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业指南 致富视频 网上开店 养殖视频 范文大全 创业项目开店经验创业杂谈如何创业技术资料创业防骗项目分析微信营销农村创业投资理财
  • 开店创业
  • 小吃店
  • 美容院
  • 餐饮店
  • 服装店
  • 饰品店
  • 咖啡店
  • 宠物店
  • 特色店铺
  • 水果店
  • 母婴店
  • 烧烤店
  • 茶叶店
  • 便利店
  • 勤劳致富先进事迹材料_农村致富能人先进事迹材料

    时间:2019-04-12 07:13:56 来源:东东创业网 本文已影响 东东创业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

    1、2005年1月,王光国提出修路的设想时,村民们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激动,而是表现出少有的冷静。很多人认为他疯了,凭劳力向大山要路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的事。“如果你们能把这条路修下河,我把姓名都改了。”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修路的是一组刘太贵。他说,“工程量太大了,祖祖辈辈都没修通,就一群老人妇女能把路修好?反正我不搞。“

    “三年修不通,五年!五年修不通,10年!这代人修不通,下一代接着干,总要修通这条路!”面对质疑和反对的声音,王光国并没有反驳,而是挨家挨户做工作,一遍一遍地给村民讲道理。村民们看到他铁了心,誓从洋芋河两岸的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通村公路,开始主动加入到修路队伍中来,逐一在修路申请书上签字,并按下红手印。

    修路之初,没有启动资金。王光国毅然关掉了自家开办的养猪场。工地上没钱买炸药,他拿来妻子卖肥猪的1500元钱。然而最艰难的是2006年3月18日那天,村民历经一个冬天在河谷上垒起的一道20米长的驳岸瞬间轰然垮塌,在场的男女老少一时间都懵了,忍不住相拥而泣。从此之后,修路的人开始越来越少。为振奋人心,重燃群众修路的热情,他立下誓言:“工地上只要还有一个人,我就一定会奉陪到底!”于是他白天修路,晚上又挨家挨户做工作,后来陆陆续续地又有不少人回到了工地。

    2、“店子坪村就像一头牛,而干部就是牛鼻子,牛鼻子牵不动,整个村的经济就不会动。”村支书王光国说,当时修路就是为了打通店子坪村跟外界的通道,现如今路通了,整个村的经济就有希望了。

    为了帮助村民致富,王光国带领村民在房前屋后种上了魔芋、烤烟和猕猴桃等经济作物,来大力发展农产品支柱产业。

    在发展猕猴桃时,有的村民认为种了猕猴桃后就种不成其它农作物了,不少老年人很反对。王光国费尽周折争取到猕猴桃树苗免费的政策,但是发下去的树苗很多村民还是不种,村民刘太春老人甚至直接把树苗扔掉。

    为说服大家,王光国专门到超市里买来猕猴桃,请大家品尝,介绍营养价值和种植效益。“这些猕猴桃7块钱一斤,它好吃而且营养丰富,销路销量都很好。如果一亩地可以产500斤,大家算算可以卖多少钱?”王光国的一席话让大家茅塞顿开,扔掉种苗的刘太春老人又重新申请领取了猕猴桃树苗。

    为把猕猴桃产业做大做强,王光国决定走“农户+集体+公司”三方合作经营管理模式,2012年,他联系了一家上海企业,在村里发展以猕猴桃为主产业的有机农庄。由企业出资租用150亩土地,进行集约化管理,建设高标准示范园,然后提供树苗和技术,这项措施吸引了很多村民自发参与。

    “外面打工要文化,我们没文化在外面也是卖力气,还不如回家卖力气,现在家里收入不比外面差。”在外打工多年的村民刘和喜,回到家里感触颇多。

    如今,放眼望去,一片一片的农田挂满了果子,看着长势良好的猕猴桃,王光国说,“努力没有白费,现在猕猴桃基本能够年年大丰收了。我们的农民不能只停留在传统农业思维,总老想着怎么种田,怎么养家糊口,而是要学会改变思路,成为现代农民,这才是致富新出路。”

    3、路通了、特色产业起步了,王光国又开始了新的盘算。“我们这里保留了原始生态,空气含氧量高,旅游开发潜力很大。”他说,“山清水秀是一种幸福感,田园生活更是一种归属感。”为了找回这种幸福感和归属感,王光国提出了构建旅游资源群的想法。为发展村内经济,这些年王光国走南闯北,目睹了城市雾霾的污染,这让他更加明白青山绿水的珍贵,也更清楚绿色发展才是小山村的唯一出路。

    特色民居改造,王光国要求房屋要因地制宜、依山而建,全部“白墙黑瓦、拱檐花窗”。他常说:“民房建设既要少占耕地,还要能保留田园特色。”村容村貌建设,王光国提出要“房前屋后林果化”,他鼓励村民多种桂花树、桃树、梨树,让绿色植物与特色民居相映成趣。如今的店子坪,处处郁郁葱葱,整洁清爽。水泥路、灭蚊灯、自来水、太阳能路灯……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一个“山中有城、城里有山”的休闲山村,雏形初现。

    2016年初,湖北省旅游局规划专家正式进驻店子坪;县里出资100万元扶持打造的“农家乐”接待点也开始筹建;通往附近4A级景区石门河的旅游公路,已进入路面硬化阶段。未来,这里将自下而上,串起石门河、店子坪、长岭林场,形成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我想抓住机遇,让大家都富起来。不能把贫困留给下一代。”王光国说,“做新农民,建新农村,走绿色生态发展道路,是店子坪人的梦想。现在,梦想正在慢慢变成现实。”

    王光国,男,土家族,1971年2月出生,高中文化程度,199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7月至2002年8月先后任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民兵连长、团支部书记、计生专干、会计、党支部副书记(文案中国,原创代写各类公文材料);2002年9月任店子坪村党支部书记;2005年11月至今任店子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13年1月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王光国同志22年如一日,坚守山村,带领700多父老乡亲,不畏穷山恶水,不惧极难极苦,将武陵山区最高寒、最偏远、最贫困的穷山村建设成了远近闻名的“桃花源”。如今的店子坪村,7个小组都通了水泥路,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盖起了富有土家风味的小洋楼,猕猴桃、烤烟、魔芋等绿色产业初具规模,民俗旅游、“红色旅游”正在悄然兴起,成为全省脱贫攻坚的样板村,先后被省、州、县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村党组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生态文明示范村等荣誉称号。王光国同志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最美村官、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王光国同志是我省基层党支部书记的楷模,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榜样。他以带领群众决战贫困的感人壮举,生动诠释了一名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崇高的价值追求、强烈的使命担当,充分彰显了一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对党的绝对忠诚、对人民的真挚情怀、对农村工作的无限热爱。为深入学习宣传王光国同志的先进事迹,弘扬王光国同志的愚公精神,省委决定,在全省广泛开展向王光国同志学习活动。

    学习他对党忠诚、坚守信念的政治品质。王光国同志政治立场坚定,始终把党和人民利益摆在心中最高位置(文案中国,原创代写各类公文材料),把决战贫困、强村富民作为奋斗目标,用铁一般担当引领群众向贫困宣战,艰苦创业奔富路。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立志改变店子坪村祖祖辈辈贫穷落后的面貌,坚信在党的领导下一定能让700多父老乡亲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他带领乡亲们战胜重重艰难险阻,奋战6个春夏秋冬,打通店子坪村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出山路,继而苦苦摸索脱贫致富的门路,大胆开拓共同富裕的道路,将极贫极苦的穷山村建设成为美丽村庄,靠的就是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和始终如一的坚定信念。学习王光国同志,就要学习他忠诚对党、赤诚为民,脱贫攻坚、矢志不渝,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政治品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学习他不畏艰难、苦干实干的愚公精神。王光国同志敢想敢干,始终不向贫困低头、不向命运屈服,以不脱贫决不罢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毅力带领群众克难攻坚。面对崇山峻岭阻隔、人财物极度匮乏的艰难困苦,他坚信“苦熬不如苦干”,以“石头再硬,硬不过店子坪人骨头”的顽强斗志,带领群众不等不靠,勒紧裤腰带,任凭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脚板把鞋底磨穿,终将天堑变通途(文案中国,原创代写各类公文材料),书写了绝地逢生的精彩传奇。为实现强村富民目标,他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坚持保护生态、绿色发展,产业兴村、旅游富民,打出“科技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的组合拳,带领老百姓走上精准脱贫之路。向王光国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敢想敢干、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愚公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的世纪大决战。

    学习他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王光国同志亲民爱民为民,用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对待群众,始终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谋福祉上。他常说:“干部就是给群众‘提草鞋’的。”他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尽心竭力为村民解难解惑解怨,甘做群众的“贴心人”“出气筒”。他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带领群众,像磁铁一样把群众团结凝聚在党支部周围,发动群众跟着党员干、党员跟着支部干,凝心聚力谋发展。他是群众的“主心骨”“领路人”,始终走前头,作示范。绝壁凿路,他冲锋在最险峻的路段;扶贫帮困,他结对最贫困的家庭;发展产业,他奔走在内引外联的最前沿;民生建设,他常驻在工程项目的第一线。学习王光国同志,就要学习他心中装着群众、时时想着群众、事事为了群众的为民情怀,千方百计办好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

    学习他不改初心、至真至纯的党员本色。王光国同志干净纯真质朴,始终牢记入党誓言,不忘入党初心,像大山一样敦厚,像青松一样正直,像山泉一样纯洁。面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最美村官”等诸多荣誉,他既淡定又坚毅,始终以更高、更严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辜负老百姓的信任、组织的培养;面对考取公务员后身份的改变,他不图安逸、不慕官职,依然坚守在村里,与群众摸爬滚打在一起;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他始终代表最基层百姓,为家乡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在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和项目中,他始终坚持“好处让群众先得”,不仅自己带头“吃亏”,而且绝不让亲友“占便宜”,绝不与群众争利。他坚持依法治村,按政策、规矩办事;他坚持公道正派,一碗水端平,以严实的作风带出了一个团结奋进的好班子、一个民风淳朴的好村庄。学习王光国同志,就要学习他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党员本色,干干净净干事,老老实实做人。

    各地各部门要把开展向王光国同志学习活动,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农村(文案中国,原创代写各类公文材料)、社区等各行各业基层党支部书记,对照王光国同志这面旗帜,立足行业特点和岗位实际,把合格党员的标尺立起来;对照王光国同志这面镜子,认真查找差距,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弘扬严实作风,努力做王光国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好支书。要把学习活动与推动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大力弘扬王光国同志艰苦奋斗、不折不挠的愚公精神,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决战决胜贫困的信心和动力,确保全省37个重点贫困县、482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590万贫困人口如期摘掉贫困帽子。要把学习活动与加强党政机关干部履职尽责管理结合起来,教育引导机关干部补“钙”提神、担当作为,为湖北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二:王光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罗官章,男,土家族,1937年7月出生,1956年10月入党,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2016年7月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其主要事迹是退休后回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帮助村民致富。

    坚守

    1997年12月20日,寒意料峭。刚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位置上退休的罗官章,悄悄回到牛庄村的老房子。

    第二天一早,罗官章就去爬山了。从屋前的招风岩,到屋后的庙湾岭,他每天早出晚归,尽往山里钻。左邻右舍笑着议论说:“罗老在城里呆久了,回乡来锻炼身体享清福。”虽然心中藏着个“大秘密”,他却是笑而不语。

    1977年前,人们记忆犹新:“电灯不亮,广播不响,公路不通,牛庄就像‘无人区’”。

    时任书记的罗官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心干干看,自己修建金山水电站。说干就干。没有公路,罗官章就与50余名村民亲自拖着半吨重的变压器和设备材料在大山里行进,一身雨,一身泥。“拉旱船,叫一个号子,板子和机械一起往下面嗦一下”。如今,金山电站已发展成一个拥有三级电站,装机容量1.3万千瓦,年纳税70万元的综合型电站。

    罗官章,回来了。

    “在任上的那些年,我们解决了乡亲们的‘粮袋子’,始终没有解决乡亲们的‘钱袋子’。老百姓吃饱了,荷包是瘪的”。多年来,罗官章始终对乡亲们有种“亏欠”感。正如他所说,“不让乡亲们的荷包里有钱,死了也闭不上眼”。

    家在他对面的村民朱坤最有发言权,“从罗老回乡起,他就没闲过,不是在种什么,就是在养什么。”朱坤是跟着罗官章发家致富的,村里的百万元户,县里的“拔尖人才”。

    九里坪村农民杨绪超三兄弟,原先住的是茅草屋,轮着穿一双破球鞋。1999年初,罗官章登门动员他们种天麻,帮助贷款3000元,并免费提供部分菌种和技术指导。当年,三兄弟净赚1万多元,将茅草房换成7间砖瓦房。8年后,杨绪超又建新房,还买了电视、冰柜、太阳能热水器等,日子过的蒸蒸日上。

    罗官章就像一个烧不尽的“火种”,点燃了乡亲们“挖穷根”的激情。19年间,跟着罗官章种烟叶、药材、蔬菜的1500多个农户,累计增收5.1亿元。牛庄乡原副乡长李思达感叹:“老百姓的荷包能鼓起来,罗老有大半的功劳。”

    执着

    在罗官章家里,面积最大、布置最好的是书房。近2000册书籍,十几种报刊。这里,应是宜昌海拔最高的农村书屋。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罗老奉行一生。

    1998年春节刚过,积雪未化。老罗和老陈怀揣15000元,远赴陕西、山西学习天麻种植技术。

    这个老陈,正是罗官章的儿时朋友,从陕西地质调查队退休回乡的工程师陈孔焕。天麻,作为名贵中药材,人工栽培难在突破有性繁殖关。“既然退休了,就别折腾了。何况技术难度大,搞不好,你这把老骨头会赔在大山里。”陈孔焕好心劝他。那晚,围着火炉,罗官章和陈孔焕谈到深夜。

    面对掌握致富的“金钥匙”,罗官章取经途中四处碰壁。“别处能繁殖成功,牛庄也能行。”罗官章和陈孔焕一股“牛脾气”爆发,决定在自家搞天麻有性繁殖试验。

    第一年,失败。第二年,再失败。第三年,成功。2000年5月,终于在冰冻期长达4个月的高山上,成功繁殖了天麻的第一粒种子。此时,试验已进行100多次,观察记录写了整整三大本。

    与此付出的,还有罗官章的两个手指。“锯掉的两个手指头落进一大堆锯末,找了半天没找到。”谈起这事,罗官章的老伴李传春眼圈红了,“如果住在县城,就不会这把年纪还弄丢了手指头。”

    如今,牛庄乡天麻种植面积从19年前的220平方米发展到去年的1.68万多平方米,共增收1.8亿元。

    靠山吃山,还得以山养山。几十年从政经历让罗官章痛切地感到,前些年急于脱贫,对山林砍伐过度,欠下了不少“生态债”,绿色发展,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这个老头子,为督促我们栽树,脾气犟得很。”和朱坤一样,一到年底,特别是开春,牛庄的天麻种植大户们,都会被罗官章逼着多栽树。近五年来,该乡累计补植林木10万株,完成植树造林、通道绿化、退耕还林近万亩。

    圆梦

    党员干部带头干,勇于担责做示范,这是罗官章坚持了几十年的产业扶贫“诀窍”。

    2000年,罗官章在产业扶贫路上,遭遇最大的一次失败。

    当年8月底的一天,罗官章的小院里突然变成了蔬菜市场。几十户农民把卖不出去的萝卜拖到他家,要他包销。

    原来,罗官章引进反季节蔬菜品种白玉春萝卜,在牛庄村116个农户推广种植了196亩。在9月份收购时,外出必经之路采花乡蓼叶池路段垮塌,大量萝卜滞留家中。一天召开五次会议,想尽一切办法联系老板外运,罗官章一刻也没有停。“老百姓的卖了,安心了,我的不要紧”,最终罗老自家的8万斤萝卜全部烂在了田里。村民李宽全种的9.6亩没有卖完,罗官章自掏腰包,拿出15500元,赔偿种子、地膜和肥料。

    虽然“栽了跟头赔了钱”,但罗官章坚定地认为,搞活特殊产业,才是脱贫的“造血机”,高山蔬菜非搞不可。

    第二年,他吸取经验教训,组织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社,与大批发市场签订销售合同。白玉春萝卜种植面积超过8000亩,先后建设了23个冷库,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

    牛庄人至今津津乐道的,还有罗官章领导的“白色革命”。在全乡发展地膜包谷5000多亩,单产提高100多公斤,大大解决了百姓粮食紧缺问题。

    19年来,罗官章带领村民先后试种过香菌、白肋烟、中药材、蔬菜、魔芋、百合等品种,还尝试养猪、养羊、养鸡和特种养殖,最终形成了烟叶、药材、蔬菜三个支柱产业。2015,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08元,比20年前增长了近106倍。

    罗官章,男,土家族,1937年7月出生,1956年10月入党,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2016年7月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作为一名老党员,退休回乡扎根深山老林19年,带领和帮助乡亲们经历千辛,百折不挠挖穷根、战贫困。

    主要事迹:

    坚守

    1997年12月20日,寒意料峭。刚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位置上退休的罗官章,悄悄回到牛庄村的老房子。

    第二天一早,罗官章就去爬山了。从屋前的招风岩,到屋后的庙湾岭,他每天早出晚归,尽往山里钻。左邻右舍笑着议论说:“罗老在城里呆久了,回乡来锻炼身体享清福。”虽然心中藏着个“大秘密”,他却是笑而不语。

    1977年前,人们记忆犹新:“电灯不亮,广播不响,公路不通,牛庄就像‘无人区’”。

    时任书记的罗官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心干干看,自己修建金山水电站。说干就干。没有公路,罗官章就与50余名村民亲自拖着半吨重的变压器和设备材料在大山里行进,一身雨,一身泥。“拉旱船,叫一个号子,板子和机械一起往下面嗦一下”。如今,金山电站已发展成一个拥有三级电站,装机容量1.3万千瓦,年纳税70万元的综合型电站。

    罗官章,回来了。

    “在任上的那些年,我们解决了乡亲们的‘粮袋子’,始终没有解决乡亲们的‘钱袋子’。老百姓吃饱了,荷包是瘪的”。多年来,罗官章始终对乡亲们有种“亏欠”感。正如他所说,“不让乡亲们的荷包里有钱,死了也闭不上眼”。

    家在他对面的村民朱坤最有发言权,“从罗老回乡起,他就没闲过,不是在种什么,就是在养什么。”朱坤是跟着罗官章发家致富的,村里的百万元户,县里的“拔尖人才”。

    九里坪村农民杨绪超三兄弟,原先住的是茅草屋,轮着穿一双破球鞋。1999年初,罗官章登门动员他们种天麻,帮助贷款3000元,并免费提供部分菌种和技术指导。当年,三兄弟净赚1万多元,将茅草房换成7间砖瓦房。8年后,杨绪超又建新房,还买了电视、冰柜、太阳能热水器等,日子过的蒸蒸日上。

    罗官章就像一个烧不尽的“火种”,点燃了乡亲们“挖穷根”的激情。19年间,跟着罗官章种烟叶、药材、蔬菜的1500多个农户,累计增收5.1亿元。牛庄乡原副乡长李思达感叹:“老百姓的荷包能鼓起来,罗老有大半的功劳。”

    执着

    在罗官章家里,面积最大、布置最好的是书房。近2000册书籍,十几种报刊。这里,应是宜昌海拔最高的农村书屋。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罗老奉行一生。

    1998年春节刚过,积雪未化。老罗和老陈怀揣15000元,远赴陕西、山西学习天麻种植技术。

    这个老陈,正是罗官章的儿时朋友,从陕西地质调查队退休回乡的工程师陈孔焕。天麻,作为名贵中药材,人工栽培难在突破有性繁殖关。“既然退休了,就别折腾了。何况技术难度大,搞不好,你这把老骨头会赔在大山里。”陈孔焕好心劝他。那晚,围着火炉,罗官章和陈孔焕谈到深夜。

    面对掌握致富的“金钥匙”,罗官章取经途中四处碰壁。“别处能繁殖成功,牛庄也能行。”罗官章和陈孔焕一股“牛脾气”爆发,决定在自家搞天麻有性繁殖试验。

    第一年,失败。第二年,再失败。第三年,成功。2000年5月,终于在冰冻期长达4个月的高山上,成功繁殖了天麻的第一粒种子。此时,试验已进行100多次,观察记录写了整整三大本。

    与此付出的,还有罗官章的两个手指。“锯掉的两个手指头落进一大堆锯末,找了半天没找到。”谈起这事,罗官章的老伴李传春眼圈红了,“如果住在县城,就不会这把年纪还弄丢了手指头。”

    如今,牛庄乡天麻种植面积从19年前的220平方米发展到去年的1.68万多平方米,共增收1.8亿元。

    靠山吃山,还得以山养山。几十年从政经历让罗官章痛切地感到,前些年急于脱贫,对山林砍伐过度,欠下了不少“生态债”,绿色发展,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这个老头子,为督促我们栽树,脾气犟得很。”和朱坤一样,一到年底,特别是开春,牛庄的天麻种植大户们,都会被罗官章逼着多栽树。近五年来,该乡累计补植林木10万株,完成植树造林、通道绿化、退耕还林近万亩。

    圆梦

    党员干部带头干,勇于担责做示范,这是罗官章坚持了几十年的产业扶贫“诀窍”。

    2000年,罗官章在产业扶贫路上,遭遇最大的一次失败。

    当年8月底的一天,罗官章的小院里突然变成了蔬菜市场。几十户农民把卖不出去的萝卜拖到他家,要他包销。

    原来,罗官章引进反季节蔬菜品种白玉春萝卜,在牛庄村116个农户推广种植了196亩。在9月份收购时,外出必经之路采花乡蓼叶池路段垮塌,大量萝卜滞留家中。一天召开五次会议,想尽一切办法联系老板外运,罗官章一刻也没有停。“老百姓的卖了,安心了,我的不要紧”,最终罗老自家的8万斤萝卜全部烂在了田里。村民李宽全种的9.6亩没有卖完,罗官章自掏腰包,拿出15500元,赔偿种子、地膜和肥料。

    虽然“栽了跟头赔了钱”,但罗官章坚定地认为,搞活特殊产业,才是脱贫的“造血机”,高山蔬菜非搞不可。

    第二年,他吸取经验教训,组织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社,与大批发市场签订销售合同。白玉春萝卜种植面积超过8000亩,先后建设了23个冷库,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

    牛庄人至今津津乐道的,还有罗官章领导的“白色革命”。在全乡发展地膜包谷5000多亩,单产提高100多公斤,大大解决了百姓粮食紧缺问题。

    19年来,罗官章带领村民先后试种过香菌、白肋烟、中药材、蔬菜、魔芋、百合等品种,还尝试养猪、养羊、养鸡和特种养殖,最终形成了烟叶、药材、蔬菜三个支柱产业。2015,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08元,比20年前增长了近106倍。

    砚溪村“十星级文明标兵户”先进事迹材料

    在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同时,举国上下呈现出一新气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涌现一大批新风文明户。如我村一组江丙秀户就是其中的一户星级文明标兵户。

    江丙秀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刻苦学习,初中毕业后跟随父亲立志务农,平时刻苦钻研科技知识,业余习练书法毛笔字体。在乡企业煤矿任财务会计期间,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十余年来一直受到乡政府企业领导的称赞。

    一、遵纪守法、勤劳致富

    企业改革后,江丙秀同志回到村小组,他不畏艰难,敢闯拼搏,合法经营,逐步走向了致富路。他还跳出个人利益小圈子,将自己的看家本领传给左邻右舍,指导大家共同致富。

    二、家庭和睦,倡导新风

    江丙秀一家5口人,夫妻恩爱,尊老爱幼。邻里关系也非常融洽,从未和邻居发生过口角。其他农户之间有什么矛盾,总是还请他去调解。

    他从不参与赌博和封建迷信活动,经常教育子女要守纪守法。去年他的女儿提出想再生一个孩子,他知道后,狠狠地批评了自己的女儿,并耐心地给她讲计划生育法规、政策,使其女儿打消了超生的念头。

    三、热爱学习,家教文明

    《新闻联播》是江丙秀一家每天必看的电视节目,他家还订阅了《致富之经》、《农民文摘》等报刊杂志。他经常说,一个人要多学习,才能有长进。在他的影响下,家庭的学习氛围很浓,儿子也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江丙秀经常和本村有知识的新老学者撰写一些歌颂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诗歌,在我村新建50余米宣传栏内就张贴了他写的稿子。

    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江丙秀认真看书学习,认真摘抄笔记,写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查找自己的不足,撰写党性分析材料,并提出了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四、热心公益,帮贫济困

    江丙秀和他妻子经常走家串户,问寒问暖,调解纠纷,对各家各户的情况了如指掌,家家又总是喜欢找他们。砚溪村去年被定为文明示范村后,道路两边的猪、牛栏、厕所要进行规范建设,但有部分村民不愿拆。江丙秀得知后,不辞辛苦,陪同村干部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入情入理的耐心开导,使这些村民自愿拆除了不规范建筑。在本村建桥修路等公益事业建设上,他总是慷慨解囊,起到了一个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江丙秀对一些困难群众都会伸出温暖之手。本村纯女户江天清,因兄弟多、家底薄,家庭生活一度十分困难,在江丙秀的帮助下,把他介绍到树坑煤矿工作,去年已盖了一栋三层小洋楼。还有一小后生,原来经常打架斗殴,整日游手好闲,是村里有名的“小混混”,江丙秀象待亲生儿子一样教育他,现在已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去年跑运输,纯收入3万多元。

    总之,该户在我村确是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和睦友爱、倡导新风、热心公益的文明标兵户。

    其实很简单,从十个条目中选出若干个最具代表性的条目,然后在百度上挨个搜范文,在拼到一起,比如文明星,你在百度打上赞扬文明文章,致富星你打上赞扬致富者或介绍致富者文章,以此类推,就能找到你想要的东西了,然后在拼接一下,这个又好又安全,

    xx同志生前是xx村党支部书记。他一直是**市树立的学习榜样,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1994年他被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1996年受到xx省绿化委员会的表彰,被授予“‘三北’防护林绿化先进个人”。逝世一个月后,市委又追授他为“模范党支部书记”。xx同志在农村支书这样一个平凡的岗位上,不畏辛劳,艰苦创业,苦干实干,无私奉献,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自己闪光的足迹和宝贵的生命,忠实地履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用汗水、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新时期共产党人的奋斗之歌、创业之歌、奉献之歌。他的事迹在新闻媒体播出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他那感人的事迹,催人泪下。在他身上,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展示了“知难而进、勇挑重担,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崇高精神品质。xx同志不愧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不愧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不愧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光辉典范。

    一、牢记宗旨,一心为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xx同志短暂的一生中,虽然没有轰轰烈烈,但他的精神境界极其崇高,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xx同志精神中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心里只装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1988年,他在入党转正申请书上写道:“人生为一大事来,干一大事去,不把共产党的阳光送到群众手里,我死不瞑目”。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和豪情壮志。正是这种信仰给了他12年如一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无穷力量。这种力量使他时时处处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舍小家,为大家,忠诚地实践着共产党人的理想和宗旨。1991年,40岁的他毅然放弃了行医生涯,抱着“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的坚定信念,主动请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在任党支部书记的八年间,他一心扑在集体事业上,他的诊所停办了,新房不盖了,自家的承包地、果园顾不上管了,而在植树造林、修建学校、铺筑道路、整修土地的工地上,总能看到他的身影。群众的大小事,他总是记在心上,尽力办好。他强忍着多种病痛的折磨,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带领全村党员和群众向贫困宣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两次建校,四次修路,发展养殖,坚持连年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平整土地,进行小流域治理,干了一件又一件令群众满意的实事好事。他在身患癌症后,无私无畏,依然为集体奔波劳碌,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八年的艰辛奋斗,使昔日一个封闭、贫困的小山村逐步走上了致富之路,把过去偷盗、赌博成风的“烂杆村”变成了连年“治安模范村”,使过去荒山秃岭的“欠账村”变成了拥有千余亩集体山林的“全国绿化千佳村”,人均纯收入由1991年的298元增长到2000年的1100元。

    xx同志的精神境界使我们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像他那样,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切实增强群众观点,心里时刻装着群众,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造福群众,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要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查民情,听民意,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积极主动地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多办群众欢迎的事。

    二、知难而进,加快发展

    xx同志为了让“村里人都富起来”,面对惠家沟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知难而进,带领群众向贫困宣战,艰苦创业,治穷致富。面对上任初村集体没有分文积蓄,还欠着近万元外债的“家底”,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扑下身子,发动干部群众自力更生,开荒种树,封山育林,为村民建起一座“绿色银行”。面对三次办厂均未成功的困难和挫折,他毫不气馁,而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从实际出发,制定出“林业打头,养殖垫底,生态经济奔小康”的发展计划,逐步把惠家沟村引上了致富路。他这种知难而进、顽强拼搏的精神特别值得我们学习。有了这种精神,大困难会变成小困难,坎坷会变成坦途。我们要像xx同志那样,克服畏难退缩、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无所作为的思想,坚信“发展是硬道理”,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去战胜前进中的困难,矢志不渝,一往无前,为实现宏伟的发展目标进行不懈的努力。

    三、模范带头,真抓实干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干任何一件事,都需要有一种好的作风和实干精神。xx同志讲:“只要上下一心,真抓实干,就一定能脱贫致富”。xx同志当了八年村支书,样样事都是他带着群众一起干的。进行小流域治理,他每天披星戴月,吃住在工地。建校时,因经费不足,他带领群众自己烧砖、自己盖房。为修路、平整土地,他多次累倒在工地上,爬起来接着干。xx同志为我们作出了表率。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如果都能够脚踏实地,身先士卒,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一定会兴旺发达。当前,面对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遇和实施“十五”计划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大力弘扬这种实干精神。机遇虽在,不佑虚浮之辈;困难虽大,难挡实干之人。我们只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才能面对挑战,赢得胜利。

    四、清正廉洁,一身正气

    共产党人必须做到克己奉公,以身作则,讲政治,讲正气。xx同志当村支书八年,村上每月给他的40元工资补助,他分文未取。每次出门为村里办事,都是自己买车票,住最差的,吃最简单的,从未报销过。不仅如此,他还给村集体贴钱,少说也有七八千元。群众感叹地说:“我们开始变富了,郭书记家却不如以前了,他硬是让这个书记给当穷了。”他去世时,家里的几间瓦房四处渗漏,家具破破烂烂,真是家徒四壁,两袖清风。为了管好集体的林子,他立法立威,先从自家和自己的亲家罚起,树立了正人先正己、秉公办事、廉洁自律的榜样。我们干部和广大党员都要像xx同志那样,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淡泊名利,坚持做到“三严”、“四自”,以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去凝聚人、感召人。

    伟大的事业需要不懈奋斗的精神,不懈奋斗的精神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在进入新世纪,全面实施“十五”计划,不断加快发展步伐的形势下,我们特别需要千万个像xx同志那样忠诚实践“三个代表”的好党员、好干部,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发扬xx同志那种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大力弘扬xx同志不懈奋斗的精神,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重要意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xx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是我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教材和强大动力。我们要以xx同志为榜样,沿着他的足迹更加自觉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和带领全市广大人民群众,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为实现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 创业指南
    • 网上开店
    • 养殖视频
    • 理财
    • 政策
    • 技术
    • 致富视频

    推荐访问