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业指南 致富视频 网上开店 养殖视频 范文大全 创业项目开店经验创业杂谈如何创业技术资料创业防骗项目分析微信营销农村创业投资理财
  • 养鹅技术
  • 甲鱼养殖
  • 河豚养殖
  • 养鱼技术
  • 湖羊养殖
  • 养鸭技术
  • 竹荪种植
  • 狐狸养殖
  • 养鳖技术
  • 斗鸡养殖
  • 养猪技术
  • 养牛技术
  • 养鸡技术
  • 野兔养殖
  • 仔猪养殖
  • 养鹿技术
  • 养蛇技术
  • 香猪养殖
  • 蘑菇种植
  • 养龟技术
  • 黑木耳种植
  • 金地菇种植
  • 香菇种植
  • 野猪养殖
  • 母猪养殖
  • 食用菌种植
  • 麝香鼠养殖
  • 生猪养殖
  • 海参养殖
  • 梅花鹿养殖
  • 水貂养殖
  • 长毛兔养殖
  • 奶牛养殖
  • 火鸡养殖
  • 蜈蚣养殖
  • 蝎子养殖
  • 养蛙技术
  • 林蛙养殖
  • 娃娃鱼养殖
  • 波尔山羊养殖
  • 山鸡养殖
  • 肉鸡养殖
  • 豪猪养殖
  • 养虾技术
  • 对虾养殖
  • 蛋鸡养殖
  • 肉兔养殖
  • 獭兔养殖
  • 石蛙养殖
  • 蝇蛆养殖
  • 蜜蜂养殖
  • 黄粉虫养殖
  • 山羊养殖
  • 水蛭养殖
  • 蚯蚓养殖
  • 土鸡养殖
  • 肉牛养殖
  • 竹鼠养殖
  • 鸽子养殖
  • 土元养殖
  • 黄鳝养殖
  • 泥鳅养殖
  • 养羊视频
  • 其他视频
  • 程玉菁:谈王(瑶卿)派《玉堂春》的表演特点_王俐丹玉堂春

    时间:2018-11-29 18:44:05 来源:东东创业网 本文已影响 东东创业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

    原标题:程玉菁:谈王(瑶卿)派《玉堂春》的表演特点

    程玉菁

    程玉菁(1906-1995),原名程伯俊,安徽合肥人,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中国戏曲学院退休教师、王瑶卿学术研究会会长。自幼学戏,攻老生,师从林树森,后改旦角。十七岁以程玉美艺名搭班上海共舞台,1925年19岁的程玉美在上海拜师王瑶卿之后,随师归京在“古瑁轩”中开始了学艺生活。并由李释勘起名为玉菁(菁的上部为梅兰芳的芳草,下部为瑶青之青),成为玉字辈第一传人。

    京剧《玉堂春》是一出百听不厌的传统剧目,多年来广泛流传,脍炙人口。它取材于明代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中的《玉堂春落难逢夫》,许多剧种都有这个戏。

    全本《玉堂春》的情节,写的是明代吏部尚书之子王金龙(或作“景隆”)结识了名妓苏三,并赠名“玉堂春”。二人情深意厚,誓偕白首。后来王金龙金钱用尽,被鸨儿逐出妓院,沦落长街。苏三闻悉后,私自赠银助其返回故乡南京。金龙走后,鸨儿用计将苏三卖与山西富商沈燕林为妾;沈妻皮氏与赵监生私通,用药面(面条)将沈毒死,诬告苏三谋害其夫。县令受贿,将苏三问成死罪。后金龙得中,官授山西巡按,得悉苏三蒙冤乃调审此案。在起解途中解差崇公道同情苏三的遭遇加以劝慰。苏三被解到太原后在“三堂会审”中,倾述了冤情。“会审”后王金龙又乔装探监;最后终于为苏三平反了冤狱。

    程玉菁照片

    这个戏是以大团圆为结局的。有的同志曾提到过:按道理讲,这个戏应该是个悲剧。因为王金龙出身于封建统治阶级,后来又身为高官,纳苏三为妾则可,若娶为妻室则会受到各种非难,甚至自毁前程。封建时代里有社会地位的人绝少娶妓为妻者,而破镜重圆的结局,更不过是体现了人们的善良愿望而已。这种提法是有道理的。仅就戏论戏,我认为王金龙这个人物是应予肯定的。他与苏三的感情始终是诚挚的,没有忘掉过旧日的山盟海誓。他为了拯救苏三可以置自己的前程于不顾,可谓不惜一切代价,绝非俗话所云:“痴心女子负心汉”者。

    我国古典戏曲小说中描写书生与妓女相爱的故事很多。其中有些公子、书生是“负心汉”如:李甲对杜十娘,王魁负心于敷桂英,李益忘情于霍小玉。这类书生或因贪图荣华富贵,或因另有新欢,终于对旧日的恋人翻脸无情,视同陌路,从而断送了女方的终身。王金龙则与那些负心汉正相反。我认为王金龙与苏三这个爱情故事,能够长期地广泛传唱,正因为这对青年男女在爱情上,虽然经受了各种磨难,但他们始终是坚贞不渝的。

    1925年我拜王瑶卿先生为师后,学的第一出戏是《审头刺汤》。继之就学了这出《玉堂春》。记得师父曾对我提过,这是出老戏,但从前唱者不多,陈(德霖)老夫子也不常唱。我师父费了不少心血,精雕细刻才把它整理得相当成熟。当年四大名旦都常唱这出戏,都是向我师父学的。后来他们结合个人条件,有所发挥,逐渐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流派唱法。梅兰芳先生曾说过,他的《玉堂春》、《虹霓关》完全是按王(瑶卿)派的路子唱的、程砚秋先生演的《玉堂春》(《会审》)以哀婉凄清的声腔唱出了苏三的满腔悲怨,因而这出戏也成了程派代表作之一。尚小云先生后来不常演这出戏了。荀慧生先生则唱全部《新玉堂春》(自嫖院至团圆)。多年来演员和观众们都认为《会审》这一折最精彩,其次是《起解》。

    乐詠西与程玉菁在古瑁轩中练把子

    《会审》这一折戏,有个与众不同的特点是三个问官坐着审案,一个犯妇跪着唱。四个演员都没有大幅度的舞台调度。这折要唱将近一小时的戏,能够吸引住观众,确有它不凡的艺术魅力。会唱《玉堂春》的演员很多,由于流派不同,固有大同小异之处。本文只谈些王(瑶卿)派的特点,供研究、参考。

    谈《会审》前有必要先谈《起解》。《起解》这一折戏中的主要唱段是苏三辞别狱神时所唱的〔反二黄〕,这是个抒情的地方,当时苏三的心情是悲喜交集。喜的是自己将被押解到太原复审,官司或有转机。悲的是自己无辜被害。她在回忆往事中自然会想起了王金龙。另外,苏三的悲惨遭遇,在狱中曾引起一个老犯人的同情,因而为她写了一张伸冤诉状。她把一些渺茫的希望寄托在这张状纸之上。这些复杂的情感,要在〔反二黄〕中表达出来。唱词一共是八句,第一句是“崇老伯他说是冤枉能辩”,有人错唱成“难辩”。在前面崇公道的念白中有:“……太爷命我将你解往太原复审,可以辩明冤枉,你这官司有了出头之日啦!”显然是“能辩”。

    我师父提到过这出戏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唱〔反二黄〕时不能走“扯四门”的部位,因为“扯四门”多是在空旷之地,如《穆柯寨》中穆桂英射雁时的情况。苏三是在狱中的神案前,其活动的范围不能大,不要唱一句就扯到一边。

    2、刑枷要戴得合适。鱼枷的尾部有两个可以套在腕子上的圆孔。戴枷时两只手要伸上去,能够揉动锁链子。不能用大拇指托着枷,要用手腕斜撑着鱼尾,才不致形成夹着膀子。从前的鱼枷只是在上面画着鱼鳞;后来才有闪光耀目的装饰物(光片之类),把刑具美化了,很不相宜。

    3、在起解途中,苏三拜崇公道为义父;崇公道把自己的棍儿给了她当见面礼儿。从此苏三是拄着棍儿边走边唱。拿棍儿的手法是有时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有时相反。唱的时候拿棍儿要斜着贴身,绝不能直着,不能像老旦手拄龙头拐杖。在行动时更不能把棍儿探出去,似盲人手里的“马竿儿”。

    4、还有一个问题是“摔棍儿”。苏三一路上向崇公道哭诉自己心中的愤恨,最后似是作了个总结性的怒斥:“越思越想心头恨,洪洞县内无好人!”这时她左手握着棍儿上端,右手托着棍儿的下半截,配合嘴里唱的“无好人”三个字,双手托棍儿,先向右、后向左两摆把棍儿转一个小圈儿再扔出去;动作要伴随唱词不能脱节。

    5、苏三是罪犯,在扮像上不可一味追求美观,头上不能戴顶花,只能用淡色的草花。其首饰只能戴“银泡儿”。所穿罪裙应是素白的,不带蓝边。

    6、在戏的结尾处苏三念:“此番见了都天大人要当面投递(状纸),望求爹爹你想个主意吧……”。此时苏三将状纸双手托起面向崇公道,右腿半跪。崇公道念:“有了,把状纸藏在枷里,见了都天大人,当堂劈桎开枷就呈上去啦。”崇公道接过状纸叠好后再给苏三戴枷,以表示将状纸藏在枷里了。旦角在扮戏的时候不要忘了把状纸掖在怀里。

    7、还有一个问题是,将要进城的时候苏三唱:“远远望见太原郡……”。有人唱成“太原省”这就错了,因为太原从来就不是“省”。

    程砚秋之《起解》

    上述问题似属细节,但事关情理不可忽视。下面着重谈谈《玉堂春》:这出戏以唱为主。我的体会是苏三在都察院大堂上,哭诉她所遭受的不白之冤,控诉了鸨儿、沈燕林、皮氏、县令等人对她的迫害。故而在公堂上倾吐满应悲愤,其情调是哀伤凄婉的,只有到结尾处才唱出“这场官司未动刑,玉堂春我这里就放了宽心”。她似乎看到了一点希望,在情绪上稍稍有变。这出戏虽说是唱工戏,但非跪在台中傻唱。在唱时脸上要有戏,哪怕是一个细微的动作,一瞬间的表情,都要表现出她的内心活动,思想情感,使观众理解。当三个问官在议论或争辩之时,她必须有所反应,受到触动,而非呆呆地跪着歇一会儿。

    师父教我这出戏时,让我先把唱词背会,然后他唱一句,我学一句。他带着人物的情感,从行腔、吐字、节奏、语气、表情、身段等等方面示范教授。苏三的表演不能多,因为她是已判死刑的女犯,只能跪在堂口受审,但遇到一些重要问题时自然要形之于色,脸上要有戏。下面依剧情的进展择要来谈王派《玉堂春》的若干特点。

    南铁生、荣蝶仙之《玉堂春》

    在这折戏中苏三上场后唱了六句〔西皮散板〕:来至在都察院举目往上观,两旁的刀斧手吓得我胆战心又寒。苏三此去好有一比,好比那鱼儿落网有去无还。〔哭头〕啊啊啊……崇爹爹呀!

    此处不能把“崇爹爹”三字很清楚地唱出来,当苏三刚唱出“崇爹……”二字时,崇公道忙向其摆手示意不可叫出“爹爹”来,否则会使堂口众人知道他们是义父义女的关系,从而惹出麻烦。于是苏三把“爹爹”二字急忙往回咽,在饮泣中用弱音唱出“爹爹呀!”来落腔。有的演员脱口唱出“崇爹爹”三字,没有情感上的变化,就淡而无味了。但在这个节骨眼上,崇公道要有个摆手忙拦、欲掩其口的动作来配合,才能把戏演深。

    苏三上堂后“会审”开始。三个问官的性格迥异,主审官王金龙是个涉世不深,初入官场,颇显幼稚的青年。当年金仲仁先生演此堪称楷模。陪审官藩司(官名)潘必正(俗称“红袍”)是个在官场久经磨炼的老手,随方就圆,遇事善抹稀泥。当年演此角者以扎金奎、曹连孝几位先生极为称职。另一陪审官桌司(官名)刘秉义(俗称“蓝袍”)正在中年,锋芒外露,作风有点尖酸刻薄,在“会审”中与王金龙针锋相对。昔日张春彦先生扮演此角可算冠军,难怪许多老观众迄今记忆犹新,赞不绝口。在“会审”中王金龙、刘秉义二人屡有对立情绪,甚至争辩不休,而潘必正则随机应变,缓和僵局。这出戏在冲突矛盾中,如波澜起伏地演下去,使观众如饮佳酿,若品香茗。

    我师父常说:“一个演员要想把戏唱好,必须心里有戏(理解剧情,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上了台就不是王瑶卿了,而是那个剧中人了。心里空,脸上就没戏。”《玉堂春》是出唱工戏,苏三在唱的时候,心情是极为沉痛的,回忆她从幼年沦落娼门,直到身遭不白之冤,这些凄渗的往事,使她肝肠痛断,哭诉无门。这次“会审”将会给她带来什么,很难预卜。如此情怀自会形成演唱上的情调。演员的嗓子再好,如果心里没戏就抓不住观众。

    侯玉兰之《玉堂春》

    此剧的波澜是由劈桎开枷,呈上状纸而掀起的。苏三在大堂上唱出的第一句〔西皮导板〕是:“玉堂春跪在都察院”。王金龙马上回:“嗯!状纸上写的是苏三,你为何口称‘玉堂春’?”苏三的口诉与状纸不一致,于是问官要用刑。苏三必须说明情况,唱出了半句〔回龙腔〕:“大人哪……”这半句的唱腔委婉动听。我师父说过这是借用了一句老生腔,借的是《连营寨》中刘备哭灵牌时所唱〔反西皮〕中的那句“二弟呀!三弟呀!孤的好兄弟!”的唱腔,但非原样照搬。我师父与谭鑫培先生合作多年,对老生戏极为熟悉,故而在设计唱腔时有时借鉴了老生腔。由于他腹笥渊博,艺熟功深,所以能左右逢源恰到好处。

    苏三接着唱〔西皮慢板〕:“玉堂春本是公子取名。”不是“取的名”,在唱法上是以腔带字。如加上“的”字就欠通了。接着蓝袍往下问,问到了“七九一十六岁倒也长成人了,我来问你这头一次开怀的人儿是哪一个?”这时苏三先是一愣,心想“怎么问起这个来了?”于是含羞低下头去接唱:“十六岁开怀是那王……”。红、蓝袍追问:“王甚么?”苏三迟缓地只唱出一个“啊……”字来,红、蓝袍再追问:“王甚么?”苏三向左右各望一眼然后右手向外一指,马上收回捂嘴,无可奈何地唱出“是那……王公子啊”这里用的是〔南梆子〕的腔。唱完了右手撩起鬓边绸子,遮面含羞。我师父说过:“身上绝不能乱动,因为苏三不是刘媒婆。”此时王金龙已受到震惊,同时对红、蓝袍的追问产生了反感。从此王、刘二人的矛盾逐渐发展。红、蓝袍又问:“那王公子是甚等样人?”苏三接唱:“他本是吏部堂三舍人。”这句词不是“吏部堂上三舍人”。如果加个“上”字就不通了。这句词的意思是“吏部尚书的三少爷”(“舍人”即“少爷”)。

    此时王金龙不愿让苏三再讲院中之事,而红、蓝袍却要追问下去。苏三改唱〔西皮原板〕:“初见面银子三百两,吃一杯香茶就动身。”苏三唱完后红袍说:“……此公子可算慷慨得紧哪!”蓝袍则反驳道:“……王氏门中不幸,出了这个败家之子!”说时面对红袍但用扇子指向王金龙。王金龙听后强笑。他们接着问下去。同拍惊堂木,同说:“讲!”(蓝袍斜视王金龙)苏三接唱:“……在院中未到一年整,三万六千银一旦化了灰尘。”这时蓝袍要追究为甚么用银如此多而且速。苏三回答有支销。此刻王金龙竟替苏三解释:“是呀,她有支销。”蓝袍反唇相击:“她有支销,大人怎么晓得?”王、刘二人的矛盾尖锐了。

    苏三继续供招银子的用项,并说出王金龙被赶出妓院。唱完后耷拉着眼皮,低头无语,想到王金龙在自己身上花了那么多银子,最后落个被逐,不禁暗暗慨叹(此处要有表情)。这时王金龙问道:“嗯!想那王公子在你院中,花费许多银两,为何数九寒天将他赶出院去?”这是明知故问。听听苏三怎样答对。苏三回答:“此乃忘八鸨儿之过,与犯妇无干(或‘并非犯妇所为’)”头一低,微摆右手,脸上要显出“我怎么会赶他出院呢里”此时王金龙追忆往事愤而说出:“好个狠心的忘八!”红袍随声附和地说出:“狠毒的鸨儿!”(有的演员错念成“狼毒的鸨儿”,“狼”字与“狠”字只差一笔,形成误念)。蓝袍接着指桑骂槐地说:“偏偏就遇到这个倒运的嫖客!”王金龙乃以一阵冷笑回击。

    苏三继续唱出王金龙在关王庙安身,她虽去探望和“在神案底下叙叙旧情”。这句话很含蓄,不宜作庸俗的理解。脸上的表情是凄侧而非轻佻。在唱法上或高或低,或唱半个腔儿,这要根据演员的嗓子来选用。红袍对此事作了“黄檗树下抚瑶琴——苦中取乐”的比喻。蓝袍则讥讽为“望乡台上摘牡丹,至死他还在那里贪花呀?”王金龙听后重拍惊堂木,怒对蓝袍。红、蓝袍随之拍惊堂木,拍案之声犹如争吵。苏三闻后微微垂头叹息,似是在说:“你们不必吵了,我往下说吧!”接唱“打发公子南京去,在那落凤坡前遇强人。”红袍听后慨叹:“此公子真真命苦里”而蓝袍却说:“……这也是他做嫖客的下场头!”王金龙闻言嗤之以鼻,重拍惊堂木冲蓝袍撒气。蓝袍也不示弱同样重拍,红袍随之。三个问官之间已呈剑拔弩张之势。此时苏三要表现出心情紧张来,闻惊堂木声一惊,吸了一口气,手捂胸间再接唱:“只落得长街(用手向前一指)把饭讨”。唱完后掂双手慨叹王金龙竟会沦为乞丐啦!于是红袍把王金龙与郑元和相比,蓝袍却反对;王金龙硬说比得。王、刘之间争执不休;红袍只得抹稀泥。蓝袍乃连拍惊堂木说出:“比得、比得、比得。”向王金龙反击。王金龙举起了惊堂木而不拍,以示自己占了上风。在这出戏里惊堂木似乎不是小道具而是剧中的人物了,它在剧情的进展中起着帮衬的作用。

    梅兰芳之《玉堂春》「会审」

    接着苏三拭泪再唱:“到晚来在那吏部堂上去巡更”。红袍闻后颇表同情,蓝袍则又讥讽为:“……与他王氏门中打嘴现世”。苏三又接唱:“公子三次把院进,拐带银两回南京。”唱罢低头拭泪。但“拐带”二字是有语病的,从而引起王金龙的责问,苏三赶快解释:“并非公子拐带,乃是犯妇所赠。”王金龙追问:“你赠他多少?”以便对证。苏三回答:“黑夜之间,又无天平戥秤,用手一约,嗯!不过三百余两。”

    此处在表演上要细致,答问之时先摆右手表示“并非公子拐带”,然后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向前一递表示赠银,再收回手来一掂右手说出个“嗯”字来。这个字很有分量,包括回忆当时给了王金龙银子,又估量了银子的数量。如不念这个“嗯”字就没有回忆过程了。苏三念完之后往后闪身,眼神向后瞟,可是没敢回头,表明苏三似乎对上面坐的王大人已有所察觉了。

    而王金龙呢,听罢供词,回忆往事,面对跪着的苏三竟然情不自禁地念出:“……哎呀,玉堂春我那……”话未说完被红、蓝袍给噎回去了。有的演员念:“玉堂春我那妻……”带出了一个“妻”字,这是极不合适的。试想一位按院大人怎能在公堂之上认女犯为妻呢?“妻”字一出口,案子就没法往下审啦。红、蓝袍及时阻言使王金龙从神痴中清醒,无言可讲地挤出一句:“哎呀,本院的旧病又复发了……有劳二位代审了吧。”以扭转僵局。以上苏三的招供共唱二十四句〔西皮原板〕,每句结尾的唱腔互不雷同,这在当时是很新颖别致的。

    王金龙装病,请红、蓝袍代审。王、刘之间的对立情绪暂时缓和了;苏三继续招供如流水般滔滔不绝地诉其遭遇,所用板式是〔二六〕转〔流水〕。红、蓝袍让她慢慢讲来;她一拱手(前面唱时不能拱手)回道:“二位大人容禀”随之在哭泣中起唱,唱到“公子立志不娶妻,玉堂春守节不嫁人(哪)。”这里伴随“不嫁人”三字有个“三点手”的动作;在语尾要加个“哪”字才有力量。接着转〔流水〕叙述鸨儿用计把自己卖与沈燕林,及被骗到了洪洞县。此时她是面向右边的蓝袍,但双手向左指出去形容到了远方的山西。在唱〔流水〕中她要向左右两方面答问。在唱法上要有些“垛字”、“垫字”才显俏皮。(后面有例证)。

    苏三到了洪洞,未到一年发生了皮氏用药面(面条)害人的事,沈燕林吃了面条后“昏昏沉沉倒在地,七孔流血他就命归阴”,下句的“七”字应唱阴平,其音上滑(高八度)不要唱成阳平。在表演上双手向前方斜指出去,不能乱指。“血”字要唱的短促有力。在“他”字后面垫上一个“就”字,以加重语气,而且好唱。紧接着回答:“皮氏一见冲冲怒……高叫乡约和地保,拉拉扯扯就到公庭”,在动作上是双手先左后右各拉两下再送出去(表示到公庭)。第一个“拉”字和“扯”字要唱的重,重复的字要唱的轻,有伸有缩,但板槽不变。红、蓝袍继续问,苏三在紧打慢唱中回答:“头堂官司审得好”,“审得好”要慢唱,其唱法是添着板唱,不是一字一板。红袍问:“二堂官司呢?”苏三接其问话只唱“就变了心”。把“心”字要放出来,以说明情况变了。这里是耍着板唱,心里要有板才能掌握好节奏。

    蓝袍又问:“王知县受贿多少?”苏三接唱:“洪洞县受赃银一千两”,这句要数着字唱(也是在空眼上张嘴)。“合衙分散有八百银”,要碰着板唱,一字一板。再往下述其受刑、屈招、收监。红、蓝袍又问:“可有人来探望于你?”苏三唱;“并无有一人来探望奴的身。”“并无有”三个字要接的很严(一下唱出来),不可摆开了唱。以表示根本没有人来。红、蓝袍又问:“那忘八鸨儿呢?”苏三答:“他不来看。”“他”字是拖着腔儿唱,以表示愤恨忘八鸨儿的冷酷,再唱“不来看”,“看”字要突出,使喷口音。红、蓝袍又问:“你那知心的人儿呢?”苏三抬头一望,在这一望中带着深沉的感情,接唱“如今也不知情!”“如今”两个字要干搁一下(停一停),苏三想起从前有多少人对自己多情,但时至今日,谁还来关怀我这个犯人呢!这里是抚今追昔,不堪回首的感情。又似对王金龙的指责。

    张君秋之《玉堂春》

    我师父在设计唱腔时,真可谓苦心经营,以求把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很讲究抑扬顿挫、疾徐轻重的歌声中把苏三这个善良妇女沉痛、哀怨的内心世界揭示给观众。一个小腔儿的安排,一个小的动作,都对塑造人物起着并不小的作用。

    下面还有四句很通俗的唱词,在其中蕴藏着很多潜台词:红、蓝袍又问:“那王公子可曾探望于你?”苏三唱:“王公子一家多和顺,他与我露水夫妻就有甚么情!”这答话流露出苏三思想中的怨愤,是对王金龙的谴责。她是在说:“哼!王公子早把我忘了,他一定娶妻生子了,一家人生活美满;我是个妓女,当初他对我不过是花钱买乐,根本谈不到感情。”这句词的前三个字是“他与我”,不是“我与他”。苏三是针对“他”(王金龙)来议论的,其性质是“恨他”、“怨他”,自己为他受尽折磨,身逢绝路,但他却把我抛到九霄云外了!苏三的哀怨,是红、蓝袍能理解的,因而蓝袍乘虚而入地又问:“眼前若有王公子,你可认识于他?”暗示了王公子就在眼前,你认识不认识呀?苏三接唱:“慢说不认王公子,投母换胎我也认得真。”全意是,我能不认识他吗!即使他重新投胎我也能认出来。蓝袍接着又旁敲侧击地问:“他如今顶冠束带(或身居高官),不来认你也是枉然!”

    苏三听罢毅然唱出:“眼前若有王公子,纵死黄泉也甘心。”请看,多么鲜明的态度!请听,多么响亮的语言!她是在说:只要我能见他一面,就是死了也甘心瞑目了。反正我对得起他。这充分体现出苏三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这个案子审到此处,三个问官和一个犯妇心里都明镜儿似的,谁来揭开盖子呢?当然要由王金龙去揭,因为他是问题的枢纽。所以红、蓝袍暂且退场,在下场时相视一笑,不言而喻。

    王金龙恨不得马上就认下苏三,但又不能违犯王法,只好向苏三交个底说:“苏三你出院去吧,本院开脱你的死罪就是。”这就使身临死亡边缘的苏三看到了一点点希望。苏三说了声:“谢大人。”在“嗒嗒嗒……”的鼓声中站立起来,但在往起站的时候,要有一个右腿打软儿(欲起又落)的动作,因为跪得时间太长了。然后再直起身子用双手揉右膝,左脚尖垫步往后退,先揉右膝,后揉左膝,等到直起身来以后退到右边。在十三板〔二六〕的过门里,再揉膝盖后,脚下落实,起唱:“这场官司未动刑,玉堂春这里我就放了宽心。”苏三心潮起伏,边走边看接唱:“出得察院回头看。”此处是先走向左边,站在门外,未下台阶,再回头向右后方看,看时理一下鬓边绸条,以手指夹着绸条唱:“这大人好似王金龙,是公子就该将我认……”,正要迈步进门,右脚尖刚一点地时听到了“堂威”之声,于是把脚撤回来接唱:“王法条条不徇情”。她在这一瞬间想到:王金龙对自己到底怎样呢?当即决定“上前去说几句知心的话,看他知情不知情?”唱完后在“闪锤”的锣声中果断地进去。进去后不是大转身挖门儿,而是上右脚往左撤身。所谓“说几句知心话”当然不能开门见山地说出甚么,只作出个含蓄的比喻:“玉堂春好比花中蕊。”此处要用左手指出才便于回头。王金龙问:“你把那王王公子比作何来?”苏三在“扎扎仓”锣声中叫出:“大人哪!”翻双腕变为拱手接唱:“王公子好比采花蜂,想当初……。”此时要面向王金龙,边走边唱,小脚步从左方走向右方(不能满堂跑),再返回接唱:“花开多茂盛,他好比蜜蜂儿飞来飞去采花心,如今不见公子面,我那三……”苏三已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脱口欲呼“三郎”。右手伸出三个手指、偏身丁字步斜站着,此处切忌背朝外。王金龙急忙用扇子打背躬摆手示意不可叫出“三郎”来。但苏三在哭泣中终于呼出“三郎啊!”这是她激情的流露。唱完理绸条拭泪,又看了王金龙一眼,以观对方的反应。王金龙此时只能说:“出院去吧。”

    苏三侧身一拜,转身出去,略停拭泪往出走,又挖回来唱末句:“我看他把我怎样行?”这句是苏三的内心活动。她在这场“会审”中把冤情的始末说得清清楚楚,现在要看王金龙的行动了,因而唱出:“我看他把我怎样行?”。“我看他”三字要唱得有力,这是苏三的态度。“把我怎样行?”则是期待。结尾的这句唱词,是苏三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希望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唱完这最后一句拭泪,理水发,上步再看一眼。此情此景使王金龙“多少话欲说还休”,只有让苏三暂退。苏三退走几步在锣声中以右手背磕左手心,轻轻顿足叹息。然后在“冲头”中上左步转身,撩水发下。

    苏三下场后,王金龙的心里当然是极不平静的,回忆起辛酸的往事,苏三为自己所受的摧残,自己的内疚,如何为苏三平反等一系列的问题,促使他不惜丢官罢职,也要乔装前去探监。

    “会审”后面的情节是“监会、团圆”。这两折戏为后来添上的,是在三十年代初期我师父与陈墨香先生合作为华慧麟编的。一出“会审”旦角唱的都是“西皮”,故而在“监会”中改唱〔二黄导板、回龙接快三眼〕,在这个唱段中间有个地方要行弦,穿插小生的念白(陪情)。“监会”后面有一场“公堂”,旦角唱一段〔流水〕。这两折戏虽不如“会审”那样精彩,但还能吸引住观众,因为人们愿意看到苏三与王金龙的脸上有了笑容。这出带“团圆”的《玉堂春》在当时很受欢迎。后来荀慧生先生又请陈墨香先生编写出从“嫖院”到“起解”前的若干情节,与后边连缀起来,名为全部《新玉堂春》。

    荀慧生之《新玉堂春》

    王(瑶卿)派的《玉堂春》在唱腔、唱法、表演、扮像等等方面都有一定之规。其中有些小地方也可以稍有改动,但是不能出圈儿胡来。本文是择要而谈,不是逐处逐句地从头到尾理一遍,故有从略之处。

    这出戏是我师父辛勤耕耘出来的硕果,其间渗透着老人家的心血。几十年来我唱过很多次,也教过不少学生,始终是遵循着王(瑶卿)派的路子去唱或教的。师父作古已然三十年了,这出经过他精雕细琢的戏,仍有着很强的生命力。我相信中青年演员们,会继续传唱下去,使观众得到极大的艺术享受。

    1983年冬于中国戏曲学院

    (《戏曲艺术》1984年第4期)

    -阅读链接-

    怀旧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 创业指南
    • 网上开店
    • 养殖视频
    • 理财
    • 政策
    • 技术
    • 致富视频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