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业指南 致富视频 网上开店 养殖视频 范文大全 创业项目开店经验创业杂谈如何创业技术资料创业防骗项目分析微信营销农村创业投资理财
  • 养鹅技术
  • 甲鱼养殖
  • 河豚养殖
  • 养鱼技术
  • 湖羊养殖
  • 养鸭技术
  • 竹荪种植
  • 狐狸养殖
  • 养鳖技术
  • 斗鸡养殖
  • 养猪技术
  • 养牛技术
  • 养鸡技术
  • 野兔养殖
  • 仔猪养殖
  • 养鹿技术
  • 养蛇技术
  • 香猪养殖
  • 蘑菇种植
  • 养龟技术
  • 黑木耳种植
  • 金地菇种植
  • 香菇种植
  • 野猪养殖
  • 母猪养殖
  • 食用菌种植
  • 麝香鼠养殖
  • 生猪养殖
  • 海参养殖
  • 梅花鹿养殖
  • 水貂养殖
  • 长毛兔养殖
  • 奶牛养殖
  • 火鸡养殖
  • 蜈蚣养殖
  • 蝎子养殖
  • 养蛙技术
  • 林蛙养殖
  • 娃娃鱼养殖
  • 波尔山羊养殖
  • 山鸡养殖
  • 肉鸡养殖
  • 豪猪养殖
  • 养虾技术
  • 对虾养殖
  • 蛋鸡养殖
  • 肉兔养殖
  • 獭兔养殖
  • 石蛙养殖
  • 蝇蛆养殖
  • 蜜蜂养殖
  • 黄粉虫养殖
  • 山羊养殖
  • 水蛭养殖
  • 蚯蚓养殖
  • 土鸡养殖
  • 肉牛养殖
  • 竹鼠养殖
  • 鸽子养殖
  • 土元养殖
  • 黄鳝养殖
  • 泥鳅养殖
  • 养羊视频
  • 其他视频
  • 改革实践丨成都战旗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一面战旗: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

    时间:2018-11-29 18:48:53 来源:东东创业网 本文已影响 东东创业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

    改革实践丨成都战旗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一面战旗 2018-11-29 11:13:27 中国经济时报

    (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韩清华 ■张丽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的视察让成都郫都战旗村的改革成果闻名全国,给战旗村深化农村改革、建设富美新村增添了强大动力。“战旗飘飘、名副其实”,总书记对战旗村寄予了厚望,“乡村振兴要继续走在前列,起示范作用!”

    从40年前农民吃不饱,到现在注重健康养生;从住没有墙壁的茅草屋,到现在家家户户住“联排别墅”;从1978年创办12家村办集体企业,到2017年实现集体资产4600万元 这个面积仅2.1平方公里的小村落浓缩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壮阔历史。改革开放40载,中国农村换新颜。战旗村,乘改革东风,抓开放机遇,呈现了一幅壮丽的乡村改革画卷,如同一面旗帜飘扬在成都西北角,引领着成都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距总书记视察8个月后,2018年10月,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来到战旗村,这里天朗气清、屋宇井然、物阜民安。战旗村党总支书记高德敏刚结束与四川旅投“农商文旅体”综合示范项目的具体探讨,向记者介绍此项目将促进郫都全域旅游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我们很多老百姓都说觉得今天仿佛就是昨天。”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战旗村的变化,高德敏感叹道,“战旗村这40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生产、生活、生态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与本报记者采访结束后,高书记又马不停蹄地接待起外地来考察学习的政府团队。现在,战旗村已然成为全国各地学习乡村振兴的范本,甚至连美国国务院也来考察,“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也正在加紧建设中。今年2月以来,共接待考察团及游客约33.53万人次。

    从土地联产承包到创办村企改制,从土地综合整治到建设新型社区,从发展现代农业到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战旗人乘着改革东风,抓机遇、学先进、谋发展、建新村,实现由“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型,实现了由“传统农村”到“全国文明村”的华丽蜕变,探索出一条“农商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形成了“领、创、改、治、富、美、育、文”乡村振兴八字经验。

    唤醒沉睡资源党建引领土地改革

    “我小时候,只要有一碗饭吃,喊我干啥就干啥,钱不钱都无所谓的;40年前有几个穿衣服没补巴巴的(补丁),现在哪个把衣服穿烂过;农业都是肩挑背,没得像现在的机械化。”高德敏回忆说。

    在1965年,战旗村还只是成都平原一个普通小村落,只有三间猪棚,一个木制文件柜,3把圈椅和700元债务。后来,通过兴修水利、农田改造,成为当地一面战斗的旗帜,战旗村由此得名。

    战旗村的村民以前分散在60多个院落居住,以前的茅草屋没有墙壁,晚上就躺在床上数星星。改革开放初期,村里就开始考虑集中居住。村民的梦想就是住楼房,像城里人一样,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对农民来说,土地就是“命根子”。“在集中土地时期,有的村民不愿意,战旗村委就开党员会动员群众,带头进行改革。”战旗村总支委员社工专干林根志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介绍,十几年前,战旗村通过以党建为引领,落实国家的土地整理政策,实现了整个农民的集中,盘活了土地资源。

    2007年,战旗村开始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建设新型社区。通过拆院并院整理节约出280亩建设用地,实现土地收益。当时村委就提出建筑设计要30年不落后,所以把猪圈都取消了,2年后全村搬迁入住战旗新型社区,“联排别墅”、党群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电商服务站、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农村金融服务站、居民活动中心等样样俱全。

    2011年,为推进村集体经济股份制量化改革,对土地进行了确权颁证,让农民吃了“定心丸”。同时,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等抵质押贷款新模式,农村沉睡资产被唤醒,农民获得了创业“第一桶金”,农民创业迎来了“及时雨”。

    战旗村的朱建勇从“战旗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取得了31.8亩流转土地经营权,成立“晨曦家庭农场”,面对10万元资金缺口,他将其173平方米农房进行抵押,融资贷款15万元,农场开放营业有了保障。

    2015年,战旗村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组建郫县唐昌战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实施村集体经济股份制量化改革,敲响了四川省农村集体经营建设性用地入市的“第一槌”,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优化生产体系,按照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的思路,做强做优绿色产品品牌,建成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基地800余亩。

    加强农村新兴领域党的有形有效覆盖,建立“支部+合作社+农户”机制,激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土地股份合作社、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活力,以产权活带动市场活、要素活,吸引资本下乡、人才进村、市场主体再造。

    党的十八大以来,战旗村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农村产权制度、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农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制度、集体资产股份制、农村产权交易等五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40年来,战旗党员率先作为,带领全村深化改革、发展产业、整治环境、淳化乡风,带领村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村党组织成为群众信赖的主心骨。

    以资源换资本返乡创业激情高涨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如一缕春风吹遍全国,战旗村迎来了改革的春天,开始发展村办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先后创办了机砖厂、酿酒厂、复合肥厂、豆瓣厂等12家村办集体企业。

    2004年,战旗村通过联合、兼并、出售以及资产重组、破产清算、购买小股东股份等方式对企业进行改制,成立“成都集凤实业总公司”,理顺产权关系,避免了集体资产流失。

    为破解创业乡村吸引力不足问题,战旗村坚持把改革作为激发乡村活力的“金钥匙”。

    深化土地入市改革试点。2010年,战旗村利用23.8亩集体建设用地,与其他公司合建“战旗第5季妈妈农庄”。2015年,利用原属村集体所办复合肥厂等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13.447亩挂牌拍卖,全村收益超过700万元,引进了乡村旅游、文化艺术等4个产业项目。打开了社会资本、民间资金有序进入农村市场大门,为有情怀、有技术、有知识的人才投资创业乡村提供了新机遇。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战旗村探索了“高校+支部+农户”机制,与四川省农科院、省林科院合作“以才招才”,吸引聚集农业专家、企业科技人才、农业职业经理人等76人,连续11年开展大学生进村入户。推动了返乡创业者成“领头雁”、外来投资者成“新村民”,让人才有获得感、归属感。

    同时,战旗村邀请设计团队统一规划,摸清市场需求,定制服务产品,发展理念紧紧和市场同步。完成战旗村逐户调查摸底、农民收入结构分析,并梳理出技能培训、创业资金支持等就业创业需求,精准制定了居民就业增收措施。设立战旗村农民夜校,通过“农业+教育”模式,引入富士康“富学宝典”平台植入夜校网络平台,采取订单式制作课程,分行业分工种为本土和外来创业者培训,累计组织实施农业双创、特色餐饮、蜀绣产业等培训10余项,已帮助132户农户自主创业。

    “我们现在幸福得很,8月8日搬到十八坊来的,现在已经2个月了,一天可以卖两三百个粽子。”“我们一个月要做几百双布鞋”,“来品尝一下嘛,我们的酱油是纯手工酿造的。” 当天,记者来到战旗村与四川旅投打造的“农商文旅体”综合示范项目——“乡村十八坊”,粽子店、布鞋店和酱油店老板热情地向记者介绍他们红火的生意。此外,“十八坊”中还有豆瓣、酿酒等12个传统工艺作坊纷纷入驻,实行共同运营、自我管理、共享收益,解决了100多村民就近就业。

    长期以来,受制于传统农业效益不稳定、投资回报周期长、风险防控难度大等因素影响,社会资金、金融机构对乡村往往“敬而远之”。为此,郫都区探索设立“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乡村振兴公益基金”“抵押融资风险基金”等系列基金,搭建了“农贷通”等融资平台,战旗村充分利用这些政策和平台,累计得到各级扶持资金445万元,获得各类融资贷款3.5亿元,助推4家企业发展壮大。拓展了创业融资渠道、消除金融机构顾虑,破解了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通过长期探索与实践,战旗村不断优化经营体系,以集体经济为抓手,带动整个村的产业发展。组建了2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培育省市著名商标品牌3个。优化产业体系,引进培育榕珍菌业、满江红等16家企业,延伸产加销链条;挖掘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建成AA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实现农商文旅融合发展。2017年,村集体资产达460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462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53元,高出全区平均水平1993元,生活越来越巴适,日子越来越安逸。

    农业+互联网新业态创造新活力

    “以前我家里比较困难,十几岁读初中的时候放牛,一天2角钱,现在一个月村民平均能挣到2000多元;以前买东西要粮票、油票,出门钱都要装包包里,后来有了存折,再后来有卡,现在卡也不要了,直接用手机了,这个变化太大了!”高德敏说。

    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改变消费方式的同时,也倒逼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战旗村又一次抓住机遇,搭上“互联网”的便车,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新业态创造出新活力,实现了经济新的腾飞。

    在今年5月建成的战旗村第五季·香境商业街中,在这个总面积近1万平方米的情景院落式商业街区中,囊括了民宿酒店、餐饮美食街、特色手工体验坊、品牌创新中心、农业品牌梦工厂等多种新业态,扩大了战旗特色产品集群效应。

    2017年11月,战旗村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与“京东云创”“猪八戒网”“天下星农”等知名品牌营销公司合作,搭建“人人耘”种养平台,实现农特产品“买进全川、卖出全球”精准营销。

    新时代新征程。战旗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产业富民,发挥妈妈农庄等项目带动作用,打好陶艺坊等乡村十八坊传统文化牌,聚商气、汇人气,积极争创AAAA级景区;联通城乡两头、农业内外,以新品种新技术新业态提升产出效益;引入现代企业制度,释放村集体经济红利,走共同富裕道路。

    培育新业态拓展了创业“新空间”。战旗村引进涉及观光休闲农业、农事体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项目,创造了发展创意农业、“农业+互联网”、农家乐等新商机,吸引了一批人才下乡投资、村民就近创业。

    目前,战旗村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公园城市”建设理念,持续实施“绿色发展二十条”,抓好生态宜居家园建设,全域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战旗精神:不畏艰难 勇敢向前

    ★ 记者手记

    (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韩清华 ■张丽

    10月的成都,秋高气爽,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为探寻成都郫都区战旗村的改革经验,到其新型社区进行了实地采访。尽管空气中夹杂着一丝凉意,但在战旗新型社区的广场上,老年人绿道健步走活动的宣传场地已搭好,在第二天,居民们将迎来成都市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

    往社区里面走,一栋栋白墙独栋“别墅”整齐罗列在两旁。在路上随处可见“发展体育运动推行全民健身”的宣传语。村里的大爷大妈正在聊天散步,妈妈们带着小孩儿锻炼身体,大姐们欢喜地排练着舞蹈,记者看见,战旗村居民在农村享受着城市生活,居民越来越幸福,文娱活动越来越丰富。

    “40年前,如果我们能一个星期吃回肉,这个就好了!现在,是不晓得该吃啥,以前吃的野菜现在觉得香了,肠子整腻了,还要想到注重健康了;那会儿住的是茅草屋,没得墙壁,晚上可以在床上数星星,现在我们住的都是城里人想要的联排别墅;以前上街都是走路,现在在村里名牌轿车都不稀奇了。”说起40年间战旗村的变化,高德敏也感叹连连。

    战旗村位于成都郫都区,全村面积2.1平方公里,总人口1704人。1950年初,战旗村为灵圣乡集凤村,1952年一1965年为灵圣乡(先锋人民公社)金星村三社(大队)。

    战旗人不畏艰难、勇敢向前的战旗精神是战旗村发展的核心动力。1965年,金星大队11-17生产队划出成立新大队,在兴修水利、农田改造中成效明显,多次当选先进,成为一面战斗的旗帜,改名战旗大队,即今天的战旗村。

    “战旗飘飘,名副其实。”改革开放以来,战旗人发扬战旗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四川省、成都市和郫都区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文化铸魂的理念,抢抓改革发展机遇,创新思路图强求变,带领全体村民实现增收、走上致富康庄大道,形成了“领、创、改、治、富、美、育、文”乡村振兴八字经验。

    改革开放40年间,战旗村全村齐心协力、大胆创新,不断挖掘当地特色资源,做强本地产业。引进培育了榕珍菌、满江红等16家企业,引入京东云创平台、“人人耘”智慧农业,建成AA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实现了农商文旅融合发展。

    40年前,战旗村的集体经济相当差,随着改革开放,一直走在前沿,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现在过上了群众向往的生活。2017年,村集体经济总资产460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46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53元。

    战旗村始终坚持村党总支“核心引领”作用,探索“一强五引领”模式,深化“家风家训家规”传习,褒扬乡村文明新风。实施乡村民风廊、文化廊、文化院坝打造工程,组建战旗文工团、老年歌舞队、腰鼓队,创新开展“高校+支部+农户”大学生进农家志愿服务活动,荣获2006年度“中国十大政府创新典型奖”。此外,战旗村还荣获“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特色村”、四川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组织”、成都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先天的资源禀赋,加上战旗人不畏艰难的改革精神,在战旗村掀起了返乡创业和人才资本进村下乡热潮,引导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赚钱和照顾家庭两不误”,让“鱼和熊掌可兼得”,初步走出了一条从“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型的乡村振兴战旗路径。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 阳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 创业指南
    • 网上开店
    • 养殖视频
    • 理财
    • 政策
    • 技术
    • 致富视频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