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业指南 致富视频 网上开店 养殖视频 范文大全 创业项目开店经验创业杂谈如何创业技术资料创业防骗项目分析微信营销农村创业投资理财
  • 我爱发明
  • 每日农经
  • 生财有道
  • 创富英雄
  • 聚焦三农
  • 做法视频
  • 开讲啦
  • 螺的养殖技术_螺蛳养殖技术

    时间:2019-01-29 01:01:41 来源:东东创业网 本文已影响 东东创业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

    1. 养殖场地

    一般选择海水清澈、无污染、引水距离较短、排水方便、没有淡水冲击、周年盐度高、夏季水

    温较低、受台风影响小、地面平缓的地方。

    2.水源

    水源条件要求:周年盐度保持25‰35‰之间,PH值在7.88.5之间,最高温度不超过33℃。

    3.养殖管理

    螺苗选择和放养密度:选择活力强、外壳色泽好、没有外伤、壳高0.8cm以上的螺苗,放养密

    度每平方米800粒1000粒之间;

    水质控制:水质控制很关键,要控制水温、盐度、溶解氧和浑浊度等。方斑东风螺的养殖采取

    连续充气、适量流水培育的方式,水温要控制在22℃30℃,当水温降到20℃时,螺体会缺乏活

    力并降低食量,应减少或停止投饵。海水盐度对方斑东风螺的生长有很大的关系,当盐度长时

    间低于15‰时,方斑东风螺会出现死亡。所以,大雨天气时,应该注意养殖池盐度的变化。此

    外,养殖池每710天冲洗一次。

    分类:养殖技术包括池塘养殖、吊笼养殖、港湾围网养殖三种养殖方式。

    1、池塘养殖多用土池,也有用水泥池。土池养殖放养前应提前进行毒池、晒池。进水应通过闸网过滤,减少鱼、蟹、螺类等敌害生物进入养殖池。东风螺投苗数量为5~6万只/亩,规格以0.5~1.5 cm的稚螺为宜。

    2、放养后保持水质相对稳定,潮间带土池应尽可能利用海洋每月两次的大潮期进行大换水改善水质;水泥池养殖日换水量约1/3。饲料每天早、晚投喂杂鱼肉、贝肉或虾肉等,饲料投喂前应去除骨、壳后用绞肉机或手工剁碎。

    3、日投饲量为东风螺总重的5~10%,当天实际投饲量应视残饵量而定。养殖水深在60~100 cm。可单养或与虾、鱼、其它贝类混养。经养殖8~10个月,东风螺可达上市规格。

    田螺的养殖技术:

    一、田螺养殖场地选择

    田螺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最好有流水。养殖池建造。螺池规格一般宽1.5-1.6米,长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为准。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池水两头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好拦网,以防田螺逃逸。

    同时,在养殖池中间稀栽种茭白等水生植物,这不仅可提高土地产出率,而且又为田螺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放养量与饲养管理

    1、田螺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120个,同时,每平方米套养夏花鲢鳙鱼种5尾左右进行主体养殖。田螺放养时间一般都在3月份。

    2、施肥投饵: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游浮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脏或菜饼、豆饼等。青角、鱼内脏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田螺摄食。

    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隔天投放。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3、水质调节:

    1)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

    2)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pH值保持7-8。

    4、田螺越冬管理: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时,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拓展资料:

    田螺泛指田螺科的软体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田螺科。田螺在中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田螺对水体水质要求较高,产量少。可在夏、秋季节捕取。淡水中常见有中国圆田螺等。田螺雌雄异体。

    田螺是一种卵胎生动物,其生殖方式独特,田螺的胚胎发育和仔螺发育均在母体内完成。从受精卵到仔螺的产生,大约需要在母体内孕育一年时间。田螺为分批产卵,每年3月~4月开始繁殖,在产出仔螺的同时,雌、雄亲螺交配受精,同时又在母体内孕育次年要生产的仔螺。一只母螺全年约产出100~150只仔螺。

    田螺为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欢生活在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欢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田螺食性杂,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有机碎屑等,并且田螺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7℃。

    春末夏初水温上升到15℃时,田螺从越冬的孔穴中爬出在水底摄食生长。到4月份开始繁殖,7~8月份是田螺繁殖旺盛季节。1~2龄雌螺可产仔20~30个,4龄以上的雌螺可产仔40~50个。仔螺出生后生长迅速,一年可发育成性成熟,每年4~9月是产仔季节。

    田螺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最好有流水。养殖池建造。螺池规格一般宽1.5-1.6米,长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为准。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池水两头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好拦网,以防田螺逃逸。同时,在养殖池中间稀栽种茭白等水生植物,这不仅可提高土地产出率,而且又为田螺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田螺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120个,同时,每平方米套养夏花鲢鳙鱼种5尾左右进行主体养殖。田螺放养时间一般都在3月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田螺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溪滩、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

    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则必须投人工饵料。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

    拓展资料:

    田螺泛指田螺科的软体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田螺科。田螺在中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田螺对水体水质要求较高,产量少。可在夏、秋季节捕取。淡水中常见有中国圆田螺等。

    (参考资料:中国百科网,田螺养殖)

    田螺,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为15.9%,并富含钙,既是人们的上等保健食品,也是畜、禽、鱼类喜食的动物性饲料。一般养殖1亩田螺可收成螺2000公斤~2200公斤,产值1700元~2200元。其养殖方法如下:

    一、选点养殖。田螺抗逆性强,疾病少,繁殖率高,对养殖场所要求不高,农村许多平坦沟渠、水田泽地、池塘、慈姑田等都可放养;若是开阔的池塘,水面上可放红萍、水浮萍、水葫芦等遮荫,池中插上竹竿、木条等供田螺栖息,既可收水上绿肥做饲料,又可饲养田螺增加收入。

    二、搜集种螺。目前,田螺多为自然繁殖,人工养殖可从肥沃田、茭白地和浑水沟渠中拣拾,或去市场买,然后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一般体重15克~25克的田螺便达性成熟,在温度15℃以上便可繁殖,雌螺大而圆,雄螺小而尖。

    三、放养繁殖。田螺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若低于15℃或高于30℃时,田螺便停止摄食,10℃以下便入土冬眠。因此,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3月~11月均可放养。若在自然区域内放养,每平方米投入11个种螺即可(3公8母);如果挖水池单一养殖,每平方米可放100个~500个,水层深度以0.8米~1米为宜,池底保留1层10厘米以上的淤泥,便于田螺爬行、取食、栖息等,放养时雌螺、雄螺一起放养,即可自然繁殖。 四、投料饲养。田螺为杂食性,米糠、菜屑、瓜叶、动物尸体及商品饲料均可投喂,一般以水生植物类、土壤腐殖质、蔬菜瓜皮等为主食。肥沃水田,鱼螺混养或水面放养红萍、绿萍、水葫芦等洼地,可少投或不投饲料。

    田螺放养时间一般都在3月份。

    养殖田螺的技术要求很高具体的养殖技术及方法如下所示:

    一、田螺养殖场地选择

    田螺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最好有流水。

    养殖池建造。螺池规格一般宽1.5-1.6米,长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为准。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池水两头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好拦网,以防田螺逃逸。同时,在养殖池中间稀栽种茭白等水生植物,这不仅可提高土地产出率,而且又为田螺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田螺人工养殖技术:

    选择水源充足,有流水,无污染螺池。一般池宽1.5米,长10~15米,深30~50厘米,两池之间筑建20厘米高的堤埂以便行走,池底铺垫10厘米厚的肥泥。池中可稀植茭白、芦笋、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给田螺遮阳避暑,攀缘栖息和提供饵料,提高螺池利用率。螺池周围筑高60~80厘米的围墙或网片围栏。

    田螺多为自然繁殖,人工养殖可从水田、茭白地、浑水沟渠中拣拾,或去市场买,然后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一般体重15~25克的田螺便达性成熟,在温度15℃以上便可繁殖,雌螺大而圆,雄螺小而尖。

    1、养殖水体

    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如开挖专池饲养则选择水源方便、为腐殖质土壤的地点修建池塘(如土壤不适宜,则最好先施放混合堆肥加以改良)。保持底泥厚度10~15厘米,面积大小不限。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种植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田螺隐蔽栖息。

    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亩50~100公斤的用量全池施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田螺摄食。

    2、种螺放养

    种螺放养最好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种田螺的来源:一是野外采集,二是市场收集。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一般,自然粗放水体中每平方米投放种螺0.1~0.5公斤,精养池可增大投种量2~3倍。养殖田螺可单独放养,也可采取混养方式。

    3、饲养管理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则必须投人工饵料。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

    根据田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田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水温在15~20℃、28~30℃幅度时,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给1%左右。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则少投或不投。

    4、病虫防治

    田螺养殖作为土著品种的开发和利用,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田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田螺科,圆田螺属,共有4种,分别是中国圆田螺、、胀肚圆田螺和乌苏里圆田螺。养殖的主要是中华圆田螺。田螺一般适合在稻田、浅水沟、低洼地、湿地等地方养殖。田螺对养殖的场地要求不高,一般在浅水水域稍加整改,具有腐殖质多的软泥底水域均可养殖,具有一定的微流水条件则更佳。田螺的病害和虫害至今为止发现较少,有报道的也不多。

    在此提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冬眠状态。须注意夏季要防高温,因稻田的水浅,在夏季水温可能会达到上限致死温度;而冬季越冬的泥底有机质含量不宜过高,否则易产生有毒物质而影响田螺越冬。

    (2)、敏感,正常生活要求水中溶氧每升在4毫克以上,当降到3.5毫克时,食欲会下降,当降到1.5毫克时则会引起死亡。

    (3)、鲤鱼摄食。

    (4)、农药,而且应晴天用;宜在稻田一半一半用。

    (5)、水蛭、泥鳅、黄鳝等混养,则其经济效益更佳。

    种螺每平方米放100~120个,池中也可搭养4尾夏花鳙。放种螺前,先在池中投施适量的粪肥,培育饵料生物,放螺后投喂菜叶、米糠、豆饼、菜饼及动物内脏等下脚料。饼类浸泡变软后投喂,其他饲料切碎拌匀投喂,投饲量一般为田螺总重的1%~3%,2~3天投喂1次,并根据田螺的生长和摄食情况调整投饲量。

    田螺疾病少,日常管理重点是管水和防止鸭、猫、蛇、鼠和鸟类等入池捕食田螺,并防止田螺外逃。田螺宜浅水,微流水养殖,池水深度以25~30厘米为宜,在繁殖季节和高温季节更要保持池水流动。

    螺类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强,易繁易养,但喜荫怕光,所以适宜稻田养殖。尤其是在水草资源丰足的地区,开发潜力大,前景广阔。现将稻田肉螺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稻田选择。养螺稻田要选择天旱不干、洪水不涝的稻田,田埂要夯实且加高到0.5m以上,耕作时不要使用农机操作,不宜犁耙,但必须根除杂草。

    2.水质要求。螺丝对田水的溶氧较为敏感,当含氧量低于3.5毫克/升时摄食不良,溶氧在1.5毫克/升时开始死亡。因此,田水必须水质清新,溶氧量较高。

    3.稻田设施建设。养殖福寿螺宜把稻田整理成宽2~3m的长条形畦坑,水深保持在30~60cm,中间每隔30cm右放些竹片、木棒,以供福寿螺吸附。也可在水稻移栽时留下空道,栽秧后1周内,开挖沟宽20~30cm,沟深13~17cm的丰产沟,在稻田的进出水口还应设置较密的栏栅或网目较小的聚乙烯网。田埂四周严防鼠、蛇等钻洞漏水,以免螺外逃。

    4.福寿螺的放养和管理。

    ①生长规律。福寿螺的生长发育速度和环境条件、饵料投喂及性别有关。在高温季节、水质较好、饲料充足,则生长快,反之则生长慢。在中螺阶段生长速度最快,体重100g左右时生长速度放慢。另外,雌螺的生长速度稍快于雄螺。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饲料充足时,刚孵出的幼螺饲养1个月,体重可达25g左右;饲养2个月可达50g左右;3个月可达100~150g;6个月可达200g左右;饲养1年可达400~500g。

    ②放养。稻田养殖福寿螺,要适时放养,且要控制放养密度和规格。放养时间应在6月下旬水稻栽插15天后到8月上旬放养,一般稻田每公顷放养2~4克大小的幼螺3~6万只。天然饵料丰富的可适当多放;反之则应少放,以免影响福寿螺的个体大小和群体产量。

    ③饲养管理。福寿螺的饲料为各种水生植物、陆生植物的叶和嫩茎都可,为促进生长,可辅以精料。投喂时间可在晚间进行,浮萍、嫩草可边采边喂,每天投喂量为螺总重量的10%左右,青、精饲料比为5∶1。饲养期间还应加强水质管理,一般应3~4天换水1次。养螺稻田水稻施肥应在栽前1次施足基肥,适当辅以追肥。稻田防治病虫应选用低毒高效农药加水喷洒,不宜拌土撒施。

    5.螺丝的放养和管理。

    ①放养。养殖螺丝须根据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每公顷9~10.5万只。也可投放种螺,—般每平方米放养种螺0.1~05千克。

    ②投饵。螺丝食性杂,除摄食天然饵料外,可适当投喂一些青菜、豆饼、米糠、蚯蚓等,还可投喂其他动物内脏、下脚料等。饵料应新鲜,仔螺产出后2周即可投饵。投饵时,应先将固体饵料泡软,把鱼杂、动物内脏、下脚料等剁碎,再用米糠或麸拌匀后投喂。每天投喂1次,投喂时间一般在上午8~9点为宜。日投喂量大致为螺丝总重的l%~3%,并随着体重的逐渐增长,其食量可适当调整。对一些较肥沃的稻田,也可不投饵,让其摄食水中的天然浮游动物和水生植物。

    投饵时,若发现螺丝厣片收缩后肉溢出时,说明螺丝缺钙,此时应在饵料中添加虾皮糠、贝壳粉等。若厣片陷入壳内,则为饵料不足,饥饿所致,应及时增加投饵量,以免影响螺丝生长繁殖。

    ③饲养管理。螺丝的饲养管理,最重要的是注意管好水质,水温。夏秋,螺丝摄食旺盛,又是高温季节,采取冲水换水灌田,降低水温,增加溶氧量。此外,铁、硫等含量过高的水源以及工业废水,绝不能使用,因为这会直接导致螺死亡。

    螺蛳养殖方法:

    一、池塘选择:要求选择面积3-20亩不等,池深1-1.5米,1:3,池塘底质较肥,但不能太深,池塘周围河道水体要求无。至于老池塘,由于滩脚少,根据螺蛳习性,螺蛳喜欢生活在淤泥较少的底质上,根据这一特点,建议池滩、池埂可用铺一下,增加螺蛳的适应面积。还有一个办法:用网片竖在四周,进一步提高螺蛳养殖面积。

    二、池塘清整:池塘选择后,要进行鱼池清整工作,要做好池埂,及清除过多淤泥,特别是滩脚上的淤泥,有条件的最好进行吸泥处理。

    三、池塘消毒:全面禁止使用清塘,一般可用或清塘消毒,但以生石灰为最佳,用量是有水(30-50cm)100-150kg/亩,无水50-75kg/亩。生石灰清塘有以下好处:①增加PH值;②增加Ca质;③可以调节水质;④可以进行杀菌。

    四、螺种选择:①外观要求:螺蛳尖短小膨大,壳质带微刺,魇略带红色;②规格要求:60-100粒/斤;③质量要求:受惊时螺体快速收回壳中,无病,无伤,无虫。

    五、放养时间:待药性消失后,在前15天开始放养,也就3月20日左右放养结束。

    六、放养密度:一般池塘放养20-30kg/亩,最好每亩套养2-3斤,培养出的螺蛳壳质特别嫩,肉质特别肥厚。

    七、夏片放养:以吃食鱼为主(草、鲫、鳊)池塘放养,0.5-0.8万尾/亩。另外配养3-5尾/亩,规格10尾/斤,控制螺蛳数量。

    八、投喂及

    一般螺蛳属多次产卵,一年有两个,一是春季,二是秋季。我们螺蛳养殖主要以管理清明前后排的一批螺蛳,它排卵与一样,是分次分批排卵的,成熟一批排一批。一般仔螺经过2-3周后开始吃食。我们此时投喂饵料可以与夏花培育同时进行。根据螺蛳生物学食性,螺蛳与一样主要食水中浮游植物及水中的腐植质(包括屑),是通过水的过滤达到作用。大家知道螺蛳过多,水质就会变清,甚至还会出现乳白色的,此时说明水质变坏,出现这种情况后,特别是发夏阶段,第一要换水;第二要多投喂豆浆、豆饼浆或者全池泼洒发酵的。在投饲施肥上要实行少量多次原则。如过多,可以使用少量的晶片控制。夏花培育结束后,在投喂饲料上,用菜饼或豆饼作为最佳饲料,在水质管理上,一定要保持水质肥活爽嫩,进行看水施肥,看水投饵。

    九、实行捕大留小原则。在养殖期间,要提高螺蛳产量,要实行捕大留小原则。到5-6月份后,可以先把大螺蛳捕出(种螺),至8月份后,逐步起捕上标准的螺蛳,今后看螺蛳生长情况10-15天依次起捕。

    十、日常管理

    ⑴巡塘:每天看鱼吃食情况,看水中是否缺氧。如缺氧要及时开动增氧泵或换水,因为水中含氧低于1.5mg/l,螺蛳就开始死亡,另外水温超过40℃螺蛳也会死亡。

    ⑵看水色:看水好坏、肥瘦程度,及时调节水质。

    ⑶防病:主要防鱼病,尽量避免使用,因为硫酸铜对螺蛳有杀伤作用。一般用生石灰和杀菌药物或内服药物,进行防治鱼病。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要经常使用生石灰,既可防病又可增加Ca质及调节水质,一般15天使用一次为好。

    螺蛳人工养殖技术:

    1、生活习性

    螺蛳常栖息于冬暖夏凉、底土柔软、饵料丰富的湖泊、池塘、水田和缓流的河溪中。

    它的最适生长水温在20~25℃左右,水温达15℃以下和30℃以上时即停止摄食活动。

    10℃以下时即入土进入冬眠状态,当水温回复至15℃以上时其复又出穴摄食。

    人工养殖田螺可开掘专用池饲养,也可利用自然的稻田、沼泽、沟渠,还可同鱼类混养。但要求养殖水体无毒、无害、无污染。如利用稻田养殖,则不可施用农药,不能犁耙,且应进出水口安装铁丝或塑料隔网,以便进行控制。

    2、收集与选择

    用于繁殖的亲螺可到稻田、池塘或沟渠收集,繁殖亲螺的选择标准是:螺色清淡、壳薄、体圆、个大、螺壳无破损、介壳口圆片盖完整等。

    雌螺个体大而圆,头部左右两触角大小相同且向前方伸展;

    雄螺个体小而长,头部右触角较左触角粗而短,末端向右内方向弯曲,其弯曲部即为生殖器。

    每年4、5、10月为螺蛳的生殖季节,一般每胎可产仔螺20~30个,多者可达40~60个,一年中可产150个以上,产后经2~3周,仔螺重达0.025g,即可开始摄食,一般经过一年的饲养即可繁殖后代。

    采用螺蛳专养池通常每平方米可投放100~150个;若利用自然水域,以每平方米投放20~30个为宜。

    3、饲养管理

    螺蛳的饲料来源比较广,一般青菜、土豆、豆饼、米糠、鱼虾残体及其它动物内脏、下脚料等等均可投喂。在饲养过程中要留心观察水质,一旦发现水质有污染应立即排除,重新注入新水。螺蛳的介壳口圆片盖陷入壳内,说明系因饵料不足或饥饿所致,应及时增加投饵数量;如果发现螺蛳的介壳口圆片盖收缩及有肉质溢出等现象,则可视为螺蛳缺钙,应立即在其饵料中添加淡鱼粉、贝壳粉类的钙质补充饲料。

    4、其它

    在螺蛳养殖过程中,还应注意排除鸟、鼠等危害。人工养殖的螺蛳当年即可养成食用螺,螺蛳既是人类的上等保健食品,也是畜禽和鱼类的优质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故发展前景相当广阔。螺蛳具有成活率高、疾病少、种苗来源广泛等优势,是较为切实可行的农家养殖项目之一。

    螺蛳养殖方法:

    一、池塘选择:要求选择面积3-20亩不等,池深1-1.5米,1:3,池塘底质较肥,但不能太深,池塘周围河道水体要求无。至于老池塘,由于滩脚少,根据螺蛳习性,螺蛳喜欢生活在淤泥较少的底质上,根据这一特点,建议池滩、池埂可用铺一下,增加螺蛳的适应面积。还有一个办法:用网片竖在四周,进一步提高螺蛳养殖面积。

    二、池塘清整:池塘选择后,要进行鱼池清整工作,要做好池埂,及清除过多淤泥,特别是滩脚上的淤泥,有条件的最好进行吸泥处理。

    三、池塘消毒:全面禁止使用清塘,一般可用或清塘消毒,但以生石灰为最佳,用量是有水(30-50cm)100-150kg/亩,无水50-75kg/亩。生石灰清塘有以下好处:①增加PH值;②增加Ca质;③可以调节水质;④可以进行杀菌。

    四、螺种选择:①外观要求:螺蛳尖短小膨大,壳质带微刺,魇略带红色;②规格要求:60-100粒/斤;③质量要求:受惊时螺体快速收回壳中,无病,无伤,无虫。

    五、放养时间:待药性消失后,在前15天开始放养,也就3月20日左右放养结束。

    六、放养密度:一般池塘放养20-30kg/亩,最好每亩套养2-3斤,培养出的螺蛳壳质特别嫩,肉质特别肥厚。

    七、夏片放养:以吃食鱼为主(草、鲫、鳊)池塘放养,0.5-0.8万尾/亩。另外配养3-5尾/亩,规格10尾/斤,控制螺蛳数量。

    八、投喂及

    一般螺蛳属多次产卵,一年有两个,一是春季,二是秋季。我们螺蛳养殖主要以管理清明前后排的一批螺蛳,它排卵与一样,是分次分批排卵的,成熟一批排一批。一般仔螺经过2-3周后开始吃食。我们此时投喂饵料可以与夏花培育同时进行。根据螺蛳生物学食性,螺蛳与一样主要食水中浮游植物及水中的腐植质(包括屑),是通过水的过滤达到作用。大家知道螺蛳过多,水质就会变清,甚至还会出现乳白色的,此时说明水质变坏,出现这种情况后,特别是发夏阶段,第一要换水;第二要多投喂豆浆、豆饼浆或者全池泼洒发酵的。在投饲施肥上要实行少量多次原则。如过多,可以使用少量的晶片控制。夏花培育结束后,在投喂饲料上,用菜饼或豆饼作为最佳饲料,在水质管理上,一定要保持水质肥活爽嫩,进行看水施肥,看水投饵。

    九、实行捕大留小原则。在养殖期间,要提高螺蛳产量,要实行捕大留小原则。到5-6月份后,可以先把大螺蛳捕出(种螺),至8月份后,逐步起捕上标准的螺蛳,今后看螺蛳生长情况10-15天依次起捕。

    十、日常管理

    ⑴巡塘:每天看鱼吃食情况,看水中是否缺氧。如缺氧要及时开动增氧泵或换水,因为水中含氧低于1.5mg/l,螺蛳就开始死亡,另外水温超过40℃螺蛳也会死亡。

    ⑵看水色:看水好坏、肥瘦程度,及时调节水质。

    ⑶防病:主要防鱼病,尽量避免使用,因为硫酸铜对螺蛳有杀伤作用。一般用生石灰和杀菌药物或内服药物,进行防治鱼病。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要经常使用生石灰,既可防病又可增加Ca质及调节水质,一般15天使用一次为好。

    山坑螺属螺类,软体动物,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黄河平原等地。山坑螺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度,在15度以下或30度以上时停止摄食活动,10度以下开始入土冬眠,15度以上时开始繁殖,每只每次产小田螺约20~30个。

    因此山坑螺养殖首先在我国江浙两广两湖一带养殖。养殖山坑螺,常采用池塘喂养。

    1、池塘选择:要求选择面积3-20亩不等,池深1-1.5米,坡比1:3,池塘底质较肥,但淤泥不能太深,池塘周围河道水体要求无工业污染。至于老池塘,由于滩脚少,根据螺蛳生物学习性,螺蛳喜欢生活在淤泥较少的底质上,根据这一特点,建议池滩、池埂可用网片铺一下,增加螺蛳养殖的适应面积。还有一个办法:用网片竖在鱼池四周,进一步提高螺蛳养殖面积。

    2、池塘清整:池塘选择后,要进行鱼池清整工作,要做好池埂,及清除过多淤泥,特别是滩脚上的淤泥,有条件的最好进行吸泥处理。

    3、池塘消毒:全面禁止使用五氯酚钠清塘,一般可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但以生石灰为最佳,用量是有水(30-50cm)100-150kg/亩,无水50-75kg/亩。生石灰清塘有以下好处:①增加PH值;②增加Ca质;③可以调节水质;④可以进行杀毒杀菌。

    一般3月下旬开始可陆续投放种螺。投放前10天,按每亩50公斤-100公斤的用量全池泼洒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田螺摄食。放种螺前先在池中投施适量的粪肥,培育饵料生物。种螺放养最好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种螺应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养殖田螺可单独放养,也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田螺、泥鳅混养方式。

    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如开挖专池饲养则选择水源方便、为腐殖质土壤的地点修建池塘(如土壤不适宜,则最好先施放混合堆肥加以改良)。保持底泥厚度10厘米-15厘米,面积大小不限。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种植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田螺隐蔽栖息。

    要保证水质优良,凡含有大量铁质和硫质的水,绝对不能使用。因为含铁量过高的水,放养种苗后死亡率很高,能成活的螺壳上也附着红锈,甚至螺肉也呈现红棕色。硫磺水质同样使用螺具有硫磺臭味,不堪食用。养殖用水以稍混浊的河川或池塘天然水体最佳,不要过于清澄透明,水体应含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和充足的氧气。由于田螺对水中溶氧量非常敏感,当溶氧量在3.5毫克/升时,就不太摄食,降至1.5毫克/升时,就会死亡,所以养殖用水必须清新,能用半流水式养殖较为理想。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保持30厘米左右。

    最初的三至四个月成长最快,以后逐渐缓慢,以至二年后则不再成长。因此,田螺在人工养殖期间要抓住时机,充分投饵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长成,这样螺肉大且柔软味美,为天然者所不及,产量也较高。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放螺后投喂菜叶、米糠、豆饼、菜饼及动物内脏等下脚料。饼类浸泡变软后投喂,其它饲料切碎拌匀投喂。投饲量一般按田螺总重的1%-3%计算,二、三天投喂1次,并根据田螺的生长和摄食情况调整投饲量。投饲不必定位,并要多设投饲点。水温低于15摄氏度或高于30摄氏度时不需投饲。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根据田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摄氏度),田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当水温在15-20摄氏度、28-30摄氏度时,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给1%左右。当温度低于15摄氏度或高于30摄氏度,则少投或不投。

    严禁流入受农药、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鸭、蛇、鼠、鸟等敌害侵入;及时清除水中杂草和草根。平时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厘米左右。高温季节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温升高和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寒冷天气田螺进入泥土冬眠,此时,每周换水1-2次,并向水体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当水温下降到8-9摄氏度时,田螺开始冬眠。冬眠的田螺用壳顶黏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田螺在越冬期间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换1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1.养殖车间 养殖池为水泥池,要求池壁、池底表面光滑,面积15平方米~50平方米,混凝土池底,厚度为8cm~15cm;养殖池规格以长方形为佳,长宽比为3~4∶1,池深约为0.8m~1.2m,池底以3%~5%的坡降斜向排水口,排水口直径15cm~20cm,池外排水口设置水流控制装置,池内排水口设置防逃装置。在养殖车间上方距离地面2.5m~3m高处架设塑料薄膜和遮阳网,进行防雨、调光与调温。

    2.养殖池池底设置 在池底直接铺上粒径为246μm~198μm的砂子,厚度不超过5cm。

    3.供水系统 由砂滤池、蓄水池,提水装置、输水管道组成。砂滤池面积10平方米~20平方米,深1.2m~1.5m,底部铺设粒径为1.0cm~1.5cm的石子,厚度为20cm~30cm,石子面上铺设孔径为246μm~165μm的网筛,网筛面上铺粒径为246μm以下的砂子,厚度为30cm~50cm。蓄水池容水量为养殖总水体的50%以上。关于提水设备,可每500平方米养殖面积配备1台离心泵,其配备功率按每小时可抽水量达养殖总水体的5%~10%为宜。输水管道通至每个养殖池,输水管出口相对于池底排水口的另一端设置。

    4.增氧系统 养殖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配备1台功率为5.5kW以上的无油鼓风机;养殖面积1000平方米以下的,配备1台功率为1.5kW的增氧机。每2平方米~3平方米养殖面积可设置1个散气石。

    5.供电系统 养殖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配备1台功率为12kW以上的发电机;养殖面积1000平方米以下的,配备1台功率为10kW的发电机。

    6.饲料保存设备 养殖面积1000平方米以下的养殖场,应配备2台~3台容量为300L的冷藏柜;养殖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养殖场,应考虑建造1个吨级冷藏库。冷柜或冷藏库等冷藏配备的大小应以冷藏的饲料能满足供应5天~6天为原则。

    7.污水处理设施 应配备沉淀池、污水处理池、生化净水池等污水处理设施,建造各池的规格大小以能满足养殖池全负荷生产时正常进行污水无害化处理达标排放为原则。

    三、苗种投放

    1.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放苗前用浓度为20mg/L的高锰酸钾或浓度为1mg/L的福尔马林对养殖池进行消毒,清洗2遍后按"养殖池池底设置"的规定在池底铺砂,然后进水50cm~80cm。如是新建的养殖池,在进行消毒前必须用海水或淡水浸泡15天以上。

    2.养殖用水要求 水温23℃~32℃,海水盐度为20‰~28‰,pH范围为8.0~8.7,溶解氧含量4mg/L以上,氨态氮小于0.3mg/L,硫化氢小于0.01mg/L。放苗时,海水盐度最好在24‰~28‰之间,养殖池池水与育苗场池水的盐度差不超过3‰。

    3.苗种选择要求个体大小均匀、无畸形;壳顶尖。外壳完整、光滑,花纹清晰,无附着物;厣正常,头足部收缩有力;无脱肉现象。规格为2000粒/kg~4000粒/kg。

    4.放养密度800粒/平方米~1600粒/平方米。

    四、养殖管理

    1.饲料投喂 以新鲜或冰冻的蟹肉、贝肉或海水小杂鱼及海、淡水中养殖的低值鱼为主。冰冻蟹需解冻,切成小块;冰鲜鱼、鲜活鱼需清除内脏、鱼鳞,漂洗干净后切成小块。早期投喂低值鱼间隔投喂蟹肉,后期投喂低值鱼;每餐投喂同一品种的饵料生物;腐败变质的饵料生物不投喂;残饵多时少投喂,水温低于18℃或高于33℃时少投喂或不投喂。投喂方法:放苗的第2天开始投喂蟹肉或小鱼块,1个月后可投喂整条鱼,每天投喂次数为1次~2次,投喂量为总螺重的3%~5%,具体的投喂量应根据螺的数量、平均体长、体重、日摄食率加以计算,再根据螺的摄食状态确定,以投喂2小时~3小时后略有剩余为好。

    2.蓄水池、砂滤池管理 养殖期间,一般每隔10天~15天清洗、消毒蓄水池和砂滤池1次,蓄水池和砂滤池的消毒可用浓度为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5分钟~30分钟。

    3.水质管理 养殖用水应在蓄水池中经沉淀消毒过滤后进入养殖池,养殖前期保持池水处于微流水状态,每天流水量应达到养殖水体的1倍~2倍,进入养殖中后期每天应大换水1次,换水量为30%,高温期应加大流水量,且每天换水1次~2次。

    4.防爬措施 经常巡池,发现有螺爬离水面要及时用水冲洗。

    5.清除残饵 每天投喂2小时~3小时后用抄网捞取池中残饵或死螺,抄网网兜由孔径为833μm~350μm的聚乙烯网片加工而成。

    6.清洗砂子与换砂 每隔7天~10天用功率为0.3kW以下的水泵冲洗底砂1次,每隔40天~50天换砂 1次。

    7.筛选分养 每月需筛选1次,将大小螺分开,并按不同规格进行分池养殖。筛选分养规格、密度见表1。

    8.光照控制 用遮阳网调节光照,光照强度控制在300lx~500lx之间。

    五、病害防治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通过定期换水、洗砂、换砂、及时清除残饵等改善环境条件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常见病害有肠胃病和红肿病。肠胃病的症状为食管发炎、红肿,头足部伸缩困难,不能收回螺壳内,肠胃充血、发炎、溃烂,螺死之后软体部与壳分离。红肿病的症状为头足部红肿、伸缩困难,常仰卧于水底,把头足部伸出壳外。这两种病目前均无好的治疗方法,其预防措施是:注意养殖池的清洁卫生,海水经处理后使用;投喂新鲜饵料生物;高温期注意防晒;不要搅动池底;保持高水位,保持良好的水质;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等。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的规定。

    六、 收获

    当方斑东风螺生长达到规格120粒/kg以上时,即可收获上市。

    您好,我是维修工,很荣幸能在汽车大师的平台为您解决汽车上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为您得到帮助,祝您用车愉快。😊😊【汽车有问题,问汽车大师。4S店专业技师,10分钟解决。】

    • 创业指南
    • 网上开店
    • 养殖视频
    • 理财
    • 政策
    • 技术
    • 致富视频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