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业指南 致富视频 网上开店 养殖视频 范文大全 创业项目开店经验创业杂谈如何创业技术资料创业防骗项目分析微信营销农村创业投资理财
  • 致富经
  • 农广天地
  • 致富早班车
  • 乡约
  • 科技苑
  • 农业电商
  • 农业要闻
  • 地方动态
  • 食品安全
  • 深度
  • 独家
  • 世界水稻种植分布图_世界水稻种植

    时间:2019-05-11 01:07:03 来源:东东创业网 本文已影响 东东创业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

    水稻在世界上分布非常广泛,世界各大洲,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都有水稻种植。世界水稻面积和总产的约90%集中在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水稻面积分别占6.0%、4.3%和0.4%,大洋洲面积较小,主要在澳大利亚。水稻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是印度和中国,其水稻种植面积分别占全球水稻面积的28.1%和18.5%。

    产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和印度,分别占全球水稻总产的28.5%和21.7%。全球水稻单产较高的国家分别是埃及、澳大利亚、土耳其和美国。全球十个主要水稻生产国分别为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越南、缅甸、泰国、菲律宾、巴西和日本。在十个主要产稻国中单产较高的国家是日本和中国。

    水稻原产中国,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水稻属喜温好湿的短日照作物。全国稻区可划分为6个稻作区和16个亚区。

    1、华南稻作区

    位于南岭以南,中国最南部,包括闽、粤、桂、滇的南部以及台湾省、海南省和南海诸岛全部。包括194个县(市)(暂不包括台湾省)水稻面积占全国的17.6%。

    2、华中稻作区

    东起东海之滨,西至成都平原西缘,南接南岭,北毗秦岭、淮河,包括苏、沪、浙、皖、赣、湘、鄂、川8省(市)的全部或大部和陕西省南部,河南信阳地区,是中国最大的稻作区,占全国水稻面积的67%。

    3、西南水稻作区

    地处云贵和青藏高原,共391 个县(市)。水稻面积占全国的8%。

    4、华北稻作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关中平原以东,包括京、津、冀、鲁、豫和晋、陕、苏、皖的部分地区,共457个县(市)。水稻面积仅占全国3%。

    5、东北单季稻

    位于辽东半岛和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及内蒙古东北部,共184个县(旗,市)。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3%

    6、西北干燥区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以北,银川平原、河套平原、天山南北盆地的边缘地带是主要稻区。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0.5%。

    水稻是一种好暖喜湿的作物,所以一般具有高温多雨气候特点的地区都能种植,比如说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等。

    而世界上比较有名的水稻产区则主要分布与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比如日本、泰国、中国南方地区、印度等国家都是有名的水稻生产国。

    世界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区位: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 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世界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区位: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 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主要分布在季风区

    我国南方的季风水稻,

    中国长江流域,美国密西西比河,恒河下游,日本

    地形:亚热带热带平原地区,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区,热带雨林区

    世界水稻生产绝大部分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界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区位: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 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一.自素 气候:主要布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区全高温或夏季高温热量充足;部集降水量吧00毫米区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形:主要集平原、盆丘陵区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二.社经济素 劳力:水稻种植产程复杂劳强度需要劳力东亚、东南亚南亚口稠密劳力丰富 均耕:亚洲主要水稻种植业口稠密均耕少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水稻能缓解口土压力粮食需求 三.产习惯 东亚、东南亚南亚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水稻传统经验丰富 四.食物偏 稻米喜主要粮食 等

    世界上究竟是谁发明了水稻种植?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争论了 100多年。

    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遗址的发现,使中外学者不得不重新下结论:最早的种稻人就是长江下游的中国先民。

    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的出土物中,有大批稻谷、米粒、稻根、稻秆堆积物。这些丰富遗存,证明早在 7000年前,我国长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经完全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并把稻米作为主要食粮。最早的水稻种植仅限于杭州湾和长江三角洲近海一侧,然后像波浪一样,逐级地扩充到长江中游、江淮平原、长江上游和黄河中下游,最后形成了今天水稻分布的格局。简言之,长江下游及其附近地区是我国也是世界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

    水稻在我国推广种植后,很快传到了东亚近邻国家。大约在 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交,我国水稻北传朝鲜、日本,南传越南。汉代,中国粳稻传到菲律宾。公元 5世纪,水稻经伊朗传到西亚,然后经非洲传到欧洲。新大陆被发现后,再由非洲传到美洲以至全世界。

    粟,去皮后称为小米。它最初是由野生的狗尾草“驯化”而成为粮食作物。这“驯化”之功,首推中国人。粟的种植为中国人首创。据最新的考古资料,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人工栽培粟,出土在我国河北武安磁山遗址,距今 7300年左右。磁山遗址是 1976年至 1978年发掘的,那里储存粮食的窖穴有 88个,所藏全部为粟。这是中国粟出土年代最早的实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粟。这证明, 7000多年前,粟已成为我国北方人民的主要食粮。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粟由东向西传播,经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奥地利传遍整个欧洲。同时又向东传到朝鲜、日本等地。日本在传入稻作之前,粟曾是国民的主要食粮。粟是中国人民早期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是的哦。

    在陕西西安的半坡遗址中,发现了当时人种植的粟类。粟,即我们今天华北地区常吃的小米。在半坡氏族聚居的一个窖穴中,仅粮食腐朽后的谷皮,就有数斗之多。还在一个小的陶罐中,保留下完好的粟种皮壳。除半坡外,在陕西宝鸡的北首岭、华县的泉护村的原始遗址的窖穴、房屋和墓葬中,也都发现了粟的皮壳。这些遗址年代距今六、七千年左右,学术界由此断定,“我国是世界上农业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并且是一个最早产粟的国家”(《中国史稿》第一册)。此外,在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部分农具,也可以旁证。例如半坡人用的割谷穗用的刀子,有长方形中腰穿孔式,有翘角式梯形刀子等等,都是种粟文化的典型工具。

    我国种粟,始自西北陕西一带,在古籍记载里也可以找到证明。比如,《绎史》引《周书》说:“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春秋说》亦有“炎帝号大庭氏,下为地皇,作耒耜播百谷,日神农”的说法。神农氏或炎帝,史称姜姓,而姜姓部落的最初活动地区,正是在陕西宝鸡一带的渭河南北岸,后来又发展到华山一带。学术界认为,神农氏大约是七、八千年前的一个氏族,这与半坡遗址文化时间大略相当。

    关于稻的种植,则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所发现的籼稻和粳稻最能说明问题。考古学界已经证明,河姆渡文化是离现在七千年前我国南方的典型文化。河姆渡遗址里所发现的稻谷和堆积很厚的稻壳,充分说明了我国长江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主要地区之一(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简明历史图册》(1))。除此而外,在我国江苏吴县草鞋山,也曾发现藏有炭化稻粒的窑穴。比上述稍晚一些,在仰韶新石器时代遗址,亦有栽培稻的植物体和种粒出土。这一切,都足以说明我国是水稻栽培最早的国家之一。目前关于世界稻作的起源和传播,有两种说法:一认为起源于云贵高原,然后传到东南亚和印度,另一认为起源于我国云南和印度阿萨姆地区,然后再传到世界各地。这两种说法都肯定了我国是水稻的发源地之一,而目前尚无任何材料证明,印度有比河姆渡更早的水稻遗存。

    从古文献上,我国最早栽稻,有更为丰富的证明材料。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便发现有“稻”字的记载。根据《管子·轻重篇》、《陆子新语·道基篇》和《淮南子·修务训》(各成书于公元前四至二世纪)的记述,则我国古代种稻更早在神农氏的时代。记载更为可靠的《史记》,也记载着黄帝(约离现在四、五千年前)栽培黍、稷、稻等五种谷类,以及大禹、后稷、伯益教民在低湿地区种稻的传说。这说明至少到离今四、五千年前,我国水稻不仅在南方种植,而且已经扩展到黄河流域了。而相传同样为古老稻作国的印度,关于水稻的文字记载则晚得多,据外国学者研究,在约公元前一千年的阿阇婆吠陀的赞美歌中,才始见“稻”字,距今三千年左右。

    因此,根据上述考古和文献材料,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是不错的。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高中历史课本上读过。

    是,分别是陕西西安半坡人和浙江余姚县河姆渡人

    是的,原始部落时期就有,河姆渡遗址有出土。

    世界上究竟是谁发明了水稻种植?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争论了 100多年。

    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遗址的发现,使中外学者不得不重新下结论:最早的种稻人就是长江下游的中国先民。

    距今 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的出土物中,有大批稻谷、米粒、稻根、稻秆堆积物。这些丰富遗存,证明早在 7000年前,我国长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经完全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并把稻米作为主要食粮。最早的水稻种植仅限于杭州湾和长江三角洲近海一侧,然后像波浪一样,逐级地扩充到长江中游、江淮平原、长江上游和黄河中下游,最后形成了今天水稻分布的格局。简言之,长江下游及其附近地区是我国也是世界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

    水稻在我国推广种植后,很快传到了东亚近邻国家。大约在 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交,我国水稻北传朝鲜、日本,南传越南。汉代,中国粳稻传到菲律宾。公元 5世纪,水稻经伊朗传到西亚,然后经非洲传到欧洲。新大陆被发现后,再由非洲传到美洲以至全世界。

    粟,去皮后称为小米。它最初是由野生的狗尾草“驯化”而成为粮食作物。这“驯化”之功,首推中国人。粟的种植为中国人首创。据最新的考古资料,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人工栽培粟,出土在我国河北武安磁山遗址,距今 7300年左右。磁山遗址是 1976年至 1978年发掘的,那里储存粮食的窖穴有 88个,所藏全部为粟。这是中国粟出土年代最早的实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粟。这证明, 7000多年前,粟已成为我国北方人民的主要食粮。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粟由东向西传播,经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奥地利传遍整个欧洲。同时又向东传到朝鲜、日本等地。日本在传入稻作之前,粟曾是国民的主要食粮。粟是中国人民早期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我们平时种植的水稻,称为栽培稻,它们并非天然而成,而是野生稻种经过人类上万年的栽培、驯化而成的物种。科学家们针对水稻及其亲缘关系较近野生种的遗传多样性以及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开展了长期的研究,以期揭开栽培稻起源之谜,加速野生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国际上对水稻起源、进化和改良的研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初在菲律宾建立了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在水稻和野生稻种质资源保存、水稻生理和栽培以及水稻遗传改良和育种方面取得突出的成绩。与此同时,日本、印度和欧洲一些科学家也采用各种手段对稻属分类和进化开展大量工作,并初步确定了稻属的分类体系以及栽培稻的野生近缘。

    栽培作物的起源研究十分复杂,涉及植物学、生物地理学、人类学、考古学甚至语言学等不同的自然和社会学科。不同的研究方法有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而与其他几大作物(如小麦、玉米、大麦、大豆和棉花等)相比,目前人类对水稻起源的认识仍十分肤浅,这和水稻世界第一大作物的地位是不相称的。

    对于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之间的进化关系,科学家们已经基本达成共识,认为二者是平行演化(驯化)的结果,即亚洲栽培稻是1万多年前由亚洲的野生稻种人工驯化而来,而非洲栽培稻是2000多年前人工驯化非洲野生稻种的产物。(图)

    尽管迄今大量证据表明广泛分布于中国和东南亚的普通野稻是水稻(亚洲栽培稻)的野生祖先种,但是亚洲栽培稻最早起源于哪里(中国、南亚或其他地区)?水稻具体的祖先类型是一年生还是多年生?人类最先开始驯化是同一野生稻种,然后人工培养出粳稻和籼稻两个亚种呢(单次起源说)?还是一开始驯化的就是不同的野生稻种,随着时间的推进再分别演化成粳稻和籼稻呢(多次起源说)?对于这些问题,学术上还存在很大争议,而其中水稻是多次起源还是单次起源是核心问题,因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将从某种意义上影响到对其起源地点和祖先类型的推断。

    单次起源说符合大多数作物的起源模式,认为水稻两个亚种(粳稻和籼稻)的差异在野生稻中并不存在,是在人工驯化过程中逐步分化的,或者是籼稻由其祖先种驯化而来,而粳稻则是由籼稻分化出的一种适应高海拔高纬度地区的栽培类型。

    多次(或二次)起源说则认为水稻两个亚种各自独立起源于普通野稻的不同群体。尽管这两种观点争论了很长时间,但由于传统的形态学、解剖学和细胞学等方法的局限性,几十年来在起源方式研究方面一直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进展。

    近10多年来分子生物学证据的广泛利用为探讨栽培稻起源提供了重要手段,多次(或二次)起源说得到越来越多证据的支持。

    众所周知,生命的繁衍从根本上说就是遗传信息的传递,而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就是DNA双螺旋,简单地讲就是基因。生物体内所有基因或DNA片段都蕴藏着丰富的进化信息,通过一定的解读,这些进化信息可以反映出生物进化历史中的重要事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利用基因或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通常称之为分子证据)来探讨生物的起源和进化关系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手段,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利用分子钟原理对类群起源和分化时间进行估计。所谓“分子钟”,指生物特定基因或DNA片段的进化速率是基本恒定的,和生物种类无关,就如同一座时钟一样均匀地摆动。因此,根据不同生物在某一基因或DNA片段上的差异,科学家们可以推断出类群的起源和分化时间。在野生稻的进化关系和栽培稻起源研究方面,分子证据同样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不同的分子证据对栽培稻的起源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科学家们根据目前已有的分子证据绘制出了有关水稻起源方式的进化“路线图”。普通野稻(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和矮舌野稻(非洲栽培稻的祖先种)分化于60万年前左右,在大约20万年以后,普通野稻又开始分化为不同的类型(群体),包括一年生和多年生类型,直到大约距今1万多年前,人类(可能来自不同地区)开始对普通野稻的不同群体进行人工驯化,逐步形成了具有明显差异的粳稻和籼稻。换句话说,水稻的两个亚种是在不同的地点经人工多次驯化而来的,两个亚种的祖先群体在40万年前就开始出现遗传分化。

    早在19世纪,著名的植物学家德堪多(de Candolle)根据当时存在的证据推测,水稻最早是在中国驯化起源的。而目前关于水稻起源地点有印度起源说、喜马拉雅山东南起源说、中国华南起源说、淮河及长江中下游起源说等多种观点。如果水稻多次起源说得到最后证实,上述起源地的争议也就容易理解和解决了。

    但水稻的祖先类型是多年生普通野稻还是一年生普通野稻或者是普通野稻一年生和多年生的中间型还有待分子群体遗传学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同时需要更多考古学和生物地理学等方面的证据。

    不可否认的是,水稻已有万年以上的人工栽培历史,在此过程中栽培稻与野生稻之间的各种基因流以及人类的各种栽培和育种活动(选种、杂交等)无疑会模糊物种间以及野生群体和栽培品种之间的遗传关系,给科学家的研究带来很大困难。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栽培稻起源之谜不久将被破解,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美丽的诠注。

    背景资料

    从分类学上看,水稻属于禾本科(Poaceae)稻属(Oryza),稻属下有两个栽培种(人工驯化而成)和22个野生种(自然进化而来),其中的两个栽培种是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前者的栽培遍及全世界,而后者仅在西非有少量栽培。我国的栽培水稻是亚洲栽培稻,它还有两个亚种:籼稻,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粳稻,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

    • 创业指南
    • 网上开店
    • 养殖视频
    • 理财
    • 政策
    • 技术
    • 致富视频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