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业指南 致富视频 网上开店 养殖视频 范文大全 创业项目开店经验创业杂谈如何创业技术资料创业防骗项目分析微信营销农村创业投资理财
  • 我爱发明
  • 每日农经
  • 生财有道
  • 创富英雄
  • 聚焦三农
  • 做法视频
  • 开讲啦
  • 种植菌菇技术_菌菇怎么种植

    时间:2019-02-02 01:04:43 来源:东东创业网 本文已影响 东东创业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

    种植地选择:

    选择一定面积的荒山荒地,一般每1hm2可栽三至五年生松苗10000株,以后根据需要,分期间伐。

    原材料选择:

    适宜松口蘑生长的赤松成林的密度约1500-3000株/hm2。要保持60%的荫蔽度。

    母种培养基配制:母种培养基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   配方一:去皮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松针水1000ml。   配方二:玉米粉1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松针水1000ml。   松针水必须要先把松针置入水中煮后,再沥出来的水才能用。

    松乳菇组织分离:取野外采摘野生鲜嫩菌株,形态要好,不变色,连根带土用白细布或白纸包住。组织分离在接种箱内操作。在菌盖与菌柄相交处取一小块,用接种针挑入试管斜面,轻轻压平。由于松乳菇菌根野性生物易碎,开始无需用刺激性太大药物(如福尔马林),取种菇块要细心。最好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完成全过程组织分离。 

    原种培养基配制配方:松木屑78%,米糖或麦麸20%,糖、石膏粉各1%,另加少量松针水。 

    栽培种的配制配方一:

    松木屑35%,玉米芯25%,松细沙土18%,谷壳10%,麦麸10%,复合肥2%。

    栽培种的配置配方二:

    松木屑45%,棉子壳25%,松林木18%,麦麸10%,过磷酸钙%,糖、石膏各0.5%。

    松乳菇栽培技术

    松乳菇属红菇科,乳菇属,又名美味松乳菇,松树蘑,松菌,是一种浓受欢迎的美味食用菌。该菇人工栽培难度大。笔者通过多年潜心研究,摸索出一套人工驯化栽培方法。

    一、形态特征:

    松乳菇菌盖宽4—10cm,扁半球形,中央脐肚,伸展后往下凹,边缘起初内卷后平展。湿时沾、无毛、虾仁色、胡萝卜黄色。伤变绿色,特别是菌盖边级部分变绿显著。菌肉初带白色,后变胡萝卜黄色,乳汁桔红至酱红色,后变绿色。味道稍辛辣,气味好闻,菌褶与菌盖同色。菌褶直生或稍延生,较密、近柄外分叉,褶间有横脉相连,伤或老后变绿色。柄长2—5cm,粗1—2cm,近圆柱形中空。孢子椭圆或近圆形,有小疣和不完整网纹,孢子印近米黄色。

    二、菌种制作:

    松乳菇与其它菇类相似,菌种通常有母种、原种和栽培种。

    母种培养基配制:母种培养基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

    配方一:去皮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松针水1000ml。

    配方二:玉米粉1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松针水1000ml。

    松针水必须要先把松针置入水中煮后,再沥出来的水才能用。

    松乳菇组织分离:取野外采摘野生鲜嫩菌株,形态要好,不变色,连根带土用白细布或白纸包住。组织分离在接种箱内操作。在菌盖与菌柄相交处取一小块,用接种针挑入试管斜面,轻轻压平。由于松乳菇菌根野性生物易碎,开始无需用刺激性太大药物(如福尔马林),取种菇块要细心。最好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完成全过程组织分离。

    原种培养基配制配方:松木屑78%,米糖或麦麸20%,糖、石膏粉各1%,另加少量松针水。

    栽培种的配制配方一:松木屑35%,玉米芯25%,松细沙土18%,谷壳10%,麦麸10%,复合肥2%。

    配方二:松木屑45%,棉子壳25%,松林木18%,麦麸10%,过磷酸钙%,糖、石膏各0.5%。

    三、驯化栽培:

    栽培时间选定:一般在夏秋季栽培。

    栽培方式,野外撒播栽培,虽然简单,但在菌种埋伏受气候影响,会出现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如播种期长期干旱和长期大雨,就会对刚入土菌种造成损害;发菌不良,但它的优点与野生菇相仿。

    野外播种,选自然生长松林地带25年以上,树林间长有少量茅草丛,抽出“T”沟槽播菌种,并在松树根周围处。然后覆上地膜,盖上草和松针。待45天后检查菌丝是否萌发,若发现离菌种槽10—15cm处挖开土层如有菌丝形态,说明已发菌。这时候必须去掉地膜,让其自然生长,如遇雷雨天气,气候适宜,很快就会出菇。开始现蕾 大部分在抽槽周围,并且丛生菇比较多,往后菌丝扩散可以在松林周围普遍生长,它的生长与野生菌相似,一般在夏秋气温25—32℃之间大量出菇。

    在栽培过程中中必须注意几点:一是选择松林地带要有一定散射光、即二分阳光,八分荫凉。二是松林播种一定要造成“T”沟槽下种覆土。三是功种使用期一般二年一次。四是留心观察,精心管理,无需在松林喷洒药物,让它处于自然生长状态。

    这东西种植不了,野生为主

    一、菇房要求地势较高,四周开阔,环境清洁,房子朝南,顶上设风筒,墙壁上开设南北对称呈长方形的天窗和地窗。菇房要求防风防雨,室内能保温保湿,通风透光(散射光),地面便于冲洗,或便于每次栽培加垫新土夯实。四周墙壁用石灰水消毒,房内每次可用药剂熏蒸消毒,防止杂菌感染。

    菇床可用竹制,木制或铁制,床宽1.2米,横档以毛竹或杂木搭架,摊上芦垫等。床与床间距0.4-0.6米,底层距地面0.3米;层与层间距0.6米左右。床架四周留出走道。参考以上条件,各地可根据情况,利用简易房室加以修理利用,或因地制宜搭盖菇房。

    二、培养料的堆制

    培养料要经堆制发酵处理,分解为可供蘑菇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过去多采用一次发酵,发酵不甚完全,养分末得到充分分解,杂菌和虫害还有存在。为解决这个问题,近年发展了二次发酵(后发酵)技术。

    蘑菇培养料主要是用家畜、家禽粪便和麦草、稻草等配制而成。约7月上、中旬开始堆制,粪草比例一般为7:3或6:4。稻草类要先晒干切断,粪便要晒干粉碎。其它配料为少量的石膏粉,过磷酸钙等。培养料用清水或尿液浸湿,一层草一层粪堆好,然后可覆盖草帘保温湿。建堆3-4天后可第一次翻堆,水份不够可加水增温。7-8天以后第二次翻堆,每100平方米培养料中加入1.5千克石膏粉。11-12天后可第三次翻堆,100平方米培养料中加入150克过磷酸钙。堆制后约13天,即完成前发酵。趁热将料搬进菇房,在菇床架上摊开,密闭房内窗户,迅速将室温提高到60℃左右,保持2-3小时,而后可降低到52℃左右,保持4-7天。室内加温可用煤炉或蒸汽管道,并维持室内一定湿度,这就是后发酵。后发酵是蘑菇培养中一项新技术,有杀虫灭杂菌的效果。并使培养料中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氨味完全排除。由于嗜热性微生物的活动,大大地改善了培养料的质地,蘑菇可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增加了。

    三、播种及覆土

    料温下降到28℃以下时,即可开始播种。将培养料整理成平面,厚度12-15厘米,采用穴播,株行距约9×9厘米,每瓶菌种(750毫升)约播1平方米,若要发菌快,可多播一些。播种后需注意保湿,菌丝开始萌发生长时,要逐步加强通风,促使菌丝向料内生长,并控制杂菌生长(发现时可挖去)。菇床上要覆盖细泥团,蘑菇子实体正常形成,生长。可用晒干的菜园土上豆类土等肥土块过筛,大泥团约鸽蛋大小,小泥团约花生仁大小。当菌丝体发满表面,并已深入培养料之大部份时即可进行,先盖粗土,(约2.4厘米厚,含水量20%),后盖细土(约1.2厘米左右,略干)。

    四、水份管理

    蘑菇的水分管理要做到少喷勤喷。培养料和覆土层基本是底湿上干,内湿外干。温度保持在10-18℃,最适宜于实体形成生长。发现粗细土层上有小菌蕾时,要喷施出菇水,当子实体发育到有豆粒大小时,可多喷水,以利发菇。出菇期间,空气湿度保持80-90%。秋菇采摘三批后,气温降低,可用0.2%尿素或硫酸铵,腐熟的人粪尿、畜尿或1%葡萄糖追肥。入冬后,加强管理,还可试验用增加菇房室温的办法继续产菇。春菇生产约在3月份开始,管理需保温保湿,适时喷水,并在每批菇采摘后,下批菇蕾形成前喷施追肥。

    菌类科技技术应用中心

    农业大学→

    大学生物工程

    室内栽培蘑菇,要求一定的设施,如房屋、床架等。在种植过程中,培养料和土粒的搬运又大大增加了菇农的种植成本和大量人工,并且菇房由于年年种菇,房间内杂菌、害虫的密度增大,消毒灭虫工作稍有疏忽,会造成蘑菇减产,质量降低。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土地的管理,要大规模发展食用菌,建设标准化的蘑菇房将会遇到较大困难。因此,将蘑菇种植由室内向室外发展成了今后大规模种植蘑菇的方向。

    重庆沙坪坝区蘑菇生产基地的菇农,在专家的技术指导下,成功地在闲置的冬季稻田种植,其产量达到每平方米7~9千克,而且设施简单,成本低,病虫害少,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用工量。种植蘑菇后的菌渣,就地处理,又成为稻田的有机农家肥,创造了良好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其栽培措施是:

    1.选地搭棚 稻田种菇是利用水稻收获后闲置的冬水田来种植蘑菇。再用稀薄的稻麦草用重型夹成大毛扇靠放在顶梁上,起到遮光的效果。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经过顶梁后,两边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而不使用毛扇遮光。人字棚的两头,用草帘遮光。棚外应做好四周的排水沟。

    2.培养料的发酵 培养料的配方与室内种菇相同。

    4.发菌及出菇管理 播种后的3天内,很好的有机肥料,可增加稻谷产量,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稻田种菇,是一项开发稻田资源,引导农民致富的好途径。

    食用蘑菇

    食用蘑菇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食品。目前在全世界食用最多的通称为蘑菇,学名为双孢蘑菇。从野生种类中进一步筛选驯化优质生产菌种大有潜力。中国曾在世界上首次驯化并人工栽培成功了香菇、木耳、金耳、银耳、草菇、金针菇、猴头菌、竹荪等,现已驯化了蒙古口蘑,而野生食用菌美味牛肝菌、羊肚菌、香杏丽蘑、铆钉菇、粘盖牛肝菌、正红菇等也可以大量采集,供销于国内外市场。

    药用蘑菇

    目前中国药用及包括试验有药效的大型真菌有500余种,除了传统药用的茯苓、冬虫夏草、灵芝外,近些年新发现并作为药用的有云芝、树花、古尼虫草等,以及假蜜环菌、安络小皮伞、槐栓菌、乳白耙菌、黑柄炭角菌等等。

    药用部分主要是子实体,但有一些是通过现代发酵工业技术大量反制菌丝体来加工制药。国内外研究试验表明,天然的药用真菌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目前在寻找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现代文明病的药物方面,从包括真菌在内的中药中筛选,无疑是前景看好的。

    毒蘑菇

    中国的毒蘑菇(毒菌)种类多,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在广大山区农村和乡镇,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例比较普遍,几乎每年都有严重中毒致死的报告。曾经被作为多发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因此,长期以来鉴别毒蘑菇是人们十分关心的事。有关方面曾做了大量的科普知识宣传工作,但误食中毒者仍屡有发生。因为鉴别毒菌并不容易,所以唯一的办法,在野外最好不要轻易尝试不认识的蘑菇,同时不偏听偏信。必须在分辨清楚或请教有实践经验者之后,证明确实无毒时方可食用。如果吃了蘑菇发生了身体不舒服的感觉,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千万不可大意。

    蘑菇隶属于担子菌纲,伞纲目,蘑菇科蘑菇属,是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广泛,产量最多,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

    蘑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消化率达70—90%,享有“植物肉”之称,蘑菇所含的多糖类物质,具有抗癌作用。蘑菇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富含人体必需的赖氨酸等,还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多种维生素及酶类。属于健康食品,爱到各国人民喜爱。

    蘑菇属于草腐生菌类,常用牛粪、鸡粪等禽畜粪和稻草、麦草等禾秆堆制培养料,原料堆制的碳氮比为30:1,蘑菇菌丝体生长适温为22—26℃,子实体发生的适温为14—18℃,属于偏低温恒结实性菌类,一般安排在秋季栽培。

    古田县1972年就大规模引种,主要为宁德、三沙等罐头厂生产原料菇。产地主要分布在大东地区的大甲、杉洋、卓洋等乡镇,产量保持在500—1000吨左右。

    种蘑菇具体需要那些条件?

    1.营养 蘑菇在高温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旺盛,生长速度快,产量高,除了需要充足的碳源外,所需要的速效氮素营养较双孢菇为多。

    2.温度 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38℃,最适温度为26~32℃。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24~38C,最适温度为26~31℃左右。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几乎相同,而且菌丝体由营养生长转化为子实体的繁育阶段,不需要降温的温差刺激,这与双孢蘑菇的特性不同。

    3.水分 因生长温度高,生长速度快,产菇多,需水量较一般品种为多。发菌期间堆肥的含水量65%左右。出菇期间覆土层(菜园砂质壤土)的含水量为22%左右。子实体生长期间空气相对湿度为90%左右。

    4.空气 蘑菇由于生长温度高,呼吸作用旺盛,湿度大,为了满足其生长所需要的氧气和防止杂菌的产生,必须特别注意培养环境的通风换气。

    5.酸碱度 蘑菇在高温条件下生长发育,自身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多,同时在高温高湿偏酸性的环境中,有利于杂菌的生长。因此,美味蘑菇适合于偏碱性的环境中生长,堆肥和覆土层的酸碱度应调节在pH7.5左右。

    6.光线 蘑菇在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整个阶段都不需要直射光线。

    蘑菇又名双孢蘑菇、白蘑菇、洋蘑菇、蒙古蘑菇、蘑菰、肉菌、蘑菇菌,各地区对蘑菇的名称有所不同,但蘑菇一名比较通用。

    (一)营养价值

    蘑菇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克鲜蘑菇中含有蛋白质2.9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3克,粗纤维0.6克,钙8毫克,磷6.6毫克,铁1.3毫克,维生素C4毫克,尼克酸3.3毫克,此外还有钠、钾、锰、铜、锌、氟、碘、酪氨酸和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5-磷酸腺甙以及多种氨基酸,如苏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丙氨酸、羟基赖氨酸等,并含有非特异性植物凝集素等。据有关资料报道,成人每天吃25克鲜蘑菇就能满足一天所需要的维生素,一个体重70公斤的成人每天吃100-200克干蘑菇,就能够维持营养平衡。

    蘑菇是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食品,欧洲人把蘑菇誉为"植物肉",美国人甚至把蘑菇誉为"上帝的食品"。

    (二)保健价值

    蘑菇除营养丰富外,还有明显的药用保健价值。祖国医学对蘑菇有一定认识。<医学入门>称蘑菇能"悦神、开胃、止泻、止吐"。<本草纲目>说蘑菇"益肠胃,化痰理气"。近年来医学研究证实,蘑菇对人体保健作用有以下几点:

    1、蘑菇中含有酪氨酸酶,所以有降低血压、降血脂作用,适合肥胖人和老年人食用。

    2、蘑菇含有抗癌物质,能增强人体对癌细胞的抵抗力,有预防和治疗癌症的作用。

    3、蘑菇中含有广谱抗菌素,具有消炎作用,还可治疗感冒。

    4、蘑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可以用来杀菌。

    5、蘑菇有抵抗病毒、保护肝脏的作用。其所含的梳苷酸,对治疗肝炎有利,是治疗肝炎的辅助食品。

    此外,蘑菇还可以治陪白细胞减少症、消化道障碍等症对促进食欲、恢复大脑功能、促进乳汁分泌都有一定辅助作用。

    蘑菇简称为食用菌

    食用菌汤防脑血管病

    食用菌包括草菇、香菇、平菇、蘑菇、黑木耳、白木耳等。用这些食用菌做成汤服用,对脑血管病的防治有很好的效果。拿香菇来说,它含有大量的香菇嘌呤碱,可以降低或抑制胆固醇吸收,减少脑血管硬化。又如黑木耳中含有一些能阻碍血液凝固的物质,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液的黏稠度,防止血液凝固,从而降低了脑血栓的发生。再比如银耳,具有明显的降血压和降血脂作用。

    1、蘑菇的子实体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的含量大多在30%以上,比一般蔬菜、水果的含量要高。以香菇为例,香菇的蛋白质中至少含有18种氨基酸,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香菇中就含有7种。香菇中含有两种具有明显抗癌作用的多糖。香菇中还含有钙、铁、锰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

    蘑菇的营养价值高,还在于这些营养物质容易被人体吸收。双孢蘑菇和红菇所含的蛋白质,有25%左右是溶于水中的,有50%左右是可以被人消化吸收的,只有25%左右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蘑菇中其他的营养物质,可以被浸泡提取的比率也很大,比一般的水果、蔬菜要高得多。

    蘑菇中的维生素不仅种类多,含量也高。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蘑菇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烟酸、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D。香菇中维生素D的含量比大豆高20倍,是海带的8倍。

    蘑菇的不同部位,营养物质的含量不同。一般地说,菌盖比菌柄营养更丰富。最适于食用的是新鲜的较幼嫩的蘑菇子实体。

    2、如蘑菇(双孢菇)、木耳、金叶菇、草菇等均含有营养价值较高的物质

    怎么样鉴别哪些野生蘑菇是毒菇,哪些是可使用菇?

    盛夏季节,雷雨过后,林间田野就会长出各式各样的野生蘑菇。

    野生食用蘑菇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味佳肴,它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为食用佳品。

    现代研究证明,食用蘑菇含高蛋白、低脂肪、多营养,对保持人体健康和提高人体免疫力都很有帮助,但野生蘑菇有毒的和无毒的难以辨认,野蘑菇中有毒者达100多种,这其中又有近10种含剧毒。这些毒蘑菇的外观与无毒蘑菇相似,在野外杂生情况下极易混认,有的毒蘑菇毒性虽小,但进食过多仍可发生严重中毒。

    中毒后的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抽搐、痉挛、昏迷,甚至出现幻觉、溶血症状和肝脏损伤等严重症状,死亡率很高。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对毒蘑菇进行鉴别呢?下列几种鉴别方法可供大家参考。

    1.对照法:借助适合于当地使用的彩色蘑菇图册,逐一辨认当地食用菌或毒蘑菇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2.看形状:毒蘑菇一般比较黏滑,菌盖上常沾些杂物或生长一些像补丁状的斑块。菌柄上常有菌环(像穿了超短裙一样)。无毒蘑菇很少有菌环。

    3.观颜色:毒蘑多呈金黄、粉红、白、黑、绿。无毒蘑菇多为咖啡、淡紫或灰红色。

    4.闻气味:毒蘑菇有土豆或萝卜味。无毒蘑菇为苦杏或水果味。

    5.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如果没有把握确定蘑菇是无毒的,千万不要食用,如果不慎误食了有毒蘑菇,应及时采取催吐、洗胃、导泻等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并及时送医院诊治。

    蘑菇中毒

    通用名为菌菇,是一类真菌,但不是真菌分类学中的一个自然类群。大多蘑菇属担子菌纲,但也有属子囊菌纲的。现已知约有3250种蘑菇。菌菇的生长环境多种多样,几乎在能生长绿色植物的地方都可以找到一定种类的菌菇。草原和树林中菌菇生长较为集中。毒蘑菇又称毒蕈,我国约有100种左右有毒的蘑菇,引起人严重中毒的有10种。蘑菇中毒一年四季都有,以8,9月份最为多见。

    毒性:各种毒蘑菇所含的毒素种类不同。多数毒蘑菇的毒性较低,中毒表现轻微。但有些蘑菇毒素的毒性极高,可迅速致人死亡。毒蘑菇含有的毒素成分尚不完全清楚。毒性较强的毒素有以下几种:毒肽主要损害肝脏;毒伞肽引起肝肾损害;毒蝇碱作用类似于乙酰胆碱;光盖伞素引起幻觉和精神症状;鹿花毒素导致红细胞破坏。

    中毒表现:不同毒蕈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表现也各不相同,但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类:

    1. 胃肠炎型:此型患者进食蘑菇后10分钟—2小时出现无力、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恢复较快,预后好。产生此类症状的蘑菇很多,如:红菇、乳菇、牛肝菌、橙红毒伞、毒光盖伞、月光菌、腊伞、环柄菇等。

    2. 神经精神型:进食后10分钟—6小时除出现胃肠炎型症状外,尚有瞳孔缩小、唾液增多,兴奋、幻觉、步态蹒跚等。

    3. 溶血型:潜伏期6~12小时,除胃肠炎表现外,还有溶血表现,可出现贫血、肝肿大等。此型中毒经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输血治疗多可康复。

    4. 肝病型:进食后10~30小时出现胃肠炎型表现。部分患者可有一假愈期,然后出现以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的表现,但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部分患者可有精神症状。一般病程2~3周。病死率高。

    紧急处理:因为蘑菇中毒的潜伏期较长,而且部分蘑菇中毒的症状一旦出现就迅速恶化,所以进食可疑有毒蘑菇后要及时到医院诊治。出现症状者尽快到医院抢救。

    中毒预防:蘑菇种类繁多,一些食用菇味道鲜美,受到各地人们的喜爱,很多地方群众有采食蘑菇的习惯。民间有各种鉴别蘑菇是否是毒蘑菇的方法,但总的看来这些方法并不可靠。最有效的毒蘑菇鉴别方法是形态学鉴定,但这种鉴定方法普通群众难以掌握。所以,不要自行采摘、食用野菇。也不要在移动商贩处购买干或新鲜的蘑菇。

    烧蘑菇:

    原料:

    各种蘑菇,洋葱,黄油,香叶,干白,番茄酱,罗勒,奶油,盐

    做法:

    1、各种蘑菇切块,洋葱切块

    2、先用黄油炒洋葱,香叶,炒香后加入蘑菇,一直炒,直到把蘑菇的水分炒干

    3、加入一些干白,煮制大概1分钟左右

    4、然后加入一些番茄酱,炒透后,加一些鸡水,加一点罗勒。

    5、煮一小会儿以后,加入奶油,盐,调口。

    鲜奶蘑菇

    原料

    鲜奶150克,蛋清150克,鲜蘑菇50克,蕃茄1只,生油200克,精盐6克,白糖8克,味精5克,

    水生粉适量。

    制法

    1、将鲜奶倒入蛋清中,加水生粉适量,调拌均匀。

    2、鲜蘑菇洗净,入开水锅中滚过捞出沥干水分。炒锅内放生油烧热,将蘑菇倒入炒至色呈金黄,放点

    盐,略炒即好,倒出冷却。

    3、锅烧热,用油搪滑后,放入油烧至四成热,倒入蛋奶浆,使之慢慢凝固成片后捞出沥油。锅中加上

    汤、盐、味精、糖、蘑菇,倒入蛋奶片,勾薄芡,翻炒均匀,出锅装盘。蕃茄洗净,切薄片围边即成。

    炸蘑菇的做法做法:1、先把鲜蘑撕成条(要是蟹腿蘑的话就不用了),然后烧开水焯一下,空净水,然后用盐、味精、生面粉、淀粉(面粉和淀粉的分量比是4:1)、还可以放些面包屑拌匀。(依据个人口味,还可以加孜然) 2、把油烧开,将拌好蘑菇逐条下锅,等炸至成型捞出,然后原油烧热再将刚才的蘑菇下锅进行复炸。等成金黄色的时候捞出即可。

    还可以用番茄沙司沾着吃,也很好吃。......

    西餐点心-烤蘑菇做法材料:

    24个白蘑菇,100克黄油,2瓣儿蒜,香芹,盐、胡椒,100克虾

    把蘑菇清洗干净,去掉其蘑菇脚。将黄油、香芹、蒜泥、盐和胡椒混合在一起,作为配料待用。

    将洗好的虾和配好的料填在蘑菇里,放入烤箱,直到烤熟为止。最后,可以用小勺在锅里稍微将填馅儿白蘑菇煎黄。快趁热享用吧!

    识别毒蘑菇

    一看生长地带。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二看颜色。有毒蘑菇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

    三看形状。无毒蘑菇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的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秆上有菌轮,菌托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四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五闻气味。无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

    六是测试。在采摘野蘑菇时,可用葱在蘑菇盖上擦一下,如果葱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不变色则无毒。

    七是煮试。在煮野蘑菇时,放几根灯芯草、些许大蒜或大米同煮,蘑菇煮熟,灯芯草变成青绿色或紫绿色则有毒,变黄者无毒;大蒜或大米变色有毒,没变色仍保持本色则无毒。

    八是化学鉴别。取采集或买回的可疑蘑菇,将其汁液取出,用纸浸湿后,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盐酸或白醋,若纸变成红色或蓝色的则有毒。

    蘑菇的子实体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的含量大多在30%以上,比一般蔬菜、水果的含量要高。以香菇为例,香菇的蛋白质中至少含有18种氨基酸,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香菇中就含有7种。香菇中含有两种具有明显抗癌作用的多糖。香菇中还含有钙、铁、锰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

    蘑菇的营养价值高,还在于这些营养物质容易被人体吸收,有25%左右是溶于水中的,有50%左右是可以被人消化吸收的,只有25%左右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蘑菇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烟酸、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D。香菇中维生素D的含量比大豆高20倍,是海带的8倍。蘑菇所含的多糖类物质,具有抗癌作用.

    蘑菇的不同部位,营养物质的含量不同。一般地说,菌盖比菌柄营养更丰富。最适于食用的是新鲜的较幼嫩的蘑菇子实体。

    不是!蘑菇本身是一种真菌!

    平常叫做蘑菇的是真菌中的一类,即担子菌的子实体。子实体是担子菌长出地面的地上部分,样子很象插在地里的一把伞。地下还有白色丝状,到处蔓延的菌丝体,这是担子菌的营养体部分,即非繁殖器官。在一定温度与湿度的坏境下,菌丝体取得足够的养料就开始形成子实体。子实体初期象个鸡蛋露出地面,迅速发育成子实体,有菌盖、菌柄、菌托、菌环等。成熟子实体的形状、大小、高低、颜色、质地等差别很大。大的直径可达40厘米左右,高可达50厘米左右;小的直径不过半厘米,高不过1厘米。现将它各部分的性状说明如下: 菌盖是子实体最明显的部分,好象一顶帽子。形状多种多样,一般常见的有钟形、斗笠形、半球形、平展形、漏斗形等。菌盖颜色十分复杂,虽然可以基本上辨别出白、黄、褐、灰、红、绿、紫等颜色,但是各类颜色中又有深、浅、淡、浓的差异,更常见的是混合色泽。幼小与老熟时它们的颜色可以不同,中央与边缘颜色更是常有差异。表面有干燥的、有湿润的、有粘的,有光滑的、有粗糙的,还有的具有各种附属物:如纤毛、环纹、各种鳞片等。这些附属物的形状,大小、色泽又各有种种变化。菌盖边缘的形状也不一样,幼小时与成熟后的形状可以完全不同。成熟后一般可分成内卷、反卷、上翘、延伸等。周边有全缘而整齐的,也有呈波浪状而不整齐或撕裂的。菌盖表面有皮层。在皮层菌丝里含有不同的色素,因而使菌盖呈现各种不同色泽。皮层下面便是菌肉,一般由长型的丝状菌丝组成,有的则由膨大的泡囊状菌丝组成。菌肉颜色以及受伤后颜色的变化,常因种类不同而不同。一般菌肉多呈白色或污白色,有的呈淡黄色或红色等。例如牛肝菌菌肉受伤后多变为青蓝色,稀褶黑菇先变成红色后变黑色,卷边网褶菌伤后变褐色,而变黑蜡伞伤后变成黑色。

    子实层体是长在菌盖下面产生子实层的部分,有的呈叶状,叫作苗褶。有的呈管状,叫作菌管。菌褶呈放射状排列,向中央连接菌柄的顶部,向外到达苗盖边缘、子实层就排列在苗褶两侧,或存在于菌管里面的周围。

    1菌褶 经常看见的菌褶颜色,一般是孢子的颜色。幼嫩时一般是白色,老熟后变成各种不同的颜色。菌褶的形状有宽的、窄的,三角形的。有等长的、不等长的、分叉的等。苗褶与菌褶间,有的有横脉连接,有的在靠近菌柄的一端互相交织成网状等。菌褶的边缘通常完整平滑,但有呈波浪状或锯齿状的,也有边缘粗糙有颗粒状物的。菌褶与菌柄连接的方式是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通常有以下几种。

    1.选地搭棚 稻田种菇是利用水稻收获后闲置的冬水田来种植蘑菇。当水稻在散籽后,排干稻田水,开始整地作厢有:2沟3厢式,中厢1.5米,边厢1米,厢沟宽0.3米,深0.3米,长度10~15米;3沟两厢式,厢宽1.5米,沟宽0.3米。作厢时,将沟中的田地挖出,垒在厢边上,形成土埂,用以挡住培养料。厢沟又作操作人员的走道和排水之用。

    在厢面上搭建人字棚,人字棚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撑成棚的中部立柱,高2.4米。立柱之间用大竹竿连接成顶梁。用地膜覆盖顶梁,拉直两边成自然的三角形。再用稀薄的稻麦草用重型夹成大毛扇靠放在顶梁上,起到遮光的效果。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经过顶梁后,两边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而不使用毛扇遮光。人字棚的两头,用草帘遮光。棚外应做好四周的排水沟。

    2.培养料的发酵 培养料的配方与室内种菇相同。可采用一次发酵法和二次发酵法。室外二次发酵法不用燃料加温,而是利用初秋的自然高温来达到二次发酵的效果,降低了生产成本。

    方法是用砖、石做垫墩,高约20厘米。在热墩上放置木棒,木棒上放置竹片,尤如一个床架,做成宽1.5米,长不定的基座。把经过前发酵的料堆,调水至用手捏料有5~6滴水,再用石灰粉调pH值到7.8~8。然后将培养堆在基座上,预置木棒或竹成通气孔。料堆成高0.8~1米,通气孔作成丁字形,当料堆好后,抽出木棒或竹子,就自然成空洞,作料内空气交换之通道。用0.5%敌敌畏或三氯杀螨醇喷雾料堆表面杀虫。再在料堆四周用竹搭成一个简易的框架,离料堆20厘米左右,防止塑料薄膜直贴到培养料上影响发酵。最后罩上薄膜。料堆在薄膜严密封闭中,充分利用白天的阳光增温,加上料堆中积累的发酵热,使料堆温度迅速上升到62℃以上。

    当高温结束后,每天降温1~2℃,通风3~4次,每次30分钟。控温在50℃左右,6~7天发酵结束,最后将温度降到45℃以下时,就可把料搬进人字棚。

    3.铺料与播种 在料进棚前两天,用0.5%的敌敌畏对栽培床进行全部喷雾杀虫,作好培养料进棚的准备。

    培养料进棚铺在床面时,料含水量掌握在63%~65%,用手捏有1滴水为宜,料pH值7~7.5,无氨味。铺料厚度在13~17厘米,边铺边拌,力度均匀。料铺好后,应用温度计测定料温,若料温在28℃以下是老谋深算可以播种。播种多使用班次粒种,每瓶种可播0.7~0.8平方米。播前操作人员将手、工具和菌种瓶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播种时,用菌种的2/3撒于培养料的表面,然后用手翻拌到料的踣,再将余下1/3的种撒于料面,并用干净木板轻轻压实。

    4.发菌及出菇管理 播种后的3天内,紧闭人字棚,棚两头用草帘遮严,保温保湿,以促使菌种萌发和吃料。3天后,晚上可以适当掀开棚两头,通风换气。15天后,料内菌丝基本长满,就可以覆土了。覆土采用湿土拌砻糠。分次将粗土、细土均匀覆盖在料面上。当菌丝长上土缝时,开始喷一次重水,促使蘑菇迅速长大,在整个了菇期间,对水分管理,采用轻喷勤喷,保持覆土湿度即可。

    开春后,气温上升,注意增加喷水量,力争多出春菇,4月份整个稻田种菇结束,就可以拆去人字棚,菌渣撒入稻田,667平方米地的菌渣可撒2700~3300平方米地。菌渣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可增加稻谷产量,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稻田种菇,是一项开发稻田资源,引导农民致富的好途径。

    蘑菇的品种很多。种植技术也不同的。不知你说的是哪一种蘑菇品种。

    控制好温度和湿度是关键

    小蘑菇发黄,干枯的原因很多。缺氧,缺水都可以导致这种病害发生。另外水太大也会发生。温度高,多通风。温度低,少通风。这个需要灵活掌握。蘑菇死后。及时清理干净。还是可以继续生长出来的。

    室内栽培蘑菇,要求一定的设施,如房屋、床架等。在种植过程中,培养料和土粒的搬运又大大增加了菇农的种植成本和大量人工,并且菇房由于年年种菇,房间内杂菌、害虫的密度增大,消毒灭虫工作稍有疏忽,会造成蘑菇减产,质量降低。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土地的管理,要大规模发展食用菌,建设标准化的蘑菇房将会遇到较大困难。因此,将蘑菇种植由室内向室外发展成了今后大规模种植蘑菇的方向。

    重庆沙坪坝区蘑菇生产基地的菇农,在专家的技术指导下,成功地在闲置的冬季稻田种植,其产量达到每平方米7~9千克,而且设施简单,成本低,病虫害少,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用工量。种植蘑菇后的菌渣,就地处理,又成为稻田的有机农家肥,创造了良好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其栽培措施是:

    1.选地搭棚 稻田种菇是利用水稻收获后闲置的冬水田来种植蘑菇。当水稻在散籽后,排干稻田水,开始整地作厢有:2沟3厢式,中厢1.5米,边厢1米,厢沟宽0.3米,深0.3米,长度10~15米;3沟两厢式,厢宽1.5米,沟宽0.3米。作厢时,将沟中的田地挖出,垒在厢边上,形成土埂,用以挡住培养料。厢沟又作操作人员的走道和排水之用。

    在厢面上搭建人字棚,人字棚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撑成棚的中部立柱,高2.4米。立柱之间用大竹竿连接成顶梁。用地膜覆盖顶梁,拉直两边成自然的三角形。再用稀薄的稻麦草用重型夹成大毛扇靠放在顶梁上,起到遮光的效果。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经过顶梁后,两边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而不使用毛扇遮光。人字棚的两头,用草帘遮光。棚外应做好四周的排水沟。

    2.培养料的发酵 培养料的配方与室内种菇相同。可采用一次发酵法和二次发酵法。室外二次发酵法不用燃料加温,而是利用初秋的自然高温来达到二次发酵的效果,降低了生产成本。

    方法是用砖、石做垫墩,高约20厘米。在热墩上放置木棒,木棒上放置竹片,尤如一个床架,做成宽1.5米,长不定的基座。把经过前发酵的料堆,调水至用手捏料有5~6滴水,再用石灰粉调pH值到7.8~8。然后将培养堆在基座上,预置木棒或竹成通气孔。料堆成高0.8~1米,通气孔作成丁字形,当料堆好后,抽出木棒或竹子,就自然成空洞,作料内空气交换之通道。用0.5%敌敌畏或三氯杀螨醇喷雾料堆表面杀虫。再在料堆四周用竹搭成一个简易的框架,离料堆20厘米左右,防止塑料薄膜直贴到培养料上影响发酵。最后罩上薄膜。料堆在薄膜严密封闭中,充分利用白天的阳光增温,加上料堆中积累的发酵热,使料堆温度迅速上升到62℃以上。

    当高温结束后,每天降温1~2℃,通风3~4次,每次30分钟。控温在50℃左右,6~7天发酵结束,最后将温度降到45℃以下时,就可把料搬进人字棚。

    3.铺料与播种 在料进棚前两天,用0.5%的敌敌畏对栽培床进行全部喷雾杀虫,作好培养料进棚的准备。

    培养料进棚铺在床面时,料含水量掌握在63%~65%,用手捏有1滴水为宜,料pH值7~7.5,无氨味。铺料厚度在13~17厘米,边铺边拌,力度均匀。料铺好后,应用温度计测定料温,若料温在28℃以下是老谋深算可以播种。播种多使用班次粒种,每瓶种可播0.7~0.8平方米。播前操作人员将手、工具和菌种瓶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播种时,用菌种的2/3撒于培养料的表面,然后用手翻拌到料的踣,再将余下1/3的种撒于料面,并用干净木板轻轻压实。

    4.发菌及出菇管理 播种后的3天内,紧闭人字棚,棚两头用草帘遮严,保温保湿,以促使菌种萌发和吃料。3天后,晚上可以适当掀开棚两头,通风换气。15天后,料内菌丝基本长满,就可以覆土了。覆土采用湿土拌砻糠。分次将粗土、细土均匀覆盖在料面上。当菌丝长上土缝时,开始喷一次重水,促使蘑菇迅速长大,在整个了菇期间,对水分管理,采用轻喷勤喷,保持覆土湿度即可。

    开春后,气温上升,注意增加喷水量,力争多出春菇,4月份整个稻田种菇结束,就可以拆去人字棚,菌渣撒入稻田,667平方米地的菌渣可撒2700~3300平方米地。菌渣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可增加稻谷产量,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稻田种菇,是一项开发稻田资源,引导农民致富的好途径。

    香菇种植技术

    一、概述

    香菇是我国特产之一, 多年一直出口,我国香菇产量1999年已达100多万吨,居世

    界第一。香菇也是世界性消费的菇类。我国香菇多以干品销售,近年也有一定鲜品出口。

    二、栽培方式、工艺和品种类型

    1.栽培方式和工艺

    香菇有段木栽培、人造菇木栽培和地栽三大基本方式,随着代料栽培技术的不断完

    善和人们保护森林意识的增强,近几年段木栽培已经很少,我国香菇主要来自代料栽培,

    其基本工艺为配料一分袋一灭菌一接种一发菌一出菇。

    2.栽培委节

    主要有春栽和秋栽两大季节,有早春播种春末夏出,春播夏出,春播秋冬出,秋播

    冬春出这样几大生产运作方式。

    3.品种类型

    香菇品种繁多,可按需要划分品种类型,可按栽培基质划分、按出菇早晚划分、按

    销售型式划分、按大小划分、按出菇温度划分等。

    ①按栽培法划分。香菇可段木栽培,可代料栽培,代料又分为若干类型,为木屑、

    蔗渣、玉米芯、稻草等。因此,可划分为段木种、木屑种(代料种)草料种、菌草种、段

    木代料两用种等五大类型。

    ②按出菇早晚划分。按此划分可分为早生种(接种后70(D80天出菇) 、迟生种(接种

    后120天以上出菇) 。

    ③按适宜的产品型式。这主要分为干销种和鲜销种,干销种相对

    菇质紧密,含水量低,出干率高,适于干制;鲜销种则菇质较疏松,含水量较高。

    ④按大小划分。可分为大叶种、中大叶种、小叶种三大类。前者菌盖多在5-15厘米,

    后者4-6厘米,居二者大小之中的为中大叶种。

    ⑤按出菇温度划分。可分为低温种、中温种、高温种、广温种4类。

    低温种:出菇的中心温度大致为5-15℃。

    中温种:出菇的中心温度大致为10-20℃

    高温种:出菇的中心温度大致为15-25℃。

    广温种: 出菇温度范围较广,在5-28℃,但以10-20℃出菇最高,品质最好。栽培

    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当品种。

    三、代料栽培的主要品种

    近年我国代料栽培香菇已占总产量的90%以上,段木栽培已是一种限制生产的栽培

    方式,因此,本文不再对段木种和栽培技术进行介绍,而只介绍代料栽培的品种。为了

    便于栽培者了解品种及其合理使用,本文以栽培季节介绍品种。

    1.春栽迟生品种

    目前,代料香菇应用的主要有241(D4、庆元9015(花菇939)、花菇135三个菌株。

    (1)名称、来源和基本性状

    ①241(D4241(D4香菇菌株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应用于代料栽培香菇的春栽迟生型品种,

    从1988年始至今累计应用量约25亿袋以上。该品种由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研究所吴克甸

    主持选育成功。是浙江省法定推广品种。241(D4菌株系从段直木 241菌株的子实体分离

    获得的自然变异新菌株。其子实体大叶型,朵型园整,肉厚,菌盖真径6 (D10厘米,肉

    厚1.8(D2.2厘米,柄短而细,品质优,国外称为“仿生菇”,属中温偏低型,出菇温

    度范围6-20℃,以12(D16℃为最适,接种到出菇(菌龄)180天,适宜的接种期为2(D5月,

    出菇期10-翌年4月。该菌株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在全国香菇产地均有应用。出菇期以

    低棚保湿、脱袋出菇的方式为主,在一定的温差范围内利用干湿刺激催蕾效果最佳。是

    代料香菇感观和品质最优的品种,也是香菇出口量最大的品种。

    (2)庆元9015(花菇939)该品种由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研究所吴庆甸主持选育成功,

    并通过认定。是浙江省法定推广的三个香菇品种之一,属自然变异新菌株,是目前栽培

    花菇的当家品种。全国应用9015(花菇939)量占代料花菇总面积75%左右,其朵形圆整,

    盖大肉厚,产量高,菌盖直径4 (D14厘米,柄长3.5(D5.5厘米,不易开膜,易形成花

    菇:属中温型,出菇温度为8- 22℃,以14 (D18℃最适,菌龄90天左右。该菌株最大优

    点是接种期间可在3(D8月之间接种。不同接种期菇木的香菇产量一致,但5(D7月接种的

    菇木香菇的朵形最均匀。该菌株抗逆性强,是所有代料香菇的菌株中耐高温能力最优的

    品种,出菇期9月(D翌年5月。该菌株是花菇栽培的优良品种,也是采用低棚保湿、脱袋

    出菇方式的高产优质品种。

    ③135该品种系段木栽培香菇的品种,经代料栽培驯化成为栽培花菇的品种之一。

    其菌盖大,肉厚,菇柄短,菇质优,菌盖直径5 (D13厘米,柄长3(D4厘米,易形成

    花菇;属中低温型,出菇温度范围6(D18、,以9-13℃为最适;菌龄200天以上,接种期

    2(D4月,出菇期为10-翌年3月。该品种抗逆性较差,在菌丝生长发育阶段遇夏季高温会

    影响菇木质量,轻则局部霉烂,重则病虫滋生。接种的菇木培养环境光线要弱,以免菌

    膜色太深,菌膜太厚不易出菇。

    (2)栽培关键技术

    ①科学安排栽培接种期,春栽秋生型品种从接种到出菇有一个较长的菌丝生长发育

    过程,接种期过早培养料的营养消耗多会影响香菇后期产量,接种期太迟香菇菌丝营养

    积累少,第一至二潮菇的畸形菇多。从我国南方的气候条件来看,春栽秋生型的接种期

    分别为:241(D4为2-5月,庆元9015(花菇939)为4-7月,花菇135为2(D4月。我国北方气

    温偏低,秋季出菇适温要比南方来得早,接种期可稍提前,但要注意,接种期必须安排

    在气温5℃始日之后。

    ②合理的培养料配比。以上菌株均适宜用杂木屑78%,麦麸20%,糖和石膏各1%,

    含水量60%左右的常规配方,花菇 135品种的培养料含水量略低些更好。

    ③适时刺孔通气。刺孔通气的工具常用1.5寸元钉制成,每段菇木刺孔的总量视菇

    木划分别进行。较紧实的菇木刺孔数要多些,含水量较大的菇木刺孔要深些。每段菇木

    一般掌握在100个左右, 深度为1.5厘米。在菌丝生长过程中一般刺三次孔,第一次在

    接种孔香菇菌丝圈直径6(D7厘米,第二次在香菇菌丝蔓延到培养料50%左右,第三次在

    香菇菌丝布满全袋。第 1-2次刺孔的位置选在香菇菌丝圈内1.5厘米,第三次刺孔则在

    接种孔的背面。第二及第三次时培养料袋壁必须出现玉米粒大小的白色瘤状物。

    ④调整菇木堆形,调节料温。接种的菇木一字形排列,堆高8-10层,第二次刺孔通

    气的菇木横二纵三排列,堆高8层,第:次刺孔之后的菇木六角形排列,堆高5-6层。堆

    与堆之间要有空隙,行与行之间须有40厘米通道。在室内培养的要加强通风换气。

    ⑤菇木适时转场。

    促使菇木转色形成均匀菌膜需要较强的散射光线。241-4、9015

    (花菇939) 的菇木,香菇菌丝布满全袋后2个月左右开始转场,最迟为出菇前30天;135

    菇木不宜全面转色后再转场,因为转色太深菌膜太厚,菇蕾不易发生,应采取长期的较

    暗光线培菌,出菇季节转场,边转场边出菇。

    ⑥促使菇蕾发生均匀。香菇241-4和庆元9015(花菇939)菌株系菇蕾多发生型的品种,

    在香菇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和出菇适温季节来临时,采取温差刺激出菇较宜。若采取震动、

    击木(惊蕈) 刺激,菇蕾就会大量发生影响香菇质量;花菇135菌株则必须有一定的震动

    或击木(惊蕈)刺激,否则出菇不均匀。

    (3)杂菌和虫害的预防措施

    对春栽迟生型品种,在杂菌和虫害预防上的重点是越夏管理阶段。主要技术措施有:

    精细管理,尽量疏散菇木,及时通风降温,菇棚保持良好的遮荫度以及搞好环境卫生等。

    发生局部污染的菇木可用清菌素、扑霉灵等涂刷,菇蚊可用专用蚊香、敌敌畏等防治。

    2.春栽夏生品种

    (1)名称、来源和基本性状

    ①武香1号, 是目前应用的出菇温度最高的品种。该品种子实体大叶,菌肉肥厚,

    菌菌盖色较深,柄中粗,稍长,其最大的优点是出菇温度高,在28℃的高温条件下能大

    量出菇,最高至34℃,出菇温度范围10-34℃,最适20-26℃,菌龄60天,适易的接种期

    为3-4个月, 出菇期5-11个月。其抗逆性强一般地区可作为夏季出菇的首选品种,主要

    适宜鲜销和保鲜销售。

    ②CR04,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法选育成功的中高温型品种。子实体大

    叶型,朵型圆整,菌肉肥厚,菌盖为茶褐色,有鳞片,有时盖顶有稍突起的尖顶,柄中

    粗,稍长,其出菇温度范围10-28℃,最适18-23℃,菌龄70天,适宜的接种期为 1-4月,

    出菇期4-11月。其抗逆性强,适应性较广,适宜在中高海拔地区使用,主要适于保鲜和

    脱水烘干销售。

    ③广香47,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选育的高温型品种,其子实体朵型圆整,盖大肉厚,

    菌盖黄褐色,柄中粗,稍长,出菇温度范围14-28℃,最适14-24℃,菌龄60天,适宜的

    接种期为2(D5月,出菇期5(D11月,出菇高峰期分别在5-6月以及9-10月,冬季出菇量极

    少。可在中高海拔地区使用,主要适于脱水烘干和保鲜销售。

    ④8001,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选育的中高温型品种,其子实体单生,朵型圆整,

    中大叶型, 肉质肥厚,菌盖茶褐色或深褐色,柄粗,稍长,出菇温度14-26℃,最适为

    18-23℃,菌龄60天以上,适宜接种期2-4月,出菇期5 (D11月,冬季低温不宜出菇,适

    于鲜菇销售或脱水烘干销售。

    双孢蘑菇出菇管理 (一) 温度管理温度从高到底且稳定在20℃以下, 适于蘑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 若床面温度连续几天高于22℃,就会出现死菇现象,特别是刚出土的菇蕾更易发黄萎缩。

    将出现20℃以上高温时,菇床停止喷水,多开门窗,加强通风;适当设置荫棚,并向菇房地面、墙面喷洒井水,尽量降低菇房温度。高温天气过后,马上清除床面,把死菇及发黄枯死的老菌块检去并适当补土,平整床面。(二)水分与空气1.需水量: 1kg菇需要2.5kg水2.用水方式①轻喷勤喷法: 每天用水量不多,但是要天天打水.这种管理方法,出菇潮次不明显 , 产量偏低,但不会伤菌丝。

    初学者多用此法。②间歇重喷法:当菇蕾已经长出,大小为米粒或绿豆时,打一次重水(俗称出菇水),在2-3天内,900-1300ml/m 2 .d , 总用水量要求达到3500-4500ml/m2 。然后停水2天左右,当土层内菇蕾达到黄豆大小时,再打一次重水(俗称保质水),用水量2.5-3L/m2 , 在1天内分5次打完.优缺点: 优点是潮次明显,产量高.缺点是如果经验不足,喷水时机不准或用量不当,有可能招致幼蕾萎缩死亡.3. 用水原则①保证覆土层达到最大含水量, 但绝不允许流淌到料层.②用水要有节奏,干干湿湿相循环,干时养菌,湿时出菇.③不打“关门水”,以免菇房湿度过高(≥95%),导致菌丝萎缩和病虫害孳生. 水分管理有两个禁区:* ① 高温时不能用水.如果气温持续在20℃以上时,要暂停用水.* ②采菇前不能用水. 否则蘑菇发红变质,严重影响质量.4 .菇房通风管理通风有两个作用,(1)排出CO2,引进新鲜空气;(2).调节温度。空气调节的具体方法 ⑴在正常天气条件下(14-18℃),最好采用持续长期的通风方式。即在菇房中选定几个通气窗长期开启。⑵在气温高于18℃时,应在晚上通风。⑶当气温低于14℃时,则改为中午通风。

    通风时还要讲究开窗的方法:无风或微风时可开对流窗,即南北窗都开;风稍大时,只能开背风窗,以免影响菇房湿度。

    蘑菇种植技术

    一、栽培季节

    蘑菇渭北旱腰带地区,温差大,空气湿度小,季节变化快,可提前播种,时间安排在8月中旬-9月上旬。关中平原一带安排在8月底-9月中旬,当然,有窑洞、果窖的菇农,可在麦草收获后就能堆积发酵,7月底就可以播种,8月下旬就能收获。玉米秆收获后,待玉米秆干后,能进行第二轮播种,用截断玉米秆+牛粪,12月-元月播种,越冬,春季3月开始出菇,5月底前结束。经试验产量和质量近似麦草。

    二、原材料的准备

    蘑菇栽培双孢菇的主料:麦草、玉米秆、牛粪。辅料;油渣、磷肥、石灰、石膏、尿素。6月份收小麦开始,收集麦草,麦草要堆在距播种大棚的空地上。堆起时不用粉碎:玉米秆收集时,待11月份玉米秆干后,没有绿色时便可粉碎使用,或是截成两段均可发酵用;牛粪要提前拉回凉半干捣碎,再堆起宽2米、高1.5米,长不限,自然发酵,温度升到75℃。约15天翻一次堆,里外位置调换让其自然发酵。牛粪也可晒干捣碎存起备用。

    另外,鸡粪、猪粪均可加入栽培用。粪中不能掺有土块。

    油渣:最好采用菜油渣,棉油渣亦可使用。

    豆秆:发酵料中加入少量豆秆效果最好。

    磷肥、尿素、石膏、石灰均应备好。

    ⒈预湿

    建堆前在麦草堆上撒上一层石灰粉,用水管浇湿麦草,让其软化三天,或用石灰水直接泼在上面。

    ⒉建堆

    建堆时,将所有称好的辅料拉到堆前,先在地面上洒一层石灰,在面上铺一层干的草,其厚为30厘米左右,宽为2.3米,长28米左右为1亩地料。分5-6层堆料,一层25-30厘米的麦草,上面撒一层石灰,铺一层牛粪,撒一层油渣、磷肥、石膏(用1/2量),尿素在最上二层分别撒入,把辅料可以混合,分6份每层撒一分,再铺料。如此一层草料、一层辅料建堆,撒完后开始浇水,将料面浇一遍水,料的四周要垂直整齐,按同样方法作完一堆,总高为1.5米,顶部为龟背形。用薄膜覆盖发酵。

    ⒊第一次翻堆

    建堆6天,料堆内温度达到70-7℃,稳定后即可进行翻堆。翻堆的方法是:从料堆的一侧开始撤料,在另一侧重新建堆,插上木棒或竹竿,即翻滚式翻堆。翻堆时要将料堆顶部料放在一边,后夹在中间,外层料放在内层,内层料放在外层,下层料堆放在上层,边翻边抖松培养料,将培养料混合均匀,排除料中废气,增加新鲜空气。将剩余的石灰、石膏分层撒上,料偏干发黄、白时表示水分不足,要边堆料边洒水,补足水分。每隔50厘米竖立一根木棒,堆完棒摇动抽出,即料上许多通气孔。每隔一天将膜揭开排排废气,亦利于升温,约3天后温度可升到70℃以上,保持2天,又进行翻第二遍。

    ⒋第二次翻堆

    经第一次的调整水分,添加辅料,增设通气孔,料温上升很快,约,5-6天进行翻堆,用同样方法翻,此时可采用从一头翻堆,排上木棒留出通气孔,完后盖上薄膜。用同样方法过五天后翻第三次堆,翻后四周喷上三氯杀螨醇。

    ⒌第四次翻堆

    三次过后,料已腐烂,熟后标准为麦草棕红色,手一拉即断,料握住不沾手。此时进行第四次翻堆,是把料面上边翻边喷除臭剂或甲醛和杀螨药。检查酸碱度,PH值8-8.5为宜。翻完后闷二天便可准备凉料播种。

    ⒍排料

    当第四次翻堆后已能播种时,关键要会辨认料的腐熟程度,培养料要求腐熟均匀一致,色棕红,草秆柔软、富有弹性,用手拉即断,无氨味,无臭味,不发粘,不变黑,料疏松为标准。PH值7-8。不能有夹生料,否则在栽培时,会有鬼伞杂菌等发生。

    具体做法:将料堆摊开,排废气,可在外面凉开,亦可直接进棚,按照开畦要求不同大棚,不同场地、行间、距离、厚废都所所不同。

    三、配料及堆制

    培养料配方:每亩的用量

    ⒈麦草5000公斤、硼肥200公斤、鲜牛粪10立方米、尿素40公斤、棉籽壳500公斤、油渣200公斤、石灰250公斤、石膏200公斤、PH值8左右。

    ⒉玉米秆2500公斤、麦草2500公斤、鲜牛粪6立方米、棉皮500公斤、油渣200公斤、磷肥200公斤石膏200公斤、尿素40公斤、石灰250公斤。

    ⒊堆制:根据自身地理环境,无论是温室、大弓棚、大田、窑洞栽培,堆料发酵均在距栽培场地附近,水、电要方便的进料场所建堆。

    建堆发酵步骤为 预湿-建堆-第一次翻堆-第二次翻堆-第三次翻堆-第四次翻堆-撤堆,共计:28天左右。以上已叙述过。

    四、大棚、露地选择及开畦

    栽培蘑菇,现有的温室大棚、大弓棚、中小棚均可栽培。若需建棚,在收过小麦的地里,弓棚南北走向,温室东西走向。大棚用旧薄膜或黑薄膜,加草帘均可。一般棚长30-50米为宜。

    ⒈大棚开畦方法是

    ① 直畦:棚内铺料一般三行料二行走道(4米的棚),或四行料三个走道。两边畦放线铺料各60厘米,中间畦放线铺料1.2米,走道各70厘米。

    ② 横畦:在棚内中央留一条宽70厘米的沟路两边作横畦,每畦放线铺料80厘米-1米,畦沟间隔40厘米,以此作完,算好棚长能做多少畦。不管那种开畦做法,把畦提前整平,杂草拔掉,铺料前一天灌一次大水,湿度适宜,使棚内土壤手捏成片,一拽即散,便可进行铺料播种,每亩地撒石灰25公斤。

    ⒉露地开畦方法是 将畦子直开,畦宽1米,直道宽70厘米(两边各留10厘米作取土用),畦深20厘米,是地下畦,畦高出地面20厘米是地上畦。把土壤水份灌好,后划线铺料、凉料排废气。

    五、铺料播种

    铺料播种应选在晴天和阴天进行,不能在雨天播种,因料被雨水淋后,一是会增加含水量,二是易感染杂菌。晴天中午强阳光下也不宜播种,以免晒死菌种。

    ⒈铺料 将堆制发酵好的培养料从料堆上撤出放在撒有鲜石灰的畦面上,让其散热冷却到30℃以下,然后抖散并混匀培养料后铺在成龟背型的畦床上,铺料厚度为20厘米左右,料厚薄均匀一致。边铺料边播种。

    ⒉播种 播种方式有撒播、穴播和层播。麦粒菌种应采取分层撒播,不管大棚和露地栽培均可采取撒播。

    每平方米用种1.5-2瓶,菌种要求菌丝浓白、粗壮、不吐黄水、没有萎缩、无杂菌、无螨虫。先将菌种瓶在0.2%的高锰酸钾水溶液里洗一遍,表面消毒后再用,将菌种瓶打碎,种块放入干净的盆中,用手掰碎,取三分之二的菌种,往料面上撒一遍,再用叉或手抓提培养料,让菌块落入料层中,整平料面,再将余下的三分之一菌种均匀地撒在料表面,最后用木板或盆底稍压平料面,紧跟覆盖土壤。厚度4厘米左右,特别注意:撒种时面积不宜过大,应撒多少土盖多少,另外大棚可采用播种7天后覆土。

    六、覆土及管理

    ⒈覆土时间 播种后应立即覆土,有利于保温保湿发菌,还可提早出菇,一般在播种25天左右就开始出菇。若料水份偏湿,可播种7天后才开始覆土,一方面让水分蒸发,另一方面可看到菌种块菌丝生长情况。播种后上面可盖薄膜或草帘。

    ⒉覆土方法 栽培双孢菇必须覆盖土壤,不覆地是不出菇的。大棚、露地栽培匀从走道中直接取土。先将走道出挖处打碎,上面撒上少许磷肥、炉渣、石灰粉、拌匀,最大土粒不能超过2厘米,土湿度是手捏成扁并能搓成团、而不粘手为宜。边撒种边盖土,露地播种的可直接盖上一层地膜和草帘,畦要带龟形,料面上土四周要盖严,均匀4厘米厚左右;走道顺便形成了一条地沟,地沟能放水,增湿、通风、保湿。

    ⒊覆土后的管理 大棚播种,覆土后料面可以不盖草帘,为了预防土表面水分流失快,可以盖一层地膜,前三天不要揭膜,以后每天揭一次,每次通风30分钟,以增加菌床内新鲜空气。若土表面干发白,可用喷雾器表面喷湿,若膜下菌丝已上土约15天左右,可去掉薄膜,增加湿度,让气生菌丝倒伏增粗,呈线状横向生长,使土内菌丝往土下长,往往因土层干燥菌丝上不了土表面,可根据菌丝上土情况灵活管理,菌丝离表面土1厘米,料内全部长白,时间约20天左右;便可进入出菇期管理。

    七、出菇管理

    当气温降到20℃以下,保持13℃以上,上满料的菌丝很快就会出菇,此时关键在于保持土层的水分。检查土层菌丝是否离表面1厘米左右,菌丝边低,出菇慢,菌丝在表层,出菇密而个体小,易(开伞)成薄皮菇,产量低。

    ⒈催菇 催菇即是诱导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催菇的方法主要是用水来进行,此次喷水叫结菇水。当菌丝长到距土层表面1厘米时,喷一次重水,每平方米用水1.5-2.5公斤。喷水可根据土的干湿程度喷,宜在上午或下午棚温20℃以下喷水,喷水后,要加大通风量,大棚两侧要打通风孔,两头要揭起,每天1-2次,每次30分钟。喷水后,若温度适宜,在土壤中便形成大量的小白点状原基,此时不能再喷水,以免原基死亡,注意保温保湿管理。

    ⒉子实体生长时间的管理 喷水后形成的原基,经过2-3天以后,便分化形成菇蕾,当其长到有黄豆粒大时,喷一次重水,增加土壤的湿度,满足子实体生长所需水分,此次用水叫出菇水。喷水还要根据天气、土壤湿度和菇蕾大小、多少而定。在晴天,土壤偏干发白,菇多,菇蕾大时,喷水量要大。要用喷雾器喷水,或者用洒水壶装水淋下。在雨天和阴天,土壤湿润,菇少、菇蕾小时,少喷水或不喷水。菇体表面光滑、洁白、无鳞片时,则表明分水不足,就要及时喷水增加湿度。出菇土的湿度仍是能捏扁并搓成圆形而不粘手为宜,菇盖长到5厘米左右便可采收。

    八、采收与管理

    ⒈采收 当菇蕾长到菌盖直径达到3-5,菌膜未破裂,菌褶没有裸露出来时,就要采收。一般适温下5-7天便可采收。采收时,采大留小,旋转摘下,注意不要伤及周围的幼菇。丛生的菇,用刀切取大菇,留下小菇继续生长,采菇留柄1厘米,切口要平整,不破裂,切根时将开伞菇、畸形菇分别装在一起,标准菇整菇装在一起,要轻拿轻放,装入塑料筐或桶中。采收同时,清理掉菌床上的死菇、病菇,用土填补好菇脚坑。

    ⒉转潮管理 每批菇采完后,彻底清理去掉蓖床上的残留根和死菇,修补好覆土层、填平菇脚坑,喷一次杀虫药,氯氰菊脂和杀螨药,然后喷一次重水,即称转潮水。过3-5天,下一潮菇又形成了。有的菌床连续出菇,一般出4-5潮菇,营养基本耗完。春节上冻前,若播种早,9月初下种,12月前可出2-3茬,晚了只出一茬,越冬,春季3月份后再出三茬。关中地区气候干燥,人为管理程度大,出菇潮数明显,南方湿润地区,连续出菇,没有明显潮次。秋菇质量比春菇好。

    九、越冬管理

    当气温低于10℃时,就极少有菇长出,此时停止喷水,做好越冬管理。其做法是:在畦料面上盖上一层草帘或薄膜,保温保湿管理,每周揭开1-2次,通风1小时,要在中午进行,若床上有菇,及时采收,检查菌床土壤不能过干,保持土处于微湿状态。

    十、病虫害防治

    在磨菇生长过程中,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或没有发酵的培养料,或是采菇后没有及时清理等诸多原因,都会导致发生病虫害,要求每个管理人员,一定要有严格、卫生、保量的完成每个操作过程,棚内场地常撒石灰,发料一定要熟透拌匀,覆土要干净,用水要卫生,用清洁水,通风良好,棚内空气新鲜,都会减少病虫害发生。一旦发生有菌蝇、线虫,用菇虫净、高效氯氰菊脂喷雾或灌食盐水,蘑菇上表面出现斑点,要多通风,少上水,用喷重康宁或百菌清克霉灵喷雾,以便要做到早预防早治疗,这样病虫害发生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十一、蘑菇追肥有窍门

    一般而言,蘑菇出菇盛期和生长后期,生长期间养分供应不及时,会使得蘑菇产生畸形菇,严重影响蘑菇的产量和质量。对蘑菇进行及时的追肥,能使得蘑菇的产量有所提高。蘑菇在大棚中播种,应将大棚内的温度调节在20℃以下,保持13℃以上,上满料的菌丝会很快出菇,农业人员应保持土层的水分。据了解,蘑菇一般以经常浇水,小水勤浇为宜,一般每亩每批蘑菇应进行追肥2-3次,同时,应结合水进行追施,每平方米的用量为250-500毫升,在蘑菇施肥后应施一次清水,可及时的洗去蘑菇体上的肥液,可以及时的避免蘑菇花斑、黄斑的发生。肥液和水进行施用,可能够使得蘑菇充分吸收。

    为了有效的提高蘑菇的产量,应及时施用肥料提高蘑菇的生长发育。农业人员加强蘑菇间的管理,选用尿素150克或选用氨水250毫升,进行兑水50公斤,在溶化后进行均匀喷施,可促使蘑菇的的菇体变厚;可选用绿勃康1∶1000倍液,在蘑菇的子实体发育期间到蘑菇黄豆大小时进行均匀喷施,每隔5-7天喷施一次,可以及时的避免畸形蘑菇和病害的发生,可有效的提高蘑菇产量的20-30%;蘑菇喷施植物健生素水,使用植物健生素金都一号粉剂稀释1000倍(每平方米用量2克兑水l000毫升)进行喷施。每次出菇后喷洒一次。可以促进蘑菇肥大,结实,可增加蘑菇的保鲜期,一般可增产20-30%。同时,蘑菇中可追加施用优质腐熟的人粪尿,将人粪尿兑水10-20倍进行喷施,喷完后可用清水喷洒一次,促进蘑菇的正常生长。

    食用菌内容很多,这里下载不下,只能下载一篇,可能对你有所帮助。

    第二章 鸡腿蘑

    一、概述?

    鸡腿蘑又名毛头鬼伞、毛鬼伞、刺蘑菇,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鬼伞科。?鸡腿蘑幼时肉质细嫩,鲜美可口,色香味皆不亚于草菇。?鸡腿蘑还是一种药用蕈菌,味甘性平,有益脾胃、清心安神、治痔等功效,经常食用有助消化、增进食欲和治疗痔疮的作用。据《中国药用真菌图鉴》等书记载,鸡腿蘑的热水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抑制率分别为100%和90%。另据报道,鸡腿蘑含有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成分,以每公斤体重用2克鸡腿蘑的浓缩物投给小白鼠,1.5小时后降低血糖浓度的效果最为明显。近年来,美国、荷兰、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相继栽培鸡腿蘑成功,其生产的鲜菇、干菇(切片菇)、罐头菇,在国际市场都很受欢迎。?

    为了开发这种宝贵的食用和药用蕈菌资源,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山西省生物研究所、云南省食用菌科技开发中心、辽阳市食用菌研究所等单位的科技人员对鸡腿蘑进行调查、采集、分离和栽培试验,为鸡腿蘑的商业化生产做了不少工作。河北省和北京市已试栽成功,目前有少量供应市场,具有十分可观的生产和市场潜力。?

    二、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子实体群生。菇蕾期菌盖圆柱形,连同菌柄状似火鸡腿,鸡腿蘑由此得名。后期菌盖呈钟形,高9~15厘米,最后平展。菌盖表面初期光滑,后期表皮裂开,成为平伏的鳞片,初期白色,中期淡锈色,后渐加深;菌肉白色,薄;菌柄白色,有丝状光泽,纤维质,长17~30厘米,粗1~2.5厘米,上细下粗,菌环乳白色,脆薄,易脱落;菌褶密集,与菌柄离生,宽5~10毫米,白色,后变黑色,很快出现墨汁状液体。孢子黑色,光滑,椭圆形,有囊状体。囊状体无色,呈棒状,顶端钝圆,略带弯曲,稀疏。?

    2.生态习性?

    (1)习性春夏秋季雨后生于田野、林园、路边,甚至茅屋屋顶上。子实体成熟时菌褶变黑,边缘液化。保鲜期极短,可食,但少数人食后有轻微中毒反应,尤其在与酒或啤酒同食时易引起中毒。?

    (2)分布世界各国均有,我国主要产于华北、东北、西北和西南,河北、山东、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云南、西藏等省(区)均有报道。笔者在北京市海淀区的山地也曾采集到。?

    3.生活条件?

    鸡腿蘑是一种适应能力极强的草腐土生菌,其生活条件要求如下:?

    (1)营养鸡腿蘑能够利用相当广泛的碳源。葡萄糖、木糖、半乳糖、麦芽糖、棉籽糖、甘露醇、淀粉、纤维素、石腊都能利用。利用木糖比葡萄糖差,利用乳糖相当好,但不是最好;某些菌株利用半乳糖和乳糖好于利用甘露醇、葡萄糖、果糖;利用软石腊能力较差。?

    蛋白胨和酵母粉是鸡腿蘑最好的氮源。鸡腿蘑能利用各种铵盐和硝态氮,但无机氮和尿素都不是最适氮源,在麦芽汁培养基中加入天门冬酰胺、蛋白胨、尿素,菌丝生长更好。?缺少硫胺素时鸡腿蘑生长受影响。在培养基中加入含有维生素B?1的天然基质,如麦芽浸膏、玉米、燕麦、碗豆、扁豆、红甜菜、野碗豆、红三叶草、苜蓿等绿叶的煎汁,可以大大促进鸡腿蘑菌丝的生长。?

    鸡腿蘑可以进行深层培养。在麦芽汁培养液中,每升可以产生25~28克干菌丝体。在只含无菌水、磷酸盐和碳源的培养液中,鸡腿蘑的菌丝也能生长。?

    (2)温度鸡腿蘑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在3~35℃,最适生长温度在22~28℃。鸡腿蘑菌丝的抗寒能力相当强,冬季零下30℃时,土中的鸡腿蘑菌丝依然可以安全越冬。温度低时,菌丝生长缓慢,呈细、稀、绒毛状;温度高时,菌丝生长快,绒毛状气生菌丝发达,基内菌丝变稀;35℃以上时菌丝发生自溶现象。子实体的形成需要低温刺激,当温度降到在9~20℃时,鸡腿蘑的菇蕾就会陆续破土而出。低于8℃或高于30℃,子实体均不易形成。在12~18℃的范围之内,温度低,子实体发育慢,个头大,个个象鸡腿,甚至象手榴弹。20℃以上菌柄易伸长、开伞。人工栽培,温度在16~24℃时子实体发生数量最多,产量最高。温度低,子实体生长慢,但菌盖大且厚,菌柄短而结实,品质优良,贮存期长;温度高时,生长快,菌柄伸长,菌盖变小变薄,品质降低,极易开伞和自溶。?

    (3)湿度鸡腿蘑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70%为宜,发菌期间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子实体发生时,空气相对湿度应为85%~95%,低于60%菌盖表面鳞片反卷,湿度在95%以上时,菌盖易得斑点病。?

    (4)光线鸡腿蘑菌丝的生长不需要光线,但菇蕾分化时和子实体发育长大时均需要500~1 000勒克斯的光照。?

    (5)空气鸡腿蘑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都需要新鲜的空气。在菇房中栽培,子实体形成期间每小时应通风换气4~8次。?

    (6)酸碱度鸡腿蘑菌丝能在pH值2~10的培养基中生长。培养基初期的pH值3.7或8,经过鸡腿蘑菌丝生长之后,都会自动调到pH7左右。因此,无论是培养基或覆土材料均以pH值为6~7时最适合。?

    (7)应特别指出的是,鸡腿蘑子实体的形成需要覆土及土壤微生物代谢产物等的刺激。?

    三、栽培方法?

    鸡腿蘑裁培方法和白蘑菇大体一致,除了所使用的菌种,以及生活条件有所不同之外,可以参照白蘑菇的栽培办法操作。

    1.栽培材料?

    (1)主要材料马厩肥、牛粪、麦秸、稻草、棉籽壳和杂木屑。?

    (2)辅料麸皮、米糠、玉米粉、复合肥、石膏粉、石灰粉和维生素B?1。?

    2.栽培方式?

    鸡腿蘑在室内、室外栽培均可。熟料栽培、生料栽培都可以。可以袋栽,也可箱栽、床架式栽培,还可以和蔬菜、果木间种。栽培者可根据当地环境条件,采用最有利的栽培方式。

    3.栽培季节?

    春季至夏初、秋季至春季都可以栽培鸡腿蘑。室内和大棚夏季也可栽培,但气候炎热,不易保鲜,若没有妥善的加工和保鲜措施,商业意义不大。?

    4.栽培场所?

    室外栽培可以在果园、菜地、休闲田中整畦搭棚进行。室内栽培可以利用现有菇房、床架进行栽培管理。?

    四、菌种制作?

    1.母种制作?

    鸡腿蘑菌种主要采用组织分离法得到纯菌种。鸡腿蘑菌丝在PDA培养基(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加水至?1 000?毫升)上生长良好。在以下加富培养基或麦粒煎汁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得更好。?

    (1)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硫酸镁1.5克、磷酸二氢钾1.5克、磷酸氢二钾1.5克、维生素B?1 10毫克、琼脂20克,加水至1 000毫升。?

    (2)小麦200克,浸泡10小时,煮30分钟,滤汁,加葡萄糖20克、蛋白胨3克、硫酸镁0.5克、磷酸二氢钾1.0克、维生素B?1 0.2克、琼脂20克,加水至1 000毫升。?

    (3)小麦250克,浸泡10小时,煮30分钟,滤汁,加马铃薯150克、葡萄糖20克、蛋白胨2克、硫酸镁1.5克、磷酸二氢钾1.5克、磷酸氢二钾1.5克、维生素B?1 10毫克、琼脂20克,加水至?1 000?毫升。?菌丝最初白色,然后变成灰白色,培养基的颜色也随之加深。在恒温箱中,25℃条件下菌丝在7~10天可长满斜面,最快的5~6天。?

    2.原种制作?

    采用稻草、棉籽壳、杂木屑三种原料为主制作培养基和用麦粒制作培养基。试验证明,鸡腿蘑的菌丝在这几种培养基上都可以正常生长,但在以麦粒和棉籽壳为主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各种原种培养基的配方如下:?

    (1)稻草培养基稻草(切段或粉碎)60%、麸皮25%、玉米粉8%、复合肥5%、糖1%、石灰1%。?

    (2)棉籽壳培养基A棉籽壳90%、麸皮4.5%、玉米粉?4.5%?、石灰1%。?

    (3)棉籽壳培养基B棉籽壳87.5%、麸皮10%、尿素0.5%、石灰2%。?

    (4)棉籽壳培养基C棉籽壳78%、麸皮10%、玉米粉5%、复合肥5%、糖1%、石膏1%、维生素B?1微量。?

    (5)木屑培养基杂木屑75%、麸皮15%、玉米粉8%、糖1%、石膏粉1%、维生素B?1微量。?

    (6)麦粒培养基麦粒加水,浸泡10~15小时,加1%石灰粉煮沸30分钟(至无白心,而皮不破),稍晾后装瓶。?

    以上培养基的含水量均控制在60%~65%,所有培养基均保持自然pH值,按常规方法装瓶,塞棉塞,常压或高压蒸汽灭菌。冷却后,在无菌箱或无菌室中无菌操作接入母种,置于24~26℃的温室或温箱中培养。经30~35天鸡腿蘑菌丝就可以长满全瓶。除固体菌种外,鸡腿蘑的原种也可以用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制成液体原种。在各母种培养基配方中取消琼脂,即可作为液体培养基配方。?

    鸡腿蘑菌种的好坏对子实体的产量影响甚大,应加以注意。菌株不同,菌丝的形态也不完全一样。有的菌株起初是线状的,后来逐渐产生气生菌丝;有的菌株起初是棉絮状,后来逐渐变成线状,色泽为白色或灰白色。好的菌种利用培养料的能力强,菌丝生长较快。?

    3.栽培种制作?

    (1)栽培种培养基?

    ①同上述原种培养基配方。?

    ②杂木屑78%、麸皮20%、碳酸钙1%、蔗糖1%,料水比为?1∶1.5?,pH值自然。?

    ③蘑菇堆肥28%、木屑60%、麸皮12%,料水比1∶1.4~1.5,pH值自然。?

    (2)制作方法栽培种的培养容器采用聚丙烯塑料薄膜袋(长34~36厘米,宽14~17厘米,厚度0.05~0.06厘米)。?

    ①具体操作。选用上述培养基配方,按要求把原辅材料备好,加水搅拌均匀,然后装袋。

    装袋时先抓2~3把培养料装进袋中,用手把袋底的边角压入袋内,并压紧培养料使之成圆柱形,袋底平稳能直立于地面。在袋中插入圆形木棒或直径2~2.5厘米的试管,最好插到底,但应避免刺破袋子,而后继续边装料边用手压实,装至袋长的2/3(约500克干料),压平表而,拔出木棒或试管。这样预埋管(棒)再装斜,拔出后留下的洞穴坚固、在搬运过程中不易堵塞,灭菌时蒸汽容易穿透培养料,灭菌能更彻底,而且接种时原种落入洞底,加速菌丝生长、缩短栽培种培养时间。培养料装好后,将袋口及表面弄干净,在袋口上套上硬塑料套环(内径3.5厘米,高3.5厘米),让袋口薄膜从环内通过,并向外顺环壁朝下翻转,然后将袋口整平,塞上棉塞,进锅灭菌。为防止棉塞受潮,进锅后每层塑料袋上方都要盖牛皮纸。以1.5公斤/平方厘米的蒸汽压力灭菌1.5小时,或常压蒸汽灭菌8~10小时,灭菌后取出冷却。?

    ②接种与培养。栽培种也应在无菌箱或无菌室内按无菌操作要求接种,然后与原种同样条件进行培养。

    五、栽培工艺?

    1.熟料栽培?

    栽培菌棒的制作与栽培种相同。将培养好的菌袋脱袋后横排或竖排放入畦中,菌棒间间隔2~3厘米,填以肥土,每平方米排放30个菌棒,排放完后,再覆土3厘米左右。如果土壤太干,可稍喷水,然后盖上事先用5%来苏尔液浸泡过的聚乙烯塑料薄膜。?

    江苏省的科研人员曾对菌棒横排或竖排做过对比试验,表明竖排出菇较快,生物学效率较高。覆土宜分两步进行,先在菌棒间填满土,浇透水后再在菌棒表面覆土约3厘米厚的细土,用喷雾浇水,以避免土层板结,而利于出菇。覆土以厚度0.5~1厘米的为主,不要大于2厘米。?保持栽培房内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温度调节至16~22℃。室外或大棚应有遮阳措施,避免强光照射。一周后,菌丝恢复生长并连结成块,每天掀开塑料薄膜喷水,同时增加通风,以刺激菌丝体纽结,形成菇蕾。菇蕾破土后,在管理上以通风、增湿为主。经10余天精心管理,子实体迅速长大,约七成熟,即应及时采收。?

    2.生料栽培?

    用生料栽培鸡腿蘑比熟料栽培鸡腿蘑更有实用价值。实践证明,北方和南方都可以推广。?

    (1)培养料准备?

    ①棉籽壳或落地废棉100公斤、生石灰2~3公斤(有的再加0.1%的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含水量60%~65%。?

    ②棉籽壳100公斤、磷肥2公斤、尿素0.5公斤、石灰2公斤、水160公斤。?

    ③玉米芯(粉碎)100公斤、尿素1公斤、石灰2公斤、水150~160公斤。?

    ④稻草(切段或粉碎)40公斤、玉米秸粉40公斤、马粪(干粪并打碎)20公斤、尿素1公斤、磷肥2公斤、石灰3公斤、水150公斤。?

    ⑤金针菇菌糠80公斤、牛马粪20公斤、尿素1公斤、磷肥2公斤、石灰4公斤、水150公斤。?

    (2)栽培与管理

    将培养料充分拌匀,堆积料高1米,宽1.2~1.5米,长度不限。盖上塑料薄膜保温,在60~70℃保持10小时后翻堆,当温度又达到60~70℃,再保持10小时,发酵结束。摊凉后铺于事先整好的畦面上,料厚10~20厘米,分3层播种,用种量为培养料的15%。播种完毕,平整料面,稍加压实,最后盖上5厘米厚的壤土或先盖上塑料薄膜保温、保湿。待菌丝长好后去掉塑料薄膜覆土,先覆粗土(事先用石灰水预湿,土厚0.8~1.2厘米),然后再覆细土,喷水保湿。?

    露天栽培时,在覆土之后,畦面上还应搭拱形塑料小棚加以保护,小棚高30~40厘米。?

    南方室外栽培从9月份播种到第二年5月份采收结束,应注意气温、雨量、风力等变化。华北地区为保温、保湿宜用塑料大棚栽培,除酷暑期间外,可常年生产。?

    鸡腿蘑的产量因不同菌株、培养料和栽培条件而有较大的差异,每平方米产量4.5~18公斤,生物学效率多数在20%~70%,好的可超过100%。?

    六、采收?

    鸡腿蘑子实体成熟的速度快,必须在菇蕾期菌环刚刚松动,钟形菌盖上出现反卷毛状鳞片时采收。若在菌环松动或脱落后采收,子实体在加工过程中会氧化褐变,菌腐甚至会自溶流出黑褐色的孢子液而完全失去商品价值。?

    七、销售和加工?

    在鸡腿蘑栽培规模小时,以鲜销为主。鸡腿蘑容易破碎,货架寿命短,应尽快销售出去。?为了供应远离栽培场的市场,可将鸡腿蘑的菇蕾切成薄片,再用电热鼓风干燥机迅速脱水烘干。切片菇分装于塑料袋中,每包100~150克。?

    此外,还可以加工成盐渍鸡腿蘑或鸡腿蘑罐头。加工方法可仿照白蘑菇和草菇。

    • 创业指南
    • 网上开店
    • 养殖视频
    • 理财
    • 政策
    • 技术
    • 致富视频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