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业指南 致富视频 网上开店 养殖视频 范文大全 创业项目开店经验创业杂谈如何创业技术资料创业防骗项目分析微信营销农村创业投资理财
  • 养鹅技术
  • 甲鱼养殖
  • 河豚养殖
  • 养鱼技术
  • 湖羊养殖
  • 养鸭技术
  • 竹荪种植
  • 狐狸养殖
  • 养鳖技术
  • 斗鸡养殖
  • 养猪技术
  • 养牛技术
  • 养鸡技术
  • 野兔养殖
  • 仔猪养殖
  • 养鹿技术
  • 养蛇技术
  • 香猪养殖
  • 蘑菇种植
  • 养龟技术
  • 黑木耳种植
  • 金地菇种植
  • 香菇种植
  • 野猪养殖
  • 母猪养殖
  • 食用菌种植
  • 麝香鼠养殖
  • 生猪养殖
  • 海参养殖
  • 梅花鹿养殖
  • 水貂养殖
  • 长毛兔养殖
  • 奶牛养殖
  • 火鸡养殖
  • 蜈蚣养殖
  • 蝎子养殖
  • 养蛙技术
  • 林蛙养殖
  • 娃娃鱼养殖
  • 波尔山羊养殖
  • 山鸡养殖
  • 肉鸡养殖
  • 豪猪养殖
  • 养虾技术
  • 对虾养殖
  • 蛋鸡养殖
  • 肉兔养殖
  • 獭兔养殖
  • 石蛙养殖
  • 蝇蛆养殖
  • 蜜蜂养殖
  • 黄粉虫养殖
  • 山羊养殖
  • 水蛭养殖
  • 蚯蚓养殖
  • 土鸡养殖
  • 肉牛养殖
  • 竹鼠养殖
  • 鸽子养殖
  • 土元养殖
  • 黄鳝养殖
  • 泥鳅养殖
  • 养羊视频
  • 其他视频
  • 【水稻种植土深度是多少】 种子埋在土里的深度约为

    时间:2018-12-26 16:07:10 来源:东东创业网 本文已影响 东东创业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

    不同的土壤类型,分层也不一样。一般人为地把他们分为A,B, C三个层,即表土层,心土层,底土层。

    表土层

    又可分为耕作层和犁底层,也叫腐殖质—淋溶层,是熟化土壤的耕作层;在森林覆盖地区有枯枝落叶层。上表土层又称耕作层,为熟化程度较高的土层,肥力、耕性和生产性能最好;下表土层包括犁底层和心土层的最上部分(又称半熟化层)。

    O层是枯枝落叶层,A层是腐殖质层。E层是淋溶层。以上三层为表土层。

    1,耕作层:受耕作,施肥,灌溉影响最强烈的土壤层,厚度一般约20厘米左右.耕作层易受生产活动和地表生物,气候条件的影响,一般疏松多孔,干湿交替频繁,温度变化大,通透性良好,物质转化快,含有效态养分多.根系主要集中分布于这一层中,一般约占全部根系总量的60%以上.

    2,犁底层:位于耕作层之下,厚约6-8厘米.典型的犁底层很紧实,孔隙度小,非毛管孔隙(大孔隙)少,毛管孔隙(小孔隙)多,所以通气性差,透水性不良,结构常呈片状,甚至有明显可见的水平层理.这是经常受耕畜和犁的压力以及通过降水,灌溉使粘粒沉积而形成的.

    心土层

    又称“生土层”。是土壤剖面的中层。位于表土层与底土层之间。由承受表土淋溶下来的物质形成的。通常是指表土层以下至50厘米深度的土层。由于有物质的移动和淀积,所以表土层和心土层最能反映出土壤形成过程的特点。在耕作土壤中,心土层的结构一般较差,养分含量较低,植物根系少。旱作土壤的心土层,一般保持着开垦种植前自然土壤淀积层的形态和性状,耕种引起的变化小;水稻土的心土层,在正常情况下多发育为具有棱块或棱柱状结构的斑纹层。B层是淀积层。C层是风化层。R层是岩石层。以上三层为心土层。

    心土层位于犁底层以下,厚度约为20-30厘米,该层也能受到一定的犁,畜压力的影响而较紧实,但不象犁底层那样紧实.在耕作土壤中,心土层是起保水保肥作用的重要层次,是生长后期供应水肥的主要层次.在这一层中根系的数量约占根系总量的20-30%.

    底土层

    也叫母质层,是土壤中不受耕作影响,保持母质特点的一层。如成土母质为岩石风化碎屑,则底土层中也往往掺杂有这些碎屑物。底土层在心土层以下,一般位于土体表面50-60厘米以下的深度.此层受地表气候的影响很少,同时也比较紧实,物质转化较为缓慢,可供利用的营养物质较少,根系分布较少.一般常把此层的土壤称为生土或死土.

    这个可就不一定了,得根据你所在的地区来区分

    这要看种植什么作物。栽培植物的根系有深有浅,有疏有密,尤其密集分布的范围也有不同。农作物中,以棉花、高粱、玉米的根系较深,水稻、谷子、甘薯、花生根系较浅。由于不同作物根系分布的深度和宽度的不同,它们在地下的分布可以互补。如小麦属于须根系,根细而密,功能根群主要在40厘米土层以内。对于多年生作物来说,最佳土层深度是150cm以上,临界值为75-150cm;块根作物要求土层深,一般为75,临界值为50-75;谷类作物,50可以认为最佳,25-50为临界。希望对你有帮助

    那要看你种植什么农作物了,一般大多都是20左右吧!不过播种的时候最好用新高脂膜拌种,隔离土壤中的病虫害,提高出苗率。

    20到25厘米

    水稻土 水稻土是指发育于各种自然土壤之上、经过人为水耕熟化、淹水种稻而形成的耕作土壤。这种土壤由于长期处于水淹的缺氧状态,土壤中的氧化铁被还原成易溶于水的氧化亚铁,并随水在土壤中移动,当土壤排水后或受稻根的影响(水稻有通气组织为根部提供氧气),氧化亚铁又被氧化成氧化铁沉淀,形成锈斑、锈线,土壤下层较为粘重。

    水稻土在我国分布很广,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平原、河谷之中,尤以长江中下游平原最为集中。水稻土是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特殊土壤,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它以种植水稻为主,也可种植小麦、棉花、油菜等旱作。

    一、水稻土的中心概念及其与相关土类的区分

    (一)水稻土的中心概念

    水稻土是在长期种稻条件下,经人为的水耕熟化和自然成土因素的双重作用,产生水耕熟化和交替的氧化还原而形成具有水耕熟化层(W)一犁底层(Ap2 )一渗育层(Be)~水耕淀积层( Bshg)~潜育层(Br)的特有的剖面构型的土壤。

    (二)水稻土与相关土类的区分

    从各个地带性的土壤、水成与半水成土壤、盐碱化土壤上种植水稻均可发育为水稻土。但不是只要种植了水稻即可称为水稻土,一般以其水耕淀积层(Bshg)为其诊断层。

    (s二三氧化物 g氧化还原层 )

    二、水稻土的形成过程、剖面形态与基本性状

    (一)水稻土的形成

    主要是水耕熟化中的水层管理的灌水淹育和排水疏干,使主体发生还原与氧化的交替进行。

    1.氧化还原与Eh:

    灌水前,Eh一般为450~650mV,

    灌水后可迅速降至200m V以下,尤其土壤中有机质旺盛分解期,Eh可降至100~ 200mV,

    水稻成熟后落干,Eh又可达400mV以上。

    同一水稻土剖面中,由于水层的微环境不一样,其Eh也不一样。

    表面极薄层(几mm至1c m)一泥面层与淹水相接,受灌溉水中溶解氧(每升水中含氧7。9mg )的影响,呈氧化状态, Eh为300~650mv.其下耕作层和犁底层,由于水饱和,加之微生物活动对氧的消耗, Eh可降至200mV以下,为还原层。犁底层以下土层的Eh值则取决于地下水位深度,如地下水位深,该层不受地下水影响,由于受犁底层的阻隔,水分不饱和,故又处于氧化状态,Eh可达400mV以上;如地下水位高,则该底层处于还原状态。水稻土的这种Eh特征就决定了水稻土的形成及有关性状的一系列特性。

    2.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与母土(不包括有机土)相比,水稻土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故有机质增加。但富里酸比重加大。

    3.盐基淋溶与复盐基作用:种稻后土壤交换性盐基将重新分配,一般饱和性土壤盐基将淋溶,而非饱和土壤则发生复盐基作用,特别是酸性土壤施用石灰以后。

    4.铁、锰的淋溶与淀积:在还原条件下,低价的铁、锰开始大量增加,特别与土壤有机质产生络合而下移,于淀积层开始淀积,而且锰的淀积深度低于铁。一般铁、锰在耕作层较低,淀积层较高,潜育层最低。铁、锰的淋浴可以导致“白化土”作用的发展,这方面可参考R.Brinkman有关铁解作用的学说。

    白土形成的三个阶段:

    铁、锰的淋溶与淀积:铁锰还原,胶膜溶解,结构破坏,粘粒悬浮

    粘粒的淋移淀积:分化出白色粉砂层和粘重黄泥层,上层滞水

    粘粒矿物的蚀变:吸收复合体上的盐基被氢取代,矿物晶格破坏,出现硅粉

    5.粘土矿物的分解与合成:水稻土的粘土矿物一般同于母土,但含钾矿物较高的母土(如石灰性紫色土)发育的水稻土,则水云母含量降低,而蛭石增加。

    (二)水稻土的剖面形态

    水稻土的剖面构型一般为W-Ap2 -Be-Bsh(g)一Br

    水耕熟化层(W):由原土壤表层经淹水耕作而成,灌水时泥烂,落干后可分为两层,第一层厚约5~7cm, ,表面(<1Cm )由分散土粒组成,表面以下以小团聚体为主,多根系及根锈;第二层:土色暗而不均一,夹大土团及大孔隙,空隙壁上附有铁、锰斑块或红色胶膜。

    犁底层(AP2 ):较紧实,片状,有铁、锰斑纹及胶膜。

    渗育层(Be):它是季节性灌溉水渗淋下形成的,它既有物质的淋溶,又有耕层中下淋物质的淀积。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可以发展为水耕淀积层,另一是强烈淋溶而发展为白土层(E)。后者可认为是铁解作用的结果。

    水耕淀积层( Bshg):也有人称之为渗育层或渗渍层,或鳝血层:此层含有较多的粘粒,有机质、铁、锰与盐基等。铁的晶化率比上覆盖土层高,而且可根据其氧化还原强度进一步划分。

    潜育层(Br):同于一般的潜育层。

    母质层(C):因母土和水稻土的发展过程而异。

    不同母土起源的水稻土,如果经过长期水耕熟化,可以向比较典型的方向发育,如图11-2所示。

    (三)水稻土的一般性状

    1.水稻土中的有机质和氮素

    (1) 水稻土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与旱作土壤相比,腐殖质化系数也高,据沈阳农业大学观测,旱作土壤施新鲜猪粪、牛粪及马粪,其腐殖质化系数(一年)分别为27.5%、37.6%和32.0%,而水稻土分别为38.4%、69。8%和48.0%。

    (2)水稻土中的氮素;因有机质量高,所以水稻土的氮素营养主要来自土壤,已有研究表明,在施氮肥条件下,水稻所吸收的氮素60%~80%来自土壤,20%~40%来自化肥,从这可以看出水稻土培肥的重要意义。

    另一问题是水稻土中的氮素循环的反硝化过程,如图11-3所示。因此,在氮肥施用上要特别加以注意。

    2. 水稻土中的磷、钾与硅

    (1)水稻土往往缺磷:一是早春土温低,微生物活动弱,不利于有机磷的转化,故早春易发生僵苗或红苗;另一是后期水稻土水层的落干管理,Fe2+ 变为Fe3+与PO43-结合,形成难溶性的Fe( PO4 )。

    (2)水稻土往往缺钾:主要是Fe2+交换土体中的钾而产生置换淋失,致使幼苗缺钾,可用稻草还田、施草木灰及钾肥等解决。

    (3)水稻土中的硅虽多,但溶解度小,硅酸以单分子Si( OH)4 形态溶于水,但它可以被铁、铝两性胶体吸附,又能与Fe(OH)3 结合成复盐。这种化合物只有通过淹灌, 增加其还原性而提高其硅的有效性,以补充水稻生长时的需要。

    3.水稻土中的硫:水稻土中的硫,其85%~94%为有机态,当通气状态不好时易还原为H2 S,引起水稻中毒,其临界浓度为人0.07mg/kg. 其中毒标志是水稻根系发黑,为FeS所蒙覆。因此水稻土的通气状况比较重要。良好的通气状况的标志是根系嫩白、主体根孔为红色 胶膜蒙覆。

    4.水稻土中的铁和锰:如在水稻土形成一节所述,水稻土的铁和锰易于随Eh值的变化产生移动。但在作为水稻的营养状况而考虑时,只有在酸性较强的排水不良的“锈水田”中 Fe含量可达50~100mg/kg的毒害临界值。

    5.水稻田中的pH值:水稻田的pH值除受原母土影响外,而与水层管理关系较大,一 般酸性水稻土或碱性水稻土在淹水后,其pH值均向中性变化, 即pH值在4.6~8. 0范围内,变化到6.5~7.5。因为酸性土灌水后,形成Fe2+和Mn2+,在水中形成 Fe (OH)2 和Mn(OH)2 ,使水稻土pH值升高;碱性水稻土由于灌溉,使土壤中的碱性物质遭到淋失,从而使pH值降低。

    6.水稻土的一些特殊的水分物理性状与耕性

    (1)油性:它是土壤腐殖质和粘粒含量适中的表现,有机质含量约29.2 g kg-1 (土0.46),粘粒含量.一般为16%左右,油性也是指具有良好结构等的一个综合肥力较高的土壤性状。

    (2)烘性与冷性。它是指含有机质较多,且C/N比高的土壤的温度变化的综合反映。

    (3)起浆性与僵性:一般质地粘重,主要由于粘土矿物不同而在水分物理性状方面的反映,前者以2:1型为主,后者以1:1型为主。

    (4)淀浆性与沉沙性:一般质地较沙( SiO2 含量在70%以上),主要由于粗粉沙与粘粒之比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水分物理性状。前者的粗粉沙与粘粒之比约为2∶1;后者多为5:1

    (5)刚性与绵性:它是粘粒与粉沙的不同含量在土壤水分处于风干状态下的一种土壤结持性,前者粘粒含量>40%,后者粉沙含量>40%。

    三、 水稻土的分类与亚类的划分

    对水稻土的划分基本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认为水稻土不是一个独立的土壤类型,只能从属于其它有关的土类;

    第二种认为水稻土的形成与地带性因素关系密切,因此首先应按地带进行划分;三源分类法:

    起源于地带性土壤(自成型)

    起源于水成土(沼泽土)

    起源于半水成土(草甸土)

    (日本管野一郎的三水分类法:

    良水型\地下水型\地表水型

    徐琪的分类法:

    爽水型\囊水型\滞水型\漏水型\侧渗型

    龚子同<中国红壤>中的分类:

    氧化型\还原型\氧化还原型\石灰性\酸性)

    第三种认为水稻土的形成与其土壤的水文关系密切,因此划分为淹育型、渗育型、潜育型等等。三育分类法

    我国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分类系统,水稻士可以根据水文状况分为淹育、渗育、潴育、潜育等亚类,另又根据其母土的表现特点分为脱潜、漂洗、盐碱、咸酸等亚类。具体可参考图11-4。

    1.淹育水稻土:

    分布在丘陵岗地坡麓及沟谷上部,不受地下水影响,水源不足,周年淹水时间短,土体构型为W-Ap2 -C型,或W-Ap2 -B-C型。有耕作层,犁底层已初步形成,以下土层特性与起源土壤基本一致。为幼年型水稻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部分淹育水稻土相当于简育水耕人为土。

    2.渗育水稻土:

    主要分布在平原中地势较高地区,及丘陵缓坡地上,受地面季节性灌水影响。或种稻时间短的旱改水地区。土体构型为W-Ap2 -Be-Bg-C型,渗育层( Be)厚度在20cm以上,棱块状结构,有铁锰物质淀积。渗育层中铁的晶胶率比剖面中其它层次明显提高。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部分渗育水稻土相当于底潜铁渗水耕人为土。

    (土壤中铁的形态全铁Fet 硅酸盐类非硅酸盐类(游离铁Fed)

    晶质铁

    (老化) 弱晶质铁 针铁矿

    强晶质铁 游离铁Fed--活性铁Feo

    非晶质铁 (凝胶态铁)(活化) (无定形铁)活性铁Feo 与有机质富里酸结合的Fepo

    未与有机质富里酸结合的凝胶态铁Feo

    铁的转化:老化与活化:螯合、漂洗、氧化、还原、水合、溶解

    干燥老化: 游离铁Fed---无定形铁Feo--- 弱晶质铁--强晶质铁

    研究水稻土的定量指标:

    氧化铁的游离度=Fed/Fet*100%反映风化程度

    晶化度=(Fed-Feo)/Fed*100%反映成土时间长短

    晶胶率=(Fed-Feo)/Feo*100%研究水成土性质

    活化度=Feo/Fed*100%

    活化度低,晶胶率高,成土时间长

    络合度=Fepo/Fed

    晶胶率>2 潴育型水稻土

    晶胶率<1 潜育型水稻土

    晶胶率<2 淹育型水稻土)

    3.潴育水稻土:

    分布于平原及丘陵沟谷中、下部,种稻历史长,排灌条件好,受地面灌溉水及地下水影响。土体构型为W-Ap2 -Be-Bghs-Cg(或Br)型。下部有明显水耕淀积层(Bghs)(或潴育层),厚度>20Cm,该层棱块或棱柱状结构发育良好,有橘红色铁锈及铁锰结核等,特别是Fe2+与有机质形成络合态铁,并氧化为红色沉淀态络合铁,分布于结构体表面,称之为“鳝血”,与其它层相比,铁的活化度低,晶胶率高,盐基饱和度也高。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部分潴育水稻土相当于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

    4.潜育水稻土:

    分布在平原洼地、丘陵河谷下部低洼积水处,地下水位高,或接近地表,主体构型为W-Ap2 -G或Ai- Ap2 -Be-Br型。上层较浅处有明显青灰色的潜育层。该层活性铁高,铁的晶胶率<1。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部分潜育水稻土相当于潜育水耕人为土。(i灌溉淤积层)

    5. 脱潜水稻土:主要分布于河湖平原及丘陵河谷下部地段,经兴修水利,改善排水条件,地下水位降低,土体构型为W-Ap2-Bg(或Brg)-Br 型。原来犁底层下的潜育层变成脱潜层(Brg),该层在青灰色土体内出现铁锰锈斑,活性铁减少,铁的晶胶率却成倍增加。

    6.漂洗水稻土:

    主要分布在地形倾斜明显,土体中有一不透水层,并受侧渗水影响的地段。土体构型为W-Ap2 -(E)-Bts-C型,或W-Ap2 -E-Be-Ce型。即在上层40~60cm 处出现灰白色的漂洗层(E),厚度>20Cm,粉沙含量高,粘粒及铁锰均比上、下层低。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部分漂洗水稻土相当于漂白水耕人为土。(t粘化s二三氧化物e水耕熟化渗育层)

    白土的肥力特征:

    一小:代换量小21 .5-17.7cmol(+)/kg

    二高:白土层出现层位高,剖面向下28-57cm,粉砂含量高耕层.0.01mm物理性砂粒>40%易淀浆板结

    三缺:缺P、K、有机质

    7.盐渍水稻土:分布在盐渍土地区。它是在盐渍化土壤上,开垦种植水稻后形成的。土体构型一般同淹育型水稻士,但表层可溶性盐含量高,都大于1g kg-1,有盐渍化现象,对水稻生育有一定影响。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部分盐渍水稻土相当于弱盐简育水耕人为土。

    8.咸酸水稻土: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岛的局部滨海地区,即在酸性硫酸盐土上发育的水稻土。红树林埋藏的草炭层含硫量高达23 g kg-1。这些含硫有机物氧化为硫酸。一般将这种土壤围垦种植水稻而成为咸酸田。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部分咸酸水稻土相当于含硫潜育水耕人为土。

    在北方地区,水稻种植历史短,在一些草甸性土壤上种植水稻,或实行水旱轮作,因此多为淹育型或渗育型水稻土。另外是在盐渍土上种植水稻,水稻土壤剖面发育甚弱,以淹育型居多。

    起源于地带性土壤(自成型)

    起源于草甸土

    (半水成型)

    起源于沼泽土

    (水成型)

    氧化型

    氧化还原型

    还原型

    石灰性

    酸性

    红壤性水稻土

    黄棕壤性水稻土

    紫色土性水稻土

    酸性草甸型水稻土

    中性草甸型水稻土

    石灰性草甸型水稻土

    潜育性水稻土

    沼泽性水稻土

    四、水稻土的水、肥管理及培肥改良

    (-)水稻高产要求的土壤条件

    1.良好的土体构型:一般要求其耕作层超过20cm以上,因为水稻的根系80%集中于耕作层; 其次是有良好发育的犁底层,厚约5~7cm,以利托水托肥。心土层应该是垂直节理明显,利于水分下渗和处于氧化状态。地下水位以在80~100cm以下为宜,以保证土体的水分浸润和通气状况。

    2.适量的有机质和较高的土壤养分含量。一般土壤有机质以20~50 g kg-1为宜,过高或过 低均不利水稻生育。

    水稻生育所需氮的59%~84%,磷的58%~83%,钾的全部都来自土壤,因此肥沃水稻土必须有较高的养分贮量和供应强度,前者决定于土壤养分,特别是有机质的含量;后者决 定于土壤的通气和氧化程度。

    3.适当的渗漏量和适宜的地下水位:俗语说:“漏水不漏稻”,意即水稻土必须有适当的渗漏量,如日渗漏量在北方水稻土宜为10mm/日左右。利于氧气随渗漏水带入土壤中。渗漏量过高,土壤漏水,不仅浪费水,养分也随之淋失,过小则渗水缓慢,发生囊水现象,土壤通气不良。适宜的地下水位是保证适宜渗漏量和适宜通气状况的重要条件。

    (二)水稻土的培肥管理

    稻田新插的秧苗和未翻耕的紫云英

    1.搞好农田基本建设,这是保证水稻土的水层管理和培肥的先决条件。

    2.增施有机肥料,合理使用化肥:水稻土的腐殖质系数虽然较高,而且一般有机含量可能比当地的旱作土壤高,但水稻的植株营养主要来自土壤,所以增施有机肥,包括种植绿 肥在内,是培肥水稻土的基础措施。

    合理使用化肥,除养分种类(如北方盐化水稻土的缺锌)全面考虑以外,在氮肥的施用方法上也应考虑反硝化作用,应当以铵类化肥进行深施为宜。

    3.水旱轮作与合地灌排:这是改善水稻土的温度、Eh值以及养分有效释放的首要土壤管理措施。

    合理灌排可以调节土温,一般称:”深水护苗,浅水发棵”。北方水稻土地区,春季风多风大,温度不稳定,刮北风时,气温土温下降,因水热容量大,灌深水可以防止温度下降以护苗;刮南风时,温度上升,宜灌浅水,温度上升高,利于稻苗生长,特别是插秧返青以后,宜保持浅水促进稻苗生长。

    水稻分蘖盛期或末期要排水烤田,可以改善土壤通气状况,提高地温,土壤发生增温效应和干土效应,使土壤铵态氮增加,这样在烤田后再灌溉时,速效氮增加,水稻旺盛生长。这对北方水稻土,特别是低洼粘土地烤田,效果更显著。

    (三)低产水稻土改良

    水稻土的低产特性主要有冷、粘、沙、盐碱、毒和酸等。加以改良,增产潜力大。

    1.冷:低洼地区地下水位高的水稻土如潜育水稻土,冷浸田.在秋季水稻收割后,土壤水分长期饱和甚至积水,这样于次年春季插秧后,土温低,影响水稻苗期生长,不发苗,造成低产。改良方法是开沟排水,增加排水沟密度和沟深,改善排水条件,降低地下水位。

    2.粘和沙:质地过粘和过沙对水分渗漏不利,前者过小,后者过大,均能对水稻生育产生不良影响,也不利于耕作管理。质地过粘,如粘粒含量超过30%,水分散的胶体含量高,这样,淹水耕耙后,水稻土表面形成浮泥,浮而不实,栽稻秧后易飘秧,称为起浆性,耕耙后土壤中多僵块,不易散碎,也不利小苗生长,称为僵性。如质地偏沙,粗粉沙含量超过40%时,会出现淀浆性;沙粒超过50%时,出现沉沙性。具有这两类特性的水稻土,耕耙后很快澄清,地表板而硬,插秧除草都困难。改良方法是客土,前者掺入沙土,后者掺入粘质土,如黄土性土壤或黑土等。

    3.盐碱、毒害与酸性改良:

    1)盐碱和工业废水的影响,主要是在排水的基础上,加大灌溉量以对盐碱、毒害进行冲洗。

    (2)酸度改良:主要是一些土壤酸度过大的水稻土应当适量施用石灰。

    http://baike.baidu.com/view/132865.htm

    你是要种一级稻还是双级稻?现在还有三级稻。你得先弄明白你种哪种。

    早中晚稻主要根据播种期和收获期而划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一般于3月底4月初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中稻一般4月初至5月底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晚稻一般于6月中下旬播种,十月上中旬收获。同一地区,种完早稻可以接着种植晚稻,俗称双季稻。而中稻生育期较长,同一地区一年只能种植一次。

    水稻播种时间因不同地区回暖具体情况而定,年际间时间不同。贤集网种植技术专家提供的参考标准是: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就可以播种。还有一组数据可以做为参考标准,但要看扣棚的时间和棚内土壤化冻深度

    如果3月1日以前扣棚,棚内土壤化冻深度大于70厘米,这样的条件下,最低气温高于-9℃就可以播种;扣棚时间在3月15日以后的,土壤化冻深度40厘米左右,最低气温要高于-6℃播种才能保证安全;3月下旬至4月初扣棚的苗床,播种时间要在最低气温高于-3℃才能播种。

    原因如下

    土壤化冻深度越深,土壤热容越大,播下的种子所受到的保护就越好。根据实际试验:-6℃以上不冻种,也就是说,-6℃的温度尽管可以将水冻成冰,但不会使种子受到冻害或冻死。而化冻70厘米左右的土壤,在大棚内,土壤表层温度和气温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土壤表层温度为0℃时,棚内气温为-3至-5℃,而棚外气温为-8至-10℃。

    这样的条件下,是不会给芽种造成冻害的。而未扣棚的土壤表层温度尽管也在大棚内,土壤表层温度与气温十分接近。棚内外气温仅1-2℃之差。显而易见,如果早扣棚的,最低气温在-9℃条件下,也可以播种,而晚扣棚的则会出现冻害。

    1、晒种

    水稻种子通过阳光照晒后,可以去除附在种子表面的病菌,降低种子含水量,可提高稻种发芽率,使稻种发芽整齐﹙中午时不可放在水泥地上晒种﹚。

    2、选种

    稻种照晒后要筛选,可去除杂质、空瘪和部分杂草种子如稗草。

    3、用药浸种

    凡是粳稻均易感水稻恶苗病和水稻干尖线虫病,所以粳稻种子带这两种病菌较多,这两种病菌也只有通过用药剂浸种,才有效果,一旦大田发病是无药可治的,通过用药剂浸种这两种病能一浸了事,达到事半功倍。

    4、浸种要点

    水稻浸种时,种子要淹没水下15㎝左右,尤其是药剂浸种除淹没水下,还要放在那儿不要拌和,否则会降低药效,同时浸种时间一般掌握48-52小时,即二天两夜或三天两夜。

    5、播种均匀稀播量

    均匀播种不重叠,播量芽种140-150克(2.8-3两)/盘,不要播密,播密育不出壮秧。

    6、浅覆土

    覆土深度不超过0.7厘米,可以把黄豆粒泡大煮熟,撒在苗床上做为标尺,覆土盖上黄豆粒为准。覆土过深,中茎加长变细,中茎是水稻种子中胚乳养分向根茎运输的通道,中茎粗而短则阻力小,运输过程中消耗少,反之,消耗增大。

    7、苗床封闭除草

    尽量不用封闭除草药剂,如果苗床杂草基数过高,封闭除草剂的用法如下,覆土后6-8小时,待返润水完全返上来再下去,再喷施除草剂,覆膜。不可以覆土后立即喷药盖膜。

    8、温度控制

    播种后要严格控制温度在28-30℃之间,温度计的摆放在底膜上,温度超过32℃立即通风降温。

    小麦播种深度以3-5厘米为宜。

    3-5公分。为最科学的深度。生产上也是3-5公分播深的为产量表现最好。生长态势好。但无奈各地播种深度说法不一。根据这个,进行过3年的调查研究。农民伯伯说,8-9公分。保苗。也有水稻地伯伯说。撒表面就行。一般旱地农民伯伯对尺度的了解不深刻。曾经做过1000亩地的实验。当年因为播深为8-12公分。每亩40斤的种子。出来了只有4-7万苗。因为播深过深。导致种子发芽后。在土壤里“拖秧子”徒耗养分。虽然种子很多。发的芽也很多。多的吓人。但实际出到地表(出苗)的很少。我们知道每亩小麦全苗后。要至少12万到最多18万苗的之间为最好。是因为考虑到小麦的分蘖。能合理的有效的分蘖。能提高小麦亩产产量。并不是播的越多越好。少了也不行。因为深了。所以小麦不分蘖。即使出苗也是弱苗。形成弱苗小老苗。但在7-9公分的情况下。分蘖会增多。即使这样。出苗不高分蘖也不高。和你播下的种粮不成正比。而撒表面或者播深为0-2公分的。虽然分蘖速度快。但有前提。不能缺水。或者冻死。我们知道旱地基本上都是干土层为。0-3公分。一般雨停2天后。1公分的土壤就会变的干燥。7天后。会干到2公分。如果1个多月。甚至更长时间。会干到3公分。如果播浅。这样的情况下。必须浇水。不然苗子等死。因为根部是生长在了干土层里。这样冬天还会受冻。苗数也会随着天冷更死亡减少。甚至不分蘖。播浅养分够不到。分蘖。就是要有水。有肥。有温度。浅了最容易出小老苗。因为不能用土壤很好的保护分蘖节。而农民伯伯用手一笔画,说10公分深的。最后去他地里一看。也只有6公分深。结合土壤很蓬松。一场雨下来之后。种子离地表也是在3-5公分那里。总的来说最深不过5公分。最前不过3公分。超过这个范围都要出问题。但也有特殊大旱年份。可以提到不能超过6公分。而水稻地的有事不能比。水稻地“盖尸机”至附上薄薄一层土。像今年雨水多。大雪提前。水稻地表面都结青苔。今年就只撒在地表上。来年也很好。因为水稻地。一直有水。且不用浇。你知道徒弟一直结青苔是什么概念吗?总的来说3-5公分。旱作地的底线这是!只能随便说说。总结报告20多页。实验的地那一年,为了实验出最后结论。当年小麦就损失了70万斤的产量。

    小麦一般播种深度是3--5厘米,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面积的30%,产量接近粮食总产量的一半。

    水稻的生长发育

    一、水稻的一生

    (一)水稻的生育过程 水稻一生,可以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自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开始,这一时期生长根、茎、叶,称为营养生长期;幼穗分化到抽穗,这一时期幼穗茎叶同时生长,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以后开花授粉和子粒灌浆、结实,称为生殖生长期;不同生育时期之间有着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协调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原则之一。

    1.水稻的生育期 水稻从出苗到成熟叫生育期。

    2.水稻的生育阶段

    (l)感温性 水稻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发育;需要一个最低的总热量,进行生长点发生质变所必须的生化反应和植株的生长。这种总热量以有效积温、活动积温和总积温来表示。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对积温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且相当稳定。

    不同品种要求积温不同,但生殖生长期要求的积温在品种间并无多大差异,主要是营养生长期要求的积温不同。晚熟品种,完成营养生长要求的积温多。水稻各生育时期要求的积温是稳定的,所以当温度升高时,满足所需积温时间变短,生育期缩短;当温度降低,满足所需积温时间变长,生育期延长。这便是水稻的感温性,也称感温阶段。

    (2)感光性 水稻是短日照作物,对开花起诱导作用主要是长暗期的作用,必须超过某一临界暗期才能引起生长点的质变,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光照缩短,暗期加长,完成光周期诱导快,幼穗便提早分化。光照延长,暗期缩短,完成光周期诱导慢,幼穗分化延迟。这就是水稻的感光性,也称感光阶段。不同品种感光性不同,早熟种天数少,晚熟种天数多。

    (二)水稻产量的形成 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干粒重三个因素所构成。这三个因素,是分别在不同生育时期形成的。

    1.穗数的形成 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是由株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的。株数决定于插秧的密度及移栽成活率,其基础是在秧田期。所以育好秧,育壮秧,才能确保插秧后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决定单位面积上穗数的关键时期是在分蘖期。在壮秧、合理密植的基础上,每亩穗数多少,便取决于单株分蘖数和分蘖的成穗率。—般分蘖出生越早,成穗的可能性越大。后期出生的分蘖,不容易成穗。所以积极促进前期分蘖,适当控制后期分蘖,是水稻分蘖期栽培的基本要求。

    2.粒数的形成 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是在长穗期。

    穗的大小,结粒多少,主要取决于幼穗分化过程中形成的小穗数目和小穗结实率。在幼穗形成过程中,如养分跟不上,常会中途停止发育,形成败育小穗,减低结实率,造成穗小粒少。长穗期栽培的基本要求是培育壮杆大穗,防止小穗败育。

    3.粒重的形成 决定粒重及最后产量是在结实期。水稻粒重是由谷粒大小及成熟度所构成。子粒大小受谷壳大小的约束,成熟度取决于结实灌浆物质积累状况。子粒中物质的积 累主要决定于这时期光合产物积累的多少。如水稻出现早衰或贪青徒长,以及不良气候因素的影响,就会灌浆不好,影响成熟度,造成空秕粒,降低粒重,影响产量。因此,促进粒大、粒饱,防止空秕粒,是结实期栽培的基本要求。

    以上三个产量因素,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一般每亩穗数超过一定范围,则随着穗数的增多, 每穗粒数和粒重便有下降的倾向。所以水稻高产是穗数、粒数 和粒重矛盾对立的统一。其本质是群体和个体矛盾对立的统一。

    二、水稻幼苗期的生长发育 水稻在秧田生长的时期,叫做幼苗期。幼苗期的生长可分 为稻种的萌发和秧苗的成长。

    (一)稻种的荫发 水稻的生长是从种子萌发开始的。当稻种吸水膨胀,胚根突破种壳露出白点时,叫做“露白”或“破胸”;当胚根伸出达种子长度,或胚芽伸出长达种子长度一半时,便称为发芽。种子萌发的条件如下。

    1.水分 稻种萌发,首先需要吸收足够的水分。当种子吸水量达本身重量的25%时,就开始萌发。吸水快慢和水温有关,水温高吸水快,水温低吸水慢。

    2.温度 水稻发芽最低温度,粳稻为10℃,最适温度为20—25℃,这种温度下发芽整齐而健壮。最高温度为40℃。因 此,水稻催芽要求温度保持30—35℃,破胸后降至20—25℃, 促使根芽齐壮。

    3.空气 稻种在无氧水层下亦能发芽,但这种发芽是不正常的,往往芽长得快,而根生长很慢。因为稻种在有氧气进行呼吸作用取得足够的能量才能发芽。稻谷正常发芽时从空气中吸取氧气进行呼吸,叫有氧呼吸;当缺氧时便从种子有机物中夺取氧气进行呼吸,叫无氧呼吸。所以稻种在正常发芽情况下,先长根、后长芽,相反则有芽无根。

    (二)秧苗生长特点

    1.地上部的生长 稻种发芽出苗时,最先是包在幼芽外面的芽鞘伸出地面,成为鞘叶。这片叶呈筒状,不具叶片,也没叶绿素。芽鞘伸长到一定程度,从中抽出l片叶来,具有叶绿 素,叶片很小,只见叶鞘,叫不完全叶。当这片叶长达l厘米左 右,秧田呈现一片绿色,便称为出苗,或叫放青。以后每隔2— 3天,便有 l片叶长出,而且有叶片和叶鞘,称之为完全叶,到第3片完全叶展开时,称为“三叶期”。这时种子胚乳中养分耗 尽,幼苗进入独立生活,故称之为“离乳期”。

    2.地下部生长 稻种发芽时,首先由胚根向下延伸长成种子根,如钉子一样垂直扎人土中。种子发芽出苗时,主要靠它吸收水分和养料。接着在胚芽鞘节上开始发根,芽鞘节根一般有5条。首先长出2条,1—2天后又在对称位置上长出2条,随后再长出 l条,状如鸡爪,秧苗生长初期立苗主要靠这种根,从放叶至一叶—心期形成。三叶以后,依次从不完全叶及完全叶节上长出根来,统一称为“节根”。它粗壮,具有通气 组织。所以三叶后秧田里可以经常保持水层了。

    3.幼苗生长期对环境条件要求

    ( l)温度要求 粳稻出苗最低温度12℃,籼稻出苗最低 温度14℃。这种温度条件下,出苗率低,而且速度慢。出苗以后日平均温度20℃左右,对于培育壮秧最有利。过高过低都不利。如低温达到5—7℃时,就要防寒,否则稻菌受冻害。

    (2)空气要求 秧田里有充足的氧气幼苗才能正常生长。

    秧苗在淹水情况下生长发育不良,根少、苗弱。尤其是在三叶期之前,淹水不利培育壮苗,因此,秧田育苗过程中,小水勤灌,不保水层,有利培育壮苗。湿润育苗、干旱育苗都是为了培育壮苗,满足秧苗生长对氧气的要求。

    (3)水分要求 秧田对水分的需要,随秧苗生长而增多。

    出苗前只需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0%一50%,就可满足发 芽、出苗需要。三叶期以前也不需水层,土壤含水量为70%左 右。三时期以后土壤水分不少于80%,低了就会影响水稻生 长。

    (4)光照要求 光照是培育壮苗的重要条件之一。因为光 照充足,秧苗才能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根部吸收的水分、 养料,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进行生长发育。

    三、分蘖期的生长发育

    (一)分蘖的生长

    1.分蘖发生规律 水稻主茎基部有若干密集的茎节叫做分蘖节。每个节上长 l片叶,叶腋里有1个分蘖芽,成长为分蘖。着生分蘖的叶位,称为蘖位。凡是从主茎上直接长出的分 蘖,称为一次分蘖,由一次分蘖上长出的分蘖,称为二次分蘖, 由二次分蘖上长出的分蘖,称三次分蘖。依此类推。分蘖在主茎的节上,自下而上依次发生。一般分蘖的出现,总是和母茎相差3片叶子。

    n叶伸出=n一三叶分蘖第 l叶出现。

    2.影响分蘖的因素

    (l)分蘖的发生和秧苗营养状况有关 尤其是氮素营养起主导作用。秧田期由于播种较密,养分、光照不足,基部节上 的分蘖芽大都处于休眠状态。拔节以后生长中心转移,上部节上的分蘖芽也都潜伏而不发。所以一般只有中位节上的分蘖节可以发育,但还和其他因素有关系。

    (2)分蘖发生和温度有关 分蘖生长最适温度为30— 32℃,低于20℃或高于37℃对分蘖生长不利,16℃以下分蘖停止生长发育。

    (3)分蘖的发生和光照有关 在自然光照下,返青后3天开始分蘖,给自然光照的50%时,13天开始分蘖,当光强降至自然光照强度的5%时,分蘖不发生,主茎也会死亡。

    (4)分蘖的发生和水分有关 在分蘖发生时需充足的水 分。在缺水或水分不足时,植株生理功能减退,分蘖养分供应不足,常会干枯致死。这就是“黄秧搁一搁,到老不发作”的原因。此外,分蘖还和品种特性有关,不同品种分蘖力有差别。本 田分蘖的发生,经历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的过程。当全田有 10%的苗分蘖出现时,称为分蘖始期。分蘖增加最快时,称为 分蘖盛期。到全田总茎数和最后穗数相等时,称为有效分蘖终 止期。以后称为无效分蘖期。全田分蘖数达最多时,称为最高分蘖期。

    (二)叶的生长 水稻叶片的生长,前3片叶在分蘖前出生,最后3片叶在长穗期长出,其余的叶片都是在分蘖期生长。水稻主茎叶的多少,不同品种叶片数不同,一般早熟品种主茎有12一13片叶,中熟品种有14一15片叶,晚熟品种有 16一19片叶。分蘖前3片叶的生长,每3天左右长出 l片叶。

    分蘖期叶片的生长,每5天长l片叶。拨节以后叶片的生长, 每7—9天长l片叶。叶片大小、长短有不同,中熟种以倒4叶最长,早熟种以倒3叶最长。叶片寿命长短有差别,早生 l一3 叶,寿命仅有10—20天,以后随叶位上升,寿命遂渐增长,剑叶寿命最长,可达50—60天左右。

    (三)根的生长 分蘖期也是根生长的主要时期,凡是从茎节上长出的根,称为第一次根,第一次根上长出的分枝根, 称为第二次根或第一次分枝,以后还可以长出第三、四次根。

    水稻所有的节都有发根能力,随叶片的出生,一节一节地向上发根。一般发根和出叶相差3个节位,分枝根的发生,又依次递减一个节位。水稻的根有通气组织,这种通气组织和茎叶中类似组织相通连,成为地上部向根输送氧气的途径,使水稻在 淹水缺氧情况下仍能生长。水稻根系发育和土壤中水、肥、气、热等状况关系密切。如水稻根的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8— 30℃,超过35℃生长受阻,低于15℃生长减弱,低于10℃停止生长。

    四、长穗期的生长发育(拔节至抽穗) 水稻生长发育到分蘖末期,便开始茎秆节间的伸长(拔节)和幼穗分化,直到节间伸长完毕,幼穗长至出穗为止,称为长穗期。水稻这一时期营养生长和生殖同时并进,一方面完成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发育,同时幼穗分化发育,形成生殖器官。

    (一)根茎叶的成长

    1.根的成长 水稻在分蘖期由各节上长出不定根,到拔节这个时期只有上部节位上还在继续生出不定根外,主要是从不定根上长出分技根。这种根向下深扎。到抽穗期根的分布成为倒卵形。总根量达最高峰。

    2.茎秆的成长 水稻拔节以后,地上部的几个节间伸长, 成为明显的可见茎秆。不同品种,其伸长节不同,早熟品种伸长一般3—4个,中熟品种伸长节一般5—6个,晚熟品种伸长节一般6—7个。节间的伸长自下而上逐个顺序进行,根据它可以促使基部几个节间在伸长期加强管理,使之短而粗壮抗倒伏夺高产。

    3.叶的成长 水稻到了分蘖末期进入拔节之后,叶片由5天左右长 l叶,变为每隔7—9天才长1叶;寿命也延长了, 穗期的叶达40天以上;而且叶层分工明显。上层叶制造的养分主要向生长中心幼穗输送,下层叶制造的养分主要供节间和根系生长。叶面积和群体要适宜,如过早封行,会影响茎秆、 节间粗壮,根系活力早衰,结实不好。封行过晚,叶面积过小, 养分制造得少,积累得少,亦会影响壮秆大穗。一般以掌握剑 叶露尖封行比较合适。

    (二)幼穗分化发育 水稻穗属圆锥花序,有一主梗叫穗轴,穗轴上有节,叫穗节,最下一个节,称穗颈节。穗节上长分枝,称一次枝梗。再分枝长二次枝梗。由一次及二次枝梗上长小枝梗,末端着生小穗(花)。稻穗分化过程可划分若干时期,而且划法不一,比较简明的划法介绍于下。

    1.枝梗分化期 包括第一苞原基分化、一次枝梗分化和 二次枝梗分化三个时期。第一苞原基分化期,指在生长锥的基部,剑叶原基上方,形成一个环状突起,便是第一苞原基。是幼穗分化的标志。第一次枝梗分化期,生长锥膨大并出现横纹; 从下向上分化出各一个一次枝梗原基突起,第一苞处长出白色苞毛,标志一次枝梗分化终止。第二次枝梗分化期,在一次枝梗原基两侧出现二次枝梗原基突起,顺序与一次枝梗相反, 自上而下进行。二次枝梗分化结束时,幼穗全部被苞毛所覆盖。幼穗长0.5一1.0毫米。

    2.小穗分化期 包括小穗原基分化和雌雄蕊形成两个时期。当上位的一次枝梗顶端出现护颖及近化小花外颖原基突起时,为小穗分化始期。接着分化出内、外颖原基。当雌雄蕊原基出现时,进入雌雄蕊形成期。分化的顺序由顶向基部发展。一个枝梗则顶端小穗先分化,然后由基部向上分化。

    3.减数分裂期 包括花粉母细胞形成和花粉母细胞减数 分裂两个时期。即从花药内花粉母细胞的发育充实,减数分裂,四分体形成的全过程。小穗向有效和退化两极发展,退化小穗停留在雌雄蕊形成阶段,成为败育小穗或颖花。

    4.花粉充实完成期 这时穗长定型,小穗达全长,主要是花粉粒的内容充实,花粉变成黄色,内、外颖全部变绿,雌雄孢子全部发育成熟,稻株开始抽穗开花。

    (三)幼穗分化田间鉴定

    1.根据常年出穗期推断 幼穗开始分化,大致在出穗前 30—35天,二次枝梗分化大致在出穗前20—25天,减数分裂期,大致在出穗前10一15天左右。因品种、地域及栽培条件不同而异。

    2.根据拔节情况推断 自上而下第五节间伸长时幼穗开始分化,第四间伸长时小穗分化,第三节间伸长时减数分裂, 第二节间伸长时花粉粒形成及出穗期。

    3.根据幼穗及小穗长度推断 当幼穗长达0.5一1.0毫 米,幼穗为苞毛所覆盖时,为二次枝梗分化期。幼穗长5—10毫米时,为雌雄蕊形成期。幼穗长1.5—4.0厘米时,为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当幼穗及小穗达全长一半左右时,为减数分裂期。幼穗及小穗接近全长时,为花粉内容充实完成期。

    五、结实期的生长发育 水稻从出穗到成熟的过程叫结实期。这一过程约30—55 天,不同品种天数不同。

    (一)开花授精 水稻幼穗自剑叶叶鞘中伸出,叫抽穗。一穗全部抽出约需 3—5天左右。全田有10%的稻株抽出叶鞘一半时,为始穗期。

    有50%的植株出穗,为抽穗期。有80%出穗时,为齐穗期。穗 顶小穗露出剑叶叶鞘1—2天就开花。开花的顺序和小穗发育 的顺序相同。就一穗而言自上而下。就一枝梗而言,先顶端然 后自基部向顶端。每朵花自开颖、裂药、散粉、授粉后花药吐出 颖外。每朵花自开放到关闭1—2小时。一般每天上午9一10 时开花, 11—12时最盛,下午2—3时停止。开花最适宜温度 为30—35℃,最低温度为15℃。一个穗开花需5—8天左右, 授粉后约2—7分钟花粉发芽,伸出花粉管,沿柱头进入子房, 约30分钟,到达胚珠,钻进珠孔,进入胚囊,花粉管先端破裂, 放出两个雄核,一个雄核与两个极核融合形成一个大核,即胚 乳原核。一个雄核进入卵细胞内,进行授精,受精卵将来发育成胚。一般开花后9一18小时完成受精过程。

    (二)灌浆结实

    1.子粒形成 子房受精后第 l天就开始伸长,在开花后6—7天,米粒即可达最太长度,此时胚的各器官也大体完成, 开始具有发芽能力。8—10天,米粒达最大厚度。米粒鲜重开花后10天内增长最快,在25—28天达最大值。米粒干重增加高峰期在开花后15—20天,开花后25—45天达最大值。

    2.子粒成熟 水稻子粒成熟,一般分为乳熟、蜡熟、完熟几个时期。一般开花3—5天进入乳熟期,这时子粒中有淀粉沉积呈乳白色。在此基础上,白色乳液变浓,直至成硬块蜡状, 谷壳变黄,称之为蜡熟期。在蜡熟后约7—8天进入完熟期,这时米粒硬固,背部绿色退去呈白色,水稻一生至此结束。

    北方的水稻,主产区之一的辽宁,它的育秧在四月中旬左右,五一的时候就可以插秧了。收获日期一般在十月中旬时刻。

    呵呵,我就在农业大学,我亲眼看着我们同学下地插秧,那是一个惨!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良好的水稻土壤应具有较高的保水, 保肥能力,又应具有一定的渗透性,酸碱度接近中性。所以 壤土类土壤 应该好于 粘土 类土壤。

    • 创业指南
    • 网上开店
    • 养殖视频
    • 理财
    • 政策
    • 技术
    • 致富视频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