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业指南 致富视频 网上开店 养殖视频 范文大全 创业项目开店经验创业杂谈如何创业技术资料创业防骗项目分析微信营销农村创业投资理财
  • 致富经
  • 农广天地
  • 致富早班车
  • 乡约
  • 科技苑
  • 农业电商
  • 农业要闻
  • 地方动态
  • 食品安全
  • 深度
  • 独家
  • “双创”“双减”背景下中国STEAM与创客教育深度融合研究

    时间:2023-04-27 13:35:03 来源:东东创业网 本文已影响 东东创业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

    杜青松

    (内蒙古财经大学 法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中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三型”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高校要“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当前国内人才培养无论从人才数量还是人才结构抑或是人才质量方面都无法完全满足社会和产业的现实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倡导创新文化”“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十四五”期间的教育强国推进工程聚焦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大板块,旨在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培养各级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当前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教育同质化倾向严重、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没有完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提升,尤其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需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作为对传统应试教育的一大挑战,在政策加持、资本角逐、家长关注、学校引进、学生学习等作用下,新的教育理念STEAM与创客教育的深度融合正在挑战传统的教育模式,被视为“新时代的素质教育”。随着体系不断地完善,社会的教育观念也在慢慢跟进,甚至产生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的伟大力量。融合创新理念离不开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媒体手段,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其目的是培养学习者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运用情景式、任务型的教学方法,采取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提升直观发散思维和融合创新思维能力。作为一种融合创新教育理念,基于现行教育与未来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需求而发展,其侧重于核心素养培育与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并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中。

    (一)STEAM教育释义和历史沿革

    STEAM教育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数学(Mathematics)五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以人文为底蕴,将科学和数学相融合,并利用技术和工程促进问题解决,素质教育注重孩子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全新的面向未来的学习方式。它起源于美国,是一项先进的全球性教育理念,近年来进入中国。1986年由于美国理工科人才缺乏,为加强K12关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教育,美国推出STEM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美国反思其基础教育在理工科方面渐渐呈现弱势而做出的改变,后期加入了艺术,变得更加全面。STEAM 教育脱胎于STEM 教育,主要特征是:突出跨学科方法,强调创意培养,重视社会责任感及人性化培养。其旨在培养并鼓励学生获取跨学科知识和技能,教授他们“掌握跨学科系统性思维,并内化为自身的创新能力”,掌握下一代运用、转化、迁移知识的能力。STEAM教育倡导基于项目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新的教学方式,能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STEAM 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跨学科融合,学生参与 STEAM是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成为对全球化社会具有适应能力的终身学习者。科技工作者的艺术素养与他的科学成果有着一定关系,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提供创作灵感,同时还培养创造力、想象力和自信等,在一定程度上二者相辅相成。三维空间依托建模软件与3D打印机等的运用,大大提高空间思维想象力、多角度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出一系列的动画、游戏等成果。传统教育,主要是“讲座式”的教育,知识通过老师传递给学生是充满变数的。多数情况下,知识是自身建构起来的,需要提供能够建构知识的环境和机会。创造力、跨学科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重要的。

    目前中国陆续开始推广STEAM教育,更多聚焦在知识的传授方面,未来还需要在技术的运用维度等方面做更多的努力。其中,香港STEAM教育进展较快,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案例丰富;
    澳门的科普教育水平较高,开展STEAM教育的基础较好,且教育经费充裕;
    广东的STEAM教育基地丰富,教育经费充足,可开发性强[1]。但是其他部分学校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具有STEAM教育经验的工作者较为缺乏。2015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出 “STEAM教育”的概念,并明确指出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推进 “众创空间”建设。市场上出现的STEAM教育机构,成为国内STEAM教育的补充。中国本土化的STEAM教育是真正自己的科创教育,具有综合性、探究性、实践性、合作性等特点(图1)[2]。STEAM教育通过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

    图1 创客教育、创客精神与工匠精神逻辑关系图

    (二)创客教育释义和历史沿革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狭义上指出于兴趣与爱好,通过科学的工具或方式,把具备相当技术挑战的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更多的是指兴趣主要集中在电子、机械、机器人、3D打印等以工程化为导向主题的人。同时,创客应该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创新、实践、共享、交流的能力和意识。“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通过把知识进行迁移情景化的运用,活化知识,培养发散性、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进而让学生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是一种强调创新和实践的素质教育。2016年3月,国务院出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重点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科学课程体系。7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的意见》,支持探索建设综合实验室、特色实验室、教育创客空间等教育环境。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框架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为核心,分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随着开源硬件、三维打印机、互联网等技术的成熟,创客门槛的大幅降低,创客运动在社会范围得到长足发展。创客教育提倡将创意想法转变为产品,核心教育理念是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力和创造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通过跨学科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手脑并用,以创新思维贯穿学习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力,完成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教育政策与时俱进地跟进落地。通过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信息技术被纳入高考考试大纲。2017年1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发布;
    2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鼓励学校开展科普活动、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
    7月,《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出台,人工智能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推广编程课程等。2018年1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工智能、开源硬件项目设计等被纳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选择性必修模块;
    4月,教育部出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完善人工智能、编程等课程内容,并将信息技术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019年2月,教育部发布《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启动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测评,推动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并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地方相继开展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项目试点,建设学校创客空间、网络服务平台、竞赛活动制度和示范区,构成创客生态服务体系。

    国外创客教育总体来看,“欧美市场发展成熟,亚太国家日韩处于领先地位”。欧美以美国为代表,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经过近30年的发展,国家顶层政策、政府经费、课程体系、师资等方面给予了创客教育极大的重视,同时谷歌、英特尔等企业或者民间组织也给予了大量的支持,美国创客教育市场已经表现出课程体系完备、技术先进、参与人群众多的繁荣现状。在亚太地区,日韩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以日本为代表,政府科技发展的核心在于教育改革,着重从课程体系、教育基金、教师培养、鼓励女性参与等多种手段,支持创客教育的发展。独具特色的是,日本把机器人教育和领先的机器人产业融合起来,专业课程和比赛多与机器人相关,进一步把日本的工匠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在国内,创客教育市场处于火热的状态。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创客教育的课程体系内容较新,涉及的关联学科知识较多,如机械的知识、电子电路的知识、力学知识等,大部分教师原有的知识储备不够,在面对实际教学时,很容易出现科学性的错误,有些甚至课程体系的难度设置上都没有遵循先易后难的教学规律。而专业机构在课程、教学体系和师资力量上占有相对优势。在硬件技术、教育功能以及渠道运营等环节初具规模并发展迅速,呈现“百家争鸣”之态势。

    (一)“双创”“双减”是促使STEAM与创客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关节点

    “双创”“双减”本质上是对教育的提质赋能增效。“双创”的提出,“双减”政策的出台都是中国 STEAM和创客教育迎来发展热潮的重要标志性事件。二者是一个层次清晰、有序衔接、一脉相承、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整体。2014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双创”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有力引擎。人才是创业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因素。2015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双创”被写入了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并予以推动。鼓励地方设立创业基金,对众创空间等办公用房、网络等给予优惠。取消妨碍人才自由流动、自由组合的户籍、学历等限制,为创业创新创造条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造信息、技术等共享平台。在创业创新的大潮中,教育需要培育学生开阔的思维、勤勉乐观的性格品质、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双减”政策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而出台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教育评价学生仍然多是由单一成绩导向的,是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学生负荷过重;
    教育内卷问题存在,一些培训机构起到了负面作用,所提供的培训内容,都是针对学校学科教学的强化性辅导,从而增加了家长和学生的负担。同时一些机构涉嫌虚构教师经历、低价诱惑、制造焦虑等不良营销策略,给社会带来了极其负面的影响。政策出台对学科教育的补课生态的畸形现状“刹车”,并及时遏制学科教育资本化,对非学科素质教育倾斜和鼓励。底层逻辑除了降低内卷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外,还有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是综合型人才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打造科创强国的未来人才培养的重要要素。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旨在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2021年6月,国务院发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完善初高中包括信息技术等学科在内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及公民认知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STEAM教育作为跨学科融合的培养模式符合这一特征。从政策的角度来看,目前国家依然在大力推进STEAM教育,双减政策为STEAM和创客教育带来了发展契机。比如,课后延时服务与暑期托管服务是学生进行STEAM和创客教育的黄金时间,学生有大量的时间跨学科学习知识,培养兴趣爱好。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可以体现在科创教育。比较关键的部分是对于校外培训及课后服务两个板块。从校外培训的角度上来看,新政的出台对于中小学阶段的课外学科教育辅导进行了大规模遏制,减轻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优化了教育环境,还可能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对于学科以外的素质教育培训的需求,对于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发展是一个比较好的增长机会。

    (二)STEAM、创客教育与“新工科”教育模式共同构建协同育人新模式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在工科教育中要进行深度学科交叉融合,在工科人才培养过程中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参与科研项目,进一步构建全生态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新工科教育,是在2016年6月中国成为国际工程联盟《华盛顿协议》成员后,于2017年启动新工科建设的新时代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主要内容是学科交叉融合,理工结合、工工交叉、工文渗透,孕育产生交叉专业,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培养工程人才的教育模式。2018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关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指导教育工作,坚持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为此,“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知识的跨界和交叉使用,是实践的必然选择,也增加了创新成功的概率。相对于现在的传统教学模式,STEAM教育表现出明显的实用性特征,而“新工科”提出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也与STEAM教育以培养工程思维为出发点,以项目为基础、多学科融合的教育模式不谋而合。从中小学等的STEAM教育,到大学“新工科”建设,构建了一条新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协同路径。解决了STEAM教育的输出问题,中小学广泛开展STEAM 教育也便有了支撑。STEAM教育将不断为“新工科”提供更优秀的储备人才,成为创新型人才的源头活水。

    高校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阵地。创客教育正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有效举措。创客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这与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学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初衷是不谋而合的。创客教育,融合了最新的项目式学习法,配合学生体检式教学,并结合DIY理念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促进创客运动的开展,营造众创文化,培养具有创客精神的学生,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百余年前武汉汉阳铁厂以“工匠精神”铸造的“汉阳造”名噪一时。现如今老旧的工业厂房被改造为一座集文化艺术、创意设计等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文化创意产业园。“汉阳造”是一个以生产服务为主的文创园区,因此更注重产业功能型公共服务平台的打造。随着“互联网+”产业兴起,围绕“创新、创业、创意”主题,园区在文化创意产业要素融合渗透的基础上,继续升级打造新媒体技术支持中心等多个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和载体构建,加速了文化创业产业和人才的集聚,由此成为湖北中部地区文化创意领域的新地标。汉艺众创联盟,开展湖北省青联U创咖啡、汉阳知音创客品牌活动等助力青年梦想启航;
    专业孵化器公司——“零到壹”科技文创孵化器的引进,打造全新的创业孵化平台。因此,创客教育培育出了众创文化,孕育出了创客精神,延续升华了工匠精神。深化“产教融合”,进一步将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相结合,优化人才培育途径和质量,推动产业发展。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院校应大力发展创客教育,对创客教育进行深入探究,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三)“工匠精神”理念是STEAM和创客教育的灵魂

    工匠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工匠精神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源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工匠精神是STEAM和创客教育的真正灵魂和强大精神动力,创客精神源于工匠精神,是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工匠应具备极强的专业性、强烈的专业追求、坚定的专业操守。真正的“工匠精神”应该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三者的统一。工匠精神的核心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源于教育,又跳出教育去看待的一种教育的理想境界和形而上的追求,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指导思想之一。“工匠精神”作为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精神成果和文化软实力的象征,还是现代教育的精神标杆,拥有着“立德树人”的特征和灵魂。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才能有教育文化软实力生存的社会基础。从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的内在规律要求出发,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在产教研融合的落实上,“工匠精神”得以养成、体验和实践,从而使“工匠精神”与技术活动、技能培育有机结合起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机而又有效,实现教与学统一。在自身文化软实力构建过程中,教育要以“工匠精神”的培育作为切入点和制高点。大国崛起,匠心筑梦,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一)STEAM教育是创客教育的基础

    素质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以来,一直备受教育界广泛关注。STEAM教育、创客教育同属素质教育,回归教育本心,注重培养孩子全方位的能力,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STEAM教育强调打破学科界限,注重学习和实践的联系,主张亲自完成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本质是整合多学科的教育方式,目的是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闭环。所推崇的超学科教育理念,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设置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跨学科专业,鼓励和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训练学生跨学科实操能力,是单一学科基础上更高要求的设计。教师角色多元,需要多学科教师相互配合,共同引导学生完成某个具体项目。学生积极参与,或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学习跨学科的综合知识。STEAM教育讲究跨学科的“知识融合”,而创客教育重点在于将想法进行“实践创造”。创客教育需要STEAM教育提供知识理论基础,涉及机器人、儿童编程、3D打印、科学实验等。在现阶段被概括为三种教育类型:科学素养类、机器人编程类和软件编程类。例如,运用方便易用的编程创作工具3D One软件设计打印建筑物,需要学习工程学、数学等知识计算尺寸,涉猎艺术学等知识提高模型的美观度。专业课程的搭建体现了STEAM的教育核心:发现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利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和艺术等知识解决问题→运用理性方法验证解决效果。它不追求做具体东西或解答具体题目的知识点,而是强调掌握一种思考方法。STEAM教育注重整体性。“整合跨界能力”效用远大于“单项突出”,人的能力体现在整合创造方面。从这点来看,STEAM教育的教学方式更接近智能化时代对人的需求。注重学习的过程,而非体现在试卷上的知识结果,从过程中学习各种学科以及跨学科的知识。STEAM教育强调横向知识综合,将学科知识灵活运用在解决现实社会和人类问题挑战中,通过探索和场景活化学习,增进学生对于真实问题的理解并强化体验式学习过程,从而发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创新能动性。培育学生科学素养,设计和创新能力,本质上符合人才培育的顶层设计。注重学习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以培养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学习,学会团队合作、激发创新思维、鼓励自主学习,从而提升社会竞争力。

    (二)创客教育是STEAM教育的延伸

    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推动下,STEAM教育与创客教育共同致力于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创业人才。创客教育的实践成果是STEAM教育模式发挥作用的最终目的,需要多元的输入和资源,整合科学知识、数学推理、工程设计、艺术从而促进学生提高技能(实践)操作的能力。在教与学方面,学生依托个人独特的创意和有效的手段完成独立创造,学生也可以和其他人共同完成,教师只是担当辅助角色。在课程科目的设置上,创客教育主要是从scratch、python、NOIP、软件编程、开源硬件的电子理论与实操、3D打印机、机器人的构造和组装、人工智能产品探索、全民智能教育、无人机飞行等多个维度分别设置基础、中级、高级课程,训练学员创造力、知识技能和探索能力。STEAM教育与创客教育相辅相成,二者在不断地进行融合,目的就是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国家储备应用型人才。二者均注重知识的跨学科运营,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法对培养未来AI智能时代的综合性人才,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项目中培养成独立思考和独立人格,提高探究、合作、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融合教育,完成更高阶更深层次地思维能力训练,以迎接AI智能时代的更广阔的未来。

    (三)STEAM与创客教育的共性

    在培养或者训练方式上,二者都是以项目或者问题为主。在课程设置的目的上,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从“专科学习”向“跨学科融合”转变,将各个领域的知识通过综合的课程结合起来,注重动手实践以及与现实的强关联。以课程跨学科整合为例,每个班级选择一个主题编排校园剧,从选题、剧本创作到节目排练、道具制作,由学生完成,借助戏剧,多学科教师围绕主题指导。如编剧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剧本、创意、策划、配乐,音乐、体育、舞蹈教师帮助学生排练动作增加表演效果。3D打印作为一种前沿技术,无疑为道具制造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简化了模型的制作流程,让设计师有更多的精力去进行艺术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丰富了多学科知识,锻炼了语言与表达、艺术与审美综合能力。在人才培养上,满足了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力量。跨学科的课程能更好地指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达成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提升。

    (一)搭建STEAM与创客教育改革的协同机制

    通过政府、学校、家庭、教育机构、教育社团、教育企业机构等多方联合,共同参与,并调动STEAM与创客教育相关领域的单位,组织机构或团体的力量和资源,才能得以实现。在STEAM教育理念推广阶段,高校专家在理念引入与知识支持方面发挥作用,通过高校学者牵头开展教研与教学实践,引领中小学校STEAM教育的发展。企业通过设计开发相关软硬件资源支持STEAM教育的开展,企业为了增加产品的销售与推广主动与中小学校建立合作关系,使学校在丰富学生第二课堂的同时实现对产品的应用转化。大学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共同对开展STEAM教育所需的课程、装备和配套服务进行设计与开发。学校与政府合作,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共建、项目合作、毕业生就业创业等方面加强交流,让更多优质创新型人才、复合型、实用型人才扎根。当下对特色人才的需求旺盛,但来自人才培养的供给侧并不能有效满足。这既是供给侧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不畅所导致的。这一机制不顺畅,就不能将来自市场和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动力有效地传递到学校和研究机构。因此,理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打通人才培养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传导瓶颈,就能为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还可将STEAM与创客教育理念与更多教育思想、教育实践进行融合尝试,如劳动教育、心理教育、家庭教育等,丰富教学实现场景,取得更好地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鼓励公益基金和企业支持学校建设创新实验室和创客实践室,组建各类科技兴趣小组和科技社团,开展科技实践活动。搭建科技创新竞赛和创新成果展示平台,开展创客教育,定期举办学生创客节。建成集创客空间研究机构、网络服务平台、竞赛活动制度和示范区为一体,形成全面覆盖、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创客生态服务体系。

    (二)改进教育评价方式,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

    教育评价是促进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评价工具与维度指标是评价教育的关键。以往以升学考试成绩作为目标的单一学习方式,必然会导致教学以提升孩子应试能力为目标。既要关注教学目标,又要指引教学的实际开展。教育政策的监测与评估应该以有效的、可操作的和系统全面的指标体系为载体。指标体系主要从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自身出发思考问题,包含与之相关的教育内部因素和教育外部因素两大维度。同时关注学习者、教育者、教育影响(学校、教育政策和经费等)主要因素[3]。国内外STEM教育评价工具见表1,评价对象聚焦在课堂、教师以及学生三个方面,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评价内容可以概括为课程内容和教师教学两个方面。从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来看,国外在STEM教育评价方面开发了较多的评价工具,评价内容也相对全面。[4]以美国为例,美国国家科学院(NAS)的国家研究委员会(NRC)专门成立了“K-12 STEM教育实施评估委员会”,进行一项快速的、有针对性的研究,研发出K-12教育系统中STEM教育的各项政策建议和措施的实施与提高情况进行追踪和监测的指标系统和方法。在国内,认知网络分析法(ENA)将个人(或团体)的认知框架元素之间的联系作为证据,生成动态网络模型,对其思维加工、学习过程等进行深度分析,高效、便捷地评估对象间动态耦合关系,使获得学习者专业思维发展的全貌成为可能,在技术本质、分析层析及应用价值等方面,为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及其他领域的测评提供了新范式。[5]良性改变教学环境和学习方式,让教学内容更丰富,教育管理及治理水平更高。调整教师角色和教学评价方式,对教师的职业要求也更高、更加多样化。考核标准越来越多地倾向于考查学生视野的广度、思维的深度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内容。

    表1 STEM 教育评价工具

    目前中国STEAM和创客教育还未形成较为全面、权威的评价标准,应综合学校、企业、相关学术组织的调研结果与经验建议,积极探索构建适用于STEAM和创客教育协同发展的评估标准。加快人才培养教育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层次紧缺人才。将学生创新教育过程与成果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战略意义,切实推进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三)优化教学产品,开展高品质课堂建设项目

    STEAM与创客教育产品借用智能硬件和软件应用、工具,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方法创新。要突破同质化发展格局,培养“三型”人才,就要明确办学定位、形成办学特色、转变办学方式。目前,STEAM与创客教育课程质量参差不齐、对核心教育本质认识不清楚、教师培训脱节、教学服务质量不高等。在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上也要调整优化,建立健全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当前的科技和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演进提升当中,相应地在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上,就要瞄准这些领域的发展趋势,及时跟踪、动态调整,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加强跨学科综合性主题教学和情境教学,开展基于学科的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数字教育资源体系,推进基于阅读的智慧教学。在硬件技术方面,通过坚持自主研发,不断丰富教育产品类别,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严控产品质量,从产品环节保证其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在教育功能方面,开发符合国内校内、校外教学环境的课程体系,通过自主开发或者引进、改良国际先进的教育课程,将其与标准化的硬件产品以及丰富有趣的学习软件相结合,训练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在渠道运营方面,无论是在公立学校,还是社会培训机构等,都在某一渠道提高占有率和互联互通,但不要寄望于过度营销,还需踏踏实实地做教研和服务,从教育初心出发,才能走得长远。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营销理念和经营策略以及产品系列,无论线上和线下,肯定是要回到教育本真的状态上来,关注全民科学素养行动纲要提出的发展计划,求真务实,精准定位,遵从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从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能力和科学态度这样的维度上来进行课程设计,深化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能力提升方面的课程设计能力、课程实施能力和课程组织保障能力。开展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推进科学普及、创新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都需要优质的课程和师资,更深入的理解STEAM和创客教育内涵,持续开发和迭代特色优质课程是坚持到曙光的基石。认真提升自身产品及课程品质,提供优质课后服务内容。研磨国家课程标准和教材,改进自己的机构教材,与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教学要求合拍。对自己使用或生产的无形产品或者有形产品,进行赋能改造,从表面化向更深入发展,并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形成教学的补充,从实践活动的层面助力学校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实施教学和拓展。STEAM和创客教育是科学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包括PBL、5E、人工智能教育等,开发一套适合中国学校、老师和学生的跨学科STEAM+PBL课程体系,一起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有序的创新教育生态。遵循国家科创教育大政策、大趋势,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四)突出产教融合,探索新时代人才培养新范式

    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侧和人才培养供给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两张皮”现象。[6]STEAM和创客教育让学生实现素质教育的全过程,学生既是知识的消费者又是设计者和生产者,学校也从传统的以教师知识传播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实践体验和创造为中心。创客教育让学生利用数字化工具将创意作品化,为开发学生的创新素养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STEAM教育将有关联的学科之间进行课程整合,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探究、实践、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创客教育将为未来社会提供大量善于发明创造、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性人才。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依托,畅通企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从教渠道,以“双导师制”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专业共办、平台共建、资源共享等方式,构筑“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积极对接产业人才需求,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适应社会发展,进而助推社会进步。教育政策将把重点放在多个传统学科有效、有机的整合上,打破学科壁垒,构建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新格局,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愿景。

    猜你喜欢创客双创教育国外教育奇趣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题解教育『三问』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华人时刊(2021年23期)2021-03-08“双创”浪潮方兴未艾华人时刊(2020年17期)2020-12-14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大学生“双创”进行时瞭望东方周刊(2018年4期)2018-02-01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年1期)2018-01-29双新双创新农业(2016年21期)2016-08-16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金色年华(2016年2期)2016-02-28创客IT时代周刊(2015年9期)2015-11-11
    • 创业指南
    • 网上开店
    • 养殖视频
    • 理财
    • 政策
    • 技术
    • 致富视频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