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业指南 致富视频 网上开店 养殖视频 范文大全 创业项目开店经验创业杂谈如何创业技术资料创业防骗项目分析微信营销农村创业投资理财
  • 创业新闻
  • 创业人物
  • 行业分析
  • 灰色行业
  • 政策法律
  • 经济观察
  • 企业经营
  • [梅州:一村一特色,塑造“升级”版美丽乡村] 梅州特色

    时间:2020-03-23 06:04:07 来源:东东创业网 本文已影响 东东创业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

      “变化真是太大了!”76岁的杨和英,自小生活在梅州市大埔西河镇北塘村,村中近两年的变化让她惊叹。

      蜿蜒的柏油路直通她家门口,门外是连绵不绝的花海;转个弯,北塘村百亩长寿蔬菜示范基地正迎来收获季节;走几步,大埔侨领与洋务运动展览馆、大埔法治文化园等映入眼帘。唯美的田园风光、相得益彰的新旧民居、舒适感满满的人居环境,勾勒出一个“高级”版本乡村的模样。

      北塘村的“升级”得益于不断推进的新农村建设。

      作为第三批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去年以来,西河镇选取北塘村、东塘村、黄堂村、漳溪村、东方村等5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为主体建设新农村,围绕产业提升发展、服务设施完善、村容整洁宜居等,打造具有鲜明梅州客家乡村自然和人文特色的省级新农村示范片。

      “以西河镇新农村建设为示范,大埔正围绕‘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以及‘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农村建设要求,抢抓机遇,加强规划,强化引导,调动广大农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的积极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全力加快全县57个贫困村新农村建设。”大埔县委书记朱汉东说。

      规划先行

      一村一特色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在北塘生活了大半辈子,杨和英从没有想过到城里生活,“因为对这里有很深的感情。”她笑着说,近几年更舍不得离开,“村里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了,住得舒服,开心。”

      杨和英目前居住的民居——玉堂公小筑,兴建于民国初年,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依然保存完好。古民居占地1360多平方米。“房子大,我们也住不了这么多,所以部分租出去当游客服务中心,还有部分出租给韩江画院当展厅。”杨和英说,出租后,热闹了,又增加收入,最重要的是,房子基本结构没有改变。

      北塘村是“中国传统村落”,据相关资料考证,北塘于宋末元初建村,至今有上千年历史。行走村中,百年岁月的痕迹随处可寻,700多年的受祜堂、400多年的绍知堂、360多年的志事堂……还有百年古树、古井等。

      “北塘村现存10多座保存完好的古民居,都有上百年甚至数百年历史,风格各异,除了围龙式的辅德堂,还有四点金、殿堂式、走马楼,乃至近代的中西合璧式、石砌楼等。”西河镇党委书记丘武秋说,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西河镇很注重对这些古民居的保护,“因为这是西河最有特色的东西。”

      “新农村建设不是建新村,不是简单地铺水泥,而是要体现乡村的特色和风貌,要能让人记得住乡愁。”丘武秋说,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难点。科学合理的规划,往往能事半功倍。为了让西河镇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的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省级新农村示范建设启动前,西河镇特地邀请专业人士开展概念性规划和总体规划编制。

      西河镇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总面积约42平方公里,人口约1.2万人。“我们以景观化、意境化、产业化和‘全域旅游’为理念,以‘一村一策、错位开发、串珠成链、联动发展’为发展定位,将山、水、田、林、路、房、文化、产业等各种元素融入总体规划。”西河镇镇长余茂滨说。

      以漳溪河为主轴线,西河镇对北塘、东塘、黄堂、漳溪、东方五个村的资源、产业、设施等进行科学串联,有效整合。其中,北塘村主打“宜农宜游”传统村、“文明示范”和“现代农业”示范村。

      据了解,去年5月份西河镇启动省级新农村示范建设以来,北塘村以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基础,突出北塘客家文化,展示传统建筑风貌,以“北塘计划”为基础开展对外教育活动,发展农业观光体验活动。建成了金三角停车场、长寿蔬菜示范基地、农耕体验农场、漳河明珠——大埔侨领与洋务运动展览馆、大埔法治文化园、北塘红军小学红色文化展馆、游客接待中心、茶米古道等项目及配套设施。2016年12月,北塘乡村旅游区成功获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今年,西河镇依托北塘乡村旅游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优势,继续完善北塘村综合配套设施。“一方面,我们对有价值的古民居进行了修缮,对主干道两边的新式民居融入客家元素,整体提升北塘村的传统人文魅力。另一方面以金丰溪河流整治为中心推进了金三角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滨水步道等项目建设。”西河镇镇长余茂滨说,此外利用滨水步道将北塘村、黄堂村、车龙村、漳溪村串珠成链,打造一条集农业观光、农耕体验、文化展示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链。

      强筋健骨

      强化特色产业 彰显“鱼米之乡”魅力

      夏末初秋的田野是一派丰收的景象。在东塘村的田野里,颗粒饱满的稻子即将成熟,沉甸甸的稻穗,盈盈低垂。“今年是个丰收年。”东塘村香米加工工厂负责人张尔瑞说。

      香米是东塘村的特色产业。目前东塘的香米种植基地达到了200多亩,同时还建起了农业合作社香米加工工厂,工厂内原料仓、实验室、生产车间、检验室等一应俱全。“目前工厂粮食年加工量达到5000吨,每年可为村民增收数千元。”张尔瑞说。

      距离东塘村数公里的北塘村百亩长寿蔬菜示范基地,村民则忙碌着采摘成熟的蔬果。依托资源,近年北塘村引进省农业龙头企业凯达公司,投资450万元建成了百亩长寿蔬菜示范基地。今年上半年,基地出产的蔬果产值达140多万元,全年产值预计可达300多万元,“目前,基地辐射带动周边三个村1500多户农户发展长寿蔬菜种植,年人均收入可增加2000元以上。”凯达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解决新农村后顾之忧,关键要强化特色产业。

      西河镇位于大埔县东北部,全镇有耕地面积1.95万亩,是大埔县粮食主产区,素有“大埔粮仓”之称。作为“鱼米之乡”,西河镇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结合自身农业重镇实际,将特色产业提升纳入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对北塘长寿蔬菜、东塘香米、黄堂莲蓬和漳溪烤烟、下黄砂“黑美人”西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进行提升,全力打造“一中心、两基地、五大园、多品牌”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着力激活长寿富硒地,发展富农产业,加速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抢抓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机遇,我们充分利用大埔‘中国长寿之乡’的优势,通过建基地、优品种、树品牌、拓市场等措施,采取政府搭台,合作社、开发公司与农户共同参与的发展模式,全力加快建设精致高效农业示范镇。”余茂滨说。

      目前,西河镇已初步形成以烤烟、西瓜、蜜柚、蔬菜、茶叶、生猪养殖等为主导产业的农业生产格局,每天都有近10万斤富硒蔬菜瓜果运往县城及福建等地。

      与此同时,依托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与田园山水资源,西河镇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结合当地中国传统村落、广东省古村落的传承保护开发工作,西河镇投入资金3000万元,以保护开发古民居、推动文化旅游为目的,开发打造了宜斋公祠法治文化展馆、辅德堂侨领文化展馆、怀德堂红军文化展馆、振德楼农耕文化展馆等四大展馆,不断优化完善景区“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综合配套设施,取得显著效果。

      自北塘乡村旅游区去年12月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截至目前,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带动消费1000多万元,产生经济效益100多万元,直接解决就业人数100多人,带动就业400多人。

      形成合力

      激发群众热情 共建共享社会主义新农村

      泡上一壶茶,闲坐在庭院,北塘村村民杨培基逗着孙儿,尽享天伦之乐。家门口柏油马路一边自家的菜园,瓜果飘香,另一边,是近几年为发展乡村游而规划建设的五彩花海,芳香逼人,这些都让他十分享受:“我们现在每天住在景区里,舒服!”

      “北塘村有今天不容易,一路走来经历过不少风风雨雨。”说到北塘村这几年的变化,村支书李道周感触颇深,“新农村建设是‘我要搞’,不是‘要我搞’。如果是‘要我搞’,可能就很复杂。”

      李道周清楚得很,要建设新农村,首先得做通人的工作。这并不容易。比如,刚开始,镇政府要对民居外立面进行改造,“一开始村民对我们的工作都不是特别支持。”李道周说,后来工作人员“软磨硬泡”,反复做思想工作,终于做通了一家工作。看到邻居房子变美了,生活更舒适了,其他家心动了,纷纷申请给房子做“美容”。

      “新农村建设不只是政府的事,更是村民的事。离开村民主体,新农村建设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丘武秋说,新农村归根结底是农民的农村,如果农民不积极参与,这项工作就难以开展下去。西河镇在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前,就注意去处理好这个问题。

      那么,如何发动群众、激发群众的热情,积极参与建设新农村?“一方面,需要政府进行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规划、指导、支持。支持主要体现在奖励、激励。”丘武秋说,另一方面,非常重要的是要依靠群众,通过村民理事会强调村民自治。

      漳北村就是一个例子。在政府的引导下,漳北村成立了渡头、饶钟屋、官屋、坎下屋、坪上五个村民理事会。今年以来,漳北村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主体作用,在规划选址、项目建设、民意收集、政策宣传、表率引领等方面,拓宽群众自主参与新农村建设渠道,有效推动各项建设顺利开展。

      “今年以来,在理事会的推动下,公共服务站、饮水工程、路灯工程、蜜柚公园、竞业楼修缮布展等项目进展顺利。”漳北村村支书官绍华说。

      “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共建共享。新农村建设归根结底得让群众有获得感。”丘武秋说,西河镇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注重发动群众,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同时将民生改善保障作为建设的重要环节,为新农村建设打开了良好局面。

    • 创业指南
    • 网上开店
    • 养殖视频
    • 理财
    • 政策
    • 技术
    • 致富视频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