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业指南 致富视频 网上开店 养殖视频 范文大全 创业项目开店经验创业杂谈如何创业技术资料创业防骗项目分析微信营销农村创业投资理财
  • 养鹅技术
  • 甲鱼养殖
  • 河豚养殖
  • 养鱼技术
  • 湖羊养殖
  • 养鸭技术
  • 竹荪种植
  • 狐狸养殖
  • 养鳖技术
  • 斗鸡养殖
  • 养猪技术
  • 养牛技术
  • 养鸡技术
  • 野兔养殖
  • 仔猪养殖
  • 养鹿技术
  • 养蛇技术
  • 香猪养殖
  • 蘑菇种植
  • 养龟技术
  • 黑木耳种植
  • 金地菇种植
  • 香菇种植
  • 野猪养殖
  • 母猪养殖
  • 食用菌种植
  • 麝香鼠养殖
  • 生猪养殖
  • 海参养殖
  • 梅花鹿养殖
  • 水貂养殖
  • 长毛兔养殖
  • 奶牛养殖
  • 火鸡养殖
  • 蜈蚣养殖
  • 蝎子养殖
  • 养蛙技术
  • 林蛙养殖
  • 娃娃鱼养殖
  • 波尔山羊养殖
  • 山鸡养殖
  • 肉鸡养殖
  • 豪猪养殖
  • 养虾技术
  • 对虾养殖
  • 蛋鸡养殖
  • 肉兔养殖
  • 獭兔养殖
  • 石蛙养殖
  • 蝇蛆养殖
  • 蜜蜂养殖
  • 黄粉虫养殖
  • 山羊养殖
  • 水蛭养殖
  • 蚯蚓养殖
  • 土鸡养殖
  • 肉牛养殖
  • 竹鼠养殖
  • 鸽子养殖
  • 土元养殖
  • 黄鳝养殖
  • 泥鳅养殖
  • 养羊视频
  • 其他视频
  • 全国荞麦种植区_荞麦花百度百科

    时间:2019-04-03 01:11:18 来源:东东创业网 本文已影响 东东创业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

    春播在3月底~5月初,秋播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就要播完,秋播宜提早,不宜推迟。苦荞生育期长,在高半山只适宜春播和夏播,如果有条件秋播的,最好在七月中旬就要播完。荞麦的盛花期要避开当地的高温(大于26度)期,同时保证霜前成熟为基本原则。早熟春荞地区,播种不宜太早,早播易受晚霜危害,晚播易受早霜危害。

    适时播种是荞麦获得高产成败的关键措施,播种早晚都会影响荞麦的产量。

    适时播种是荞麦获得高产成败的关键措施,播种早晚都会影响荞麦的产量。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各地自然条件、种植制度差异较大。从全国范围看,我国荞麦一年四季都有播种:春播、夏播、秋播和冬播,也称春荞、夏荞、秋荞、冬荞。我国北方旱作区及一年一作的高寒山地多春播;黄河流域冬麦区多夏播;长江以南及沿海的华中、华南地区多秋播;亚热带地区多冬播;西南高原地区春播或秋播。各产区的具体适宜播期应根据品种的熟性(生育期)、当地的无霜期及>10℃的有效积温数,使荞麦的盛花期避开当地的高温(>26℃)期,同时保证霜前成熟为基本原则。例如:内蒙古阴山以北丘陵地区,河北张家口坝上,是我国早熟春甜荞地区,播种不宜太早,早播易受晚霜危害,晚播易受早霜危害,适宜播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再如:甘肃陇东、陕西渭北及黄河沿岸地区和山西中南部的小麦及其他作物收获较早,荞麦种的也较早,一般在7月中旬播种。阿坝州低海拔地区在7月播种荞麦,高半山地区可在4月中旬到6月底播种;云南、贵州的荞麦主要在1700米以下的低海拔地区种植,一般在8月上中旬播种;云南西南部平坝地区、广西、广东和海南一些地方是冬荞,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播种。西南高寒山区,苦荞的适宜播种期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

    亩用多少斤乔麦种

    荞麦种植方法:

    条播

    主要是畜力牵引的犁播。根据地力和品种的分枝习性分窄行条播和宽行条播。条播以167~200厘米开厢,播幅13~17厘米,条播的优点是深浅一致,落子均匀,出苗整齐,在春旱严重、墒情较差时深墒播种、适时播种、保证全苗。条播还便于中耕除草和追肥,条播以南北垄为好。

    点播

    采取打塘人工点播,这种方式除人工点播不易控制种子量外,每亩的穴数也不易掌握,营养面积利用不均匀,还比较费工,以167~200厘米开厢,行距27~30厘米,窝距17~20厘米,每窝下种8~10粒种子,待出苗后留苗5~7株。

    开厢匀播

    厢宽150~200厘米,厢沟深20厘米,宽33厘米,每亩播饱满种子3~4kg。

    撒播

    在一些地区小麦收获后,先耕地随后撒种子,由于撒播无株行距之分,密度难以控制,田间群体结构不合理,密处成一堆,稀处不见苗。田间管理困难,一般产量较低。

    栽培技术

    1.选种

    选用良种是投资少、收效快,提高产量的首选措施,荞麦品种多,各有不同的适应性,因此要因地制宜。主栽品种选用经提纯复壮的地方品种和育成的“川荞1号”、“西荞1号”等。在二半山区选用“大苦荞”、“细圆粒荞”、“川荞1号”、西荞1号”等抗逆性强,丰产性能好的中熟及中晚熟品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在高二半山区选用“西荞1号”、“猪屎荞”等耐寒耐瘠的品种,能获得较稳定的产量。在低二半山区,选用“川荞1号”、“西荞1号”、“大苦荞”、“水荞”等早中熟高产的品种。

    2.选茬整地

    1.选茬

    轮作制度是农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轮作,也称换茬,是指同一地块上于一定年限内按一定顺序轮换种植不同种作物,以调节土壤肥力,防除病虫草害,实现作物高产稳产,“倒茬如上粪”说明了轮作的意义。连作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更不利于土地的合理利用。荞麦对茬口选择不严格,无论在什么茬口上都可以生长,但忌连作。为了获得荞麦高产,在轮作中最好选择好茬口,比较好的茬口是豆类、马铃薯,这些都是养地作物;其次是玉米、小麦、菜地茬口,这些都是用地作物,也是荞麦的主要茬口。

    2.整地

    荞麦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强,只要气候适宜,任何土壤,包括不适合于其它禾谷类作物生长的瘠薄地、新垦地均可种植,但有机质丰富,结构良好,养分充足,保水力强,通气性好的土壤能生产出优质高产的荞麦。

    荞麦根系发育弱,子叶大,顶土能力差,不易出土全苗,要求精细整地。整地质量差,易造成缺苗断垄、影响产量。抓好耕作整地这一环节是保证荞麦全苗的主要措施。前作收获后,应及时浅耕灭茬,然后深耕。如果时间允许,深耕最好在地中的杂草出土后进行。

    荞麦根系发育要求土壤有良好的结构、一定的空隙度,以利于水分、养分和空气的贮存及微生物的繁殖。重粘土或粘土,结构紧密,通气性差,排水不良,遇雨或灌溉时土壤微粒急剧膨胀,水分不能下渗,气体不能交换,一旦水分蒸发,土壤又迅速干涸,易板结形成坚硬的表层,不利于荞麦出苗和根系发育;沙质土壤结构松散,保肥保水能力差,养分含量低,也不利于荞麦生育;壤土有较强的保水保肥能力,排水良好,含磷、钾较高,适宜荞麦的生长,增产潜力较大。荞麦对酸性土壤有较强的忍耐力,碱性较强的土壤,荞麦生长受到抑制,经改良后方可种植。

    荞麦喜湿润,但忌过湿与积水,在多雨季节及地势低洼易积水之地,尤其是稻田种植荞麦,更应作畦开沟排水。

    深耕是中国各地荞麦丰产栽培的一条重要经验和措施。深耕能熟化土壤,加厚熟土层,同时改善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状况,提高土壤肥力,既有利于蓄水保墒和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又有利于荞麦发芽、出苗和生长发育,同时可减轻病虫草对荞麦的危害。深耕改土效果明显,但深度要适宜。各地研究结果表明,荞麦地深耕一般以20~25cm为宜。深耕又分春深耕、伏深耕和秋冬深耕,以伏深耕效果最好。伏深耕晒垡时间长,接纳雨水多,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积累和地力的恢复。荞麦伏耕地较少。一般以春、秋深耕为主。在进行春、秋深耕时,力争早耕。深耕时间越早,接纳雨水就越多,土壤含水量就相应越高,而且熟化时间长,土壤养分的含量相应也高。

    3.施肥

    荞麦是一种需肥较多的作物。要获得高产,必须供给充足的肥料。根据研究,每生产100kg荞麦籽粒,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氮4.01~4.06kg,磷1.66~2.22kg,钾5.21~8.18kg,吸收比例为1∶0.41~0.45∶1.3~2.02。荞麦吸收氮、磷、钾的比例和数量与土壤质地、栽培条件、气候特点及收获时间有关,但对于干旱瘠薄地和高寒山地,增施肥料,特别是增施氮、磷肥是荞麦丰产的基础。

    施肥应以“基肥为主、种肥为辅、追肥为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施用量应根据地力基础、产量指标、肥料质量、种植密度、品种和当地气候特点科学掌握。

    1.基肥: 荞麦播种之前,结合耕作整地施入土壤深层的肥料,也称底肥。充足的优质基肥,是荞麦高产的基础。基肥一般以有机肥为主,也可配合施用无机肥。基肥是荞麦的主要肥料,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50~60%。荞麦生产常用的有机肥有粪肥、厩肥和土杂肥。粪肥以人粪尿为主,是一种养分比较完全的有机肥,粪肥是基肥的主要来源,易分解,肥效快,当年增产效果比厩肥、土杂肥好。荞麦田基肥施用有秋施、早春施和播前施。秋施在前作收获后,结合秋深耕施基肥,它可以促进肥料熟化分解,能蓄水,培肥,高产,效果最好。荞麦多种植在边远的高寒山区和旱薄地上,或作为填闲作物种植,农家有机肥一般满足不了荞麦基肥的需要,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表明,若结合一些无机肥作基肥,对提高荞麦产量大有好处。目前用作基肥的无机肥有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酸二铵、硝酸铵、尿素和磷酸氢钙。过磷酸钙、钙镁磷肥作基肥最好与有机肥混合沤制后施用。磷酸二铵、硝酸铵、尿素和磷酸氢钙作基肥可结合秋深耕或早春耕作时施,也可在播前深施,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2.种肥:在播种时将肥料施于种子周围的一项措施,采用播前以肥拌籽、播种时溜肥或结合“种子包衣”等。种肥能弥补基肥的不足,以满足荞麦生育初期对养分的需要,并能促进根系发育。传统的种肥是粪肥,这是适应肥料不足而采用的一种集中施肥法。随着荞麦科研的发展,用无机肥料作种肥成为荞麦高产的主要技术措施。常用作种肥的无机肥料有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酸二铵、硝酸铵和尿素等。栽培荞麦以每亩施30公斤磷肥作种肥定为荞麦高产的主要技术指标。过磷酸钙、钙镁磷肥或磷酸二铵作种肥,一般可与荞麦种子搅拌混合使用,硝酸铵和尿素作种肥一般不能与种子直接接触,否则易“烧苗”,故用这些化肥做种肥时,要远离种子。

    3.追肥: 荞麦生育阶段不同,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也不同。现蕾开花后,需要大量的营养元素,此时补充一定数量的营养元素,对荞麦茎叶的生长,花蕾的分化发育,籽粒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追肥还应视地力和苗情而看:地力差,基肥和种肥不足的,出苗后20~25天,封垄前必须补进追肥;苗情长势健壮的可不追或少追;弱苗应早追苗肥。追肥一般宜用尿素等速效氮肥,用量不宜过多,每亩以5~8公斤为宜。无灌溉条件的地方追肥要选择在阴雨天气进行。此外,在有条件的地方,用硼、锰、锌、钼、铜等微量元素肥料作根外追肥,也有增产效果。

    4.合理密植

    构成荞麦产量的因素主要是每亩株数、每株粒数和千粒重,三者都和密度有关。合理密植就是充分有效地利用光、水、气、热和养分,协调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在群体最大限度发展的前提下,保证个体健壮地生长发育,使单位面积上的株粒数和粒重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而获得高产。由此可见,密度对株粒数和粒重影响较大,通过合理密植等栽培措施,协调各产量因素之间关系,对提高产量有显著效果。

    1.播种量

    荞麦播种量是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种子发芽率、播种方式和群体密度确定的。在一般情况下,甜荞每亩播种量2.5~3公斤,苦荞每公顷播种量1.5~2kg为宜。阿坝州播种量一般甜荞每亩5kg,苦荞每亩播种量4kg。

    播种量与荞麦产量直接相关。播种量大,出苗太密,个体发育不良,单株产量很低,单位面积产量不能提高。反之,播种量小,出苗太稀,个体发育良好,单株产量虽然很高,但单位面积上株数少,产量同样不能提高。所以,根据地力、品种、播种期确立适宜的播种量,是确定荞麦合理群体结构的基础。

    2.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影响荞麦分枝、株高、节数、花序数、小花数和粒数。肥沃地荞麦产量主要靠分枝,瘠薄地主要靠主茎。一般参照中肥地密度指标,在肥地适当减低密度,瘦地适当加大密度。

    3.播种期

    同一品种的生育日数因播种期而有很大的差异,其营养体和主要经济性状也随着生育日数而变化,同一地区春荞营养体较夏荞大,春荞留苗密度应小于夏荞。

    4.品种

    荞麦品种不同,其生长特点、营养体的大小和分枝能力、结实率有很大差别。一般生育期长的晚熟品种营养体大、分枝能力强,留苗要稀;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种则营养体小,分枝能力弱,留苗要稠。

    5.播种方式

    荞麦播种方式不同,荞麦的个体生长发育也不同。条播植株营养体较大,能充分利用土壤养分,田间通风透光好,留苗密度相对较稀。点播植株穴内密度大,植株发育不良,密度难于控制,相对留苗较多。撒播植株出苗不均匀,留苗密度大,靠植株自然消长调节群体,留苗密度要稠。

    根据各地实验研究结果:在中等肥力土壤,条播种植甜荞适宜的留苗密度为每亩6万株;苦荞为每亩7.5万株。目前国内外对荞麦高产技术的研究,有认为依靠多分枝、多结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也有认为应控制分枝,提高主茎果枝结实率,使养分集中利用,限制荞麦无限生长,提高单株粒重等不同技术观点和试验方法,研究试验证明后者优于前者。

    5.播种

    荞麦是带子叶出土的,播种不宜太深,种深了难以出苗,播种浅了又易风干。因而,播种深度是全苗的关键措施。为了保证顺利出苗,播种不宜过深,一般以3~4cm为宜,在沙质土和干旱区可以稍微深些,但不要超过6cm。掌握播种深度,一要依土壤水分,土壤水分充足时要浅点,土壤水分欠缺时要深点;二要依播种季节,春荞宜深些,夏荞稍浅些;三要依土质,砂质土和旱地可适当深一些,粘土地则要稍浅些;四依播种地区,在干旱风多地区,要重视播后覆土,还要视墒情适当镇压,在土质粘重遇雨后易板结地区,播后遇雨,可用耙破板结;五依品种类型,不同品种的顶土能力各异,各地实验结果以4cm为宜,不得超过6cm。

    1.适时播种

    适时播种是荞麦获得高产成败的关键措施,播种早晚都会影响荞麦的产量。中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各地自然条件、种植制度差异较大。从全国范围看,中国荞麦一年四季都有播种:春播、夏播、秋播和冬播,也称春荞、夏荞、秋荞、冬荞。中国北方旱作区及一年一作的高寒山地多春播;黄河流域冬麦区多夏播;长江以南及沿海的华中、华南地区多秋播;亚热带地区多冬播;西南高原地区春播或秋播。各产区的具体适宜播期应根据品种的熟性(生育期)、当地的无霜期及>10℃的有效积温数,使荞麦的盛花期避开当地的高温(>26℃)期,同时保证霜前成熟为基本原则。例如:内蒙古阴山以北丘陵地区,河北张家口坝上,是中国早熟春甜荞地区,播种不宜太早,早播易受晚霜危害,晚播易受早霜危害,适宜播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再如:甘肃陇东、陕西渭北及黄河沿岸地区和山西中南部的小麦及其他作物收获较早,荞麦种的也较早,一般在7月中旬播种。阿坝州低海拔地区在7月播种荞麦,高半山地区可在4月中旬到6月底播种;云南、贵州的荞麦主要在1700米以下的低海拔地区种植,一般在8月上中旬播种;云南西南部平坝地区、广西、广东和海南一些地方是冬荞,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播种。西南高寒山区,苦荞的适宜播种期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

    2.种子处理

    荞麦高产不仅要有优良品种,而且要选用高质量成熟饱满的新种子。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对于提高荞麦种子质量、全苗、壮苗奠定丰产作用很大。荞麦种子处理主要有晒种、选种、浸种和药剂拌种几种方法。

    ①晒种:能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晒种可改善种皮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促进种子成熟,提高酶的活力,增强种子的生活力和发芽力。晒种还借助阳光中的紫外线可杀死一部分附着于种子表面的病菌,减轻某些病害的发生。晒种以选择播种前7~10天的晴朗天气,将荞麦种子薄薄地摊在向阳干燥的地上或席上,晒种时间应根据气温的高低而定,气温较高时晒一天即可。

    ②选种:目的是剔除空粒、破粒、草籽和杂质,选用大而饱满整齐一致的种子,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大而饱满的种子含养分多、生活力强,生根快,出苗快,幼苗健壮。荞麦选种方法有风选、水选、筛选、机选和粒选等。利用种子清选机同时清选几个品种时,一定要注意清理清选机,防止种子的机械混杂。

    ③温汤浸种:有提高种子发芽力的作用,用35~40℃温水浸10~15分钟效果良好,能提早成熟。用其它微量元素溶液:钼酸铵(0.005%)、高锰酸钾(0.1%)、硼砂(0.03%)、硫酸镁(0.05%)、溴化钾(3%)浸种也可促进荞麦幼苗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④药剂拌种:是防止地下害虫和荞麦病害极其有效的措施。药剂拌种是在晒种和选种之后,用种子量0.5~0.1%的五氯硝基苯粉拌种,防止疫病、凋萎病和灰腐病。也可用种子重量的0.3~0.5%的2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0.5%甲拌磷乳油拌种,将种子拌匀后堆放3~4小时再摊开晾干,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3.播种方法

    中国荞麦种植区域广大,产地的地形、土质、种植制度和耕作栽培水平差异很大,故播种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有条播、点播和撒播。科学种植荞麦应倡导条播。撒播因撒籽不匀,出苗不整齐,通风透光不良,田间管理不便,故而产量不高。点播太费工。条播播种质量高,有利于合理密植和群体与个体的协调发育,从而得以荞麦产量的提高。据四川省昭觉农科所的田间试验,苦荞条播比撒播增产15%,点播比撒播增产13%;四川省凉山州农技站试验,苦荞采用条播和点播均比撒播产量高,其中条播比撒播增产20.34%,点播比撒播增产6.89%。

    ①条播:主要是畜力牵引的耧播和犁播。根据地力和品种的分枝习性分窄行条播和宽行条播,条播以167~200cm开厢,播幅13~17cm,空行17~20cm。条播的优点是深浅一致,落子均匀,出苗整齐,在春旱严重、墒情较差时,可探墒播种,适时播种,保证全苗。条播还便于中耕除草和追肥的田间管理。条播以南北垄为好。

    ②点播:采取锄开穴、人工点籽,这种方式除人工点籽不易控制播种量外,每亩的穴数也不易掌握,营养面积利用不均匀,还比较费工。凉以167~200cm开厢,行距27~30cm,窝距17~20cm,每窝下种8~10粒种子,待出苗后留苗5~7株。

    ③开厢匀播:厢宽150~200cm,厢沟深20cm,宽33cm,播种均匀,每亩播饱满种子3公斤。

    ④撒播:在一些地区小麦收获后,先耕地随后撒种子,再耙平。由于撒播无株行距之分,密度难以控制,田间群体结构不合理,密处成一堆,稀处不见苗。田间管理困难,一般产量较低。

    6.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的任务是,针对荞麦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采用科学的管理措施,保证荞麦高产、稳产。

    1.苗期管理

    荞麦播种后要采取积极的保苗措施。播种时遇干旱要及时镇压,踏实土壤,减少空隙,使土壤耕作层上虚下实,以利于地下水上升和种子的发芽出苗。播后遇雨或土壤含水量高时,会造成地表板结,荞麦子叶大,顶土能力差,地面板结将影响出苗,可用耙破除板结,疏松地表,以利出苗。破除地表板结要注意,在雨后地表稍干时浅耙,以不损伤幼苗为度。在低洼地荞麦播种前后应做好田间的排水工作。水分过多对荞麦生长不利,特别是苗期。

    2.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中耕有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通透性、蓄水保墒、提高地温、促进幼苗生长的作用,也有清除杂草危害的效果。根据资料,中耕一次能提高土壤含水量0.12~0.38%,中耕两次能提高土壤含水量1.23%,能明显的促进荞麦个体发育。中耕除草1~2次比不中耕的荞麦单株分枝数增加0.49~1.06个,粒数增加16.81~26.08粒,粒重增加0.49~0.8%,增产38.46%。

    所以中耕除草是农业生产上的一项“清洁”工程,它起到了节肥节水增光作用,从而获得增产效果。中耕除草次数和时间根据地区、土壤、苗情及杂草多少而定。第一次中耕除草在幼苗高6~7cm时结合间苗疏苗进行。第二次中耕在荞麦封垄前,结合追肥培土进行,中耕深度3~5cm。

    3.灌溉浇水

    荞麦是典型的旱作,但其生育过程抗旱能力较弱,需水较多,以开花灌浆期需水为最多。中国春荞麦多种植在旱坡地,缺乏灌溉条件,荞麦生长依赖于自然降水。夏荞麦区有灌溉条件的地区,荞麦开花灌浆期如遇干旱,应灌水满足荞麦的需水要求,以保证提高荞麦的高产。

    4.花期管理

    甜荞是异花授粉作物,又为两性花,结实率低,只有10-15%,是低产的主要因素。提高甜荞结实率的方法是创造授粉条件。甜荞是虫媒花作物,蜜蜂、昆虫能提高甜荞授粉结实率。据内蒙古农业科学院对蜜蜂、昆虫传粉与荞麦产量关系研究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昆虫传粉能使单株粒数增加37.84~81.98%,产量增加83.3~205.6%。故在荞麦田养蜂、放蜂,既是提高荞麦结实率、株粒数,粒重及产量的重要增产措施,又利于养蜂事业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应大力提倡。蜜蜂辅助授粉在荞麦盛花期进行,荞麦开花前2~3天,每亩荞麦田安放蜜蜂1—3箱。

    在没有放蜂条件的地方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方法,也可提高荞麦产量。人工辅助授粉以牵绳赶花或长棒赶花为好,辅助授粉要避免损坏花器,在露水大、雨天或清晨雄蕊未开放前或傍晚时,都不宜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苦荞为自花授粉作物,花数可达1500~3000朵,结实率一般40~60%,在肥水条件好的地区,花期应采取限制其无限生长的措施,促进干物质积累,提高单株粒重,获得优质高产。

    要实现荞麦高产,应做到六个改变:

    改赖茬赖地为好茬好地。

    改粗放耕作为精耕细作。

    改撒播为条播合理密植。

    改不施肥为科学施肥。

    改农家品种为优良品种。

    改只种不管为精细管理。

    1.温度

    荞麦是喜温作物,生育期要求10℃以上的积温1100~2100℃。荞麦种子发芽的最适宜温度为15~30℃。播种后4~5天就能整齐出苗。生育阶段最适宜的温度是18~22℃;在开花结实期间,凉爽的气候和比较湿润的空气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当温度低于13℃或高于25℃时,植株的生育受到明显抑制。荞麦耐寒力弱,怕霜冻,因此栽培荞麦的关键措施之一,就是根据当地积温情况掌握适宜的播种期,使荞麦生育期处在温暖的气候条件下,开花结实处在凉爽的气候环境中,保证在霜前成熟。

    2.水分

    荞麦是喜湿作物,一生中约需要水760~840立方米,比其它作物费水;抗旱能力较弱。荞麦的耗水量在各个生育阶段也不同。种子发芽耗用水分约为种子重量的40~50%,水分不足会影响发芽和出苗;现蕾后植株体积增大,耗水剧增;从开始结实到成熟耗水约占荞麦整个生育阶段耗水量的89%。荞麦的需水临界期是在出苗后17~25天的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形成期,如果在开花期间遇到干旱、高温,则影响授粉,花蜜分泌量也少。当大气湿度低于30~40%而有热风时,会引起植株萎蔫,花和子房及形成的果实也会脱落。荞麦在多雾,阴雨连绵的气候条件下,授粉结实也会受到影响。

    3.日照

    荞麦是短日照作物,甜荞对日照反应敏感,苦荞对日照要求不严,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都能生育并形成果实。从出苗到开花的生育前期,宜在长日照条件下生育;从开花到成熟的生育后期,宜在短日照条件下生育。长日照促进植株营养生长,短日照促进发育。同一品种春播开花迟,生育期长;夏秋播开花早,生育期短。不同品种对日照长度的反应是不同的,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的反应敏感。荞麦也是喜光作物,对光照强度的反应比其它禾谷类作物敏感。幼苗期光照不足,植株瘦弱;若开花、结实期光照不足,则引起花果脱落,结实率低,产量下降。

    4.养分

    荞麦对养分的要求,一般以吸取磷、钾较多。施用磷、钾肥对提高荞麦产量有显著效果;氮肥过多,营养生长旺盛,“头重脚轻”,后期容易引起倒伏。荞麦对土壤的选择不太严格,只要气候适宜,任何土壤,包括不适于其它禾谷类作物生长的瘠薄、带酸性或新垦地都可以种植,但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为最适合。酸性较重的和碱性较重的土壤改良后可以种植。

    我国是荞麦起源中心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但因荞麦在作物布局中的地位长期不受重视,八十年代以前,我国荞麦科研尚属空白,虽起步晚,但发展较快,尤以在栽培技术的研究方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技术系统体系,概括而言,要实现荞麦高产,应做到六个改变:改赖茬赖地为好茬好地;改粗放耕作为精耕细作;改撒播为条播合理密植;改不施肥为科学施肥;改农家品种为优良品种;改只种不管为精细管理。

    从全国范围看,中国荞麦一年四季都有播种:春播、夏播、秋播和冬播,也称春荞、夏荞、秋荞、冬荞。

    中国北方旱作区及一年一作的高寒山地多春播;黄河流域冬麦区多夏播;长江以南及沿海的华中、华南地区多秋播;亚热带地区多冬播;西南高原地区春播或秋播。

    各产区的具体适宜播期应根据品种的熟性(生育期)、当地的无霜期及>10℃的有效积温数,使荞麦的盛花期避开当地的高温(>26℃)期,同时保证霜前成熟为基本原则。

    例如:内蒙古阴山以北丘陵地区,河北张家口坝上,是中国早熟春甜荞地区,播种不宜太早,早播易受晚霜危害,晚播易受早霜危害,适宜播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

    再如:甘肃陇东、陕西渭北及黄河沿岸地区和山西中南部的小麦及其他作物收获较早,荞麦种的也较早,一般在7月中旬播种。阿坝州低海拔地区在7月播种荞麦,高半山地区可在4月中旬到6月底播种;

    云南、贵州的荞麦主要在1700米以下的低海拔地区种植,一般在8月上中旬播种;

    云南西南部平坝地区、广西、广东和海南一些地方是冬荞,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播种。

    西南高寒山区,苦荞的适宜播种期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

    适时播种是荞麦获得高产成败的关键措施,播种早晚都会影响荞麦的产量。春播在3月底~5月初,秋播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就要播完,秋播宜提早,不宜推迟。苦荞生育期长,在高半山只适宜春播和夏播,如果有条件秋播的,最好在七月中旬就要播完。荞麦的盛花期要避开当地的高温(大于26度)期,同时保证霜前成熟为基本原则。早熟春荞地区,播种不宜太早,早播易受晚霜危害,晚播易受早霜危害。

    荞麦栽培技术:

    1、选种

    选用良种是投资少、收效快、提高产量的首选措施,苦荞品种各有不同的适应性,因此要因地制宜。

    2、选茬整地

    (1)、选茬:轮作制度是农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轮作,也称换茬,是指同一地块于一定年限内按一定顺序轮换种植不同作物,以调节土壤肥力,防除病虫草害,实现作物高产稳产,“倒茬如上粪”说明了轮作的意义,连作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更不利于土地的合理利用。荞麦对茬口选择不严格,无论在什么茬口上都可以生长,但忌连作。为了获得荞麦高产,在轮作作物中最好选择好茬口,比较好的茬口是豆类、马铃薯,这些都是养地作物;其次是玉米、小麦、菜地茬口,这些都是用地作物。

    (2)、整地:荞麦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强,只要气候适宜,任何土壤,包括不适合于其它禾谷类作物生长的瘠薄地、新垦地均可种植,但有机质丰富、结构良好、养分充足、保水力强、通气性好的土壤能生产出优质高产的荞麦。

    3、播种

    各地的地形、土质、种植制度差异很大,故播种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有条播、点播和撒播,科学种植荞麦应倡导条播。撒播因撒籽不匀,出苗不整齐,通风透光不良,而产量不高;点播太费工;条播播种质量高,有利于全面协调发育。从而得以苦荞麦产量的提高。

    (1)、条播

    主要是畜力牵引的犁播。根据地力和品种的分枝习性分窄行条播和宽行条播。条播以167~200厘米开厢,播幅13~17厘米,条播的优点是深浅一致,落子均匀,出苗整齐,在春旱严重、墒情较差时深墒播种、适时播种、保证全苗。条播还便于中耕除草和追肥,条播以南北垄为好。

    (2)、点播

    采取打塘人工点播,这种方式除人工点播不易控制种子量外,每亩的穴数也不易掌握,营养面积利用不均匀,还比较费工,以167~200厘米开厢,行距27~30厘米,窝距17~20厘米,每窝下种8~10粒种子,待出苗后留苗5~7株。

    (3)、开厢匀播

    厢宽150~200厘米,厢沟深20厘米,宽33厘米,每亩播饱满种子3~4kg。

    (4)、撒播

    在一些地区小麦收获后,先耕地随后撒种子,由于撒播无株行距之分,密度难以控制,田间群体结构不合理,密处成一堆,稀处不见苗。田间管理困难,一般产量较低。

    4、施肥

    荞麦是一种需肥较多的作物,要获得高产,必须供给充足的肥料,根据研究,每生产100kg荞籽粒,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氮4.01~4.06kg,磷1.66~2.22kg,钾5.21~8.18kg。吸收比例为1∶0.41~0.45:1.3~2.02,氮、磷、钾的比例和数量与土壤质地、栽培条件、气候特点有关,但对于干旱瘠薄地和高寒山地,增施肥料,特别增施氮磷肥是荞麦丰产的基础。

    施肥应以“基肥为主,种肥为辅,追肥为补”,“有机为主,无机肥为辅”,施用量应根据地力基础、产量指标、肥料质量、种植气候特点科学掌握。

    不同地区种植时间有所区别:

    1. 我国北方旱作区:3月底~5月初。

    2. 黄河流域:6月底~7月中旬。

    3. 长江以南及沿海的华中、华南:7月下旬~8月上旬。

    苦荞的种植区域为全国海拔高度最高(海拔2200米至3000米)、自然环境最好(边远的高寒山区,无任何工业污染)品质最佳(富含芦丁、硒、膳食纤维),是目前最经济实惠的食疗保健佳品,是糖尿病痪者、高血压、高血脂病人的保健食品,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硒”还有防癌的作用。

    苦荞是自然界中甚少的药食两用作物,据《本草纲目》记载:苦荞味苦,性平寒,能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炼五脏渣秽;在《千金要方》、《中药大辞典》及相关文献中对苦荞都有记载:可安神、活气血、降气宽肠、清热肿风痛、祛积化滞、清肠、润肠、通便、止咳、平喘、抗炎、抗过敏、强心、减肥、美容等功效。

    苦荞即苦荞麦,学名鞑靼荞麦(鞑靼,读音dádá,是对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别名荞叶七、野兰荞、万年荞、 菠麦、乌麦、花荞。比甜荞即荞麦的营养价值高出很多。特别是生物类黄酮的含量是荞麦的13.5倍。

    苦荞--七大营养素完全集于一身,不是药,不是保健品,是能当饭吃的食品,却有着卓越的营养保健价值和非凡的食疗功效。它不属禾本科,而属蓼科,与人们所熟悉的“何首乌、大黄”等同属蓼科,是我国药食同源文化的典型体现。苦荞被誉为“五谷之王”,三降食品(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苦荞拥有独特、全面、丰富的营养成份,而且药用特性好,有人体所必须的多种营养成份。苦荞有通便排毒的功效,民间又称其为“净肠草”。苦荞还可以炒制后做成茶饮,每日饮用对三高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

    苦荞起源于我国西南部,人们出于粮用目的习惯地把它归于禾谷类、麦类,归小宗粮豆作物,实际上苦荞是食药兼用的食物源。全世界惟独在中国西南部的云贵川红土高原和北方黄土高原高海拔山岳地区广为种植,是种植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粮种和饲料,也是当今及未来人们重要的健康食物源。

    我国学者依据全国综合区划和作物区划、荞麦种、品种和栽培特点以及当地耕作制度等将荞麦分为 4 个生态区:即北方春荞麦区、北方夏荞麦区、南方秋冬荞麦区 和西南高原春秋荞麦区。西南高原春秋荞麦区和北方春荞麦区是苦荞主产区。中国苦荞 80%集中种植在云贵川高原、青藏高原、甘肃甘南、鄂湘武陵山区丘陵山地和秦巴山区南麓,属低纬度、高海拔、穿插以丘陵,一年一作多春播,在一年两作的盆地和平坝地区、盆地沟川或坡地多秋播,传统习惯多作为产地人民的主要食粮和饲料。

    北方春荞麦区的苦荞种植地约占中国苦荞的 20%,隶属于中国优质小杂粮产业带区域,东起内蒙古通辽、赤峰,沿长城内外的河北张家口坝上、山西大同、陕西榆林、宁夏盐池、固原、甘肃定西等高纬度、高海拔、缓坡丘陵、穿插山峁地带,多一年一作,春播。近年来该生产区苦荞产业日渐发展,为保证安全、合格的苦荞原料,企业自主创建苦荞基地,发展快速。

    我国是荞麦种植和出口大国。2010 年的不完全统计,荞麦种植面积为 73 万公顷,苦荞种植面积为 33 万公顷,主要分布在云南(8 万公顷)、四川(5.2 万公顷)、贵州(4.6 万公顷)、陕西(1、6 万公顷)、山西(0.33 万公顷)、重庆(0.3 万公顷)各省市,产量约为 50 万吨。苦荞的种植效益,随着国家“三农”政策的落实,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在增加,但不同种植区的种植效益有差别。

    在西南高原春秋荞麦区,因参加商品流通的苦荞不及总量的 20%,大量苦荞处于自产自销的原粮“自我消化”过程,扣除流通商贩中间获利,种植苦荞的农民得益不多,种植劲头不大。北方春荞麦区种植的苦荞多作为食品原料加工,与企业签有种植合同,产品直接交付公司,减少中间环节,其种植效益比同类作物要高出许多,农民愿意种植。

    估计中国国内参与流通的苦荞大约有 8 万~10 万吨,或言 10 万吨左右。苦荞的出口,中国海关无单独立项。有关调查显示,历年出口日、韩等国约 1 万吨,其中日本太阳会社每年从中国四川进口 5000 吨苦荞原粮,余者从山西、云南进口制成品,如面粉、冷面、苦荞茶等,也有原粮。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70厘米,分枝,绿色或微逞紫色,有细纵棱,一侧具乳头状突起,叶宽三角形,长2-7厘米,两面沿叶脉具乳头状突起,下部叶具长叶柄,上部叶较小具短柄;托叶鞘偏斜,膜质,黄褐色,长约5毫米。花序总状,顶生或腋生,花排列稀疏;苞片卵形,长2-3毫米,每苞内具2-4花,花梗中部具关节;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红色,花被片椭圆形,长约2毫米;雄蕊8, 比花被短;花柱3短,柱头头状。瘦果长卵形,长5-6毫米,具3棱及3条纵沟,上部棱角锐利,下部圆钝有时具波状齿,黑褐色,无光泽,比宿存花被长。花期6-9月,果期8-10月。

    中国西南地区的云、贵、川、藏是荞麦的起源中心。荞麦在中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分布非常广泛,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从平原到山区,亚热带到温带寒冷地区都有荞麦的踪迹,特别是山区、高寒冷凉地区,不能种植水稻、小麦等高产作物的地区更是荞麦的高产区。荞麦的栽培种有两个,一个是苦荞(tartary buckwheat),另一个是普通荞(common buckwheat),两个栽培种的生物学特征及栽培适宜区域均有所不同。我国华北山西高寒山区以苦荞为主,甜荞种植仅次于苦荞,山西是荞麦的主产地。东北、西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以种甜荞为主。而苦荞的主要产区分布在山西、云南、四川、西藏、贵州、青海等省、自治区。这些地区的苦荞资源占到荞麦资源总数的45%以上,有300多个栽培品种,常年种植面积为40万~60万hm2,在亚洲、欧洲及美洲的一些国家的山区也有栽培。甜荞种植最早是由中国西南向外辐射传播遍布全球,苦荞则仍以中国为主。中国栽培苦荞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

    我国栽培苦荞麦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苦荞麦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苦荞性喜阴湿冷凉,多种植于高山地域,垂直分布为海拔1200~3500m。

    苦荞主要生长在山西,云南,四川,西藏,贵州,青海等省。

    荞麦属寥科荞麦属,又名乔麦、三角麦、乌麦,为 非禾本科谷物。我国人民以荞麦子实磨面制成食品,秸 秆、干叶和加工的副产品作词料和肥料。荞麦生育期短, 是重要的蜜源和救灾作物。

    .

    荞麦全身是宝,经济价值高,幼叶、嫩叶、成熟秸 杆、茎叶花果米面皮壳无一废物。从食用到防病治病, 从自然资源利用到养地增产,从农业到畜牧业,从食品 加工业到轻工业生产,从国内市场到外贸出口,都有一 定的作用。在吉林省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中具有重要的 作用。

    栽培技术

    1.选种

    选用良种是投资少、收效快,提高产量的首选措施,荞麦品种多,各有不同的适应性,因此要因地制宜。主栽品种选用经提纯复壮的地方品种和育成的“川荞1号”、“西荞1号”等。在二半山区选用“大苦荞”、“细圆粒荞”、“川荞1号”、西荞1号”等抗逆性强,丰产性能好的中熟及中晚熟品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在高二半山区选用“西荞1号”、“猪屎荞”等耐寒耐瘠的品种,能获得较稳定的产量。在低二半山区,选用“川荞1号”、“西荞1号”、“大苦荞”、“水荞”等早中熟高产的品种。

    2.选茬整地

    1.选茬

    轮作制度是农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轮作,也称换茬,是指同一地块上于一定年限内按一定顺序轮换种植不同种作物,以调节土壤肥力,防除病虫草害,实现作物高产稳产,“倒茬如上粪”说明了轮作的意义。连作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更不利于土地的合理利用。荞麦对茬口选择不严格,无论在什么茬口上都可以生长,但忌连作。为了获得荞麦高产,在轮作中最好选择好茬口,比较好的茬口是豆类、马铃薯,这些都是养地作物;其次是玉米、小麦、菜地茬口,这些都是用地作物,也是荞麦的主要茬口。

    2.整地

    荞麦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强,只要气候适宜,任何土壤,包括不适合于其它禾谷类作物生长的瘠薄地、新垦地均可种植,但有机质丰富,结构良好,养分充足,保水力强,通气性好的土壤能生产出优质高产的荞麦。

    荞麦根系发育弱,子叶大,顶土能力差,不易出土全苗,要求精细整地。整地质量差,易造成缺苗断垄、影响产量。抓好耕作整地这一环节是保证荞麦全苗的主要措施。前作收获后,应及时浅耕灭茬,然后深耕。如果时间允许,深耕最好在地中的杂草出土后进行。

    荞麦根系发育要求土壤有良好的结构、一定的空隙度,以利于水分、养分和空气的贮存及微生物的繁殖。重粘土或粘土,结构紧密,通气性差,排水不良,遇雨或灌溉时土壤微粒急剧膨胀,水分不能下渗,气体不能交换,一旦水分蒸发,土壤又迅速干涸,易板结形成坚硬的表层,不利于荞麦出苗和根系发育;沙质土壤结构松散,保肥保水能力差,养分含量低,也不利于荞麦生育;壤土有较强的保水保肥能力,排水良好,含磷、钾较高,适宜荞麦的生长,增产潜力较大。荞麦对酸性土壤有较强的忍耐力,碱性较强的土壤,荞麦生长受到抑制,经改良后方可种植。

    荞麦喜湿润,但忌过湿与积水,在多雨季节及地势低洼易积水之地,尤其是稻田种植荞麦,更应作畦开沟排水。

    深耕是中国各地荞麦丰产栽培的一条重要经验和措施。深耕能熟化土壤,加厚熟土层,同时改善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状况,提高土壤肥力,既有利于蓄水保墒和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又有利于荞麦发芽、出苗和生长发育,同时可减轻病虫草对荞麦的危害。深耕改土效果明显,但深度要适宜。各地研究结果表明,荞麦地深耕一般以20~25cm为宜。深耕又分春深耕、伏深耕和秋冬深耕,以伏深耕效果最好。伏深耕晒垡时间长,接纳雨水多,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积累和地力的恢复。荞麦伏耕地较少。一般以春、秋深耕为主。在进行春、秋深耕时,力争早耕。深耕时间越早,接纳雨水就越多,土壤含水量就相应越高,而且熟化时间长,土壤养分的含量相应也高。

    3.施肥

    荞麦是一种需肥较多的作物。要获得高产,必须供给充足的肥料。根据研究,每生产100kg荞麦籽粒,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氮4.01~4.06kg,磷1.66~2.22kg,钾5.21~8.18kg,吸收比例为1∶0.41~0.45∶1.3~2.02。荞麦吸收氮、磷、钾的比例和数量与土壤质地、栽培条件、气候特点及收获时间有关,但对于干旱瘠薄地和高寒山地,增施拉姆拉肥料,特别是增施氮、磷肥是荞麦丰产的基础。

    施肥应以“基肥为主、种肥为辅、追肥为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施用量应根据地力基础、产量指标、肥料质量、种植密度、品种和当地气候特点科学掌握。

    1.基肥: 荞麦播种之前,结合耕作整地施入土壤深层的肥料,也称底肥。充足的优质基肥,是荞麦高产的基础。基肥一般以有机肥为主,也可配合施用无机肥。基肥是荞麦的主要肥料,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50~60%。荞麦生产常用的有机肥有粪肥、厩肥和土杂肥。粪肥以人粪尿为主,是一种养分比较完全的有机肥,粪肥是基肥的主要来源,易分解,肥效快,当年增产效果比厩肥、土杂肥好。荞麦田基肥施用有秋施、早春施和播前施。秋施在前作收获后,结合秋深耕施基肥,它可以促进肥料熟化分解,能蓄水,培肥,高产,效果最好。荞麦多种植在边远的高寒山区和旱薄地上,或作为填闲作物种植,农家有机肥一般满足不了荞麦基肥的需要,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表明,若结合一些无机肥作基肥,对提高荞麦产量大有好处。目前用作基肥的无机肥有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酸二铵、硝酸铵、尿素和磷酸氢钙。过磷酸钙、钙镁磷肥作基肥最好与有机肥混合沤制后施用。磷酸二铵、硝酸铵、尿素和磷酸氢钙作基肥可结合秋深耕或早春耕作时施,也可在播前深施,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2.种肥:在播种时将肥料施于种子周围的一项措施,采用播前以肥拌籽、播种时溜肥或结合“种子包衣”等。种肥能弥补基肥的不足,以满足荞麦生育初期对养分的需要,并能促进根系发育。传统的种肥是粪肥,这是适应肥料不足而采用的一种集中施肥法。随着荞麦科研的发展,用无机肥料作种肥成为荞麦高产的主要技术措施。常用作种肥的无机肥料有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酸二铵、硝酸铵和尿素等。栽培荞麦以每亩施30公斤磷肥作种肥定为荞麦高产的主要技术指标。过磷酸钙、钙镁磷肥或磷酸二铵作种肥,一般可与荞麦种子搅拌混合使用,硝酸铵和尿素作种肥一般不能与种子直接接触,否则易“烧苗”,故用这些化肥做种肥时,要远离种子。

    3.追肥: 荞麦生育阶段不同,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也不同。现蕾开花后,需要大量的营养元素,此时补充一定数量的营养元素,对荞麦茎叶的生长,花蕾的分化发育,籽粒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追肥还应视地力和苗情而看:地力差,基肥和种肥不足的,出苗后20~25天,封垄前必须补进追肥;苗情长势健壮的可不追或少追;弱苗应早追苗肥。追肥一般宜用尿素等速效氮肥,用量不宜过多,每亩以5~8公斤为宜。无灌溉条件的地方追肥要选择在阴雨天气进行。此外,在有条件的地方,用硼、锰、锌、钼、铜等微量元素肥料作根外追肥,也有增产效果。

    4.合理密植

    构成荞麦产量的因素主要是每亩株数、每株粒数和千粒重,三者都和密度有关。合理密植就是充分有效地利用光、水、气、热和养分,协调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在群体最大限度发展的前提下,保证个体健壮地生长发育,使单位面积上的株粒数和粒重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而获得高产。由此可见,密度对株粒数和粒重影响较大,通过合理密植等栽培措施,协调各产量因素之间关系,对提高产量有显著效果。

    1.播种量

    荞麦播种量是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种子发芽率、播种方式和群体密度确定的。在一般情况下,甜荞每亩播种量2.5~3公斤,苦荞每公顷播种量1.5~2kg为宜。阿坝州播种量一般甜荞每亩5kg,苦荞每亩播种量4kg。

    播种量与荞麦产量直接相关。播种量大,出苗太密,个体发育不良,单株产量很低,单位面积产量不能提高。反之,播种量小,出苗太稀,个体发育良好,单株产量虽然很高,但单位面积上株数少,产量同样不能提高。所以,根据地力、品种、播种期确立适宜的播种量,是确定荞麦合理群体结构的基础。

    2.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影响荞麦分枝、株高、节数、花序数、小花数和粒数。肥沃地荞麦产量主要靠分枝,瘠薄地主要靠主茎。一般参照中肥地密度指标,在肥地适当减低密度,瘦地适当加大密度。

    3.播种期

    同一品种的生育日数因播种期而有很大的差异,其营养体和主要经济性状也随着生育日数而变化,同一地区春荞营养体较夏荞大,春荞留苗密度应小于夏荞。

    4.品种

    荞麦品种不同,其生长特点、营养体的大小和分枝能力、结实率有很大差别。一般生育期长的晚熟品种营养体大、分枝能力强,留苗要稀;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种则营养体小,分枝能力弱,留苗要稠。

    5.播种方式

    荞麦播种方式不同,荞麦的个体生长发育也不同。条播植株营养体较大,能充分利用土壤养分,田间通风透光好,留苗密度相对较稀。点播植株穴内密度大,植株发育不良,密度难于控制,相对留苗较多。撒播植株出苗不均匀,留苗密度大,靠植株自然消长调节群体,留苗密度要稠。

    根据各地实验研究结果:在中等肥力土壤,条播种植甜荞适宜的留苗密度为每亩6万株;苦荞为每亩7.5万株。目前国内外对荞麦高产技术的研究,有认为依靠多分枝、多结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也有认为应控制分枝,提高主茎果枝结实率,使养分集中利用,限制荞麦无限生长,提高单株粒重等不同技术观点和试验方法,研究试验证明后者优于前者。

    5.播种

    荞麦是带子叶出土的,播种不宜太深,种深了难以出苗,播种浅了又易风干。因而,播种深度是全苗的关键措施。为了保证顺利出苗,播种不宜过深,一般以3~4cm为宜,在沙质土和干旱区可以稍微深些,但不要超过6cm。掌握播种深度,一要依土壤水分,土壤水分充足时要浅点,土壤水分欠缺时要深点;二要依播种季节,春荞宜深些,夏荞稍浅些;三要依土质,砂质土和旱地可适当深一些,粘土地则要稍浅些;四依播种地区,在干旱风多地区,要重视播后覆土,还要视墒情适当镇压,在土质粘重遇雨后易板结地区,播后遇雨,可用耙破板结;五依品种类型,不同品种的顶土能力各异,各地实验结果以4cm为宜,不得超过6cm。

    1.适时播种

    适时播种是荞麦获得高产成败的关键措施,播种早晚都会影响荞麦的产量。中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各地自然条件、种植制度差异较大。从全国范围看,中国荞麦一年四季都有播种:春播、夏播、秋播和冬播,也称春荞、夏荞、秋荞、冬荞。中国北方旱作区及一年一作的高寒山地多春播;黄河流域冬麦区多夏播;长江以南及沿海的华中、华南地区多秋播;亚热带地区多冬播;西南高原地区春播或秋播。各产区的具体适宜播期应根据品种的熟性(生育期)、当地的无霜期及>10℃的有效积温数,使荞麦的盛花期避开当地的高温(>26℃)期,同时保证霜前成熟为基本原则。例如:内蒙古阴山以北丘陵地区,河北张家口坝上,是中国早熟春甜荞地区,播种不宜太早,早播易受晚霜危害,晚播易受早霜危害,适宜播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再如:甘肃陇东、陕西渭北及黄河沿岸地区和山西中南部的小麦及其他作物收获较早,荞麦种的也较早,一般在7月中旬播种。阿坝州低海拔地区在7月播种荞麦,高半山地区可在4月中旬到6月底播种;云南、贵州的荞麦主要在1700米以下的低海拔地区种植,一般在8月上中旬播种;云南西南部平坝地区、广西、广东和海南一些地方是冬荞,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播种。西南高寒山区,苦荞的适宜播种期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

    2.种子处理

    荞麦高产不仅要有优良品种,而且要选用高质量成熟饱满的新种子。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对于提高荞麦种子质量、全苗、壮苗奠定丰产作用很大。荞麦种子处理主要有晒种、选种、浸种和药剂拌种几种方法。

    ①晒种:能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晒种可改善种皮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促进种子成熟,提高酶的活力,增强种子的生活力和发芽力。晒种还借助阳光中的紫外线可杀死一部分附着于种子表面的病菌,减轻某些病害的发生。晒种以选择播种前7~10天的晴朗天气,将荞麦种子薄薄地摊在向阳干燥的地上或席上,晒种时间应根据气温的高低而定,气温较高时晒一天即可。

    ②选种:目的是剔除空粒、破粒、草籽和杂质,选用大而饱满整齐一致的种子,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大而饱满的种子含养分多、生活力强,生根快,出苗快,幼苗健壮。荞麦选种方法有风选、水选、筛选、机选和粒选等。利用种子清选机同时清选几个品种时,一定要注意清理清选机,防止种子的机械混杂。

    ③温汤浸种:有提高种子发芽力的作用,用35~40℃温水浸10~15分钟效果良好,能提早成熟。用其它微量元素溶液:钼酸铵(0.005%)、高锰酸钾(0.1%)、硼砂(0.03%)、硫酸镁(0.05%)、溴化钾(3%)浸种也可促进荞麦幼苗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④药剂拌种:是防止地下害虫和荞麦病害极其有效的措施。药剂拌种是在晒种和选种之后,用种子量0.5~0.1%的五氯硝基苯粉拌种,防止疫病、凋萎病和灰腐病。也可用种子重量的0.3~0.5%的2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0.5%甲拌磷乳油拌种,将种子拌匀后堆放3~4小时再摊开晾干,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3.播种方法

    中国荞麦种植区域广大,产地的地形、土质、种植制度和耕作栽培水平差异很大,故播种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有条播、点播和撒播。科学种植荞麦应倡导条播。撒播因撒籽不匀,出苗不整齐,通风透光不良,田间管理不便,故而产量不高。点播太费工。条播播种质量高,有利于合理密植和群体与个体的协调发育,从而得以荞麦产量的提高。据四川省昭觉农科所的田间试验,苦荞条播比撒播增产15%,点播比撒播增产13%;四川省凉山州农技站试验,苦荞采用条播和点播均比撒播产量高,其中条播比撒播增产20.34%,点播比撒播增产6.89%。

    ①条播:主要是畜力牵引的耧播和犁播。根据地力和品种的分枝习性分窄行条播和宽行条播,条播以167~200cm开厢,播幅13~17cm,空行17~20cm。条播的优点是深浅一致,落子均匀,出苗整齐,在春旱严重、墒情较差时,可探墒播种,适时播种,保证全苗。条播还便于中耕除草和追肥的田间管理。条播以南北垄为好。

    ②点播:采取锄开穴、人工点籽,这种方式除人工点籽不易控制播种量外,每亩的穴数也不易掌握,营养面积利用不均匀,还比较费工。凉以167~200cm开厢,行距27~30cm,窝距17~20cm,每窝下种8~10粒种子,待出苗后留苗5~7株。

    ③开厢匀播:厢宽150~200cm,厢沟深20cm,宽33cm,播种均匀,每亩播饱满种子3公斤。

    ④撒播:在一些地区小麦收获后,先耕地随后撒种子,再耙平。由于撒播无株行距之分,密度难以控制,田间群体结构不合理,密处成一堆,稀处不见苗。田间管理困难,一般产量较低。

    6.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的任务是,针对荞麦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采用科学的管理措施,保证荞麦高产、稳产。

    1.苗期管理

    荞麦播种后要采取积极的保苗措施。播种时遇干旱要及时镇压,踏实土壤,减少空隙,使土壤耕作层上虚下实,以利于地下水上升和种子的发芽出苗。播后遇雨或土壤含水量高时,会造成地表板结,荞麦子叶大,顶土能力差,地面板结将影响出苗,可用耙破除板结,疏松地表,以利出苗。破除地表板结要注意,在雨后地表稍干时浅耙,以不损伤幼苗为度。在低洼地荞麦播种前后应做好田间的排水工作。水分过多对荞麦生长不利,特别是苗期。

    2.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中耕有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通透性、蓄水保墒、提高地温、促进幼苗生长的作用,也有清除杂草危害的效果。根据资料,中耕一次能提高土壤含水量0.12~0.38%,中耕两次能提高土壤含水量1.23%,能明显的促进荞麦个体发育。中耕除草1~2次比不中耕的荞麦单株分枝数增加0.49~1.06个,粒数增加16.81~26.08粒,粒重增加0.49~0.8%,增产38.46%。

    所以中耕除草是农业生产上的一项“清洁”工程,它起到了节肥节水增光作用,从而获得增产效果。中耕除草次数和时间根据地区、土壤、苗情及杂草多少而定。第一次中耕除草在幼苗高6~7cm时结合间苗疏苗进行。第二次中耕在荞麦封垄前,结合追肥培土进行,中耕深度3~5cm。

    3.灌溉浇水

    荞麦是典型的旱作,但其生育过程抗旱能力较弱,需水较多,以开花灌浆期需水为最多。中国春荞麦多种植在旱坡地,缺乏灌溉条件,荞麦生长依赖于自然降水。夏荞麦区有灌溉条件的地区,荞麦开花灌浆期如遇干旱,应灌水满足荞麦的需水要求,以保证提高荞麦的高产。

    4.花期管理

    甜荞是异花授粉作物,又为两性花,结实率低,只有10-15%,是低产的主要因素。提高甜荞结实率的方法是创造授粉条件。甜荞是虫媒花作物,蜜蜂、昆虫能提高甜荞授粉结实率。据内蒙古农业科学院对蜜蜂、昆虫传粉与荞麦产量关系研究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昆虫传粉能使单株粒数增加37.84~81.98%,产量增加83.3~205.6%。故在荞麦田养蜂、放蜂,既是提高荞麦结实率、株粒数,粒重及产量的重要增产措施,又利于养蜂事业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应大力提倡。蜜蜂辅助授粉在荞麦盛花期进行,荞麦开花前2~3天,每亩荞麦田安放蜜蜂1—3箱。

    在没有放蜂条件的地方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方法,也可提高荞麦产量。人工辅助授粉以牵绳赶花或长棒赶花为好,辅助授粉要避免损坏花器,在露水大、雨天或清晨雄蕊未开放前或傍晚时,都不宜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苦荞为自花授粉作物,花数可达1500~3000朵,结实率一般40~60%,在肥水条件好的地区,花期应采取限制其无限生长的措施,促进干物质积累,提高单株粒重,获得优质高产。

    • 创业指南
    • 网上开店
    • 养殖视频
    • 理财
    • 政策
    • 技术
    • 致富视频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