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业指南 致富视频 网上开店 养殖视频 范文大全 创业项目开店经验创业杂谈如何创业技术资料创业防骗项目分析微信营销农村创业投资理财
  • 养鹅技术
  • 甲鱼养殖
  • 河豚养殖
  • 养鱼技术
  • 湖羊养殖
  • 养鸭技术
  • 竹荪种植
  • 狐狸养殖
  • 养鳖技术
  • 斗鸡养殖
  • 养猪技术
  • 养牛技术
  • 养鸡技术
  • 野兔养殖
  • 仔猪养殖
  • 养鹿技术
  • 养蛇技术
  • 香猪养殖
  • 蘑菇种植
  • 养龟技术
  • 黑木耳种植
  • 金地菇种植
  • 香菇种植
  • 野猪养殖
  • 母猪养殖
  • 食用菌种植
  • 麝香鼠养殖
  • 生猪养殖
  • 海参养殖
  • 梅花鹿养殖
  • 水貂养殖
  • 长毛兔养殖
  • 奶牛养殖
  • 火鸡养殖
  • 蜈蚣养殖
  • 蝎子养殖
  • 养蛙技术
  • 林蛙养殖
  • 娃娃鱼养殖
  • 波尔山羊养殖
  • 山鸡养殖
  • 肉鸡养殖
  • 豪猪养殖
  • 养虾技术
  • 对虾养殖
  • 蛋鸡养殖
  • 肉兔养殖
  • 獭兔养殖
  • 石蛙养殖
  • 蝇蛆养殖
  • 蜜蜂养殖
  • 黄粉虫养殖
  • 山羊养殖
  • 水蛭养殖
  • 蚯蚓养殖
  • 土鸡养殖
  • 肉牛养殖
  • 竹鼠养殖
  • 鸽子养殖
  • 土元养殖
  • 黄鳝养殖
  • 泥鳅养殖
  • 养羊视频
  • 其他视频
  • 【黄喉貂饲养】 黄喉貂是猫的克星

    时间:2018-12-14 08:15:12 来源:东东创业网 本文已影响 东东创业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

    6~7月发情。妊娠期(包括受精卵延迟着床期)9~10个月。次年5月产仔,每胎2~4仔,饲养寿命可达14年。由于它的分布区范围较大,所以繁殖的时间也可能不一致,在中国南方一般在春季繁殖,雌兽产仔于树洞中,每胎约产2仔。每年春季产仔,每胎产2~3仔。

    可以养殖和食用,但是要办手续。

    省林业厅申领《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及《经营利用核准证》 资料   1)、服务对象在本省范围内驯养繁殖、经营利用国家二级(以上)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单位或个人。

    2)、应提供的材料 ①向所在地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提出驯养繁殖、经营利用的申请书; ②有固定的场所和资金保障; ③驯养繁殖陆生野生动物的饲料来源有保证; ④有驯养繁殖及经营利用的技术和固定的技术人员; ⑤有合法的陆生野生动物种源或来源; ⑥可行性研究报告。

    3)、申办程序及期限 ①经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初审,符合上述条件的,由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发给《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申请表》或《陆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申请表》; ②经县(市、区)林业部门初审和市林业部门审核同意后,随附有关申请材料报省林业局。

    ③经省林业局审核同意,属驯养繁殖、经营利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报国家林业局审批;属驯养繁殖、经营利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在15个工作日内,省林业局或授权单位审批,核发《驯养繁殖许可证》或《经营利用核准证》。

    4)、收费标准按国家和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办法》执行。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可养殖的有:   哺乳类   短尾猴 猕猴 藏酋猴 穿山甲 豺 黑熊   棕熊(包括马熊) 小熊猫 石貂 黄喉貂 水獭(所有种) 小爪水獭   斑林狸 大灵猫 小灵猫 草原斑猫 荒漠猫 丛林猫   猞猁 兔狲 金猫 渔猫 河麂   马鹿(包括白臀鹿) 水鹿 驼鹿 斑羚 藏原羚   鹅喉羚 鬣羚 黄羊 盘羊 岩羊 海南兔   雪兔 塔里木兔 巨松鼠 鳍足目(所有种)鲸目(除一类外其它鲸类)   爬行类   三线闭壳龟 绿海龟 凹甲陆龟 云南闭壳龟 嫡龟   大壁虎 山瑞鳖 地龟 太平洋丽龟 玳瑁 棱皮龟   两栖类   贵州疣螈 大凉疣螈 细痣疣螈   镇海疣螈 细瘰疣螈 虎纹蛙 大鲵   鱼类   黄唇鱼 松江鲈鱼 克氏海马鱼 胭脂鱼 唐鱼 金线鲃   大理裂腹鱼 花鳗鲡 川陕哲罗鲑 秦岭细鳞鲑 文昌鱼   鸟类   江 豚   角?? 赤颈?? 鹈鹕(所有种) 鲣鸟(所有种) 海鸬鹚   岩鹭 海南虎斑鳽 小苇鳽 彩鹳 白鹮   白琵鹭 黑脸琵鹭 红胸黑雁 白额雁 天鹅(所有种)   隼科(所有种) 鹰科其它鹰类 黑琴鸡 柳雷鸟 岩雷鸟   雪鸡 血雉 红腹角雉 藏马鸡 蓝马鸡   原鸡 勺鸡 白冠长尾雉 锦鸡(所有种) 灰鹤   蓑羽鹤 长脚秧鸡 姬田鸡 棕背田鸡 花田鸡   小青脚鹬 灰燕鸻 小鸥 黑浮鸥 黄嘴河燕鸥   黑腹沙鸡 绿鸠(所有种) 黑颏果鸠 皇鸠(所有种) 斑尾林鸽   鸦鹃(所有种) 鸮形目 灰喉针尾雨燕 凤头雨燕 橙胸咬鹃   黑胸蜂虎 绿喉蜂虎 犀鸟科 白腹黑啄木鸟 阔嘴鸟   鹤嘴翠鸟 鹦鹉科(所有种) 小杓鹬 白枕鹤   花尾榛鸡 黄嘴白鹭 彩鹮 白鹇 黑颈鸬鹚   八色鸫科(所有种) 黑鹮 蓝耳翠鸟 鹃鸠(所有种) 黑嘴端凤头燕鸥   铜翅水雉 沙丘鹤 黑鹇 镰翅鸡 鸳鸯 麻雀   无脊椎动物   虎斑宝贝 冠螺 大珠母贝 佛耳丽蚌   伟铗叭 尖板曦箭蜓 宽纹北箭蜓 中华缺翅虫   墨脱缺翅虫 拉步甲 硕步甲 彩臂金龟(所有种)   叉犀金龟 双尾褐凤蝶 三尾褐凤蝶 中华虎凤蝶 阿波罗绢蝶

    可驯养繁殖的国家一级的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有90多种。可驯养繁殖的国家二级的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有230多种。

    可驯养繁殖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蜂猴、熊猴、台湾猴、豚尾猴、叶猴、金丝猴、长臂猿、马来熊、大熊猫、紫貂、貂熊、熊狸、云豹、豹、虎、雪豹、儒艮、白鳍豚、中华白海豚、亚洲象、蒙古野驴、西藏野驴、野马、野骆驼、鼷鹿、黑麂、白唇鹿、坡鹿、梅花鹿、豚鹿、麋鹿、野牛、野牦牛、羚牛、普氏原羚、藏羚羊、高鼻羚羊、扭角羚、台湾鬣羚、赤斑羚、塔尔羊、北山羊、河狸、短尾信天翁、白腹军舰鸟、白鹳、黑鹳、朱鹮、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拟兀鹫、胡兀鹫、细嘴松鸡、斑尾榛鸡、雉鹑、四川山鹧鸪、海南山鹧鸪、黑头角雉、红胸角雉、灰腹角雉、黄腹角雉、虹雉、褐马鸡、蓝鹇、黑颈长尾雉、白颈长尾雉、黑长尾雉、孔雀雉、绿孔雀、黑颈鹤、白头鹤、丹顶鹤、白鹤、赤颈鹤、鸨、遗鸥、四爪陆龟、鼋、鳄蜥、巨蜥、蟒、扬子鳄、新疆大头鱼、中华鲟、达氏鲟、白鲟、红珊瑚、库氏砗磲、鹦鹉螺、中华蛩蠊、金斑喙凤蝶、多鳃孔舌形虫、黄岛长吻虫。

    可驯养繁殖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列表

    哺乳类

    短尾猴 猕猴 藏酋猴 穿山甲 豺 黑熊

    棕熊(包括马熊) 小熊猫 石貂 黄喉貂 水獭(所有种) 小爪水獭

    斑林狸 大灵猫 小灵猫 草原斑猫 荒漠猫 丛林猫

    猞猁 兔狲 金猫 渔猫 麝(所有种) 河麂

    马鹿(包括白臀鹿) 水鹿 驼鹿 斑羚 藏原羚

    鹅喉羚 鬣羚 黄羊 盘羊 岩羊 海南兔

    雪兔 塔里木兔 巨松鼠 鳍足目(所有种)鲸目(除一类外其它鲸类)

    爬行类

    三线闭壳龟 绿海龟 凹甲陆龟 云南闭壳龟

    大壁虎 山瑞鳖 地龟 太平洋丽龟 玳瑁 棱皮龟

    两栖类

    贵州疣螈 大凉疣螈 细痣疣螈

    镇海疣螈 细瘰疣螈 虎纹蛙 大鲵

    鸟类

    角?? 赤颈?? 鹈鹕(所有种) 鲣鸟(所有种) 海鸬鹚

    岩鹭 海南虎斑鳽 小苇鳽 彩鹳 白鹮

    白琵鹭 黑脸琵鹭 红胸黑雁 白额雁 天鹅(所有种)

    隼科(所有种) 鹰科其它鹰类 黑琴鸡 柳雷鸟 岩雷鸟

    雪鸡 血雉 红腹角雉 藏马鸡 蓝马鸡

    原鸡 勺鸡 白冠长尾雉 锦鸡(所有种) 灰鹤

    蓑羽鹤 长脚秧鸡 姬田鸡 棕背田鸡 花田鸡

    小青脚鹬 灰燕鸻 小鸥 黑浮鸥 黄嘴河燕鸥

    黑腹沙鸡 绿鸠(所有种) 黑颏果鸠 皇鸠(所有种) 斑尾林鸽

    鸦鹃(所有种) 鸮形目 灰喉针尾雨燕 凤头雨燕 橙胸咬鹃

    黑胸蜂虎 绿喉蜂虎 犀鸟科 白腹黑啄木鸟 阔嘴鸟

    鹤嘴翠鸟 鹦鹉科(所有种) 小杓鹬 白枕鹤

    花尾榛鸡 黄嘴白鹭 彩鹮 白鹇 黑颈鸬鹚

    八色鸫科(所有种) 黑鹮 蓝耳翠鸟 鹃鸠(所有种) 黑嘴端凤头燕鸥

    铜翅水雉 沙丘鹤 黑鹇 镰翅鸡 鸳鸯

    无脊椎动物

    虎斑宝贝 冠螺 大珠母贝 佛耳丽蚌

    伟铗叭 尖板曦箭蜓 宽纹北箭蜓 中华缺翅虫

    墨脱缺翅虫 拉步甲 硕步甲 彩臂金龟(所有种)

    叉犀金龟 双尾褐凤蝶 三尾褐凤蝶 中华虎凤蝶 阿波罗绢蝶

    c

    神农架林区的国家重点保护兽类共有17种,其中,一级保护兽类4种,二级保护兽类13种。

    金丝猴

    世界上鼎鼎有名的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由于它身披金灰色或金黄色的柔软长毛,特别是背部的金色长毛可长达28厘米(根据华中师范大学的标本测量),仿佛穿一件金黄色的“披风“,故获得了金丝猴的美名。金丝猴还有一个很典型的特征是睑庞呈蓝色,面型纯朴和蔼,所以又称为“蓝面猴“;此外还长着一对朝天翘的鼻孔,所以又得了个“仰鼻猴“的美名。这个朝天长的鼻子给它增添了几分憨厚稚气的神情,使得它更惹人喜爱。金丝猴还长着一根根长的尾巴,便于它在陡峭山崖的林间跳跃时起平衡作用。

    金丝猴是一种主要在树上过群栖生活的猴子,偶尔也到地面活动。它们栖息在海拔500--3000米高山地带的针阔叶混交原始森林甲。冬天虽然山上积雪很深,但它们身上长着的浓密体毛足以御寒。猴群由几十只或几百只组成,群内老幼雌雄都有,过着有秩序的社群生活。猴群由身体强壮的雄猴担任首领,称为“首领猴“或“中心猴“,首领猴对群体的活动起支配和指挥作用。猴群在活动、觅食时,首领猴在树顶层进行警戒,当出现敌害或异常情况时,首领猴发出惊叫声,猴群听到告警信息后,立即停止喧闹,密切注视事态的发展,它们有的紧靠着大树干,有的利用细枝、树叶遮掩自己的身体。一旦敌害逼近时,首领猴立即率领猴群,分成小群,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撤离。待事态平静后,林间十分寂静,首领猴发出一声长鸣,其他群猴发出回答信号,逐渐汇合,然后再按照原来的攀援路线继续前进。猴群在行进途中,总是年轻力壮的雄猴领头和压阵,让那些老猴和带幼猴的母猴安全地呆在中间。

    金丝猴是一种聪明、机灵、敏捷的猴子,它们能爬树,善跳跃,常常先摇动一根树枝,然后借助树枝的反弹力,一跃就是十几米。有时候它们以“荡秋千“的方式攀援飞跃,行速极快,每小时可达40-50公里。

    金丝猴的觅食活动在白天进行,大约在清晨和黄昏之前有2次大的觅食活动。主要以植物坚果、浆果、树茎皮、嫩芽、嫩叶及花等为食,偶尔也食少许昆虫和鸟卵。随着环境和季 节的变化它们的食性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春、夏季主要以嫩芽、嫩叶、花及树茎皮为食,秋、冬季主要以红桦、华山松、巴山冷杉及青冈栎等的果实、种子及树茎皮为食。

    中午12--14时之间,猴群处于休息状态,它们结群于树的中、下层休息,而首领猴却始终在树顶层的高枝上巡视。晚上在树上投宿。

    根据朱兆泉等1989-1990年调查的结果表明,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内的金丝猴有2个群体,共501只。其中,金猴岭群体342只,栖息地面积85平方公里左右,猴群密度为4.02只/平方公里;千家坪群体159只,栖息地面积45平方公里,猴群密度为3.53只/平方公里。据统计,神农架金丝猴群中成年猴和幼年猴的比例为1:1.51,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属于增长型种群。通过这些年来的保护和种群的繁殖,神农架金丝猴的种群数量又有了新的增长。

    金丝猴在中国部分动物园进行了人工饲养展出,而在国外虽然展出的时间要比大熊猫晚得多,数量上少得多,但是它的受宠程度却不亚于大熊猫。金丝猴是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喜爱的珍稀动物,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它们以及它们生存环境的保护,使这一珍稀动物能在地球上世世代代繁衍下去。

    猕猴

    猕猴是人们最熟悉的一种猴子。山于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所以在中国分布的范围很广泛。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为这种猴子最初发现于印度的恒河畔,所以又叫恒河猴。

    猕猴的个子不大,它的身体、尾、四肢都比较细长,面部和耳朵呈肉色,有的面部更红一些。臀部坐着的部位没有毛,有比较厚的硬皮且呈红色。身上的毛大体上为棕灰色或棕黄色。有人曾经在云南捕捉到一只纯白色的猕猴,这是由于遗传基因突变而形成的白化型猕猴,为自然界之罕见。在神农架,一位动物学工作人员也曾在后河到阳日之间的野外考察中发现过花白色的猕猴。

    猕猴也是一种过群栖生活的猴子,每队几十只到上百只不等,由身强力壮的大雄猴担任猴王,支配和指挥着猴群的行动。猕猴在树林中或在地面上活动,有时也在岩石和陡崖上休息,但为了避免敌害,睡觉和过夜都在树上。

    猕猴的性情活泼,常大声喧哗,吵吵闹闹,爱打群架。它们行动敏捷,善于攀援跳跃,还会在水中游泳。猕猴以野果、花、树叶等为食,也吃昆虫。猕猴善于适应人为的环境,喜欢到园林农田中去,有时还糟蹋庄稼。

    由于猕猴的性情活泼,所以是动物园中逗人喜爱的观赏动物。猕猴在生理上与人类比较接近,生命力强,容易驯养,因此现代生物学、医学、太空科学研究有不少是以猕猴为实验对象的。猕猴的用途广泛,但它是国家保护动物,不能任意捕捉。所以,大力开展人工养殖便成了解决这个矛盾的好办法。

    神农架林区的猕猴主要在阳日、朝阳、宋洛、九冲一带的中山地带活动。根据1985年调查的结果它们大约有1000多只,分为九冲和朝阳两大群,其种群数量比较稳定,是神农架林区的一大宝贵动物资源。

    华南虎

    华南虎是仅分布于中国的特产珍稀兽类,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虎是亚洲最大的食肉猛兽,虎爪坚实、锐利带钩,而且还能伸缩;口内长着长达6-7厘米长的犬牙,还有像剪刀一样的食肉齿,再加上一双炯炯发光的眼睛,更显得凶猛、威严;虎头上的几道黑纹,看起来就像一个“王”字,上述这些特征加在一起,老虎便有了“百兽之王”的美称。虎的体型大,头圆,耳短,四肢粗大而有力,全身长着橙黄色并布满黑色横纹的毛,人们把这种毛色的特征称作“扁担花”。

    老虎多在疏林草丛的环境里活动,不会爬树,但喜欢游泳,特别是夏天,常到溪水中浸泡消暑,因为虎缺乏汗腺,所以从不远离水源。平时独来独往,没有同定的巢穴,漫游于山林间。雌、雄各有自己的领地,只在发情期间结合在一起,交配后再分开。产小虎时也没有固定的巢穴,多生在避风的山岩间或草丛中。食物以草食性兽类为主,如小麂、斑羚、狍、野猪等。但主要以野猪为食,往往追逐野猪群或等待机会猎食。在有隐蔽的环境下,常潜行至一定的距离,然后突然袭击,使被猎取的动物无法逃避。一般饱食一餐后可数日不食。虎很少主动袭击人,远远见到人,一般都主动避开,但当虎受伤或母虎带着虎仔时,就是另一回事了。

    过去中国各省区都有老虎分布,在湖北省的西部和南部山区都有老虎分布,但由于长期过量的捕猎,以及虎栖息环境的破坏,现已在许多地区都消声匿迹了。动物学家估计,中国野生的华南虎只有40-80只,分散在若干个相距很远的孤立地段中,全都承受着沉重的生境压力,幸存的前景极为渺茫。华南虎的濒危程度已大大超过中国特产珍稀动物大熊猫和金丝猴。

    近几年来在鄂西、鄂南有不少关于华南虎的讯息。如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内对金丝猴进行跟踪观察的人看到华南虎的足迹,听到华南虎的吼叫产。具有一定狩猎经验的人也在神农架看到华南虎的足迹。在湖北省五峰县的后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有不少人看到华南虎的足迹。随着全国动物普查科研项目的进行,查清华南虎在湖北的生存情况,将对挽救中国这一特产濒危动物具有重要意义。

    豹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的形状似虎,但比虎小得多。豹是一种美丽的动物,毛呈棕黄色,布满圆形、椭圆形的黑环,黑环中空部分的毛也是黄色,出黑环状似古钱,故又有“金钱豹”之称。

    豹是猫科动物中最敏捷、最凶猛的一种野兽。它的四肢矫健,善于跳跃,向上一跳,可达6米,纵身一跃可达10多米。别看它体型小,捕食时却比虎更沉着、狡猾和凶猛,常猎食一些大中型食草兽类,如斑羚、小麂、野猪等。豹还善于爬树,常上树捕捉猴子和飞鸟,饱食之后在数米高的树桠上休息。有时也袭击小家畜及家禽。豹的捕猎本领很高,要么埋伏在树上,等猎物路过时,一跃而下,连抓带咬,捕住猎物;要么跟踪在猎物后面,惜树木的掩护,逐渐潜近,然后突然猛扑过上,咬住猎物的颈部;要么潜伏在树丛中,伏击走近的动物。豹虽然凶残,实际上也怕人,发现有人,早就远避了。若偶尔伤人,则多是人、豹突然遭遇,或受到人的攻击而引起的自卫反应。

    豹主要生活在山区的森林或树丛中,有固定的巢穴,其巢穴常建于树丛、草丛或悬崖的石洞中。豹也是一种晚上出来活动的动物,傍晚或黎明时最为活跃,白天在树丛中或岩洞中潜伏休息。除繁殖期以外,多单独生活,在森林中独来独往。

    豹在湖北省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动物,在全省山林地区都有分布,在70年代以前,其数量比较多,70年代以后,数量急剧减少。豹在神农架林区的分布也很广泛,如在苗丰、新华、长方等多个乡镇及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内都有分布。1975年曾经轰动一时的陈传香豹口救儿童,赤手空拳打死一头豹子的真实故事,就发生在神农架的桂竹园,至今还在广为流传。

    梅花鹿

    梅花鹿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这是一种中型的鹿,雄鹿有角,雌鹿无角。由于它夏天的毛呈红棕色,其中,杂有显著的白色斑点,形似梅花,故名梅花鹿。但是到了冬天,它的毛被上就没有白色斑点了,而且原来红棕色的毛也变成栗棕色的了。冬毛比夏毛厚密,还长有很多绒毛,以抵御寒冷。

    梅花鹿栖息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和森林边缘地带,群栖,常一二十头在一起活动,栖息地比较固定。在没有受到干扰的情况下,一般不改换栖息地,即使受惊外逃,多数不久便返回原地。一般在早晨、黄昏活动、觅食和饮水。雌鹿与幼鹿常在一起,雄鹿平时独居,在交配期与雌鹿合群。以青草、树叶、嫩芽、树皮、苔藓等为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喂以精饲料如豆饼、麸皮、高粱渣、玉米渣、豆类等;粗饲料有青草、各种树叶、红苕藤、花生秧、苜蓿等。

    梅花鹿的全身都是宝,其经济价值高于其他鹿类,它所产的鹿茸,为各类鹿茸中之最上品,价值最贵。梅花鹿是我国最早利用鹿茸制药和驯养的野生动物之一。目前野生的梅花鹿已为数极少了,但目前全国有许多地区建起了养鹿场,对梅花鹿进行驯养繁殖,使这一珍稀动物得以保存和发展。

    1987年10月8日,国家科委在通过专家考察论证的基础上,赠送给神农架32只黑龙江、吉林产的梅花鹿,从东北空运到湖北当阳机场,又于10日再乘汽车运往神农架林区九湖乡大九湖村占地5万平方米的养鹿场落户。

    大九湖是一个山间盆地,四周高山耸立,中间低洼平坦,总面积36平方公里,其中,低洼平坦地有17平方公里,海拔1700余米,有“高山平原”之称。这里雨量充沛,水草丰茂,气温凉爽,日照充分,适合梅花鹿生活。近10年来,从东北引进的梅花鹿完全适应了大九湖的环境,它们不但在这里安家落户了,而且还繁殖出不少后代。笔者曾于1996年在大九湖目睹这些引进和在那里繁殖出来的梅花鹿,它们一个个膘足体壮,被毛光泽发亮,三五成群地不时隐现,尔后又很快地跑得无影无踪。目前,神农架林区政府又引进资金建设大九湖,不久的将来,大九湖的梅花鹿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黑熊

    黑熊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全身的毛黑色而且富有光泽,还有一个很典型的特征,就是胸部有一白色短毛构成的新月形横斑,非常鲜明。黑熊的身体看起来比较粗笨,体重一般不到200公斤,个别的也有达到250公斤重的。其四肢粗大,趾端有黑色弯曲的爪,爪很强大,黑熊就是用它那粗壮的前肢和爪来进行自卫和攻击的。

    黑熊栖息在中、高山及深谷内的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等自然林中,一般多活动于海拔800--1600米之间,由于季节和食物条件的变化,有时也下到海拔500米或上至海拔3000米的林中取食。

    黑熊为杂食性兽类,以吃植物为主,如嫩芽、嫩叶、草、各种果实和种子,也吃昆虫如蚂蚁及其他虫蛹、小型动物,如松鼠、兔子、鸟及鸟卵等。黑熊还喜欢吃蜂蜜,树林中野生蜜蜂的巢往往为黑熊所毁,有时连蜂带蜜一起吃。靠近山边田地上的农作物,如玉米、高粱、小麦等谷类和蔬菜也常为黑熊所盗食。当种植的果实成熟时,黑熊也会上树盗食。

    黑熊的视觉较差,但嗅觉和听觉却较灵敏。它善于爬树,下树时屁股向下,用足交互向左右两边移动。还能游泳,可横渡急流。也可直立行走,像人那样坐着。它的行动既谨慎,又缓慢。如果发现可疑的动静,会立即逃跑或停下来,用后足站起,环视周围,一旦有危险,即快速地逃入密林。黑熊很少主动袭击人,但受了重伤或被人紧逼时,也会反扑。

    黑熊有冬眠习性,其冬眠的场所多在密林深处的阳坡树洞或岩洞里。在冬眠期间,一旦受惊醒来,出洞后再也不会回到原来的洞穴,可见它的警惕性之高。

    湖北省黑熊资源的重点分布区,是以神农架林区为中心及相邻的竹溪、竹山、房县、保康、兴山、巴东等县的部分山区,此外,鄂西南以鹤峰县为中心及相邻的五峰、宣恩等县也有少量分布。

    “神农白熊”是在其他黑熊产区都没有发现过的白化型黑熊,从50年代至今,在神农架已先后发现过10-20头这种白化型黑熊,已引起科学界的重视,很值得深人研究。

    黄喉貂

    黄喉貂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前胸部具有明显的黄橙色喉斑而得名。由于它喜欢吃蜂蜜,因而又有蜜狗之称。此外,还有黄猺、黄腰狸、黄腰狐狸、青鼬等不同的名称,根据黄喉貂的体形和毛色特征取这些名称还是很有道理的。

    黄喉貂的体形细长,像个圆筒,尾巴很长,大小如小狐狸。它的头较尖细,四肢虽然短小,但却强健有力,前后肢各有5个趾,趾爪粗壮尖利。头及颈背部、身体的后部、四肢及尾巴均为黑色,而身体的中部(包括腰部)呈黄褐色。

    黄喉貂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对所栖息的环境并无严格的要求。它以食物及隐蔽为主要条件而多活动于森林中。这种食肉动物的性情凶狠,常单独或数只集群捕猎较大的草食动物。其行动快速敏捷,尤其是在追赶猎物时,更加迅猛,在跑动中还能进行大距离的跳跃,它还具有很高的爬树本领。常在白天活动,但早晚活动更加频繁。行动小心隐蔽,视觉良好。当在林中巡游时,如闻异声,必先止步,窥听响动,有时还静伏树极间,观察地面的动静,如系可捕的猎物,则跳下扑杀之。

    黄喉貂是典型的食肉兽,从昆虫到鱼类及小型鸟兽都在它的捕食之列。小兽中,常捕食在树上活动的松鼠及鼯鼠。此外,除捕食幼鸟外,还捕食大型的野鸡类,如环颈雉、勺鸡、白鹇等。还可合群捕杀大型兽类,如小麂、林麝、斑羚,甚至小野猪。除动物性食物外,也采食一些野果、浆果。

    黄喉貂在湖北全省山区都有分布,在神农架林区的分布也很广泛。原来的数量也比较多,但随着被捕食动物的减少,它们的数量也相应的减少了。

    水獭

    水獭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一种常见的在水域生活的动物。它的身体不但长,而且呈扁圆形,头部宽而稍扁,吻部短而不突出,裸露的小鼻垫上缘呈“W”形。眼睛圆而且稍突出,耳朵很小,耳和鼻孔都长有小圆瓣,潜水时可以紧紧关闭,防止水浸入。四肢粗短,趾间有蹼,趾爪长而稍锐利,能像鸭子那样在水中游泳和潜水。尾巴扁平,长约为体长的一半。体毛较长而致密,背部的毛呈咖啡色而且有油亮的光泽,腹面的毛色较淡。

    水獭栖息于湖泊、河流和溪水中,特别喜欢生活在两岸林木繁茂、水流较缓、水的透明度较高、水生植物不多而鱼类又较多的河、湖、江湾的岸边。大面积的沼泽地、池塘及养鱼较多的山区水库也常有水獭活动。水獭多穴居,其巢穴筑在靠近水边的树根、树墩、芦苇和灌丛下,或利用狐、獾、野兔的旧巢,加以修补。洞穴一般有两个洞口,出入的洞口一般在水面以下,另一洞口伸出地面,为气洞,以利空气流通。栖息的主洞宽阔,常铺有少许干草树枝。

    水獭日隐夜出,白天很少露面,夜晚出来活动,特别是有月亮的夜晚,活动更加频繁。在陆上行走时,一起一伏,呈波浪状匍匐前进,边走边回头,显出一副奇特的模样。水獭的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它的眼睛具有与一般动物不同的特殊结构,以适应水和空气的不同折射性质,使它在水中仍保持敏锐的视力。它们有惊人的游泳技术,趾间有蹼的四肢,就像俩只强有力的桨,使它能在水中以很快的速度追捕逃遁的鱼类。扁阔的长尾巴,就像船舵一样,控制着它的游泳方向。所以,水獭能在水中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翻滚自如,能在水中一口气潜游 6--8分钟,然后将鼻孔伸出水面换气。水獭还能直立身体踩泳,使头和颈部露出水面,以观察水域以外的动静。

    神农架山体是长江干流和汉水的分水岭,其水系十分发达,在这些水系中,水獭的分布十分广泛,原来的数量比较多,但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如根据神农架皮毛收购纪录,50年代近3万张,60年代下降到近2万张,而70年代仅近1万张了。水獭皮是人所共知的珍贵毛皮,其外观华丽,手感轻微,皮板坚韧,底绒丰富,几乎不为水所湿,能御严寒。神农架水系具有繁育水獭的良好条件,要加强对水獭资源的保护,以维持其自然种群的稳定。

    金猫

    金猫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一种大型野猫,其貌似小豹,体重10-15公斤。这种野猫的体色和斑纹变化很大,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色型。毛色为亮红色的称为红金猫,灰棕色或暗灰褐色的称为灰金猫,这两种背面没有任何斑点,仅在四肢上部及身体的腹面略现模糊的斑点或斑纹。第三种叫做花金猫,这种金猫的毛色虽然也呈灰棕色,但与灰金猫不同的是,它除了四肢和腹面有斑点外,在背面也布满了不规则的环斑。上述3种色型的金猫虽然在毛色上存在明显差别,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面部的斑纹一致,颈背部都呈红棕色,背中线的毛色深或有纵纹,耳背面都是黑色,尾均为二色,背面似体色,腹面浅白色,尾末端都是白色。

    金猫是一种夜间活动的动物,它善于爬树,但主要在地面捕食。它的听觉很好,在猫类中是外耳活动最灵活的一种,可以收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动静。其性情凶野、勇猛,故有“黄虎”之称。主要捕食鼠类,也吃鸟类、兔以及麂和麝等小型食草动物,并且盗吃家禽,有时还袭击羊和牛犊等。

    林麝

    林麝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是鹿类动物中体形最小的种类之一,体重不过10公斤左右。林麝的外形特征是雌、雄麝都不长角,雄麝的上犬齿发达,长而尖,露出口外,呈獠牙状。它的后肢比前肢长1/3~1/4,所以站着的时候后部明显的比前部高。它的尾巴很短,四肢细长,蹄子比较狭而尖,耳朵长而直立。毛粗硬、曲折呈波浪状,容易折断,呈深棕色。毛色上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是在颈部的两侧各有一条比较宽的白色带纹,一直延伸到腋下。雄麝的鼠蹊部有麝香腺,能分泌麝香。

    林麝是一种典型的林栖动物,栖息于多岩石或大面积的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以树叶、嫩枝、地衣、苔藓、杂草及各种野果为食。它是一种胆小懦怯、性情孤独的动物,白天休息,早晨和黄昏才出来活动。平时雌雄分居,过着独居的生活,而雌麝常和幼麝在一起。它的视觉和听觉灵敏,遇到特殊的声音即迅速逃离或隐藏于岩石中。林麝能轻快敏捷地在险峻的悬崖峭壁上行走,能登上倾斜的树干,站立于树枝上,还善于跳跃,能从平地跳起2米以上。

    麝香的香气醇浓,经久不散,早已闻名于世。它是配制高级香水、香精的定香剂,又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剂,用来配制多种苏醒和强心等急救药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

    林麝在湖北省分布于西部山地。在神农架林区,过去的数量很多,从其毛皮收购统计数字看,50年代约 4万张,60年代约 1.2万张,70年代为 8.7万张。这些数字一方面反应出神农架林麝的数量多;另一方面又反应出猎捕量的大幅度上升,致使这一资源受到破坏的情况。1964年神农架阳日土产交易会上展示的最大麝香包为 200克重,但到后来,香包仅重10克。1980年调查发现,神农架黄堡坪一猎户手中曾存放有2-2.5公斤麝香,这又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过度捕猎的情况。为了保护神农架的林麝资源,1985年,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和人大就采取了禁猎的紧急措施,并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目前神农架的林麝资源量已有大幅度上升。

    我国从60年代开始就进行麝的人工驯化、养殖和人工取香的试验,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麝的养殖业中取得了很多经验,特别是我国北方这方面的工作开展得好,为野生麝资源的保护和这一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鬣羚

    鬣羚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为它的颈背部至肩背部有灰白色的鬣毛,倒垂下来,足足有20厘米长,所以称为鬣羚。因外形看起来有点像大头山羊,所以又叫“明鬃羊”。又因这种动物的模式标本得自苏门答腊岛的缘故,所以又叫做“苏门羚”。它的体重有100-140公斤重。除了颈背部具有长鬣毛的特征外,这种动物的雌、雄都有角,角短而尖。另外,它身体上毛的颜色比较深,但四肢膝盖以下至蹄部的毛颜色比较淡,呈棕黄色,老远看上去,就好像穿着棕黄色的靴子一样。

    鬣羚隐居于高山的悬崖峭壁、其他动物不易到达的林间。靠谨慎和走险路来躲避豺、豹等主要天敌,下山寻找食物或饮水以前,总要站在险岩顶上或斜坡边缘,长时间地凝视山下溪谷,在确认安全之后才下山。一旦遇险,能在险峻的乱石山崖奔走跳跃,还能借岩壁的凹凸不平,跃上数米高的陡壁。

    鬣羚在神农架林区主要分布在人烟稀少的崇山峻岭之中,由于加强了保护,其种群数量比较稳定。

    斑羚

    斑羚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形似山羊,所以又叫做“青羊”。体重有25-35公斤,雌雄均有角,角小,呈黑色,基部有皱纹,与鬣羚的角相似。被毛松软而厚,冬毛呈灰黑色或深棕色,夏毛色较暗。背中线有一条黑色的纵纹,但无鬣毛。其下喉部有一块明显的淡黄色大斑,四肢的膝盖以下至蹄也呈淡黄色。

    斑羚栖居在较高的山林中,常在山顶的岩石堆、人们不易到达的地方活动。冬季常在有阳光的山岩坡地晒太阳,夏季多隐身于树荫或岩崖下休息,其他季节常置身于孤峰悬崖之上,早晚才下山觅食。常单独活动,偶见有成小群的。以各种树叶、嫩枝芽及杂草为食,发现安全的饮水处后,几乎每天定时到达。它的攀登跳跃本领不亚于鬣羚,动物园饲养的斑羚,也有见高即上的习性,能跃过1.8米高的障碍物。

    斑羚在神农架林区的分布和栖息环境与鬣羚相似,由于加强保护,其种群数量也比较稳定。

    来源:神农架旅游网

    兽纲:

    短尾猴、猕猴、藏酋猴、穿山甲、豺、黑熊、棕熊(包括马熊)、石貂、水獭(所有种)、小爪水獭、斑林狸、小灵猫、大灵猫、草原斑猫、荒漠猫、丛林猫、猞猁、兔狲、金猫、渔猫、其他鲸类、麝(所有种)、河麂、马鹿(包括白臀鹿)、水鹿、驼鹿、黄羊、藏原羊、鹅喉羚、 鬣羚、斑羚、岩羊、盘羊、海南兔、雪兔、塔里木兔、巨松鼠

    鸟纲:

    角????、赤颈????、鹈鹕(所有种)、鲣鸟(所有种)、海鸬鹚、黑颈鸬鹚、黄嘴白鹭、岩鹭、海南虎斑(开鸟)、小苇(开鸟)、彩鹳、彩鹮、白琵鹭、黑脸琵鹭、红胸黑雁、白额雁、天鹅(所有种)、鸳鸯、其他鹰类、隼科(所有种)、黑琴鸡、柳雷鸟、岩雷鸟、镰翅鸟、花尾榛鸡、雪鸡(所有种)、血雉、红腹角雉、藏马鸡、蓝马鸡、黑鹇、白鹇、原鸡、勺鸡、白冠长尾雉、锦鸡(所有种)、灰鹤、沙丘鹤、白枕鹤、蓑羽鹤、长脚秧鸡、姬田鸡、棕背田鸡、花田鸡、铜翅水雉、小杓鹬、小青脚鹬、灰燕鸻、小鸥、黑浮鸥、黄嘴河燕鸥、黑嘴端凤头燕鸥、黑腹沙鸡、绿鸠(所有种)、黑颏果鸠、皇鸠(所有种)、斑尾林鸽、鹃鸠(所有种)、鹦鹉科(所有种)、鸦鹃(所有种)、灰喉针尾雨燕、凤头雨燕、橙胸咬鹃、蓝耳翠鸟、鹳嘴翠鸟、黑胸蜂虎、绿喉蜂虎、犀鸟科、白腹黑啄木鸟、阔嘴鸟科(所有种)、八色鸫科(所有种)

    爬行纲:

    地龟、三线闭壳龟、云南闭壳龟、凹甲陆龟、蠵龟、绿海龟、玳瑁、太平洋丽龟、棱皮龟、山瑞鳖、大壁虎、大鲵、细痣疣螈、镇海疣螈、贵州疣螈、大凉疣螈、细瘰疣螈、虎纹蛙

    鱼纲:

    黄唇鱼、松江鲈鱼、克氏海马鱼、胭脂鱼、唐鱼、大头鲤、金线靶、大理裂腹鱼、花鳗鲡、川陕哲罗鲑、秦岭细鳞鲑、文昌鱼

    腹足纲:

    虎斑宝贝、冠螺、大珠母贝、佛耳丽蚌、伟铗叭、尖板曦箭蜓、宽纹北箭蜓、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拉步甲、硕步甲、彩臂金龟(所有种)、叉犀金龟、双尾褐凤蝶、三尾褐凤蝶、中华虎凤蝶、阿波罗绢蝶

    猕猴 绿海龟 雪兔 小熊猫

    岩雷鸟 黑脸鹭琵 棕熊(包括马熊) 藏酋猴

    石貂 黄喉貂 水獭(所有种) 小爪水獭

    斑林狸 大灵猫 小灵猫 草原班猫

    荒漠猫 丛林猫 猞猁 兔狲

    金猫 渔猫 麝(所有种) 河麂

    马鹿(包括白臀鹿) 水鹿 驼鹿 黄羊

    藏原羚 鹅喉羚 豫羚 苏门羚

    斑羚 岩羊 盘羊 海南兔

    短尾猴 塔里木免 巨松鼠 鹈鹕(所有种)

    鲣鸟(所有种) 海鸬鹚 黑颈鸬鹚 黄嘴白鹭

    岩鹭 彩鹳 白鹳 黑鹳

    彩鹭 白琵鹭 豺 红胸黑雁

    白额雁 天鹅(所有种) 鸳鸯 隼科(所有种)

    黑琴鸡 柳雷鸟 黑熊 镰翅鸡

    花尾榛鸡 雪鸡(所有种) 血雉 红腹角雉

    藏马鸡 蓝马鸡 黑鹇 白鹇

    原鸡 勺鸡 白冠长尾雉 锦鸡(所有种)

    灰鹤 沙丘鹤 白枕鹤 蓑羽鹤

    长脚秧鸡 姬田鸡 棕背田鸡 花田鸡

    铜翅水雉 小杓鹬 小青脚鹬 小鹬

    黑浮鸥 黄嘴河燕鸥 黑嘴端凤头燕鸥 黑腹沙鸡

    绿鸠(所有种) 黑颏果鸠 皇鸩(所有种) 斑尾林鸽

    鹃鸠(所有种) 鸦鹃(所有种) 灰喉针尾雨燕 凤头雨燕

    橙胸咬鹃 蓝耳翠鸟 鹳嘴翠鸟 黑胸蜂虎

    绿喉蜂虎 白腹黑啄木鸟 地龟 三线闭壳龟

    云南闭壳龟 凹甲陆龟 穿山甲 玳瑁

    太平洋丽龟 棱皮龟 山瑞鳖 大壁虎

    细痣疣螈 镇海疣螈 贵州疣螈 大凉疣螈

    虎纹蛙 黄唇鱼 松江鲈鱼 克氏海马鱼

    胭脂鱼 唐鱼 大头鲤 大理裂腹鱼

    花鳗鲡 川陕哲罗鲑 秦岭细鳞鲑 文昌鱼

    虎斑宝贝 冠螺 大珠母贝 佛耳丽蚌

    尖板曦箭蜒 宽纹北箭蜒 中华缺翅虫 黑脱缺翅虫

    拉步甲 硕步甲 彩臂金龟(所有种) 叉犀金龟

    双尾褐凤蝶 三尾褐凤蝶 中华虎凤蝶 阿波罗绢蝶

    雪鸡,狐狸,娃娃鱼

    考察队员在朱鹮的巢边搭起了窝棚,忍受着风吹雨打、日晒虫叮,精心地观察,守护着这几只朱鹮。在考察队员的悉心照料下,一对朱鹮开始产卵孵化下一代了。终于,四只活泼的小朱鹮钻出蛋壳,来到世界上。一只小朱鹮因为体弱的缘故,被挤出了鸟巢,掉在地上,它的父母在树上哀鸣,却无力相助。考察队员趁成鸟觅食的时候,将它送回鸟巢。但不久,它又被挤出来。考察队员决定人工饲养这只小朱鹮,小光和伙伴们也挖来田螺、泥鳅,捉来小鱼、小虾喂它。这只朱鹮

    紫 貂

    别名貂、貂鼠、赤貂、黑貂、大叶子,属于食肉目鼬科,拉丁学名Martes zibellina,英文名Sable。

    紫貂体躯细长,四肢短健,体型似黄鼬而稍大。雄性一般比雌性大。具5趾,爪尖利弯曲。耳大直立,略呈三角形。尾毛蓬松。体色黑褐,稍掺有白色针毛;头部淡灰褐色,耳缘污白色,具黄色或黄白色喉斑。胸部有棕褐色毛,腹部色淡。冬毛皮以其绒毛细密丰厚、皮板富弹性、颜色滑润而成为毛皮上品。

    紫貂生活在气候寒冷的亚寒带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多在树洞中或石堆上筑巢。除交配期外,多独居。视、听力敏锐,行动快捷,一受惊扰,瞬间便消失在树林中。多在夜间到地面或雪下取食,食物短缺时,白天也出来猎食,以小型鼠类、鸟类、松子、野果、鸟卵等为食,活动范围在5~10平方公里之内。每年4~5月份为发情期,妊娠期9~10个月,每胎2~4仔,3岁后达到性成熟,主要天敌是黄喉貂和猛禽。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及新疆。

    紫貂体驱细长,四肢较短,头扁似猫形,长有两只三角形的大耳朵,鼻面部稍尖。尾巴粗而长,尾毛蓬松如帚。脚具五趾,有肉垫。爪尖利而弯曲,有伸缩性。野生的紫貂全身为棕黑色或褐色。家养的紫貂有黑、白、蓝、黄等颜色。

    野生紫貂多栖息于寒冷地带郁闭度大的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选择林间小溪,冲毁的河道或浅湖之畔等近水处,筑巢于树洞、石堆内和树根下,洞口一般开口于河岸边和水下。有些紫貂的洞比较讲究,一般为两室,一为“卧室”、一为而所,个别三室的则多一食物库。

    紫貂善爬树、潜水和游泳,多过“独身生活”。当浓黑夜色笼罩大森林时,紫貂便活跃起来,猎食松鼠、野兔等小型啮齿类动物。鸟卵、及榛鸡、啄木鸟等较大型鸟类也是它喜食的佳肴。有时也下水捕鱼、上树摘松子或采浆果调剂口味。冬季则以猎食野鼠为主。据说,一只野生紫貂一年可使人类少损失1吨粮食。

    紫貂多营陆地生活,走起路来或小跑跳步、或慢走细步,一旦遇到意外惊害则为急驰的大跳步。由于它的行动特别机灵,所以猎人亦难捕获。

    紫貂性癖,除雌雄交配期和哺乳期外,一般不群居。同类一旦相遇,总有一场恶斗。

    目前,辽宁境内野生紫貂已很少见,人工饲养的貂则有了一定发展。人工养貂主要采取笼养法,以糠麸、酵母、鱼、肉及畜禽下脚料为食。一般4—7月间交配,经9—10个月怀胎,可产1—4只仔。隆冬时节,紫貂绒毛丰厚,毛长1寸左右。其被毛光滑柔软、轻便结实,其保暖性为其它任何兽皮所不及。前人曾称它“见风愈暖,落雪则融,遇水不濡”。千百年来紫貂皮一直是制裘的上等毛皮。它既美观又保暖,深受国际市场的欢迎。

    大熊猫是一种有着独特黑白相间毛色的活泼动物。它的拉丁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指的就是它黑白相间的外表。大熊猫的种属是一个争论了一个世纪的问题,最近的DNA分析表明,现在国际上普遍接受将它列为熊科、大熊猫亚科的分类方法,目前也逐步得到国内的认可。国内传统分类将大熊猫单列为大熊猫科。它代表了熊科的早期分支。成年熊猫长约120~190厘米,体重85到125公斤。独特的特征包括:大而平的臼齿,它的一根腕骨已经发育成了“伪拇指”这都是为了适应以竹子为食的生活。与其他六种熊类不同,大熊猫和太阳熊都没有冬眠行为。

    中文学名: 大熊猫

    拉丁学名: Panda

    别称: 竹熊,银狗,洞尕,杜洞尕,执夷,貊,猛豹,猛氏兽,食铁兽

    二名法: Ailuiopodidae melanoleuca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 哺乳纲(Mammals)

    目: 食肉目(Carnivora)

    亚目: 犬型亚目(Caniformia)

    科: 熊科(Ursidae)

    亚科: 熊猫亚科(Ailuropodinae)

    属: 大熊猫属

    种: 大熊猫

    分布区域: 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

    性情: 温顺

    体征: 肥硕似熊,头圆尾短,黑白相间

    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Ailuaractos lufengensis),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一样的熊”。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 原始熊猫

    为主的最早的熊猫。始熊猫的主支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形比现在的熊猫小,从牙齿推断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卵生熊类,此后这一主支向亚热带扩展,分布广泛在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都发现了化石。在这一过程中,大熊猫适应了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依赖竹子为生。在距今50-70万大熊猫在吃东西(14张)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现在的大熊猫的臼齿发达,爪子除了五趾外还有一个“拇指”。这个“拇指”其实是一节腕骨特化形成,学名叫做“桡侧籽骨”,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秦岭大熊猫已被认定为是大熊猫的一个亚种。

    化石显示,大熊猫祖先出现在2~3百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它属于剑齿象古生物群,大熊猫的栖息地曾覆盖了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北达北京,南至缅甸南部和越南北部(夏勒,1993年)。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温带或亚热带森林发现。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所以,有很多科学价值,因而被誉为“活化石”,中国把它誉为“国宝”。如今大熊猫分布范围已十分狭窄,仅限于中国的秦岭南坡、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和凉山局部地区。大熊猫栖息地的巨大变化近代才发生。近几百年中国人口激增和占用土地,很多栖息地消失了。以前,大熊猫曾经生活在低山河谷,现在已经成了居民点。大熊猫只能生活在竹子可以生长的海拔1200~3400米之间。目前,我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便更好地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的活化石。大熊猫的存亡,早已为世人所关注。今后为保护和繁殖大熊猫,还需要继续寻找别的熊猫,给熊猫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并每天喂它吃竹子。

    分布范围

    大熊猫生活在中国西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温带森林中,竹子是这里主要的林下植物。我国长江上游向青藏高原过渡的这一系列高山深谷地带,包括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秦岭山系分布于南麓,主要分布的县是佛坪,一般分布的县是洋县,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太白、宁陕周至、留坝、宁强等。岷山系除甘肃文县为一般分布外,其余都分布于四川。在四川主要分布的县有平武青川和北川等三县,一般分布的有九寨沟县、松潘、茂县等县,少量分布的县有安县、绵竹、彭州、什邡和都江堰市。邛崃山系主要分布的县有宝兴、汶川和天全等,一般分布的县有大邑和芦山,仅少量分布的县有邛崃、崇州、康定、泸定等。大小相岭除洪雅和冕宁为一般分布县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荥经、石棉、汉源、九龙等。大小凉山除马边、美姑和越西有一定数量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甘洛、峨边和雷波等。

    目前野外到底有多少只大熊猫?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居住在高山区陡坡的密竹林中,大熊猫的统计成为一项很艰苦的工作。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曾经有过两次调查,估计野外有约1000只大熊猫,这个数字可能偏低。大熊猫分布区域内共有37个县,若按主产、一般和少量三级划分,主产县每县约有100只,共有7个县;一般产县每县约50只以上,共11个县;少产县每县常在50只以下,计有19个县。据此推算,大熊猫野生数量总计约有一千只不到,圈养的数量约为100只。大熊猫的净生殖率为1.06740002,种群增长缓慢。根据国家林业局2006年的调查,目前全国有野生大熊猫1596只圈养数量161只。大熊猫是熊科家族中最为珍稀,也是受到最大生存威胁的哺乳动物之一。20世纪八十年代调查统计的栖息地的面积约为13000平方公里。根据国家林业局2005年调查报告,现在已经确认将大熊猫秦岭种群认定为大熊猫新亚种。秦岭大熊猫和四川大熊猫在地域上已经分隔1.2万年之久,外形上秦岭大熊猫头部较圆。根据2000-2001年开展的第三次大熊猫调查,秦岭大熊猫的数量(不含1.5岁以下的幼体)有273只。在秦岭山区,除黑白色大熊猫外,还发现过棕色、白色大熊猫。

    可能对熊猫构成威胁的动物

    成年大熊猫没有天敌。熊猫正式的名称应该叫大猫熊。大猫熊是熊科动物,属于熊类,和猫没有任何关系。但如金猫、虎、豹、豺、狼、黄喉貂等,可能会攻击袭击大熊猫的幼仔和病弱年老者。

    可能对年老熊猫极其幼崽构成威胁的(2张) 金猫:学名 Catopuma temminckii;英文Asian Golden Cat。也叫亚洲金猫,过去曾被归入猫属,现在的分类学一般把它归入金猫属。金猫是一种中等体型的猫科动物,体长90厘米,尾长50厘米,体重在 12-16公斤之间。圈养条件下寿命可达20年,但野外种群的平均寿命要短得多。

    虎:又称老虎,是当今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也是亚洲陆地上最强的食肉动物之一。最大的虎种体重可以达到350公斤以上。老虎对环境要求很高,各老虎亚种均在所属食物链中处于最顶端,在自然界中没有天敌。虎的适应能力也很强,在亚洲分布很广,从北方寒冷的西伯利亚地区,到南亚的热带丛林,及高山峡谷等地,都能见到其优雅威武的身影。

    豹:一种凶猛的大型猫科动物(金钱豹),原产于非洲或亚洲南部既有玫瑰花状斑点的黄褐色皮毛,也有黑色皮毛,豹皮可做成毛皮制品。

    豺:别名豺狗、红狼,属于犬科,外形与狗、狼相近,体型比狼小,体长100厘米左右,体重10余千克。豺为典型的山地动物,栖息于山地草原、亚高山草甸及山地疏林中。多结群营游猎生活,性警觉,嗅觉很发达,晨昏活动最频繁。十分凶残,喜追逐,发现猎物后聚集在一起进行围猎,主要捕食狍、麝、羊类等中型有蹄动物。除台湾、海南外广泛分布。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狼:外形和狼狗相似,但吻略尖长,口稍宽阔,耳竖立不曲。尾挺直状下垂;毛色棕灰。栖息范围广,适应性强,凡山地、林区、草原、荒漠、半沙漠以至冻原均有狼群生存。中国除台湾、海南以外,各省区均产。狼既耐热,又不畏严寒。夜间活动。嗅觉敏锐,听觉良好。性残忍而机警,极善奔跑,常采用穷追方式获得猎物。杂食性,主要以鹿类、羚羊、兔等为食,有时亦吃昆虫、野果或盗食猪、羊等。能耐饥,亦可盛饱。有相关书籍、歌曲、文学作品以此为题。

    黄喉貂:属哺乳纲、食肉目、鼬科,主要栖息于各种类型的林区巢穴多建筑于树洞或石洞中。喜晨昏活动,但白天也经常出现黄喉貂数量极为稀少,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前胸部具有明显的黄橙色喉斑而得名。由于它喜欢吃蜂蜜因而又有蜜狗之称。黄喉貂体长45~65厘米,尾长37~65厘米,体重约2~3公斤。耳部短而圆,尾毛不蓬松。它体形细长,大小如小狐狸。生活在山地森林或丘陵地带,穴居在树洞及岩洞中,善于攀缘树木陡岩,行动敏捷。黄喉貂在湖北省山区都有分布,在神农架林区的分布也很广泛。

    分类

    犬型亚目Caniformia 熊科 Ursidae 熊猫亚科 Ailuropodinae 大熊猫是一种有着独特黑白相间毛色的活泼动物。它的拉丁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指的就是它黑白相间的外表。

    大熊猫的种属是一个争论了一个世纪的问题,最近的DNA分析表明,现在国际上普遍接受将它列为熊科、大熊猫亚科的分类方法,目前也逐步得到国内的认可。国内传统分类将大熊猫单列为大熊猫科。它代表了熊科的早期分支。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Ailuaractos lufengensis),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一样的熊”。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 原始熊猫

    为主的最早的熊猫。始熊猫的主支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形比现在的熊猫小,从牙齿推断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卵生熊类,此后这一主支向亚热带扩展,分布广泛在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都发现了化石。在这一过程中,大熊猫适应了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依赖竹子为生。在距今50-70万大熊猫在吃东西(14张)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现在的大熊猫的臼齿发达,爪子除了五趾外还有一个“拇指”。这个“拇指”其实是一节腕骨特化形成,学名叫做“桡侧籽骨”,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秦岭大熊猫已被认定为是大熊猫的一个亚种。

    化石显示,大熊猫祖先出现在2~3百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它属于剑齿象古生物群,大熊猫的栖息地曾覆盖了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北达北京,南至缅甸南部和越南北部(夏勒,1993年)。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温带或亚热带森林发现。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所以,有很多科学价值,因而被誉为“活化石”,中国把它誉为“国宝”。如今大熊猫分布范围已十分狭窄,仅限于中国的秦岭南坡、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和凉山局部地区。大熊猫栖息地的巨大变化近代才发生。近几百年中国人口激增和占用土地,很多栖息地消失了。以前,大熊猫曾经生活在低山河谷,现在已经成了居民点。大熊猫只能生活在竹子可以生长的海拔1200~3400米之间。目前,我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便更好地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的活化石。大熊猫的存亡,早已为世人所关注。今后为保护和繁殖大熊猫,还需要继续寻找别的熊猫,给熊猫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并每天喂它吃竹子。

    分布范围

    大熊猫生活在中国西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温带森林中,竹子是这里主要的林下植物。我国长江上游向青藏高原过渡的这一系列高山深谷地带,包括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秦岭山系分布于南麓,主要分布的县是佛坪,一般分布的县是洋县,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太白、宁陕周至、留坝、宁强等。岷山系除甘肃文县为一般分布外,其余都分布于四川。在四川主要分布的县有平武青川和北川等三县,一般分布的有九寨沟县、松潘、茂县等县,少量分布的县有安县、绵竹、彭州、什邡和都江堰市。邛崃山系主要分布的县有宝兴、汶川和天全等,一般分布的县有大邑和芦山,仅少量分布的县有邛崃、崇州、康定、泸定等。大小相岭除洪雅和冕宁为一般分布县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荥经、石棉、汉源、九龙等。大小凉山除马边、美姑和越西有一定数量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甘洛、峨边和雷波等。

    目前野外到底有多少只大熊猫?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居住在高山区陡坡的密竹林中,大熊猫的统计成为一项很艰苦的工作。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曾经有过两次调查,估计野外有约1000只大熊猫,这个数字可能偏低。大熊猫分布区域内共有37个县,若按主产、一般和少量三级划分,主产县每县约有100只,共有7个县;一般产县每县约50只以上,共11个县;少产县每县常在50只以下,计有19个县。据此推算,大熊猫野生数量总计约有一千只不到,圈养的数量约为100只。大熊猫的净生殖率为1.06740002,种群增长缓慢。根据国家林业局2006年的调查,目前全国有野生大熊猫1596只圈养数量161只。大熊猫是熊科家族中最为珍稀,也是受到最大生存威胁的哺乳动物之一。20世纪八十年代调查统计的栖息地的面积约为13000平方公里。根据国家林业局2005年调查报告,现在已经确认将大熊猫秦岭种群认定为大熊猫新亚种。秦岭大熊猫和四川大熊猫在地域上已经分隔1.2万年之久,外形上秦岭大熊猫头部较圆。根据2000-2001年开展的第三次大熊猫调查,秦岭大熊猫的数量(不含1.5岁以下的幼体)有273只。在秦岭山区,除黑白色大熊猫外,还发现过棕色、白色大熊猫。

    可能对熊猫构成威胁的动物

    成年大熊猫没有天敌。熊猫正式的名称应该叫大猫熊。大猫熊是熊科动物,属于熊类,和猫没有任何关系。但如金猫、虎、豹、豺、狼、黄喉貂等,可能会攻击袭击大熊猫的幼仔和病弱年老者。

    可能对年老熊猫极其幼崽构成威胁的(2张) 金猫:学名 Catopuma temminckii;英文Asian Golden Cat。也叫亚洲金猫,过去曾被归入猫属,现在的分类学一般把它归入金猫属。金猫是一种中等体型的猫科动物,体长90厘米,尾长50厘米,体重在 12-16公斤之间。圈养条件下寿命可达20年,但野外种群的平均寿命要短得多。

    虎:又称老虎,是当今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也是亚洲陆地上最强的食肉动物之一。最大的虎种体重可以达到350公斤以上。老虎对环境要求很高,各老虎亚种均在所属食物链中处于最顶端,在自然界中没有天敌。虎的适应能力也很强,在亚洲分布很广,从北方寒冷的西伯利亚地区,到南亚的热带丛林,及高山峡谷等地,都能见到其优雅威武的身影。

    豹:一种凶猛的大型猫科动物(金钱豹),原产于非洲或亚洲南部既有玫瑰花状斑点的黄褐色皮毛,也有黑色皮毛,豹皮可做成毛皮制品。

    豺:别名豺狗、红狼,属于犬科,外形与狗、狼相近,体型比狼小,体长100厘米左右,体重10余千克。豺为典型的山地动物,栖息于山地草原、亚高山草甸及山地疏林中。多结群营游猎生活,性警觉,嗅觉很发达,晨昏活动最频繁。十分凶残,喜追逐,发现猎物后聚集在一起进行围猎,主要捕食狍、麝、羊类等中型有蹄动物。除台湾、海南外广泛分布。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狼:外形和狼狗相似,但吻略尖长,口稍宽阔,耳竖立不曲。尾挺直状下垂;毛色棕灰。栖息范围广,适应性强,凡山地、林区、草原、荒漠、半沙漠以至冻原均有狼群生存。中国除台湾、海南以外,各省区均产。狼既耐热,又不畏严寒。夜间活动。嗅觉敏锐,听觉良好。性残忍而机警,极善奔跑,常采用穷追方式获得猎物。杂食性,主要以鹿类、羚羊、兔等为食,有时亦吃昆虫、野果或盗食猪、羊等。能耐饥,亦可盛饱。有相关书籍、歌曲、文学作品以此为题。

    黄喉貂:属哺乳纲、食肉目、鼬科,主要栖息于各种类型的林区巢穴多建筑于树洞或石洞中。喜晨昏活动,但白天也经常出现黄喉貂数量极为稀少,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前胸部具有明显的黄橙色喉斑而得名。由于它喜欢吃蜂蜜因而又有蜜狗之称。黄喉貂体长45~65厘米,尾长37~65厘米,体重约2~3公斤。耳部短而圆,尾毛不蓬松。它体形细长,大小如小狐狸。生活在山地森林或丘陵地带,穴居在树洞及岩洞中,善于攀缘树木陡岩,行动敏捷。黄喉貂在湖北省山区都有分布,在神农架林区的分布也很广泛。

    分类

    犬型亚目Caniformia 熊科 Ursidae 熊猫亚科 Ailuropodinae 大熊猫是一种有着独特黑白相间毛色的活泼动物。它的拉丁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指的就是它黑白相间的外表。

    大熊猫的种属是一个争论了一个世纪的问题,最近的DNA分析表明,现在国际上普遍接受将它列为熊科、大熊猫亚科的分类方法,目前也逐步得到国内的认可。国内传统分类将大熊猫单列为大熊猫科。它代表了熊科的早期分支。繁殖困难”被作为新闻标题来描述大熊猫的繁殖状况。但是研究表明虽然大熊猫在圈养状态下寿命更长,但野外的繁殖成功率更高。在野外,成年熊猫不论雄雌都参与繁殖。雌性可以和几只争偶的雄性交配,同时一只雄性会寻找处于发情期的不同的雌性。

    交配的季节在春季三至五月份,通常不超过2~4天。怀孕期大约为5个月(130多天)。野外偶尔会有孪生的情况出现,但是雌性熊猫一般只喂养一只幼崽。圈养种群中,孪生的情况较多。分娩之前,雌性个体寻找空树的根部和洞穴生产。它在这种庇护所里和附近要呆上三个月,用它宽大的手掌小心地照料幼崽。大熊猫的幼崽出生时非常小,通常只有90-130克,大概只有母熊重量的千分之一。在大熊猫幼仔出生几天到一个月之后,母熊猫会把幼仔独自留在洞中或树洞里外出觅食。母兽有时会离开2天或者更长时间。这并不意味它丢弃幼仔,而是养育幼仔过程中很自然的一部分。幼仔在12个月左右开始吃竹子,但是在此之前,它们完全依赖于母亲。野外的幼仔死亡率比圈养要低,约40%左右。

    在秦岭地区的长期研究表明大熊猫的繁殖率大概是0.654幼仔/雌性/年,与北美棕熊的一些自然种群类似 大熊猫是独居动物,每个成体的巢域明确,雄性个体的巢域通常很大,接近30平方公里,一般和多个雌性个体的巢域重叠。当雄性大熊猫在同一巢域相遇时,如发情期在雌性熊猫周围,它们之间有明显的等级,为争偶会导致争斗。占优势的雄性个体有和雌性交配的优先权,但其它雄性也还有机会。雌性个体在3-4岁时性成熟,雄性个体5岁左右。年轻的雄性个体在等级中位置较低,到7-8岁时才有机会交配。雌性个体从4岁到20岁,通常每2-3年产仔一次。虽然大熊猫唯一的家庭结构只存在母兽和不到一岁半的幼仔之间,大熊猫之间也会通过声音和气味经常交流,即使不是在发情期。大熊猫幼仔在一岁左右断奶,并一直和母亲在一起到一岁半左右,直至母亲再次怀孕。如果母兽未怀孕,幼仔会和母亲一起生活到两岁半,这时母亲将它赶走。独立之后,大多数的幼仔在母亲的附近居住,另一些,尤其是雌性,会远离出生地生活。大熊猫的行为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圈养大熊猫可以存活30年或更长,但野生大熊猫的寿命通常只在20年左右。

    编辑本段种群现状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曾经有过两次调查,估计野外有约1000只大熊猫,这个数字可能偏低。大熊猫分布区域内共有37个县,若按主产、一般和少量三级划分,主产县每县约有100只左右,共有7个县;一般产县每县约50只以上,共11个县;少产县每县常在50只以下,计有19个县。根据国家林业局2006年的调查,目前全国有野生大熊猫1596只,圈养数量161只。大熊猫是熊科家族中最为珍稀,也是受到最大生存威胁的哺乳动物之一。20世纪八十年代调查统计的栖息地的面积约为13000平方公里。根据国家林业局2005年调查报告,现在已经确认将大熊猫秦岭种群认定为大熊猫新亚种。秦岭大熊猫和四川大熊猫在地域上已经分隔5万年之久,外形上秦岭大熊猫头部较圆。目前秦岭大熊猫的数量有273只。

    CITES:附录1 IUCN:濒危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一级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濒危 中国的国宝动物

    致危因素

    1、森林采伐。大熊猫栖息地每年的采伐面积达到至少1万公顷。其栖息地每年以大约2.5 平方千米的速度在消失(Kleiman et al,1991年)。近30多年来,陕、甘、川三省大熊猫分布区内人口倍增,已达43万余人,大型森工企业自1950~1985年共达27个(不含县属伐木场),采伐的森林核实面积为42万多公顷,年均伐木面积为2万多公顷,致使栖息地由70年代初的31,450平方千米,经过15年后,已锐减至13,921.52平方千米,减少面积达17528.48平方千米,占原栖息地的56%,并造成6个伐区内熊猫消失,10个伐区内仅残存极少数熊猫,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2、捕捉过多。如在解放前汶川县草坡,英、美等西方国家,在那时收购、捕捉活体达20多只(猎杀者在外),致使那里的大熊猫种群数量仍然很少,迄今已逾60余年,且尚未恢复。又如宝兴县从1963年迄今,仅在一个县内,捕捉的大熊猫就达113只以上。从50年代中期开始,从野外捕捉的熊猫已超过240只到国内外展出,其中又集中在宝兴110余只,平武60余只,致使这两个县种群结构被破坏,数量大幅度下降。根据大熊猫生命表分析,它们一个世代约需12年,种群增长很慢,如果大量捕捉,即使在保护得好的情况下,也需要几十年才能恢复。

    3、盗猎、走私大熊猫皮张标本,近些年来,只是偶尔发生。

    4、大熊猫种群分布在25个以上岛状隔离的生境中。这些隔离的生境区大小为205平方千米(30~2384km范围),其中大多数(67%)的面积少于350平方千米。这种种群的孤立和分割则是长期威胁其种群的重要因素,小群体的近交衰退现象将降低繁殖力、幼体成活率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最终"岛状"成员将消失。据潘文石等对秦岭熊猫种群的遗传分析,那里有200余只大熊猫,可构成一个约90只的繁殖群体,其世代杂合率递减率为0.54%,经过12代后即140年后,每个成员都将有1/8的基因相同,相当于表(堂)兄妹的亲缘关系。

    5、由于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大熊猫被迫退缩于山顶,竹种十分单纯,一遇竹子开花,将无回旋余地,仅1975年岷山地区箭竹开花,死亡达138只以上;80年代邛崃山冷箭竹大面积开花,灾后发现大熊猫尸体108具,抢救无效死亡33只,共计141只。

    6、在大熊猫栖息地存在未经政府允许的矿产开发、污染以及矿工的伐树和捕猎也是威胁之一。据说,大熊猫净生殖率为1.06740002%,一生才生几个后代,一般每两年才繁衍一次,一胎只会生两只小大熊猫,而且雌熊猫没有精力全部养活它们。

    保护前景

    从已经发现的化石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大熊猫的发展经历了始发期,成长期,鼎盛期,现在已开始进入衰败期。

    目前正以极为稀少的数量侥幸存世的局面而引起了人们的深切忧虑和关注,对它未来的命运也就牵动着亿万人们的心弦。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中国政府和人民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科学团体和科学家们都在积极地投入对大熊猫的保护和科学研究工作,以探索出科学有效的方法,开拓出新的局面,使大熊猫能摆脱濒危的境地,得以永续繁衍,与人共存。

    大熊猫组图

    经过多年的努力,大熊猫的保护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大熊猫种群数量下降的趋势已基本得到控制,有的保护区的种群数量还略有增长。大熊猫种群生态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大熊猫种群生殖率大于1就意味着种群将继续缓慢地发展。这一研究成果激励了科学家以更大的努力,从各个方面去推动这个良性的进程。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工程的实施,对大熊猫野生种群的延续,即可发挥重大作用。大熊猫异地保护工程,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进展,饲养繁殖大熊猫的成活率已有显著的提高,由以前平均成活率的31.8% 提高到1998年以后平均成活率的67.74%这就证明现有人工饲养的大熊猫种群是能够得到维持和发展的。大熊猫异地保护工程的实施,还可有力的推动人工饲养种群数量的增长。

    从全局看,中国的大熊猫就地保护工作和异地保护工作都正在扎扎实实地向深度进军,作为保护大熊猫的系统工程,正在逐步形成其综合性、科学性和连续性。人们保护大熊猫和生态环境的意识也在不断深入和普及。这一切都在加强我们保护大熊猫的信心和决心,推动保护大熊猫事业的发展。

    危难时期

    大熊猫是一种有着独特黑白相间毛色的活泼动物。它的拉丁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指的就是它黑白相间的外表。大熊猫的种属是一个争论了一个世纪的问题,最近的DNA分析表明,现在国际上普遍接受将它列为熊科、大熊猫亚科的分类方法,目前也逐步得到国内的认可。国内传统分类将大熊猫单列为大熊猫科。它代表了熊科的早期分支。成年熊猫长约120~190厘米,体重85到125公斤。独特的特征包括:大而平的臼齿,它的一根腕骨已经发育成了“伪拇指”这都是为了适应以竹子为食的生活。与其他六种熊类不同,大熊猫和太阳熊都没有冬眠行为。

    中文学名: 大熊猫

    拉丁学名: Panda

    别称: 竹熊,银狗,洞尕,杜洞尕,执夷,貊,猛豹,猛氏兽,食铁兽

    二名法: Ailuiopodidae melanoleuca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 哺乳纲(Mammals)

    目: 食肉目(Carnivora)

    亚目: 犬型亚目(Caniformia)

    科: 熊科(Ursidae)

    亚科: 熊猫亚科(Ailuropodinae)

    属: 大熊猫属

    种: 大熊猫

    分布区域: 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

    性情: 温顺

    体征: 肥硕似熊,头圆尾短,黑白相间

    保护级别: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Ailuaractos lufengensis),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一样的熊”。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

    原始熊猫

    为主的最早的熊猫。始熊猫的主支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形比现在的熊猫小,从牙齿推断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卵生熊类,此后这一主支向亚热带扩展,分布广泛在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都发现了化石。在这一过程中,大熊猫适应了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依赖竹子为生。在距今50-70万大熊猫在吃东西(14张)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现在的大熊猫的臼齿发达,爪子除了五趾外还有一个“拇指”。这个“拇指”其实是一节腕骨特化形成,学名叫做“桡侧籽骨”,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秦岭大熊猫已被认定为是大熊猫的一个亚种。

    化石显示,大熊猫祖先出现在2~3百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它属于剑齿象古生物群,大熊猫的栖息地曾覆盖了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北达北京,南至缅甸南部和越南北部(夏勒,1993年)。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温带或亚热带森林发现。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所以,有很多科学价值,因而被誉为“活化石”,中国把它誉为“国宝”。如今大熊猫分布范围已十分狭窄,仅限于中国的秦岭南坡、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和凉山局部地区。大熊猫栖息地的巨大变化近代才发生。近几百年中国人口激增和占用土地,很多栖息地消失了。以前,大熊猫曾经生活在低山河谷,现在已经成了居民点。大熊猫只能生活在竹子可以生长的海拔1200~3400米之间。目前,我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便更好地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的活化石。大熊猫的存亡,早已为世人所关注。今后为保护和繁殖大熊猫,还需要继续寻找别的熊猫,给熊猫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并每天喂它吃竹子。

    分布范围

    大熊猫生活在中国西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温带森林中,竹子是这里主要的林下植物。我国长江上游向青藏高原过渡的这一系列高山深谷地带,包括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秦岭山系分布于南麓,主要分布的县是佛坪,一般分布的县是洋县,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太白、宁陕周至、留坝、宁强等。岷山系除甘肃文县为一般分布外,其余都分布于四川。在四川主要分布的县有平武青川和北川等三县,一般分布的有九寨沟县、松潘、茂县等县,少量分布的县有安县、绵竹、彭州、什邡和都江堰市。邛崃山系主要分布的县有宝兴、汶川和天全等,一般分布的县有大邑和芦山,仅少量分布的县有邛崃、崇州、康定、泸定等。大小相岭除洪雅和冕宁为一般分布县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荥经、石棉、汉源、九龙等。大小凉山除马边、美姑和越西有一定数量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甘洛、峨边和雷波等。

    目前野外到底有多少只大熊猫?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居住在高山区陡坡的密竹林中,大熊猫的统计成为一项很艰苦的工作。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曾经有过两次调查,估计野外有约1000只大熊猫,这个数字可能偏低。大熊猫分布区域内共有37个县,若按主产、一般和少量三级划分,主产县每县约有100只,共有7个县;一般产县每县约50只以上,共11个县;少产县每县常在50只以下,计有19个县。据此推算,大熊猫野生数量总计约有一千只不到,圈养的数量约为100只。大熊猫的净生殖率为1.06740002,种群增长缓慢。根据国家林业局2006年的调查,目前全国有野生大熊猫1596只圈养数量161只。大熊猫是熊科家族中最为珍稀,也是受到最大生存威胁的哺乳动物之一。20世纪八十年代调查统计的栖息地的面积约为13000平方公里。根据国家林业局2005年调查报告,现在已经确认将大熊猫秦岭种群认定为大熊猫新亚种。秦岭大熊猫和四川大熊猫在地域上已经分隔1.2万年之久,外形上秦岭大熊猫头部较圆。根据2000-2001年开展的第三次大熊猫调查,秦岭大熊猫的数量(不含1.5岁以下的幼体)有273只。在秦岭山区,除黑白色大熊猫外,还发现过棕色、白色大熊猫。

    可能对熊猫构成威胁的动物

    成年大熊猫没有天敌。熊猫正式的名称应该叫大猫熊。大猫熊是熊科动物,属于熊类,和猫没有任何关系。但如金猫、虎、豹、豺、狼、黄喉貂等,可能会攻击袭击大熊猫的幼仔和病弱年老者。

    分类

    犬型亚目Caniformia

    熊科 Ursidae

    熊猫亚科Ailuropodinae

    大熊猫是一种有着独特黑白相间毛色的活泼动物。它的拉丁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指的就是它黑白相间的外表。

    大熊猫的种属是一个争论了一个世纪的问题,最近的DNA分析表明,现在国际上普遍接受将它列为熊科、大熊猫亚科的分类方法,目前也逐步得到国内的认可。国内传统分类将大熊猫单列为大熊猫科。它代表了熊科的早期分支。

    发现过程

    典籍记载

    古时候大熊猫也被称为“食铁兽”。

    汉 东方朔 《神异经》:“南方有兽,名曰啮铁。”

    晋 郭璞 注释《尔雅·释兽》:“似熊、小头、痹脚、黑白驳能舔食铜铁及竹骨。”

    明 袁枚 《新齐谐初集》:“房县有貘兽,好食铜铁而不伤人,凡民间犁锄刀斧之类,见则涎流,食之如腐。城门上所包铁皮,尽为所啖引。”

    意外发现

    1862~1874年,法国传教士戴维一植物标本寄回法国,并且引进了许多植物新种到法国和欧洲各国外,还在中国发可爱的大熊猫(2张)现了58个鸟类新种,100多个昆虫新种和许多重要的哺乳动物新种,其中包括中国特有的哺乳动物大熊猫、金丝猴和麋鹿。

    1867年戴维第二次来华后,听说四川西部一带动物种类很多,而且有一些是人们尚未知晓的珍稀物种,便从上海到达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担任穆坪东河邓池沟教堂的第四代神父。

    1869年的春天,戴维已到宝兴邓池沟天主教堂传教两年多。3月11日这天下午,戴维和几个人来到邓池沟源头采集到几种生物标本,正高兴地返回天主教堂,途中路过一户姓李的人家,主人客套地让他们到家中去用茶点。突然,挂在墙上的一张黑白相间的奇特动物皮深深地吸引

    大熊猫

    了戴维。主人告大熊猫(20张)诉他:当地人叫这种动物是“白熊”、“花熊”或“竹熊”,它很温顺,一般不伤人。李家的猎人告诉戴维,他很快就会看见这种动物的活体。戴维异常激动他估量这种动物“将是科学上一个有趣的新品种”,这次发现将填补世界动物的一个空白。

    为了得到这种奇特的动物,戴维雇佣了20个当地猎人展开搜捕。3月23日,猎人们送来了第一只小“白熊”,遗憾的是他们为了便于携带,就把它杀死了。

    1869年5月4日,猎手们终于给

    一问一答

    问:大熊猫冬眠吗?

    答:大熊猫不会冬眠。

    问:大熊猫怕热吗?

    答:大熊猫怕热,不怕冷。

    问:大熊猫爬树吗?

    答:大熊猫会爬树。

    问:大熊猫游泳吗?

    答:大熊猫会游泳。

    问:大熊猫听觉如何?

    答:大熊猫的听觉很灵敏。

    问:大熊猫嗅觉如何?

    答:大熊猫的嗅觉很灵敏。

    问:大熊猫视觉如何?

    答:大熊猫长期生活在深山密林之中,它们是天生的近视眼,大部分大熊猫的视力很差。

    问:大熊猫会吃肉吗?

    答: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至今它们仍然保留着祖先的一些特性。有时候,它们仍然要吃肉。

    • 创业指南
    • 网上开店
    • 养殖视频
    • 理财
    • 政策
    • 技术
    • 致富视频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