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业指南 致富视频 网上开店 养殖视频 范文大全 创业项目开店经验创业杂谈如何创业技术资料创业防骗项目分析微信营销农村创业投资理财
  • 养鹅技术
  • 甲鱼养殖
  • 河豚养殖
  • 养鱼技术
  • 湖羊养殖
  • 养鸭技术
  • 竹荪种植
  • 狐狸养殖
  • 养鳖技术
  • 斗鸡养殖
  • 养猪技术
  • 养牛技术
  • 养鸡技术
  • 野兔养殖
  • 仔猪养殖
  • 养鹿技术
  • 养蛇技术
  • 香猪养殖
  • 蘑菇种植
  • 养龟技术
  • 黑木耳种植
  • 金地菇种植
  • 香菇种植
  • 野猪养殖
  • 母猪养殖
  • 食用菌种植
  • 麝香鼠养殖
  • 生猪养殖
  • 海参养殖
  • 梅花鹿养殖
  • 水貂养殖
  • 长毛兔养殖
  • 奶牛养殖
  • 火鸡养殖
  • 蜈蚣养殖
  • 蝎子养殖
  • 养蛙技术
  • 林蛙养殖
  • 娃娃鱼养殖
  • 波尔山羊养殖
  • 山鸡养殖
  • 肉鸡养殖
  • 豪猪养殖
  • 养虾技术
  • 对虾养殖
  • 蛋鸡养殖
  • 肉兔养殖
  • 獭兔养殖
  • 石蛙养殖
  • 蝇蛆养殖
  • 蜜蜂养殖
  • 黄粉虫养殖
  • 山羊养殖
  • 水蛭养殖
  • 蚯蚓养殖
  • 土鸡养殖
  • 肉牛养殖
  • 竹鼠养殖
  • 鸽子养殖
  • 土元养殖
  • 黄鳝养殖
  • 泥鳅养殖
  • 养羊视频
  • 其他视频
  • [种植水果主要事迹]勐腊县主要种植的水果有哪些

    时间:2019-02-07 01:08:19 来源:东东创业网 本文已影响 东东创业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

    姜宇是船营一小6年3班的学生,他入学以来一直非常要求上进,在各个方面都非常突出,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连续六年担任班长职务,年年被评为校“三好学生”,多次被评为“优秀班级干部”,现已成为团积极份子。

    他的学习成绩在班级一直是名列前茅。因学习方法好,成绩佳,在2003年、2004年的期末考试,学校都给予了免试喜报,在2004-2005年度,又获校“自主学习小能手”证书。

    姜宇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学校的各项活动他都积极参加,在2004年校庆“六一”英语故事大赛中,荣获“最佳风采奖”,在区扶贫助残捐款活动中,表现突出,被评为“先进个人”;在2004年荣获《珍爱生命 健康成长》读书征文活动中获“优秀奖”;在第十四届全国“六一”国际儿童节计算机表演赛中,荣获三等奖;在吉林市妇女联合会、江城晚服社自然说写研究会举办的作品征文《我的妈妈》获优秀奖。

    在学校的关怀和老师的帮助下,在父母的疼爱和自身的努力下,姜宇同学一直都很优秀,他全面发展,严格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激励自己,不懈努力,现将他的先进事迹概括如下:

    一、学习刻苦 成绩突出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科技发展迅猛时代,姜宇同学清楚地知道,只有把自己打造成一个高知识、高能力的人,才能更加适应这个社会,才能回报社会。因此他专心学习,勤学善思,不懂就问,常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从中获益非浅。

    姜宇同学坚持用知识充实自己,喜欢广泛地阅读书籍,培养了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坚强的意志,这对于他解决学习上的难题有很大帮助。

    经过辛勤努力,姜宇同学的成绩在班级始终名列前茅,连续五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在全区通考中取得排名第十六名的好成绩,现在他决心更加勤奋地拼搏,争夺小升初择校考试的胜利。

    二、尊敬师长 团结同学

    姜宇同学从小就立志读好书、做好人,回报社会,他一直在行动中不断践行着自己的标准,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

    对待老师,姜宇同学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敬爱,是他们给予了他知识,帮助他成长,没有老师的辛勤付出,就没有姜宇所取得的众多成绩,因此回报老师是他奋斗的一个重要动力。

    对待同学,他从来都是尽心帮助,帮助同学,解答难题,关心班组贫困学生,他以一颗真诚的心,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无论何时都深受同学的拥护,所以在每年的班长投票选举中,姜宇同学都能获得大多数选票,连续六年担任班长职务。

    三、工作主动 讲求方法

    几年来,姜宇同学一直担任班级的班长,他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不仅积极完成老师交给的工作,而且能主动帮助老师管理班级,在工作中,讲求方法,不仅带动了全体同学,而且得到老师的信任,同学的喜爱。

    四、社会实践 奉献爱心

    姜宇同学对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都能积极认真地完成,在四年级暑假期间,积极组织同学开展了暑假“尊老敬老”献爱心活动,一天清晨,在姜宇的带领下,他们准备了带给老人的慰问品——水果,并准备了打扫卫生的工具,来到长青敬老院,为老人们送上了他们表达爱心的水果,然后,姜宇和其他同学一起为老人们搞起了环境卫生。之后为老人表演节目,给老人们带来了快乐,让敬老院的老人们感动不已,直夸赞孩子们将来一定错不了,一定会有出息的,当孩子们忙碌一天之后,让他们永远都不会忘记,这次爱心活动,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收获。孩子们体会到,我们只做了一点点事情,可老人们却送给我们那么多赞誉的话,我们心里特别高兴。临走时还与老人们合影留念。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他们的爱心一直延续着,生活中,经常帮助身边老人,扶老人过马路,看到邻邦居奶奶买菜回家,总会伸手帮忙。

    五、全面发展 综合提高

    姜宇同学在保证学习成绩优秀的情况下,还积极参加多种比赛,全面发展,在2004年荣获《珍爱生命 健康成长》读书活动中荣获优秀奖;在第十四届全国“六一”国际儿童节计算机表演赛中,荣获三等奖;在吉林市妇女联合会、江城晚服社自然说写研究会举办的作品征文《我的妈妈》获优秀奖。

    几年来,姜宇同学在自己不断的努力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为他今后的学习,构筑了一个更高的腾飞平台。

    总之,姜宇同学洋溢着青春朝气,他开朗自信、乐于助人、成绩优异、工作出色、综合素质高,不愧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好干部;不愧为一名优秀的二十一世纪的阳光少年!

    中文名:爱迪生。全名: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英文名:Thomas Alva Edison

    爱迪生(1847~1931)是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爱迪生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企业家,1879年,爱迪生创办了“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1880年,白炽灯上市销售,1890年,爱迪生已经将其各种业务组建成为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1891年,爱迪生的细灯丝、高真空白炽灯泡获得专利。1892年,汤姆??休斯顿公司与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合并成立了通用电气公司,开始了通用电气在电气领域长达一个世纪的统治地位。

    【生平】

    爱迪生于1847年2月11日诞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Ohio)的米兰(Milan)小市镇。父亲是荷兰人的后裔,母亲曾当过小学教师,是苏格兰人的后裔。爱迪生7岁时,父亲经营屋瓦生意亏本,将全家搬到密歇根州(Michigan)休伦北郊的格拉蒂奥特堡定居下来。搬到这里不久,爱迪生就患了猩红热,病了很长时间,人们认为这种疾病是造成他耳聋的原因。爱迪生8岁上学,但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因“愚钝糊涂”被勒令退学了)。从此以后,他的母亲是他的“家庭教师”,决定自己教儿子读书识字,并教育他要诚实、爱祖国、爱人类。由于母亲的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得他对读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仅博览群书,而且一目十行,过目成诵”。8岁时,他读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狄更斯的著作和许多重要的历史书籍,到9岁时,他能迅速读懂难度较大的书,如帕克的《自然与实验哲学》。

    爱迪生对于自然科学的最早兴趣是在化学方面。10岁时酷爱化学。他收集了二百来个瓶子,并节省每个小钱去购买化学药品装入瓶中。11岁那年,他实验了他的第一份电报。为了赚钱购买化学药品和设备,他开始了工作。12岁的时候,他获得列车上售报的工作,辗转于休伦港(PortHuron)和密歇根州的底特律(Detroit)之间。他一边卖报,一边兼做水果、蔬菜生意,只要有空他就到图书馆看书。1861年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刚满14周岁的爱迪生他买了一架旧印刷机,利用火车的便利条件,办了一份小报(周刊)——《先驱报》,来传递战况和沿途消息,第一期周刊就是在列车上印刷的。他一人兼任记者、编辑、排字、校对、印刷、发行的工作。小报受到欢迎,他也从紧张的工作中增长了才干、知识和经验,还挣了不少钱,得以继续进行化学试验。他用所挣得的钱在行李车上建立了一个化学实验室。但不幸的是,一次他在火车上做实验时,列车突然颠簸,使一块磷落在木板上,引起燃烧。列车员赶来扑灭了火焰,也狠狠地给了他一个耳光,打聋了他的左耳,他被赶下了火车,那时爱迪生才16岁。(另一种说法是:不幸有一次化学药品着火,他连同他的设备全被扔出车外。另外有一次,当爱迪生正力图登上一列货运列车时,一个列车员抓住他的两只耳朵助他上车。这一行动导致了爱迪生成为终身聋子。)

    参考:小爱迪生12岁那年,就开始在火车上卖报,他每天赶早班火车到达底特律,然后晚上9点钟再搭晚班火车赶回休伦港。小小年纪的爱迪生之所以上火车卖报,一来他对学校的学习感到枯燥,二来上火车卖报可以积存一笔由自己支配的研究实验资金,利用在底特律下午休息的时间也可到市图书馆阅读众多的科学书籍。12岁的小爱迪生在火车列车员的帮助下还在行李车厢的一角建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小小实验室。直到一次实验中失火,才结束了爱迪生在火车实验室的这段初期的科学实验。

    挫折并没有使爱迪生灰心,他又迷上了电报,经过反复钻研,在1868年他发明了一台自动电力记录器,这是他的第一个发明。后来他又发明了两种新型的电报机。1877年他发明了碳精电话送话器,使原有的电话声音更为清晰;此外他还发明了留声机。人们都称他为“魔术师”。

    1878年9月爱迪生31岁时开始研究电灯。那时煤气灯已代替煤油灯,但火焰闪烁不定,而且在熄灭时产生有害气体;弧光灯也已发明,并在公共场所使用,但由于燃烧时发出嘶嘶声而且光亮过于耀眼,不宜用于室内。当时许多欧美科学家已在探求制造一种新的稳定的发光体。

    爱迪生研究了弧光灯后宣布他能发明一种使人满意的光,但需要钱。那时他已是一个有了170项发明专利权的人,他的发明给资本家带来很大利润,因此一个财团愿意向他提供资助。经过几千次失败,1879年4月他改进了前人的棒状、管状灯,做出了一个玻璃球状物;1879年10月21日他把一个经过碳处理的棉线固定在玻璃泡内,抽出了空气、封上口、通上电流,它发光了,一种新的照明物出现了。

    同步发报机,改良电话机,留声机,发明电灯等。

    行善日记200字

    第一篇:行善日记200字

    今天是学雷锋日,我很想像雷锋叔叔一样为需要帮助的人做件好事。

    爸爸妈妈带我来到天一广场。广场上,有许多小朋友在开心地跑来跑去。我心想,如果有小朋友不小心摔倒了,我一定过去扶起他。我东看看西看看,没有发现一个朋友摔倒。好事没有做成,我失望地离开了天一广场。

    走在大街上,我不经意地看见有位叔叔随手扔下手里的食物包装袋,我马上跑过去把它捡起来,放进了环卫工人的畚斗里。爸爸笑着对我说:“你不是做好事了吗?”这时,我也立刻意识到了,心情一下子好了很多。妈妈说:“不要刻意去找好事做,关键要有做好事的意识。有了意识,你就会发现在身边很多值得你去做的好事。”

    听了妈妈的话,我觉得懂得了很多。

    第二篇:行善日记

    今天,一大早我就起床了,因为今天是学雷锋日。昨天晚上,我和妈妈约好,今天我们一起去打扫我们这幢楼的楼道。

    早饭后,我和妈妈拿着扫把和畚斗,来到了顶楼——五楼开始清扫。我紧紧地握住扫把,仔仔细细地清扫着楼道的边边角角,一层一层地往下扫。看见楼道上有鞋垫子的时候,妈妈就把它拎起来,等我清扫干净后,妈妈又把它放回原来的位置。

    楼道不是很脏,看来,平时这里的居民还是讲文明的。很快我们就清扫到了一楼。我把垃圾扫进畚斗,倒入了垃圾箱,又和妈妈一起捡起了草坪上的一些垃圾,把它们扔进了垃圾箱。

    短短的时间,楼道变得干净了,草坪也变干净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开心地和妈妈抱在一起笑了。

    第三篇:行善日记

    俗话说得好“助人为乐,快乐自己“!我今天就做了一件好事,就是帮助老奶奶打抱不平。今天,天气暖和,阳光明媚,是个晒太阳的好机会。于是,我把桌子搬到了门外,在门口写作业,暖洋洋的阳光照在身上,舒服极了!这时,我看见了一位走路巍巍的老奶奶走了过来,她面黄肌瘦,看起来已过七旬,她手里拿着一个菜篮,里面分别有苹果、梨等一些水果。正好,对面来了一群年轻人,其中一个“狮子头”的人,故意撞到了老奶奶,于是他瞪了一眼老奶奶用土话说:“这死老太婆,走路也不看着点。”我听了,心中为老奶奶感到不平,我也狠狠地白了一眼那“狮子头”的年轻人。那年轻人见我白了他一眼,灰溜溜地走掉了。于是我立刻跑上去,将老奶奶扶了起来,并把她的水果都捡回来,整齐地放回了东西。并且用关心地语气说:“老奶奶,请您以后小心一点,别再遇到那种人了!”老奶奶听了直说我是个“好孩子”。

    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第四篇:行善日记

    星期天下午,我在街上溜达着,手中拿着糖,我拆开包装,将糖放入口中,我随手扔下包装。“小朋友,不要乱扔垃圾!”我听见有人叫我,便转过身去,哦,是位老爷爷啊。“小朋友,看你长的挺乖,可怎么随手扔垃圾啊!”说着,他弯下腰,拾起了我刚才扔下的糖纸,并扔进了垃圾箱里。我看到这里,羞红了脸,像煮熟的虾一样红。“小朋友,这随手扔垃圾的习惯可得改改了!”“哦”我小声说了声。便以最快速度逃离了现场。直到到另一条街,我才休息。

    我在街边的椅子上坐了一会儿,便向家走去。走了几步,我发现有人随手扔下了香蕉皮,我想了下那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这时老师的话在我的耳朵回响“我们要靠实际行动去帮助别人………”老爷爷,便默默地走过去,像老爷爷一样拾起了香蕉皮,扔到了垃圾箱。希望,我能像老爷爷一样感染更多的人。

    也许是因为我今天学雷锋做了一件好事,所以心情特别高兴。

    第五篇:行善日记

    有一次,在学校里,我学雷锋做好事,帮同班同学捡了一下铅笔盒。

    那一天上午,课正好上完,同学们都开始玩了,可有一些人跑来跑去的,一不小心就把同学的铅笔盒给摔在了地上,只听一声“嘣”,铅笔撒了一地。这时,被我听见了,急忙跑去看个究竟,后来那个同学也听见了,跑过来时,见到我在帮他捡笔,也过来一起捡,捡完后,同学激动的握着我的手说:“多谢你能帮我捡笔。”我说:“没关系,举手之劳吗。”

    此时此刻,我也明白了做好事为快乐之本的含义了。

    第六篇:行善日记

    今天,我做了一件特别特别大的好事,你想听听吗?下面,我就讲你听一听吧。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爬雪山。当妈妈向我“报告”要一起爬雪山时,我一碰,差一点蹦上了天!我满心欢喜的上了车,我的心像小兔子一样,砰砰地跳着,脑子里净想着电影里的探险家和毒蛇、老虎、饿狼、鳄鱼、狗熊之类的动物决斗的场景。但,我到了那我想象的“险凶之地”,我有些后悔了,因为这根本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险凶。我一边丧气一边走,双脚不哟自主的拖了起来,在白白的雪地上。。。留下了两条“路”。我突然转念一想,咦,我“开路”那岂不是做了一件特别特别大的好事吗?我又想,“爸爸知道了我干的这件事,还不夸奖死我?”我说干就干,不一会儿,我就开出了一条很长很长的路。我加快了工作速度,不一会儿,我就赶上妈妈、爸爸,爸爸妈妈异口同声地说:“你开路干嘛?我说:“明知故问。我不是在做好事吗?爸爸妈妈说:“哦。”突然,爸爸一阵激动,说:“太感谢你啦!我正愁该怎么回去呢!”在说,别人来了,也好上山啊!现在,你做了一件特别特别大的好事了。我奖励你一件很好玩很好玩的玩具!

    同学们,你们做好事了吗?没做的,赶紧做做好事吧!

    工作之初

    张秉贵刚上班的时候,还受过去一些旧商人陋习的影响,一位顾客要买两块桃酥,张秉贵嫌买得少没有理睬,而去接待购货多的顾客。

    那位顾客向公司提了意见,同事们批评他。他说:“我多售货,是想为国家多创造些财富,有什么不对?”经过支部书记的思想工作,张秉贵认识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要为国家服务怎能不先为人民服务呢?他说:“我们售货员要胸中有一团火,温暖顾客的心,树立‘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一次,有两个女顾客说他“服务态度还行,就是动作太慢”。张秉贵便下决心苦练售货技术和心算法,终于练就了“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后来他又发明了“接一问二联系三”的工作方法,即在接待第一个顾客时,便问第二个顾客买什么,同时和第三个顾客打好招呼,做好准备。他在问、拿、称、包、算、收六个环节上不断摸索,接待一个顾客的时间从三四分钟减为一分钟。他还注意研究顾客的不同爱好和购买动机,揣摩他们的心理。为使说话亲切动人、言简意明,他又自学了语言学。

    “一团火”精神

    张秉贵的一生,是从黑暗的旧中国里一个没有文化的童工、学徒成长为新中国劳动模范的典型。他由一个被压迫者,变为社会的主人翁,思想上、感情上的变化成为做好工作的动力。

    在旧社会,他曾挨过一脚一拳,留下了终生的痛苦记忆。一次,他给掌柜的捶腿时,以为掌柜睡着了,劳累一天的他想停下来歇一会儿,被老板一脚踢在胸口上。另一次,是一个国民党兵痞来买冰淇淋,等的时间长了点,就一拳打在他心口上。

    而在新社会,他接待过一名有病的顾客,帮她选择了几种适合的点心,这位顾客还专门带着礼品到柜台来看望他。强烈的对比,更坚定了他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从这一信念出发,张秉贵从1955年11月到百货大楼站柜台,三十多年的时间接待顾客近四百万人,除了刚工作的那一次外,没有跟顾客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

    从为国家争光、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信念出发,他练就了“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通过眼神、语言、动作、表情、步伐、姿态等调动各个器官的功能,成了那个时代商业领域的服务规范———商业服务业的简单操作,被他升华为艺术境界。

    “燕京第九景”

    他的售货艺术被喻为“燕京第九景”

    他不仅技术过硬,而且注重仪表,坚持每周理发,每天刮胡子、换衬衣、擦皮鞋;为了看他的售货表演,顾客曾将百货大楼的玻璃柜台挤碎。

    在北京,传统的“燕京八景”名扬天下,而张秉贵的售货艺术被人们誉为“燕京第九景”。张秉贵不仅技术过硬,而且注重仪表,天天服装整洁,容光焕发。他认为,“站柜台就得有个干净利落的精神劲儿,顾客见了才会高兴地买我们的东西。特别是我们卖食品的,如果不干不净,顾客就先倒了胃口,谁还会再买我们的东西啊!”他坚持每周理发,每天刮胡子、换衬衣、擦皮鞋。

    张秉贵一进柜台,就像战士进入阵地。普通售货员一般早晨精神饱满,服务态度较好;下午人疲倦了,不太爱说话,也懒得动弹,对顾客就容易冷漠。

    张秉贵却不然,从清晨开门接待每一个顾客,到晚上送走最后一个顾客,自始至终都能春风满面,笑容可掬。他到了退休年龄,体力明显不济时,一上柜台还是表现得生龙活虎。到了下班后,他却往往步履蹒跚。同事们说他是“上班三步并作一步走,下班一步变成三步迈”。

    随着张秉贵名声的升高,来买他的东西的顾客也越来越多,人们以能从他手中买到糖果为荣。为了看他的表演,热情的顾客曾经将百货大楼的玻璃柜台挤碎。

    在北京街上,张秉贵非常受人尊敬,他坐公共汽车有人让座;去洗澡时有人愿给他搓背;这人说:“我也是您的顾客,今天就让我为您服务一次吧!”

    他病重住院期间,探望的人络绎不绝,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有教授、专家,更多的是热爱他的顾客。

    一位看过他售货的国际友人曾经感慨地说:“这种场面,在国外只有名声好的政治家和红得发紫的影视明星才能遇到,而中国的一名普通售货员能享此殊荣,真了不起!”

    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上海第一百货商店、广州百货大厦、武汉广场等大型购物中心党员挂牌上岗,发扬“一团火”精神,诚信经营,争创一流工作业绩,节日期间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展现共产党员风采。

    北京

    “新中国第一店”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恰逢成立50周年。王府井百货集团党委向全体党员提出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中要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在服务工作上,党委向党员提出“一个党员一面旗”,要带头追求最完美的服务,做到“让服务像呼吸一样自然”。

    作为张秉贵的亲传徒弟和后代,全国劳动模范卢秀岩和北京市劳动模范张朝和积极传播“一团火”精神。

    在百货大楼于9月份“50周年店庆”时推出的“张秉贵周”特别活动中,他们身着张师傅当年穿过的老工作服,来到张师傅曾经工作过的柜台,向广大消费者展示“一抓准”和“一口清”的绝技,再现了张秉贵当年的风采。刚入党的预备党员、导购员李淑换多年来对顾客如亲人,潜心摸索出一整套既让顾客满意,又大大提高成交率的导购服务方法。百货大楼大力推广了“李淑换服务模式”。经过她的言传身教,已经有十几名导购员、信息员以及一些专柜,申报并参加了“李淑换模式”的答辩及测试。一批新的服务品牌又涌现出来。

    上海

    上海的南京东路被誉为“中华商业第一街”,游人如织、销售繁忙。

    国庆黄金周期间,东方商厦(南京东路店,原第一百货东楼)管理层的全体党员放弃节日休息,到各个楼层担当“宾客助理”,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提供“一站式”导购服务。一位外地顾客想给女儿买件衣服,但女儿没有一同前来,正在犯愁时,二楼区域主管、共产党员汤美炯热情地迎上前去。在了解了相关情况后,汤美炯不仅带着顾客前往各个楼层、品牌专柜,还主动当起了“试衣模特”。她一件件、一套套地试穿,让顾客比较挑选。临走时,这位外地顾客再三感谢,赞扬说:“你们商店推出的党员为民服务真是及时。”东方商厦(南京东路店)党总支要求全体党员佩戴党旗徽章,27名“服务品牌”挂牌上岗,党员带头从细节入手,为顾客提供完善、周到、温馨的优质服务。根据党员们的提议,这家商店专门设立了供顾客免费使用的“两部车”——婴儿车、残疾人车,制定了免费拆换表带、免费皮带打洞、大件物品免费送货等20项便民措施。国庆黄金周期间,这家商店还推出74个品牌商品“异店退货”,顾客可以在东方商厦(南京东路店)以及其他3家连锁百货商店中的任何一家,方便快捷地办理退货手续。

    广州

    国庆期间,许多到广州百货大厦购物的顾客发现,无论是总店还是在分店,每一个党员的工号章上,都有一枚鲜艳的党徽。在先进性教育中,广百党员佩戴党徽上岗的特色做法正产生着积极效应。

    “要购物到广百,到广百找党员”是许多广州人在国庆期间的消费习惯。其实,早在1998年公司就在全行业内率先推行党员佩戴党徽上岗。开展的先进性教育中,广百又再次大力推行这一做法。家电商场电视机岗的党员陈剑锋说:“小小的一枚徽章,有着很重的分量,它不仅表明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而且起到一种自我鞭策、自我约束的作用。戴着它,既有光荣感,又有使命感;对顾客来讲,也是一个放心消费的保证。”陈剑锋的话说出了广百众多党员的心里话。正是在党徽力量的感召下,国庆节日期间,广百党员的工作干劲更足了。他们一心为顾客着想,热心为群众服务,尽量做到使群众满意。党员们吃苦耐劳、乐于奉献、不计得失的感人故事在国庆长假中层出不穷。

    武汉

    在国庆黄金周期间,武汉广场的108名共产党员,与3000多名员工一起,坚持节假日不休息,连续7天加班加点,为百万顾客提供一流的优质服务。珠宝柜共产党员吴红鹰被命名为“党员示范岗”,在三尺柜台上带头推广微笑礼貌服务,带头说好英语100句。当顾客来到珠宝柜台前,会体验到他们独特的“奉茶、奉盘和白手套服务”。奉茶是指营业员带上白手套温馨地沏上一杯香茶,奉盘是指营业员双手托盘,将商品端给顾客。这一切,让顾客觉得舒适和满意。吴红鹰在党员责任区内对员工搞好传帮带,全柜18名员工个个都做到了微笑礼貌服务,被顾客称为“贴心人”。总服务台是武汉广场为顾客服务的窗口。“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得完美无瑕”的服务理念,“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送给顾客”,成了总服务台20多名员工的座右铭。在共产党员骆非的带领下,他们先后推出了咨询导购、免费包扎、免费送货、医药箱、针线盒、便民伞、婴儿车、迷童认领、广播寻人服务等22项服务便民措施,把服务宗旨和理念具体化为一个个优质服务项目,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70年代的“营销大师”

    1978年的春节,北京百货大楼第一次在门前广场设立年货售货摊点,白天彩旗招展、夜晚灯火辉煌,到处都显示出一派春节的热闹景象。这是百货大楼自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第一次开展的节日营销活动。北京百货大楼后来在1993年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成为了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是年,这家商店的营业员张秉贵已是60高龄。这名在糖果柜台前站了23年的劳模是北京百货大楼的服务标杆,一手独特的“一抓准”和“一口清”绝活更是为人所津津乐道:所谓“一抓准”,就是指张秉贵一把就能抓准分量,顾客要一两、二两、一斤,张秉贵一把抓下去,分量丝毫不差。而“一口清”则是指他那非常神奇的算账速度,他也同时报出了应交的钱数。

    如今有着计算器等工具辅助的我们已经很难理解张秉贵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在那个物资匮乏且商店稀少的年代,排队购物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张秉贵练就的这一手绝活,像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提倡的精确方法一样,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那个劳动最光荣的年代,一个经常见诸报端的劳模自然是人们崇敬的对象。写信,则是对劳模表示敬意的流行方式。”这封信尽管表达了对张秉贵的敬意,但显然也说明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张秉贵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态度并不具有普遍性。

    那么,当时在中国普遍的服务态度又是怎么样的呢?或许我们从外国人的眼里能得出一个更为客观的结论。在外国人看来,1978年时的中国商店的服务是“可怕”的,甚至有些女营业员被他们称为“可怕的姑娘”。在商店里,如果年轻的服务员说一声“没有”,那就不能再去多问了。因为再问也是白搭,只会遭到这些姑娘的白眼,不凑巧遇上心情不好的还会加上一句“说没有就没有,烦不烦啊”之类的呵斥。微笑服务自然更是奢侈品,没有给你白眼就已经算是对面的那位同志心情不错了。

    相对于大多数人的“可怕”,张秉贵则要“可亲”得多。尽管此时的他已经60高龄,但一旦站上了柜台,张秉贵就像战士进了阵地,不仅容光焕发,而且注重仪表,天天服装整洁。

    从清晨开门接待第一个顾客,到晚上送走最后一个客人,他自始至终都能春风满面,笑容可掬。这种既不受白眼、又能看笑脸的购买体验相较于“可怕的姑娘”自然是更受顾客的欢迎,于是张秉贵的柜台前总是人头攒动,外三层围里三层。

    指导着张秉贵完成如此优质服务的,是他经年累月站柜台后总结出的服务经——“五个劲”:站柜台的精神劲、服务态度的热情劲、售货中的迅速劲、始终如一的持久劲、坚持不懈的虚心学习劲;“十个字”: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四个一样”:买与不买一个样,买多买少一个样,生人熟人一个样,本市外埠一个样。如此服务水准,不要说是在当时,也是难能可贵的——从如今服务态度历来皆是零售业的投诉热点就可见一斑。远在1978年的张秉贵,却在当时没有任何理论的指导下把服务营销做到了极致。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张秉贵不但有着专业的服务技能和热诚的服务态度,对于顾客购物心理也有研究,并总结出了“接一、问二、联系三”的售货法:在接待第一个顾客时,便问第二个顾客买什么,同时和第三个顾客打好招呼,做好准备。这种做法的确是十分超前的,在若干年后中国营销界开始“终端大战”时,大多数专柜售货人员所受的服务训练也和此无甚区别。哪怕是最讲究品牌的宝洁、CD的化妆品专柜,导购小姐接受的培训也没有跳出张秉贵在数十年前划定的框框。

    服务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这一类的专有名词,还要很多年后才能成为中国商业领域常常谈论到的术语,1978年的张秉贵显然不会懂得这些专业名词。

    对于服务的理解,他可能也是单纯地停留在“为人民服务”的概念上。甚至于他所在的王府井百货,也要很多年后才会被市场营销人士称之为“终端”或者“分销网点”。

    但若干年后终端上不断进化、更新数代的服务技巧,也没有超过张秉贵为革命站柜台的那些总结。在那个商业的蛮荒年代,他的服务技术和理念却能冲破环境和视野的桎梏,具有很强的超前性。张秉贵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成为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个营销大师。

    作家冰心在写报告文学《颂‘一团火’》时,还回忆起这个曾被她儿女们提过的售货员。“您知道这位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张秉贵同志,就是我们小时候常对您讲的那位张师傅呵!那时我们去买的只是五分钱的糖果,三分钱的冰棍,可是张师傅对我们可亲啦,儿女们告诉冰心,这个位于北京东城大华电影院旁的德昌厚食品店,也是他们以前经常光顾的地方。

    在冰心的儿女们看到北京市委财贸部发出的“认真学习张秉贵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后,用着70年代末期的表达方式对她说“我们就是要向他学习这‘一团火’精神……他们每次到百货大楼去,都看见糖果部柜台旁边,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人,因此也不大敢过去招呼,也没有给张秉贵写信,怕耽误了他宝贵的时间。写信的确是那个年代流行的对劳模表示敬意的方式。一位北京的高中毕业生给张秉贵的信中这样写到“我几乎天天和售货员打交道,但像您这样的售货员极少见。多么希望像您这样的售货员,星罗棋布于天下。这封信尽管表达了对张秉贵的敬意,但显然也说明了在计划经济年代,张秉贵的服务态度并不具有代表性。

    我们已经很难考证这位糖果部工人最后有没有把毕生精力贡献给“革命事业了。正如我们所见,对商业系统服务态度的抱怨,在1978年之后,依然持续了20多年。时至今日,垄断行业的服务也还是投诉热点。但商业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竞争不断迫使零售和服务业提高服务水准并做出新的创新。

    张秉贵一生站了50年的柜台,他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种为共产主义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张秉贵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一团火”精神将千秋万代永放光芒。

    媒体信息

    冰心三访张秉贵

    冰心应《人民文学》之约,采写一篇关于张秉贵的报告文学,在记者的陪同下,到了西苑饭店。

    一见面,张秉贵首先客气地说:怎么让您老到我这儿来了,实在不敢当。冰心诚恳地说,我是来看你的。两人交谈中,当张秉贵说起他解放前曾在东单大华电影院旁边的德昌厚食品店当过售货员时,冰心突然想起她的儿女们曾热烈议论起张秉贵,因为当时正号召大家学习张秉贵的先进事迹和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精神。儿女们笑着对她说:“您可知道这位张秉贵,就是我们小时候常常对您讲的那位张师傅啊!那时我们去买的只是五分钱的糖果,三分钱的冰棍,可是张师傅对我们可亲啦……真的应该向他学习。”那时,冰心正在日本,她的儿子和大女儿在国内,就住在东单德昌厚食品店旁的新开路她大弟媳家里。有了这段渊源,冰心和张秉贵立刻拉近了距离,两人交谈也更为自然、亲切。冰心开门见山地说:“我知道您是个忙人,我只问您两个问题:第一是请把您解放之前的生活仔细地说一说,让我好有点感性认识。”因为冰心知道,张秉贵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动力,在平凡的岗位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是由于他有新旧社会的对比和深刻感受。

    提起从前,张秉贵不堪回首。在旧社会他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劳苦百姓。他对冰心说:“我是地道的北京人,父亲是一个售货员,在金山汽水公司工作。我一家八口人,六个弟兄姐妹,全靠父亲每月六块钱的微薄收入养活。那哪能养活得起啊!母亲含着泪让我们往外闯闯,自谋生活吧!那时我家住在东铁匠营。我上不起学,七岁就出去捡柴、挖野菜。”

    冰心问他后来又做什么活儿?张秉贵说:“哎,穷人家的孩子,还能做什么呢?只要是能混口饭吃,什么都干。您老一定想不到,八岁那年我就出去‘打执事’,就是哪家有娶亲的,出殡的,我就去跟班。到了十岁,由于父亲在天津,我和三哥便也到天津的一所地毯厂学徒。学的是绕毛线,因为太小,老绕不达标,被资本家撵出厂了。后来又回北京,到崇文门外一家织布厂学徒。正当我学到了点手艺会织布的时候,腊月里这家织布厂却着火了!您看命苦不命苦!此后,又经师傅介绍转到乾祥瑞织布厂,干了两年多。我想我已经长大了,该找个‘买卖地’,踏实点,免得老失业,老得求人找工作。十七岁便到了米市大街的德昌厚食品店当了伙计,从1936年直到1955年,将近二十年。后来就调到了王府井百货大楼。”他说:我最有体会,真是新旧社会两重天,一个苦来一个甜呵!

    冰心一直神情专注地倾听着张秉贵坎坷的苦难经历。她忽然又问:那你百货大楼糖果部“一把抓”、“一把准”的功夫是怎么练成的?张秉贵说,干食品行当几十年,只要用心就能练成。是啊,张秉贵始终心中装着顾客,心中想着顾客,在百货大楼的二十多年,他腰板挺直地站三尺柜台,接待了几百万顾客。对于顾客要半斤,他一手便能抓出5两;你要10两,他瞬间就会给你抓出一斤。放在秤上一称,真神!不多不少。而且最重要的是,张秉贵对待顾客始终是微笑服务。

    财贸大会结束,张秉贵便回到岗位上。七月初,烈日炎炎的一天,冰心第三次来到百货大楼糖果部采访,只见柜台前人山人海,都在围着张秉贵。冰心说咱们别打扰他,从旁边看。只见张秉贵忙得不可开交,顾客一个接一个,这个要一斤,那个要二斤半……张秉贵始终镇定应对。顾客要多少糖果,他都是一抓准!那么熟练,那么准确,服务态度又热情,在场人不时鼓掌叫好!随后我们又到百货大楼办公室采访了商店负责人和张秉贵的几位同事,也在现场访问了几位顾客。至此,冰心在“消化”和思索这前前后后的采访情况后,又专门跟张秉贵进行了一次深谈,她要多对人物有一些实际感受。真实是报告文学的生命。她始终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采访。因而后来她发表在《人民文学》那篇报告文学《颂“一团火”》,引起社会上的热烈反响。她在这篇报告文学的结尾,激情洋溢地呼吁:让我们都来接过这一团火!让我们都来赞颂这一团火!

    家庭记录

    张秉贵家六个兄弟,两个姐妹,在六个兄弟中,他排老四。和妻子崔秀萍生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其中一个儿子在不到一岁时,过继给了没有子女的张秉贵的五弟。这个儿子上小学五年级时,不小心摔折了胳膊,住进了天坛医院。张秉贵天天到医院去看他。这个儿子有一天问到:“四大爷,你为什么老来看我啊,别的大爷叔叔为什么就不像你这样老来看我?”张秉贵不愿向孩子透露身世,就说:“我每天下班顺道,顺便来看看。”后来这个儿子从别处知道了自己的身世,长大以后,他对自己的养父母和亲生父母都侍奉至孝。

    二儿子张朝和成了“小张秉贵”

    在百货大楼见到张秉贵的二儿子张朝和时,发现他挂着的胸牌上写的是“张朝和北京市劳动模范小张秉贵”。张秉贵有三子一女,四个孩子个个都干过商业。大儿子从百货大楼后勤部病退,女儿从红都服装公司内退,二儿子即是张朝和,小儿子以前也在本市一家商业企业工作。在他们的生活中,父亲的影子无处不在。

    1999年,张朝和接到了去百货大楼糖果组上班的通知,当时张朝和的心里直打鼓,他说,顾客要是知道自己是张秉贵的儿子,肯定都等着看“一抓准”的绝技呢!可他在大楼卖了7年玩具和书,秤都没摸过。张朝和说,当时就一个念头,不能丢父亲的脸。下班回家的路上,他专找糖果品种多的大商场进。在菜市口一家商场的糖果柜台前,他一站就是半小时,看得太入神儿了,人家的值班经理出来问他:“您这是干吗,想买糖吗?”“不买。”张朝和这才回过神儿来:“我是百货大楼的……”当人家知道他是张秉贵的儿子来这儿取经时,马上热情地让他进柜台里练手儿,还一样一样地告诉他:“水果糖有两克的、有4克的,奶糖有5克的、有6克的,椰子糖……”张朝和赶紧往本上记。他见家门前有个糖果摊儿,就主动跟人家套近乎,终于,人家答应晚上收摊儿,让他连糖带秤搬回家去练“一抓准”。

    开业不久的一件小事,更让张朝和难忘:一位40多岁的女顾客,好不容易排队排到了柜台前却说,“小张,我今天不是来买糖的”。“我就为看看你——1979年,我在这儿买过一次糖,当时,我向你父亲提出让他帮着找个糖盒,柜台里没有,你父亲就跑到库房给我找来一个。那个糖盒并不精致,可我一直保存到今天,还经常跟我孩子念叨这段事儿,那是你父亲对人民的一片心啊!”。

    国庆50周年大庆时,张朝和登上观礼台,江泽民同志说到:“你可一定要接好你父亲的班啊。”

    张朝和说,父亲已经去世这么多年了,许许多多人都没忘记他,而他自己也觉得,父亲在天国仍然在微笑着注视着他们兄弟姐妹,激励着他们努力工作,好好做人。

    嵇琪

    ——还记得1998年那个九江抗洪前线的勇士嵇琪吗当他在九江的抗洪大堤上10次晕倒,每次从昏迷中醒来,又扛起沙包投入抢险战斗,当时大家还以为他是疲劳中暑,实际上他已是脑瘤晚期了。当时医院所有的专家都认为:嵇琪的生命只能以周来计算了。但二十个月过去了,英雄嵇琪奇迹般地挺过来了,而且全身都在恢复,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这个奇迹的背后,除了有医学昌明的功劳,更因为有来自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真情关爱,使得嵇琪母子能够战胜病魔,谱写出动人的人生篇章。

    还有 王伟 许光锋 苏伟等

    今年8月1日,离别部队两年的抗洪英雄、“新时期硬骨头战士”嵇琪,在他早已闻名全国的“爱国拥军好母亲”嵇蓉珍的陪同下,重又回到了他战斗过、生活过的部队,与新老战友一起共度八一建军节。

    当坐在轮椅上的嵇琪在母亲嵇蓉珍的推动下,出现在红军一团礼堂的舞台上时,2000多名官兵全体起立,长时间地报以潮水般的掌声,迎接英雄凯旋。被鲜花簇拥着的嵇琪只喊了一句“战友们好”就热泪盈眶了。在雄壮的军乐声中,一班战士扛着军旗走到台上,嵇琪与战友们在军旗下宣誓: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任何情况下,绝不背叛祖国,绝不背叛军队。嵇蓉珍给儿子捏紧由于身体依然虚弱而不能捏紧的拳头。

    时间回闪到1998年夏天。嵇琪在九江的抗洪大堤上10次晕倒,每次从昏迷中醒来,又扛起沙包投入了抢险战斗中,当时大家还以为他是疲劳中暑,实际上他已是脑瘤晚期了。1998年11月19日,在南京军区总医院,经过6个多小时的手术,虽然专家们从他左脑室成功摘除一个直径10厘米的罕见胶质瘤,但肿瘤细胞已扩散,当时所有的专家都认为“嵇琪的生命只能以周来计算了”。

    但二十个月过去了,嵇琪奇迹般地挺过来了,而且全身都在恢复,这真是一个医学奇迹

    但仅仅是一个医学奇迹吗

    自1998年10月发病到现在,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嵇琪的每一个战友,都给予了嵇琪无微不至的关怀,正是这种关怀,使嵇琪闯过了一道又一道生死关。

    从嵇琪入院的那一天起,部队上下就给予这位抗洪勇士特殊的关爱。医院成立了特别救护小组,全力延续嵇琪的生命。当嵇琪手术后回到部队,病情再次复发时,所在的连队战友们你掏20元,他掏40元,一下就捐了1388元。

    当连长、指导员将这笔滚烫的钱送到嵇蓉珍手中时,嵇蓉珍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还有南京军区总医院、解放军117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们,付出了多么巨大的心血和爱心……

    南京军区雷鸣球副政委、师长戚建国、师政委陶正明代表部队看望嵇琪母子的同时,自己也向这对英雄母子捐款;1999年6月,嵇琪所在部队开始第二次大规模捐款,全师官兵尽自己最大努力向嵇琪捐出了数万元救急款……

    就连师政委陶正明的女儿———一位在生活与学业上一帆风顺的女大学生在与英雄母子寥寥数语的交谈中被深深震撼了,临走,她把自己刚刚领到的几百元奖学金悄悄留在了嵇琪的枕下;原南疆自卫还击战时的“三八女子救护队”队长秦蓉,带着自己和军嫂们捐献的5000元现金,专程送到嵇琪床头,她对嵇蓉珍感慨地说:“你我都是军属,我们一起分担拥军这一重任吧。”

    用嵇蓉珍的话来说:“如果没有部队首长和战友们的关怀爱护,嵇琪不可能活到今天”

    1999年6月,嵇琪事迹见报的第二天,解放军117医院就成了众多好心人的寻访地,探视英雄母子的人们接踵而来,有机关干部、普通职工、大学生与共青团员、国营厂老总,也有私营企业老总;有年过七旬的老人,也有稚气未脱的小朋友。

    第一个捐款的是一位叫干路的三年级小学生,去年6月1日,他从报上看到了嵇琪、嵇蓉珍的事迹。两个小时后,小干路就在父母的带领下来到报社,请报社帮忙捐上他当天收到的10元钱稿费。

    也是在这一天,浙江富阳市电影公司的20多名职工读了嵇琪、嵇蓉珍母子的事迹后,第二天一大早,他们驱车30多公里,第一个来到嵇琪的病榻旁,捐上了他们的1000元钱。

    一位身怀六甲的下岗女工在丈夫的陪同下来了,临走时拿出身上仅有的500元硬塞进嵇蓉珍的手里。嵇蓉珍再三推辞不受,女工流着泪说:“我虽然比你年轻得多,可也是快做母亲的人了,就让我学你一回,尽一份母亲之情。”

    绍兴一位自幼患小儿麻痹症的残疾青年,专程从绍兴带着水果和花篮赶到杭州看望英雄的母子,不凑巧,嵇蓉珍刚好外出,他留下一笔钱后,悄然离去。

    浙江大学研究生徐晓东,将自己所得的第一笔稿费224元寄往报社,请他们转交嵇蓉珍。

    新疆托克逊县三校一位叫马兰萍的初中生看到电视新闻后,连夜精心折叠了写有“祝您平安”的千纸鹤,寄至南方医院的病房。

    浙江大学生女学生张燕,得知嵇蓉珍劳累,主动前去医院,长期照顾嵇蓉珍母子……

    嵇琪故乡骆驼镇的父老乡亲带着慰问金来了;嵇蓉珍故乡上海的人也来了,上海市双拥办、南市区区委区政府、豫园街道等专程派人带着8000元捐款看望英雄母子;有三个从外地来杭打工的年轻姑娘朱银香、高海霞、刘旭瑾,一天在小吃店吃快餐时,从店堂画面模糊的黑白电视机里获悉嵇琪母子的事迹,便相约走进嵇琪的病房,开口闭口一个“嵇琪妈妈”,她们又是劳动又是捐款,给嵇琪母子带来了少有的快乐;来的次数多了,三个姑娘开口了:“嵇妈妈,我们三个打工妹,在杭州举目无亲。到这里来,看到你对儿子那么亲,待人那么好。我们想认你为妈,叫你妈妈,请你把我们当成你的女儿,你同意吗”

    望着三个可爱的“女儿”,嵇蓉珍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要设法减轻嵇琪的病痛”“要尽力救治嵇琪”当大家在为嵇琪、嵇蓉珍母子献爱心之时,一家家医院站了出来,一个个医学专家纷纷走来。去年6月中旬的一天,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中医,专程从金华赶来杭州,送来祖传秘方,希望能为治疗嵇琪的病出力。

    北京一家抗癌药品生产厂领导得知嵇琪的病情后,主动提出无偿提供治癌新药。杭州的邵逸夫医院等大医院的专家还相继来到嵇琪的病榻前,进行会诊。

    1999年6月,杭州金屋公司的一位女同志前去看望嵇琪母子,送去她女儿的压岁钱300元,在第二次去看望嵇琪母子时,带去了她同事托她捎带的两盒铁皮枫斗晶,并告诉嵇蓉珍说这东西很贵,但是可能对嵇琪的病有好处。

    嵇琪手术成功后,不久就开始了放化疗。由于不可避免的后遗症,加上前后六周的放化疗,嵇琪依然在生死线上挣扎:不停地抽搐,绵延的低烧,吃不进,拉不出,睡不着……面对孩儿痛苦的神情,嵇蓉珍恨不能上天入地为孩子寻觅仙方。

    嵇蓉珍不知道自己的孩子能不能吃铁皮枫斗晶,就去问医生。医生告诉她只要有浙健字的保健药品就可以吃。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嵇蓉珍开始给孩子服用铁皮枫斗晶。

    没想到,第二天嵇琪的抽搐就明显减少了再吃,嵇琪胃口开始显著好转,大便干结的问题也解决了又过了一个星期,嵇琪苍白的脸色开始出现红润,手上的皮不脱了。

    眼看着孩子一天天好起来,嵇蓉珍别说有多高兴了。

    但是,铁皮枫斗晶毕竟太贵,服用一段时间后,只得停了下来。可是一停,嵇琪的吞吐马上出现困难。

    听说嵇琪服用铁皮枫斗晶效果良好,宁波市、镇海区的领导每次来看望嵇琪,带的都是铁皮枫斗晶。

    为了治疗孩子的疾病,嵇蓉珍开始为孩子购买铁皮枫斗晶,她跑遍杭州城的大小商店,并知道了价格最便宜的商店。为了了解药品的原理,嵇蓉珍甚至还跑到了铁皮枫斗晶在杭州的总部,可惜去的时候公司正好休假。

    去年年底,一位天台籍的宁波电视台记者照倒带着铁皮枫斗晶来看望嵇琪。事后,这位记者回到天台,在一次与弟弟的交谈中说起自己家乡的药品对嵇琪的疗效。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2000年2月29日,一位署名“新兵”的青年,给铁皮枫斗晶的专利人陈立钻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件,信中说“前段时间,经人推荐,嵇琪开始服用铁皮枫斗晶,竟奇迹般地有了气色,神志渐清。现在,已基本上依靠铁皮枫斗晶进行治疗”。信中“新兵”诚恳地希望陈立钻能尽快帮助嵇琪。

    就在接到信的第三天,陈立钻就来到了嵇琪母子的病房里。面对英雄母子,陈立钻明确表示,嵇琪需要多少产品,他就提供多少产品。

    从那天开始,嵇琪开始大剂量服用铁皮枫斗晶。嵇琪的身体从此进入了一个快速恢复的阶段。

    从今年3月开始,每日大剂量的铁皮枫斗晶由天皇公司源源不断地供应着,每天的药品价值有200多元,三个多月下来,有近20万元了。陈立钻却说,我们的产品有助于解放军战士的康复,我们就高兴了。

    听到嵇家正在给新居装修,陈立钻又以个人的名义赠给嵇家10000元现金,若不是嵇蓉珍偶尔提及,连该公司员工都不知情。

    又是几个月过去了,在解放军117医院医生和护士的精心治疗下,嵇琪的病情有了实质性的好转。

    长期服用大剂量的铁皮枫斗晶,使嵇琪因放化疗引起的阴虚症状完全消失,嵇琪的体重几乎恢复到生病前的水平,每餐可以吃上二两饭,他的记忆能力、语言能力大大改善。

    再过一段时间,嵇琪就可以出院回家休养了。

    在有限的篇幅里,要尽数对嵇琪母子有过帮助的人和事是很困难的。在嵇琪的床头有一本普通的笔记本,在那本普通的笔记本里,嵇蓉珍记录了众多普通人不普通的“爱心”;那本厚厚的“爱心录”中,记载着东方通信党支部、杭州前进制药厂、金义集团总裁陈金义、铁皮枫斗晶专利发明人陈立钻等一些我们熟悉的企业和企业家的捐款名单;记载着杭州师范学校、杭州长征中学、杭州省府路小学、文三路小学、小营巷小学等一批学生和老师的捐款名单;记载着部队首长、战友们一笔笔数目不小的捐款,更记载着一些不留名的捐款人的捐资金额。

    到目前为止,前后有3万多人捐款、捐物,有2000多人次到医院探望,慰问信电更是不计其数,全社会给予嵇琪的捐款总数超过了21万元,这21万元的每一分钱,都代表着全社会对英雄母子的崇高敬意,代表着全社会对英雄母子的爱心和关怀。

    正是这种博大的爱,使得嵇琪母子能够战胜病魔,谱写出动人的人间奇迹,共同创造了这个医学奇迹。

    7月31日,当我们又一次来到嵇琪那间洁净明亮的病房,看到的是满目的鲜花和各式各样的礼品。鲜花簇拥下的嵇琪,脸色白里透红,皮肤细腻光洁,乌黑的眉毛下眼睛又大又亮。

    假如不是躺着,根本看不出是一个病人。医生说,嵇琪正在恢复中,今后就要作康复性治疗,也就是病人自己要配合作一些医生设计的锻炼了。从死亡线上挺过来的勇士,对于这一点应该是“小菜一碟”了。

    在英雄日渐康复的记忆里,首先铭记的将是人间的真情

    李向群,男,1978年出生于海南省琼山市东山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李向群的家庭经历了由穷到富的变迁,他不忘报国,追求崇高的理想。1996年12月,他弃商从戎。

    在部队里,李向群不断以军队的要求,改变着自己“小老板”的一些思想。刚入伍时,他不舍得理发,但在排长的教育下理解了其中的

    好处。此外,他刚入伍时,有一些哥们儿义气,见到连首长不是先敬礼,而是先敬烟。他敢想敢干,好提意见,曾经提议民主投票选举班长,让大家说了算。对于这些,连队干部总是和风细雨地加以引导,使他明白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部队提倡士兵不吸烟、不喝酒,在入伍前,富翁子弟李向群每天要抽两包烟,因此他戒了烟,而且生活十分节俭。为了弥补自己初中文化的不足,他刻苦学习,报名补习班,制作剪报,并且肯动脑子钻研知识。他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发明了许多“鬼点子”,提高了训练质量。李向群就这样从一名特区青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士兵。

    李向群是个热心的人。战友的家庭和个人情况,他都详细地记在本子上;战友生日,他不是搞个足球赛,就是来个烛光晚会,让战友乐呵乐呵;战友病了,他背着上卫生队,送饭送水。他长期背几个孩子过河上学,风雨不间断,并且帮失学孩子垫付学费。李向群对家人也是细心周到,他当兵20个月,只回过一次家;他怕父母惦记自己,用子弹壳摆成“天天想爸妈”5个字,拍成照片寄回家;他爱写诗,偷偷地把自己对家的思念写在诗里。

    1998年,南方水灾。8月7日,李向群提前结束探亲假,随部队奔赴湖北参加抗洪抢险。第一次抢险他就十分卖力,是全营扛包最多的一个人。在险情面前,他不顾危险,亲自扎猛子查堵渗水洞。8月14日,他在荆江大堤上光荣地入了党。当晚,他兴奋地睡不着觉,在日记上写道:为了战胜洪魔,我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

    8月17日凌晨,李向群参加抢险。连续奋战14个小时后,他开始感到头昏发热,瞒着别人偷偷吃了几片感冒药。17日下午,他第一次昏到在地,发烧40℃,被强行送进了卫生队。8月19日,险情又一次出现,李向群拔掉针头,奔上大堤。头痛得厉害,他就找了根带子缠在头上减轻疼痛,直到第二次昏倒在地。

    8月21日,又一次滑坡出现,李向群见部队紧急出动,躲过值班卫生员,偷乘兄弟连队的卡车赶到现场运沙包,并再次昏倒。随后,他睁开眼睛,挣扎着爬起来,又加入了筑堤行列,最后口吐鲜血,栽倒在地。

    8月22日,李向群因极度劳累,离开了人世。

    抗洪救灾中涌现出的感人身影 来源:本站原创 岳阳县政府网 录入时间: 2011-6-30 阅读次数: 1623

    --------------------------------------------------------------------------------

    字体: 视力保护: 温馨提示: 双击可以滚屏

    八旬老人向党红

    ——记柏祥镇柏祥村黄珍美

    黄珍美,男,汉,初小文化,1926年9月12日出生,岳阳县柏祥镇柏祥村新一组村民。他教子有方,一生育有七个子女,有子孙12人在国家机关工作。在举国上下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柏祥镇柏祥村黄珍美同志怀着对党的无限深情,认真赋诗一首作为入党申请书,殷切期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

    他人老心红,多次把自己的2.6万元积蓄捐献于镇村公益事业建设,其中1.6万元用于敬老院费用,1万元用于村级村部建设。特别是6。10百年难遇的洪灾发生后,他向灾区捐款2万元。

    黄珍美同志生性善良淳朴,正直无私,深明大义,乐于奉献,谈话思路清晰,感情深厚。成为柏祥史上高龄入党第一人。其感情是淳朴的,精神是执着的,感恩是持久的,影响是长远的。其自传体四段式诗歌,被镇党委作为“三问三帮”民心恳谈和“创先争优”的典型教例广泛宣传。

    暴雨夜,他从山洪中救出六人

    ——记云山乡联合村刘立新

    刘立新,男,今年四十三岁,岳阳县云山乡联合村内屋组的一位普通农民。

    6月10日凌晨,雷声轰轰,顷刻间大雨如注。半睡半醒的云山乡联合村内屋组村民乔建国夫妇觉得不对劲,于是起身,未曾想到屋内水已浸膝。他急忙唤起老伴就往外跑。当两位老人到屋外时,暴涨的山洪已几近齐腰,他们无法前行,只能大喊“救命”。凄厉的呼救声夹杂在电闪雷鸣之中。刚起来准备看雨情的刘立新隐约听到呼救,心头一紧,抓起手电就往外冲。屋外一片汪洋,就着闪电和微弱的手电光芒,望见三、四十米远的地方,乔建国夫妇正紧箍着一棵树呼救,洪水已过两位老人的双肩。暴雨倾盆,山洪还在上涨,上游的树木、巨石都被洪水挟裹而来,湍急的山洪异常危险。救人刻不容缓。在这生与死的关头,刘立新丝毫没有犹豫,他迅即下水救人。踉跄中,他感到脚底一阵刺痛,他根本无暇顾及,尽最快的速度接近两位老人。当他分两次将两位老人转移到了安全地方时,已筋疲力尽。

    放下两位老人,他忍着脚被刺伤的疼痛找来梯子,奔向另一户被水围困、站在房顶呼救的罗琴香家。罗琴香显然已被这前所未有的山洪吓坏了,瑟缩在屋顶一隅,拼命呼救。刘立新架好梯子将罗琴香扶下来,又仗着高大的身躯,背着她涉过齐胸深的水将她安置在安全地带。

    此时,一幢房子轰然例塌。屋内王文兵一家三人还未转移,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在家的三口人都是残疾人,其中还有两个老人。刘立新急了,他大呼:“快来救人呀!救命呀!”。闻声而来的人们在他的指挥下迅速救人。当王家三口被从瓦烁中挖出来时,刘立新双手都是血。由于山洪冲毁了道路,车来不了。他顾不了自已的伤口,又与人扎担架,将受伤三口人轮换抬着,步行一、二十里送去抢救。由于及时,王家三口都得救了。

    在抬送伤者去抢救的路上,碰上了正在云山视察灾情、指挥抢险的彭国甫书记。听了别人介绍,彭书记连说刘立新好样的。

    个人休息事小,群众安危事大

    ——记月田镇新庄村陈望军

    今年是历史前所未有的干旱、洪灾的一年,前段由于干旱,导致农作物严重受损,后段,自6月9日至15日,我地遭遇历史以来最大的山洪,其来势凶猛。虽然本人肩负着一个中心幼儿园及中心校十几名小学生的接送任务,但又考虑到本村一座小二型水库的安危,水库堤下是三个较大的村民组,居住一百多户人家,遭遇这样的山洪,随时都有家毁人亡的可能性,自己是一个需求进步的热血青年,同时母亲是十多年的老支部书记,于是毅然放弃自己的休息,主动请缨日夜坚守在水库大堤几个通宵,随时向镇联点领导及村干部汇报情况,致使我村未遭受大损失,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群众异口同声称赞我是一个好青年,但我个人认为,在任何危难时期,个人休息事小,群众安危事大。

    大堤守护神

    ——记相思乡城建规划站站长许岳华

    许岳华,男,1981年7月出生,2004年5月参加工作,现任岳阳县相思乡人民政府城建规划站站长。许岳华平时工作积极主动,能够团结同志,热心助人,受到同事的一致好评。

    在这次抗洪救灾过程中许岳华同志牢记使命,主动请缨到对群众威胁最大、危险最大的土湾(小一型)水库。在赶往水库的途中,他冒着生命危险从渡槽上匍匐前进,惊险渡过了溢洪道。赶到大堤发现护坡已出现渗水,老百姓生命财产危在旦夕,他一面组织党员群众处险加固堤坝,同时安排村干部迅速转移群众,经过三个小时的奋战排除了险情,此时的他已全身湿透,然而他顾不上劳累饥渴,又马不停蹄步行3公里赶往联系村凤凰村,由于该村地势低洼,全村已是一片汪洋泽国,他一面联系村干部,要求迅速组织全村党员组长转移沿港老百姓;同时又带领十几位群众赶往悬在全村头顶上的八斗段水库处险加固大堤。由于他及时组织抢险加固水库并安排转移人民群众至安全地带,河山村、凤凰村无一人伤亡。

    10日上午县委县政府启动抗洪救灾二级预警响应,直到21日解除预警,他12个日夜始终坚守在凤凰村及八斗段水库,并且连续4天巡查排险,吃住都在水库大堤的石屋内。14日傍晚,新一轮强降雨再次来袭,他每家每户提前通知、组织群众迅速转移到安全住处,没有临时住处的又帮他们搭建帐篷,保证了全村老百姓的安全。连日的艰辛,累瘦了人,喊哑了嗓子,但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村民的好主任

    ——记相思乡卢段村村主任卢刚

    卢刚,男,1967年4月出生,现任相思乡卢段村村主任。该同志在工作中任劳任怨,责任心强,服务热心,乐于帮助同志。

    6月9日晚,卢段村遭受三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10日凌晨2点,卢刚同志觉察到这次的雨下的太大了,根据多年应对地质灾害的经验,他强烈意识到情况不妙,可能会导致山洪地质灾害,他马上起床,顾不上转移自家财产,就迅速到河边地势低洼的地带挨家挨户叫醒熟睡的村民并指挥他们及时转移。因洪水过猛,自己家预制厂仓库水泥全部泡水,家中的地下室被淹,羊棚被压坏。

    灾害发生后,他迅速到各组了解情况,在最短的时间里统一党员村组干部思想,联手抗洪救灾,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在进行完初步的险情处置后,他迅速下到各组调查了解受灾情况,掌握第一手灾情底子,及时向乡党委政府反馈。同时,到受灾群众家中看望,安抚疏导灾民情绪。他积极争取民政救济,全力保障灾民基本的生活供给。

    为了及时掌握水库的动态,他在水库连续坚守了一个多星期,期间,吃饭睡觉都在水库大堤上;为了确保山塘水库不决提不垮坝,他顶风冒雨,不怕苦,不厌烦,不怕累的一遍遍排查每座山塘水库,经常是满身泥泞,疲惫不堪,可他丝毫不放松巡查排险工作,晚上经常起来查看,及时处理险情。

    在大灾面前,卢刚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一名村干部情系人民群众、舍生忘死、无私无畏的精神风貌;他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写进了抗洪救灾的每个细节里。

    123

    • 创业指南
    • 网上开店
    • 养殖视频
    • 理财
    • 政策
    • 技术
    • 致富视频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