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业指南 致富视频 网上开店 养殖视频 范文大全 创业项目开店经验创业杂谈如何创业技术资料创业防骗项目分析微信营销农村创业投资理财
  • 养鹅技术
  • 甲鱼养殖
  • 河豚养殖
  • 养鱼技术
  • 湖羊养殖
  • 养鸭技术
  • 竹荪种植
  • 狐狸养殖
  • 养鳖技术
  • 斗鸡养殖
  • 养猪技术
  • 养牛技术
  • 养鸡技术
  • 野兔养殖
  • 仔猪养殖
  • 养鹿技术
  • 养蛇技术
  • 香猪养殖
  • 蘑菇种植
  • 养龟技术
  • 黑木耳种植
  • 金地菇种植
  • 香菇种植
  • 野猪养殖
  • 母猪养殖
  • 食用菌种植
  • 麝香鼠养殖
  • 生猪养殖
  • 海参养殖
  • 梅花鹿养殖
  • 水貂养殖
  • 长毛兔养殖
  • 奶牛养殖
  • 火鸡养殖
  • 蜈蚣养殖
  • 蝎子养殖
  • 养蛙技术
  • 林蛙养殖
  • 娃娃鱼养殖
  • 波尔山羊养殖
  • 山鸡养殖
  • 肉鸡养殖
  • 豪猪养殖
  • 养虾技术
  • 对虾养殖
  • 蛋鸡养殖
  • 肉兔养殖
  • 獭兔养殖
  • 石蛙养殖
  • 蝇蛆养殖
  • 蜜蜂养殖
  • 黄粉虫养殖
  • 山羊养殖
  • 水蛭养殖
  • 蚯蚓养殖
  • 土鸡养殖
  • 肉牛养殖
  • 竹鼠养殖
  • 鸽子养殖
  • 土元养殖
  • 黄鳝养殖
  • 泥鳅养殖
  • 养羊视频
  • 其他视频
  • 新时代粮食产业经济 什么叫粮食产业经济

    时间:2019-02-17 16:02:49 来源:东东创业网 本文已影响 东东创业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

    “新时代”就是指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一个重大的政治判断。“新时代”就是指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了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其起点是党的十八大,是经过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一个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我们党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交互作用的必然结果,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光明未来的必然要求。主要表现在:

    一、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万二千亿斤。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八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南海岛礁建设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二、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三、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十八届四中全会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并出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形成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等重要原则。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取得历史性成就。

    四、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五、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方针政策,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安全全面加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收入差距不断缩小,消费水平和质量持续提高,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七、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

    着眼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全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召开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人民军队政治生态得到有效治理。

    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加强练兵备战,有效遂行海上维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亚丁湾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重大任务,武器装备加快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

    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坚定步伐。

    八、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

    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牢牢掌握宪法和基本法赋予的中央对香港、澳门全面管治权,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保持香港、澳门繁荣稳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妥善应对台湾局势变化,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九、全方位外交布局深人展开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十、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推动全党尊崇党章,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状况和风气明显好转。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把纪律挺在前面,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出台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反对特权。巡视利剑作用彰显,实现中央和省级党委巡视全覆盖。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深刻内涵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特定的历史时期。列宁指出,无产阶级革命与其时代相联系,并且断定当时的时代是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
    2.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为此,可以从时间节点和实质内容两个方面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深刻内涵。

    3. 新时代的历史起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是新时代的历史起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五年来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敢于“啃硬骨头”;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导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书写世界共同发展的恢弘篇章。

    4. 五年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第二,新时代的实质内容。

      拓展资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习近平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为什么当年说新中国,不是因为批判常凯申是旧中国吗。说新时代而不说新阶段,这是什么意思不是一目了然吗。

    一、坚持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崇尚创新,国家才有光明前景,社会才有蓬勃活力。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但经济规模大而不强、经济增长快而不优,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没有创新发展,我们就难以摆脱过多依靠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难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难以成为经济强国、创新大国。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强化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十三五”时期,要切实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一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要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二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基础设施、网络经济、蓝色经济等领域创新发展,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拓展发展新空间,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三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中国制造2025》,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发展,构建新型制造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全面发展现代服务业。四要深化科技等相关领域改革,强化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造就一批又一批领军人物和创新人才。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五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按照总量调节和定向施策并举、短期和中长期结合、国内和国际统筹、改革和发展协调的要求,创新调控思路和政策工具,进一步完善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为主的政策体系,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更加注重扩大就业、稳定物价、调整结构、提高效益、防控风险、保护环境,提高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二、坚持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增强协调性才能使中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等矛盾仍很突出。这些既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重要原因,也将制约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十三五”时期,要紧扣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切实把调整比例、补齐短板、优化结构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一要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继续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争取获得早期收获。加快构建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二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着力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三要坚持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相互协调,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信息化牵引产业结构升级,通过信息技术和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以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夯实工业化、城镇化基础。四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五要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增强先进技术、产业产品、基础设施等军民共用的协调性。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密切军政军民团结。

    三、坚持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十三五”时期,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一要有度有序利用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和自然岸线格局。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二要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对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实行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控,实施全民节能行动,促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循环经济发展。三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实行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工业污染源必须全面达标排放,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千方百计确保食品安全,加快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四要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对重要生态区、脆弱区,要合理退出人口和产业,降低经济活动强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系统整治江河流域,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五要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标准体系,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推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严格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和政绩考核制度,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引导、规范和约束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

    四、坚持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建立了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体系。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明显加深。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充分考虑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把我国开放型经济提升到新水平。

    “十三五”时期,要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一要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各有侧重的对外开放基地。坚持进出口平衡,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发展服务贸易,建设贸易强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放宽外商投资准入限制,支持企业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二要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保持外资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健全有利于合作共赢并同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促进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质量,在更大范围推广复制。三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要秉持亲诚惠容,以“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四要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促进共同繁荣发展。提升港澳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深化两岸农业、文化、教育、科技、社会等领域交流合作。五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致力于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落实减排承诺。主动参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世界的共同繁荣创造更好的国际环境。

    五、坚持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但仍存在收入差距较大、社会矛盾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不少“短板”要补。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十三五”时期,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一要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要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起点公平和机会公平。增加财政转移支付,重点向中西部、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兜住兜牢人民群众生活底线。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二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要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三要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建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制定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以及各地区“十三五”规划,必须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增加明确反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指标,增加政府履行职责的约束性指标,着力转方式、补短板、防风险,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把党中央《建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共同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一、坚持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崇尚创新,国家才有光明前景,社会才有蓬勃活力。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但经济规模大而不强、经济增长快而不优,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没有创新发展,我们就难以摆脱过多依靠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难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难以成为经济强国、创新大国。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强化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十三五”时期,要切实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一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要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二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基础设施、网络经济、蓝色经济等领域创新发展,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拓展发展新空间,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三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中国制造2025》,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发展,构建新型制造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全面发展现代服务业。四要深化科技等相关领域改革,强化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造就一批又一批领军人物和创新人才。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五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按照总量调节和定向施策并举、短期和中长期结合、国内和国际统筹、改革和发展协调的要求,创新调控思路和政策工具,进一步完善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为主的政策体系,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更加注重扩大就业、稳定物价、调整结构、提高效益、防控风险、保护环境,提高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二、坚持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增强协调性才能使中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等矛盾仍很突出。这些既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重要原因,也将制约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十三五”时期,要紧扣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切实把调整比例、补齐短板、优化结构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一要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继续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争取获得早期收获。加快构建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二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着力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三要坚持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相互协调,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信息化牵引产业结构升级,通过信息技术和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以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夯实工业化、城镇化基础。四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五要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增强先进技术、产业产品、基础设施等军民共用的协调性。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密切军政军民团结。

    三、坚持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十三五”时期,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一要有度有序利用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和自然岸线格局。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二要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对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实行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控,实施全民节能行动,促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循环经济发展。三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实行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工业污染源必须全面达标排放,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千方百计确保食品安全,加快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四要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对重要生态区、脆弱区,要合理退出人口和产业,降低经济活动强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系统整治江河流域,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五要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标准体系,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推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严格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和政绩考核制度,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引导、规范和约束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

    四、坚持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建立了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体系。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明显加深。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充分考虑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把我国开放型经济提升到新水平。

    “十三五”时期,要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一要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各有侧重的对外开放基地。坚持进出口平衡,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发展服务贸易,建设贸易强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放宽外商投资准入限制,支持企业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二要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保持外资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健全有利于合作共赢并同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促进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质量,在更大范围推广复制。三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要秉持亲诚惠容,以“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四要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促进共同繁荣发展。提升港澳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深化两岸农业、文化、教育、科技、社会等领域交流合作。五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致力于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落实减排承诺。主动参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世界的共同繁荣创造更好的国际环境。

    五、坚持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但仍存在收入差距较大、社会矛盾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不少“短板”要补。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十三五”时期,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一要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要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起点公平和机会公平。增加财政转移支付,重点向中西部、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兜住兜牢人民群众生活底线。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二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要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三要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建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制定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以及各地区“十三五”规划,必须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增加明确反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指标,增加政府履行职责的约束性指标,着力转方式、补短板、防风险,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把党中央《建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共同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一、切实提高农民素质。

    文化水平较低、素质不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但仍有部分农民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特别是与新农村建设提倡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差距较大。为此,我们村党支部一定要采取一切措施,千方百计地提高农民素质。一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基础教育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农民文化素质的高低。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使一部分因贫困而失学或辍学的中小学得以完成基础教育,做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个都不能少。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目前很多农民子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难以继续深造,而是步入社会加入到劳动力大军之中。针对这一现状,村党支部积极鼓励他们继续参加一结职业技术学习,为其日后求职打下一定基础。同时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三是积极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开展经常性的“三下乡”活动,多渠道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为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二、充分挖掘内部增收潜力。

    在国家扶持农民增收的前提下,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我们在这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方向是正确的,成效是明显的。但总的看,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深度还不够,水平还不高,还大有文章可做,前景十分广阔,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一是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要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继续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二是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农村经济组织创新的有效形式,又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力量;既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又是推进农业区域化、专业化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三是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不能单纯地依靠数量增长、外延扩张,要转变增长方式,注重可持续发展。

    三、切实减轻农民负担,降低农业成本。

    减负、节本,实质上就是增收。目前由于农产品出现阶段性、结构性剩余,农产品价格走低的问题一时难以明显改善;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和效益下降,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也在减弱,农民外出打工的困难增多;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些问题使得当前农民增收十分困难,因此,要下决心减轻农民负担,下功夫降低生产成本,让农民休养生息。减少农民的不合理开支,可以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这也是增加农民收入一条现实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6)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7)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大力发展畜牧业,保护天然草场,建设饲草基地。积极发展水产业,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搞好土地整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标准化,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积极推行节水灌溉,科学使用肥料、农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8)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开拓农村市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9)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发展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发展农村通信,继续完善农村电网,逐步解决农村饮水的困难和安全问题。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

    (10)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开辟增收途径。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建立救助制度。

    主要是自己搞深加工,农民要想致富,必需要有自己的支柱产业。搞农产品深加工,是一条比较可行的门路,可以大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一来产品是自己产的不用怕花钱买卖。二,产品销量大。人人都要吃饭,三所投入的资金设备较少,农民能够承担的起。

    把红著加工成粉丝,粉皮,可以畅销全国各地,加工设备极为简单,投资不过一千,得利超过上万

    那你可以来我们家乡考察一下

    因为实际的做法我也不是很清楚

    不过

    我们家乡是盛产红薯的

    欢迎来广西玉林考察

    红薯种得再好,也帮不了农民脱贫。

    本来收益就很少。

    不种也罢。

    我也不是很清楚。

    去书店查一下,有关这方面的书籍吧。

    或者在地址栏写上有关这方面的关键词,查查网站。

    哦把红薯收获后

    用来加工凉粉!!

    很好吃的!!

    • 创业指南
    • 网上开店
    • 养殖视频
    • 理财
    • 政策
    • 技术
    • 致富视频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