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业指南 致富视频 网上开店 养殖视频 范文大全 创业项目开店经验创业杂谈如何创业技术资料创业防骗项目分析微信营销农村创业投资理财
  • 养鹅技术
  • 甲鱼养殖
  • 河豚养殖
  • 养鱼技术
  • 湖羊养殖
  • 养鸭技术
  • 竹荪种植
  • 狐狸养殖
  • 养鳖技术
  • 斗鸡养殖
  • 养猪技术
  • 养牛技术
  • 养鸡技术
  • 野兔养殖
  • 仔猪养殖
  • 养鹿技术
  • 养蛇技术
  • 香猪养殖
  • 蘑菇种植
  • 养龟技术
  • 黑木耳种植
  • 金地菇种植
  • 香菇种植
  • 野猪养殖
  • 母猪养殖
  • 食用菌种植
  • 麝香鼠养殖
  • 生猪养殖
  • 海参养殖
  • 梅花鹿养殖
  • 水貂养殖
  • 长毛兔养殖
  • 奶牛养殖
  • 火鸡养殖
  • 蜈蚣养殖
  • 蝎子养殖
  • 养蛙技术
  • 林蛙养殖
  • 娃娃鱼养殖
  • 波尔山羊养殖
  • 山鸡养殖
  • 肉鸡养殖
  • 豪猪养殖
  • 养虾技术
  • 对虾养殖
  • 蛋鸡养殖
  • 肉兔养殖
  • 獭兔养殖
  • 石蛙养殖
  • 蝇蛆养殖
  • 蜜蜂养殖
  • 黄粉虫养殖
  • 山羊养殖
  • 水蛭养殖
  • 蚯蚓养殖
  • 土鸡养殖
  • 肉牛养殖
  • 竹鼠养殖
  • 鸽子养殖
  • 土元养殖
  • 黄鳝养殖
  • 泥鳅养殖
  • 养羊视频
  • 其他视频
  • 鸵鸟的饲养管理|鸵鸟人

    时间:2018-12-01 08:23:52 来源:东东创业网 本文已影响 东东创业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

    1、繁殖期一般由1公2母即3组成一小群,每800平方米一小群,非繁殖期则合并为20-100只一群,进行管理。澳洲鸵鸟及美洲鸵鸟则由5-7只组成一小群,公母之比为1:4-6。

    2、饲养密度。非洲鸵鸟舍内20-30平方米/只,运动扬200平方米/只;澳洲鸵鸟(鸸鹋)或美洲鸵鸟舍内10平方米/只,运动场50-60平方米/只。

    3、重视种鸵的选择。要求非洲鸵鸟的公鸵体躯高大,体羽为黑色,尾羽及翼羽为白色,排粪时,阴茎伸出泄殖腔向左弯曲,阴茎不少于25厘米长,阴茎从伸出到回缩的间隔时间要稍长,羽色要鲜明光亮,喙和脚胫应为桔红色,性欲旺盛,交配时应出现展翅、摇头摇颈、鸣叫、跳舞等动作;母鸵应表现出母性强,如护蛋性、护雏鸵性强。全身羽毛灰色,脚胫和喙无桔红色,呈淡蓝灰色,发情要明显,即愿接受公鸵配种,两脚及耻骨间的距离要宽。

    4、舍内和运动场地面应铺砂,要求与育成期相同,最好采用黄色干净的河砂,厚度8-20厘米。

    5、尽量保持环境安静及干燥而不潮湿,相对湿度60%左右,至于清洁、消毒、清除铁钉、玻璃等杂物等要求以及设置绿化带、排水系统等均与育成期相同。

    6、观察鸵群动态,搞好日常登记工作,如采食量、饮水情况、精神动态、羽毛光泽、鸵鸟的头颈是垂下还是抬举起来等都要 详细观察,或作些记录。头颈不举是疾病严重的标志。粪便成团则正常,硬或烂则异常,应作分析。还应注意个别鸵出现外伤情况。对公母鸵还应逐个观察它们的发性和配种情况。

    7、换羽。一般每年10月中旬至次年元月下旬,鸵鸟即进入换羽阶段,换羽的顺序是:肩胛前部及胸部→臀部→腰部→翼羽→尾羽。

    鸵鸟的选种选配技术

    选种方法

    个体选择:根据鸵鸟个体品质直接进行选种。它不仅是反映种鸟生产力的指标,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种鸟的育种价值。

    家系选择:以整个家系(包括全同胞和半同胞家系)作为一个选择单位,根据家系生产性能的平均值进行选择。

    系谱选择:根据系谱记录的祖先、同胞和后裔的品种和性能进行选择。

    在实际工作中,要综合以上方法进行选种并有所侧重。幼鸟育成阶段以系谱选择为主,辅以外形和生长发育鉴定。当种鸟已表现出生产性能时,则以个体选择为主,系谱鉴定为辅。

    2.选配

    (1)选配方法

    亲缘选配:种鸟群的选配常采用非近亲交配,即选配种鸟没有3代以内的血缘关系。但为了巩固培育某些优良性状时,可采用全同胞或半同胞近亲交配。

    同质选配:选用性能相同的雌雄种鸟进行交配。

    年龄选配:用年龄较大的雄鸵鸟与青年雌鸵鸟交配,可以提高受精率。

    (2)雌雄比例 优秀的雄鸵鸟每天可交配5次,性欲强的每天可达8次以上。因此,1只雄鸵鸟可以配4—5只雌鸵鸟。但为了达到最佳繁殖效果,雄雌比例以1:3为宜。

    鸵鸟的孵化

    1.种蛋采集、保存、选择和消毒

    (1)种蛋采集 绝大多数雌鸵鸟在下午3—6时产蛋,个别产自上午或夜间。鸵鸟产蛋后要及时捡蛋,以减少破损和污染。雄鸵鸟有保护雌鸵鸟及鸟蛋的本能,捡时要2人配合,1人将鸟赶开,1人把蛋捡走。捡蛋时应将手洗净或戴手套,以免污染种蛋。对污染的种蛋用消毒湿毛巾擦干净。种蛋须登记,注明雌、雄种鸟号码和产蛋日期,并称重编号。

    (2)种蛋选择 合格的种蛋要求清洁,表面不应有泥土、粪便以及其他污物;其二要求大小适中,蛋重过大过小都会影响孵化率和雏鸟的质量,一般要求种蛋重1.5千克左右,超过2千克和小于1千克的种蛋一般应淘汰。第三要求种蛋的外形呈卵圆形,纵径16—17厘米,横径13—14厘米,过长、过圆、扁形及畸形蛋孵化率低。种蛋的颜色一般为乳白色或米黄色。洁白色的蛋孵化率较低。

    (3)种蛋保存 种蛋贮存时应大头朝上垂直或倾斜放置,时间以3—5天为宜,如果贮存期不超过7天,可不翻蛋。若种蛋贮存不超过4天,保存温度以16—18℃为宜;超过4天应为13℃左右。相对湿度为60%。

    (4)种蛋消毒 鸵鸟蛋从母体产出时会被泄殖腔排泄物污染而附着细菌,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大量繁殖并通过蛋壳上的气孔进入蛋内,对种蛋的孵化有影响。因此,必须对种蛋进行严格的消毒。种蛋消毒方法较多,一般以甲醛熏蒸消毒法常用。方法是将种蛋放在储蛋室或消毒柜内,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溶液(福尔马林)30毫升、高锰酸钾15克的剂量,在温度20—25℃的条件下密闭熏蒸20分钟。使用这种方法要注意,甲醛与高锰酸钾反应剧烈,又具有很大的腐蚀性。所以,要用容积较大的陶瓷容器,先加入少量温水,投入高锰酸钾,再加入甲醛。20分钟以后要及时排出消毒柜中的烟雾,待种蛋的温度逐渐降至18℃时,转入贮蛋柜中或入孵化器进行孵化。

    2.孵化

    (1)孵化前的准备 种蛋入孵前,要认真检查孵化室的密封、保温、通风条件,孵化室内温度最好恒定在22—25℃。对孵化室、机具等进行全面消毒。开机试温、预热2—3天后即可人孵。

    (2)孵化期的管理

    孵化温、湿度控制 鸵鸟孵化期为42天,孵化中前期温度恒定在36.8℃,孵化后期30—42天,胚胎自身产生大量的热,需要的温度相对较低,以36℃为宜。孵化要求的湿度较低,孵化器内相对湿度为20%—40%(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报道不一致)。合适的相对湿度是根据孵化种蛋失重率来确定的。种蛋在整个孵化期内失重率为14%时,说明孵化器内相对湿度最合适。孵化室内环境相对湿度在40%时,孵化器内基本不用加湿。如果孵化室相对湿度低于40%,就需要加湿。当环境相对湿度高达70%时,孵化器本身无法把孵化器内的湿度降下来,需要采用孵化室内增设空调或对进入孵化器的空气进行抽湿处理。

    照蛋:照蛋的目的是观察胚胎发育程度和异常情况,及时剔除无精蛋和死胚蛋。第一次照蛋是在入孵时进行,检查种蛋放入蛋盘时气室是否朝上。第二次照蛋是在入孵的第十二天,此时鸵鸟的喙和喙尖开始形成,腿和翅膀大致分化,尿囊膜扩展到蛋壳膜内表面,胚胎的躯干部增大,照蛋时可见到清晰的血管,能见到头部和躯干部2个小圆团,称为“双珠”。入孵第三十四天进行第三次照蛋,此时蛋内全黑色,看不见血管,蛋的小头被胚胎充满,称为“封门”。

    翻蛋:鸵鸟蛋黄含脂肪多,比重较轻,浮在蛋的中间由系带系着,胚胎吸收养分,排除废物。如果长时间处于一种位置,蛋黄不能维系在蛋的中央,容易与蛋壳的内膜粘连。翻蛋的目的在于使胚胎外部空间定位,同时也防止粘连,促进羊膜运动。

    鸵鸟蛋孵化期内一般每2小时翻蛋1次,40天转入出雏器后停止翻蛋。目前一般孵化器设计的翻蛋角度为前俯后仰各45度,据研究,如果翻蛋角度增大到50—55度,会促进胚胎发育和血液循环,使孵化率有所提高。

    落盘与出雏:鸵鸟胚胎孵化到40天由孵化器移到出雏器为落盘。此时胚胎是从尿囊绒毛膜呼吸转换为肺呼吸的生理变化最剧烈时期。胚胎气体代谢旺盛,如氧气供应不足会导致胚胎死亡。把胚胎转入出雏器后,可以得到较多的新鲜空气,而且散热条件好,有利于胚胎渡过危险期。

    如果小鸟的胎位正常,头在趾的上方,小鸟喙破蛋膜进入气室,约12小时就可自行出壳。出壳后断脐非常重要,如果断脐不好,细菌通过脐带进入造成感染。自行出壳的小鸟一般脐带吸收良好,不会出血。可在脐带端涂碘酒消毒,然后用灭菌的纱布包扎。如果小鸟啄破蛋膜进入气室,12小时还未啄破蛋壳,或是胎位不正,41天还未进入气室,就要在气室的顶端打一小孔,以供给小鸟充足的氧气,并逐渐剥掉顶部的蛋壳,让小鸟白行出壳。再过6小时如果仍未出壳,就需助产,从鸟的头部开始往下剥壳,每次剥的壳占蛋纵轴长的1/5。发现内壳膜发白或有红色血管时要停止往下剥,停留2—3小时再往下剥,从鸟的头部剥到背部直到尾部,最后从脐带部拿掉蛋壳。脐带用碘酒消毒包扎。过2天后,脐带再进行一次消毒和包扎。助产是不得以才用,不要急于进行助产,原则上让其自己出壳,助产应尽量往后推迟。

    雏鸟出壳后应及时捡出蛋壳,然后让雏鸟在出雏器内待到羽毛全干,且能站立行走时再转入育雏室。人工助产的雏鸟体质弱,要在出雏器内多呆一些时间。有的雏鸟出壳后就发现腿和趾有畸形现象,需要及时矫正。如果是呈外八字形,可用灭菌纱布把两条腿之间留一定距离拴在一起,一般几天后可矫正过来。

    雌雄鉴别:15月龄以前的鸵鸟体形和羽毛基本一致,很难从外表上区别雌雄。进行雌雄鉴别有利于分群饲养和营养配给。雏鸵鸟的雌雄鉴别多采用翻肛法,即翻开雏鸵鸟的肛门,看是否有向左弯曲的阴茎。但这种方法只有70%左右的准确性。因此,雏鸵鸟的雌雄鉴别要进行几次,一般在1周龄、2月龄、3月龄分别进行鉴定。

    鸵鸟的营养需要

    粗纤维是鸵鸟饲料中最重要的营养素之一,但目前尚未确定鸵鸟对纤维的需要量。饲料中纤维含量的确定取决于鸵鸟的年龄,一般在6%—18%之间。鸵鸟的蛋白质需要量也未准确测定,一般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为14%—22%,雏鸵鸟饲料中的粗蛋白质含量最高,以后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种鸵鸟饲料中的粗蛋白质含量以18%为宜。有关鸵鸟营养研究的资料以美国Angel(1993)的报道最为全面。经研究证明,鸵鸟在10周龄时就能消化饲料中50%以上的中性洗涤纤维,10周龄以后的鸵鸟从饲料中获取能量的效率比鸡高40%。虽然10周龄以下的幼鸵鸟不能像成年鸵鸟那样有效利用纤维,但饲料应含纤维以促进幼鸵鸟后肠道中有益微生物区系的建立。

    在鸵鸟产蛋期、育雏期和幼鸟的生长发育期,满足钙、磷的供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饲料中供给不足或鸵鸟本身吸收发生障碍,将会严重影响幼鸟的生长发育,使新生幼鸟骨骼软弱,造成跗跖、脚趾弯曲,腿骨、翅骨易折断;种鸵鸟缺乏钙、磷时,表现为蛋壳粗糙或壳薄易碎,甚至下软壳蛋,影响产蛋数量和孵化率。镁不足的早期表现为血管扩张、充血和脉博次数增加,严重不足时会使鸵鸟出现痉挛、神经过敏等症状。鸵鸟饲料中镁的适宜添加量为0.23%—0.25%。

    在鸵鸟的饲料营养中,维生素E和硒也是十分重要的。鸵鸟临床病例中的肌肉变性疾病与缺乏维生素E和硒有关。业已发现,鸵鸟的脑软化症可能是由于缺乏维生素E。成年鸟缺乏维生素E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官病理变化和生殖机能的紊乱。如发情推迟,失配增加,无精蛋明显增多,产蛋数量下降,甚至不发情、不产蛋,也就是说雌鸟失去正常的生育能力。饲料中维生素E的推荐水平为80国际单位/千克。硒的推荐量为0.1毫克/千克。各阶段鸵鸟日粮的营养水平见表4—2。

    鸵鸟的饲料与饲料配方

    1.青绿饲料 鸵鸟的饲料主要有两大类,一是青绿饲料,二是配合精饲料。鸵鸟饲料以青绿饲料为主,约占全部日粮的70%,成年鸵鸟日需青料2.5—5千克。青绿饲料要求新鲜、无腐烂、无农药污染,洗净不带泥土。饲喂前切碎,长度为0.5—3厘米,放槽中自由采食。鸵鸟虽然可以消化粗纤维,但秸秆以及木质化程度很高的粗饲料不但利用率低,而且还容易造成腺胃阻塞。所以,鸵鸟对粗饲料的要求比较高。一般应以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和各种青菜作为鸵鸟的饲料。包括苜蓿、红三叶、柱花草、象草、皇草、甘薯藤、苦荬菜、胡萝卜、黑麦草、墨西哥玉米、槐树叶等。在实际饲养中各种青绿饲料合理搭配,其饲养效果更好(表4—3)。下列植物对鸵鸟有毒有害:杜鹃花、黑刺槐、青绿色藻类、蓖麻、蔓陀罗、飞燕草、毛地黄、金链花、毒芹、印度芜菁、桧属植物、刺豆属草、桑橙、附子、龙葵、橡树、夹竹桃、山扁豆属植物等。

    2.精饲料的配制 鸵鸟精饲料所使用的原料与猪、鸡类似,最大特点是可以大量使用草粉。配合精饲料最好制成颗粒饲料,鸵鸟喜欢吃同时也减少浪费,粒径以6—8毫米为宜。

    (1)雏鸵鸟的精料配制 1—3月龄雏鸟的混合料中,粗蛋白质的含量在21%—22%,若单纯喂含高蛋白质的混合精料,很快会导致腿病的发生。其对钙、磷等矿物质元素的要求比雏鸡、鸭高得多,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含钙的饲料如贝壳粉、碳酸钙、磷酸氢钙等。若以雏鸡饲料喂雏鸵鸟,应添加2%—2.5%的骨粉,可有效防止腿病的发生。

    推荐饲料配方:玉米56%,小麦6%,豆粕12%,麸皮3%,进口鱼粉6%,苜蓿草粉10%,食盐0.4%,碳酸氢钙1.8%,贝壳粉0.8%,骨粉3%,蛋氨酸0.4%,赖氨酸0.4%,多种维生素0.1%,微量元素0.1%。日喂量:1—30日龄120克,31—60日龄120—600克,61—90日龄600—700克。

    (2)育成期鸵鸟的精料配制 3月龄以上的育成期鸵鸟应改喂生长期料,推荐的粗蛋白质含量为16%—17%。同时也要注意钙、磷的补充,育成期鸵鸟的钙磷需要量比生长鸡要高30%—40%。

    推荐饲料配方:玉米46%,小麦6%,豆粕8%,麸皮10%,进口鱼粉4%,苜蓿草粉20%,食盐0.4%,磷酸氢钙2%,贝壳粉0.5%,骨粉2.5%,蛋氨酸0.2%,赖氨酸0.2%,多种维生素0.1%,微量元素0.1%。日喂量:4—7月龄0.8—1.4千克,7—12月龄1.4—1.9千克。

    (3)产蛋期鸵鸟的精料配制 产蛋期鸵鸟饲养的关键是供给平衡的日粮,特别是能量的供给量不能过多,代谢能以10.5兆焦/千克为宜。否则雌鸵鸟就会肥胖,致使产蛋大幅度下降或停产。精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以18%为宜。钙及有效磷的含量分别为3%和1%。赖氨酸及蛋氨酸+胱氨酸的含量分别为0.90%和0.75%。

    产蛋期鸵鸟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量与种鸡相比差别较大。鸵鸟所需维生素除维生素E、泛酸、生物素与种鸡相似外,维生素A比种鸡高6000国际单位/千克,维生素D比种鸡高1000国际单位/千克,维生素B1比种鸡高1.2毫克/千克,维生素B2比种鸡高2.2毫克/千克,烟酸比种鸡高20毫克/千克,胆碱比种鸡高300毫克/千克。其所需的铁、锌、碘也比种鸡高,而铜的需要量却比种鸡低。所以使用种鸡用的多维和微量元素添加剂是不科学的,有条件的饲养场应单独配制。

    推荐饲料配方:玉米44%,小麦5%,豆粕12%,麸皮5%,进口鱼粉7%,苜蓿草粉20%,食盐0.4%,磷酸氢钙2%,贝壳粉0.6%,骨粉3.3%,蛋氨酸0.25%,赖氨酸0.25%,多维0.1%,微量元素0.1%。

    鸵鸟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雏鸵鸟从出壳到3月龄为育雏期。此期间的雏鸟由于各种生理机能尚未健全,抵抗力低,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饲养管理工作稍有闪失,都将造成重大损失,影响到育雏成活率,或使淘汰率增加。因此,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是养殖鸵鸟成败关键的一环。

    1.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1)育雏舍 育雏舍专门用于饲养3月龄以内的雏鸟。要求干燥、卫生,保持良好通风。人雏前1周进行全面打扫和消毒,地面和墙壁用1%—2%的火碱喷洒消毒,然后关闭门窗,用甲醛溶液、高锰酸钾熏蒸消毒。在育雏室门口设置火碱消毒池。入雏前1天,将育雏室的温度升至22—25℃,保持相对湿度50%—60%。

    (2)育雏器具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采用育雏伞或红外线灯来育雏。育雏伞一般采用大型号的折叠式电热育雏伞,伞顶装有电子控温器,伞内用陶瓷远红外线加热板或U型红外铁管加热,功率1000瓦。入雏前对育雏伞或育雏箱进行彻底消毒。开启育雏伞上的温控器或育雏箱上的红外线灯,温度调至34—36℃。在伞和育雏箱四周加置防护网。

    食槽要求光滑平整,雏鸵鸟吃食方便,便于清洗和消毒。食槽要固定好,否则被雏鸟踩翻,既浪费饲料又可能压伤雏鸟。水槽一般使用水盆,使用前要进行清洗和消毒。鸵鸟饮水的特点是嘴向前耍水,然后头向上抬。因此,要用宽阔的盆子盛水。

    2.雏鸵鸟的饲养管理

    (1)入雏 雏鸟出壳后在出雏器内停留24小时,再转入育雏室内饲养。初生雏鸟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6只,随日龄的增加逐渐降低密度,到3月龄时雏鸵鸟每只最少2平方米。按雏鸟周龄的增长而逐渐分群。

    (2)温度调节 育雏第一周温度控制在34—36℃,以后每周降低2℃,至第七周达到21—22℃即可。1周龄雏鸟抵抗力低,温度骤变、风吹或雨淋等,都会使雏鸟引起感冒、肺炎而死亡。要经常观察雏鸟,根据雏鸟的活动状态来调整温度。温度低时,雏鸟就会靠近热源,挤在一起,发出震颤的吱吱叫声,易造成挤压伤或压死。尤其在晚上或停电时更要注意。温度高时,雏鸟张口呼吸,饮水增加。如果温度适中,雏鸟活泼好动,食欲旺盛,羽毛有光泽,休息和睡眠安静。2月龄时可以脱离人工保温,遇寒冷季节可适当推迟。

    (3)开食与饲喂 刚出壳的雏鸟并不饥饿,其腹内的卵黄提供的营养足以满足48—72小时的营养需要。开食过早会使卵黄吸收不完全,损伤消化器官,对以后的生长发育不利。因此,雏鸟出壳后72小时开食为好。开食前应先给饮水,水中加0.01%的高锰酸钾。饮水后2小时再喂给混合精饲料,精饲料以粉状拌湿喂给,也可用嫩绿的菜叶、多汁的青草、煮熟切碎的鸡蛋作为开食料。在这期间不能在育雏伞、育雏箱内使用垫草和其他垫料,因为此时雏鸟分不清什么东西可食与不可食,只要能吞咽进去的东西就吃,往往造成肠梗阻。1周龄雏鸟的饲料以少喂勤添为原则,每隔3小时投喂1次,以后逐渐减少到4小时喂1次。每次先喂青绿饲料,后喂精饲料,每次以不剩料为准。1周龄以后喂料可不用拌湿料,而改喂颗粒料。1—3月龄的雏鸟精料占日粮的60%,青饲料占40%。镁的缺乏可引起骨骼病变,从3周龄开始,可以在饮水中补充硫酸镁,添加剂量为每10升水中加5克。

    (4)光照与通风 1—8日龄每天光照20—24小时,2—12周龄每天光照16—18小时。1周龄以后,如果天气晴朗,外界气温高,可将雏鸟放到运动场上活动晒太阳。阳光对雏鸟的作用很大,它可使雏鸟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后者参与体内的钙磷代谢,防止腿病的发生。所以,应尽可能让雏鸟在阳光下活动。在我国的北方,冬季育雏,可建玻璃温室运动场或塑料大棚运动场。

    通风换气的目的是排出室内污浊的空气,换入新鲜空气,同时也调节室内的温湿度。在炎热的夏季,育雏舍应打开窗户通风。冬季通风要避免对流,要使雏鸟远离风口,防止感冒。一般通风以闻不到氨味为准。如果鸵鸟饲养密度较大,室内排泄物多,产生的氨就多,会直接影响鸵鸟的生长发育。

    (5)综合防疫措施 雏鸟机体抵抗力较差,容易患病,所以要采取综合防疫措施。除饲料要保证营养外,主要应加强卫生和消毒,饮水要保证清洁,饲料要保证新鲜不变质。尤其是夏季喂给雏鸟的草和菜,切碎后应尽快喂,不要存放时间过长,否则极易腐烂和产生亚硝酸盐。环境卫生尤为重要,雏鸟有些疾病与环境卫生和饲养用具被污染有很大关系。如脐炎、卵黄囊感染、痢疾等,都是雏鸟常见病。主要是由于雏鸟脐部消毒不严或育雏室湿度太高,霉菌繁殖造成感染所致。运动场要经常清扫,不应存有树枝、砂砾、碎玻璃、铁丝或塑料袋等杂物,如果被鸵鸟吞食,就会导致消化不良、腺胃阻塞或创伤性胃炎。为预防疾病发生,对育雏舍、用具、工作服、鞋帽及周围环境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消毒。2月龄时,根据疫情,对雏鸟进行新城疫、支气管炎和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注射。

    鸵鸟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1.育成期的饲养 当鸵鸟长到4月龄时,体重已达到36千克,已能适应各种自然条件,应改喂育成期饲料。从育雏期过渡到育成期,要做好饲料更换工作。做法是:脱温后的第1周仍喂育雏料,第二周用2/3育雏料加1/3育成料,第3周用1/3育雏料加2/3育成料,从第四周起全部用育成料。饲喂育成期的鸵鸟,最关键的是防止其过肥。所以随着鸵鸟日龄的增大,吸收利用粗纤维的能力逐渐增强,应尽可能让其采食青绿饲料,限制混合精饲料的饲喂量。夏秋季早晨可以待露水消失后,把鸵鸟驱赶到苜蓿地或人工草地放牧。不能带露水放牧,因为露水会打湿鸵鸟的腹部,引起肚胀、腹泻。不放牧的育成期鸵鸟,饲喂应定时、定量,以日喂4次为宜。

    2.育成期的管理 3月龄以上的鸵鸟在春夏季可饲养在舍外,晚秋和冬季的白天在舍外饲养,夜间要赶入饲养棚。鸵鸟原生活于沙漠地区,喜欢沙浴,通过沙浴可以洁身和清除体表寄生虫,增加运动量。饲养棚和运动场要垫沙,最好用黄色河沙,沙粒大小适中,铺沙厚度为10—20厘米。运动场可采用部分铺沙,部分种草,同时种植一些遮荫的树或搭建遮荫棚。

    鸵鸟的神经比较敏感,受到惊吓时全群骚动狂奔,容易造成外伤和难产。所以,要保证鸵鸟场周围环境的安静,避免汽笛、机械撞击、爆破等突发性强烈震响。

    饲喂后2小时应驱赶鸵鸟运动,以避免鸵鸟过多沉积脂肪,这对大群饲养的育成期鸵鸟更重要,驱赶运动每次以1小时为宜。保证供给清洁的饮水,水盆每天清洗1次,每周消毒1次。育成期鸵鸟采食量大,排泄粪便也多。因此,运动场要经常清除粪便、异物,定期消毒。

    当鸵鸟长到6月龄时,可进行第一次拔毛,因为出售羽毛是养殖鸵鸟的一项可观收入。一般在温暖的季节拔毛,冬季不能拔。拔毛时勿用力过猛以免损伤皮肤,腹部的毛不能拔。以后每隔9个月拔毛1次。

    鸵鸟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1.产蛋期的饲养

    (1)饲喂方法 人工饲养的鸵鸟每天的活动比较有规律。因此,应根据其生活规律定时、定量进行饲喂。每天早晨天一亮,鸵鸟就在运动场上围着边网跑步,跑15—20分钟后进行交配、采食。所以首次饲喂时间以早6点半至7点半为宜。1天饲喂4次,每次饲喂的间隔尽可能相等。饲喂顺序可以先粗后精,也可以把精饲料拌入青饲料中一起饲喂。精饲料喂量一般每只控制在1.5千克左右,以防过肥而使产蛋量下降或停产。

    (2)饲料与营养 产蛋期鸵鸟配合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以18%为宜,代谢能10,5兆焦/千克。青饲料以自由采食为主。特别要注意种鸟对钙的摄入,除了饲料中给予足够的钙磷外,在栏舍内可以设置饲喂骨粉的食槽,任种鸵鸟自由采食。

    2.产蛋期的管理

    (1)分群 雌鸵鸟在24—30月龄达到性成熟,雄鸵鸟在36月龄达到性成熟。性成熟前以大群饲养,每群20—30只,产蛋前1个月进行配偶分群。一般是4只(1雄3雌)为一饲养单位。分群工作一般是在傍晚进行,先将雌鸵鸟引入种鸟舍,然后再将雄鸟引入,这样可以减少雌雄之间、种群之间的排异性。

    (2)运动场 鸵鸟体型较大,需要的运动场面积相应也要大。1个饲养单位(1雄3雌)约需1500平方米左右。这样可以给鸵鸟提供较为自由的活动范围,有利于提高受精率,防止过肥。鸵鸟一般是有规律的自由活动,不必驱赶运动。如果饲养群较大,7只或14只以上为一饲养单位,则需要驱赶运动,最好在每天的上午和下午各驱赶1—2小时。

    运动场要保持良好的卫生,随时清除场内的粪便和杂物,在鸟栏和食槽旁不要随意放置杂物,以免鸵鸟误食硬性异物,导致前胃阻塞和肠穿孔,造成非常死亡。运动场及棚舍最好每周消毒1次。

    (3)休产 为了保持雌鸵鸟优良的产蛋性能,延长其使用年限,需强制休产。一般掌握在每年11月份至次年1月份为休产期。休产期开始时雌雄鸟分开饲养,停止配种,停喂精料5天使雌鸵鸟停止产蛋,然后喂以休产期饲料。

    (4)捕捉 若要调换运动场或出售鸵鸟需要捕捉时,应特别小心。因为鸵鸟头骨很薄呈海绵状,头颈处连接也比较脆弱,均经不起撞击。捕捉的前1天在棚舍内饲喂,趁其采食时关入棚舍,捕捉时需3—4人合作,抓住颈部和翼羽,扶住前胸,在头部套上黑色头罩使其安定。鸵鸟一旦套上头罩,蒙住双眼,则任人摆布,可将其顺利装笼、装车。但对凶猛的鸵鸟要特别小心,在捕捉前3—4小时适量喂一些镇静药物。

    (5)运输 种鸵鸟运输前须减料停产,确保运输时输卵管中无成熟的蛋。运输前3—4小时停喂饲料,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食盐和镇静剂,以防止应激反应。运输季节以秋、冬、春季为宜,最好选择夜间进行,因鸵鸟看不清外界景物,可以减少骚动。运输工具和笼具要消毒,笼具要求坚固通风,顶部加盖黑色围网。运输过程中随时观察鸵鸟动态,长途运输注意定时给水。保持车内通风良好,对燥动不安的鸵鸟戴上黑色头罩。运到的鸵鸟由于应激,1—3天内常会表现食欲下降,粪便呈粒状。应及时补充维生素、电解质,饲料投喂逐步过渡,以利鸵鸟运输应激后的恢复。

    场址选择

    场址选择,首先考虑满足鸵鸟的生态条件,故宜选择气候温暖、干燥、少“梅雨”、非雷区和无大风暴侵袭的地方。地址最好建在沙质缓坡地,要求干燥、坚实、周围排水通畅,不受山洪、水浸的影响;场周边环境宜安静,要远离交通干道、居民区、工业生产区和养禽场,避免噪音干扰、环境污染和疫病传播。此外,还要考虑交通方便和水、电、草料的供应条件。

    规划布局

    鸵鸟场设计要根据饲养规模确定占地面积,预留发展余地,按卫生防疫要求合理布局。

    一个体系完整的鸵鸟养殖场,应分别划分饲养区、孵化区、饲料及产品加工区、工作生活区和饲料基地等。饲养生产区应与管理、生活区分开,以减少外界对鸵鸟的干扰。饲养区内也要划分种鸵鸟区、育雏区、后备种鸵鸟区、商品鸵鸟区等,每区之间要有适当的距离。加工房、堆粪场应设在饲养场的下风向

    栏舍建造

    1.设计要求

    (1)饲养面积 根据鸵鸟的生物学特征,要提供足够的饲养面积。如饲养面积不足,运动场狭窄,鸵鸟互相冲撞,造成损伤,导致生产性能下降,甚至出现消化性疾病。在广阔的草地围栏放牧,面积不受限制。在集约饲养条件下,则根据经济、合理、密度适当的原则安排。每只鸵鸟栏舍面积为:1—60日龄,室内0.3—0.8平方米,室外2平方米;61—180日龄,室内2平方米,室外15平方米;181—540日龄,室内4平方米,室外25平方米;种鸵鸟,室内10平方米,室外300平方米。

    (2)围栏 鸵鸟场以围栏相隔,栏高2米左右,材料应光滑不带刺,最好有一定弹性,以免鸵鸟碰撞时受伤。可用铁丝网、金属管栏栅,也可用简易的竹木栏栅。

    (3)铺沙 室内、运动场铺5—20厘米厚的沙,使地面硬度适中。

    (4)排水 整个场地要分区、分栏建排水沟。

    (5)绿化 栏舍周围最好能设1—1.5米宽的绿化带,既可净化环境又可种植青饲料。

    2.种鸵鸟栏舍 种鸵鸟一般1雄、3雌为一个繁殖单位,分栏饲养,需使用面积1200—1500平方米,其中鸟舍面积40平方米,其余为运动场。鸟舍用作避风、挡雨、遮荫和调教种鸟产蛋。因鸵鸟高大,舍门应宽大,门高不得低于3米,便于鸵鸟进出。鸟舍正对运动场的一面敞开,舍内做一个宽1米、深0.2米的沙巢,供雌鸵鸟产蛋。在配种季节,相邻的种鸵鸟栏间最好用纤维布遮挡,避免种鸟间相互干扰配种。种鸵鸟栏舍的建筑方式有双列式小间、单列式大间和群养大围栏舍,也可根据饲养规模、地形等因地制宜选择建筑方式(参见图4—1、4—2、4—3)。

    3.雏鸵鸟栏舍 雏鸟舍要求类似雏鸡舍,应具有保温、干燥、通风、防暑的功能,备有通风增温设施。栏舍宜座北朝南,带有相应的半荫棚运动场。为防鼠害,室内做水泥地面。运动场有1/3的水泥地面,其余为沙地(参见图4—4)。

    鸵鸟的选种选配技术

    2.选配

    繁殖季节按1雄3雌组成1个繁殖单位进行配种,有利于系谱记录和辨认后代血缘。

    鸵鸟的孵化

    1.种蛋采集、保存、选择和消毒

    (1)种蛋采集

    绝大多数雌鸵鸟在下午3—6时产蛋,个别产自上午或夜间。鸵鸟产蛋后要及时捡蛋,以减少破损和污染。雄鸵鸟有保护雌鸵鸟及鸟蛋的本能,捡时要2人配合,1人将鸟赶开,1人把蛋捡走。捡蛋时应将手洗净或戴手套,以免污染种蛋。对污染的种蛋用消毒湿毛巾擦干净。种蛋须登记,注明雌、雄种鸟号码和产蛋日期,并称重编号。

    (2)种蛋选择

    合格的种蛋要求清洁,表面不应有泥土、粪便以及其他污物;其二要求大小适中,蛋重过大过小都会影响孵化率和雏鸟的质量,一般要求种蛋重1.5千克左右,超过2千克和小于1千克的种蛋一般应淘汰。第三要求种蛋的外形呈卵圆形,纵径16—17厘米,横径13—14厘米,过长、过圆、扁形及畸形蛋孵化率低。种蛋的颜色一般为乳白色或米黄色。洁白色的蛋孵化率较低。

    (3)种蛋保存 种蛋贮存时应大头朝上垂直或倾斜放置,时间以3—5天为宜,如果贮存期不超过7天,可不翻蛋。若种蛋贮存不超过4天,保存温度以16—18℃为宜;超过4天应为13℃左右。相对湿度为60%。

    (4)种蛋消毒 鸵鸟蛋从母体产出时会被泄殖腔排泄物污染而附着细菌,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大量繁殖并通过蛋壳上的气孔进入蛋内,对种蛋的孵化有影响。因此,必须对种蛋进行严格的消毒。种蛋消毒方法较多,一般以甲醛熏蒸消毒法常用。方法是将种蛋放在储蛋室或消毒柜内,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溶液(福尔马林)30毫升、高锰酸钾15克的剂量,在温度20—25℃的条件下密闭熏蒸20分钟。使用这种方法要注意,甲醛与高锰酸钾反应剧烈,又具有很大的腐蚀性。所以,要用容积较大的陶瓷容器,先加入少量温水,投入高锰酸钾,再加入甲醛。20分钟以后要及时排出消毒柜中的烟雾,待种蛋的温度逐渐降至18℃时,转入贮蛋柜中或入孵化器进行孵化。

    2.孵化

    (1)孵化前的准备 种蛋入孵前,要认真检查孵化室的密封、保温、通风条件,孵化室内温度最好恒定在22—25℃。对孵化室、机具等进行全面消毒。开机试温、预热2—3天后即可人孵。

    (2)孵化期的管理   孵化温、湿度控制 鸵鸟孵化期为42天,孵化中前期温度恒定在36.8℃,孵化后期30—42天,胚胎自身产生大量的热,需要的温度相对较低,以36℃为宜。孵化要求的湿度较低,孵化器内相对湿度为20%—40%(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报道不一致)。合适的相对湿度是根据孵化种蛋失重率来确定的。种蛋在整个孵化期内失重率为14%时,说明孵化器内相对湿度最合适。孵化室内环境相对湿度在40%时,孵化器内基本不用加湿。如果孵化室相对湿度低于40%,就需要加湿。当环境相对湿度高达70%时,孵化器本身无法把孵化器内的湿度降下来,需要采用孵化室内增设空调或对进入孵化器的空气进行抽湿处理。

    照蛋:照蛋的目的是观察胚胎发育程度和异常情况,及时剔除无精蛋和死胚蛋。第一次照蛋是在入孵时进行,检查种蛋放入蛋盘时气室是否朝上。第二次照蛋是在入孵的第十二天,此时鸵鸟的喙和喙尖开始形成,腿和翅膀大致分化,尿囊膜扩展到蛋壳膜内表面,胚胎的躯干部增大,照蛋时可见到清晰的血管,能见到头部和躯干部2个小圆团,称为“双珠”。入孵第三十四天进行第三次照蛋,此时蛋内全黑色,看不见血管,蛋的小头被胚胎充满,称为“封门”。

    翻蛋:鸵鸟蛋黄含脂肪多,比重较轻,浮在蛋的中间由系带系着,胚胎吸收养分,排除废物。如果长时间处于一种位置,蛋黄不能维系在蛋的中央,容易与蛋壳的内膜粘连。翻蛋的目的在于使胚胎外部空间定位,同时也防止粘连,促进羊膜运动。

    鸵鸟蛋孵化期内一般每2小时翻蛋1次,40天转入出雏器后停止翻蛋。目前一般孵化器设计的翻蛋角度为前俯后仰各45度,据研究,如果翻蛋角度增大到50—55度,会促进胚胎发育和血液循环,使孵化率有所提高。

    落盘与出雏:鸵鸟胚胎孵化到40天由孵化器移到出雏器为落盘。此时胚胎是从尿囊绒毛膜呼吸转换为肺呼吸的生理变化最剧烈时期。胚胎气体代谢旺盛,如氧气供应不足会导致胚胎死亡。把胚胎转入出雏器后,可以得到较多的新鲜空气,而且散热条件好,有利于胚胎渡过危险期。

    如果小鸟的胎位正常,头在趾的上方,小鸟喙破蛋膜进入气室,约12小时就可自行出壳。出壳后断脐非常重要,如果断脐不好,细菌通过脐带进入造成感染。自行出壳的小鸟一般脐带吸收良好,不会出血。可在脐带端涂碘酒消毒,然后用灭菌的纱布包扎。如果小鸟啄破蛋膜进入气室,12小时还未啄破蛋壳,或是胎位不正,41天还未进入气室,就要在气室的顶端打一小孔,以供给小鸟充足的氧气,并逐渐剥掉顶部的蛋壳,让小鸟白行出壳。再过6小时如果仍未出壳,就需助产,从鸟的头部开始往下剥壳,每次剥的壳占蛋纵轴长的1/5。发现内壳膜发白或有红色血管时要停止往下剥,停留2—3小时再往下剥,从鸟的头部剥到背部直到尾部,最后从脐带部拿掉蛋壳。脐带用碘酒消毒包扎。过2天后,脐带再进行一次消毒和包扎。助产是不得以才用,不要急于进行助产,原则上让其自己出壳,助产应尽量往后推迟。

    雏鸟出壳后应及时捡出蛋壳,然后让雏鸟在出雏器内待到羽毛全干,且能站立行走时再转入育雏室。人工助产的雏鸟体质弱,要在出雏器内多呆一些时间。有的雏鸟出壳后就发现腿和趾有畸形现象,需要及时矫正。如果是呈外八字形,可用灭菌纱布把两条腿之间留一定距离拴在一起,一般几天后可矫正过来。

    雌雄鉴别:15月龄以前的鸵鸟体形和羽毛基本一致,很难从外表上区别雌雄。进行雌雄鉴别有利于分群饲养和营养配给。雏鸵鸟的雌雄鉴别多采用翻肛法,即翻开雏鸵鸟的肛门,看是否有向左弯曲的阴茎。但这种方法只有70%左右的准确性。因此,雏鸵鸟的雌雄鉴别要进行几次,一般在1周龄、2月龄、3月龄分别进行鉴定。

    鸵鸟的营养需要

    粗纤维是鸵鸟饲料中最重要的营养素之一,但目前尚未确定鸵鸟对纤维的需要量。饲料中纤维含量的确定取决于鸵鸟的年龄,一般在6%—18%之间。鸵鸟的蛋白质需要量也未准确测定,一般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为14%—22%,雏鸵鸟饲料中的粗蛋白质含量最高,以后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种鸵鸟饲料中的粗蛋白质含量以18%为宜。有关鸵鸟营养研究的资料以美国Angel(1993)的报道最为全面。经研究证明,鸵鸟在10周龄时就能消化饲料中50%以上的中性洗涤纤维,10周龄以后的鸵鸟从饲料中获取能量的效率比鸡高40%。虽然10周龄以下的幼鸵鸟不能像成年鸵鸟那样有效利用纤维,但饲料应含纤维以促进幼鸵鸟后肠道中有益微生物区系的建立。

    在鸵鸟产蛋期、育雏期和幼鸟的生长发育期,满足钙、磷的供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饲料中供给不足或鸵鸟本身吸收发生障碍,将会严重影响幼鸟的生长发育,使新生幼鸟骨骼软弱,造成跗跖、脚趾弯曲,腿骨、翅骨易折断;种鸵鸟缺乏钙、磷时,表现为蛋壳粗糙或壳薄易碎,甚至下软壳蛋,影响产蛋数量和孵化率。镁不足的早期表现为血管扩张、充血和脉博次数增加,严重不足时会使鸵鸟出现痉挛、神经过敏等症状。鸵鸟饲料中镁的适宜添加量为0.23%—0.25%。

    在鸵鸟的饲料营养中,维生素E和硒也是十分重要的。鸵鸟临床病例中的肌肉变性疾病与缺乏维生素E和硒有关。业已发现,鸵鸟的脑软化症可能是由于缺乏维生素E。成年鸟缺乏维生素E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官病理变化和生殖机能的紊乱。如发情推迟,失配增加,无精蛋明显增多,产蛋数量下降,甚至不发情、不产蛋,也就是说雌鸟失去正常的生育能力。饲料中维生素E的推荐水平为80国际单位/千克。硒的推荐量为0.1毫克/千克。各阶段鸵鸟日粮的营养水平。

    鸵鸟的饲料与饲料配方

    1.青绿饲料

    鸵鸟的饲料主要有两大类,一是青绿饲料,二是配合精饲料。鸵鸟饲料以青绿饲料为主,约占全部日粮的70%,成年鸵鸟日需青料2.5—5千克。青绿饲料要求新鲜、无腐烂、无农药污染,洗净不带泥土。饲喂前切碎,长度为0.5—3厘米,放槽中自由采食。鸵鸟虽然可以消化粗纤维,但秸秆以及木质化程度很高的粗饲料不但利用率低,而且还容易造成腺胃阻塞。所以,鸵鸟对粗饲料的要求比较高。一般应以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和各种青菜作为鸵鸟的饲料。包括苜蓿、红三叶、柱花草、象草、皇草、甘薯藤、苦荬菜、胡萝卜、黑麦草、墨西哥玉米、槐树叶等。在实际饲养中各种青绿饲料合理搭配,其饲养效果更好。下列植物对鸵鸟有毒有害:杜鹃花、黑刺槐、青绿色藻类、蓖麻、蔓陀罗、飞燕草、毛地黄、金链花、毒芹、印度芜菁、桧属植物、刺豆属草、桑橙、附子、龙葵、橡树、夹竹桃、山扁豆属植物等。

    2.精饲料的配制

    鸵鸟精饲料所使用的原料与猪、鸡类似,最大特点是可以大量使用草粉。配合精饲料最好制成颗粒饲料,鸵鸟喜欢吃同时也减少浪费,粒径以6—8毫米为宜。

    (1)雏鸵鸟的精料配制 1—3月龄雏鸟的混合料中,粗蛋白质的含量在21%—22%,若单纯喂含高蛋白质的混合精料,很快会导致腿病的发生。其对钙、磷等矿物质元素的要求比雏鸡、鸭高得多,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含钙的饲料如贝壳粉、碳酸钙、磷酸氢钙等。若以雏鸡饲料喂雏鸵鸟,应添加2%—2.5%的骨粉,可有效防止腿病的发生。

    推荐饲料配方:玉米56%,小麦6%,豆粕12%,麸皮3%,进口鱼粉6%,苜蓿草粉10%,食盐0.4%,碳酸氢钙1.8%,贝壳粉0.8%,骨粉3%,蛋氨酸0.4%,赖氨酸0.4%,多种维生素0.1%,微量元素0.1%。日喂量:1—30日龄120克,31—60日龄120—600克,61—90日龄600—700克。

    (2)育成期鸵鸟的精料配制 3月龄以上的育成期鸵鸟应改喂生长期料,推荐的粗蛋白质含量为16%—17%。同时也要注意钙、磷的补充,育成期鸵鸟的钙磷需要量比生长鸡要高30%—40%。

    推荐饲料配方:玉米46%,小麦6%,豆粕8%,麸皮10%,进口鱼粉4%,苜蓿草粉20%,食盐0.4%,磷酸氢钙2%,贝壳粉0.5%,骨粉2.5%,蛋氨酸0.2%,赖氨酸0.2%,多种维生素0.1%,微量元素0.1%。日喂量:4—7月龄0.8—1.4千克,7—12月龄1.4—1.9千克。

    (3)产蛋期鸵鸟的精料配制 产蛋期鸵鸟饲养的关键是供给平衡的日粮,特别是能量的供给量不能过多,代谢能以10.5兆焦/千克为宜。否则雌鸵鸟就会肥胖,致使产蛋大幅度下降或停产。精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以18%为宜。钙及有效磷的含量分别为3%和1%。赖氨酸及蛋氨酸+胱氨酸的含量分别为0.90%和0.75%。

    产蛋期鸵鸟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量与种鸡相比差别较大。鸵鸟所需维生素除维生素E、泛酸、生物素与种鸡相似外,维生素A比种鸡高6000国际单位/千克,维生素D比种鸡高1000国际单位/千克,维生素B1比种鸡高1.2毫克/千克,维生素B2比种鸡高2.2毫克/千克,烟酸比种鸡高20毫克/千克,胆碱比种鸡高300毫克/千克。其所需的铁、锌、碘也比种鸡高,而铜的需要量却比种鸡低。所以使用种鸡用的多维和微量元素添加剂是不科学的,有条件的饲养场应单独配制。

    推荐饲料配方:玉米44%,小麦5%,豆粕12%,麸皮5%,进口鱼粉7%,苜蓿草粉20%,食盐0.4%,磷酸氢钙2%,贝壳粉0.6%,骨粉3.3%,蛋氨酸0.25%,赖氨酸0.25%,多维0.1%,微量元素0.1%。

    鸵鸟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雏鸵鸟从出壳到3月龄为育雏期。此期间的雏鸟由于各种生理机能尚未健全,抵抗力低,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饲养管理工作稍有闪失,都将造成重大损失,影响到育雏成活率,或使淘汰率增加。因此,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是养殖鸵鸟成败关键的一环。

    1.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1)育雏舍

    育雏舍专门用于饲养3月龄以内的雏鸟。要求干燥、卫生,保持良好通风。人雏前1周进行全面打扫和消毒,地面和墙壁用1%—2%的火碱喷洒消毒,然后关闭门窗,用甲醛溶液、高锰酸钾熏蒸消毒。在育雏室门口设置火碱消毒池。入雏前1天,将育雏室的温度升至22—25℃,保持相对湿度50%—60%。

    (2)育雏器具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采用育雏伞或红外线灯来育雏。育雏伞一般采用大型号的折叠式电热育雏伞,伞顶装有电子控温器,伞内用陶瓷远红外线加热板或U型红外铁管加热,功率1000瓦。入雏前对育雏伞或育雏箱进行彻底消毒。开启育雏伞上的温控器或育雏箱上的红外线灯,温度调至34—36℃。在伞和育雏箱四周加置防护网。

    食槽要求光滑平整,雏鸵鸟吃食方便,便于清洗和消毒。食槽要固定好,否则被雏鸟踩翻,既浪费饲料又可能压伤雏鸟。水槽一般使用水盆,使用前要进行清洗和消毒。鸵鸟饮水的特点是嘴向前耍水,然后头向上抬。因此,要用宽阔的盆子盛水。

    2.雏鸵鸟的饲养管理

    (1)入雏

    雏鸟出壳后在出雏器内停留24小时,再转入育雏室内饲养。初生雏鸟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6只,随日龄的增加逐渐降低密度,到3月龄时雏鸵鸟每只最少2平方米。按雏鸟周龄的增长而逐渐分群。

    (2)温度调节

    育雏第一周温度控制在34—36℃,以后每周降低2℃,至第七周达到21—22℃即可。1周龄雏鸟抵抗力低,温度骤变、风吹或雨淋等,都会使雏鸟引起感冒、肺炎而死亡。要经常观察雏鸟,根据雏鸟的活动状态来调整温度。温度低时,雏鸟就会靠近热源,挤在一起,发出震颤的吱吱叫声,易造成挤压伤或压死。尤其在晚上或停电时更要注意。温度高时,雏鸟张口呼吸,饮水增加。如果温度适中,雏鸟活泼好动,食欲旺盛,羽毛有光泽,休息和睡眠安静。2月龄时可以脱离人工保温,遇寒冷季节可适当推迟。

    (3)开食与饲喂

    刚出壳的雏鸟并不饥饿,其腹内的卵黄提供的营养足以满足48—72小时的营养需要。开食过早会使卵黄吸收不完全,损伤消化器官,对以后的生长发育不利。因此,雏鸟出壳后72小时开食为好。开食前应先给饮水,水中加0.01%的高锰酸钾。饮水后2小时再喂给混合精饲料,精饲料以粉状拌湿喂给,也可用嫩绿的菜叶、多汁的青草、煮熟切碎的鸡蛋作为开食料。在这期间不能在育雏伞、育雏箱内使用垫草和其他垫料,因为此时雏鸟分不清什么东西可食与不可食,只要能吞咽进去的东西就吃,往往造成肠梗阻。1周龄雏鸟的饲料以少喂勤添为原则,每隔3小时投喂1次,以后逐渐减少到4小时喂1次。每次先喂青绿饲料,后喂精饲料,每次以不剩料为准。1周龄以后喂料可不用拌湿料,而改喂颗粒料。1—3月龄的雏鸟精料占日粮的60%,青饲料占40%。镁的缺乏可引起骨骼病变,从3周龄开始,可以在饮水中补充硫酸镁,添加剂量为每10升水中加5克。

    (4)光照与通风

    1—8日龄每天光照20—24小时,2—12周龄每天光照16—18小时。1周龄以后,如果天气晴朗,外界气温高,可将雏鸟放到运动场上活动晒太阳。阳光对雏鸟的作用很大,它可使雏鸟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后者参与体内的钙磷代谢,防止腿病的发生。所以,应尽可能让雏鸟在阳光下活动。在我国的北方,冬季育雏,可建玻璃温室运动场或塑料大棚运动场。

    通风换气的目的是排出室内污浊的空气,换入新鲜空气,同时也调节室内的温湿度。在炎热的夏季,育雏舍应打开窗户通风。冬季通风要避免对流,要使雏鸟远离风口,防止感冒。一般通风以闻不到氨味为准。如果鸵鸟饲养密度较大,室内排泄物多,产生的氨就多,会直接影响鸵鸟的生长发育。

    (5)综合防疫措施

    雏鸟机体抵抗力较差,容易患病,所以要采取综合防疫措施。除饲料要保证营养外,主要应加强卫生和消毒,饮水要保证清洁,饲料要保证新鲜不变质。尤其是夏季喂给雏鸟的草和菜,切碎后应尽快喂,不要存放时间过长,否则极易腐烂和产生亚硝酸盐。环境卫生尤为重要,雏鸟有些疾病与环境卫生和饲养用具被污染有很大关系。如脐炎、卵黄囊感染、痢疾等,都是雏鸟常见病。主要是由于雏鸟脐部消毒不严或育雏室湿度太高,霉菌繁殖造成感染所致。运动场要经常清扫,不应存有树枝、砂砾、碎玻璃、铁丝或塑料袋等杂物,如果被鸵鸟吞食,就会导致消化不良、腺胃阻塞或创伤性胃炎。为预防疾病发生,对育雏舍、用具、工作服、鞋帽及周围环境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消毒。2月龄时,根据疫情,对雏鸟进行新城疫、支气管炎和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注射。

    鸵鸟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1.育成期的饲养

    当鸵鸟长到4月龄时,体重已达到36千克,已能适应各种自然条件,应改喂育成期饲料。从育雏期过渡到育成期,要做好饲料更换工作。做法是:脱温后的第1周仍喂育雏料,第二周用2/3育雏料加1/3育成料,第3周用1/3育雏料加2/3育成料,从第四周起全部用育成料。饲喂育成期的鸵鸟,最关键的是防止其过肥。所以随着鸵鸟日龄的增大,吸收利用粗纤维的能力逐渐增强,应尽可能让其采食青绿饲料,限制混合精饲料的饲喂量。夏秋季早晨可以待露水消失后,把鸵鸟驱赶到苜蓿地或人工草地放牧。不能带露水放牧,因为露水会打湿鸵鸟的腹部,引起肚胀、腹泻。不放牧的育成期鸵鸟,饲喂应定时、定量,以日喂4次为宜。

    2.育成期的管理

    3月龄以上的鸵鸟在春夏季可饲养在舍外,晚秋和冬季的白天在舍外饲养,夜间要赶入饲养棚。鸵鸟原生活于沙漠地区,喜欢沙浴,通过沙浴可以洁身和清除体表寄生虫,增加运动量。饲养棚和运动场要垫沙,最好用黄色河沙,沙粒大小适中,铺沙厚度为10—20厘米。运动场可采用部分铺沙,部分种草,同时种植一些遮荫的树或搭建遮荫棚。

    鸵鸟的神经比较敏感,受到惊吓时全群骚动狂奔,容易造成外伤和难产。所以,要保证鸵鸟场周围环境的安静,避免汽笛、机械撞击、爆破等突发性强烈震响。

    饲喂后2小时应驱赶鸵鸟运动,以避免鸵鸟过多沉积脂肪,这对大群饲养的育成期鸵鸟更重要,驱赶运动每次以1小时为宜。保证供给清洁的饮水,水盆每天清洗1次,每周消毒1次。育成期鸵鸟采食量大,排泄粪便也多。因此,运动场要经常清除粪便、异物,定期消毒。

    当鸵鸟长到6月龄时,可进行第一次拔毛,因为出售羽毛是养殖鸵鸟的一项可观收入。一般在温暖的季节拔毛,冬季不能拔。拔毛时勿用力过猛以免损伤皮肤,腹部的毛不能拔。以后每隔9个月拔毛1次。

    鸵鸟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1.产蛋期的饲养

    (1)饲喂方法

    人工饲养的鸵鸟每天的活动比较有规律。因此,应根据其生活规律定时、定量进行饲喂。每天早晨天一亮,鸵鸟就在运动场上围着边网跑步,跑15—20分钟后进行交配、采食。所以首次饲喂时间以早6点半至7点半为宜。1天饲喂4次,每次饲喂的间隔尽可能相等。饲喂顺序可以先粗后精,也可以把精饲料拌入青饲料中一起饲喂。精饲料喂量一般每只控制在1.5千克左右,以防过肥而使产蛋量下降或停产。

    (2)饲料与营养 产蛋期鸵鸟配合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以18%为宜,代谢能10,5兆焦/千克。青饲料以自由采食为主。特别要注意种鸟对钙的摄入,除了饲料中给予足够的钙磷外,在栏舍内可以设置饲喂骨粉的食槽,任种鸵鸟自由采食。

    2.产蛋期的管理

    (1)分群

    雌鸵鸟在24—30月龄达到性成熟,雄鸵鸟在36月龄达到性成熟。性成熟前以大群饲养,每群20—30只,产蛋前1个月进行配偶分群。一般是4只(1雄3雌)为一饲养单位。分群工作一般是在傍晚进行,先将雌鸵鸟引入种鸟舍,然后再将雄鸟引入,这样可以减少雌雄之间、种群之间的排异性。

    (2)运动场

    鸵鸟体型较大,需要的运动场面积相应也要大。1个饲养单位(1雄3雌)约需1500平方米左右。这样可以给鸵鸟提供较为自由的活动范围,有利于提高受精率,防止过肥。鸵鸟一般是有规律的自由活动,不必驱赶运动。如果饲养群较大,7只或14只以上为一饲养单位,则需要驱赶运动,最好在每天的上午和下午各驱赶1—2小时。

    运动场要保持良好的卫生,随时清除场内的粪便和杂物,在鸟栏和食槽旁不要随意放置杂物,以免鸵鸟误食硬性异物,导致前胃阻塞和肠穿孔,造成非常死亡。运动场及棚舍最好每周消毒1次。

    (3)休产

    为了保持雌鸵鸟优良的产蛋性能,延长其使用年限,需强制休产。一般掌握在每年11月份至次年1月份为休产期。休产期开始时雌雄鸟分开饲养,停止配种,停喂精料5天使雌鸵鸟停止产蛋,然后喂以休产期饲料。

    (4)捕捉

    若要调换运动场或出售鸵鸟需要捕捉时,应特别小心。因为鸵鸟头骨很薄呈海绵状,头颈处连接也比较脆弱,均经不起撞击。捕捉的前1天在棚舍内饲喂,趁其采食时关入棚舍,捕捉时需3—4人合作,抓住颈部和翼羽,扶住前胸,在头部套上黑色头罩使其安定。鸵鸟一旦套上头罩,蒙住双眼,则任人摆布,可将其顺利装笼、装车。但对凶猛的鸵鸟要特别小心,在捕捉前3—4小时适量喂一些镇静药物。

    (5)运输

    种鸵鸟运输前须减料停产,确保运输时输卵管中无成熟的蛋。运输前3—4小时停喂饲料,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食盐和镇静剂,以防止应激反应。运输季节以秋、冬、春季为宜,最好选择夜间进行,因鸵鸟看不清外界景物,可以减少骚动。运输工具和笼具要消毒,笼具要求坚固通风,顶部加盖黑色围网。运输过程中随时观察鸵鸟动态,长途运输注意定时给水。保持车内通风良好,对燥动不安的鸵鸟戴上黑色头罩。运到的鸵鸟由于应激,1—3天内常会表现食欲下降,粪便呈粒状。应及时补充维生素、电解质,饲料投喂逐步过渡,以利鸵鸟运输应激后的恢复。

    场址选择

    场址选择,首先考虑满足鸵鸟的生态条件,故宜选择气候温暖、干燥、少“梅雨”、非雷区和无大风暴侵袭的地方。地址最好建在沙质缓坡地,要求干燥、坚实、周围排水通畅,不受山洪、水浸的影响;场周边环境宜安静,要远离交通干道、居民区、工业生产区和养禽场,避免噪音干扰、环境污染和疫病传播。此外,还要考虑交通方便和水、电、草料的供应条件。

    规划布局

    鸵鸟场设计要根据饲养规模确定占地面积,预留发展余地,按卫生防疫要求合理布局。

    一个体系完整的鸵鸟养殖场,应分别划分饲养区、孵化区、饲料及产品加工区、工作生活区和饲料基地等。饲养生产区应与管理、生活区分开,以减少外界对鸵鸟的干扰。饲养区内也要划分种鸵鸟区、育雏区、后备种鸵鸟区、商品鸵鸟区等,每区之间要有适当的距离。加工房、堆粪场应设在饲养场的下风向

    栏舍建造

    1.设计要求

    (1)饲养面积

    根据鸵鸟的生物学特征,要提供足够的饲养面积。如饲养面积不足,运动场狭窄,鸵鸟互相冲撞,造成损伤,导致生产性能下降,甚至出现消化性疾病。在广阔的草地围栏放牧,面积不受限制。在集约饲养条件下,则根据经济、合理、密度适当的原则安排。每只鸵鸟栏舍面积为:1—60日龄,室内0.3—0.8平方米,室外2平方米;61—180日龄,室内2平方米,室外15平方米;181—540日龄,室内4平方米,室外25平方米;种鸵鸟,室内10平方米,室外300平方米。

    (2)围栏

    鸵鸟场以围栏相隔,栏高2米左右,材料应光滑不带刺,最好有一定弹性,以免鸵鸟碰撞时受伤。可用铁丝网、金属管栏栅,也可用简易的竹木栏栅。

    (3)铺沙

    室内、运动场铺5—20厘米厚的沙,使地面硬度适中。

    (4)排水

    整个场地要分区、分栏建排水沟。

    (5)绿化

    栏舍周围最好能设1—1.5米宽的绿化带,既可净化环境又可种植青饲料。

    2.种鸵鸟栏舍

    种鸵鸟一般1雄、3雌为一个繁殖单位,分栏饲养,需使用面积1200—1500平方米,其中鸟舍面积40平方米,其余为运动场。鸟舍用作避风、挡雨、遮荫和调教种鸟产蛋。因鸵鸟高大,舍门应宽大,门高不得低于3米,便于鸵鸟进出。鸟舍正对运动场的一面敞开,舍内做一个宽1米、深0.2米的沙巢,供雌鸵鸟产蛋。在配种季节,相邻的种鸵鸟栏间最好用纤维布遮挡,避免种鸟间相互干扰配种。种鸵鸟栏舍的建筑方式有双列式小间、单列式大间和群养大围栏舍,也可根据饲养规模、地形等因地制宜选择建筑方式(参见图4—1、4—2、4—3)。

    3.雏鸵鸟栏舍

    雏鸟舍要求类似雏鸡舍,应具有保温、干燥、通风、防暑的功能,备有通风增温设施。栏舍宜座北朝南,带有相应的半荫棚运动场。为防鼠害,室内做水泥地面。运动场有1/3的水泥地面,其余为沙地

    主要设备、用具

    鸵鸟场应具备孵化设施和育雏保温设备。孵化设施大致与养鸡场相同,包括储蛋室、孵化室和孵化机、出雏机。孵化机可订做专用机,如电子工业部41所研制的豪华型孵化设备、江苏无锡孵化厂生产的孵化机、北京丑小鸭孵化设备等,也可由常规孵化机改制蛋盘、蛋架后使用。常用保温设备有红外线灯、电热育雏伞等。

    除切草、饲喂、消毒等用具外,鸵鸟场还应设置V型保定架,便于鸵鸟检查、诊疗时使用。

    当地饲养鸵鸟方法很简单,因为这个品种食性很杂,蔬菜、杂草、秸秆粉拌入一些精饲料就可以喂养。

    给它吃给它喝

    鸵鸟:非洲一种体形巨大、不会飞但奔跑得很快的鸟(鸵鸟) ,特征为脖子长而无毛、头小、脚有二趾,是世界上存活着的最大的鸟。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小鸵鸟的饲养技术供参考。

    1、雏鸵鸟采食的青绿饲料有苜蓿、三叶草叶、白菜叶、莴苣叶、胡萝卜等。但要当时将饲料洗净、晾干、切碎后再喂饲,禁喂使用已切好的隔餐青绿饲料和茎秆不洁和含有残留农药的青绿饲料。每日饲喂4次~5次。随着鸟龄的增长,青绿饲料喂饲量也应逐渐增加,3个月以下的幼鸵鸟青粗饲料可占40%,鸵鸟精料中仍可含50%左右草粉,但要防止精料饲喂量过多使雏鸵鸟增重太快而导致骨骼关节变型而发生腿病。

    2、由于鸵鸟采食的饲料能在肌胃中磨碎,所以出壳后2周起每只鸵鸟每天在喂饲料时补喂洗净晾干的不溶性沙砾4粒~5粒。

    3、雏鸵鸟有一种啄食任何物的习惯,因此,饲料中要防止有碎玻璃、树枝、铁钉、铁丝、塑料布等难以消化的物质混入,以免被鸵鸟吞食后发生消化不良、前胃阻塞或被刺伤性发炎等难以治疗的疾病。在夜晚由于雏鸵鸟栖息不出来活动采食,故夜晚可以不喂饲。为了便于饲养管理,群养须按体大小分开饲养。

    想了解看我头像

    产蛋的鸵鸟啊!老贵了

    一万多一只

    非洲鸵鸟的饲养场地要选择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地带,10—15度的平坦坡地上围栏饲养。不在交通要道,不靠近机场和铁路边。场地周围,以铁丝网栏相隔,有弹性,栏高约2米,可避免非洲鸵鸟受惊或急走时撞上围栏受伤。

    非洲鸵鸟的房舍应坐北向南,运动场在南面。房舍分育雏舍、中鸟舍和大鸟舍。房舍要求保温、防雨、防风、防兽和通风良好。房舍前有相应所需的运动场。运动场呈长方形;有1/3为水泥地,其余为沙地或草地。中鸟舍和种鸟舍,做成能避风挡雨的遮荫棚舍便可。运动场一定要足够,保证每只鸟的运动和生活。运动场与鸟舍相连呈长方形;种鸟运动场和遮雨棚舍至少宽30米,长50—80米,每组种非洲鸵鸟(1雄3雌)的饲养面积为1500平方米。运动场内铺沙或草,不允许有积水的凹洼坑。围栏外还要有足够的绿茵地带和青饲料种植地。

    非洲鸵鸟饲养以地面平养为主,要求地面清洁、卫生、干燥温暖。在水泥地面养雏鸟而用垫料时,垫料上要铺上麻袋、透气橡胶板,或硬质弹性细眼塑料网等,避免雏鸟吃垫料。雏鸟舍及运动场要打扫干净,将玻璃、塑料布、铁丝及其他不能吃的异物收拾起来。雏鸟在舍内饲养时,要在饲料内加上少量砂砾,以帮助消化。一周内加砂砾1次,用量约占当日饲料量的1%左右。从雏鸟出壳至12周龄的生长阶段,由于生理功能尚未健全,对环境条件变化极敏感,因此是养殖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阶段,需要精心照料,科学管理。

    非洲鸵鸟是杂食鸟,有着特殊的消化功能,能从粗纤维中摄取能量。因此,供给精饲料时需注意能量的供给量不要过高。如精饲料能量供给多时,加上青饲料中的能量,往往会导致体内能量过多而沉积成体脂,从而影响繁殖力。

    非洲鸵鸟生长速度快,新陈代谢旺盛,在10周龄前应逐步增加粗饲料在日粮中的比例,以便更有效地促进后消化道建立微生物生长活动区域。随着日龄的增长,10周龄后再加大青饲料在日粮中的比例,使它们能更有效地从青草中获取营养,从而降低饲养成本。青饲料常用的主要有韭菜、叶类蔬菜、象草、苜蓿草、黄草、黑麦草等。

    雌鸵鸟在繁殖季节发情表现也很明显,表现温柔,主动接近雄鸵鸟,边走边低头,直至头几乎触到地面,垂展翅膀,同时两喙快速地一张一合。雄鸵鸟的求爱动作做完后,两翅同时上举,碎步快速走近雌鸵鸟。雌鸵鸟如果接受雄鸵鸟的求爱,雌鸵鸟两喙张合加快,并很快蹲下,让雄鸵鸟爬在身上进行交配。雄鸵鸟爬在雌鸵鸟身上,左腿站地上,右脚轻轻放在雌鸵鸟背上,从雌鸵鸟的左下部把阴茎插人阴道口。这时雄鸵鸟左右摆动自己的头,射精时雄鸵鸟双翅快速抖动。交配时间30-60秒。1只雄鸟一般1大交配4-6次,也有少数雄鸟可达到6次以上。交配时间般多在早晨和上午,也有在傍晚交配的。

    雌鸵鸟一般2.0-2.5岁性成熟。雌鸟开始有就巢性,营巢于地面的凹窝中,每窝产卵12-18枚,卵纵径16-17厘米,横径13-14厘米,重约1500克,卵壳约占卵重的19.5%,卵光滑、乳白色,具有象牙似的光泽,卵壳厚而硬,厚度0.2-0.3厘米。人工饲养的鸵鸟如把其产的卵取走,雌鸟可连续产卵,一般隔1天产1个卵,连续产12-20枚,也有的可连续产卵48枚才休息,一般休息6-15天又开始产卵。种卵的孵化期为41-42天。

    雌鸟刚开产时,产的卵有相当数量为不受精卵。一般第一个产卵期可产卵20-40枚,一些高产雌鸵鸟3岁以后1个产卵期可产卵40-60枚,优秀者可超过80枚。卵发育于卵巢,雌鸵鸟只有1个卵巢,位于腹部中线稍偏左侧。从鸵鸟的解剖上看,卵巢像一串葡萄挂在靠近左肾的体腔中,上面有许多大大小小发育不同的白色和黄色卵泡。在交配季节,成熟的卵从卵泡表面破裂排出,落入输卵管口,进入螺旋状的输卵管。卵泡在输卵管上部与精子结合成为受精卵。卵黄由浓稠的卵黄系带系着,使卵黄平衡。卵黄和卵白是胚胎的营养物质,卵沿输卵管继续下行时,在卵白外覆盖两层壳膜,壳是由钙质腺体分泌物形成的,最后在卵表面形成珐琅质层,使其表面光滑。软卵是由于钙质腺体不能在卵外产生分泌物而造成的。卵受精后,短期内胚胎细胞核开始分化,结合子变得更加复杂,它具有双亲的特性。卵一产出,胚胎即停止分化。

    人工饲养的鸵鸟,让鸵鸟自己孵化是很不经济的。鸵鸟产卵一般在下午3一7时,产卵性能较好的鸟隔1天产l枚卵,产到12一20枚时休息1周左右,而后又开始下一个产卵周期。但高产鸵鸟可连续产卵至40多枚才休息,这与良好的饲养管理有很大关系。低产鸵鸟或不足4岁的鸵鸟以及年龄大的鸵鸟,产卵几乎没有规律。种卵的受精率一般为60%一90%。

    育雏期是各种疾病的易发期,是饲养成败的重要时期。在此期导致雏鸟死亡的疾病主要是呼吸道感染。由于雏鸟对不良环境因素,特别是对潮湿和尘埃较敏感,往往由于空气污浊,地面垫料潮湿,室温过高或过低而诱发呼吸道感染,如曲霉菌病等出现一系列呼吸道症状,打喷嚏、咳嗽等,若发现及时,并采取适当措施消除诱因并使用抗生素治疗,预后一般良好,否则可导致死亡。因而,在育雏期必须有专人管理,24小时值班,随时注意雏鸟的精神状态和采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育雏室的垫料须质地松软,吸湿性好且不易产生尘埃,尽量减少应激因素的干扰。此外,应谢绝外来人员特别是其他禽场工作入员的参观,以杜绝病原的入侵。

    育成期这个时期鸵鸟生长最快,日增重可超过0.5千克。在此时期常发的疾病有前胃积沙病和软脚病。

    前胃积沙病这是一种以吃进多量沙粒积塞在前胃内引起消化功能紊乱的疾病,可因营养不良导致心脏衰竭而死亡。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饲料中缺乏硒等某些微量元素有关。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减食,随之消瘦。如发展成废食,则2~3天后便死亡,剖检可见前胃内积满沙粒,其重量多达4~5千克。肠道粘膜充血。心肌萎缩、水肿,心脏脂肪消失。

    该病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①发病早期可实行限沙放牧,即在运动场上铺上硬塑料板,避免鸵鸟与沙粒直接接触。同时提高饲料质量,在饲料中添加硒等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并给予丰富的优质青料。②在常发、多发本病的鸵鸟场,每隔几天在精料中添加一些轻泻药如石蜡油等,以促进体内多余的沙粒及时排出体外,达到预防本病发生的目的。③重症病鸵可实行手术治疗。这在汕头已有手术治疗获得成功的经验。

    软脚病系由于生长过快,身体增重的速度超过双脚骨骼的生长和骨质的钙化速度,使双脚超负荷负重引起的。此时,一方面要限制饲料的配给量以控制生长速度。另一方面,在精料中添加钙磷等矿物质和维生素D等多种维生素,以促进骨骼的生长和骨质的钙化。此外应核查一下运动场地是否足够大以及饲养场的日光照情况。

    成年鸵鸟有很强的抗病力。但这并不等于养殖成年鸵鸟对疫病可以置之不理。在广东佛山、江门、汕头均从南非进口的种鸟和鸟卵中检出新城疫、禽白痢杆菌病和禽败血霉形体病的抗体。说明鸵鸟已感染上述病原,只是成鸟未见临诊症状而已,其对鸵鸟的生产力是否构成损失未有直接资料数据目前,国内某些场饲养的鸵鸟已有新城疫的发生,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应引起广大驼鸟饲养场(户)的高度重视。随着鸵鸟的圈养,饲养方式的改变,上述病原是否将对鸵鸟构成直接威胁尚难预料。

    另外,成鸵可发生难产。主要系因受惊或环境噪音如新建鸵鸟场或场附近正在基建时机器发出的噪音等。对本病的预防在于消除诱因,为鸵鸟提供一个安静、空气清新的环境。

    气候:以温暖干爽的气候为宜,地面尤其不能潮湿,否则容易感染球虫病;

    资金:要形成规模化养殖,至少要百万以上,如果饲养数量过少,则养着看看还可以,根本禁不起卖的;

    饲料:以青绿鲜饲料和颗粒饲料为主,饲料中要特别注意别让铁丝、大石子等异物混入;

    利润:现在小规模养鸵鸟的基本上都因为亏本而倒闭了,大的养殖场通过和国外的贸易联系而维持着,国内鸵鸟深加工技术远未推广,除鸵鸟羽毛有所利用外,鸵鸟皮革和肉的深加工还很欠缺;

    关于养多大可以出栏的问题:最好是将自行繁育的小鸵鸟当作种源卖掉,节省饲养成本且资金回拢快,但这要跟你的营销手段挂钩才行,如果把鸵鸟杀了到菜场或超市去卖,多半要亏本。

    你好 我在中国畜牧街 www.xumuj.com找了一些资料 你参考一下吧育雏条件在雏鸵鸟的饲养管理中,首先要满足育雏条件,要掌握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和合适的饲养密度。

    合适的温度、湿度1周龄雏鸵鸟对温度变化极其敏感。出壳不久的雏鸵鸟背部暖而腹部受凉,则腹中的卵黄吸收不良或完全不吸收,大大降低了雏鸵鸟的成活率。为了保温、御寒,舍笼地面要铺垫草,有条件的寒冬还可用电热板或其他保温设备,可促进卵黄吸收,使胃液流动,促进消化。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经常观察雏鸵鸟的动静、状态,以正常状态为标准来调整温度。例如雏鸵鸟互相拥挤聚集在一起,食欲和精神不振,并发出震颤的吱吱叫声,这是温度略低的表现,应予升温,同时还要防止雏鸵鸟被踩压窒息而死。如雏鸵鸟张嘴喘气呼吸、大量饮水,并且展翅散热,食欲减退至拒食,这是温度过高的表现,采用多给饮水,少垫草或拆除保温设备等措施来降低温度。育雏舍里的合适温度:出壳雏鸵鸟2周龄内应保持在24℃以上,以后逐渐降至18℃;育雏伞或育雏笼内出壳后雏鸵鸟保温育雏第1日龄为35℃(育雏室温为25℃),1周龄内应达到33℃~36℃,第二周起每周减少3℃,1月龄以后每天降0.5℃,一般2月龄~3月龄以后脱温。1周龄~4周龄选在天气晴朗气温高时将雏鸵鸟放到运动场上活动,晒晒太阳;炎热夏季,运动场要有树荫或阳棚,以便降低育雏舍内的温度。

    除调整雏鸵鸟所需的温度以外,育雏舍、育雏伞和育雏笼的适宜湿度也很重要,特别是育雏鸵鸟期湿度的需求变化受胚胎在孵化期湿度的影响较大。如果孵化期湿度低,雏鸵鸟孵出后会发生脱水症而影响其成活率,必须及时调整湿度,如采取提高湿度、补给营养液等措施。如果孵化期湿度高,则孵出的雏鸵鸟出现水肿。育雏舍前期的相对湿度一般以50%~55%为宜,随着雏鸵鸟日龄的增长,雏鸵鸟对湿度要求就不太严格,在50%~75%的范围内均可适应。但雨季湿度大,应适当降低湿度。掌握湿度的原则是育雏前期湿度应比育雏后期低些,雨季湿度应比干旱季节湿度低些。

    饲养密度要合理要保证育雏舍有一定的空间供雏鸵鸟活动,以利雏鸵鸟的生长发育。据养殖者经验介绍,育雏舍内1周龄的雏鸵鸟平均每只面积0.25平方米,以后每周扩大10%,3月龄时雏鸵鸟平均每只面积2平方米,除育雏舍以外,运动场面积以每只平均5平方米,逐渐扩大至10平方米,以此计算运动场面积的大小。随着月龄的增长,需要分群饲养,以降低饲养密度。

    注意通风和光照育雏舍内在调节温度和湿度时还要注意打开窗户通风换气,排出舍内鸟粪尿产生的氨气,以利雏鸵鸟健康生长。但在冬季要避风,通气入舍要预热,切忌直接吹在雏鸵鸟身上,以免雏鸵鸟着凉而引起感冒。此外,光照对雏鸵鸟的正常采食、饮水、活动的作用很大,可增加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冬季为了使雏鸵鸟早见阳光,育雏舍可建成玻璃温室。夏季运动场应栽树或设阳棚,让雏鸵鸟在阴凉处活动和休息,防止暴晒而受暑。

    饲养管理方法刚出壳的雏鸵鸟腹中的卵黄提供营养可维持2天~3天生活,不需喂饲料,2天~3天以后当卵黄营养基本吸收,雏鸵鸟才采食,如果过早或过晚开食都影响生长发育。雏鸵鸟在初饮后1小时~2小时,可饲喂湿拌的混合精料,在开食以后混合精料可不需湿拌,防止长期喂湿料引起雏鸵鸟消化不良。可以喂饲颗粒饲料,但不能任其采食而引起便秘或腹泻。

    雏鸵鸟采食的青绿饲料有苜蓿、三叶草叶、白菜叶、莴苣叶、胡萝卜等。但要当时将饲料洗净、晾干、切碎后再喂饲,禁喂使用已切好的隔餐青绿饲料和茎秆不洁和含有残留农药的青绿饲料。每日饲喂4次~5次。随着鸟龄的增长,青绿饲料喂饲量也应逐渐增加,3个月以下的幼鸵鸟青粗饲料可占40%,鸵鸟精料中仍可含50%左右草粉,但要防止精料饲喂量过多使雏鸵鸟增重太快而导致骨骼关节变型而发生腿病。由于鸵鸟采食的饲料能在肌胃中磨碎,所以出壳后2周起每只鸵鸟每天在喂饲料时补喂洗净晾干的不溶性沙砾4粒~5粒。雏鸵鸟有一种啄食任何物的习惯,因此,饲料中要防止有碎玻璃、树枝、铁钉、铁丝、塑料布等难以消化的物质混入,以免被鸵鸟吞食后发生消化不良、前胃阻塞或被刺伤性发炎等难以治疗的疾病。在夜晚由于雏鸵鸟栖息不出来活动采食,故夜晚可以不喂饲。为了便于饲养管理,群养须按体大小分开饲养。

    雏鸵鸟的抗病能力差,加之密集饲养更容易感染和传播疾病。因此要做好卫生和消毒工作。每天应清扫粪便、杂物,保持育雏舍内无臭味,并定期或不定期消毒,洗净晾干食饮用具、垫料、保温设备,保温舍室内要用适量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熏蒸消毒,运动场地可用2%~3%烧碱洒湿,消毒后用清水淋洒地面。垫草可用日光暴晒消毒。饲养区进出口设消毒池或消毒盆。

    • 创业指南
    • 网上开店
    • 养殖视频
    • 理财
    • 政策
    • 技术
    • 致富视频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