋。扎紧袋口,要防潮防蛀。

    注:采收时耳片没有展开的不能采(因没有商品价值),留着进行下茬管理。

    这是一套非常完整、齐全、详细的黑木耳栽培技术,作为生活中经常食用到的山珍食品之一,黑木耳的栽培具有很好的市场性以及市场效益,是农民朋友致富发家的实用项目之一

    可以直接在网上搜索 黑木耳种植技术。就可以看到很多相关的技术资料和视频。可以参考一下。也可以通过百度私信与联系。

    黑木耳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外界条件

    黑木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外界条件主要是营养、温度、水分、光照、空气和酸碱度。这里影响较大的因素为水分和光照。

    1.营养:黑木耳生长对养分的要求以碳水化合物和含氮物质为主,还需要少量的无机盐类。黑木耳的菌丝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本身不断分泌出多种酵素(酶),因而对木柴或培养料有很强的分解能力,菌丝蔓延到哪里,它就分解到哪里,通过分解来摄取所需养分,供给子实体的需要。我们选用木柴栽培木耳,特别是选用向阳山坡的青岗树栽培木耳,可以不考虑养分问题,因为树木中的养分一般都较充足,完全可以满足木耳生长的需要。如果选用锯末或其他代用料栽培时,要加入少量的石膏、蔗糖和磷酸二氧钾等,以满足黑木耳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要。营养分一次添加和二次补充,简称"先添后补"。

    2.温度:黑木耳属中温型菌类,它的菌丝体在15℃~36℃之间均能生长发育,但以22℃~32℃之间为最适宜。在14℃以下和38℃以上受到抑制,但在木柴中的黑木耳菌丝对于短期的高温和低温都有相当大的抵抗力。

    黑木耳的子实体在15℃~32℃之间都可以形成和生长,但以22℃~28℃之间生立的木耳片大、肉厚、质量好。

    28℃以上生长的木耳肉稍薄、色淡黄、质量差。15℃~22℃之间生长的木耳虽然肉厚、色黑、质量好,但生长期缓慢,影响产量。培养菌丝需要温度高,子实体生长需要温度低一点,简称"先高后低"。

    3.水分:水分是黑木耳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黑木耳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生长发育中都需要大量的水分,但两者的需要量有所不同,在同样的适宜温度下,菌丝体在低湿情况下发展定植较快,子实体在高湿情况下发展迅速。因此在点种时,要求耳棒的含水量为60%~70%,代用料培养基的含水量为65%,这样有利于菌丝的发展定植。子实体的生长发育,虽然需要较高的水分,但要干湿结合,还要根据温度高低情况,适当给以喷雾,温度适宜时,栽培场空气的相对湿度可达到85%~95%,这样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比较迅速。温度较低时,不能过多的给于水分,否则会造成烂耳。培养菌丝阶段要干燥;子实体生长要湿润。即"先干后湿"。

    4.光照:黑木耳系营腐生生活,光照对菌丝体本来没有多大关系,在光线微弱的阴暗环境中菌丝和子实体都能生长。但是,光线对黑木耳子实体原基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耳芽在一定的直射阳光下才能展出茁壮的耳片。根据经验耳场有一定的直射光时,所长出的木耳既厚硕又黝黑,而明暗无直射光的耳场,长出的木耳、肉薄、色淡、缺乏弹性,有不健壮之感。

    黑木耳虽然对直射光的忍受能力较强,但必须给以适当的湿度,不然会使耳片萎缩、干燥,停止生产,影响产量。因此,在生产管理中,最好给耳场创造一种"花花阳光", 促使子实体的迅速发育成长。在黑暗的情况下,菌丝可以形成子实体原基,但不开张。当有一定的散射光时,才开张,形成子实体。即"先暗后明"。

    5.氧气:黑木耳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在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形成、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进行着吸氧呼碳(二氧化碳)活动。因此要经常保护耳场(室内)的空气流通,以保证黑木耳的生长发育对氧气的需要。防止郁闷环境,避免烂耳和杂菌的蔓延。菌丝生长,需氧少,子实体生长需大量氧气,即"先弱后强"。

    6.酸碱度(PH值):黑木耳适宜在微酸性的环境中生活,以PH值5.5-6.5为最好。用耳棒栽培木耳一般很少     考虑这一因素,因为耳棒经过架晒发酵,它本身已经形成了微酸性环境。但在菌种分离和菌种培养及代料栽培中,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必须把培养基(料)的出值调整到适宜程度。代料栽培时,先调到适宜范围偏碱一方,通过自然发酵,即达最适宜程度。总之要求"先碱后酸"。

    黑木耳栽培

    (1)选树:适合黑木耳生长发育的树种很多。但要因地制宜,选用当地资源丰富,又容易长木耳的树种,除含有松脂、精油、醇、醚等树种和经济林木外,其他树种都可栽培木耳。目前通用的树种有栓皮栎、麻栎、槲树、棘皮桦、米槠、枫杨、枫香、榆树、刺槐、柳树、揪树、法桐、黄连木等。但以栓皮栎、麻栎为最好。

    (2)砍树:历史习惯是"进九"砍树,一般来讲,从树叶枯黄到新叶萌发前都可进行砍伐,因为这个时期正是树木"休眠"期,树杆内的养分正处于蓄积不流动状态,水分较少,养分最丰富而集中,这就叫砍"收浆树"。同时,这个期间砍的树,树皮和木质部结合紧密,砍伐后树皮不易脱,利于黑木耳的生长发育。

    砍伐的树龄,生于阳坡的7~8年,生于阴坡或土质较差的8~10年,树杆的粗细以10厘米上下为最好,长为1 米。一架50根。

    砍伐的方法,要求茬留低,与地面高出10~15厘米; 从树杆的两面下斧,茬留成"鸦雀口",这样对于老树蔸发技更新有利,既不会积水烂芽,也不会多芽竞发,影响树蔸更新。砍时主张抽茬,不主张扫茬,这样既有利于保护幼树;又利于水土保持。

    (3)剔枝:树砍倒后,不要立即剔枝,留住枝叶可以加速树木水分的蒸发,促使树杆很快干燥,使其细胞组织死亡,同时有利于树梢上的养分集中于树干。待十天半月后再进行剔枝。剔时,要用锋利的砍刀从下而上贴住树干削平,削成"铜钱疤"或"牛眼睛",不能削得过深,伤及皮层,削后的伤疤,最好用石灰水涂抹,防止杂菌侵入和积水,还便于上堆排场。

    (4)截杆:为了便于耳棒的上堆、排场、立架、管理和采收,同时放倒耳棒时便于贴地吸潮,应把太长的树干一棒截成3尺长的短棒。截时用手锯或油锯截成齐头,用石灰水涂抹,防杂菌感染。

    (5)架晒:架硒是把截好的木棒,选择地势高燥、通风、向阳的地方,堆成1米左右高的"井"字形或"鱼背 形"堆子,让它很快地失水死去。在架晒过程中,每隔10天左右的时间,把它上下里外翻动一次,促使耳棒干燥均匀,架晒的时间,要根据树种、耳棒的粗细和气候条件等灵活掌握,一般架晒1个月到1个半月时间,使耳棒比架晒前失去3~4成水分,即可进行接种。

    (6)耳场选择:排放耳架的地方称为耳场。耳场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黑木耳的生长发育和它最后的产量。    一般说最好选在背北面南避风的山坳,这地方每天光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小;早晚经常有云雾覆盖,湿度大,空气流通,最适宜黑木耳的生长发育。选场时,并应靠近水源,有利于人工降雨,坡度以15~30度为宜,切忌选在石头被、白垩土、铁矾土之处。

    场地选好后,应先进行清理,把场内过密的树木进行疏伐,并割去灌木、刺藤及易腐烂的杂草,只留少量树冠小或枝叶不太茂密而较高的阔叶树,到夏季用以适当给耳架遮阴。在栽培前给地上施以杀虫药剂,并用漂白粉、生石灰等进行一次消毒;冬季最好用柴草火烧场地。场地上长的羊胡草、草皮、苔藓等不要铲除,以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持耳场的湿润。

    (7)接种:接种就是把人工培养好的菌丝种点种到架晒好的耳棒上,使它在耳棒内发育定植,长出子实体来,这是 黑木耳人工栽培最关键的一道工序,是生产上的一项重大的技术革新,它见效快,产量高。

    接种时,首先对耳场和耳棒进行消毒(用消毒药品或火烧就可,对所用工具用酒精或开水消毒,人工可用肥皂水洗净。选择阴凉处进行,不要让阳光直射菌种,切忌下雨天进行。

    接种时间,一般从2月到5月上旬,秋季在白露至寒露之间都可进行。接种时,视其不同种型,选用不同工具,如枝条种、三角木种;可用砍花斧砍口,把锯末和枝条或三角木共同塞入砍口内,用斧背轻轻打紧,以不脱落为原则;锯末种、颗粒种,可用10毫米手电钻、打孔机或空心冲子打眼,把菌种塞入孔内,用树皮盖盖上,轻轻打紧。

    点种的密度,一般的行距2寸,株距2.5~3寸,排成 "品"字形或交错成梅花形都可。耳棒的两端密度要大,让 菌丝很快占领阵地,避免杂菌侵入。点种的深度,以透过树皮进入木质部3~4分。

    (8)上堆定植:上堆,是为了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使菌丝很快在耳棒内萌发定植、生长发育,这是接种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步骤。其方法是:先选好上堆地点,把杂草清除,洒少许杀虫药剂或漂白粉,耙入土内,然后将接种好的耳棒平放推起,堆成"井"字形或"鱼背"形都可,堆高3 尺,即用塑料薄膜严密覆盖,周围用土压住,撒一圈杀虫药,防止蚂蚁上堆吃菌丝。堆内温度应保持22℃~32℃之间,湿度保持60%~70%,如果温度过高时,可将周围薄膜揭起通一次风,使温度降下即可,每隔10天左右的时间,进行一次翻堆,即上下内外全面进行一次翻动。使堆内耳棒的温、湿度经常保持均匀。第一次翻堆不必洒水,以后每翻一次洒一次水,若有机会接受雨水更好。约1个月左右时间即可定植。

    (9)散堆排场:耳棒经过上堆定植后,菌丝已经长出耳棒,便可散堆排场。排场的目的,是让耳棒贴地吸潮,接受自然界的阳光雨露和新鲜空气,改变它的生活环境,让它很快适应自然界,促使菌丝进一步在耳棒内迅速蔓延,从生长阶段转入发育阶段。排场的方法,是把耳棒平铺在地面上,全身贴地不能架空,每根间距2指。场地最好有些坡度,以免下雨场地积水淹了耳棒。每隔10天左右的时间进行一次翻棒,即将原贴地的一面翻上朝天,将原朝天的一面翻下贴地,使耳棒吸潮均匀,避免好湿的杂菌感染。约1个月的时间耳芽大量丛生,这时便可立架。

    (10)立架管理:当耳芽长满耳棒后,说明了菌丝的生长发育已进入结实阶段,这时正需要"干干湿湿"的外界条件,立架后可以满足它的需要,并可减少那些不适应这种条件的杂菌和害虫。立架的方法,是用一根长杆做横梁,两头用带叉的树丫子撑住,然后把耳棒斜靠在横梁上,构成 "人"字形,每棒间距2寸。每架以50根棒计算产量。

    上架后的管理工作是很重要的,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有收没收在于种,收多收少在于管",说明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除长草、杂菌、害虫、调节温湿度、空气和光照。夏天中午要尽量避免强光直射耳架,冬季对始花耳棒要放倒,让它贴地吸潮、保暖,促使来年早发芽、早结耳。

    (11)采收晾晒:木耳长大后,要勤收细拣;确保丰产 丰收。着耳和秋耳要拣大留小,让小耳长大后再拣,伏耳要 大小一齐拣,因为伏天温度高,虫害多,细菌繁殖快,会使 成熟的耳子被虫吃掉和烂掉。拣耳时间,最好在雨后天晴耳 子收边时,或早晨趁露水没干耳子潮软时采收。采回时应放 在晒席上摊薄,趁烈日一次晒干,晒时不宜多翻,以免造成 拳耳。如遇连阴雨无,首先应采取抢收抢采的办法,把采回 的湿耳子平摊到干茅草或干木耳上,让于茅草或干木耳吸去 一部水分,天晴后再搬出去一同晒干。如果抢收不过来时, 可用塑料薄膜把耳架苫住,不使已长成的木耳再继续淋雨吃 水,造成流棒损失。

    黑木耳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季节安排

    黑木耳是一种中温型菌类,适于夏、秋季栽培。

    根据各地栽培实践,在华北地区,1年中可生产2批。第一批,2月下旬至3月中旬(30天)生产原种;第二批5月下旬至10月中旬(60天)出耳。在华东地区,1年以生产1批为宜。生产日程的安排是:11月份制原种,12月份至翌年1月份制菌袋,3月中旬至5月上旬出耳。

    二、场房设备

    场房最好设在交通、能源方便,水源干净,空气清新,利于排水的地方,不要设在污染严重的地方。场房设计应有原料室、配料室、灭菌室、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贮藏室等。其设计上要考虑到生产流程,质量标准上要达到无菌条件。场房规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进行安排,但必备的设备有灭菌锅、接种箱和培养室。现对各室的主要功能叙述如下。

    1、原料室

    用来贮备生产设备和物资(原种瓶、栽培袋、锯木屑、麦麸和常用药品等)。

    2、配料室

    用来栽培料的配制,原种瓶的洗涮。室内要求有水、电设备,拌料机、装料机、分装机、分装操作台等。

    3、灭菌室

    用于原种瓶和栽培袋的灭菌,室内设立常压灭菌锅或高压灭菌锅。

    4、冷却室

    用来摆放灭菌后的原种瓶或栽培袋。

    5、接种室

    面积4~6m2,高约2.2m,房顶铺设天花板,地面和墙壁要平整、光滑,以便于清洗消毒。接种室内设有工作台用来接种操作,工作台上方装置紫外线灭菌灯(波长2587埃,30W)。

    6、培养室

    用于原种瓶或栽培袋的养菌,内设档养架{木制或角铁制成,每个架子宽75~80cm,长度不限,每个架子5~6层,每层间距40cm左右,每个架子的间距70cm左右},培养室内设有取暖设备(暖气、地龙或地炕等)和通风口,以保证室内温度

    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做床→催芽→露天管理→采摘→凉晒

    • 1、拌料。 拌料要拌匀,保证含水量在65%左右。

    • 装袋。人工装料时要边装料边用手压实,要求上下松紧度一致(菌袋装料时以不变形、袋面无破褶、光滑为标准)。原种菌袋包装采用装料→压实料面→窝口→扎棍→覆棉花→盖纸盖→系胶筋。栽培种菌袋包装采用装料→压实料面→窝口→扎棍→。原种湿重0.6公斤,栽培种湿重1.15公斤。当天装的菌袋(瓶)要在当天灭菌,不能放置过夜,以免产生杂菌,发酵、酸败。如当天不能灭菌,应放到冷凉通风处过夜。

    • 灭菌。采用常压灭菌方式,提前将灭菌锅锅屉放好,要求锅屉离锅水平口约10厘米,上面放麻袋片,17cm×33cm的菌袋灭菌时需装在铁筐中或在蒸锅内搭架子,16cm×52cm的菌袋灭菌时培养袋依长向平放成“#”字重叠排列在锅屉上。行间距3公分,便于内部空气流通。然后用塑料和棉被将锅封严,待菌袋内温度达100℃后再保持12小时。灭菌后当菌袋温度降到60℃时趁热出锅,将菌袋送入接种室进行冷却。

    • 接种。待袋中料温降至30℃以下时,就可进行接种。接种要做到无菌操作,菌袋接种程序为:将冷却的菌袋放入接种箱内;栽培种瓶外壁用75%酒精擦拭 消毒后也放入接种箱内,然后用每立方米5克高锰酸钾,10毫升甲醛熏0.5~1小时。接种时点燃酒精灯,用灭菌的镊子将栽培种弄碎,在点燃酒精灯的无菌区内,使瓶口对着袋口,将菌种均匀地撒在袋内料表面上,形成一薄层,这样黑木耳菌丝萌发快,抢先占领料面,以抑制杂菌侵染。每瓶三级种可接30袋左右。

    • 发菌管理  菌袋接菌后要放在消毒后的培养架上发菌,培养架的每层之间高度为35cm左右,培养初期,袋应直立整齐摆放,袋间留有适当的距离,待菌丝伸入培养料内后,可以将袋底相对,口朝外,卧放2行,上下迭叠4排。

    • 做床 选地势平坦、靠近水源、排水良好、房前屋后空地,并要求避开风口。 土质粘重的地块作距地高5cm,宽90cm,长度不限的床,床与床之间留有排水沟。 床做好后,床面应浇一次重水,然后喷500倍甲基托布津溶液消毒。

    • 催芽 接种好的培养袋经40~50天培养,菌丝就可长满菌袋。菌丝长满后不要急于催耳,应再继续培养10~15天,使菌丝充分吃料,积聚营养物质,提高抗霉抗病能力。这时,培养室要遮光,同时适当降低湿度,防止耳芽发生和菌丝老化。培养好的菌袋就可运往场地,感染杂菌的菌袋要单独放,放在最后开口。运输时要轻拿轻放。 用1%石灰水对整个菌袋进行消毒,然后捞出后控干。简便方法是:看塑料薄膜上有无水雾或水珠,如有水珠下滴,则湿度过大,要增加通风度;塑料膜上无水雾或水珠,为湿度过小,要减少通风量,并需要在床两侧喷水增加床面湿度。根据湿度情况来决定通风量的大小。这个期间床面温度要控制在24℃以下,若温度超过24℃,应通风使温度降到24℃以下。耳基形成后,进入出耳期管理。这一时期的管理要点是:直接给水(给水时将草帘子、薄膜撤下,给完水后撤下薄膜,盖上润湿的草帘子,保持床内潮湿度),给水量不要过大,并防止水灌入袋内,应根据床内湿度、通风度、自然温度、耳芽情况等综合考虑决定。使芽保持在良好的生长状态,每天傍晚进行通风,直至耳芽长到1cm左右(耳芽干后要高出菌袋平面),开始分床并进入露天管理。

    • 露天管理 分床前需在地面上铺设一层地膜,菌袋须轻拿轻放,直立摆放每平方米摆放20袋,袋间隔10cm。

    • 采摘 当耳片背后出现白色的孢子,达到八成熟时要及时采收。若待耳片伸长或向上卷时再采摘就会影响质量和产量。采收时用刀片在耳基处割下,不要带锯沫,保持耳片的清洁。不可用手握住耳片帖根处拧下。

    • 凉晒 采后要及时凉晒,凉晒时要耳片在上,耳基在下,大朵的凉晒时要将耳片撕开,成单片状。凉晒要用网状物,上下通气。凉晒中途不可翻动,要一次性晒干。

    1、需求的温度:15~32°C都可以形成子实体(也就是小木耳黑点),以20~24°C最适宜,低于15°C子实体不形成,高于32°C停止发育。

    2、水分与湿度:黑木耳出耳期空气相对湿度应在90%左右,过干不会形成子实体,过湿会造成腐烂流耳。出现子实体以后可以早晚喷水,中午断水,使耳片边缘干边,干湿交错可利于增产。

    3、通风和空气:黑木耳是好气性真菌,氧气不足会拟制菌丝萌发,造成子实体难以形成,还使耳片难以展开,所以需要清新空气。

    4、光线和阳光:子实体形成阶段需要充足的散射光,如果光照不足,子实体发育则不正常,但是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因为紫外线会破坏菌丝。

    5、 制种:菌种有锯木屑菌种与枝条菌种,前者用锯木屑与麦麸等配制成培养基;后者用直径1cm的枝条切成1.5cm长,加入蔗糖、米糠等营养成分,装瓶后高压灭菌,接入母种,在25~28℃下培养1个月,菌丝即可长满瓶。

    拓展资料:

    1、  木耳,主要生长在中国和日本。中国大部分是东北木耳和秦岭木耳。木耳既可野生又可以人工培植,种子实体呈耳状、叶状或杯状、薄、边缘波浪状,宽3-10厘米,厚2毫米左右,以侧生的短柄或狭细的附着部固着于基质上。

    2、营养价值:黑木耳含蛋白质、脂肪、多糖和钙、磷、铁等元素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还含磷脂、固醇等营养素。木耳营养丰富,被誉为“菌中之冠”。

    百度百科——木耳

    1、坑道栽培法

    坑道栽培又分为深坑和浅坑两种。深坑,挖坑时多花工但管理起来极为方便,且产量很高;浅坑,挖坑容易,管理麻烦,产量一般。

    a、深坑栽培:挖宽一米,深一米,长视地形和耳木数量而定。挖出的土堆在坑沿拍紧以增加坑的深度。坑的上方用竹片或木棍搭成弓形或“人”字形弓架,铺上树枝或提前种上绿色攀沿植物,如苦瓜、豆角、番茄等。坑底两边各挖一条窄沟排水,中间作管理过道。排水沟与过道之间放上薄石块或砖块垫耳木,也可铺一层粗砂垫耳木。坑道两壁离垫石80厘米的地方各放一根横木,横木两头各用一根80厘米长的短木作支柱。

    b、将耳木一头枕在横木上,另一头放在垫石上使耳木斜放在坑道两壁。深坑栽培受外界不良气候影响小,湿度也容易保证,喷水、采收都很方便。晚秋气温下降,可将阴棚上遮阴物去掉,复上薄膜进行保温栽培延长采收期。深坑栽培法是目前产量较高的一种栽培方式。

    c、浅坑栽培法:挖宽一米,深33厘米,长不限的浅坑,坑底两边各放一根枕木,将耳木垂直平放在枕木上,放满一层还可再放枕木排二层,然后搭上弓架,并根据气候覆盖薄膜或树枝,管理时因坑内没有管理过道和顶棚与坑底间隔太低而无法直接入内,所以翻木和采收都需要先拆除覆盖物,管理和采收后再覆盖上,所以比深坑栽培管理麻烦得多,产量也不及深坑栽培法。

    2、塑料棚栽培

    采用塑料棚栽培黑木耳,容易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能够防止低温、雨涝和干旱,与露天栽培相比较,延长了黑木耳的生长时间,提高了单产水平。

    塑料棚的设置,应建在距水源近,避风向阳,土质湿润的坡地或者平坦的草地,棚内地面铺上砂石,并开有排水沟。棚体的骨架可采用竹木结构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进行搭架。棚体为拱式造型,中间部位一般为2.2—2.4米,两侧留有门和通气窗。

    管理时要注意温度、湿度的调节,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和光照条件。晴天光强温高时应加盖遮阴物,喷冷水降温;盛夏高温时应将棚四周的薄膜翻挂在顶棚上去,气温低时再放下来。

    拓展资料

    木耳的越冬管理

    段木栽培黑木耳,当年即可采收,可连续收三年。第一年产量不多,第二年产量最高,第三年产量下降。每年进入冬天,随着气温下降,黑木耳停止生长,进入越冬休眠期。南方各省冬季的气温较高,耳木可以让其在耳架上自然过冬。在较干旱的时候,适当喷点水保湿。

    采取排场过冬,即先在地面上放一枕木,然后将耳木一根根横放在上面,一头着地,一头枕在枕木上。这样既能保持水分,又能防止霉烂和白蚁危害。将耳木集中堆放在背风、向阳、干燥的场地上,堆高不宜超过一米。太干燥时,适当喷点水保湿。不管采取哪种方式越冬,都应严格保护好树皮。来年春季子实体大量产生时起架管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木耳栽培技术

    种植及管理方法:

    首先把温室或大棚的地趟平,然后用高锰酸钾和甲醛合在一起消毒,地面也可洒些白灰消毒,消毒后可以把培育好的食用菌黑木耳袋,按每平方米5—6袋摆放,在摆放前把食用菌袋随着圆型用刀划九个口,每个口大约5厘米左右,用于长出木耳用。

    摆放好黑木尔后第二天开始喷水,每天早晚各喷一次水,潮湿度一般掌握在80%以上,天热时要用草莲子遮掩,一般用一层草莲子足够,大棚温度一般控制在10—25℃,一个月以后即可产出好木耳。

    木耳,主要生长在中国和日本。中国大部分是东北木耳和秦岭木耳。其中以四川广元黑木耳为最优,自古被誉为圣品,多次进献皇宫,2005年获温家宝总理亲自考察调研。木耳既可野生又可以人工培植,种子实体呈耳状、叶状或杯状、薄、边缘波浪状,宽3-10厘米,厚2毫米左右,以侧生的短柄或狭细的附着部固着于基质上。

    黑木耳栽培方法

    黑木耳人工栽培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促进了锯木屑栽培技术的发展。利用锯木屑栽培黑木耳,能够节省大量木材,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是很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方法。

    应用锯木屑栽培生产黑木耳,其栽培形式,大致有以下三种:

    1、瓶内料块栽培法:瓶内料块栽培法,简称瓶栽法。将菌丝已经长满瓶的锯木屑栽培种,移至低温培养室或保护设备里,取掉瓶盖,使瓶口向上,整齐排列。室内温度保持在20—28℃之间,空气相对湿度要控制在80—95%左右。

    2、砖形料块栽培法:将生长有大量黑木耳菌丝体的培养料从瓶中挖出,放在铺垫了塑料薄膜的小木箱中。装箱时可同时掺进一些消毒过的新鲜木屑,有助于增加栽培材料的养分,能延长产耳时间,提高产量。用木板把栽培料压实、压平,使厚度在7—10厘米左右,移至22—28℃的温室中再培养一周。当菌丝体已经恢复发育并重新联结成一体时,从木箱中倒出来,用刀切割成砖形的块状体,其体积应略小于建筑用砖。把这些砖形的料块侧立于事先挖好的露天浅坑里。坑深15厘米,宽1米左右,长度根据需要而定。坑底铺上一层洁净的砂子。料块之间要留有一定空隙。;最后在坑上面用塑料薄膜覆盖。料块入坑之后,可在每天 的上午和下午揭开塑料薄膜喷清水一次,使料块保持在“不干不湿”的状态。依天气情况,可在中午前后揭开覆盖物进行通风换气。待子实体已大量形成时,应每天喷水两次,水量适当增加,控制适宜的湿度,同时要注意调节空气和光照条件,促进子实体的迅速生长。

    黑木耳栽培方法

    黑木耳人工栽培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促进了锯木屑栽培技术的发展。利用锯木屑栽培黑木耳,能够节省大量木材,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是很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方法。

    应用锯木屑栽培生产黑木耳,其栽培形式,大致有以下三种:

    1、瓶内料块栽培法:瓶内料块栽培法,简称瓶栽法。将菌丝已经长满瓶的锯木屑栽培种,移至低温培养室或保护设备里,取掉瓶盖,使瓶口向上,整齐排列。室内温度保持在20—28℃之间,空气相对湿度要控制在80—95%左右。

    2、砖形料块栽培法:将生长有大量黑木耳菌丝体的培养料从瓶中挖出,放在铺垫了塑料薄膜的小木箱中。装箱时可同时掺进一些消毒过的新鲜木屑,有助于增加栽培材料的养分,能延长产耳时间,提高产量。用木板把栽培料压实、压平,使厚度在7—10厘米左右,移至22—28℃的温室中再培养一周。当菌丝体已经恢复发育并重新联结成一体时,从木箱中倒出来,用刀切割成砖形的块状体,其体积应略小于建筑用砖。把这些砖形的料块侧立于事先挖好的露天浅坑里。坑深15厘米,宽1米左右,长度根据需要而定。坑底铺上一层洁净的砂子。料块之间要留有一定空隙。;最后在坑上面用塑料薄膜覆盖。料块入坑之后,可在每天的上午和下午揭开塑料薄膜喷清水一次,使料块保持在“不干不湿”的状态。依天气情况,可在中午前后揭开覆盖物进行通风换气。待子实体已大量形成时,应每天喷水两次,水量适当增加,控制适宜的湿度,同时要注意调节空气和光照条件,促进子实体的迅速生长。

    种植木耳需要一定的场地,原材料,菌种和设备,而且需要掌握种植技术。不是几句话就能够说清楚的。

    黑木耳分室外和室内种植,室外一般是椴木种植,室内采用菌袋种植。

    栽培条件:

    • 根据产量,提前购进适量木屑、麦麸皮等原料,并储藏到避雨通风处,防止污染、霉变等现象。

    • 培养室应具备的一般条件是能保持菌丝发育的适宜温度,冬季有加温设备,夏季可通风降温。

    • 室内空气以干燥为宜,相对湿度保持在60%以下,湿度过高易产生杂菌。

    • 室内保持黑暗,避免阳光直射培养架。

    • 室内墙壁、地面应光滑,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并设有通风口。

    三级菌的选袋、选料:

    • 选袋:用于三级菌生产的料袋一定要正牌产品袋,袋的大小要一致。无论何种袋,底口要无透气、透水现象,能承受高温、高压。

    • 选料:以柞木、色木桦木等为主的硬杂新鲜木屑做生产用料。麦麸选用当年的,不可有污染、霉变、结块及用过防腐剂的陈麸皮来代替;黄豆粉现用现粉碎,或用豆瓣粉,越细越好;白灰无水浸、无结块、结白细腻的为好;堵盖可用棉花或无棉盖体。

    栽培要点:

    • 木耳生长的季节性较强,一年可安排春秋两茬耳的生产。

    • 在生产的作业安排上要做到春茬抢早,秋茬适时。

    • 栽培黑木耳,先培养菌袋,时间需要40—60天,转入出耳期要50—60天,因此,安排季节时,要照顾两个方面,要照顾到菌袋培养期间内的最适温度和不许超出的范围,要错开伏天,避开高温期,以免高温、高湿造成杂菌污染和流耳。

    • 木耳生产季节,是获木耳高产优质的一个关键技术,不少栽培者由于生产季节失误造成减产,为此,必须高度重视。

    • 木耳菌丝温度越低,生长速度越慢,但菌丝越壮,浓白抗病力越强,木耳色黑,内厚折干率高,质量好,因此在木耳栽培季节上,要把握自然气温,安排接种期和出耳期。

    • 即木耳下地时间在5月初,倒计时60—80天为三级菌的生产时期。

      为避免出现高温烂耳现象或高温,高湿条件下感染杂菌,应在6月中旬出完第一茬,7月初采完木耳,这样木耳的商品价值越高。

      秋耳可在5月份生产三级菌,8月中旬摆放在地里,9月末采第一茬木耳。

    食用注意事项:

    • 木耳营养丰富,但如泡发不当,则会又硬又小,既不出数,又不可口。如果用烧开的米汤浸泡,泡发的木耳肥大,松软,味道鲜美。

    • 性味功能:甘、平,无毒。入胃、肝、大肠经,能补气血, 血止血,润肺益胃,润燥利肠,舒筋活络,轻身强志。治疗血虚气亏、四肢抽搦、肺虚咳嗽、咯血、吐血、衄血、产后虚弱、白带过多、崩漏、血痢、肠风痔血、便秘和跌打损伤等症。

    • 鲜木耳含有毒素,不可食用。黑木耳有活血抗凝的作用,有出血性疾病的人不宜食用。孕妇不宜多吃。

    室内种植黑木耳与室外是一样的。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良好的光照。适宜的温度和空气湿度。

    1、场地的选择

    栽培黑木耳的场地,应选择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背风向阳,光照时间长,遮阴较少,比较温暖,昼夜温差小,湿度大,而且耳树资源丰富,靠近水源的地方为好。

    场地选好后要进行清理,首先把杂草、枯枝烂叶清除干净,开好排水沟,并在地面上撒石灰和喷敌敌畏等进行灭菌杀虫。

    2、耳树的选择和处理

    栽培黑木耳的耳树,种类很多,凡能栽培香菇的树种都可用来栽培黑木耳。主要的是选用壳斗科、桦木科等的树种,如麻栎、栓皮栎、槲栎、白栎、米槠、华氏栎等;此外,枫杨、枫香、榆树、槐树、柳树、桑树、悬铃木、榕树等也是产区常用的树种。砍树时期是从树木进入休眠之后到新芽萌发之前。树龄以8~10年生为宜。树径在10~14厘米为好。砍树后经去梢。剃枝,据截成1~1.2米的段木。把锯好的段木,架晒在地势高、干燥、通风、向阳的地方,使它尽快发酵。每隔10天左右翻动一次,促使段木干燥均匀。一般架晒30~40天,段木有七、八成干,即可进行接种。如段木有感染杂菌、害虫,可在接种前用茅草或树枝熏烧,至表皮变黑为度,既可清除病虫,又可增强树皮吸热、吸水性能,有利黑木耳菌丝的生长。

    3、人工接种

    人工接种是栽培黑木耳成败的关键工序,也是新法栽培最大的特点。接种时间,一般以气温稳定在15℃以上,有利于黑木耳菌丝生长的时候。具体时间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有差异,南方各省约在3~4月间。适当提早接种,有利早发菌,早出耳,同时早期接种气温低,可减少杂菌,害虫的感染。接种前,先将段木表面清洗,再放阳光下晒2~3小时后备用。人工接种常用的菌种有木屑菌种、树枝菌种和楔形木块菌种。接木屑和树枝菌种的,要用电钻或直径11~12毫米的皮带冲 打孔,穴探15~2厘米。一般纵向种穴间距离10~12厘米,横向种穴间距离为4~6厘米。如适当密植,把纵向种穴间距离缩短至6~7厘米,有利于发菌和提高产量。行与行的穴交 错成品字形或梅花形排列。木屑菌种要塞满穴,外加比接种穴直径大2毫米的树皮盖,盖平、盖紧,以防菌种干燥。接树枝菌种的,种木要与耳木平贴。打穴、接种、盖盖等要连续作业,以保持接种穴、菌种和树皮盖原有的湿度,才有利于菌种的成活。采用楔形木块菌种的,要用接种斧或木工凿,在段木上砍凿成45°角2厘米深的接种口,然后用小铁锤将楔形木块菌种打入接种口,锤紧、锤平。

    4、上堆发菌

    接种后,为保持较高的温、湿度和足够的空气,以促使菌种在耳木中早发菌、早定植,提高成活率,必须将耳木上堆。其方法是将接种好的耳木,排成“井”字形的架,分层堆叠成一米高的小堆,堆内悬挂干、湿温度计,四周用薄膜覆盖严密,堆温控制在22~28℃之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0%左右,耳木之间要留5~6厘米的空隙以利良好通气。上堆后每隔6~7天翻堆一次,调换耳木上下左右内外的位置,使温湿度一致,发白均匀。如果耳木干燥,可适当喷水调节,待树皮稍干后,再覆盖塑料薄膜。遇气温高时,每隔3~5天在中午揭膜通风 换气一次,并结合喷水降温。一般经3~4星期的堆叠,黑木耳的菌丝已长入耳木,即可散堆排场。

    5、散堆排场

    散难排场是上堆的继续,目的是使菌丝向耳木深处蔓延,并使其从生长阶段迅速转入发育阶段。排场的场地要求向阳潮湿,并有适当遮蔽,排场时将耳木一根根平铺在有短草的地面上。如为泥土地,应先横放一根小木杆,然后将耳木一根根头着地排放于横杆上,每根耳木相距6~8厘米。这样既有利吸收地面潮气,接受阳光雨露和新鲜空气,促进耳芽生长,又可避免耳木全部贴地,造成过湿,闷坏菌种和泥土溅污耳木。排场阶段,每10天左右要将耳木翻动一次,井喷水调节湿度,经过一个多月时间,耳芽大量发生便可起架。

    6、起架管理

    起架应选择雨后初晴的天气,将排场的耳木进行逐根检查,凡有一半耳芽长出的耳木即可检出上架,用四根1.5米长的木杆,交叉绑成“X”字形,上面架一根横木,然后把检出的耳木交错斜靠在横木上,构成“人”字形的耳棚,角度为30~45,每根月木留4~7厘米间距。管理上主要抓耳场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条件的协调,特别要抓好水分管理,段木含水量保持7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之间。水分管理要有促有控,促控结合。喷水的时间、次数和水量应根据气候,耳木于湿和幼耳生长情况而灵活掌握,一般晴天多喷,阴雨天少喷或不喷,气温高时每日早、晚喷。采用干干湿湿交替的方法进行喷水,有利子实体的形成和长大。每次采耳后停止喷水2~3天,让耳木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使其稍加干燥,菌丝恢复生长后,再行喷水以刺激下批耳芽的形成。

    7、防治病虫害

    黑木耳在生育过程中,如果管理粗放或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往往病虫害发生严重。因此,在栽培中必须加强管理和认真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为害黑木耳的杂菌,较常见有黑疔、革菌、多孔菌、青霉、木霉等。常见的害虫有蜗牛、菌蛆、蓟马、蛞蝓、伪步行虫、四斑丽胛等。防治上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一般应抓好以下几点防治措施:

    在砍树、剃枝、截段、翻堆等过程中,尽量不要损伤树 皮,截口和伤口要用石灰水消毒,以防杂菌侵入。

    选用优良菌种,适当提早接种季节,把好接种质量关,使黑木耳菌丝在耳木中首先占优势,以抑制杂菌为害。

    认真清理耳场,并撒施石灰粉进行地面消毒和喷200倍的敌敌畏药液消灭越冬害虫,以切断病源和虫源。

    耳木上出现杂菌,应及时刮除,以防孢子扩散,并用石灰水 洗刷耳木,放于烈日下曝晒2~3天,然后再用来苏尔喷雾杀灭。

    害虫应根据不同的种类采用不同的药物防治。对蜗牛、蛞蝓等可用300~500倍的五氯酚钠喷洒地面驱除,或于清晨傍晚进行人工捕捉。也可用1:50:50的砷酸钙加麦皮加水制成毒饵诱杀。蓟马可用15000~3000倍的乐果喷杀。伪步行虫,可用1000~1500倍的敌敌畏或0.1%~0.2%的敌百虫喷雾杀灭。四斑丽呷可用鱼藤精喷杀,也可用300~500倍的敌敌畏喷洒地面驱赶成虫。

    8、采收及加工

    成熟的黑木耳,颜色由深转浅;耳片舒展变软,肉质肥厚耳根收缩,子实体腹面产生白色孢子粉时,应立即采收。

    采收的时间,最好在雨后初晴或晴天早晨露水未干,耳片柔软的进行。采收时用手指齐耳基部摘下,并把耳根处理干净,以免溃烂。如遇阴雨天,成熟的耳片也要采摘,以免造成烂耳。

    采下的黑木耳,摊薄在晒席上趁热晒干。未干前不得翻动,防止耳片内卷失去美观。阴雨天可把湿耳在室内摊开晾干,等晴天再晒或用炭火烘干。干制的黑木耳,随即装入塑料袋,藏放干燥通风处,以防吸潮变质。

    你是寻求黑木耳种植技术。还是推销。

    1 技术要点

    1.1 菌种选择

    在东北地区,早春利用棚室立体吊袋栽培黑木耳,产品销售价格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抢早上市”,这是关键。与地栽相比强调一个“早”字,早增温、早开口、早出耳、早采收、早销售。另外一个就是产品品质优。因此,棚室立体吊袋栽培黑木耳的菌种一般选择中早熟品种,如“牡耳1号”、“黑威15”、“牡2008-4”、“新世纪4号”等品种,早生快发、出耳齐,品质优,黑、厚、单片、耐水抗逆性强。

    1.2 场地选择及棚架结构

    栽培场地选择在通风良好、向阳、水源洁净、充足、周围污染源少、不存水、不下沉、地面平整的地块。立体吊袋大棚可用钢架结构(又分镀锌钢管和钢筋材料)或木结构搭建。大棚跨度8~12m ,长度依据栽培场地和栽培数量而定,一般要求为南北走向,大棚两头开门,门宽2米以上,利于通风和降低棚内的湿度,南北走向的大棚,菌袋受光较好。

    一般 1m2的大棚可挂70~80袋。大棚顶高2.8~3.5m ,肩高1.8~2.0m左右。早春栽培应在大棚的顶部及四周全部覆盖一层塑料膜,塑料膜上再盖上一层遮阳网(遮阳度85~95%),用于保温、保湿、遮阴和防止降雨过量。钢架结构大棚又分为棚架一体式与棚架分体式,棚架一体式是吊绳就栓在大棚主体框架上,见图1。棚架分体式是大棚与栓绳的框架分开,棚是棚,架是架。从稳固性的角度,目前比较提倡采用棚架分体式的大棚进行吊袋生产。棚式立体吊袋钢筋一体式结构框架,每万袋需投资1~1.5万元。镀锌钢管分体式结构框架,每万袋需投资2~2.5万元。

    1.3棚内设施及消毒

    根据大棚的宽度,棚内框架上放置若干横杆,用于栓绑吊绳。每两个横杆为一组,组内横杆间距25~750px,每组横杆之间留出“过道”的距离一般60~1750px。每组横杆长度依大棚的长度而定。在“过道”上、下各铺喷水管线一条,上部微喷管每隔3000px处按“品”字形扎眼按上雾化喷头,下部放微喷水带。待立体吊袋大棚框架搭建完毕后,在地面上撒一层生石灰,防止杂菌发生。可在地面上垫一层草帘、遮荫网,防止浇水时泥沙溅到子实体上影响产品质量。处理完地面后,将大棚密闭,用菇宝熏蒸消毒。

    1.4 栽培季节

    春季栽培:菌袋接种期一般在1~2月份,或前一年11~12月,培养期30~40天,后熟15~25天,2月下旬~3月上旬扣大棚塑料薄膜增温,3月中下旬菌袋进棚划口催芽,4月上旬开始挂袋出耳管理,4月下旬~5月初开始采摘,6月下旬~7月上旬采收结束。

    秋季栽培:栽培菌袋接种期在3~4月份,菌袋培养期及后熟期在5~6月份,7月下旬~8月上旬进棚划口催芽和出耳管理,10月下旬-11月上旬采收结束。

    1.5 菌袋生产的配料、灭菌、接菌、发菌等工艺流程同地栽黑木耳完全一致。

    1.6 开口封口管理

    将培养好的菌袋运进棚后,用开口机开口,一般开“1”、“Y”或“O”形小口,开口直径0.3~10px,开口数量180~220 个。从试验及生产中可以得出,开“1”形口,单片率高、出耳齐。开口后将菌袋码跺放在大棚内,一般4~5层菌袋高为好,避免堆温过高。大棚覆盖遮荫网遮荫,要求散光照射,加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0% 左右,持续5~7 天,使菌袋菌丝封住出耳口,即耳线形成,可挂袋进行出耳管理。

    1.7 挂袋

    在棚内框架横杆上,每隔20~625px处,按品字形系紧两根(或三根)尼龙绳,并底部打结。然后把已割口的菌袋袋口朝下夹在尼龙绳上,然后在两根尼龙绳上扣上两头带钩的细铁钩(长度以125px为宜),即可吊完一袋,第二袋按同样步骤将菌袋托在细铁钩上,以此类推一直吊完为止。

    一般每组尼龙绳可立体吊8袋。吊袋时每行之间应按“品”字形进行,袋与袋之间距离不宜少于20厘米,行与行之间距离不能少于25厘米。菌袋离地面30~1250px左右,利于通风,防止产生畸形木耳,提高产量。为了防止通风时菌袋随风摇晃,相互碰撞使耳芽脱落,吊绳底部用绳链接在一起,这样风再大,菌袋可以随风共同摆动,不相互碰撞。

    1.8 催芽管理

    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季立体吊袋栽培黑木耳,大棚内温度控制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尤其是菌袋密集程度高的情况下要严格控制温度,防止高温“烧菌”,“烧菌”的菌袋再遇高温高湿很容易造成一片“绿海”(绿霉污染)。

    菌袋开始挂袋2~3天内,不可以浇水,温度要靠遮荫网和塑料薄膜调节,使温度控制在20~25℃。往地面上浇水,使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始终保持在 80%左右,待2~3天菌袋菌丝恢复后可以往菌袋上浇水,每天进行间歇喷水,使湿度达到 90%,这阶段切忌浇重水,以保湿为主,每天通风2次,持续7~10 天,耳芽成绿豆大小。

    1.9 耳片生长期管理

    子实体边缘分化出耳片,并逐渐向外伸展。这阶段应逐渐加大浇水量,加大通风,喷水尽量喷雾状水,为保证耳片黑、厚,适当要控制耳片生长速度,原则上棚内温度超过25℃不浇水,早春一般在午后3点至次日9点之前这段时间进行间歇喷水,5月份后一般在午后5点至次日7点之前这段时间浇水,使空气相对湿度始终保持在 90~95%。采取间歇式浇水,浇水30~40分钟,停水15~20分钟,重复3~4次。根据气温情况,一般浇水时放下棚膜,不浇水时将棚膜及遮阳网卷到棚顶进行通风和晒袋。正常情况下,喷水后通风,每天通风3~4 次,天热时早晚通风,气温低时在中午通风。温度高湿度大时还可通过盖遮荫网、掀开棚四周塑料膜进行通风调节,严防高温高湿。

    图7 黑木耳棚室吊袋耳片生长期

    1.10 采收及转潮管理

    当黑木耳耳片长到3~125px,耳边下垂时就可以采收(5~6分熟),大棚内吊袋栽培黑木耳一般在4 月中、下旬即可采收第一潮黑木耳,5 月上旬采收第二潮黑木耳,比全光地摆栽培提前25~30 天。采收木耳后,将大棚的塑料薄膜和遮阳网卷至棚顶,晒袋5天左右,然后再浇水管理,即“干干湿湿”水分管理。“晒袋”管理是避免耳片发黄的关键措施。不见光、温度高、耳片生长速度过快是耳片黄、薄的主要原因。一般第一潮黑木耳每袋可采干耳20~25g,耳片圆整、正反面明显、耳片厚、子实体经济性状好。第二潮耳管理方法同第一潮耳大致相同,大湿度大通风是关键技术。一般可采收3潮耳,产干耳40-60g/袋。

    1.11 菌袋落地采顶耳

    待采完2~3潮耳后,如果菌袋仍然比较硬实、洁白,说明菌袋内的营养物质还没有完全转化完,这时可以将吊绳上的菌袋落地,在顶端用刀片开“+”或“#”形口,然后在棚内密集摆放,早晚浇水4-5次,每次浇水1小时,停30分钟。这样额外可以采干耳10-15g/袋。

    2 技术集成提效措施

    与20世纪90年代的棚室吊袋 [1] [2] 相比,当前的棚室吊袋技术有了较大的突破,采用了一些立竿见影的提效措施,改“串袋”为“托袋”,降低了污染率;改开大“V”形口[3] [4]为开小“1”、“Y”、“O”形口,改善了品质;开口数量由10~12个增加到180~220个,保证了产量;大棚高度也增加到280~8750px,有利于通风换气[5];品种也相应的从大朵、菊花形、多筋脉的品种向出耳齐、厚、黑、单片、无根、少筋脉或无筋脉的中早熟品种转变;春耳吊袋季节相应往前提,强调“抓前抢早”,科学利用草帘子、遮阳网、塑料薄膜、喷灌设施对棚内温度、湿度、通风进行调节,避免了“烧菌”、绿霉等病害的发生;利用“晒袋”、及时采收等措施防止了“流耳”、“烂耳”、“黄耳”、“薄耳”的产生。

    生物学特性 黑木耳属于腐生性中温型真菌。菌丝在6~36℃之间均可生长,但以22~32℃最适宜;15~27℃都可分化出于实体,但以20~24℃最适宜。菌丝在含水量60%~70%的栽培料及段木中均可生长,子实体形成时要求耳木含水量达7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90%~95%。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子实体生长期需250~1000 lx的光照强度。为好气性真菌,pH5~5.6最适宜。

    栽培技术 黑木耳栽培方法有段木栽培与代料栽培等多种,现主要介绍段木栽培。①制种:菌种有锯木屑菌种与枝条菌种,前者用锯木屑与麦麸等配制成培养基;后者用直径1cm的枝条切成1.5cm长,加入蔗糖、米糠等营养成分,装瓶后高压灭菌,接入母种,在25~28℃下培养1个月,菌丝即可长满瓶。②耳木准备:栽培场地选好后就应准备耳木,常用的耳木种类有完斗科和桦木材的树种,选胸高处直径10~12cm的耳树,砍伐后截成1~1.2m长段,截面用新石灰涂刷,然后置于通风向阳处架晒。③接种:接种用的工具应预先用乙醇消毒。先在耳木上;用电钻以穴距7cm垂直打深1.5cm的穴,如用锯木屑菌种则应填满穴,按紧后盖好预制的树皮盖。枝条菌种插入接种孔后用锤敲紧,使之与段木表面平贴、无孔隙。④定植管理:首先应上堆发菌,将接菌的耳木按“井”字形或“山”字形堆垛。堆内温度以20~28℃为宜,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在南方3~4星期,北方需要4~5星期,当菌丝已伸延到木质部并产生少量耳芽时,应及时散堆排场。一般采用平铺式排场,用枕木将耳木的一端或两端架起,整齐地排列在栽培场上,经过1个月左右即可起架。搭架一般采用“人”字形方法,先埋两根有杈的木桩,地面留出70cm高,杈日上横放一根横木,耳木斜立在横木两侧。呈“人”字形,相距7cm,角度约45°为宜,晴天或新耳木角度可大些,雨天或隔年耳木角度应小些。起架阶段栽培场的温、湿、光、通气条件必须调节好,但管理中心是水分问题。起架后最好隔 3d有一场小雨,半月有一场中、大雨,干旱时应人工喷水,解决干干湿湿的问题,保持相对湿度在90%~95%左右。喷水应在早晨和傍晚进行。

    病虫害防治 危害黑木耳的主要杂菌有环纹炭团菌、麻炭团菌、韧草茵、朱红栓菌、绒毛栓菌等。主要虫害有伪步行虫、蛀枝虫、四斑丽(虫甲)、蓟马等。可用生石灰(1:100倍液)、退菌特(1:100倍液)、氯化锌(1:50倍液),防治杂菌污染。另外也可采用除虫菊、雷公藤等生物农药防治虫害。

    • 创业指南
    • 网上开店
    • 养殖视频
    • 理财
    • 政策
    • 技术
    • 致富视频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