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业指南 致富视频 网上开店 养殖视频 范文大全 创业项目开店经验创业杂谈如何创业技术资料创业防骗项目分析微信营销农村创业投资理财
  • 开店创业
  • 小吃店
  • 美容院
  • 餐饮店
  • 服装店
  • 饰品店
  • 咖啡店
  • 宠物店
  • 特色店铺
  • 水果店
  • 母婴店
  • 烧烤店
  • 茶叶店
  • 便利店
  • [农村脱贫致富先进事迹材料] 贫困户致富事迹500字

    时间:2019-04-08 07:06:37 来源:东东创业网 本文已影响 东东创业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

    1、2005年1月,王光国提出修路的设想时,村民们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激动,而是表现出少有的冷静。很多人认为他疯了,凭劳力向大山要路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的事。“如果你们能把这条路修下河,我把姓名都改了。”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修路的是一组刘太贵。他说,“工程量太大了,祖祖辈辈都没修通,就一群老人妇女能把路修好?反正我不搞。“

    “三年修不通,五年!五年修不通,10年!这代人修不通,下一代接着干,总要修通这条路!”面对质疑和反对的声音,王光国并没有反驳,而是挨家挨户做工作,一遍一遍地给村民讲道理。村民们看到他铁了心,誓从洋芋河两岸的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通村公路,开始主动加入到修路队伍中来,逐一在修路申请书上签字,并按下红手印。

    修路之初,没有启动资金。王光国毅然关掉了自家开办的养猪场。工地上没钱买炸药,他拿来妻子卖肥猪的1500元钱。然而最艰难的是2006年3月18日那天,村民历经一个冬天在河谷上垒起的一道20米长的驳岸瞬间轰然垮塌,在场的男女老少一时间都懵了,忍不住相拥而泣。从此之后,修路的人开始越来越少。为振奋人心,重燃群众修路的热情,他立下誓言:“工地上只要还有一个人,我就一定会奉陪到底!”于是他白天修路,晚上又挨家挨户做工作,后来陆陆续续地又有不少人回到了工地。

    2、“店子坪村就像一头牛,而干部就是牛鼻子,牛鼻子牵不动,整个村的经济就不会动。”村支书王光国说,当时修路就是为了打通店子坪村跟外界的通道,现如今路通了,整个村的经济就有希望了。

    为了帮助村民致富,王光国带领村民在房前屋后种上了魔芋、烤烟和猕猴桃等经济作物,来大力发展农产品支柱产业。

    在发展猕猴桃时,有的村民认为种了猕猴桃后就种不成其它农作物了,不少老年人很反对。王光国费尽周折争取到猕猴桃树苗免费的政策,但是发下去的树苗很多村民还是不种,村民刘太春老人甚至直接把树苗扔掉。

    为说服大家,王光国专门到超市里买来猕猴桃,请大家品尝,介绍营养价值和种植效益。“这些猕猴桃7块钱一斤,它好吃而且营养丰富,销路销量都很好。如果一亩地可以产500斤,大家算算可以卖多少钱?”王光国的一席话让大家茅塞顿开,扔掉种苗的刘太春老人又重新申请领取了猕猴桃树苗。

    为把猕猴桃产业做大做强,王光国决定走“农户+集体+公司”三方合作经营管理模式,2012年,他联系了一家上海企业,在村里发展以猕猴桃为主产业的有机农庄。由企业出资租用150亩土地,进行集约化管理,建设高标准示范园,然后提供树苗和技术,这项措施吸引了很多村民自发参与。

    “外面打工要文化,我们没文化在外面也是卖力气,还不如回家卖力气,现在家里收入不比外面差。”在外打工多年的村民刘和喜,回到家里感触颇多。

    如今,放眼望去,一片一片的农田挂满了果子,看着长势良好的猕猴桃,王光国说,“努力没有白费,现在猕猴桃基本能够年年大丰收了。我们的农民不能只停留在传统农业思维,总老想着怎么种田,怎么养家糊口,而是要学会改变思路,成为现代农民,这才是致富新出路。”

    3、路通了、特色产业起步了,王光国又开始了新的盘算。“我们这里保留了原始生态,空气含氧量高,旅游开发潜力很大。”他说,“山清水秀是一种幸福感,田园生活更是一种归属感。”为了找回这种幸福感和归属感,王光国提出了构建旅游资源群的想法。为发展村内经济,这些年王光国走南闯北,目睹了城市雾霾的污染,这让他更加明白青山绿水的珍贵,也更清楚绿色发展才是小山村的唯一出路。

    特色民居改造,王光国要求房屋要因地制宜、依山而建,全部“白墙黑瓦、拱檐花窗”。他常说:“民房建设既要少占耕地,还要能保留田园特色。”村容村貌建设,王光国提出要“房前屋后林果化”,他鼓励村民多种桂花树、桃树、梨树,让绿色植物与特色民居相映成趣。如今的店子坪,处处郁郁葱葱,整洁清爽。水泥路、灭蚊灯、自来水、太阳能路灯……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一个“山中有城、城里有山”的休闲山村,雏形初现。

    2016年初,湖北省旅游局规划专家正式进驻店子坪;县里出资100万元扶持打造的“农家乐”接待点也开始筹建;通往附近4A级景区石门河的旅游公路,已进入路面硬化阶段。未来,这里将自下而上,串起石门河、店子坪、长岭林场,形成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我想抓住机遇,让大家都富起来。不能把贫困留给下一代。”王光国说,“做新农民,建新农村,走绿色生态发展道路,是店子坪人的梦想。现在,梦想正在慢慢变成现实。”

    王光国,男,土家族,1971年2月出生,高中文化程度,199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7月至2002年8月先后任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民兵连长、团支部书记、计生专干、会计、党支部副书记(文案中国,原创代写各类公文材料);2002年9月任店子坪村党支部书记;2005年11月至今任店子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13年1月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王光国同志22年如一日,坚守山村,带领700多父老乡亲,不畏穷山恶水,不惧极难极苦,将武陵山区最高寒、最偏远、最贫困的穷山村建设成了远近闻名的“桃花源”。如今的店子坪村,7个小组都通了水泥路,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盖起了富有土家风味的小洋楼,猕猴桃、烤烟、魔芋等绿色产业初具规模,民俗旅游、“红色旅游”正在悄然兴起,成为全省脱贫攻坚的样板村,先后被省、州、县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村党组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生态文明示范村等荣誉称号。王光国同志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最美村官、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王光国同志是我省基层党支部书记的楷模,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榜样。他以带领群众决战贫困的感人壮举,生动诠释了一名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崇高的价值追求、强烈的使命担当,充分彰显了一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对党的绝对忠诚、对人民的真挚情怀、对农村工作的无限热爱。为深入学习宣传王光国同志的先进事迹,弘扬王光国同志的愚公精神,省委决定,在全省广泛开展向王光国同志学习活动。

    学习他对党忠诚、坚守信念的政治品质。王光国同志政治立场坚定,始终把党和人民利益摆在心中最高位置(文案中国,原创代写各类公文材料),把决战贫困、强村富民作为奋斗目标,用铁一般担当引领群众向贫困宣战,艰苦创业奔富路。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立志改变店子坪村祖祖辈辈贫穷落后的面貌,坚信在党的领导下一定能让700多父老乡亲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他带领乡亲们战胜重重艰难险阻,奋战6个春夏秋冬,打通店子坪村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出山路,继而苦苦摸索脱贫致富的门路,大胆开拓共同富裕的道路,将极贫极苦的穷山村建设成为美丽村庄,靠的就是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和始终如一的坚定信念。学习王光国同志,就要学习他忠诚对党、赤诚为民,脱贫攻坚、矢志不渝,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政治品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学习他不畏艰难、苦干实干的愚公精神。王光国同志敢想敢干,始终不向贫困低头、不向命运屈服,以不脱贫决不罢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毅力带领群众克难攻坚。面对崇山峻岭阻隔、人财物极度匮乏的艰难困苦,他坚信“苦熬不如苦干”,以“石头再硬,硬不过店子坪人骨头”的顽强斗志,带领群众不等不靠,勒紧裤腰带,任凭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脚板把鞋底磨穿,终将天堑变通途(文案中国,原创代写各类公文材料),书写了绝地逢生的精彩传奇。为实现强村富民目标,他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坚持保护生态、绿色发展,产业兴村、旅游富民,打出“科技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的组合拳,带领老百姓走上精准脱贫之路。向王光国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敢想敢干、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愚公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的世纪大决战。

    学习他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王光国同志亲民爱民为民,用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对待群众,始终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谋福祉上。他常说:“干部就是给群众‘提草鞋’的。”他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尽心竭力为村民解难解惑解怨,甘做群众的“贴心人”“出气筒”。他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带领群众,像磁铁一样把群众团结凝聚在党支部周围,发动群众跟着党员干、党员跟着支部干,凝心聚力谋发展。他是群众的“主心骨”“领路人”,始终走前头,作示范。绝壁凿路,他冲锋在最险峻的路段;扶贫帮困,他结对最贫困的家庭;发展产业,他奔走在内引外联的最前沿;民生建设,他常驻在工程项目的第一线。学习王光国同志,就要学习他心中装着群众、时时想着群众、事事为了群众的为民情怀,千方百计办好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

    学习他不改初心、至真至纯的党员本色。王光国同志干净纯真质朴,始终牢记入党誓言,不忘入党初心,像大山一样敦厚,像青松一样正直,像山泉一样纯洁。面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最美村官”等诸多荣誉,他既淡定又坚毅,始终以更高、更严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辜负老百姓的信任、组织的培养;面对考取公务员后身份的改变,他不图安逸、不慕官职,依然坚守在村里,与群众摸爬滚打在一起;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他始终代表最基层百姓,为家乡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在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和项目中,他始终坚持“好处让群众先得”,不仅自己带头“吃亏”,而且绝不让亲友“占便宜”,绝不与群众争利。他坚持依法治村,按政策、规矩办事;他坚持公道正派,一碗水端平,以严实的作风带出了一个团结奋进的好班子、一个民风淳朴的好村庄。学习王光国同志,就要学习他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党员本色,干干净净干事,老老实实做人。

    各地各部门要把开展向王光国同志学习活动,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农村(文案中国,原创代写各类公文材料)、社区等各行各业基层党支部书记,对照王光国同志这面旗帜,立足行业特点和岗位实际,把合格党员的标尺立起来;对照王光国同志这面镜子,认真查找差距,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弘扬严实作风,努力做王光国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好支书。要把学习活动与推动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大力弘扬王光国同志艰苦奋斗、不折不挠的愚公精神,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决战决胜贫困的信心和动力,确保全省37个重点贫困县、482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590万贫困人口如期摘掉贫困帽子。要把学习活动与加强党政机关干部履职尽责管理结合起来,教育引导机关干部补“钙”提神、担当作为,为湖北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二:王光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罗官章,男,土家族,1937年7月出生,1956年10月入党,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2016年7月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其主要事迹是退休后回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帮助村民致富。

    坚守

    1997年12月20日,寒意料峭。刚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位置上退休的罗官章,悄悄回到牛庄村的老房子。

    第二天一早,罗官章就去爬山了。从屋前的招风岩,到屋后的庙湾岭,他每天早出晚归,尽往山里钻。左邻右舍笑着议论说:“罗老在城里呆久了,回乡来锻炼身体享清福。”虽然心中藏着个“大秘密”,他却是笑而不语。

    1977年前,人们记忆犹新:“电灯不亮,广播不响,公路不通,牛庄就像‘无人区’”。

    时任书记的罗官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心干干看,自己修建金山水电站。说干就干。没有公路,罗官章就与50余名村民亲自拖着半吨重的变压器和设备材料在大山里行进,一身雨,一身泥。“拉旱船,叫一个号子,板子和机械一起往下面嗦一下”。如今,金山电站已发展成一个拥有三级电站,装机容量1.3万千瓦,年纳税70万元的综合型电站。

    罗官章,回来了。

    “在任上的那些年,我们解决了乡亲们的‘粮袋子’,始终没有解决乡亲们的‘钱袋子’。老百姓吃饱了,荷包是瘪的”。多年来,罗官章始终对乡亲们有种“亏欠”感。正如他所说,“不让乡亲们的荷包里有钱,死了也闭不上眼”。

    家在他对面的村民朱坤最有发言权,“从罗老回乡起,他就没闲过,不是在种什么,就是在养什么。”朱坤是跟着罗官章发家致富的,村里的百万元户,县里的“拔尖人才”。

    九里坪村农民杨绪超三兄弟,原先住的是茅草屋,轮着穿一双破球鞋。1999年初,罗官章登门动员他们种天麻,帮助贷款3000元,并免费提供部分菌种和技术指导。当年,三兄弟净赚1万多元,将茅草房换成7间砖瓦房。8年后,杨绪超又建新房,还买了电视、冰柜、太阳能热水器等,日子过的蒸蒸日上。

    罗官章就像一个烧不尽的“火种”,点燃了乡亲们“挖穷根”的激情。19年间,跟着罗官章种烟叶、药材、蔬菜的1500多个农户,累计增收5.1亿元。牛庄乡原副乡长李思达感叹:“老百姓的荷包能鼓起来,罗老有大半的功劳。”

    执着

    在罗官章家里,面积最大、布置最好的是书房。近2000册书籍,十几种报刊。这里,应是宜昌海拔最高的农村书屋。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罗老奉行一生。

    1998年春节刚过,积雪未化。老罗和老陈怀揣15000元,远赴陕西、山西学习天麻种植技术。

    这个老陈,正是罗官章的儿时朋友,从陕西地质调查队退休回乡的工程师陈孔焕。天麻,作为名贵中药材,人工栽培难在突破有性繁殖关。“既然退休了,就别折腾了。何况技术难度大,搞不好,你这把老骨头会赔在大山里。”陈孔焕好心劝他。那晚,围着火炉,罗官章和陈孔焕谈到深夜。

    面对掌握致富的“金钥匙”,罗官章取经途中四处碰壁。“别处能繁殖成功,牛庄也能行。”罗官章和陈孔焕一股“牛脾气”爆发,决定在自家搞天麻有性繁殖试验。

    第一年,失败。第二年,再失败。第三年,成功。2000年5月,终于在冰冻期长达4个月的高山上,成功繁殖了天麻的第一粒种子。此时,试验已进行100多次,观察记录写了整整三大本。

    与此付出的,还有罗官章的两个手指。“锯掉的两个手指头落进一大堆锯末,找了半天没找到。”谈起这事,罗官章的老伴李传春眼圈红了,“如果住在县城,就不会这把年纪还弄丢了手指头。”

    如今,牛庄乡天麻种植面积从19年前的220平方米发展到去年的1.68万多平方米,共增收1.8亿元。

    靠山吃山,还得以山养山。几十年从政经历让罗官章痛切地感到,前些年急于脱贫,对山林砍伐过度,欠下了不少“生态债”,绿色发展,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这个老头子,为督促我们栽树,脾气犟得很。”和朱坤一样,一到年底,特别是开春,牛庄的天麻种植大户们,都会被罗官章逼着多栽树。近五年来,该乡累计补植林木10万株,完成植树造林、通道绿化、退耕还林近万亩。

    圆梦

    党员干部带头干,勇于担责做示范,这是罗官章坚持了几十年的产业扶贫“诀窍”。

    2000年,罗官章在产业扶贫路上,遭遇最大的一次失败。

    当年8月底的一天,罗官章的小院里突然变成了蔬菜市场。几十户农民把卖不出去的萝卜拖到他家,要他包销。

    原来,罗官章引进反季节蔬菜品种白玉春萝卜,在牛庄村116个农户推广种植了196亩。在9月份收购时,外出必经之路采花乡蓼叶池路段垮塌,大量萝卜滞留家中。一天召开五次会议,想尽一切办法联系老板外运,罗官章一刻也没有停。“老百姓的卖了,安心了,我的不要紧”,最终罗老自家的8万斤萝卜全部烂在了田里。村民李宽全种的9.6亩没有卖完,罗官章自掏腰包,拿出15500元,赔偿种子、地膜和肥料。

    虽然“栽了跟头赔了钱”,但罗官章坚定地认为,搞活特殊产业,才是脱贫的“造血机”,高山蔬菜非搞不可。

    第二年,他吸取经验教训,组织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社,与大批发市场签订销售合同。白玉春萝卜种植面积超过8000亩,先后建设了23个冷库,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

    牛庄人至今津津乐道的,还有罗官章领导的“白色革命”。在全乡发展地膜包谷5000多亩,单产提高100多公斤,大大解决了百姓粮食紧缺问题。

    19年来,罗官章带领村民先后试种过香菌、白肋烟、中药材、蔬菜、魔芋、百合等品种,还尝试养猪、养羊、养鸡和特种养殖,最终形成了烟叶、药材、蔬菜三个支柱产业。2015,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08元,比20年前增长了近106倍。

    罗官章,男,土家族,1937年7月出生,1956年10月入党,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2016年7月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作为一名老党员,退休回乡扎根深山老林19年,带领和帮助乡亲们经历千辛,百折不挠挖穷根、战贫困。

    主要事迹:

    坚守

    1997年12月20日,寒意料峭。刚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位置上退休的罗官章,悄悄回到牛庄村的老房子。

    第二天一早,罗官章就去爬山了。从屋前的招风岩,到屋后的庙湾岭,他每天早出晚归,尽往山里钻。左邻右舍笑着议论说:“罗老在城里呆久了,回乡来锻炼身体享清福。”虽然心中藏着个“大秘密”,他却是笑而不语。

    1977年前,人们记忆犹新:“电灯不亮,广播不响,公路不通,牛庄就像‘无人区’”。

    时任书记的罗官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心干干看,自己修建金山水电站。说干就干。没有公路,罗官章就与50余名村民亲自拖着半吨重的变压器和设备材料在大山里行进,一身雨,一身泥。“拉旱船,叫一个号子,板子和机械一起往下面嗦一下”。如今,金山电站已发展成一个拥有三级电站,装机容量1.3万千瓦,年纳税70万元的综合型电站。

    罗官章,回来了。

    “在任上的那些年,我们解决了乡亲们的‘粮袋子’,始终没有解决乡亲们的‘钱袋子’。老百姓吃饱了,荷包是瘪的”。多年来,罗官章始终对乡亲们有种“亏欠”感。正如他所说,“不让乡亲们的荷包里有钱,死了也闭不上眼”。

    家在他对面的村民朱坤最有发言权,“从罗老回乡起,他就没闲过,不是在种什么,就是在养什么。”朱坤是跟着罗官章发家致富的,村里的百万元户,县里的“拔尖人才”。

    九里坪村农民杨绪超三兄弟,原先住的是茅草屋,轮着穿一双破球鞋。1999年初,罗官章登门动员他们种天麻,帮助贷款3000元,并免费提供部分菌种和技术指导。当年,三兄弟净赚1万多元,将茅草房换成7间砖瓦房。8年后,杨绪超又建新房,还买了电视、冰柜、太阳能热水器等,日子过的蒸蒸日上。

    罗官章就像一个烧不尽的“火种”,点燃了乡亲们“挖穷根”的激情。19年间,跟着罗官章种烟叶、药材、蔬菜的1500多个农户,累计增收5.1亿元。牛庄乡原副乡长李思达感叹:“老百姓的荷包能鼓起来,罗老有大半的功劳。”

    执着

    在罗官章家里,面积最大、布置最好的是书房。近2000册书籍,十几种报刊。这里,应是宜昌海拔最高的农村书屋。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罗老奉行一生。

    1998年春节刚过,积雪未化。老罗和老陈怀揣15000元,远赴陕西、山西学习天麻种植技术。

    这个老陈,正是罗官章的儿时朋友,从陕西地质调查队退休回乡的工程师陈孔焕。天麻,作为名贵中药材,人工栽培难在突破有性繁殖关。“既然退休了,就别折腾了。何况技术难度大,搞不好,你这把老骨头会赔在大山里。”陈孔焕好心劝他。那晚,围着火炉,罗官章和陈孔焕谈到深夜。

    面对掌握致富的“金钥匙”,罗官章取经途中四处碰壁。“别处能繁殖成功,牛庄也能行。”罗官章和陈孔焕一股“牛脾气”爆发,决定在自家搞天麻有性繁殖试验。

    第一年,失败。第二年,再失败。第三年,成功。2000年5月,终于在冰冻期长达4个月的高山上,成功繁殖了天麻的第一粒种子。此时,试验已进行100多次,观察记录写了整整三大本。

    与此付出的,还有罗官章的两个手指。“锯掉的两个手指头落进一大堆锯末,找了半天没找到。”谈起这事,罗官章的老伴李传春眼圈红了,“如果住在县城,就不会这把年纪还弄丢了手指头。”

    如今,牛庄乡天麻种植面积从19年前的220平方米发展到去年的1.68万多平方米,共增收1.8亿元。

    靠山吃山,还得以山养山。几十年从政经历让罗官章痛切地感到,前些年急于脱贫,对山林砍伐过度,欠下了不少“生态债”,绿色发展,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这个老头子,为督促我们栽树,脾气犟得很。”和朱坤一样,一到年底,特别是开春,牛庄的天麻种植大户们,都会被罗官章逼着多栽树。近五年来,该乡累计补植林木10万株,完成植树造林、通道绿化、退耕还林近万亩。

    圆梦

    党员干部带头干,勇于担责做示范,这是罗官章坚持了几十年的产业扶贫“诀窍”。

    2000年,罗官章在产业扶贫路上,遭遇最大的一次失败。

    当年8月底的一天,罗官章的小院里突然变成了蔬菜市场。几十户农民把卖不出去的萝卜拖到他家,要他包销。

    原来,罗官章引进反季节蔬菜品种白玉春萝卜,在牛庄村116个农户推广种植了196亩。在9月份收购时,外出必经之路采花乡蓼叶池路段垮塌,大量萝卜滞留家中。一天召开五次会议,想尽一切办法联系老板外运,罗官章一刻也没有停。“老百姓的卖了,安心了,我的不要紧”,最终罗老自家的8万斤萝卜全部烂在了田里。村民李宽全种的9.6亩没有卖完,罗官章自掏腰包,拿出15500元,赔偿种子、地膜和肥料。

    虽然“栽了跟头赔了钱”,但罗官章坚定地认为,搞活特殊产业,才是脱贫的“造血机”,高山蔬菜非搞不可。

    第二年,他吸取经验教训,组织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社,与大批发市场签订销售合同。白玉春萝卜种植面积超过8000亩,先后建设了23个冷库,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

    牛庄人至今津津乐道的,还有罗官章领导的“白色革命”。在全乡发展地膜包谷5000多亩,单产提高100多公斤,大大解决了百姓粮食紧缺问题。

    19年来,罗官章带领村民先后试种过香菌、白肋烟、中药材、蔬菜、魔芋、百合等品种,还尝试养猪、养羊、养鸡和特种养殖,最终形成了烟叶、药材、蔬菜三个支柱产业。2015,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08元,比20年前增长了近106倍。

    驻村期间,当“村官”、谋“村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不遗余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扎实的工作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昌都地委、八宿县委、昌都质监局党组、八宿县强基办以及拥巴乡党委的认可与肯定,赢得了拥巴村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广泛好评。(工作队被评为“地市级先进驻村工作队”,个人被评为“自治区级先进驻村工作队员”)

    一、摒弃过客思想,坚定理想信念,扎根拥巴村庄。

    “群众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无怨无悔!”┄┄这,就是我的驻村格言。在肩负着组织的重托、怀揣着亲人的担忧来到拥巴村后,摒弃“过客”思想,快速转变角色,将自己迅速融入拥巴,把拥巴群众当做亲人,把拥巴村庄当做家乡,无限热爱,并在拥巴村这块“责任田”里精耕细作。

    将确信的理想信念作为战胜一切困难的思想基础。拥巴村距离昌都300多公里,由于交通闭塞,经济发展缓慢,至今没有通电,生活条件差。驻村四个多月,我被查出患3级高血压,加之腰椎压缩性骨折(20XX年出差拉萨返回途中发生车祸)导致骨质增生的旧疾,时常要经受严重的头痛、头晕、腰疼、失眠、食欲下降、记忆力衰退……忍受着难以想象的痛苦,至今每天不得不吃三种以上的降压药和止疼药。但我仍然坚持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激励自己,以顽强的毅力克服身体上和生活上的不适,在心中用“条件差精神不能差、身体差工作不能差、艰苦决不怕吃苦”的铮铮誓言勉励自己,逐渐融入全新的基层环境。而且我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逐步适应基层生活条件,一定能够完成组织交给的驻村使命。

    将家人的大力支持作为履行驻村使命的精神支撑。去年10月,带着家人的牵挂和担心,离开了温馨的家和深爱着的家人,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驻村工作上,在村上一驻就是两三个月,即使偶尔回昌都,也是奔波于各单位之间,汇报驻村工作、联系项目事宜、落实帮扶资金,与家人真正团聚的时间少之又少,就连儿子陈辰在地区人民医院做阑尾炎手术以及以全区汉族班第一名的成绩考上辽阳西藏班上学,我都没能见上一面,没能照顾一天,更谈不上送行,只能把对亲人的歉疚与思念深深埋在心底。对于这些,家人没有任何埋怨,更多的是默默支持和无私的奉献,使驻在拥巴村的我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撑,迸发出了无限的工作动力和热情。

    二、培养团结和谐工作队,树立驻村干部好形象。

    作为驻村工作队队长,始终坚持对队员从政治上爱护、思想上引导、工作上鼓励、学习上帮助、生活上关心、纪律上严格,引导他们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带领他们不断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规、惠民政策及基层工作有关知识,努力提高驻村队伍整体综合素质,精心培养“学习、团结、务实、创新、和谐”的工作团队。同时,为树立、保持驻村干部好形象,时常以个人魅力教育和影响队员,无论是在修路挖渠、夯墙建房、挖坑植树、收割青稞、打扫卫生等同劳动的主战场,或是在值班守夜、护村巡逻等维护稳定的最前沿,还是在募捐物品资金、帮扶“结对户”等为民解忧的行动中,都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时时处处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时时处处保持驻村干部的良好形象,为驻村干部带好头、当楷模、作表率。

    目前,工作队上下已形成了一种不分民族、不分年龄、不分资历,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讲政治、讲党性、讲原则、讲大局的高尚团结;形成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尽心竭力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良好局面;形成了“扑下身子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一心一意谋村庄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履行驻村职责,服务拥巴经济社会发展。

    (一)积极走访,深入调研,理清工作思路。

    从地区质监局到拥巴驻村,面对的是陌生的地域和全新的工作,加之基层工作经验不足和语言障碍,压力之大,难度之高,不言而喻。驻村之初,坚持边学习、边调研、边适应、边工作,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带头挨家挨户走访群众,认真分析影响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摸排辖区内发展稳定中的突出问题,寻求驻村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一年来,先后20余次攀爬于高山峡谷之间,90余次走访群众家庭,200余次深入田间地头,认真调查和详细掌握全村基本情况。通过调研,掌握了全面、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围绕强基惠民活动要求,结合拥巴村资源少、交通差、收入低、贫困人口比重大等实际情况,制定了“1145”驻村工作思路和“基础年、创新年、发展年”三年工作规划。(“1145”驻村工作思路:确保基层稳定“一个中心”,制定村庄经济社会发展“一个规划”,实施培养致富领头人、增加群众收入、打好农业发展基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四大工程”,办好送温暖献爱心、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帮助群众看病就医、组织募捐、申报项目“五件实事”。)

    (二)按照“五个好”工作要求,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驻村以来,坚持将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作为工作抓手,采取多项措施,推进村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努力把村组织建设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坚强战斗堡垒。一是建章立制,建立长效机制。按照“进得去、住得下、起作用”的要求,专门制定《驻村工作纪律》、《驻村工作职责》、《驻村“工作定位”及“六不准”》等7项工作制度,规范内部管理;定期召开村委会议和村民大会,及时传达上级精神,通报工作进展,安排部署阶段工作,研究解决困难问题。二是坚持“书记抓、抓书记”,严格落实党建责任制,着力在落实领导责任上下功夫。在加强村“两委”班子能力建设的同时,着力加强村干部的培养,使村干部成为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带领群众抓发展、维护安全稳定的先锋,使村级组织成为服务群众的主心骨。三是强化民主管理。制定《民主决策制度》、《村党支部“五个好”建设》、《拥巴村安全生产制度》、《村规民约》等制度22项,建立健全两委民主管理制度;制作党务村务公开栏2个,推行村党务政务公开;建立党员档案33宗、户情档案34宗以及村庄义务消防员、民生信息员、护林护村队员等档案,完善村级档案管理。四是坚持发展教育与管理激励并重,按照“三个培养”要求,积极发展培养新党员、致富能手和村干部。全年共发展培养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5名、团员8名,培养致富领头人9人、村两委后备干部8人。五是坚持党群共建。在加强党建的同时,注重加强村妇委会、村治保小组等群众组织建设,使群团组织和党组织在活动目标、方法、步骤上紧密衔接、相互协调,实现党建带动群建,群建服务党建。六是按照“十有、十上墙”的标准,加强村级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通过“组织群众修缮村委会、筹资购置办公桌椅、设立农家书屋和新旧社会图片展室、悬挂领袖画像与党旗国旗、制作工作照片展”等措施,大力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有效强化村级活动场所管理和使用,不断提升村级活动场所的服务功能。

    (三)多措并举,全力维护社会局势稳定。

    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的大局意识,把抓村级维稳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采取积极措施,确保了拥巴村“大事不出、中事不出、小事也不出”的维稳目标。一是制定《拥巴村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拥巴村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拥巴村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维稳工作领导、明确维稳工作重点、强化维稳工作措施、落实维稳工作责任,保证了村庄维稳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落实、有成效。二是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宣传教育。通过加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中央对达赖集团斗争的方针等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引导群众自觉树立“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意识。全年共组织召开专题会议4次,教育人数达500余人次。三是全面排查矛盾纠纷和隐患,深入开展矛盾化解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排查、早调处,大力夯实维稳工作基础。期间共调处、化解矛盾纠纷5起(件)。四是成立护村队、护林队,落实外来人员盘查登记、带班值班巡逻及日日报平安等日常工作。五是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先后10余次开展防火、防盗、防交通事故等专题宣传教育,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意识,有力提高群众安全事故的预防和自救能力。六是按照“双模双建”活动要求,有效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农牧民群众的文明素质,积极创建和谐稳定拥巴村社会环境,有效推进拥巴村社会的安全稳定。

    (四)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寻找致富门路。

    结合实际情况,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的新型农牧民,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农牧业,拓宽增收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努力实现户户有门路、人人有活干、天天有收入。

    一是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牧民种植、养殖水平。邀请农业专家、技术人员进村授课2次,培训群众80余人次,不断提高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知识和种植养殖水平。二是成立运输队,组织劳务输出,增加群众收入。通过成立“拥巴村运输队”、联系建筑工地,联系运输业务、协调货物运输、组织群众外出务工,帮助村民开眼界、换思想、学技术、长本领,增加村民现金收入。全年共联系运输业务9笔,组织群众外出务工500余人次,增加群众现金收入7万多元。三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拥巴村气候好的优势,组织村民种植经济林木、大棚蔬菜,养殖藏鸡、藏猪,不断拓宽群众经济收入渠道。

    (五)丰富载体,扎实开展感恩教育。

    坚持把开展感恩教育作为建强组织、维护稳定的有效措施,通过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村民大会、入户宣传、集中学习等方式,进行主题宣讲、政策解读,把感恩教育不断推向深入。一是深入开展“算富账、感党恩、要稳定、求发展”主题教育,通过展示新旧西藏图片、邀请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通过新旧西藏对比和西藏农牧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引导群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捍卫今天的幸福生活,自觉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二是开展政策解读。大力宣传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重点讲解与农牧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新政策,阐述新政策出台将会给农牧民群众带来哪些新变化等,教育群众自觉拥护党和政府。三是大力开展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法律政策宣传、组织群众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组织群众悬挂五星红旗和领导人画像等方式,深化教育内涵。四是开展支农惠农政策宣讲。召开村民大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集中宣传学习党的支农惠农政策、中央对西藏的特殊关怀,走村串户为家长讲解学生“三包”政策,提高群众对“上学好、上学能脱贫、上学能致富”的思想认识,让群众真正明白惠在何处、惠从何来、恩向谁报。五是开展形式多样的“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活动。通过与村“两委”班子及村民代表座谈、举行欢庆文艺活动等形式,大力宣传废除封建农奴制、实行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解放的伟大意义,让广大干部群众真正明白共产党的好,自觉感党恩、跟党走。全年共开展感恩教育、政策解读、节庆日庆祝活动等20余次。

    (六)扑下身子,竭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工作中,始终将“惠民”作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落脚点,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不断探索自选动作,真正心系群众,为民排忧解难。一是开展“三大节日”慰问活动。在元旦、春节、藏历年期间,组织慰问“三老”人员、八十岁老人、贫困群众、西藏班学生等30余人,慰问资金达1.05万元;为拥巴村34名小学生购买价值4980元的棉鞋、乒乓球拍等物品;为全村33户村民购置5吨价值3.3万元的卡垫、棉絮、大米、面条、面粉、清油等生活物资。二是解决行路难问题。拥巴村交通偏僻,道路崎岖险峻,群众出行十分困难。工作队利用冬季农闲季节,组织村民义务修整路面、加宽路基、疏通排水沟,有效缓解出行难问题。三是协调医院、民政等部门,先后两次护送4名患病村民到地区人民医院、地区藏医院、八宿县医院救治,联系协调住院治疗、费用报销事宜,做好病人及家属的看望慰问等工作,帮助群众解决看病难问题。四是认真开展支教活动。针对村教学点教师少的实际,利用工作之余,先后20余次到村教学点开展支教活动,帮助学生补习功课。五是组织募捐,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①通过区质监局李迎春局长、单位干部职工、亲朋好友募捐价值2.45万元的新旧衣物700余件;②自掏腰包8300元,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其中,2000元用于看望慰问村老党员、贫困户、八十岁老人,2600元帮扶“一帮一”结对户,2300元资助村庄通照明电工程,1300元捐赠困难群众;③组织以“为民解忧、奉献爱心”为主题的捐款活动,筹集“户户通照明电”缺口资金2.23万元(其中,地区质监局干部职工捐款5000元,八宿县纪检委扎西泽仁书记、晓红副县长带头并组织县纪委、强基办、气象局、水利局、电力公司等单位职工捐款12450元,拥巴乡干部职工捐款4850元);④筹集资金1.12万元,为村民购置山地犁、探照灯等物品,解决群众生产困难。六是按照主题教育活动要求,有效开展“一管四联三结”工作。在前期3名驻村干部与3户贫困群众结成帮扶对子的基础上,顺利完成了单位干部职工与拥巴村群众一一结对、亲情联系卡制作与发放等工作;筹集帮扶基金4.2万元,为群众购买卡垫、棉絮、青稞等物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自掏腰包1700元,为结对群众安装通讯电话(座机),购买藏装、蒸锅、稳压器、手电筒、保温罐、水壶、水瓶等生活用具。七是积极请示、汇报,加强协调、沟通,为拥巴村落实总投资50万元的“农机具扶持”扶贫项目(背负式收割机)。八是实施“户户通照明电”工程,解决村庄用电难问题。在单位及八宿县有关领导的关心下,在拥巴乡党委及八宿县纪委、强基办、气象、水利、电力等部门的支持与协助下,精心组织、攻坚克难、寻求帮助、多方“化缘”,有力实施“户户通照明电”工程,成功解决了拥巴村群众世代用电难问题,实现了拥巴村33户252名群众“家家有灯亮、户户有电视看”的目标。

    一年来,我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主动工作,知难而进,不断创新驻村工作局面,不懈履行驻村工作职责。期间共上报工作简报59期,撰写调研报告2篇,上报项目材料、工作规划、驻村日记等专题材料21份;先进工作事迹先后被《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日报》、《昌都政府网》、《昌都手机报》、《昌都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拥巴村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工作队被评为“地(市)级先进驻村工作队”,个人被评为“自治区级先进驻村工作队员”。

    总之,在一年的驻村工作中,我严格按照强基惠民“五个明确”和“五项任务”要求,始终以饱满的热情、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的精神,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大力推动拥巴村庄经济和社会发展,出色完成了各项驻村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了驻村工作使命。

    西藏驻村工作总结(二)

    根据区、镇新农村办的相关文件精神,选派我于xx年3月份正式进驻xxxx村,驻村开展工作以来,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的正确领导下,在镇党委、政府和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部署,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和项目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逐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吃水难、行路难等问题,突出抓好生产发展,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打造主导产业,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健全村内组织管理和制度。在新农工作队的领导下,在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依靠xx村广大干部群众,围绕农村工作指导员职责,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六大员”作用,严格遵守管理制度,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协助所驻村两委班子,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工作目标,深入开展为民办好事实事,努力服务于当地的“三农”工作,现将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调查摸底,探索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新途径

    xx村地处xx镇西北部,距镇政府2.5公里,下辖自然村有上下xx、xx、梁江、xx等4个,是一个山区彝族村,现有2103人口,党员xxx人,拥有耕地2620亩,主要农作物以稻谷、玉米、烤烟为主。村组早已实现户户通电、通有线电视,但全村尚未实现全面通自来水的目标。村委会辖有1所小学,拥有学生200人,教师13人,已经全部实施普九义务教育。全村农户经济收入以烤烟和外出务工为主,目前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达1300多人,占全村人口60%以上,村民人均纯收入09年达4632元。村集体经济属一个空壳村,没有集体企业,没有支柱产业,这几年仅靠区、镇给予的办公经费来维持日常村委办公。历时一个月的“访民情、听民声、解民忧、办民事”为主题的调研活动中,本人深入所驻村通过与村两委班子交流座谈和走访党员群众,及时掌握村里的基本情况,了解群众的思想状态和生活、生产现况,掌握老百姓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关注一些影响安定团结和工作开展的重要人际关系。在此基础上,与村领导分析了村里的现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探讨经济发展思路,并提出了xx村经济发展的建议和设想,引导村民从固步自封型向开放型发展转变。根据调研情况,及时协助村两委班子,理清发展思路,按照产业发展制定《村五年工作规划》和《近期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

    二、为驻村群众做好农业生产生活工作。

    指导员的一行一言,不仅代表自己的形象,更是代表派驻单位在群众中的形象。在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期间,我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掌握派驻村情况,积极协助驻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指导服务村的各项工作。注意脚踏实地,不说大话、不夸**,不随便拍板。同时,还根据发挥政策信息灵的优势,利用自己派出部门的优势和自己对上级各部门熟悉的优势,积极为所在村做好事,办实事,为村解愁,为民排忧。

    (一)深入开展抗旱救灾工作。按照镇党委政府“保民生、保稳定”和先生活后生产的抗旱工作原则的要求,自己协助村两委深入一线指导帮助村组开展抗旱救灾,积极组织群众采取打井、架管、车运等措施解决用水困难;同时及时向镇党委、政府作汇报,并积极协调农业、水利部门抗旱资金8.9万元支持,修理机电井2口、架管2600米,新**渠30米,从而解决了水箐、xx村和xx小学近850人当前和今后长期的生活、人畜饮水问题,为xx村委会抗大旱、防大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生产方面积极组织动员旱情严重的xx3、4、5村民小组,结合政府水窖补水补助100元政策,采用车运补水办法及时补水,在广泛宣传动员的前提下,补灌水窖275口,补水率达82%。烤烟烟苗移栽期间一是配合村两委和挂钩包村单位,积极协调区环卫站洒水车3台,4天内先后从汇钢拉运送水35车,到水箐、梁江烤烟种植区进行水池水补水,共计送水280余吨。二是积极组织村、组干部汇同镇政府抗旱减灾助春耕活动。5月20日、21日先后到3、4组帮助烟农抗旱浇烟保苗,共计完成浇烟保苗面积35亩;加强了干群关系,得到了山区群众的一致好评。在协助做好抗旱工作具体事务的同时,心系群众,积极参与抗旱救灾捐款、共产党员抗旱特别捐献和党员结对帮扶活动捐款(物)近2000元。

    (二)、全力投入护林防火工作。积极投入到辖区内“3.18”和xx县过境森林火灾扑救工作,并主动协调配合区、镇的调度指挥,靠前扑救,深入火场,察看火情火势,为指挥部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带头动员群众入山清守火场,清理遗火;三是指挥预备役部队为前沿打火队输送灭火水源;四是配合区、镇领导组织青壮年群众开辟1.2公里防火隔离带;五是紧急疏散车辆,敞开入村消防通道;六是参与“清明节”护林防火巡山护林。

    (三)全面参与村级换届选举工作。xx镇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启动于2月27日,于4月8日全面结束,选举历时40天,按照“生产、工作两不误、两促进”的工作原则,依据《党章》、《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暂行条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顺利选举产生了xx村委会两委班子和5名村民小组组长。做好村级换届选举工作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证,为此,作为新农村指导员,我主动全面介入,村选期间,我按照指导员的职责要求积极发挥“六大员”作用,并在每一次选前、选中、选后三个阶段认真履职:一是在选举前,进行村组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动员培训,具体讲解相关政策、法规和工作要求,做到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当好村选工作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期间组织xx村选培训4次,210人次;二是在选举阶段,严格依照“一法两办法”的要求,严格抓好选委会推选关、候选人提名关和投票关等关键环节,做到程序不减,环节不漏,依法依规推进选举。当好选举制度的监导员;三是在选举后的阶段,做好矛盾排查、纠纷化解及落选人员的思想工作,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维护xx村的社会稳定,3月份成功调处村选矛盾纠纷两起,发挥好选举矛盾纠纷的调解员作用,其次,当好组织建设的指导员,积极起草《xx村两委工作规范》,规范村两委工作、议事、会议等制度,使其依法行政,搞好服务。积极做好选举后工作新老交接、制度建立和落选人员思想工作。期间积极排查矛盾,化解纠纷,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按照“精减高效”的原则,解聘两名到期村级聘用干部,提出合理化意见,通过会议研究完成村两委班子成员的科学分工。

    (四)、积极投身**创卫工作。为进一步推动全镇创卫工作向纵深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积极投身参与全镇创卫“入户倡议书”发放,“七小行业”整治、健康教育宣传、xx大河xx段淤泥清理和七小行业专项整治等工作。积极开展xx区卫生日活动,有效清洁农村公共卫生,清除卫生的死角5处,动用车辆3台,清运垃圾30余吨。并按“大旱之年防大涝大疫”的思路,积极联系卫生院防役科开展除四害活动,对1、2组村民生活区畜圈和门前屋后进行喷洒消毒。对村民取水点定期监测并投放消毒药品消毒。

    (五)重点参与市、区部分项目建设征地拆迁工作。一是4月20日至6月10日期间被区委抽调工作组到市区重点项目xx项目及城市干道xx路拆迁工作,一个人带队深入拆迁户多番做工作,6天时间圆满完成xx路扫尾拆迁户19户思想工作,并按上级要求提前拆除民房,促进xx路工程顺利实施。完成分配内主要村组征地矛盾调处和征地协议的签订任务,按时圆满完成了xx项目250亩征地工作。二是参与xx——xx(点名)1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重点工程过境3个村民小组,7.996公里工作面的踏山认界及征地工作。

    (六)、力所能及为驻村做实事、办好事。

    1、积极指导村两委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工作实践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并积极协调上级部门10万元资金支持,溶入村级文化和廉政文化内容,开展防水补漏、装修改造建设村委会办公楼,设置公开服务承诺事项和四议两公开专栏,积极建设村级为民服务站、民情恳谈室。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和质量。项目惠及全村5个村民小组,2103人。

    2、积极与辖区企业携手入村共建新农村工作,8月份协调xx银行向驻村山区小学爱心价捐赠价值2万元学生用60张高低床和学生体育用品项,新建学生爱心洗漱台2个,进一步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项目惠及学生200人。

    3、在上级补助2.3万元的支持下,完成了xx、xx、xx、梁江村5个气象公共电子显示屏安装工作,并在调试后投入使用。为山区人民群众及时准确提供气象信息、农业科技知识和政务信息搭建了较好的信息服务平台。该项目惠及5个村民小组,2103人。

    4、完成xx一组公房建设申报协调立项工作。一是协调区扶贫办整村推进项目立项支持15万元;二是协调区民宗局山区民族地区公房新建扶持资金12万元;三是召开村民大会表决同意新建公房并自筹资金35万元。公房于8月份启动建设、12月建成投入使用。项目惠及群众近500人。

    5、完成xx2组投资64万元入村主干道硬化、绿化项目建设。(道路建设全长863米,设计路宽6米,等级为四级。)项目已11月份建成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近600群众的行路难的问题。该项目的建设对调动基层干部民主议事积极性、运用民主方式解决问题,形成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多渠道投入的新机制、促进城乡发展、缓解当地“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创业指南
    • 网上开店
    • 养殖视频
    • 理财
    • 政策
    • 技术
    • 致富视频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