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业指南 致富视频 网上开店 养殖视频 范文大全 创业项目开店经验创业杂谈如何创业技术资料创业防骗项目分析微信营销农村创业投资理财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读后感
  • 脱贫攻坚
  • 扫黑除恶
  • 民主生活会
  • 对照材料
  • 述职报告
  • 主题教育
  • 讲话稿
  • 素材金句
  • 党团建设
  • 图表展板
  • 公文技巧
  • 不忘初心
  • 四中全会
  • 党课下载
  • 整改报告
  • 公文范文
  • 00162会计制度设计总复习材料

    时间:2020-10-04 13:35:48 来源:东东创业网 本文已影响 东东创业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

    。。。Ⅰ。。。

    会计制度设计概述 一、 会计制度设计的意义与对象 (一) 会计制度的意义:
    制度是指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核算方法,对企业等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制度是由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对会计工作的规则、方法、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政府部门制定的会计制度是统一的、通用的、强制性较大;
    而企业单位自行设计的会计制度是专用的、具体的、有一定强制性。

    1、 会计制度的分类及特点:
    (1) 按会计制度本身的内容,可将其分为 综合性会计制度:是指规范全国会计工作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其特点是:普通适用性、制度内容的概括性和原则性。

    业务性会计制度:是指规范会计核算业务的处理方法和程序方面的制度。其特点是:适用于某一类企业或某一类业务、可操作性强、技术性强。

    会计人员制度:是指规范会计工作者行为和会计人才选拔、管理方面的制度。其特点是:规范对象是会计行为主体、而不是会计业务。

    (2) 按设计权限分类,可将会计制度分为 统一会计制度:是指由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或地方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制定的会计制度。其特点是:适用面广,主要规范会计业务处理的共性问题。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指会计主体根据会计法规、会计准则结合本单位经济活动特点制定的各项会计工作规章制度。其特点是:适应面窄、适用性强。

    (3) 按会计工作内容分,会计制度可分为 会计核算制度:是指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各种规范。业务性会计制度均属于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分析制度:是指如何利用现有会计信息对相关会计对象进行分析和考核,以比较不同时期或不同单位之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规范。其特点是:总结性、前瞻性或预测性、建设性。

    会计监督制度:是指对会计核算结果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检查和验证的会计规范。目的性强、监督性强。

    (4) 按适用部门和单位分,会计制度可分为 企业会计制度:是规范盈利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制度。其特点是: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循环周转规律,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处理基础,满足企业核算成本和计算盈亏的需要。

    预算会计制度:是规范各级政府、使用预算资金的各级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单位收入、分配、使用和报告情况的会计制度。其特点是:反映资金运动为预算资金的收支运动而不是循环周转运动、根据具体业务分别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二)会计制度设计:是以会计法律、法规为依据,用系统控制的理论和技术,把单位的会计组织机构、会计核算与监督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等加以具体化、规范化、文件化,以便据此指导和处理会计工作的过程。其特点是涉及面广、针对性强、协同度高。

    1、会计制度设计的意义:
    (1)有利于贯彻国家的财经政策和法规制度;

    (2)有利于提高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水平;

    (3)有利于加强会计管理,及时、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

    2、会计制度设计的对象:(1)会计组织系统;

    (2)会计信息系统;

    (3)会计控制系统。

    (三) 会计制度设计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或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有关工作人员之间,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其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内部牵制”阶段;
    2、“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3、“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4、“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

    内部控制范围极广,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内部管理控制。内部会计控制包括八个主要方法: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和电子信息技术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控制目标:1、维护财产物资的完整性;
    2、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3、保证财务活动的合法性;
    4、保证经营决策的贯彻执行;
    5、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6、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遵守执行。

    二、 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 (一) 合规性原则;

    (二)真实性原则;

    (三)科学性原则;

    (四)针对性原则;

    (五)内部控制原则;
    (六)效益性原则;

    (七)适应性原则。

    三、 会计制度设计的程序 (一) 准备阶段:
    1、 了解被设计单位的基本情况:(1)实地调查;

    (2)展开分析研究;

    (3)制定设计计划。

    2、 初步完成企业会计制度的总体设计:(1)设计类型与方式;

    (2)设计方案;

    (3)设计手段;

    (4)会计政策;

    (5)设计验收标准;

    (6)落实设计人员,安排设计工作的进度。

    (二) 设计阶段:
    1、 确定会计制度的框架结构;

    2、 设计人员按分工进行具体设计。

    (三) 试行修正阶段。

    (四) 定稿颁布阶段。

    四、 会计制度设计的方法 (一) 实地调查方法: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实地观察、岗位访问、开座谈会、问卷测试或请求有关人员提供书面材料等形式进行会计系统设计所需的有关资料、信息。

    (二) 分析研究方法:文字说明法、表格法、流程图法。

    流程图有框图式流程图和符号式流程图 1、 框图式流程图:用矩形框图与直线组成的一种流程图,框图内反映所处理的内容,直线反映信息及其载体的传递流程;
    框图亦可反映信息及其载体,直线反映处理内容。

    2、 符号式流程图:是一种表是一式多份的凭证、表格或其他单据分送和流转的具体情况的图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符号 含义 流程方向 核对 业务处理 由A到B 合并 存档 账册 凭证 报表 资料来源 资料去向 暂存 业务流程图的绘制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纵式流程图,另一种是横式流程图。在绘制流程图一般应该注意的是,业务流程一般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业务部门设置以业务处理程序先后为序;
    业务流程中信息载体符号(如凭证、账簿、报表)在上端,信息处理操作(如作业、结转、汇总)及存档符号在下端。

    2、 涉及流程图时注意的要点:
    (1) 注明业务处理流程经过的部门和经办人;

    (2) 注明凭证、报表名称和份数,用流程线反映其传递的流程;

    (3) 反映业务处理记账情况及凭证和报表归档保存情况。

    。。。Ⅱ。。。

    企业会计制度的总体设计 一、 企业会计制度总体设计的要求和作用 所谓总体设计,是对所设计的会计制度内容及设计工作作出全面安排及计划,即事先有一个提纲性规划和指南。总体设计时通常需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要对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进行总体概括和总体规划;
    另一方面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创新设计思路、设计方案,选择设计手段、根据设计思路、设计验收标准。

    (一) 设计类型与方式:
    1、 设计类型:是指由共同的性质和特点所形成的类别。

    2、 设计方式:
    按组织方式不同一般可分为单独设计、共同设计、集体设计和会议设计等四种。

    (二) 设计方案:
    1、 全面设计:是指企业设计一整套会计制度,一般在新建的企业或改制、兼并与收购后的企业里,需要进行全面性会计制度设计。

    2、 局部设计:是指对个别部门的组织机构和会计核算资料,或部分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所进行的设计。

    (三) 设计手段:是指进行设计时所采用的工具或方法。

    (四) 设计思路:是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所采用的行动准则。

    (五) 设计验收标准:是对验收定稿的企业会计制度是否成功的衡量尺度。

    企业会计制度总体设计的作用:总体设计是进行具体设计的基础;
    保证会计制度具体设计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保证会计制度的具体设计有序进行 。

    二、 企业会计制度总体设计的内容 (一) 会计工作岗位一般可分为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总账报表、稽核、档案管理等。

    (二) 会计核算形式的设计:
    1、 企业对会计科目的选择和使用有一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但不是说企业可以随时设计和使用,需在以下两个前提下进行:一是设计和使用的会计科目,其核算的内容应当符合包括会计准则在内的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二是所使用的会计科目应当能够满足编制统一会计报表的要求,保证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数据来源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2、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设计。

    3、 会计报表的设计。

    4、 账务处理程序的设计。

    三、 企业会计制度总体设计的程序 (一) 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二) 确定设计类型和设计方案;

    (三) 选择会计政策和设计手段。选择会计政策应处理好稳定性与调整性的关系,成本与效益的关系。

    (四) 制定设计策略和验收标准;

    (五) 编写会计制度总体设计和具体的设计安排;

    (六) 提交会计制度总体设计文本,征求意见后修改定稿。

    。。。Ⅲ。。。

    企业会计组织机构与岗位职责的设计 一、 企业会计组织机构的设计 会计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的设计是有科学会计机构设置、合理会计人员分工协作、明确会计工作岗位责任、完善的会计工作制度等有机组合的。

    (一) 企业会计组织机构的设置形式 1、会计与财务合并设置形式:会计与财务合并是将会计对资金运动的核算、监督职能与财务管理对资金的筹集、调度与分配职能统一由一个部门来履行的一种机构设置形式。

    在会计制度设计过程中须要将会计与财务作为两个完全不同的职能加以考虑,所以会计人员必须清楚财务与会计的关系,会计部门履行核算与监督的职能,在做好记账、算账和报账等财务会计工作的同时,还要利用会计信息参与企业的经营预测、决策、并参与制定企业的全面预算,要将全面预算评价指标进行分解,设置会计账簿进行核算、考核、分析,全面掌握企业全面预算的执行情况,此外日常会对包括对各项资金收支及其他财务活动在内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财务部门的职责是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对于中小型企业的经营业务较简单,会计业务不多,一般宜采用合并设置形式。

    2、 会计与财务分别设置形式:会计与财务分别设置是将会计对资金运动的反映、监督职能与财务管理对资金的筹集、调度与分配职能分别由会计部门和财务部门来履行的一种机构设置形式。

    对于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的经营范围广泛、业务繁多,适宜采用分设形式。

    (二) 企业会计组织机构及其岗位职责设计的原则 1、 适应性原则:指企业会计组织机构及其岗位责任制的设计应与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特点和管理要求相适应,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生成、加工和传递真实可靠、及时有效。

    2、 系统性原则 3、 责权对等原则:是指在设计会计岗位责任制时,必须明确规定每一位管理者应付的职责,并相应地赋予其一定的权利,做到有职必有权,有权必有责,权责对等。

    4、 控制性原则:是指通过在经营的关键环节设置必要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以便有关人员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使企业会计组织机构及其岗位责任制具有必要的查错防弊功能,并形成一套对企业经营全过程、全方位有效的监控系统。

    5、 效率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组织机构及其岗位责任制的设计必须体现精简、高效的要求,防止岗位重叠、人浮于事,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和低效率的工作环境。

    二、 企业会计组织机构内部分工的设计模式 (一) 总会计师领导下的集中核算模式:以总会计师为领导,以会计部(或处、科)经理(或处长、科长)为主管,以审计部(或处、科)为专职监督部门的一种会计工作的分工模式。一般适用于大中型、单独设置总会计师岗位、会计与财务分设的企业。

    (二) 会计部经理领导下的集中核算模式:以会计部经理为领导的一种会计工作的分工模式。一般适用于中小型、不设置会计师岗位、会计与财务分设的企业。

    (三) 财会主管领导下的集中核算模式:以财务与会计主管为领导,并且通常只设财会主管、会计和出纳等少数几个岗位(甚至只设会计与出纳两个岗位)的一种会计分工模式。它一般适用于小型的会计与财务和并设置的企业。

    (四) 总会计师(或会计部经理)领导下的分散核算模式以总会计师为领导,下设财务、会计、审计部主管,并将一些成本业务核算或者明细核算工作交由分厂(或车间等部门)完成的一种会计工作分工模式。

    三、 小型企业会计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的设计 (一) 在小型企业中,通常设置会计主管、出纳、明细账会计、总账会计等岗位,并配备财务会计人员2至6人。其中,会计主管可兼总账会计(或兼总账会计和明细账会计)。但是,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帐工作。

    (二) 小型企业会计岗位职责的设计 小型企业一般经营规模和范围较小,经营过程、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要求较简单,财务与会计业务量不大,通常将会计与财务合并设置为一个部门或成为某部门下属的一个部子门。

    是指明确各项会计工作的职责范围、具体内容和要求,并落实到每个会计工作岗位或会计人员的一种会计工作责任制度。

    四、 大中型企业会计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的设计 大中型企业的经营规模和范围大,经营过程、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要求均较复杂,财务与会计业务量也较大,因此适宜采取会计与财务分设模式。

    总会计师必须由具有五年以上财务与会计管理经验的高级会计师担任;
    会计部经理必须由具有三年以上会计管理经验的会计师或高级会计师担任。

    五、 企业集团会计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的设计 企业集团是由母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组成的企业联合组织。其特点是:规模大型化、经营多样化。

    与大中型企业会计组织机构设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与大中型企业会计组织机构的设计相同;

    不同点:企业集团的财务会计职责范围更大、分工更细,并且往往还需要在母公司下属的分公司和分支机构设置财务会计部门。

    六、 内部核算下会计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的设计 为了加强企业资金调度能力,考核企业内部各责任部门的业绩,通常要建立企业内部的核算体制,如设立内部银行、内部结算中心等。

    。。。Ⅳ。。。

    会计科目、会计核算形式的设计 一、 会计科目的设计 会计科目是按经济内容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它是以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为基础、按照惯例和核算的要求而设计。

    (一) 会计科目设计的作用:
    1、 有利于提供会计信息;

    3、为设计会计账簿提供依据;

    2、 为编制会计凭证提供依据;

    4、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

    (二) 会计科目设计的原则:
    1、 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4、相对稳定原则;

    2、 内外兼顾原则;

    5、符合会计电算化的需要。

    3、 简明实用原则;

    (三) 会计科目设计的步骤 1、 根据企业的经济业务,确定《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科目;

    2、 根据企业的经纪业务,进行明细分类科目的设计;

    3、 编写会计科目使用说明及主要经济业务分录;

    4、 会计科目的修改与补充。

    (四) 总分类会计科目的设计:
    1、 总分类会计科目分类的标准:
    (1)资产类会计科目: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负债类会计科目: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3)共同类会计科目:共同类科目是合算金融企业间业务往来,采用分账制核算外币交易产生的不同币种间兑换,企业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及其变动形成的衍生资产或衍生负责。

    (4)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又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5)成本类会计科目:成本是制造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6)损益类会计科目:损益是指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各项收入、各项支出相抵后的结果。

    2、总分类会计科目设计的内容:
    (1)资产类总分类会计科目的设计:
    A、货币资产类会计科目的设计:货币资产是指可以立即投入流通,用以购买商品或劳务,或用以偿还债务的交换媒介物。

    B、存货资产类会计科目的设计:存货资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C、应收与预付款类会计科目的设计:应收与预付款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债权,通常可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收回的资产。

    D、投资类会计科目的设计:企业的对外投资是指将企业的资产投放于其他单位,其主要目的是利用暂时闲置的资产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或为了长运利益影响、控制其他在经济业务上相关联的企业、或为将来扩大经营规模积蓄资金。

    E、固定资产类会计科目的设计: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F、无形资产类会计科目的设计: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G、其他资产类会计科目设计。

    (2) 负债类总分类会计科目的设计:
    A、 借款类会计科目的设计。

    B、 应付及预收类会计科目的设计:应付及预收款项是指企业在采购材料物资、结算职工薪酬,计算投资者利润、应当交纳的税费等方面形成的一种债务关系。

    C、 预计负债类会计科目的设计:预计负债是指企业对外提供担保、商业承兑汇票贴现、未决诉讼、产品质量保证等很可能产生的负债,这种负债取决于有关的未来事件是否发生。

    D、 其他负债类会计科目的设计。

    (3) 所有者权益类总分类会计科目的设计。

    (4) 成本类总分类会计科目的设计。

    (5) 损益类总分类会计科目的设计。

    企业在具体涉及其总分类会计科目时,必须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和企业特定的业务特点及管理需要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科目按经济内容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共同、成本和损益六大类。

    (五) 会计科目表的设计 会计科目表是根据会计科目的名称、编号和类别所列示的会计科目体系总表,企业在内部会计制度中确定的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是通过会计科目表的设计完成的。

    1、 会计科目编号的设计:会计科目编号又称账户编号或科目代码,是指在会计科目表中对每一会计科目编列的固定号码。

    2、会计科目编号的方法有:
    (1)科目数字顺序排列编号法:A、数字分组法;

    B、数字分组法。

    (2)科目十进位数字编号法:A、数字横线式;

    B、数字定位排列法(其缺点是编号数字较长,不便记忆,但是它对账户的经济内容或物资的存放地点都可明确显示,也便于实行会计电算化。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会计科目编号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二、 会计凭证的设计 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文件。

    (一) 会计凭证设计意义:
    1、 全面反映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及时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

    2、 提供等级账簿的合法依据。

    3、 加强岗位责任制和内部控制的有力保证。

    4、 开展会计检查和审计工作的重要证据。

    (二) 会计凭证内部控制要点的设计:会计凭证控制是指经济业务发生时,对所填制会计凭证的内容和业务处理过程进行监督和审核、即凡是有据可查。

    (三) 会计凭证的设计范围:
    会计凭证设计的范围可以概括为:原始凭证的设计、记账凭证的设计、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会计凭证保管制度的设计。

    原始凭证有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记账凭证应当根据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贬值。

    (四) 会计凭证的设计原则:
    1、 要真实反映经济业务的基本情况;

    2、要与经济管理制度相结合;

    3、 体现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4、凭证格式的设计要简明实用,满足会计管理需要。

    (五) 原始凭证的设计 企业设计的重点应是自制原始凭证 基本要素:
    1、 填制原始凭证的单位名称;

    2、原始凭证的名称;

    3、 接受凭证的单位(或个人)名称;

    4、原始凭证的编号及填制凭证的日期;

    5、 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

    6、经济业务的实物数量、单价和金额;

    7、 经办人员的签名或盖章。

    原始凭证的流转程序:是指凭证从填制或取得起到归档为止,在本单位内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传递过程和停留时间。主要包括:
    1、 设计原始凭证传递的路线;

    2、 凭证传递程序应结合业务处理的流程绘制流程图,使有关人员能够按照流程图准确的传递凭证,也便于分析、跟踪和监督业务处理的过程;

    3、 设计原始凭证宰割环节停留的时限。

    4、 设计各环节之间原始凭证交接的手续。

    (六)记账凭证的设计 记账凭证是指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确定会计分录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

    1、记账凭证的内容分为基本内容和其他内容,基本内容包括:
    (1)记账凭证的名称;

    (2)填制记账凭证的日期;

    (3)记账凭证的编号;

    (4)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

    (5)会计科目(包括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的名称;

    (6)表明记账方向(借或贷)的栏次或标记;

    (7)金额;

    (8)记账凭证所附原始凭证张数;

    (9)过账标记;

    (10)会计主管、复核、记账、制证人员的签名或盖章;
    收付款凭证还要有出纳人员的签名和盖章。

    2记账凭证设计的方法 (1)通用记账凭证的设计,宜采用复式设计。

    (2)专用记账凭证的设计,收款凭证的借方科目必是“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付款凭证的贷方科目必是“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

    (3)单式记账凭证的设计,把一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科目,分别按每个科目的借方和贷方向填制不同的记账凭证称为单式记账凭证。

    (4)汇总记账凭证的设计,它是对一定时期的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进行汇总形成的试算平衡和登记总账的会计凭证。

    (5)科目汇总表的设计,即将每天或定期汇总每一科目的借方、贷方发生额汇总在一张科目汇总表上。

    3、会计凭证的传递原则是定点定时、定人传递,并同岗位责任制相结合。

    (七) 会计凭证保管制度的设计 三、 会计账簿的设计 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其他备查账簿。在特殊企业中,也有的以表代账。会计帐簿登记必须已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并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

    (一) 会计账簿的意义:提供全面、系统的会计信息;
    便于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
    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数据资料。

    (二) 会计账簿内部控制要点的设计:
    1、 适应企业规模和特点。经济业务数量是决定账簿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

    2、 适应会计报表编制的要求。

    3、 简明实用,便于审核、查阅和保管,满足业务需要。

    4、 账簿与账簿之间的关系,应结合账务处理程序作全面的考虑。

    (三) 会计账簿设计范围 1、 账簿种类的设计 (1) 账簿按用途可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被查账簿;

    (2) 按账簿的外表形式分为订本式账簿、活页式账簿和卡片式账簿;

    (3) 账簿按其账页格式不同看,分为三栏式账簿、多栏式账簿和数量金额式账簿。

    2、 会计账簿设计原则:
    (1) 合法性原则;

    (2)完整性原则;

    (3)控制性原则;

    (4)效益性原则。

    3、 日记账的设计,日记账也可称为序时账。日记账主要向如下两个方面发展:一是向专栏设置方向发展;
    二是向账簿分割方面发展。

    (1) 普通日记账:是用来序时、全面地登记一个单位的经济业务发生情况,它由原始的日记账簿和分录簿相结合而成。优点是可以全面的反映一个单位的经济业务情况,对原始凭证起保护作用。它的主要缺点是要根据会计分录逐笔过入分类账,过账工作量大,如果业务繁多,也不便于分工记账。

    (2) 专栏日记账的设计。可以减少过账工作量。但只能由一人登记,不便于会计分工。

    (3) 特种日记账的设计:把专门反映某些重要的、经常发生的业务,从普通日记账中逐步分离出来的日记账称为特种日记账。

    4、 分类账的设计 (1) 分类账设计的要求:A、结合企业规模和业务特点;

    B、满足管理的需要;

    C、考虑总账和明细账的关系。

    (2) 在设计明细账时应考虑三方面因素:
    A、 一是账簿形式:计算机和手工记账一般采用活页式和卡片式,在计算机记账时,只能采用活页式;

    B、 二是登记方式:明细账户多的企业应采用分户登记,明细账户少的企业采用分栏登记;

    C、 三是简化实用。

    5、 备查账的设计:备查账格式不受总账的统治,与明细账也无直接关系。主要有:(1)代管财产物资登记簿;
    (2)账外财产登记簿;
    (3)其他登记簿。

    备查簿的特点是,强调业务和管理的需要,不过于强调资金的平衡关系和记账方法。

    四、 会计核算形式的设计 会计核算形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账簿体系为核心,将会计凭证、账簿组织、记账方法和记账程序有机结合的形式,或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一) 会计核算形式设计意义:
    1、 有利于会计工作程序的规范化,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2、 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

    3、 减少不必要的会计核算环节,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二) 会计核算形式设计原则:
    1、 集中统一性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2、会计核算与经营管理相结合;

    3、 合理简化手续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相结合。

    (三) 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
    1、 逐笔记账型核算形式:是指记账凭证不需要经过汇总直接据以登记总账的核算形式。

    (1)逐笔记账型核算形式包括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和日记总账核算形式。

    (2)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和日记总账核算形式的异同点:
    日记总账核算形式的总账设置有特殊要求,需设置一本既序时又分类的联合账簿——日记总账。

    二者的共同点表现在记账凭证都不需要汇总,直接据以登记总账;
    记账凭证的设置相同;
    会计核算形式步骤相同。

    2、 汇总记账型核算形式:是指记账凭证需要经过汇总编制汇总凭证,然后根据汇总凭证登记总账的核算形式。

    这种模式包括两大类四种表现形式,一类是凭证汇总核算形式,表现的形式有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和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另一类是账簿汇总核算形式,表现的形式有多栏日记账核算形式和凭单日记账核算形式。

    多栏日记账核算形式主要是用于付款业务较多、转账业务较少的大中型企业和单位。

    凭单日记账核算形式的优点主要是提供的核算资料比较详细和及时;
    简化了编制记账凭证的工作;
    方便分析检查。缺点是账簿组织复杂,种类太多;
    凭证、账簿之间容易发生混乱,也不便于统一保管。这种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经纪业务多,会计人员分工细的大型企事业单位。

    (四) 会计核算形式的比较与选择 在设计时究竟采用何种会计核算形式,关键是考虑企业单位的规模大小和经济业务多少,并结合被设计单位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1、 会计核算形式设计应考虑的外界因素:包括企业经营规模、经济业务特点、会计机构人员和会计核算手段等因素。

    (1)企业的经营规模:
    A、中小型企业规模小,业务量较少,企业管理和决策对会计信息的依赖性较小,会计信息主要是满足外部需要。设计时应简单实用,通常可选择日记总账或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B、大、中型企业规模大,业务量多,企业管理和决策对会计信息依赖性强,会计信息除外界需要外,还要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可以采用汇总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或多栏式日记账会计核算形式。

    (2) 经济业务的特点:在一般企业中,业务单一的企业还可以通过日记总账或汇总记账凭证来进行账务处理。在经济业务较繁杂的企业中,为了简化核算手续,可以采用科目汇总表形式来进行账务处理。

    (3) 会计机构和人员分工:在机构较小的企业,财务人员较少,可采用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或日记总账核算形式来进行账务处理。在大型企业中,一般采用汇总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会计核算形式。

    (4) 会计核算手段。

    。。。Ⅴ。。。

    货币资金业务会计制度的设计 货币资金是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金。货币资金作为流通手段,是企业流动资金中最活跃的部分,也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资金分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外埠存款等其他货币资金。

    一、 货币资金业务会计制度概述 (一) 货币资金业务的特点 1、 业务发生频繁;

    2、业务涉及范围广。

    (二) 货币资金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 1、 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 保证货币资金的合规和合法性;

    3、 保证货币资金业务会计核算资料准确和可靠性;

    4、 保证货币资金业务结算的及时性和正确性。

    (三) 货币资金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的要求 1、 合法性;

    2、规范性;

    3、效率性;

    4、及时性。

    二、 货币资金业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 (一)职责分工控制制度的设计 1、 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货币资金支付的审批与执行是不相容的岗位;
    货币资金的保管与盘点清查是不相容岗位;
    货币资金的会计记录与审计监督是不相容岗位。

    2、 对出纳的要求:出纳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二) 授权审批控制制度的设计:
    1、 支付申请;

    2、支付审批;

    3、支付复核;

    4、办理支付。

    三、 货币资金业务核算规程的设计 (一) 货币资金业务处理程序的设计 1、出纳部门收现程序的设计 出纳部门收现业务流程控制要点:
    (1) 开票人和收款人相分离,出纳员只有凭审核过的收款通知才可办理收款,出具收款收据;

    (2) 库存现金日记账和明细账分别由出纳员和会计员登记和保管;

    (3) 定期进行收款通知单、库存现金日记账和明细账核对,以便发现是否多收、少收以及登帐错误等。

    会计部门收现程序 业务部门 出纳部门 会计部门 负责 经办 负责 收款 负责 记账 2、 零星费用报销付现程序的设计 支付现金业务的控制要点:
    (1) 费用报销必须要有原始凭证,以保证报销费用数额的真实和正确;

    (2) 费用报销前,必须由业务部门主管和会计部门主管审核批准,再授权出纳办理费用支付;

    (3) 定期进行账账核对。

    零星费用报销流程 业务部门 会计部门 出纳部门 负责 经办 负责 收款 负责 记账 3、 支票付款签发程序的设计 支票付款签发业务流程的控制要点:
    (1) 付款前由业务部门和会计部门主管审核;

    (2) 签发的支票作被查记录;

    (3) 签发支票的印签由会计主管保管;

    (4) 银行存款日记账与相关账簿核对相符。

    业务部门 会计部门 出纳部门 负责 经办 负责 收款 负责 记账 。。。Ⅵ。。。

    存货业务会计制度的设计 一、 存货业务会计制度设计概述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库存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低值易耗品应作为原材料进行核算 需要指出的是,为建造固定资产等各项工程而储备的各种材料,虽然也具有存货的流动性,但它们并不符合存货的概念。企业的特种储备以及按国家指令专项储备的资产也不符合存货的概念。

    (一) 存货的基础工作设计 1、 存货编号的设计;

    2、存货的计量;

    3、盘存制度的确定(永续盘存制:是对各种存货每一次收入和支出后,都要计算出结存数,这个结存数又可分为实物数量的、金额的、实物数量与金额的三种不同方式,并用账面结存数和实物盘点的结果相对照,揭露财产管理中的为题,从而形成一种牵制关系;
    实地盘存制:是指通过对企业的资产实施定期盘点清查,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以确定其是否相符,进而发挥控制作用的一种控制方式)。

    2、 存货的特点 (1) 企业持有存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出售;

    (2) 存货是有形资产;

    (3) 存货是流动资产;

    (4) 存货具有时效性和发生潜在损失的可能性。

    3、 存货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目标 (1) 提供存货的各种真实、完整、有用信息;

    (2)保证存货的安全;

    (3)控制存货的流动;

    (4) 监督、落实存货的经营责任;

    (5)加速存货资金周转,考核存货的经济效益。

    二、 存货业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 (一) 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设计 1、 请购人员与审批人员分离;

    2、询价人员与确定供应商人员分离;

    3、 采购合同的订立人员与审核人员分离;

    4、采购、验收人员与相关会计记录人员分离;

    5、 付款的申请、审批人员与执行付款人员分离。

    (二) 储存业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 存货保管制度设计包括授权控制和职责分工两部分内容。

    1、 授权控制:是指对各种存货的收、发,根据其重要程度,指定有关的负责人审核批准,严格把关,确保存货的安全完整和合理使用,是存货的保管责任与使用责任分离。

    2、 职责分工:是指对于存货的请购、采购、验收、记账、保管、请领、审批、发放,必须由不同的人员担任,不能由一人包办,要实行钱、账、物分管,以便相互牵制、相互制约,或减少差错。

    三、 存货业务核算规程的设计 (一) 采购与付款业务核算规程的设计 1、 采购业务的凭证主要有材料采购计划、订货合同、请购单、入库通知单、收料(货)单、退料(货)单、收料溢缺报告单等。

    (1) 请购单:
    请 购 单 第 号 请购部门 工作令 产品名称 类别 名称及规格 单位 数量 需要日期 请购原因及用途 备注 批准:
    请购主管:
    请购人:
    2、 各种凭证传递程序的设计 (1) 指定专人填制有关凭证;

    (2)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人员)完成凭证的所有必要手续;

    (3) 不相容职务分离;

    (4)凭证传递要及时。

    3、 采购与付款业务处理程序的设计 (1) 日常采购计划编制、合同签订程序设计 日常采购计划编制、合同签订流程的控制点:
    A、 采购计划需经审核批准后才能签订采购合同;

    B、 会计及部门参加采购合同的会签。

    日常采购计划编制、合同签订的业务流程 生产计划部门 采购部门 会计部门 负责 编制 负责 采购 负责 付款 审核 (2) 临时采购申请程序设计 临时采购申请流程的内部控制点:
    A、 临时采购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才能办理;

    B、会计部门监督临时采购计划的实施。

    请购部门 供应或采购部门 会计部门 负责 请购 负责 采购 负责 核对 (二) 储存业务核算规程的设计 储存业务主要原始凭证、帐表的设计 领料登记表、限额领料表、收发料汇总表、材料吊卡、盘点报告、报废单。

    。。。Ⅶ。。。

    投资业务会计制度的设计 一、 投资业务会计制度设计概述 (一)投资的概念 投资是企业单位为了通过分配额来增加财富,或为了谋求其他利益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投资业务按照投资者的意图分类,可以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按投资目的分类,可以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到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

    1、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的投资。

    2、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符合到期日和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3、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持有时间准备超过一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包括长期股票投资和其他长期股权投资,如对子公司投资、联营企业投资和合营企业投资。

    4、 交易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属于企业金融工具的范畴。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特点:
    1、 变现能力强,其流动性仅次于货币资金;

    2、能够在公开市场交易并且有明确市价;

    3、 持有投资作为剩余资金的存放形式,并保持其流动性和获利性;

    4、 投资目的,是为了利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暂时闲置资金获得一定的收益。

    其差别在于会计核算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时发生的交易费用计入初始入账金额,后续计量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
    而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发生的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收益,后续计量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长期股权投资的特点:
    1、 投资的目的,一般是为了控制被投资公司的经营管理权;

    2、 投资的风险较大;

    3、 一般投资项目单一、投资金额较大、投资内容变动较少;

    4、 有合同、章程等法律文件的严格约束;

    5、 会计核算复杂。

    (二) 投资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目标和要求 1、 目标:
    (1) 防范投资风险
    (首要目标) (2)保护投资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3)提供真实投资状况的财务信息。

    2要求:
    (1) 安全要求;

    (2)成本效益要求;

    (3)权责明确、奖惩结合要求;

    (4)信息反馈要求。

    二、 投资业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 (一) 职责分离制度的设计: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各种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应当建立对外投资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对外投资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业务的授权、业务的执行、会计记录以及投资资产的保管方面等都由不同的人员分工处理,一人不可兼任两项或两项以上工作。

    1、 对外投资的决策人员与执行人员相分离;

    2、 对外投资计划的编制人员与审批人员相分离;

    3、 负责对外投资业务人员与会计核算人员相分离;

    4、 对外投资处置的审批与执行人员相分离。

    (二) 会计核算控制制度的设计 对各项投资业务进行真实、系统、完整的会计核算。企业应取得的对外投资收益包括现金股利、利润、利息收入以及处置收入 三、 投资业务核算规程的设计 (一) 投资业务原始凭证、账簿的设计 1、 投资业务原始凭证的设计:
    (1) 企业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其形成方式由企业合并方式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又分同一控制下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合并两种形式)和非企业合并方式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
    在取得方式上可以支付现金、发行权益证券、投资者投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等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A、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投资,进行初始计量时,应编制: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 资本公积 B、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投资,进行初始计量,应编制:
    借:长期股权投资 应收股利 贷:银行存款 营业外收入 如果购买成本的公允价值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差额作为商誉。

    (2) 交割单:是企业在证券市场购入和出售股票、债券、基金,由证券公司出具的、表明证券成交的原始凭证。

    A、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取得和收回 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成本(按公允价值) 投资收益 贷:银行存款(或:其他货币资金 存出投资款) 收回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银行存款(或:其他货币资金 存出投资款)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 当收回金额小于交易性金额资产净值时,则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B、持有至到期投资 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 成本(按投资的面值) 应收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 利息调整(按其差额) 贷:银行存款等(按实际支付的金额) 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 利息调整”科目 收回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银行存款等(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成本 利息调整 应计利息 投资收益(按其差额) 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收益的核算有成本法与权益法两种。

    。。。Ⅷ。。。

    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业务会计制度的设计 一、 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业务会计制度设计概述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固定资产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

    固定资产的特点:
    1、 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大;

    2、风险性较大;

    3、盈利性较强;

    4、 资金耗费的缓慢性与价值补偿的任意性。

    (二) 固定资产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 1、 保证固定资产取得的合理性;

    2、保证固定资产确认与计量的正确性;

    3、 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4、保证折旧方法和处置措施的合理性。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有四种折旧方法:年限平均法(直线法)、产量和使用量法、使用年限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

    (三) 无形资产业务的概念: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

    无形资产的特点:
    1、 无形资产没有实物形态;

    2、无形资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3、 无形资产是为企业自用而非出售的资产;

    4、无形资产的获利性具有不确定性;

    5、 无形资产具有可辨认性。

    (四) 无形资产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 1、 保证无形资产取得的合理性;

    2、保证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的正确性;

    3、 保证无形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4、保证摊销方法和处置措施的合理性。

    二、 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 (一) 固定资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 1、 预算和审批程序的设计;

    2、权责分配和职责分工制度的设计;

    3、 会计核算控制制度的设计;

    4、固定资产保险控制制度的设计。

    (二) 无形资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 1、 预算和审核控制制度的设计;

    2、会计核算控制制度的设计;

    3、 保密控制制度的设计;

    4、无形资产摊销控制制度的设计。

    三、 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业务核算规程的设计 。。。Ⅸ。。。

    筹资业务会计制度的设计 一、 筹资业务会计制度设计概述 (一)筹资的概念: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发展需要,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或者银行借款等形式筹集资金的活动。

    企业所拥有的资产来源于债权人的借贷资金和股东提供的股本金。企业筹资的分类:
    1、 按所筹资金使用期限的长短分为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

    2、 按所筹资金体现的属性分为股权资本与债权资本;

    3、 按所筹资金的来源分为外部筹资和内部筹资;

    4、 按筹资是否通过金融机构分为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

    (二) 筹资业务的特点:
    1、 业务发生不频繁,涉及金额大;

    2、筹资方式多样化;

    3、会计核算比较复杂;

    4、 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

    (三) 筹资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的要求 1、 保证筹资业务会计核算资料准确可靠;

    2、保证筹资业务合规合法;

    3、 保证筹资业务计算准确;

    4、筹资的安全性;

    5、确保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对资金的要求。

    二、 筹资业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 (一) 职责分离制度的设计:
    1、筹资计划编制人与审批人适当分离;

    2、办理债券或者股票分析的人员与会计核算岗位适当分离;
    通常由独立的机构代理发行债券和股票。

    3、会计核算人员与负责收付款的人员相分离,利息或股利计算及会计核算的人员与支付利息或股利的人员适当分离;

    4、保管未发行的债券或股票的人员与负责会计核算人员适当分离。

    5、不得由同一部门或者个人办理筹资业务的全过程。

    (二) 会计核算控制制度的设计 1、 筹资收入款项控制制度;

    2、实务保管控制制度;

    3、利息支付的控制制度;

    4、股利发放的控制制度。

    三、 筹资业务核算规程的设计 (一) 筹资业务原始凭证、账簿的设计 企业取得短期借款:
    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 企业取得长期借款: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借款 本金 利息调整 。。。Ⅹ。。。

    成本核算业务会计制度的设计 一、 成本核算业务会计制度设计概述 (一) 成本的概念:是指为取得各种特定成果而耗费的那一部分价值。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垫付的款项。

    成本的特点有:
    1、 综合性;

    2、技术性;

    3、群众性。

    (二) 成本核算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 1、 职责分工;

    2、正确进行成本业务的会计核算;

    3、 健全成本业务凭证流转与管理制度;

    4、分析与考核。

    (三) 成本核算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的要求 1、 以会计准则、财务通则等有关成本管理制度为依据;

    2、 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相结合;

    3、 有利于正确计算成本和简化成本核算。

    二、 成本核算业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 生产环节中职务实行必要分离控制 1、 审批发料人员不能同时担任仓库保管员;

    2、 生产计划的编制者应同复核和审批人员适当分离;

    3、 产成品的验收部门应同产品制造部门相互独立,产品的验收、保管、记账职务应当分离等;

    4、 生产用物资的保管职务应与记录职务相分离;

    5、 存货盘点不能只由负责保管、使用或记账中的任何一人单独进行,而由他们共同进行。

    三、 成本业务核算规程的设计 (一) 成本计算对象的设计:成本计算对象即生产费用的承担者。

    企业的生产按生产工艺特点分类,可分为单步骤生产和多步骤生产。

    (二) 成本计算期的设计:成本计算期是指企业按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起止日期。

    (三) 成本项目的设计:是指产品成本的构成要素,是根据成本管理的要求,对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进行的分类。工业企业一般设计“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

    (四) 生产费用分配方法与分配标准的设计:设计分配标准时,应注意遵循以下四个原则:相关性原则、计算简便原则、便于管理原则、相对稳定原则。生产费用分配包括要素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以及制造费用的分配三个方面内容。

    1、 要素费用分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比率分配法 分配率=分配对象÷各成本计算对象分配标准之和 某成本计算对象应负担的分配数额=该成本计算对象的分配标准×分配率 2、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包括直接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和计划成本分配法。

    3、 制造费用分配方法与分配标准的设计。

    四、 成本核算业务原始记录、账簿和报表的设计 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包括单据形式的原始凭证和有会计人员编制的各种费用分配表格形式的原始凭证两种。单据形式的原始凭证包括生产通知单、废品报告单、工资结算凭证、领料凭证和退料凭证等。

    五、 成本核算业务流程的设计 (一)实际成本核算业务流程的设计 1、实际成本核算一般流程:
    (1)审核原始凭证;

    (2)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3)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

    (4)不可修复废品成本的转账;

    (5)编制废品损失分配表;

    (6)期末结转。

    2、实际成本计算方法及核算流程:实际成本计算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三种基本方法。分类法、定额法等辅助方法,辅助方法必须与基本方法结合应用。

    (1)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2)分批法:是以所生产的产品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3)分步法:是以产品的生产步骤和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又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

    六、 全面成本管理的设计 工业企业全面成本管理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预算、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一) 成本预测的设计:成本预测是指依据掌握的经济信息和历史成本资料以及成本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的相互依存关系,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未来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的科学推测。其特点有科学性、近似性和可修正性。

    (二) 成本决策的设计:成本决策是指依据掌握的各种决策成本及相关数据,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

    (三) 成本预算的设计:成本预算是根据成本决策所确定的目标成本,具体规定在预算期内为完成生产经营任务所应支出的成本、费用,并提出为达到规定、费用水平所应采取的各项措施。

    (四) 成本控制的设计——标准成本制度的设计 成本控制一般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成本预算对各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审核、控制,将其限制在计划成本之内,防止超支、浪费和损失的发生,以保证成本预算的执行。

    1、 标准成本会计制度的设计 产品成本一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大部分构成。

    (1)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
    公式: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材料用量标准×直接材料标准价格 (2)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
    公式: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工时标准×人工标准薪酬率 (3)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
    公式: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工时标准×标准费用分配率 2、 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标准成本差异是指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

    (1)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材料实际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其差异从两个方面分析:
    直接材料用料差异=(直接材料实际用量—直接材料标准用量)×直接材料标准单价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直接材料实际单价—直接材料标准单价)×直接材料实际用量 (2)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和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同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相同。

    (五) 成本分析的设计:成本分析是根据成本计算提供的成本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与本期计划成本、上年同期实际成本、本企业历史先进成本水平、同行业成本等进行比较,确定成本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查明成本超支的责任,以便采取措施,改进生产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成本分析方法:企业可以运用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方法开展成本分析。

    (六) 成本考核的设计:成本考核是在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定期地对成本预算(或计划)的执行结果进行评定和考核。

    。。。Ⅺ。。。

    销售与收款业务会计制度的设计 一、 销售与收款业务会计制度设计概述 (一) 销售预收款业务的概念 销售与收款业务主要指企业销售商品并取得货款的行为。

    销售与收款业务的环节包括接受顾客订单、批准销售折扣和赊销信用、填制销货发票、发运商品、核算销售收入与应收账款、办理和记录销货退回及销货折让、处理坏账等内容。

    (二) 销售与收款业务的特点:
    1、 销售与收款过程较为复杂;

    2、销售与收款业务存在较大的风险;

    3、销售与收款业务的会计处理工作繁杂。

    (三) 销售与收款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目标 1、 保证销售收入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2、保证产品的安全、完整;

    3、保证销售折扣措施恰当;

    4、 保证销售折让和退回的合理与正确;

    5、保证货款及时足额的收回。

    二、 销售与收款业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 (一)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销售和发货业务 1、销售谈判;

    2、合同审批;

    3、合同订立;

    4、组织销售;

    5、组织发货。

    (二)销售与收款业务会计核算控制制度设计 1、及时办理销售收款;

    2、加强应收款项的管理;

    3、加强坏账的控制与管理;

    三、 销售与收款业务核算规程的设计 销售预收款业务原始凭证设计:发票(发票、订货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分期付款发票和应收分期付款明细表、代垫费用凭证)、发货凭证(发货制下发货单(一式五份)、提货制下提货单(一式三份))、销售折让凭证(可修复废品修理单、销售折让单)、销货退回凭证、应收账款余额及账龄分析表、坏账损失报告书。

    。。。Ⅻ。。。

    财务报告的设计 一、 财务报告设计概述 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报告是会计核算工作的结果,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总结。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

    企业向外提供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附注,简称“四表一注”。对于小型企业规模较小,所编财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

    资产负债表 财 会计报表 利润表 务 现金流量表 报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告 会计报表附注 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一) 财务报表的种类 1、 按照财务报表服务的对象不同分为对外报表和对内报表;

    2、 按照财务报表反映的资金运动形态分为静态财务报表和动态财务报表;

    3、 按照财务报表编报的时间不同分为中期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

    4、 按照财务报表编报的主体不同分为个别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

    (二) 财务报告设计目标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1、 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2、有助于考核企业管理层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3、 有助于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三) 会计报表设计的原则 1、 完整性与系统性;

    2、统一性与灵活性;

    3、稳定性;

    4、简便易行,使会计信息迅速生成。

    (四) 财务报告设计的范围 1、 对外会计报表附注内容的设计;

    2、对内会计报表的设计。

    二、 对外会计报表的设计 (一)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月末、季末、中期期末、年末)财务状况的报表。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主要有账户式、报告式(垂直式),我国资产负债表采用的是账户式格式。账户式的基本结构是:分为左右两方,左方为资产类,反映资产分布的情况,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等主要类别;
    右方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反映资产形成的来源情况,其中负债类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等主要类别,所有者权益类分为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排列规则是:资产项目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且流动性大的排在前;
    负债项目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到期日近的排在前;
    所有者权益项目永久性强的排在前。

    资产负债表(账户式) 编制单位:
    年 月 日 单位:
    元 资产:
    期末余额 年初余额 负债和股东权益 期末余额 年初余额 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货币资金 短期借款 交易性金融资产 应付账款 …… …… 流动资产合计 流动负债合计 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负债:
    长期应收款 长期借款 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应付款 …… …… 非流动负债合计 负债合计 所有者权益:
    实收资本(股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非流动资产合计 所有者权益合计 资产总计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合计 (二) 利润表的设计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月份、季度或年度)经营成果(或亏损)的报表。

    利润=收入—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 利润表在项目的排列方式上有单步式和多步式两种结构。我国利润表采用多步式的格式。

    (三) 现金流量表的设计 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设计原理: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现金净流量 (四)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设计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反映企业年末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增减变动的情况。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矩阵的形式列示。

    (五) 财务报告附注的设计 附注披露结构和顺序应遵循重要的信息先披露,次要的信息后披露。

    一般企业报表附注的披露顺序:
    1、 企业的基本情况;

    2、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披露;

    3、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声明的披露;

    4、 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5、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

    6、 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7、或有事项;

    8、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9、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

    三、 对内会计报表的设计 (一) 对内会计报表的特点:
    1、 报表内容有较强的针对性;

    2、报表指标的多样性;

    3、 编报期限的灵活性;

    4、报表种类的不固定性。

    (二) 对内会计报表的设计要求 1、 适用性;

    2、简明性;

    3、及时性。

    (三) 对内会计报表设计内容 内部会计报表按经济内容分主要有日常管理用类、资金报表、经营业绩报表、成本费用报表等。

    1、 日常管理用报表的设计:
    (1) 货币资金增减变动情况表的设计;

    (2) 银行借款报告单的设计;

    (3) 采购日报表的设计;

    (4) 销货日报表的设计;

    2、 财务状况分析表的设计:
    (1) 资产负债分析表;

    3、 经营成果分析表的设计:
    (1) 利润分析表的设计;

    (2) 主营业务利润分析表的设计;

    (3) 其他业务利润分析表的设计;

    (4) 营业外收支明细表的设计;

    (5) 期间费用报表的设计;

    4、成本费用报表的设计。

    • 创业指南
    • 网上开店
    • 养殖视频
    • 理财
    • 政策
    • 技术
    • 致富视频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