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业指南 致富视频 网上开店 养殖视频 范文大全 创业项目开店经验创业杂谈如何创业技术资料创业防骗项目分析微信营销农村创业投资理财
  • 开店创业
  • 小吃店
  • 美容院
  • 餐饮店
  • 服装店
  • 饰品店
  • 咖啡店
  • 宠物店
  • 特色店铺
  • 水果店
  • 母婴店
  • 烧烤店
  • 茶叶店
  • 便利店
  • 党员致富能力不足 党员能力不足问题

    时间:2018-12-26 00:06:19 来源:东东创业网 本文已影响 东东创业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

    农村干部本应是农村各方面的优秀人才,是农村致富带富领头人。但是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及开放程度,一方面农村文化程度高的大多进入其他领域就业或创业,尽管政府想尽各种方法鼓励支持有志人士回乡创业,但传统农业的发展实难为能力强的农村青年提供更大的舞台;另一方面尽管各地政府一再提高村干部待遇,但与开放发达地区的务工收入相比,报酬还是相对偏低。因此,留在家里任村干部的往往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致富带富能力不高等状态,处于“出门想致富难、在家搞生产不愿”的两难境地,这些直接导致农村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方面思路不清、路子不明、办法不多、步子不快,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很不相适应。因此,要想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广大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必须找准破除村干部致富带富能力差的关键环节。

    一是整体提高队伍素质。要选好、用好、育好村干部队伍,将那些致富、带富能力强的人才吸纳到村干部队伍中,形成良性的人才循环和队伍形象。同时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从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年龄结构和致富带富能力方面把好关,为整体提高党员队伍能力和活力构建良好环境。

    二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村干部报酬。报酬局限往往是导致干部积极性不到位的重要原因,村级组织机构庞大,村财力不堪负担,各地财政往往只拨付村级“四职”人员的报酬,其他职务干部无报酬保障致使工作积极性相当局限。因此,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村干部报酬很有必要。

    三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内地欠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被弱化,村党支部处于想办事又无钱办事、办了事又无力额外支付干部报酬的境地,村党支部地位和威信明显下降。通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树立村级组织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群众威信。

    四是提高发展村级公益事业意识。公益事业的敏感性和复杂性,导致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方面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村民得不到实惠,对村级组织和干部难免产生看法,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吸引力就会下降,工作难度势必就会增加。要通过发展村级公益事业,提高村民信任和增进村民感情。

    五是推进考核奖惩科学化进度。逗硬干部的目标考核、选拔任用、评议审计等方面的规范化管理,使干部才华有舞台、想法有讲台。要打破干好干坏无区别、区别不大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对成绩明显、群众反响好的干部,探索完善政治上、经济上的双重保障激励机制;加大对不作为和乱作为村干部的查处机制,让百姓从根本上信服和依靠党组织。

    恩,是呀。首先要自己先富起来。

    自己富了,带着跟自己的哥们们富了。

    村民们就只好被富了。。。

    (一)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展的能力不强与双带致富的要求不相适应。

    近年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县农村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有一些村发展缓慢,集体经济薄弱,无固定的收入来源,少数村还存在负债情况,村里的公共设施建设举步维艰,村民生活困窘,成为名副其实的“空壳村”。目前,在全县263个行政村中,无集体收入的村有18个,占6.8%,集体收入2万元以下的有188个,占71.5%;农民人年均低于2500元的村仍有2个。

    原因分析:

    1、先天不足的问题。我县南部发达地区的许多村,经济基础较好,这些村的党组织依托特色产业的辐射作用,带领村民发展农村经济的路子较多,具有先天优势,能起到龙头作用。而北边一些欠发达的村党组织虽然也在千方百计抓农村经济发展,但由于自然条件差,缺乏资源优势,加之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负债包袱,很难找到从根本上改变全村面貌的发展思路,如南台乡南台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地理条件差,没有固定的支柱经济作物和产业,无村集体收入,至今仍负债20余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仅2400元,是我县的重点贫困村。

    2、干部能力的问题。一方面,少数村干部文化水平偏低、观念陈旧、思维方式落后,眼界不够宽广,信息渠道单一,缺乏机遇意识,带领群众闯市场增收致富的办法不多、思路不清,错失了许多发展良机。另一方面,一些村干部自我发展的能力不足,一些先富起来的村组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意识不强,主动性不够,有的甚至还担心参与的人多了会影响自己受益,造成带富能力发挥不突出。

    (二)一些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现象非常突出与形势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从调研情况来看,一些村村干部没有合适人选,在选拔村干部时往往是“筷子中间拔旗杆,矮子里面选将军”,降格以求,后继乏人的现象非常突出。这样选出来的村干部往往存在文化水平偏低、科技素质偏低、致富能力偏低、年龄偏高的现象,难以适应纷繁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原因分析:

    一方面,个别村党组织对发展党员工作,特别是发展年轻党员、能人党员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发展党员工作滞后,党员队伍缺乏生机和活力,加之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措施不力,效果不佳,后备干部储备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相当一部分地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微薄,村干部待遇低,一些文化高、能力强、有经济头脑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谋生,村里留下的大都是“3860部队”,农村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直接影响了村干部队伍的稳定。如二塘乡二塘村村民共1653人,其中,18岁以下的561人,18—45岁的699人,45岁以上的393人;外出务工的357人,其中,18—45岁的336人,占该村同阶段年龄人数的48.1%。调查问卷反映,认为待遇低而不愿意当村干部的占41.3%。

    (三)一些农村党员的宗旨意识淡化与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农村党员丧失了政治荣誉感,不以自己是一名党员为荣;少数农村党员干部自身作风不正、办事不公,体现不出先进性,在群众中缺乏影响力和号召力,非但不能发挥引导和带头作用,反而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阻力,有时甚至与党组织唱“反调”。这些现象严重败坏了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削弱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动摇了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

    原因分析:

    1、社会发展使人们价值取向和信仰趋向多元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在多样化的价值观面前,一些党员的价值选择出现困惑,产生了误区,正确的理想信念淡化、动摇甚至丧失。部分党员对改革开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清,对社会转轨时期出现的一些问题过于悲观,由此导致对党的宗旨的怀疑、失望。

    2、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党员队伍“出入口”把关不严。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中简化程序,为求数量而忽视质量,致使一些党员质量“先天不足”,成为不合格党员,降低了党的威信。在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上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和监督制约机制,造成出口不畅,导致一部分不合格党员滞留党内,影响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活力。

    3、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滞后。一些基层党组织抓党建工作的方法仍比较陈旧,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育管理效果不理想。极个别农村党组织放松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党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以致有些党员长期脱离党组织,不过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履行党员义务,成了名符其实的“下岗”党员。对长期不过组织生活,不履行党员义务的党员该批评的不批评,该处分的不处分,治党往往偏宽偏松,给党员和群众造成“只要不犯大错误,谁也抹不了他党籍”的印象。

    (四)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设置相对滞后与经济社会格局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随着新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一些村在党组织设置上已显得相对滞后。一方面党组织关系模糊,出现了“支部管支部”、管理矛盾频频发生的情况;一方面,不少农村流动党员还游离于组织管理之外。

    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农村党组织主要以行政区划为单位进行设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生产联合和经营联合,涌现出不少农业协会、个体私营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等新型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凝聚了一批党员和农村中的能人,进而给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带来新的需求。同时,由于大批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村党员越来越多、活动范围越来越广,给流动党员的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我们的精心规划和不懈努力。同时也要求我们借鉴先进地区的先进经验,反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相信我们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一定能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一、当前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农村无职党员队伍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但在当前新形势下,还有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

    1.党员意识淡化,发挥作用“无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人们经济意识增强,在利益的驱动下,部分农村无职党员党性、宗旨观念淡薄,个人意识增强,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各种各的田,各赚各的钱”,放松了党的理论学习,淡化了党性修养,忘记了党的宗旨。党员意识的淡化,导致部分无职党员既不行使党员权利,也不履行党员义务,更谈不上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几乎为零。

    2.能力素质偏低,发挥作用“无力”。当前,农村党员队伍普遍存在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入党积极分子数量不足等不良状况。大部分农村党员都在解放初期或改革开放前入党,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差,不懂科技知识,不会现代农业技术,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本领反应不快,以前在计划经济时代下尚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对社会作出有益的贡献,到了市场经济形势下,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大多数无职党员无一技之长,缺乏致富本领,缺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3.形式渠道单一,发挥作用“无舞台”。随着前些年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大多数农村无职党员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部分党员在新农村建设和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发挥作用还停留于捐款修路、结对帮扶等形式上,没有从根本上开辟更为广泛、更深层次的渠道和途径,为无职党员充分发挥作用提供更为宽广的平台。发挥作用的形式渠道单一,不仅误导党员认为发挥作用就是捐点钱、做点好事,引发认识上的片面和畸形,而且还影响党员作用的充分发挥,让部分党员出力无门、贡献无路。

    4.监督管理不力,发挥作用“无约束”。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对无职党员的监督管理职能日渐弱化,普遍停留于一些松散的方式上,与发展不相适应。如在教育管理上,满足于组织起来学习文件、传达精神、布置工作等简单形式上,远教站点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组织开展活动效果不明显、流动党员管理不到位、各项制度不健全且大多流于形式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在监督约束上,满足于不找麻烦、不出乱子,有的甚至没有把监督对象放在无职党员身上,对无职党员履不履行义务、发不发挥作用听之任之、束手无策。尤其是党员流动性增强、卸职村干部党员监管难度加大等问题的出现,成为制约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的瓶颈。

    二、新的形势赋予党员新的任务和责任

    1.在新农村建设和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引领作用。面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两大主题,广大党员要明确使命,适应形势,切实发挥积极作用。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发挥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掌握必要的致富技能,选择有效的致富途径,引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要致力于维护农村大局稳定,发挥主心骨作用,及时发现矛盾,正确、妥善地化解矛盾,创建安定、祥和乡村;要致力于倡导文明新风,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培育农村文明道德新风尚,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浓厚的和谐文化氛围。

    2.在推进民主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是保障农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妥善解决矛盾和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广大党员要积极参与村务管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为村级组织建言献策,为村级事务贡献力量;要主动参与村务决策,发挥议事决策作用,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维护群众利益;要带头参与村务监督,发挥监管督促作用,并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

    3.在联系群众中发挥纽带作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群众路线方针,是每名党员都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广大党员要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建立深厚感情;要了解和关心群众疾苦,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饮水难、行路难、住房难、读书难、就医难等实际困难和问题,维护群众利益;要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好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指导群众发展生产,提供必要的物资支持和信息技术服务,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4.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表率作用。无论任何时期,都可能有急难险重的情况出现,共产党员要走在前列,发挥表率作用,切实体现党员先进性。在危急关头,广大党员要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不怕牺牲的勇气,保卫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困难时期,广大党员要克难奋进,勇往直前,带领群众共渡难关;在邪恶面前,广大党员要敢于斗争,一身正气,站在群众立场伸张正义,主持公道。

    三、新时期发挥无职党员作用的路径选择

    1.着眼于激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的内在动力。一是强化党员意识。要抓好无职党员队伍思想建设,加强对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刻领会以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党员在思想上跟上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要提高党员的政治地位,增强党员的政治荣誉感和执政意识。二是强化对无职党员的激励督促意识。定期向党员通报工作,坚持做到重大事情党内先知道,重要文件党内先传达,重大问题的决定党内先讨论,重要决策的实施党内先发动,使无职党员对党内重大事务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参与权;鼓励和支持党员勤劳致富,率先致富,优先在党员中扶持和发展重点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小康示范户;大力宣传在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党员,在群众中树立无职党员的威信和形象,激发工作热情。三是强化对无职党员的关爱意识。要在政治上关心。认真贯彻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维护好农村无职党员的权利,运用好“党员政治生日”、“寻找党员‘闪光点’”、“共产党员家庭户挂牌”等活动载体,增强无职党员以党为荣的意识。要在思想上关心。健全党内联系制度,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活动,了解无职党员的所思所想所盼,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要在生活上关心。及时帮助无职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使无职党员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2.着眼于提高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的履责能力。一是优化和改善队伍结构。改善年龄结构。要做好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和新党员发展工作,把符合入党条件、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优秀农村青年吸收到党内来,重点发展35岁以下、高中文化以上的青年党员,对返乡青年、经济大户、农民经纪人中的佼佼者,并加强培养,激发他们对党的事业的热情,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引导他们自觉地向党组织靠拢。优化知识结构。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加大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充分发挥乡镇党校、农民夜校、远教站点的阵地优势,利用农闲时机开展农村党员文化知识学习活动,组织学文化,学科技,普及和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调整分布结构。积极鼓励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复转军人党员回乡发展,注重培养和发展扎根在农村的无职党员。二是开展好经常性教育培训。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无职党员的致富能力,使他们熟练掌握2至3门科学实用技术,提高其整体科技素质,成为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带领群众依靠科技致富的骨干队伍,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依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优势,加强对农村无职党员的技能培训,帮助无职党员提高致富本领。要整合基层党校、成人教育学校等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提高无职党员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养。三是加强队伍作风建设。教育无职党员带头执行政策、带头完成任务、带头勤劳致富、带头遵纪守法,抵制不良倾向,以好的党风带出好的民风乡风。要给无职党员经常交任务、压担子,在计划生育、社会治安、调解纠纷等各项工作中,凡是要求农民群众做到的,首先要求无职党员带头做到,让他们感到有一种紧迫感和责任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不遗余力地为群众办实事,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

    3.着眼于搭建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力平台。一是为党员设岗定责。要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设岗的原则,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科学合理地划分政治思想、经济发展、公益事业等无职党员先锋岗位,按照就近便利、择优选配的原则配备人员,可以是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多人一岗,并加强对无职党员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进行考核,促使无职党员“有责有为”。可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设立文明卫生、扶贫帮困、民事调解、信息咨询等多种岗位,在党员自选申报的基础上,由村支委本着尊重个人意见和因地制宜、人尽其才、总体平衡的原则,采取民主推荐的办法,依据无职党员的年龄、文化、特长、区位优势,安排适当人选担任,每类岗位确定一名负责人,并对上岗党员实行动态管理。同时要建立无职党员“阳光台”,对无职党员履行岗位职责进行月评、季评、年评,宣传无职党员的先进事迹,并将无职党员中的优秀分子适时选拔到村级班子中来。二是健全组织网络。要顺应农业产业化、结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加快在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上设置党组织,为发挥农村无职党员“双带”作用提供组织保证。三是探索设置新的“职位”。取消村民小组长后,鼓励无职党员担任村务联络员,参与村级事务管理,让他们担任起宣传政策、参与新农村建设、调解群众纠纷、义务为群众提供农村实用技术和信息服务、群众信息收集和反馈等职责。四是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突击队”、“党员义务巡逻队”等各类争先创优活动,开展好“双联双扶”等结对帮扶活动,积极建立和完善党员经常性发挥作用的活动载体和服务阵地,进一步展示农村无职党员风采,并使群众长期得到实惠。

    4.着眼于构建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一是联系群众机制。对无职党员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善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意见和呼声,从群众中获取的智慧和力量源泉。扩大党员联系群众的范围,改进联系方式、丰富联系内容,增进对群众的理解,加深对群众的感情。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评价党员工作的根本标准,不定期组织群众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激发党员联系群众的内在动力。二是考核评价机制。对党员发挥作用的情况实行一年一次考核评定,采取半年生活会和年终总结会上公开述职、群众代表和全体党员民主测评、党小组和党支部综合审定的方式,对党员发挥作用情况进行评议。对表现优秀的党员给予表彰奖励,使无职党员学有榜样,比有对手。对评议不合格的党员,要在支部会上说明情况,并限期整改。对于多次考核不合格经帮教仍不转化的,按照党章的规定,严肃处置,疏通“出口”,纯洁队伍。三是激励约束机制。利用墙报、广播、电视、会议等形式大张旗鼓地总结宣传党员的先进事迹,树立榜样,促进后进。开展“党员十星”、“党员十个好”、优秀党员评选等活动,给予精神鼓励,同时对无职党员履责积极主动、作用发挥明显、贡献突出的,还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营造“有为就有位”的社会舆论和政治影响,充分调动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为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新形势下,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上存在新问题:

    一、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不甚明确。

    有一部分同志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指导思想的把握,存在模糊认识:

    1、认为经济工作是中心,发展是“第一要务”。

    2、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党员教育是软指标。

    3、认为党员教育是老一套,教育内容是“老三篇”,教育形式是“三会一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有些过时了,不太起作用了,是在做“无用功”。

    4、认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好办法难寻”,感到束手无策,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

    5、认为党员教育工作就是开展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注重营造“政治气氛”,形成“教育声势”,以强高压、大声势达到教育党员的目的。

      

    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衡量标准存有偏差。

    有的认为,能把党员管住、管死、管得不出问题就是好办法;有的满足于本单位党员“多年没有掉队的”,只要党员不与党组织作对,不当群众尾巴,能够“随大流”、“过得去”就可以了。

    三、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较为陈旧。

    新形势下,一些地方和单位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却一成不变。

    1、“一贯制”。党员教育基本上以学文件、读报纸、看录像为主,采取以会代训、办班讲课等常规教育方法,教育的手段和形式多年一贯制,缺乏活力和吸引力。

    2、“一刀切”。党员教育从上到下“一个声音”,“依葫芦画瓢”。

    3、“一锅煮”。不分行业,不分群体,不看对象,“一个方子吃药”。

    4、“一家忙”。内部把教育活动搞得热热闹闹,外界则显得冷冷清清,出现党务部门特别是从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同志“一家忙”现象。

    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机制不够健全。

    1、缺乏调动党员积极性的激励机制;

    2、缺乏党员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

    3、缺乏党员教育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导致一些地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形成工作一般低水平化。 

    来自网上,仅供参考

    目前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党员对教育培训重视不够。根据《2013年旧县镇党员教育问卷调查表》统计数据,在被调查的农村党员中,48%左右的党员不能按时参加学习。原因归根为部分党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缺乏党性锻炼;学习方式停留在念文件、读报纸,单调枯燥;学习内容与实际需求脱钩,缺乏实用性与吸引力;年轻党员外出务工人数较多,组织集中培训困难。

    (二)村级教育培训资源不足。在被调查的农村党员中,95%以上的党员对解决当地支柱产业发展瓶颈、创业就业培训、学习农村适用新技术、获取致富项目信息、发展高效农业等方面要求强烈。由于针对以上五个方面开展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师资、获取资料途径十分有限,凸显出了当前党员教育的短板。

    (三)教育培训制度执行不严。部分党支部未能认识到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对党员的学习纪律要求有所放松,造成制度执行不严。同时,党支部对不能长期按时参加学习的党员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四)教育培训经费保障不力。农村党支部书记在座谈会上普遍反映,由于缺乏一定的经费保障,开展党员教育工作力不从心。为节约经费,只能通过简单的会议形式集中学习文件、传达精神,形式单一,效果不佳。

    党员是党的细胞,党的先进性需要全体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只有每个党员都独当一面,树起旗帜,党的先进性才有保证。党员教育是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当前,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

    一、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不甚明确。有一部分同志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指导思想的把握,存在模糊认识:一是认为经济工作是中心,发展是“第一要务”,抓经济建设要紧,党员教育工作放一放无关大局。二是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党员教育是软指标,只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了,党员教育工作就自然抓好了,“一俊遮百丑”。三是认为党员教育是老一套,教育内容是“老三篇”,教育形式是“三会一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有些过时了,不太起作用了,是在做“无用功”。四是认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好办法难寻”,感到束手无策,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五是认为党员教育工作就是开展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注重营造“政治气氛”,形成“教育声势”,以强高压、大声势达到教育党员的目的。

    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衡量标准存有偏差。有的认为,能把党员管住、管死、管得不出问题就是好办法;有的满足于本单位党员“多年没有掉队的”,只要党员不与党组织作对,不当群众尾巴,能够“随大流”、“过得去”就可以了;还有的满足于本单位党员“多年没有犯罪的”,没有违法乱纪和不合格的。

    三、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较为陈旧。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形势变化了,但一些地方和单位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却一成不变。一是“一贯制”。党员教育基本上以学文件、读报纸、看录像为主,采取以会代训、办班讲课等常规教育方法,教育的手段和形式多年一贯制,缺乏活力和吸引力。二是“一刀切”。党员教育从上到下“一个声音”,而下级又不管上级的要求是否符合实际,只是“依葫芦画瓢”,形成“上下一般粗”。三是“一锅煮”。不论是干部党员还是无职党员,机关党员还是企业党员,离退休党员还是青年党员,不分行业,不分群体,不看对象,“一个方子吃药”。四是“一家忙”。内部把教育活动搞得热热闹闹,外界则显得冷冷清清,出现党务部门特别是从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同志“一家忙”现象,党员教育工作陷入自我封闭、自我循环、自我为中心的“小圈子”。

    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机制不够健全。一是缺乏调动党员积极性的激励机制;二是缺乏党员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三是缺乏党员教育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如何进行考核评价,特别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党员的教育效果应该达到什么水平,如何检测,还没有一个科学的操作性强的考核标准和办法,导致一些地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形成工作一般低水平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各项改革的日益深化,对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特别是影响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解决起来经验不足、办法有限,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经调查,目前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表现有:

    1、年龄老化,文化层次低问题突出。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知识层次低下问题相当突出,已经影响到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的发挥。

    2、党性观念淡薄问题突出。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农村党员的宗旨意识、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放松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宗旨意识不断淡化,把自己完全混同于一般群众。在自己私利与党的利益、集体利益、群众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斤斤计较,见利忘义。甚至个别党员组织和纪律观念淡薄,不带头履行义务,对党的工作不支持、不配合。这部分农村党员的存在,对党的威信、凝聚力和向心力都带来了负面影响,党的先进性难以体现。

    3、管理难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农村各类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党员管理方法与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农村党员管理上普遍存在着“三难”现象:

    (1)、流动党员管理难。

    (2)、老龄党员管理难。

    (3)、活动开展难。

    4、部分党员信教问题突出。近年来,农村党员,特别是一些老年党员的信教情况逐步突出。

    5、入党积极性不高比较突出。新形势下,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宣传教育不到位、党组织自身不够完善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农村一线的青年农民政治思想退化,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或认为入党没什么意思,又不能给自己带来什么经济利益。

    6、远程教育等现代化信息教育措施不完善。

    (1)思想认识不到位,重经济轻党建;

    (2)队伍建设不乐观,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不高;

    (3)教学培训活动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措施贯彻落实;

    (4)教育经费保障不到位,教育活动不能顺利开展。

    二、原因分析

    分析农村党员存在的上述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来自三个方面:

    1、党组织自身建设不尽人意。

    由于农村党组织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与活动习惯,影响了农村党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加学习教育的积极性。

    (1)、党组织的战斗力不强。部分村党组织凝聚力不强、组织涣散,在农村中无法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与带头作用,由此带来党员自身荣誉感不强、责任感不强、服务意识不强。

    (2)、活动少,方式老套。党员普遍反映党内活动太少,使得许多党员逐渐淡化了党员意识,找不到做党员的感觉。一些党组织往往只注重党员付出服务,但较少考虑为党员提供服务,在党员遇到困难时,缺少及时地关怀和帮助。

    (3)、教育培训不够重视。一些村党组织对于如何提高党员文化素质,如何提高党员致富能力,如何引导党员致富等方面的意识不强,有的党员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大部分村党组织只是忙于具体事务,很少在这些方面为党员实实在在做点工作。

    (4)、奖惩措施不合形势。在对先进典型党员的表彰上,精神奖励多,物质奖励少,政治奖励更少,与农村党员讲究实惠的特性有一定距离,使那些受到表彰的农村党员没有强烈的成就感、荣誉感、自豪感。对未受到表彰的农村党员也缺乏有效的引导办法,在处置不合格农村党员的时候,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对新形势下农村党员队伍中出现的“无为党员、特殊党员”处置不力或视而不见。

    2、党员自身要求放松主体意识淡化。

    3、农村改革给党员教育工作带来难度。

    集中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重经济、轻党教。二是组织难。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农民党员与党组织的联系,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党员教育出现了人员难集中、教育难开展的问题。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更难。

    三、对策建议和实施方法

    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就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的要求,应用现代化信息平台,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转变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党性实践的新载体,真正使党员在政治上坚强起来,思想上纯洁起来,行动上先进起来,形象上高大起来。

    1、党员教育上要突出实效性。

    目前,要充分利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和“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把农村党员熟练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善于把最新科技成果运用于生产实践的能力,具有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作为农村党员教育的重点,解决好农村党员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观念等问题,以及根据农村党员队伍素质的千差万别,做到区分层次,分类指导,有的放矢。对那些思想守旧,无开拓创新精神的农民党员要作为主要工作目标,采用集中培训、实地参观、现场示范等形式,用身边的人和事,用新技术带来的可观效益促其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对那些科技素质低,缺乏致富本领的农民党员有计划地进行市场经济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使党员人人都有一技之长,增强致富能力;对那些头脑灵活,率先致富的青年党员,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参加培训,逐步、有意识地使他们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

    2、党员管理和教育上要突出灵活性。

    (1)、创建短信党课教育新平台,不断完善党员教育新模式。

    积极开创党课教育新阵地,推行“短信党课”教育活动。利用专业的短信平台,将相关的党课教育内容通过短信的形式发送到农村党员的手机上,广大党员特别是农村党员,无论是在田间地头干活还是外出打工挣钱,都能及时得到“短信党课”的教育。进一步加强了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拓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新渠道。

    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大力开展党员干部学习培训,使远程教育成为了“干部受教育、农民得实惠”的有效载体,为广大农村党员和群众带来了实惠,同时也加快了农村信息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3)扎实开展党建活动,丰富教育管理内容。

    在农村广大党员中,开展“五带头、比奉献”活动;在机关、企事业党组织及党员中开展争创“先进党组织”和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通过树立典型,弘扬正气,促使广大党员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工作,为党员教育管理拓宽新的空间。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农村党员队伍的实际,今后在党员活动方式中要大胆探索,增强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一是以党员远程教育为主,发挥电化教育的优势,对于有条件上网的党员,可通过网络来实现网上的学习与交流,激发党员学习兴趣,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二是从集中活动向小组活动转变,按照党员特点和行业分布,划分若干个党小组,平时以党小组活动为主,支部按季活动一次,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三是以党性实践活动为主,引导党员促其发挥作用,体现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在中青年党员中可以开展以“双培双带”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实践活动,以村党支部或党总支为单位,根据党员从事的产业和特长,划分党员责任区,划分党员帮带小组;在老龄党员中开展以“发挥余热,再创辉煌”为主题的党性实践活动,发挥老龄党员党性观念强,业务时间多的优势,鼓励老党员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

    (4)健全党建责任体系,强化教育管理职责。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严格落实乡镇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制,并定期督促检查,增强远程教育综合效果;建立健全党组织生活、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创先争优等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加大党员教育投入,采取积极措施,通过各种渠道尽力解决了党员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确保每年举办一批党员干部学习培训班。

    光说不动

    1、要拓宽农村党员群众的致富思路。

    2、要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素质。

    3、要从思想上牢固树立带头致富、带领民富的意识,充分利用村部、电教片等阵地。

    4、通过定期邀请相关技术员、致富能手到村里讲授农业科技,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传授经验、观看实用技术片等各类中短期培训班等形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着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双带”本领。

    5、要增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责任。

    6、要加强考核,增强责任意识和危机感。

    (一)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为增强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供组织保证。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培养选拔一个坚强有力的班子,特别是一个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领头雁”,是增强村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八字”工作法,强力推进村党组织班子建设。一是“输血”。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一方面加大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把基本素质好、发展前景好、精神状态好的优秀党员、复员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纳入村级班子建设的后备人选,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作为村级班子建设的血液供应站。同时,实施了“大学生村干部”计划,向农村输送大专以上村干部316名,其中从应往届高校毕业生中选聘“大学生村干部”137名,给农村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为增强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供组织保证。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培养选拔一个坚强有力的班子,特别是一个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领头雁”,是增强村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八字”工作法,强力推进村党组织班子建设。一是“输血”。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一方面加大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把基本素质好、发展前景好、精神状态好的优秀党员、复员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纳入村级班子建设的后备人选,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作为村级班子建设的血液供应站。同时,实施了“大学生村干部”计划,向农村输送大专以上村干部316名,其中从应往届高校毕业生中选聘“大学生村干部”137名,给农村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壮骨”。把实施“双强”工程作为增强村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主要途径,积极实施“四个培养”: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村干部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大力培养“双强”群体,支部书记“双强”率达到了75%,村干部“双强”率达到了65%。三是“扶志”。针对农村基层干部进取心不强、素质不高等问题,实施了素质工程,按照《商水县2006-2010年农村基层干部培训规划》,采取县乡党校系统性培训、党员干部基地实践式培训、党员电化普及式教育等多种方式,培训基层干部6200多人次,培训农村党员2.6万人次,提高了农村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四是“治瘫”。采取“输血”与“造血”并重,整治与帮扶并举的办法,对症下药,分类实施,整治瘫痪、半瘫痪村“两委”班子52个,其中18个后进村党组织跨入“五个好”行列,29个转化为二类党组织。

    (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为增强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供人才基础。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是党的最基本的组成要素。要提高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和战斗力,必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党员队伍。一是壮大党员队伍,解决选拔干部队伍的源头不足问题。制定了发展党员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进一步明确发展党员的目标任务,每个村党组织每年要发展1名党员,培养3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同时,突出了发展党员的重点,积极培养和吸收优秀青年入党,特别是把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积极分子作为发展党员的对象。通过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党员队伍,拓宽了选拔村级党组织成员的视野,解决了村级干部“来源短缺”问题。二是加强教育,解决农村党员整体素质不高问题。在利用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对农村党员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党员的致富、带富能力的基础上,加强了理论教育,认真学习党章和党的基本理论,强化农村党员的宗旨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切实履行党员义务,始终保持先进性。三是强化管理,解决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太弱问题。在落实党员教育管理规章制度的同时,开展了农村党员设岗定责、党员联系户、党员责任区等主题实践活动,使农村党员由“无职”变“有职”,由“无位”变“有为”。张明乡在流动党员管理上,建立了“一委一联”、“一人一书”、“一人一薄”、“一人一证”、“一季一访 ”、“一年一评”六项制度,并在外出务工党员集中地建立党支部,抓好流动党员的日常管理,充分发挥了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加强农村经济建设,为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供物资后盾。发展农村经济是广大群众的最大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关键,也是使村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的需要。部分村党组织在群众中失去了凝聚力和号召力,与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新办法、发展经济滞后有密切的关系

    • 创业指南
    • 网上开店
    • 养殖视频
    • 理财
    • 政策
    • 技术
    • 致富视频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