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业指南 致富视频 网上开店 养殖视频 范文大全 创业项目开店经验创业杂谈如何创业技术资料创业防骗项目分析微信营销农村创业投资理财
  • 创业起步
  • 创业知识
  • 赚钱经验
  • 王暴魁基于“阴火”理论辨治糖尿病肾脏病经验*

    时间:2023-04-15 15:05:04 来源:东东创业网 本文已影响 东东创业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

    孙超凡,王暴魁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 100078)

    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以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区细胞外基质沉积,肾小球硬化,伴或不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为病理特点[1]。其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已成为慢性肾脏病中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及渐进性肾功能损害等。糖尿病肾脏病在中医古籍中并无明确记载,历代医家多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消渴”“水肿”“尿浊”等范畴[2]。中医学认为,DKD病位在肾,由消渴病发展而来,临床上多见火热之证。故在病机认识上,“火邪”已得到多数医家的普遍认可[3-5]。然火邪有实火、虚火之别,阳火、阴火之分,临床中多数医家往往忽略这一区别,偏向性认为DKD乃“实火”“阳火”所致,在治疗中常应用大量清热泻火之品伤及脾胃、损耗正气,反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阴火”理论作为阐释病机、诊治疾病、遣方用药的一种理论依据,在内科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阴火的本质是在脾胃气虚的基础上继发的虚火[6],以气火不利、升降失调为要。从DKD与阴火的基本病机来看,两者在发病基础及起病特点等方面密切相关。

    王暴魁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肾病科学术带头人,师从国医大师张琪教授,继承并发展张琪论治DKD的诊治经验,临床经验丰富,论治独到。王暴魁教授认为阴火是导致DKD发生发展的基本要素,且贯穿疾病始终。早期阴火内生、耗气伤阴,故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口干咽燥之症;
    中期阴火鸱张,下扰肾络,络虚不固,故见蛋白尿等虚损之象;
    晚期阴火熏灼,痰瘀互结,致肾络癥瘕而生,故见肾脏纤维化等病理改变。治疗上多采用补脾益肾、调气散火之法,寒温并用以升阳散火,活血和血以消积伏瘀。笔者师从王暴魁教授,长期伺诊左右,现将其论治DKD的经验整理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1 阴火的基本特点“阴火”理论乃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李东垣所创,其在《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中曰:“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
    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可见,阴火的发病基础在于脾胃亏虚所致,由此衍生出心火、相火及气机失调之火等,虽其部位不同、性质各异,然化源则一,统属于“阴火”的范畴[7]。在致病特点上,阴火兼具“火热”之性,在导致机体气阴两虚的基础上,还可灼津为痰、炼血成瘀,造成痰瘀等病理产物蓄积,变证丛生。

    1.2 阴火与阳火之分 火邪有阳火、阴火之别[8]。阳火是由六淫之邪、饮食积滞、火运太过等外在因素侵犯人体所引起火热偏亢的一类病证,在治疗上常采用清热泻火之法。阴火成因于七情内伤、劳倦过度等内在因素,是在脾胃亏虚、元气虚衰等基础上而继发的虚火,法当补脾益气、升阳散火。从阴阳辨证来看,阳火发于阳、现于阳,为阳中之阳;
    阴火源于脾胃亏虚所致故“发于阴”,兼具上冲之势而“现于阳”,为阴中之阳;
    从表里辨证来看,阳火由外感而发,属表;
    而阴火为内伤所致,属里;
    从虚实而言,阳火常见烦躁谵妄、口渴汗出、小便赤涩、大便干结、苔黄脉数等一派实热之象,当属实证;
    而阴火则成因于脾胃亏虚,其本则虚。气血乏源、五脏失养,则见心火、相火等,故阴火为本虚标实证。

    王暴魁教授认为气虚与虚火为阴火的基本要素。两者不仅在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等方面与DK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亦是构成DKD炎症反应的基础。

    2.1 气虚为本 从病因病机来看,本病由消渴病发展而来,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失养等均可伤及脾肾,致脾肾俱虚[9]。肾、脾乃先后天之本,生理上相互滋生,病理上相互影响。脾失健运致精血乏源、形体失养,故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之症;
    脾虚及肾,致肾气亏虚、精关不固,故见蛋白尿等虚损之象。消渴病久,脾肾气虚、气化失司,水湿泛溢故见水肿等。如《圣济总录·消渴门》所言:“消渴病久,肾气受伤,肾主水,肾气虚衰,气化失常,开阖不利,能为水肿。”此外,脾肾气虚亦是阴火内生的基础。脾失升清,致水谷精微等下流肾间,肾中相火被扰,离位上乘可生“阴火”[10]。DKD多见于中老年人,年老阴气自半,肾中精气匮乏,加之脾胃气虚,难以下充,致肾中精气更亏。肾为水火之宅,元气与相火寄居于此。“火与元气不两立”,元气亏虚致肾中相火妄动,发为阴火。《格致余论·相火论》言:“相火易起……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枯竭,诸恙丛生,宁日无望矣,故曰元气之贼”。

    气虚与DKD免疫炎症微环境紊乱的发生密切相关[11]。研究[12-13]表明,DKD是一种慢性低度炎症反应,具有低水平、持续性及非特异性等特点,表现为MCP-1、TNF-α、TGF-β、IL-1等炎症因子水平升高且持续时间较长,与机体免疫系统[14-15]、线粒体能量代谢[16]、肠道菌群[17]、自噬[18]等密切相关。在体内高糖高脂等环境作用下,免疫功能下降、线粒体代谢紊乱、肠道菌群失衡、自噬过程减慢等都可被视为“气虚”的表现。“脾者,主为卫”,卫气依赖于脾气的健运及充养得以发挥卫外御邪之功,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相似[19],因此免疫功能的下降多归结于脾虚不充所致[20];
    气作为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与线粒体参与能量代谢、氧化还原等作用相似。因此,线粒体功能障碍亦可视为“气虚”的具体体现[21];
    而肠道菌群分解代谢食物的过程与“脾主运化”功能相似,故肠道菌群紊乱与气虚密切相关[22];
    此外,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途径降解受损或衰老蛋白质及细胞器,实现细胞更新的过程。在一定条件下,气虚亦可致自噬过程减慢从而影响机体内的代谢[23]。

    2.2 虚火为标 阴火内涵丰富、形式众多,涉及心火、肝肾相火、郁火及气机失调之火等,均与DKD密切相关。脾胃气虚、生化乏源,阴血难以滋养心肾,君相火旺而内蕴成火;
    脾胃气虚、升降失常,阳气不得宣发,郁而化火;
    “火与元气不两立”,脾胃气虚、元气衰惫致壮火独盛。从临床表现来看,DKD患者虽呈现一派热象,然多伴有气短乏力、口干咽燥等气阴两虚之症,其性为虚。王暴魁教授认为,从虚火而论,心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DKD患者见心悸自汗、面色发红、舌尖红、脉细数等症状,与心火密切相关;
    肝肾位居下焦,精血同源、藏泻互用,故机体见蛋白尿等虚损之象乃肾中相火妄动、精关被扰所致。此外本病多见头晕耳鸣、面色苍白等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之症,亦乃相火煎灼阴精,致精血亏虚难以上荣、清窍失养所致;
    阴火滞于中焦,致气机升降失常,清浊相干、浊毒内蕴等,造成后期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少尿闭等症状。从临床指标来看,DKD患者虽有炎症因子水平升高,然具有慢性及低度等特点,且机体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红肿热痛,亦为虚火所致;
    从病理特征来看,肾小球血管扩张、血流量大、流速增快等病变不仅使肾小球内呈现“高血压、高滤过、高灌注”等状态,亦可造成肾血管内皮损伤,出现肾小球硬化、系膜细胞增生等“络虚瘀损”的病理变化,亦乃虚火留于肾络而成。

    3.1 寒温并用,升阳散火 针对气虚为本、虚火为标的基本病机,王暴魁教授在治疗中多升阳健脾以治其本、甘寒泻火以治其标,法尊东垣,常应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加减治疗。“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出自于《脾胃论》,该方由柴胡、黄芪、羌活、升麻、人参、黄芩、黄连、石膏等药物组成[24]。其中黄芪、人参甘温以补中益气治其本;
    “惟泻阴中之火,味薄风药,升发以伸阳气,则阴气不病,阳气生矣”,应用柴胡、羌活、升麻诸风药升阳散火以升发气机、恢复脾胃气机升降之枢;
    此外,亦要注意燥热为标的特性,佐以黄芩、黄连、石膏等甘寒泻火除其标,防止辛温太过而耗伤其阴。《脾胃论》载:“当先于阴分补其阳气升腾,行其阳窍而走空窍,次加寒水之药降其阴火,黄柏、黄连之类是也”。全方以阴火弥散为立义,一在病机基础上,始终以补脾胃之气为根本。肾中元气不充,当以胃气滋之而发挥固摄精微之功。二在病因病势上,阴火弥散,当以甘寒泻之。肾中相火旺盛,当用甘寒泻火以截其灼津损络之势。三在气机升降上,元气不升而相火独旺,当以升华脾阳而复其气机。全方体现了甘温补中、甘寒泻火、升阳散火等论治阴火的思想

    3.2 活血和血,善用风药 瘀血为糖尿病肾脏病后期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因素。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云:“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糖尿病肾脏病发病日久,阴火灼津为痰、炼血成瘀,痰瘀胶着互结于肾络,致肾络癥瘕而生,造成病情加重。故在强调恢复气机升降、散泄阴火的基础上,王暴魁教授亦多重视瘀血为患,采用益气活血、养阴活血、凉血活血等治法,随证加减。其在临床中善用桃仁、红花、丹参等药,既可活血和血以润燥,又助轻清升散之品疏散阴火,即所谓“若阴中火旺,升腾于天,致六阳反不衰而上亢者,先去五脏之血络,引而下行”。对于瘀血较重者,其应用水蛭、地龙、土鳖虫等虫类药以增破血逐瘀、通达经络之力,正如吴鞠通言“以食血之虫,飞者走络中气分,走者走络中血分,可谓无微不入,无坚不破”。此外,在注重瘀血为患的同时,其亦常应用穿山龙、青风藤、鸡血藤等藤类风药。此类药物辛凉走窜,一方面可除肾中诸邪,具搜剔通络之功;
    另一方面其性为凉,可泄越阴火,防火邪与他邪相煽。同时,药理研究亦证实此类药物具有抗炎、免疫调节、免疫抑制等作用[25-26],可降低蛋白尿。

    4.1 病案1 患者,女,65岁,2021年10月20日初诊。主诉:反复口干乏力10年,双下肢浮肿3年。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乏力,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为2型糖尿病,予二甲双胍、瑞格列奈治疗,未系统监测血糖。3年前出现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尿常规示尿蛋白(+),外院诊断为“糖尿病肾脏病”,具体治疗不详,疗效欠佳。刻下症见:神疲懒言,倦怠乏力,口干舌燥,腰酸腰痛,大便偏干,小便泡沫量多,夜尿4~5次,双下肢轻度浮肿。舌暗红,苔薄黄,脉弦细。尿常规示:尿蛋白(2+),尿糖(3+);
    24h尿蛋白定量:2.05 g;
    血生化示,血肌酐:112.3μmol/L,尿素氮:7.5 mmol/L,尿酸:307.3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7.5%。空腹血糖:6~7 mmol/L,餐后血糖:8~11 mmol/L。肾穿刺活检符合DKD Ⅳ期。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Ⅳ期。中医诊断:消渴;
    消渴病肾病。辨证:脾肾两虚,阴火内盛。治法:补脾益肾,散泄阴火。方选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加减,处方:生黄芪30 g,党参15 g,黄芩10 g,黄连15 g,葛根30 g,升麻6 g,茯苓20g,汉防己10g,女贞子20g,墨旱莲20g,芡实15g,金樱子15g,穿山龙20 g,青风藤15 g,桃仁10 g,丹参10 g,土鳖虫10 g,石膏3 g。28剂,1剂/d,水煎服,分早晚温服。

    2诊:2021年11月18日,诉自觉体力改善,双下肢水肿较前减轻,近日因搬重物导致腰酸腰痛等症状较为突出,纳寐可,小便有泡沫,大便调。舌暗红,苔薄黄,脉弦细。复查尿常规示:尿蛋白(2+),尿糖(2+);
    24 h尿蛋白定量:1.83 g。患者目前腰酸腰痛等症状突出,故予上方加牛膝20 g,苏木15 g,伸筋草15 g。28剂,煎服法同前。

    3诊:2021年12月17日,诉诸症悉减,仍有少许口干口渴等症状,饮水可解。舌暗红,苔薄白,脉细。尿常规示:尿蛋白(+),尿糖(+);
    24 h尿蛋白定量:1.02 g;
    糖化血红蛋白:6.9%。予2诊方加天花粉15 g,枸杞子20 g。28剂,煎服法同前。

    按语:本案患者为中老年女性,患2型糖尿病10年,诊断为DKD 3年。以口干乏力、水肿为主要症状,辅助检查示尿蛋白、尿糖阳性,血肌酐、尿素氮指标升高等。患者消渴日久,脾肾俱虚、气津两伤,故见神疲乏力、口干舌燥之症。脾肾亏虚又可致气化失司、水湿内停,故见双下肢水肿;
    “火与元气不两立”,气虚化火、阴虚生热,致阴火弥散于内,故见口干口渴、大便干结等,病症相合、四诊合参,辨证为脾肾俱虚、阴火内盛证,治以补脾益肾、散泄阴火。方中黄芪、党参、升麻补脾益气,升阳发散;
    女贞子、墨旱莲滋阴益肾,固摄精微;
    阴火蒸腾于内、熏灼三焦,故以黄芩、黄连、葛根、石膏等以奏清上达下、逐热泻火之功;
    阴火久积、日久致痰瘀而生,使肾脏发生纤维化等病理改变,故应用桃仁、土鳖虫等以活血和血,消积伏瘀;
    患者年逾六旬,阴气自半、精血亏虚,腰酸腰痛及夜尿等症状较为突出,故加芡实、金樱子、女贞子、墨旱莲等滋阴益肾,固摄填精。同时,王暴魁教授常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针对机体所反应的症状,对症治疗,如防己、茯苓、穿山龙、青风藤等药物具有改善水肿及蛋白尿的作用。2诊、3诊时患者诸症悉减,考虑病机未变、方证相合,故守前方继服,随症加减。如腰酸腰痛突出,加牛膝、苏木、伸筋草以舒筋活络,通经止痛;
    口干口渴明显,加天花粉、枸杞子以滋阴泻火,生津止渴。

    4.2 病案2 患者,男,63岁,2020年9月21日初诊。主诉:间断口干乏力10余年,泡沫尿3年。患者10余年前出现口干乏力,于当地医院就诊查血糖升高(具体不详),确诊为2型糖尿病。平素注射胰岛素诺和灵30R,早晚餐前各20 U/次,口服二甲双胍(0.5 g/次,2次/d),未监测血糖。3年前发现小便有泡沫,查尿常规示尿蛋白(+),诊断为DKD,规律服用氯沙坦钾片(0.5 g/次,3次/d),疗效欠佳。刻下症见:时有口干乏力,小便泡沫增多,量少色黄,自觉视物模糊、眼睛干涩,五心烦热,纳可眠差,大便1次/2~3 d。舌暗红,苔薄黄,脉细数。辅助检查示,尿微量白蛋白:421 mg/L,糖化血红蛋白:7.2%,空腹血糖:7.6 mmol/L。眼底:双眼视盘边界清楚,视网膜静脉轻度迂曲、扩张,视网膜表面可见散在片状出血,黄斑中心凹反光存在。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脏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双眼)。中医诊断:消渴;
    消渴病肾病;
    消渴目病。辨证:脾肾亏虚,阴火内盛。治法:补脾益肾,散泄阴火。方选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加减,处方:黄芪30 g,麸炒白术15 g,枸杞子15 g,生地黄15 g,女贞子20 g,墨旱莲20 g,菟丝子15 g,三七粉6 g,蒲黄10 g,酸枣仁20 g,葛根20 g,黄连10 g,鸡血藤15 g,羌活10 g,升麻10 g,防风10 g,柴胡10 g,牡丹皮10 g,赤芍10 g,黄柏10 g。28剂,1剂/d,水煎服,分早晚温服。

    2诊:2020年10月19日,诉视物仍有模糊,口干乏力、五心烦热等症状有所好转。舌暗红,苔薄黄,脉细数。辅助检查示,尿微量白蛋白:386 mg/L,糖化血红蛋白:6.9%。予前方加青葙子15 g,密蒙花15 g。28剂,煎服法同前。

    3诊:2020年11月18日,诉诸症悉减,近日因琐事与他人争吵致夜寐不安、入睡困难加重。舌暗红,苔薄黄,脉细数。辅助检查,尿微量白蛋白:321 mg/L,糖化血红蛋白:6.5%。予2诊方加合欢花15 g,首乌藤10 g。28剂,煎服法同前。

    随诊至今,患者继守3诊方,随症加减。未有明显不适,尿微量白蛋白持续小于300 mg/L,糖化血红蛋白保持在正常水平。

    按语:本案患者诊断为DKD 3年,中医辨证为脾肾亏虚,阴火内盛证,故以补脾益肾、散泄阴火为主。阴火有心火、肝肾相火及气机失调之火之分,故在辨治阴火的过程中,王暴魁教授根据患者症状及病位的偏向性不同,谨察病机,灵活加减用药。患者病程日久,肾水亏虚,难以上承以制约心火,造成心火独亢而发为阴火。阴火独盛,耗气伤阴,故可见口干乏力、五心烦热之症;
    心火独亢、煎灼肾阴,致肾水亏虚,精关不固则见蛋白尿;
    心火上灼目络,热迫血行致脉络争张、破血逆行故使视网膜发生片状出血等病理改变;
    心火独盛、阳不入阴故见夜寐难安、入睡困难等心神不宁之症。在治疗上,以补脾益肾、散泄阴火,尤以清泄心火为主。方中黄芪、炒白术、女贞子、墨旱莲、菟丝子健脾益肾,固摄精微;
    生地黄、牡丹皮、赤芍、黄柏滋阴泻火,心肾并调,使君相二脏各安其位、各司其职;
    而患者出现视网膜出血等病变,乃热迫血络所致,故以三七、蒲黄、鸡血藤凉血止血,通络逐瘀。此外,王暴魁教授在散泄阴火的基础上应用羌活、防风、升麻、柴胡等风药加减,一方面升阳散火以助阴火发越;
    另一方面轻清走窜又可疏散瘀结以开通眼中玄府。患者在2诊、3诊时出现视物模糊及入睡困难等不适,故应用青葙子、密蒙花、合欢花、首乌藤等明目泻火、养心安神,收获良效。

    糖尿病肾脏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中医学认为火邪与本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故多施以清热泻火之法论治此病,但临床疗效欠佳。王暴魁以“阴火”理论为切入点,通过探讨阴火与DKD二者在起病来源、证候要素及病机特点等方面之间的相关性,认为阴火导致了DKD的发生发展。这一思路摒弃了火邪中实火、阳火导致DKD发生的固有观点,进一步扩大了“火邪致病”的病机内涵,弥补了“阴火”理论论治本病的空白。

    猜你喜欢阴火升阳心火李杲阴火理论研究探析*陕西中医(2020年3期)2020-12-29牛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养生阅刊(2020年11期)2020-12-23猪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养生阅刊(2020年11期)2020-12-23中医导引法——八段锦(四) 摇头摆尾去心火基层中医药(2020年7期)2020-09-11浅析“阴火”天津中医药(2019年10期)2019-01-13疏风升阳治失眠基层中医药(2018年3期)2018-05-31李杲“阴火”学说之我见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15期)2015-01-26升阳益胃汤的临床应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22期)2014-03-01林家坤阴火理论在慢性肾衰竭疾病中的应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21期)2014-03-01金杰教授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经验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15期)2014-03-01
    • 创业指南
    • 网上开店
    • 养殖视频
    • 理财
    • 政策
    • 技术
    • 致富视频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