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业指南 致富视频 网上开店 养殖视频 范文大全 创业项目开店经验创业杂谈如何创业技术资料创业防骗项目分析微信营销农村创业投资理财
  • 创业新闻
  • 创业人物
  • 行业分析
  • 灰色行业
  • 政策法律
  • 经济观察
  • 企业经营
  • 新闻创优的意识养成与提炼术——以江苏淮安日报社新闻创优实践探索为例

    时间:2023-02-10 12:15:05 来源:东东创业网 本文已影响 东东创业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

    杜勇清

    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产品形态、呈现方式、传播渠道发生了深刻变化。尽管如此,精品力作依然是新闻媒体的安身立命之本,从一定程度上说,也是新闻单位的“脸面”与核心竞争力。锤炼精品力作,需要记者在新闻从业道路上怀抱新闻理想,树立创优意识,坚守初心,乐于奉献,持之以恒,孜孜以求。同时,也要求记者走出“舒适区”,将新闻创优的“自醒意识”转变成新闻创优的“自觉行动”,进而探索形成既具有独特风格又可复制推广的新闻创优“看家本领”。

    随着媒体多元融合走向深入,新闻媒体的生存环境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无论是传统媒体时代,还是新时代媒体融合加速推进的当下,“内容为王”依然是媒体生存的“不二法则”,秉持“精品意识”,不断精益求精打造精品力作,始终是媒体永葆青春的制胜之道。

    结合江苏省淮安日报社主攻新闻创优的实战案例,对新闻创优的意识确立、外在土壤、奉献精神以及新闻创优过程中提炼术的应用加以阐述,探讨新闻创优意识养成及新闻创优作品提炼术两个方面内容,为记者同行新闻创优提供一些启发和方法路径。

    在新闻从业道路上,有人根据记者的现实表现,将记者分成三种类别:饭碗型、职业型、事业型,更有甚者以“新闻民工”自居。恰当与否,姑且不论。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从人生理想、社会价值角度考量,“民工”的价值追求主要是为了生计和养家糊口,而“记者”除了赚钱养家,更应扛起一份时代的使命、体现一份职业的价值。

    说易行难。现实工作中,时常听到这样一种声音:一些在新闻采访战线历练了五年甚至是十年的记者,给人的感觉为什么总像是一杯“温吞水”?

    仅就现象分析,这类情况大致有这样几种表现:采访得过且过,甘当“文字匠”;
    每天看似忙忙碌碌,实则疲于应付;
    面对具有新闻价值的线索,反应迟钝,行动迟缓;
    稿件写作不求精雕细琢,宁可“不出彩”,只要“不出事”。其结果,往往像有的记者所说的,“五天前写的稿子,自己已经记不起标题。”

    上述情况的出现,既有外因,也有内因。从外因上分析,绩效考核带来的压力不可回避;
    从内因上观照,除了记者自身职业理想缺失、精品意识淡薄之外,“自我觉醒”的意识不足是重要根源。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惟有时刻保持“自醒”,才能靶向不偏、方寸不乱。《淮安日报》是一张拥有八十多年奋斗历史的市委机关报。八十多年来,淮安日报社一代又一代报人自觉传承优良传统,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记者。进入新时代,什么样的记者才是优秀记者,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需要记者时常叩问内心,才能时刻保持自醒。

    在对近十年来部分中青年记者的新闻创优成果进行分析后发现,“自醒意识”越强的记者,精品力作频现,获奖成果也越丰硕。一名记者明确表示,自己从业20年间,前10年以动态报道为主,在全省优秀新闻作品评选中几乎没有斩获,幡然醒悟之后,后10年累计有三十多篇作品夺得省级奖项,获得一、二等奖的作品占全部获奖作品的三分之二。

    毫无疑问,强烈的“自醒意识”可以帮助记者明确奋斗方向、发现自身短板,博采众长为己所用,进而催生记者的主观能动性,激活记者的新闻创优细胞。

    上述提到的这名记者,正是在“自醒意识”被唤醒之后,开始大量阅读、学习《人民日报》刊发的佳作及历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评析,从标题制作、句式句法,到文章架构、标点符号,以“庖丁解牛”的耐心和方法,加以揣摩,化作实践。当“自醒”成为“自觉”,每次采访,记者本能的第一反应是:此次采访的题材有没有新闻创优价值,要想创优,应该怎样切入,新闻点在哪里,整篇报道如何架构。

    日常工作中,提到领导的重要性,人们常说:干部不领,水牛掉井。也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新闻创优同样如此,单位“一把手”的重视程度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在这一方面,淮安日报社的探索不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

    一是总编辑“挂帅”机制。淮安日报社在旗下的《淮安日报》头版开辟了“总编带队跑现场”专栏,由总编辑带队,根据报道题材的时、度、效需要,随时组建报道小分队,奔赴采访一线强“四力”、抓“活鱼”、放“样子”,《冷了公堂暖了心房》等一批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作品,在江苏省报纸优秀作品评选中屡屡获奖。

    二是好作品“打擂”机制。由报社党委研究,确定以周、月、季为时间段,分别评选出周好稿、月精品、季佳作。对入选的作品,除给予绩效奖励、在评报栏进行公布外,将其列入向上推荐年度新闻优秀作品篇目库,享有优先推荐资格。在这一机制的导向作用下,淮安日报社融媒体采访中心记者队伍近三年来已涌现出一大批善于创新创优的骨干力量,晋升副高级以上职称的记者人数是三年前副高级以上职称记者总数的两倍。

    三是新闻奖“亮相”机制。报社在每年年终表彰大会上,由“一把手”宣读当年度荣获省级以上新闻奖项的获奖篇目、作者、获奖等次,向获奖记者颁发获奖证书。除此以外,获奖记者享有年度评优评先的优先权。诸如此类的举措,不仅赋予新闻创优满满的仪式感,也给予了创优记者满满的成就感、获得感。

    四是师带徒“结对”机制。实施新闻创优“名师带徒”工程,举行拜师签约仪式,报社“一把手”既是“红娘”,也是见证人。每一批结对师徒以两年为一个“传、帮、带”周期,对“名师带徒”的年度效果,制定了详细的指标评价体系。首批两名带徒“名师”,所结对的4名“徒弟”仅2020年就通过实战,采写出10篇新闻精品,有5篇获得全省报纸优秀作品一、二等奖。其中一位“名师”还被评选为淮安市首批“行业导师”。

    五是名记者“分享”机制。建立名记者成员库,每月定期举办名记者业务经验分享会,围绕新闻创优过程中的问题、新闻报道采写实务等,每期一个主题,在“讲”中传授、“议”中交流、“问”中互动,社长、总编辑全程参与,静心聆听,适时点评,把稳导向。

    统计显示,近五年来,淮安日报社在江苏省报纸优秀作品评选中,年均荣获二等奖以上作品不少于8篇。特别是2019年度,淮安日报社有9篇作品获得省一等奖,一等奖获奖总数位居江苏13个设区市之首。

    需要指出的是,“自醒意识”是记者开发新闻创优天地的“第一把钥匙”,但仅有“自醒意识”还远远不够。新闻创优是个“苦差事”,不仅可能过程艰辛,还可能付出了却未必就有回报。也因此,致力于新闻创优,记者必须具备“自讨苦吃”的心理准备。

    所谓“苦差事”,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采访过程要扎实深入,细之又细,不厌其烦,切不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叶障目;
    二是对作品的打磨要耐得住性子,守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经得住熬煎。

    刊发在《淮安日报》头版的“李银江系列报道”,其成稿过程即是如此。这组系列报道总计3篇稿件,报道的是淮安市盱眙县桂五镇敬老院院长李银江数十年扎根丘陵山区敬老爱老的感人事迹。稿件采写过程中,记者采访记录的第一手素材多达两万余字,包含被采访对象的两百多个鲜活故事。记者用5个昼夜对这组系列报道进行谋篇布局、文本架构,从两百多个鲜活的人物故事中摘出15个最具典型代表性的故事,打磨出逻辑关联紧密、行文真实生动的组合报道。其间,这组系列报道先后被记者四易其稿。“李银江系列报道”的主笔由于长时间伏案打磨稿件,腿部暂时性失去知觉,起身站立的时候,轰然倒地,导致右脚脚踝骨折。

    吃得苦中苦,文章见功夫。3篇稿件悉数见报,引发的热烈反响出乎意料。国内七十余家网站对稿件进行了转载。几天后,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纷纷跟进,奔赴桂五镇敬老院,聚焦李银江,李银江忠诚无私历久弥坚、孜孜以求百折不挠的精神得以进一步传扬,并受到时任省委书记的批示肯定。

    正如参与这组报道采写工作的记者所说,新闻创优本身就是一个“苦差事”,拿奖固然是幸事,但更重要的是享受采访、写作、打磨的过程。一张报纸,一名记者,新闻创优的背后,更为神圣的是责任,是理想,是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用48个字“廓清”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其中,“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是“48字”要求的重要内容。而典型人物报道,正是做好这项工作的行动载体、现实抓手,同时也是新闻创优的一个“富矿”。

    新闻创优尤其是典型人物报道,用好“提炼术”是制胜法宝。具体而言,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入:

    一是挖掘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新闻报道作品的“魂”,也是优秀新闻作品的重要评判标准。在日常宣传报道中,能否抓住报道题材所具有的新闻价值,考验记者的新闻敏感。比如,在对淮安市创办的“老兵调解工作室”的采访中,笔者敏锐地意识到,这一做法是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挂牌成立后,以退役军人为关注对象、化解老兵矛盾纠纷推点的一大创新之举,并随即用两天时间进行了深入采访。报道采写过程中,笔者透过报道题材本身的新闻价值,对创新之举探索出的成功经验进行提炼总结,形成了“当好‘前沿哨’,筑牢‘主阵地’”“配好‘金刚钻’,搭起‘过墙梯’”“唱好‘两台戏’,走活‘一盘棋’”三个板块的文章架构,呈现出一篇精炼的经验型消息报道。报道刊发后,迅速被全国七十多家网络媒体转载,退役军人事务部还派出调研组到淮安进行了实地调研。在当年度的江苏省报纸优秀作品评选中,这篇报道斩获消息类一等奖,同时跨进了中国新闻奖复评的大门。

    二是捕捉人物特点。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镇刘老庄村是革命老区,新四军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的英雄故事就发生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进入新时代,刘老庄村的发展成为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共同关注的重点。而刘老庄村党总支书记作为村中“领头雁”,其能力、作风如何,也随之成为各级媒体报道的焦点。与一些媒体记者走马观花式的报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淮安日报》记者对刘老庄村党总支书记朱林的报道紧紧抓住了朱林作为基层党组织“领头雁”所具有的个性化特点。村民们讲述的关于朱林的故事,着重提到了朱林遇事有主见、拆迁善动员、招商能吃苦、仁厚有肚量、心中有百姓等几个方面,记者据此提炼出朱林具有的“铜头”“铁嘴”“大肚皮”“飞毛腿”“热心肠”五大特点,形成人物通讯报道《农民为他画像》见诸报端,获得江苏省报纸优秀作品通讯类二等奖。

    三是讲好典型故事。好题材是新闻作品成功的一半,如何使好题材“材尽其用”,考验记者的眼力、笔力、脑力。以典型人物报道为例,《雷霆战将铸警魂》是《淮安日报》记者采写的一篇先进人物的事迹报道,报道对象是一名来自公安战线的“80后”民警。这篇报道所采写的人物邓欢,有没有与众不同的典型故事?或者说,记者在前期深入挖掘的基础上,应该如何讲好他的典型故事?通过采访,记者发现, 邓欢19岁时是消防战士,凭借过硬的身体素质过关斩将,成为江苏省公安厅首批反恐突击队员,奔赴俄罗斯内务部国家反恐培训中心集训,被誉为全省“反恐精英”中的精英,23岁时从江苏省反恐突击队退伍后,被特招到淮安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当教官沙场练兵,搞排爆与死神共舞,维稳处突南征北战,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先后多次立功受奖。报道中,记者采取去粗取精的办法,果断地选取邓欢在反恐排爆、维稳处突、警务技能三个方面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本领,用精炼的语言将其在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凝练成“定海神针”“钢刀利刃”“王牌教官”三个小标题。报道刊发后,邓欢很快成为江苏警界的“名人”,并被授予“江苏最美警察”“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多个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一等功。这篇报道也荣获了江苏省报纸优秀作品奖。前不久,由淮安日报社推出的这位重大人物典型再获殊荣,被公安部评为“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

    上述“三种技法”,离不开“提炼”二字,亦即:对创新做法、人物特质、典型故事的提炼。当然,文无定法。新闻创优不必拘泥于文章的架构形式,我们所在乎的是其背后蕴含的新闻从业者应该具有的“工匠精神”。

    从系统化角度来说, 新闻创优需要从业者具备矢志不渝的新闻理想、对新闻职业心怀虔诚敬畏、对新闻事业全情投入、对新闻作品精雕细琢,也只有做到革故鼎新、守正创新,锻造坚忍不拔之毅、攻坚克难之勇、点石成金之术,才可能收获一篇篇精品力作,激发助推社会进步的磅礴力量。

    猜你喜欢 日报社淮安意识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华人时刊(2022年15期)2022-10-27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3期)2022-06-15潍坊日报社:推进深度融合改革 建设新型主流媒体中国地市报人(2022年3期)2022-03-21克拉玛依胡杨中国地市报人(2022年1期)2022-01-19梨园寻梦淮安缘华人时刊(2020年13期)2020-09-25凝眸古城淮安华人时刊(2020年13期)2020-09-25喜看淮安“空中走廊”华人时刊(2020年13期)2020-09-25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意识不会死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检察版(四)检察风云(2017年8期)2017-04-22
    • 创业指南
    • 网上开店
    • 养殖视频
    • 理财
    • 政策
    • 技术
    • 致富视频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