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业指南 致富视频 网上开店 养殖视频 范文大全 创业项目开店经验创业杂谈如何创业技术资料创业防骗项目分析微信营销农村创业投资理财
  • 美食小吃
  • 开店资源
  • 实用知识
  • 养殖技术
  • 价格行情
  • 药材种植
  • 种植技术
  • [助力记帐户致富] 国家级账户

    时间:2019-01-01 08:14:40 来源:东东创业网 本文已影响 东东创业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洞见如炬,近日再次对“四好农村路”建设做出重要指示,深刻指出要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就“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6亿农民“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正在变为现实,“四好农村路”让农村更强、农民更富、乡村更美。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提出、领导推动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鲜明的人民立场和真挚的为民情怀在农村路上的生动体现。

    “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加快构建“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

    党中央高度重视“四好农村路”建设,连续3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对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作出部署。《政府工作报告》对农村公路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将“四好农村路”作为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农业现代化、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载体,定向精准施策、加强组织保障,出台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和运营工作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基本建成。16个省级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四好农村路”支持政策,20个省级人民政府将“四好农村路”主要指标纳入政府考核,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行业主抓、社会参与”的强大合力。

    5年来,农村公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乡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全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超过127.5万公里,约99.2%的乡镇和98.3%的建制村通了沥青路、水泥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全国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99.1%和96.5%以上,城乡运输一体化水平接近80%。

    道路通百业兴。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城乡互动、缩小了城乡差距、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改善了农村居住和出行环境,还有效带动特色种养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为贫困地区群众打开脱贫致富大门,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加强深化对农村公路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

    “四好农村路”修的是路,改变的是农村面貌,联系的是党心民心,巩固的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我们要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建设农村公路重要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交通强国,必须加快补齐农村交通运输这块短板。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交通强国。虽然我国已经是交通运输大国,但是建设交通强国依然任重而道远,其中农村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的交通运输发展短板明显。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让建设交通强国的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农民群众。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农村公路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农村公路不仅是农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也是农村居民享受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前提,更是推进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实现美丽乡村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加快完善农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助力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体系。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把农村公路作为先导和基础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要想富先修路,没有过时。交通运输是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先导性条件,加快实施交通扶贫脱贫攻坚,是实现精准扶贫脱贫的先手棋,是破解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瓶颈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宗旨和导向,坚决打赢交通扶贫脱贫攻坚战,小康路上绝不让任何一个地方因交通而掉队。

    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当好先行

    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示范县为载体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让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越走越宽广,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

    要加快“建好”,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中发挥先行作用。筑路永无止境,有路方能振兴。我们将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康庄大道”,实现骨干通道外通内联、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基本贯通、普通国省道提级改造。加快实施“幸福小康路”,保基本、惠民生,推进农村公路向进村入户倾斜,确保2019年前完成贫困地区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托底目标。加快实施通村组硬化路建设。扎实推进“特色致富路”,加快推进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引领贫困地区致富的能力。全力打造“平安放心路”,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到2020年前基本完成乡道及以上公路安全隐患治理。

    要努力“管好”,增强农村公路发展内生动力。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创新,加快完善组织保障体系、资金保障体系、绩效考核体系,提高治理能力。

    要聚焦“护好”,提高农村公路服务质量水平。一分建设,九分养护。我们将按照构建现代化公路养护管理体系的要求,把养护作为农村公路的主攻方向,强力推进规范化,大力推进标准化,积极推进专业化,扎实推进机械化,切实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

    要突出“运营好”,加快城乡交通运输服务一体化。“四好农村路”中,建好是基础,管好、护好是保障,运营好是目的。我们将更加注重服务效率、质量效益、运营效能,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客运方面,着力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确保到2020年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并创新运营组织模式,确保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物流方面,要加快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建设步伐,按照“多站合一、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快推进农村物流现代化。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1] 2018年2月4日,中国农历立春,这天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来到浙江衢州开化青山村,就看到一大帮村民正在紧急地给枇杷树进行树干刷白。原来这是因为17年大降温,连续下了几天冻雨冻雪,一些已经开花的枇杷树受到了不小的伤害。所以青山村头镇镇党委书记陆永和正带领着村名将冻害降低到最低。

    “今年虽然琵琶因天气原因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但是我们会尽力将冻害降低到最低。而且,去年,我们在新闻中心的助力下,去了”华东枇杷第一村“穆坞村考察学习,今年在新方法的种植管理下,枇杷品质、品相出来一定不错,我对今年的产量也很有信心。”陆永和信心满满地说。

    青山村坐落于海拔400多米的半山腰,村里有耕地333亩,山林4247亩,枇杷、蔬菜种植面积1300余亩。青山村的枇杷已经种了三十年了,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都是靠这些枇杷。以前,村里的农民总觉得,枇杷的产量越高越好,树种的越密越好,导致枇杷的品质一直得不到提升,青山枇杷的品牌也一直打不出去。在开化县新闻中心大力扶贫之下,通过网络扶贫为进一步提升枇杷产业。2017年5月,县新闻中心通过兰江导报牵线搭桥,专门带领青山村两委干部到素有“华东枇杷第一村”的兰溪市女埠街道穆坞村考察学习。随后的11月,又帮助邀请穆坞枇杷专家走进了青山枇杷园,送技术、送计策,提出了“三疏一改”(疏枝、疏花、疏果、改造品种)的方案,引导群众提高枇杷品质。

    “肩挑叫卖”到“村头直售”

    “13年以前,村子里的村民出去卖枇杷要挑着枇杷倒两趟车,要花2个多小时才能到县城卖枇杷。辛苦不说,大家在县城没有一个固定销售点,筐里总是剩下很多枇杷,最后只得低价处理或者送人、倒掉,收入很不稳定。”青山村村主任汪平告诉记者,“现在就不一样了,自从新闻中心助理宣传以后,我们青山村的枇杷刚采摘下来,就立马会有游客来买,80%以上直接在村门口就能卖掉了,价格也比以前翻了一番。”

    2014年,随着国家对“三农”的重视,开化县也逐渐重视抓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各种新闻力量也开始大幅关注这一主题报道。当开化县新闻中心在新闻报道中发现青山枇杷的售卖难题后,主动与村头镇党委政府对接并共同组织了青山枇杷自驾采摘游活动。并不断利用网络力量,进行新闻专版扶贫,撰写了多篇系列稿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5年,新闻中心助力青山村开展了枇杷节活动,采摘游期间,青山人在家门口成功销售10万多公斤枇杷,收入96万余元,人均增收达到2000余元。

    “我是14年回乡的,之前是在杭州工作,总是觉得游子在外,挂念家里人。在看新闻时发现国家对农村发展越来越重视,我也很想回家,为我自己的家乡尽一份力,也希望能回家好好照顾自己的家人。”汪平告诉记者,一回来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竞选村主任,希望能用自己的想法、力量带领家乡致富。“现在村子里的年轻人已经有80%以上了,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每年在外打工的村民回乡后,都希望能够留下,很多人跑来问我干些什么。”青山村实现脱贫后,很多外出打工的青壮年纷纷赶回家摘、卖枇杷,青山农民真正尝到了从“肩挑叫卖”到“村头直售”的甜头。

    枇杷蜜增“甜”收入

    不仅如此,为进一步带动农户增收,2017年,县新闻中心组织采写了《青山枇杷蜜“甜”了农户》等多篇稿件,希望可以引导村民发展中蜂养殖、生产枇杷蜜,采摘枇杷花、枇杷叶,开发生产枇杷后续产品,建设保鲜库,开发枇杷宴,拉长产业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以前和现在的变化可不小。”84岁的杭州陆兵余连樟感叹道。余连樟的父母是村里老一辈的蜂农,从小父母在割取蜂箱的时候,余连樟总是站在旁边看着。退休后自己也干起了养蜂这个行业。“以前的土方法取蜜,总是要损失不少蜜蜂。后来政府助力请了专业的人来教我们,产量提上去了,在种植枇杷的期间,也有了额外的收入。”青山村其实并不只是这一家养蜂,但因为产量小,总是自己家留着吃,从没想到在新闻中心的宣传下会有这么多游客感兴趣,想要前来购买。现在青山村光靠着养蜂采蜜,一件的收入就能达到十几万。

    “我也是从这里看到的商机,今年我也引入了40桶蜂桶准备当村里的”试验田“,如果今年的产量好了,我准备在全村推广,让只中枇杷的乡亲们也多一份收入。”汪平告诉记者,在新闻中心的宣传下,村里也开建了农村淘宝,城市里的人看到新闻报道后,扫二维码从网上下单,这边把收到新鲜的蜜发到城市。因为枇杷花是在冬季开花,采蜜的花期比普通的花卉时间长,所以产出的蜜比普通花卉产出的蜜也甜的多,是市场自然很好。

    村主任汪平告诉记者,“未来三年,我们青山村准备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由县新闻中心牵头,在三年内完成”枇杷收入翻两番,一亩山万元钱,村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任务。大家都很有信心。”

    这几年,在开化县新闻中心的加大策划宣传下,不仅仅是青山村实现了脱贫致富,长虹乡台回山、高田坑,村头镇青山,林山乡白石尖,苏庄镇石耳山,马金镇豆腐节等,也成为了以网络新闻报道推进乡村旅游的成功范例。在推进乡村旅游的同时,扩大了新闻单位在外的影响力。据统计,近年来县新闻中心每年都策划推出30多个自驾游活动,启蒙、引导老百姓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迅速提升了开化在外知名度,促进了开化县乡村旅游的爆发式增长。

    致富了就好。

    我看过一部电影【卒迹】,讲的是这个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还还有一定比例,现在距离全面消除贫困、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只有五年时间,因此,扶贫任务十分艰巨。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强力号召,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结合地方实际,科学谋划,把减贫工作列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所有干群提振精气神,决心要啃掉这块“硬骨头”,确保按时按质按量摘去贫困的帽子。

    从优秀年轻干部中选派第一书记脱产驻村,就是全面实施精准扶贫、集中力量打好扶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目前,很多地方驻村工作都井然有序,第一书记全部到岗到位,和基层干部一起同工同劳同考核。然而,第一书记进驻基层之后,在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过程中,同样也将面临一些实际困惑。比如,面对农村人力资源紧缺、经济来源匮乏、项目支撑不足等普遍现状,第一书记要想在短时间内全面、快速、圆满地解决,恐怕还没有那么轻松。

    当然,这并非弱化第一书记的重要作用。或许,他们在为贫困村、贫困户送去精神食粮,提供智力支持,进行劳动帮扶等方面优势的确明显,但要彻底解决涉及项目匹配、资金整合、权力下放等“大事件”,还少不了畏难情绪,往往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从前阶段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的反馈情况来看,他们在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技术引领等方面,感觉力量还很薄弱。显然,第一书记的“烦心事”并非无病呻吟,而是各地在实施精准扶贫时面临的共同难题,早已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但这并不可怕,目前的困惑,正好又为今后的扶贫工作如何创新、如何转型、如何攻坚、如何见实效,提供了思考范畴和研究方向。

    抓好扶贫工作,鼓励第一书记积极作为很关键。扶贫工作量大面宽,时间紧迫,对他们的个人素质当然也是一大考验,要有“上得厅房下得厨房”的工作能力。在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思路不清的问题上,需要实事求是地搞好调查研究,通过深入走访,了解村情、民情,掌握可靠的数据来源,形成科学的发展计划。在解决劳动资源匮乏的问题上,需要结合村社劳动力现状,进行适当调控,可以化零为整,集中力量克难攻坚。在解决技术短缺的问题时,需要提高学习能力,通过观摩学习、培训学习、书本学习等方式,主动参悟实用技术,并强化实践锻炼,以此带动更多的人发家致富。在解决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时,需要充分了解时事,及时掌握政策动向,以期赢得更多发展机遇。

    让第一书记成为引领群众发展致富的排头兵,我们更要防止一个误区:有人认为,把第一书记下派到村社之后,工作好不好,扶贫见不见成效,就看他们的表现了,反正有严格考核来约束,工作好的给予褒奖,工作不好的给予惩罚,这样会逼着他们“不用扬鞭自奋蹄”。于是,有些第一书记为了突出业绩,只好各显神通,千方百计找“门路”,这从某种意义上可能破坏农村经济发展生态。其实,奖惩只是一种考核手段,却并不是目的,而最终能否顺利完成扶贫攻坚任务,才是影响国计民生的大事。既然上级组织委以重任,基层群众抱以希望,第一书记便背负相同的责任,连着相同的梦想,那么,为所有第一书记营造一个善于谋事、乐于干事的良好氛围尤为重要。

    因此,第一书记驻村之后,除开要对他们进行严格的工作考核之外,还要及时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提供后勤保障才行。说到底,对第一书记而言,工作挑战最大的莫过于如何才能获取扶贫项目了,毕竟,解决困难还是需要资金投入。当他们结合村情民意制定出发展规划,一味纸上谈兵可不行,最终还得靠项目来落实,而项目什么时候能落实、怎么实施,又不是他们就能“一锤定音”的。更何况,项目、资金有时难免存在“僧多粥少”的情况,如果没有关键部门把握全局、统筹整合,仅靠个人争取、反复跑路才能完成项目审批,完全可能造成分流不均、轻重失衡等不良倾向。

    那么,对贫困村的项目支持究竟如何落地?第一书记虽然个人本领再强,但在项目实施上如果没有强有力后方支援,艰巨的扶贫任务恐怕很难完成。所以,仅靠第一书记深入基层出谋划策、思想引路、智力投资还不够,政府及相关部门更应主动参与,对基层申报的所有扶贫项目进行系统审核、统筹安排、合理分配,同一地方,能为所有第一书记打开相同的“绿色通道”,才是上上之策。在安排项目资金的过程中,也只有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对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的量化考核才有实际意义。

    选派第一书记进驻贫困村,本是一件民心工程。但如何能让第一书记助力精准扶贫收到实效,帮助他们成功走出工作困局,尚需多方给力。一方面,要靠第一书记主动作为,勇挑重担;另一方面,要靠政府部门保障支持,公平决策。唯有如此,扶贫攻坚才能达到预期目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方能得到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戴。

    一要体察民情 做好民情调查员

    要始终把倾听民意、体察民情作为驻村工作的切入点,驻村干部要扎根农村,真正在村里住下来, 既要身住更要心住。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家中,了解掌握所驻村人口、资源状况、基础设施、村民收入、弱势群体等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帮促工作打好基础。

    二要化解民忧 做好纠纷调解员

    驻村干部要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己任,进村入户,调查研究,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排查和调解村民的矛盾纠纷,协助做好信访工作,做到提前介入,将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农村社会安定团结的各种突出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对一些土地纠纷、社会治安、水利纠纷、山林纠纷等热点难点问题,驻村干部要协助镇、村干部及时妥善解决。对各种社会、家庭、邻里矛盾,以法以情以理做耐心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尽量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三要拓宽渠道 做好村民致富好帮手

    驻村干部要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主要任务来抓,千方百计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寻找具有造血功能和长期效益的项目。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做到从实际出发,从长期效益出发,选准帮扶项目。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工作中,驻村干部要帮助农民改善生产条件,认真排查好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的“瓶颈”问题;帮助农民提高农技水平,做到扶贫扶智并举。

    四要要把促进农民群众增收作为工作重点。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向群众广泛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了解农民群众在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和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要为农民群众传授新的科技种养技术,提供信息帮助,引进新的有发展前景的农业种养项目,推动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着眼于改变帮扶村贫困状况,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入户走访,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为帮扶村确定了发展特色产业,打通对接销售渠道,实现农民快速增收致富的产业帮扶方案,并积极推进和落实。必须不断帮助村和社区干部拓展发展眼界,转变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子,布局群众受益快、受益面广、受益长远,地方优势和特色较为明显,符合群众发展意愿的项目。在帮扶工作中,要打破帮扶就把资金送一送、相互走一走的老模式。把解决农村和群众的困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坚持把选派村的焦点、难点问题作为帮扶的重点,发挥自身优势,与乡村两级密切配合,使“婆家”与“娘家”形成合力,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开展帮扶工作,加快帮扶村的发展。帮扶单位不仅从经济上支持,还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在人力、物力、技术和智力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不断拓展帮扶形式和内容。

    五要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工作根本。

    一是县直部门帮训理思路。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结合同步小康驻村帮扶工作,组织协调驻村干部和联系帮扶单位深入村组,采取调研座谈、形势分析报告、专题辅导、外出学习考察、提供信息支持等形式,多渠道、多方式组织村干部进行学习培训,帮助村干部理清发展思路,帮扶寻求发展致富道路;要帮助联系村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引进和培植新的产业项目,采取“引、传、帮、促”的方式转变群众观念,带领群众创业,即在致富门路上“引”,在致富技术上“传”,在创业致富困难上“帮”,在创业致富上“促”。要通过领导干部下基层,对无主导产业、经济发展滞后、群众收入普遍较低的自然村实行重点帮扶,帮助引进和发展特色种养产业项目,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六要把解决农村存在实际困难和问题作为工作核心。

    帮扶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必须把解决如乡村道路和桥梁、水渠、水坝的维修、用电难和扩建工程等作为“挂包帮”活动突破口,坚持以人为本,造福民众。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重点了解好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最急、最怨、最缺、最盼的具体问题。了解农民群众对农村低保,春荒救济,农机补贴等党和政府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办理建议。针对性地在遇到问题最多、存在困难最大的自然村做好服务工作,帮助农村低保户、残疾人等老、弱、病、残为主的弱势群众解决好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通过服务下乡、扶强帮弱,帮助村级组织解决政策、科技、信息、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问题,进而实现“村级班子坚强有力、农村工作规范有序、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民生问题有效解决、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七要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

    要通过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调查研究、领导联系点等制度,要深入开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把群众最盼最急的问题作为最大的要务来抓,及时化解矛盾,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针对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信访排查矛盾清理工作,努力消除隐患,预防和减少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及时巩固维稳工作成果。加大普法力度,加强排查调处,完善社会治安群防和化解农村矛盾机制通过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群众的自我约束能力,使群众逐渐能自觉通过合法渠道有序解决矛盾纠纷。结合帮扶村发展实际,积极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帮助村民化解矛盾纠纷。

    对各乡镇的民情、村情进行一次大的调查,做到了解民情、村情,对各村存在的山林水利、土地纠纷、宗族邻里矛盾等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谐的因素进行排查和调处,尽量减少问题上移,对确实需要上级有关部门解决的,要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搞好沟通协调,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以上为有关论述,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8月8日从西藏拉萨市官方获悉,截至目前,拉萨市已有7个产品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理标志产品产值近13亿元(人民币,下同),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精准扶贫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据悉,地理标志是国际通行的一项知识产权制度,在贸易中,它是质量、特色、信誉的保证。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特性本质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它是产地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传承的物质载体,是优良品质的代表。

    据拉萨市质监局局长次仁卓嘎介绍,拉萨作为西藏自治区首府城市,独具特色的藏族文化,孕育了农畜产品(当雄牦牛)、中药材(藏红花)、藏药(西藏藏药)、轻工业品(尼木藏香)、饮品(曲玛弄矿泉水)、加工食品(古荣糌粑)、工艺品(藏毯)等7类地理标志产品资源。

    次仁卓嘎表示,实施地理标志保护,有效地增加了拉萨市特色产品的附加值,涌现出一批致富牛、致富药、致富水、致富毯,精准帮助贫困民众脱贫致富。

    据当雄县副县长郑莉介绍,当雄牦牛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以后,产值增长2倍以上,经营收入增加229%,惠及牧户1891户,户均年增收在1500至2000元,有效带动了当地养殖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牧民收入。

    来源:中国新闻

    她说的对,顶峰马上又要更新支商宝,没听说教程出来你会惊讶的!

    • 创业指南
    • 网上开店
    • 养殖视频
    • 理财
    • 政策
    • 技术
    • 致富视频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